1076.jpg  

改編自諾曼麥克林(Norman Maclean)在1976年發表的自傳式小說,由克雷格薛佛(Craig Sheffer)和布萊德彼特(Brad Pitt)主演,掌鏡的是演而優則導的勞勃瑞福(Robert Redford)。當年在北美收穫了四千多萬美元,並且獲得奧斯卡最佳攝影。

故事的舞台是廿世紀前期的蒙大拿州第二大城米蘇拉,作者的父親是一個自律甚嚴的基督教長老會牧師,也以聖經裡的諄諄教誨來約束他們兄弟倆,並且藉著釣魚來教導他們學會放下喧囂以專注地聆聽自己渴望沉靜的內心(慢鏡頭中釣魚線飛拋出去的弧線真是優美啊)。也因此,兄弟倆從小就喜歡釣魚,這項休閒也成為他們父子三人共享天倫的媒介。身為長子的他幾乎遺傳了父親嚴謹保守的性格,並憑藉自身的努力當上了芝加哥大學的教授;相較之下,弟弟的性格就顯得倜儻不羈,甚至還欠下大筆賭債,最後不幸死於非命。性格天差地遠的兄弟倆的命運也迥然不同,令人也不禁要喟嘆生命的無常。

情節似湖平靜無波,卻令我心浪濤激盪,實在是感觸良多啊!蒙大拿山林間的青山綠水令人陶醉嚮往,那恬靜怡人的景致可謂如詩如畫,潺湲流水也彷彿可以洗滌人們迷惘的心靈。歲月如流、逝者如斯,湍急奔流的黑腳河沖激出作者對過往的無盡懷念,就像是睹物思人般,他藉著在河裡釣魚來回憶那段永遠逝去的曾經,似乎唯有如此,他才能真真切切地去感受到那些早已離世的親人。隨著時光荏苒,景物依舊而人事已非的感慨往往湧上人們心頭,不管是隨著年紀漸長而變得更加感性,也或者是對故土懷有依戀,這些其實都是人之常情,人事物皆因此而有了存在的意義,人們的情感也因此而有了寄託的所在。

花絮:作者常常自嘲此作在當時被各大出版社拒絕了,最後由他任教過的芝加哥大學的出版社發行,而且賣得不錯。此片原本是由卡洛可所製作,但債台高築的卡洛可後來將版權賣給了傑克艾勃茲(Jake Eberts)。當時想演保羅(Paul Maclean)的威廉赫特(William Hurt)甚至還跑去蒙大拿和作者一起釣魚,他問老人自己的釣魚技術是否已經好到可以演保羅(Paul Maclean)了呢,老人對此只是委婉地表示弟弟的技術好多了!那種釣法叫做飛蠅釣,而指導演員釣魚的是作者的鄰居喬治庫蘭柏茲(George Coonenbergs),而他的飛蠅釣技術就是向作者的父親所學的,他表示保羅(Paul Maclean)是自己最好的朋友,兩家人的友誼也持續至今。儘管此片情節是發生在蒙大拿州西邊的米蘇拉,但其實劇組是在州境南端的利文斯頓和伯茲曼拍攝的,其中釣魚場景大多是在博茲曼附近的蓋勒廷河取鏡,而瀑布橋段則是再往南至懷俄明州的花岡岩瀑布取鏡。那些鱒魚被養在池裡細心照料著,拍攝時甚至沒流半滴血,劇組其實是用線綁住了牠們的下顎。儘管艾爾默柏恩斯坦(Elmer Bernstein)的配樂被瑞導(Robert Redford)否決了,但他還是掛了名,而新曲其實是馬克伊斯漢(Mark Isham)所譜。芝加哥和米蘇拉的距離其實大約是一千五百英里。

http://www.imdb.com/title/tt0105265/
2016/04/12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a river runs through it 大河戀
    全站熱搜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