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0384 td.jpg  

第一次看此片是五年前還在實習的時候,我必須承認那時候看不太懂,感覺莫名其妙地就結束了。過了五年再度拜見,長了五歲的我有了不一樣的感受,但那股震撼依舊。

獨挑大樑的是老狄(Robert De Niro),合演的還有西碧兒雪佛(Cybill Shepherd)、茱蒂佛斯特(Jodie Foster)和哈維凱托(Harvey Heitel)等人。掌鏡的是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而這才只是非常景仰他的我第二度拜見他的作品,第一次是2007年2月中看的【殘酷大街】(mean streets),相隔了三年之久。或許是因為他的作品都頗有意涵,看完後想寫的東西很多,有時總讓我因而卻步。

製作成本僅一百三十萬美元,但北美票房卻來到兩千八百多萬美元,賺翻囉!另外,此片也獲得影藝學院提名了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佛嬸(Jodie Foster)和最佳配樂,但可惜全部鎩羽而歸。

撰寫劇本的是保羅許瑞德(Paul Schrader),他因為受到企圖暗殺總統候選人──喬治華勒斯(George Wallace)而被判刑的亞瑟布雷默(Arthur Bremer)的日記啟發而開始撰寫劇本,只花了五天就完成了,寫作時甚至在桌上放了一把上膛的手槍來鞭策自己。其實,崔維斯的經歷也幾乎就是他個人的寫照,而男主角之所以塑造成計程車司機主要是受了哈利卓別林(Harry Chaplin)的「taxi」影響。

另外一定要提的就是柏納赫曼(Bernard Herrmann)的配樂,加上湯姆史考特(Tom Scott)縈繞人心的薩克斯風,簡直訴盡了無奈和憤怒,灰暗低迴又帶點懸疑感的旋律讓人心情也為之一沉。無可挑剔了,堪稱完美!比較令人惋惜的是他在1975年的耶誕夜過世了,就在他完成錄音後沒多久。

嗯,我來說一下感想吧!嚴格說來,此片也算是在批判越戰。我們都知道,很多越戰退伍軍人回到美國後並沒有得到適當的補償,可說是被政府給遺棄了。久而久之,這些越戰退伍軍人會開始封閉自我並產生反社會心理,這種偏差的行為和思維只要爆發,往往都會發生不可挽回的憾事。

得到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崔維斯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他常常感到孤獨,並容易遷怒他人,碰壁了就又開始恢復在越南時那套斯巴達生活方式。個性內向孤僻的他對於這個社會的淪喪感到恐懼和不滿,台詞『Some day a real rain will come and wash all the scum off the streets.』(總有一天雨會洗刷掉街上所有的渣滓)道盡了一切,而這憤世嫉俗的怨念在他追求貝茜失敗之後就像活火山一般,慢慢地在蘊釀爆發。其實我覺得他很可憐,害羞的他甚至不知道怎麼追求異性,以至於第二次約會就帶她去看色情電影,因而嚇跑了原本對自己也頗有好感的貝茜,這多麼諷刺啊!一個人竟然和正常的社會規範脫軌這麼嚴重,他簡直像是曾被隔離似的而和這社會格格不入。值得一提的是他事後打電話向貝茜道歉,並請求她繼續和他約會那橋段,馬蒂(Martin Scorsese)將鏡頭轉向長廊,冷清空盪的長廊充滿了痛苦和絕望,這運鏡堪稱一絕。

想當然,他對於貝茜的冷漠完全無法釋懷,精神狀況已瀕臨崩潰,所以有了之後那麼劇烈的反應──把對貝茜的怨恨轉嫁到總統候選人帕倫汀身上而想暗殺他。行跡敗露後,驚慌失措的崔維斯已經完全失控了,所以,他衝到皮條客奴役雛妓的地方大開殺戒。嗯,換個角度看,他其實是很善良的,看到艾莉絲被奴役就起了憐憫之心,他認為這社會不該是這樣骯髒,他認為自己應該要能為這社會做點什麼,所以他奮不顧身地直搗黃龍,救出了艾莉絲。本來會是暗殺總統候選人的嫌犯竟然搖身一變成為了拯救雛妓的英雄,科科!結尾也很有意思,本來拒他於千里之外的貝茜竟然主動來找他了,或許是想和他重修舊好,但這時崔維斯卻不喜歡她了,他不喜歡這個曾經拒他於千里之外的她了,所以他很瀟灑地開著計程車離開了。嗯,最後崔維斯從後照鏡看到了什麼呢?我想,只有他自己知道囉!

接著,來說說當時選人的八卦。當時其實有很多片廠想製作此片,其中之一想以尼爾戴蒙(Neil Diamond)來擔綱演出。而在菲利普斯夫妻檔(Michael & Julia Phillips)確定擔任製作人之後,最先被選定為導演的是布萊恩狄帕瑪(Brian De Palma),他也邀請梅蘭妮葛里菲(Melanie Griffith)來演艾莉絲,但蒂比海德倫(Tippi Hedren)為女兒婉拒了邀約,隨後狄導(Brian De Palma)也被放棄。而麥可(Michael Phillips)為了減低自己的罪惡感,後來還給了狄導(Brian De Palma)一小部分的票房收益。接著,夫妻倆的朋友東尼比爾(Tony Bill)毛遂自薦想執導演筒,但夫妻倆勸退了他。而據說艾爾帕西諾(Al Pacino)曾在東尼(Tony Bill)被傳為掌鏡者時拿到過劇本,但最後卻婉拒演出,茱莉亞(Julia Phillips)說她從來不知道他是不喜歡劇本還是不想和東尼(Tony Bill)共事。最後,夫妻倆由於深受【殘酷大街】(mean streets)吸引而決定起用馬蒂(Martin Scorsese)。確定執導的馬蒂(Martin Scorsese)說自己曾邀請達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來演崔維斯,但他婉拒了,因為他認為馬蒂(Martin Scorsese)太瘋狂了!可是後來他也後悔了,科科。另外,由於保羅(Paul Schrader)是以傑夫布里吉斯(Jeff Bridges)為崔維斯的形象來寫劇本的,所以他也曾是考慮人選之一。

而本來馬蒂(Martin Scorsese)是相中了琳達布萊兒(Linda Blair)來演艾莉絲,但她婉拒了。之後,據說金貝辛格(Kim Basinger)也曾被邀演,但她也為了想繼續模特兒的工作而婉拒了。接著試鏡就變成一場混戰,競爭者包括艾倫巴金(Ellen Barkin)、黛博拉溫格(Debra Winger)、吉娜戴維斯(Geena Davis)、金凱特羅(Kim Cattrall)、蜜雪兒菲佛(Michelle Pfeiffer)、蘿珊娜亞奎特(Rosanna Arquette)、海瑟洛克利(Heather Locklear)、瑪芮海明威(Mariel Heminway)、珍妮佛傑森李(Jennifer Jason Leigh)、克莉絲蒂麥尼柯(Kristy McNichol)和布魯克雪德斯(Brooke Shields)等人,可是她們都失敗了, 最後由年僅十二歲的佛嬸(Jodie Foster)在這場爭奪戰中脫穎而出。而由於當時年幼的她並不適合拍太露骨的鏡頭,所以有時由她當時十九歲的姊姊來當她的替身。

另外,據傳梅莉史翠普(Meryl Streep)和雪歌妮薇佛(Sigouney Weaver)都婉拒出演貝茜。而歌蒂韓(Godie Hawn)、蘇珊莎蘭登(Susan Sarandon)、葛倫克洛絲(Glenn Close)、珍西摩(Jane Seymour)和瑪莉史丁柏根(Mary Steenburgen)(據說馬蒂(Martin Scorsese)偏愛她)都曾試鏡要演貝茜,但可惜都失敗了。而米亞法羅(Mia Farrow)據說也想要演貝茜,但被馬蒂(Martin Scorsese)婉拒了。而後來有媒體報導夫妻倆想找雪嬸(Cybill Shepherd)型的人來演女主角,雪嬸(Cybill Shepherd)的經紀人得知消息後就找上他們,並問怎麼不直接就用雪嬸(Cybill Shepherd)呢?但也有消息指出其實茱莉亞(Julia Phillips)當時是偏愛法拉佛西(Farrah Fawcett)。總之,最後雀屏中選的是雪嬸(Cybill Shepherd),她還因此婉拒了【Nickelodeon】的演出機會。

而洛赫森(Rock Hudson)本來是總統候選人帕倫汀的人選,但他因忙著軋電視劇而放棄。喬治曼摩利(George Memmoli)也因為拍【the farmer】受傷而無法出演老婆紅杏出牆的計程車乘客,後來馬蒂(Martin Scorsese)親自上陣。

花絮:老狄(Robert De Niro)真的去開計程車來揣摩角色,也去上課學習心智異常者該有什麼行為。老凱(Harvey Keitel)放棄選舉工作者湯姆的角色而決定接演皮條客馬修(他也是很用功地實地跟著皮條客去揣摩角色),即使原本的劇本設定皮條客應該是黑人,而且只有五句台詞。崔維斯對著鏡子喃喃自語完全是老狄(Robert De Niro)的即興演出,馬蒂(Martin Scorsese)說他是從老白(Marlon Brando)在【金眼的反映】(reflections in a golden eye)中的演出得到靈感,而『You talking to me?』(你在和我說話嗎)也早已是影史上的經典台詞。計程車司機們群聚的餐廳是真有其廳,但已經被拆除了,現在原址是一棟公寓大樓。茱莉亞(Julia Phillips)在自傳曾提及雪嬸(Cybill Shepherd)在演第一次和崔維斯約會的咖啡廳橋段時一直不能很順暢地說出台詞,老狄(Robert De Niro)最後都吃飽了,茱莉亞(Julia Phillips)說她和剪接師在剪接室裡看著那些不能用的鏡頭都快笑翻了!飾演艾莉絲朋友的女孩真的是一個雛妓,也是佛嬸(Jodie Foster)揣摩角色的師法對象。奧利佛史東(Oliver Stone)認為崔維斯是以自己為形象塑造的,他曾在紐約電影大學受教於馬蒂(Martin Scorsese),他是越戰退伍軍人,也曾在紐約市開過計程車,上班時也常穿著橄欖色的軍隊外套。1981年3月底,一個瘋狂迷戀佛嬸(Jodie Foster)的男子──約翰辛克利(John Hinckley)為了吸引她的注意而企圖暗殺隆納雷根(Ronald Reagan)總統,後來他被起訴了十三項罪名,但最後卻被認為有精神病而獲判無罪。這判決引起了喧然大波,國會和很多州為此修改了法律,更嚴格地判定有關精神病的案子,有些州甚至廢止了精神病可以作為無罪理由的法條。英國龐克搖滾大團──衝擊(the clash)在1982年的專輯『combat rock』中的「red angel dragnet」提到了崔維斯,也把他的幾句經典台詞放進歌詞中。1988年,兩個小女孩在拍攝片末槍戰的公寓前玩耍,不料這棟老舊公寓卻倒了下來,奪走了這兩條無辜的小生命。

http://www.imdb.com/title/tt0075314/
2010/04/2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克拉克.周 的頭像
    克拉克.周

    漫步在月球陰暗面的克拉克周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