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393.jpg  

由查爾斯卓別林(Charles Chaplin)自製自編自導自演,這是他首次執導長片,製作成本大約是廿五萬美元,推出後在商業市場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北美票房總計是五百四十幾萬美元,全年只輸給【the four horsemen of the apocalypse】而屈居亞軍。1998年,美國電影學會在圈選百年百大電影時將此片列入四百部候選作品之中;2011年,此片在上映九十年後被美國國家電影保護局永久收藏了。

絕對是默片史上的經典作品之一,近百年前的電影了,最初上映的版本是六十八分鐘,我看的是後來刪改過的版本,只有五十分鐘左右,雖然片時變短了,但感動並沒有因此減少。卓導(Charles Chaplin)一貫的笑中帶淚風格,他和當年才六歲多的童星傑基庫根(Jackie Coogan)兩人之間搞笑又催淚的對手戲也絕對足以名留影史,而飾演小孩母親的愛德娜珀維恩斯(Edna Purviance)雖然戲分較少,但她仍在有限的時間裡將這個母親對小孩朝思暮想的心情起伏詮釋得相當貼切傳神。當然,其他配角也都非常稱職,在卓導(Charles Chaplin)的喜劇框架裡製造出了許多令人嘴角上揚的笑點。而由卓導(Charles Chaplin)親自譜寫的配樂也是相當入情入景,時而輕快活潑、時而沉重憂傷。

流浪漢陰錯陽差地在街上抱回了一個小嬰兒,兩人的緣分由此串起,縱使一貧如洗,但情同父子的兩人倒也甘之如飴。有一些笑點的模式在卓導(Charles Chaplin)之後的作品裡都一再出現,例如小孩打破玻璃,而流浪漢去修補玻璃以賺取生活費,或者流浪漢原本氣勢高昂,但會在發現苗頭不對時假裝沒事或落跑,這種帶點欺詐意味的謀生方法與前後態度截然不同的胡鬧式詼諧總是令人忍俊不住,在後來也已經不知道被多少人致敬過了。

另外,在笑鬧之餘,對情感的刻畫也是細膩溫潤,可以分成兩個面向:小男孩與親生母親以及小男孩與流浪漢。在拋棄男嬰之後,母親兩度和他見面時的對比相當令人印象深刻。初次見面時是在流浪漢的家門前,她還不知道他就是她的親生兒子,她望著他,對自己當年的衝動感到後悔;再度見面時是在警察局裡,她喜極而泣,終於找到了親生兒子,這一幕實在令人動容啊!而流浪漢對這個小男孩也是情真意摯,為了追回被強行抱走的小男孩,他使出渾身解數地翻越層層屋頂,最後順利地跳到車上,兩人真情流露地相擁而泣,這個橋段實在相當感動人心。

前半段非常逗趣,而這樣的歡樂氣氛在小孩被強行抱走之後突然變得有點惆悵,但卓導(Charles Chaplin)還是很幽默地加進了夢境橋段來沖淡哀愁,其中寓意亦頗值得省思。原本寧靜平和的天堂在惡魔的操弄下變得混亂,或許隱喻著當年窮困潦倒的母親由於軟弱而拋棄了男嬰,也讓三人(母親、小男孩和流浪漢)的命運都改變了,而這個小男孩對流浪漢來說就像是天使一樣,讓他的人生有了意義。最後,小男孩的母親邀請流浪漢到她的豪宅,感謝他這五年多來對她兒子的照顧,小男孩興奮地投入流浪漢的懷裡,兩人終於盼到了苦盡甘來的一天,這樣意味雋永的結局明白地傳達出『好心有好報』的普世價值觀,著實令人欣慰。

接著,先講一些製作前後的瑣事。卓導(Charles Chaplin)當時為了拍攝此片而向義大利的銀行借了一筆巨款──五十萬美元。入選美國籃球名人堂的彼特紐維爾(Pete Newell)曾是小男孩的考慮人選。卓導(Charles Chaplin)在看了傑基(Jackie Coogan)與父親傑克庫根(Jack Coogan)的雜耍表演之後決定用他來演小男孩。卓導(Charles Chaplin)為了感謝傑克庫根(Jack Coogan)訓練兒子有功而給了他一百廿五美元的週薪,而傑基(Jackie Coogan)的週薪也有七十五美元。童年不怎麼快樂且在拍攝當時又正逢喪子之痛的卓導(Charles Chaplin)很疼愛傑基(Jackie Coogan),據說常常在星期天帶他去遊樂園玩耍。當時只有十二歲的麗塔格雷(Lita Grey)客串演出了天使,她後來成為卓導(Charles Chaplin)的第二任老婆。傑克庫根(Jack Coogan)客串演出了在廉價旅館裡偷摸流浪漢口袋的男人以及在夢境橋段裡開派對的人。卓導(Charles Chaplin)在拍攝當時正處於與第一任妻子蜜兒翠哈里斯(Mildred Harris)離婚的痛苦中。拍攝時的片名是【the waif】。拍攝工作花了將近半年,這在當時是很誇張的,拍攝的膠捲時間長度是片時的五十倍以上,遠超過卓導(Charles Chaplin)的任何其他作品,當時負責製作發行的第一國家曾向他抱怨拍太久了,於是他就邀請公司高層和電影院業者來片場遊覽一番,這些人最終同意再耐心等待。第一國家原本按照一般行情要付給卓導(Charles Chaplin)五十萬美元的片酬,但他覺得自己勞苦功高地拍攝了三倍於一般人消耗的兩盤膠捲的六盤膠捲而要求一百五十萬美元的片酬和此片一半的盈利,否則他將不完成此片的後製,第一國家最後屈從了。

最後是花絮。窮困的乞丐與殘忍的社福人員形象都取自卓導(Charles Chaplin)童年在倫敦的所見所聞。卓導(Charles Chaplin)表示他譜寫主題曲的靈感來自彼得柴可夫斯基(Pyotr Tchaikovsky)的「第六號交響曲」。傑基(Jackie Coogan)在成年後發現母親和繼父將他賺的錢都揮霍掉了,有鑑於此,加州政府在1939年通過了加州童星法,保障了童星的收入和工作權。1971年,卓導(Charles Chaplin)重新將此片的片時剪輯成五十分鐘左右,還親自譜寫了一首新配樂。1972年,卓導(Charles Chaplin)為了領取奧斯卡終身成就獎而在闊別多年後再度去到美國,當時他和傑基(Jackie Coogan)見了面,而這也是兩人最後一次見面。此片一度成為公共財,所以每個人都可以印製販售,導致當時市面上充斥著品質低劣的公版品。在台灣還另有一個翻譯片名叫【尋子遇仙記】。

http://www.imdb.com/title/tt0012349/
2019/01/26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the kid 孤兒流浪記
    全站熱搜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