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jpg  

由北野武自編自導自演,製作成本是五億日圓,而最終松竹的獲益大概是八千萬日圓。

算是北導早期的佳作,也讓他在國際上聲名鵲起,自【兇暴的男人】(その男、凶暴につき)以來所建立起來的個人獨特電影語言與暴力美學已慢慢具體成形,他的作品一向對白不多,一切都交由人物的表情與凝滯的景致去向觀眾傳達情緒感受。開場即是一幅充滿死亡意味的圖畫(同宣傳海報):一隻藍色的魚被魚叉刺穿而背景是黑色的雲和紅色的天空,久石讓簡單的配樂也氤氳出鮮明的層次感。整個氛圍在悠閒寧靜中卻顯得詭異瘋狂,片時僅僅九十三分鐘,雖然節奏緩慢令人無言,但是寓意卻深刻直透人心。

想要退隱的川村奉老大前往沖繩調和盟友中松組與敵人阿南組的糾紛,不料卻遭到埋伏而死傷慘重,於是一行人暫時躲到海邊聽候組織的安排。他們因為無所事事而獲得難得的悠閒時光,但是最後還是要面對棘手的利害關係。原來老大早就想和阿南組合作,而且也覬覦著川村的地盤,於是他用計讓川村組去送死以接收他們的地盤且消滅中松組來當作和阿南組合作的誠意。怒不可遏的川村獨自一人拿著自動步槍到老大與阿南組商談合作的場合去掃射洩恨,但事後卻在車上舉槍自盡,儘管阿幸還在海邊痴痴地等待著他。QQ

故事傳達出人生虛無感與死亡宿命觀(也可以說是對死亡的恐懼),人活著到底有什麼意義,有些人說得朝氣蓬勃,有些人卻想得死氣沉沉。逞強其實是害怕的表現,虛張聲勢是害怕別人看出自己的膽小,強悍的行為背後是怯懦的心理。悲觀的情節頌揚了死亡,也鼓舞著鬥志,既然人生到最後終歸一死,那麼倒不如就無所畏懼地勇往直前。翠綠的山野,碧藍的天空,鬆軟的沙灘,起伏的浪濤,世間萬物如昔,只有生命不斷地出現又消逝……

花絮:片名原本取為【沖縄ピエロ】,所以其表現手法被認為有受到尚盧高達(Jean-Luc Godard)的【狂人皮埃洛】(Pierrot le fou)所影響。

https://www.imdb.com/title/tt0108188/
2025/11/22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1.jpg  

伊凡瑞特曼(Ivan Reitman)的遺作,由凱文科斯納(Kevin Costner)領銜主演,女主角則是珍妮佛嘉納(Jennifer Garner),製作成本是兩千五百萬美元,可惜在北美只收回兩千八百多萬美元而被視為一顆小型票房炸彈。

NFL是美國最受歡迎的體育聯盟(不過在美國以外的地方其實並不熱門),因其季賽只有十七場比賽而顯得物以稀為貴,而季後賽最後的超級盃亦堪稱年度體育盛事。球員在場上拚搏,教練在場下調度,比賽勝負看似完全由此兩者所決定,但是相信許多人都會認同,管理部門在場外的運籌帷幄也是極為關鍵的。人們在做一件事情時常常會遇到內外在因素干擾或難以抉擇的情況,但情況越是紛擾混亂就越是考驗一個人的決心與毅力。

桑尼在慌亂中逐漸站穩腳步,並且趁著好運勢展開反攻,最終不只成功收回失土,還趁機攻城掠地。總結來看,他只付出了未來三年的次輪選秀權就拿到了球隊陣容中所欠缺的線衛、跑衛和回攻員,讓克里夫蘭布朗搖身一變成為冠軍熱門。如此峰迴路轉的變化就猶如高低起伏的人生,似是山窮水複而實則柳暗花明,故事的寓意亦清晰明瞭:在憂煩中要冷靜,在猶豫中要堅定。另外,其中也隱晦地提到品格的重要性,因為縱使技術高超,不過如果品格低劣的話,還是會令人覺得美中不足啊!

花絮:被列為2012年電影黑名單。原本要以水牛城比爾為主角,但後來因為去俄亥俄州拍攝比較省錢而改成克里夫蘭布朗。布萊恩德魯的原型是菲爾希姆斯(Phil Simms),他被紐約巨人選中後也是因為身體素質不夠好而加強訓練,最終於1987年初帶領球隊勇奪隊史第一座超級盃冠軍並拿下MVP而名滿天下。

https://www.imdb.com/title/tt2223990/
2025/11/19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0.jpg  

『骯髒哈利』系列的初作,由唐席格(Don Siegel)自製自導,擔綱演出哈利卡拉漢的則是克林伊斯威特(Clint Eastwood),製作成本是四百萬美元,在北美掃進了三千六百萬美元,年度排名高居第四。因為此片票房大好而在隨後的十多年間衍生出四部續集(可惜評價是每況愈下stO),美國電影學會於2001年將其列為百年百大驚悚電影,美國國家電影保護局也在2012年將其收入保存名單裡。

1960年代末,城市犯罪率節節攀升,越戰規模也持續擴大,人民對政府的信任急速下降,而西部片的衰落也已是肉眼可見,再執著也沒有意義,就在這樣的時間點上,席導(Don Siegel)精準地捕捉到時代氛圍與流行趨勢,一無反顧而勇往直前的警探哈利卡拉漢自然而然地登場了。克林(Clint Eastwood)藉由此片表示他將從『鏢客三部曲』等經典西部片裡的牛仔變為警探,他以挺拔的身材、粗獷的容貌與堅毅的眼神成功地延續其鐵血硬漢的銀幕形象;而以惡名昭彰的黃道十二宮殺手為原型塑造出來的癲狂殺手天蠍絕對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反派,當然也是安德魯羅賓森(Andrew Robinson)最著名的演出。

在席導(Don Siegel)的鏡頭底下,舊金山變成了墮落破敗的可憐城市,不管白天或黑夜,犯罪猖獗,暴力橫行,市長鄉愿顢頇,警察局長畏縮卸責,法律已無法保障人民的安全。而哈利在如此軟弱的環境下仍舊保持著強悍,憤世嫉俗的他認為,法律只會使執法者綁手綁腳,毫不妥協才是行事準則。同事或長官鄙視他,但是也樂於看他去做髒活,因為這樣看起來他們就顯得比較守法理性。無奈事實是有限的正義約束不了無限的邪惡,跟暴徒講道理根本是白費力氣,一味地退讓只會被軟土深掘,唯有強硬地反擊才能使其罷手。

哈利追捕天蠍的過程堪稱動作驚悚片的範本,正邪的對抗令人血脈賁張,兩人都崇尚暴力,但是目的卻全然不同(前者以暴力來制裁罪惡,而後者則是以暴力來殘害他人。),而哈利在十字架下被痛毆則帶有嘲諷宗教的意味。從頭到尾都沒有解釋天蠍為何如此喪心病狂,這也令人認知到有些邪惡似乎毫無來由,而法律竟然還袒護嫌犯權利而指責哈利執法過當,相信很多觀眾都氣憤難平,即使隔著螢幕彷彿都還能聞得到那股荒謬的腐臭氣味。

結局的意境在那個越拉越遠的鏡頭下顯得虛無縹緲,擊斃了天蠍的哈利將自己的警徽丟入湖中,暗示著他對司法正義與盲目理性感到失望,那段他對黑人搶匪和天蠍都講過的話在無形中也成了他最直率的性格表白:『I know what you're thinking. "Did he fire six shots or only five?" Well to tell you the truth in all this excitement I kinda lost track myself. But being this is a .44 Magnum, the most powerful handgun in the world and would blow your head clean off, you've gotta ask yourself one question: "Do I feel lucky?" Well, do ya, punk?』(我知道你在想什麼,『他開了六槍還是五槍呢?』,老實說,我因為太過興奮而忘記了,但這是點44口徑的麥格農子彈,世界上最有威力的手槍,能夠將你的腦袋轟掉,你必須問自己一個問題,『我夠幸運嗎?』,是不是啊,人渣?)……

先來提一些關於製作、選角與拍攝的瑣事。拍攝版權是被美國廣播公司賣給華納。芬克夫婦(Harry Julian & Rita M. Fink)的初始劇本名為《dead right》。華納起初想找薛尼波拉克(Sydney Pollack)或厄文克許納(Irvin Kershner)來執導,在後者還持著導演筒時,法蘭克辛納屈(Frank Sinatra)和詹姆斯肯恩(James Caan)曾預定要演哈利和天蠍。約翰韋恩(John Wayne)、柏特蘭卡斯特(Burt Lancaster)、勞勃米契(Robert Mitchum)、史蒂夫麥昆(Steve McQueen)、保羅紐曼(Paul Newman)、喬治史考特(George C. Scott)和李馬文(Lee Marvin)等人都曾婉拒主演哈利。克林(Clint Eastwood)親自挑選安德魯(Andrew Robinson)來飾演天蠍。安瑪莉狄肯在報紙上的照片由美樂蒂湯瑪斯史考特(Melody Thomas Scott)飾演,不過屍體則改由戴博拉莉史考特(Debralee Scott)飾演。克林(Clint Eastwood)答應主演的但書是席導(Don Siegel)掌鏡,前者還特地去到環球將後者借出,兩人加入後就聘請狄恩瑞斯納(Dean Riesner)來潤飾劇本,並曾試著將芬克夫婦(Harry Julian & Rita M. Fink)的初始劇本裡的舞台改為西雅圖。自【rawhide】後就開始負責克林(Clint Eastwood)服裝的葛蘭萊特(Glenn Wright)繼續擔任這個工作。很多人認為那段台詞是由約翰米利爾斯(John Milius)所想出來的,不過其實在芬克夫婦(Harry Julian & Rita M. Fink)的初始劇本裡就有了,而且克林(Clint Eastwood)唸的其實是『buck』而非『punk』,但因為帶有種族歧視而在後製時被修改了。

最後則是花絮。哈利駕駛的車子是福特銀河500;哈利使用的史密斯威森29型左輪手槍的銷量因此變好。哈利那條褲子是真的貴:將近卅美元,等於現在兩百多美元。總共死了七個人。哈利於2003年被美國電影學會選為百年五十大英雄之一;哈利那段經典台詞於2005年被美國電影學會選為百年百大台詞之一。哈利將警徽丟入池中的舉動算是向【日正當中】(high noon)致敬吧!在舊金山成長的克林(Clint Eastwood)所主演以舊金山為舞台的六作裡之初作。克林(Clint Eastwood)的母親露絲伍德(Ruth Wood)於1997年接受歐普拉溫佛萊(Oprah Winfrey)採訪時表示她最喜歡兒子主演的電影就是此片。

https://www.imdb.com/title/tt0066999/
2025/11/16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9.jpg  

我今年所看的第八部2025年的電影,由梅根費伊(Meghann Fahy)擔綱演出,導演則是克里斯多福藍登(Christopher Landon),製作成本是一千一百萬美元,上映後在北美和海外都進帳了一千多萬美元,全球票房收在兩千八百多萬美元。

看到是由布倫屋和白金沙丘聯合製作就可知道水準不至於太差,儘管故事架構落入窠臼(主角遭到威脅而必須照著壞人的指示行事),而且情境塑造很單調荒唐(場景從頭到尾都在一間高級餐廳裡,壞人的神通廣大有點離譜。),但是過程鋪陳很懸疑驚險(敵在暗而己在明),警世意味也很濃厚(網路開放便利的特性變相給予了壞人為非作歹的空間),片時九十五分鐘堪稱控制得宜,女主角最後的反制也相當機智(藉機下毒給真兇吃,並且打破玻璃讓他被強風吸走而摔死。),整體而言已可算是及格線上的驚悚小品。

https://www.imdb.com/title/tt32149847/
2025/11/14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8.jpg  

改編自雷尼爾森(Ray Nelson)於1963年發表的短篇小說《eight o'clock in the morning》,由約翰卡本特(John Carpenter)自編自導,擔綱演出的則是摔而優則演的羅迪派珀(Roddy Piper),製作成本僅僅四百萬美元,在北美收穫了一千三百多萬美元。

卡導(John Carpenter)的創作靈感來自於對隆納雷根(Ronald Reagan)總統的經濟政策(又稱『雷根經濟學』)感到不滿,他以自己擅長的科幻題材來諷諭政治現況,帶有反烏托邦色彩的劇本實在是太有創意了,切入角度犀利直率,故事背景冷冽陰鬱,表達口吻幽默無奈,不時散發出滄桑意味的配樂亦頗具質感,儘管情節略顯粗糙而令人發噱,不過寓意倒是格外深沉而引人沉思,如今不只獲得大批粉絲的追捧而被視為卡導(John Carpenter)的代表作之一,對街頭塗鴉藝術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卡導(John Carpenter)毫不隱諱地指出這個世界已經被極權制度或資本主義(也可以說是消費主義)所奴役,統治階級(例如高位政客或財團商賈等等)藉由媒體傳播的方式來操控著普羅大眾,人們在不知不覺中開始出現無腦盲從與不理性消費等行為卻還愚蠢地還自以為很有主見或高人一等。在這個洗腦手段與商業模式都已臻出神入化的時代裡,要說自己可以完全不受影響是不可能的,但是或許自己能夠試著在冷靜思考後以較為明智清晰的邏輯去辨識某些不切實際的承諾與過度消費的陷阱。

結局在令人驚訝之餘也不意外,上一秒還覺得目瞪口呆,下一秒就感到稀鬆平常,因為自私貪婪的人性根本沒有下限,跟著外星人就可以享受榮華富貴,所以很多人都選擇加入他們的行列,而且知人知面不知心,沒想到看似清醒正直的荷莉也是其中一人。另外,媒體所擁有的巨大力量連蝦子都看得見,控制了媒體就掌握了話語權,不過一旦遮羞布被掀開,它們就無所遁形了。唉!整個故事所傳達出來的沉痛意味令人感慨,或許人們該做的就是學習在複雜的環境中保持單純的心靈……

花絮:卡導(John Carpenter)其實也想過要找像是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和派屈克史威茲(Patrick Swayze)等明星來主演,合作多次的寇特羅素(Kurt Russell)也在考慮之中,不過後來他改變了主意。當時WWE的主席文斯麥瑪恩(Vince McMahon)在聽聞羅迪(Roddy Piper)打算離開WWE去拍電影後曾試著以為他量身打造一部WWE的電影來挽留他,不過他拒絕了,後來接拍該片的是浩克霍根(Hulk Hogan)。卡導(John Carpenter)真的找了許多流浪漢來當臨演,他最後給了他們食物和支票。卡導(John Carpenter)和配樂師艾倫霍華斯(Alan Howarth)的第七次、也是最後一次合作。此片在多年後被新納粹和白人優越主義團體援用為自己的論述,致使卡導(John Carpenter)還必須特別在推特上反駁並非如此。

https://www.imdb.com/title/tt0096256/
2025/11/09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7.jpg  

由當時還未滿卅歲的葛雷格瑪克斯(Greg Marcks)自編自導,算是群戲,不過瑞秋莉庫克(Rachael Leigh Cook)的戲分明顯較其他人更多,製作成本僅僅六百萬美元,雖然票房也只有幾百萬美元,但是卻受到各方的好評。

明顯是向【記憶拼圖】(memento)致敬的仿作,不過瑪導(Greg Marcks)的功力當然遠不及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同樣是抽換時間軸以製造懸疑感,節奏非常緊湊(片時只有八十幾分鐘),線索的配置極為緊密,事件的銜接也相當順暢,可惜情節過於膚淺,讓此片變得只是在展現敘事技巧而缺乏故事內涵,而且片名也略顯故弄玄虛,因為根本就沒有什麼太大的意義,就只是因為兩起相關聯的車禍同時發生在晚上11點14分。

這整個事件由雪莉和艾倫做愛卻導致他被墓碑上的天使像砸死開始,隨後事情像是連鎖效應般完全失去了控制,最後造成難以彌補的重大傷亡。企圖分贓的嗡嗡和搶劫的達菲都遭到逮捕,劈腿又詐孕的雪莉喪命,酒駕又詐財的傑克肇事,行事荒唐的少年也都分別闖下大禍或受到教訓(朝車輛丟雞蛋的馬克撞死人,往窗外小解的艾迪命根子斷了,提姆也因為想找回朋友的命根子而犯下偷竊罪。),一群人在半夜胡鬧瞎搞,出事的機率當然就提高不少,故事明顯傳達出善惡因果意味。

花絮:嗡嗡本來設定為男性,可是希拉蕊史旺(Hilary Swank)很喜歡這個角色,所以她請瑪導(Greg Marcks)將其改為女性,他同意了。

https://www.imdb.com/title/tt0331811/
2025/11/07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6.jpg  

由勞勃瑞福(Robert Redford)、黛博拉溫格(Debra Winger)和黛瑞漢娜(Daryl Hannah)等人主演,導演則是伊凡瑞特曼(Ivan Reitvan),製作成本是當年最高紀錄的四千萬美元,上映後在北美和海外都進帳了四千多萬美元,全球票房收在九千三百多萬美元。

儘管情節緊湊引人入勝,可惜架構鬆散令人搖頭,選角也讓人覺得很不搭(勞勃(Robert Redford)的年紀比兩位女主角大太多了吧),內容也因為揉合了法庭、幽默、驚悚和浪漫等多項元素而顯得有點彆扭,雖然男女主角聯手追查的氛圍相當不錯,不過幕後黑手的手段略顯牽強,整體說來不算很差,但是也沒有什麼特別出彩的地方。stO

花絮:編劇、導演、主角和被徵詢過的演員幾乎都是創新藝人(經紀公司)的客戶。瑞導(Ivan Reitman)自己的蒙特西托(製片公司)的開張之作(跟勞勃(Robert Redford)與薛尼波拉克(Sydney Polack)合組的幻景(製片公司)合作)。原本曾設定為兩個男主角──達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和比爾莫瑞(Bill Murray)。珍芳達(Jane Fonda)和雪兒(Cher)都曾爭取主演蘿拉,可惜也都因為年紀太大而被婉拒。蕾道恩瓊(Rae Dawn Chong)曾是雀兒喜的考慮人選。瑞導(Ivan Reitman)和配樂師艾默柏恩斯坦(Elmer Bernstein)的最後一次合作。另外又拍了兩個結局,兇手分別是雀兒喜和塔夫特。勞勃(Robert Redford)和瑞導(Ivan Reitman)兩人同樣都剛拍完名作,前者是【遠離非洲】(out of Africa),後者則是【魔鬼剋星】(ghostbusters)。觀眾從頭到尾都沒能看到送給雀兒喜的那幅畫。片名的意思大概是『積極任事的律師』。

https://www.imdb.com/title/tt0091396/
2025/11/03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5.jpg  

改編自東野圭吾於2011年發表的同名小說(我已在十多天前看完了),算是電視劇【新參者】(新参者)與其特別篇【東野圭吾ミステリー 新春ドラマ特別企画 赤い指〜「新参者」加賀恭一郎再び!】的延伸,仍舊由阿部寬主演加賀恭一郎,配角有新垣結衣、溝端淳平和松坂桃李等人,導演則是土井裕泰,當年收穫了將近十七億日圓,年度排名是第廿二。

阿部的外型似乎頗符合東野對加賀的描繪(不過當然年紀就差太多了),而當時才二十多歲的新垣和松坂也都展現出略顯生澀但值得鼓勵的演技。內容已相當忠於原著,可惜有某些地方並沒有像原作那樣詳細地解釋加賀和表弟松宮是如何發現蹊蹺並推敲線索的,雖然情節的推進大致上尚屬平順,但是偶爾出現突兀的脫鉤是很明顯的瑕疵。

故事以家庭與人情為主軸,旁支則為某些社會現象(例如企業陋習與媒體亂象),以厚實的筆觸探討著沉重的議題一向是東野創作的重心。其中語重心長地闡述唯有面對過錯與承擔責任才能獲得心靈救贖,隱瞞實情或逃避責任只會讓自己活在愧疚的陰影下,口口聲聲說為了誰好其實只是企圖推諉卸責,也正是如此才更加凸顯勇於認錯並負起責任有多麼可貴。

真相其實很簡單,整個過程並沒有什麼詭計,只是事情陰錯陽差地被攪亂了。八島冬樹一時鬼迷心竅而成了替罪羔羊,而真兇則僥倖逃離且絲毫沒有受到懷疑。情節散發警世意味,惡的種子一旦種下就會四處蔓延,然後荼毒其他無辜的人;片名也充滿教育意涵,日本橋是全國道路的起點,橋上的麒麟像彷彿就成了從此展翅高飛的象徵,而且要在起點踏對腳步,才能穩健地奔向未來。
 
https://www.imdb.com/title/tt1946285/
2025/10/31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4.jpg  

由泰謝里丹(Tye Sheridan)、羅根米勒(Logan Miller)、喬伊摩根(Joey Morgan)和莎拉杜蒙(Sarah Dumont)等人主演,導演則是克里斯多福藍登(Christopher Landon),製作成本是一千五百萬美元,可惜北美票房只開出幾百萬美元。

濃濃B級片的味道(不過殭屍的化妝技術真的很棒@@),故事很老套,情節很瞎搞,風格很低級,角色很制式,倒是節奏相當緊湊,而整個慘劇由某個蠢人所引發也增添了一抹諷刺意味。三個高中生在逆境中合作互助,由此凸顯友情的可貴;男人不管做什麼都應該勇往直前,由此強調自信的強悍。

花絮:於2010年被列為劇本黑名單。
 
https://www.imdb.com/title/tt1727776/
2025/10/29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3.jpg  

故事靈感來自【春光乍現】(blow up),由布萊恩狄帕瑪(Brian De Palma)自編自導,主演的是約翰屈伏塔(John Travolta)和南茜艾倫(Nancy Allen),製作成本是一千八百萬美元,可惜北美票房只開出一千三百多萬美元。

表現手法致敬了亞佛列德希區考克(Alfred Hitchcock)(謎題的布置只是幌子而殺意的迫近才是主旨),運鏡技巧模仿了鉛黃電影(傑克跳下河去救莎莉時的遠鏡頭著實令人印象深刻),情節氛圍則近似於B級片(背景是庸俗的砍殺電影),雜揉各家而自成一格的狄導(Brian De Palma)以華麗炫目的視覺風格將這個稍嫌老套的故事詮釋得有聲有色,男女主角的表現也獲得掌聲(雖然對白內容有點虛弱,但是對戲效果相當真誠。),配樂也是相當夠水準,總的來說已夠格稱為佳作。

【春光乍現】(blow up)有玄妙虛幻的哲學思考,【對話】(the conversation)有懸疑驚悚的道德衡量,此片則有扣人心弦的情感觸碰,雖然此片在這三片裡不管怎麼排都一定要排在最後(在考量了創意先後、導演名氣與故事內涵等等因素之後),但是其中只有此片強調了人性中最柔軟的部分──男女情意,也正因為如此,讓此片得以從不同的角度(也可以說是另外的方式)拉近自己與前兩作的差距,狄導(Brian De Palma)的拿手絕活就是在藝術欣賞與通俗感受之間取得巧妙的平衡點。

故事的主軸是一樁政治謀殺案,而無意間涉入其中的傑克則在相關人士試圖掩飾醜聞的行為下越發想要讓真相為大眾所知,他也在努力揭發的過程中漸漸愛上了案件關係人莎莉。無奈幕後黑手為求斬草除根而不肯善罷干休,兩人沒有預料到危險已近在眼前。煽情刻意的結局帶有真心實意的悲傷,滿天燦爛的煙火下是莎莉死白的面容(節慶的歡喜對比情緒的失落),傑克再度承受來不及出手相救的遺憾,他肯定一輩子都忘不了她離開時天真的閒聊與遇害時淒厲的慘叫,痛苦不堪的他不禁摀住了耳朵……QQ

花絮:原本預算只有三百萬美元,但是當約翰(John Travolta)確定主演後就立即飆升至一千八百萬美元。情節靈感可能取自約翰甘迺迪(John F. Kennedy)謀殺案和水門案。初始劇本裡男女主角都更老且更憤世嫉俗。艾爾帕西諾(Al Pacino)是狄導(Brian De Palma)的男主角首選,無奈他騰不出時間;在約翰(John Travolta)確定主演後一度有人建議找奧莉薇亞紐頓強(Olivia Newton-John)來演女主角,不過狄導(Brian De Palma)婉拒這個提議。在女主角設定成較為年老時,茱莉克莉絲蒂(Julie Chrstie)和娜塔莉華(Natalie Wood)等人都曾是考慮人選。負責服裝的黛博拉艾佛頓(Deborah Everton)客串演出在車站被絞殺的妓女,這也是她唯一的大銀幕演出。片名原本取為【personal effects】。美國或費城其實都沒有自由日這個節日。開頭那部砍殺電影是蓋瑞特布朗(Garrett Brown)以他所發明的攝影機穩定器所拍。有好幾幕都使用了裂焦鏡頭技術。患有幽閉恐懼症的南茜(Nancy Allen)在拍攝水下困在車中的橋段時備感壓力。遊行橋段的膠捲在貨車前往機場的途中由於司機停車買速食時遭竊,導致劇組必須回到費城補拍(又花了七十五萬美元),更因為當時攝影師維默斯齊格蒙(Vilmos Zsigmond)已投入其他工作而只好改由拉茲洛科瓦奇(László Kovács)來做。1981年六千美元將近今日兩萬美元。南茜(Nancy Allen)當時和狄導(Brian De Palma)是夫妻,這是她在五年內所拍的第四部、也是最後一部他執導的作品。此片的商業挫敗削減了約翰(John Travolta)再主演嚴肅角色的機會,不過熱愛此片的昆丁塔倫提諾(Quentin Tarantino)後來找他去演【黑色追緝令】(pulp fiction)卻讓他重新走紅,南茜(Nancy Allen)也曾表示昆丁(Quentin Tarantino)的關注幫助此片在1990年代取得遲來的好評。
 
https://www.imdb.com/title/tt0082085/
2025/10/25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