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1920~1929 (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1817.jpg  

改編自威廉皮騰傑(William Pittenger)於1889年發表的回憶錄《the great locomotive chase》,由巴斯特基頓(Buster Keaton)與克萊德布魯克曼(Clyde Bruckman)聯手掌鏡,製作成本是七十五萬美元,可惜票房不如預期,不過此片於1950年代中進入公有領域後慢慢積累出聲譽,先是於1989年成為第一批被美國國家電影保護局收入保存名單的廿五部電影之一,後又於2000年與2007年被美國電影學會選為百年百大喜劇與百年百大電影之一,時至如今已被奉為默片經典。

已是將近百年前的電影了(仔細想想也不免要感到驚奇@@),故事取材自美國南北戰爭時期著名的安祖魯突襲事件,片時僅僅七十五分鐘,節奏相當緊湊,敘事也相當明快,運鏡更是極為工整。絕對是基導(Buster Keaton)最負盛名的作品,他故作笨拙地飾演了平凡的火車司機強尼,冷面笑匠般的表演風格讓他渾身散發出一股單純的喜感(他表示就是刻意不笑來博君一笑),他像雜技演員那樣爬上又爬下,鐵軌和將軍號就是他的舞台,許多橋段都令人忍俊不住。^^"

火車司機強尼想要從軍卻因為其職業而被拒絕錄用,他為了救回被劫走的將軍號與愛人而勇敢地獨自從後追了上去(?),後來在無意間獲知了北軍的偷襲行動,接著更誤打誤撞地阻止敵軍的追擊(火車墜橋的場面太有震撼力了@@),最後還幸運地俘虜了敵軍大將而立刻被升為中尉,也隨即獲得愛人的芳心。故事寓意淺顯易懂,小人物常常會遭到忽視,不過小人物有時也能變成大英雄,平凡中其實亦顯偉大,那分努力想要爭取榮耀(愛情?)的心意無疑令人感動不已!QQ

花絮:聯美的老闆約瑟夫軒克(Joseph M. Schenck)起初給了基導(Buster Keaton)四十萬美元去運用,當時劇組在奧勒岡州搭了一個喬治亞州瑪莉埃塔的鎮景,絕大多數的鏡頭都是在這裡拍攝的。鐵路公司原先同意基導(Buster Keaton)使用真正的將軍號(當時放在田納西州查塔努加),而且甚至還特意安排支線提供他拍攝,但他們在得知這是一部喜劇片之後就改變了決定。聯美向奧勒岡大西洋東部鐵路公司購買了三部火車頭:用來拍攝當作將軍號的奧勒岡太平洋12號,造於1886年;造於1881年的德州號;一部當作備用,後來被用來拍攝當作墜橋的德州號。真正的將軍號則造於1855年,現在放在喬治亞州肯納索的南北戰爭與火車頭南部博物館裡。臨演多達三千人,平均每拍攝一小時要花費四百美元。拍攝火車墜橋橋段時旁邊有好多鎮民圍觀尖叫,該橋段花費高達五萬美元(大約等於今日的八十萬美元),是當時默片單一鏡頭最高的花費,而那部火車頭也就一直在河裡躺到二戰時才被撈起來拆卸後做其他利用。基導(Buster Keaton)照舊演出了自己所有的動作鏡頭。基導(Buster Keaton)曾被倒下來的水塔撞擊到不省人事,而他是直到多年後被醫生告知在X光片中看到骨頭的疤痕後才知道當時傷得這麼嚴重。基導(Buster Keaton)所拍攝的膠捲長達廿萬英尺──卅八英里。基導(Buster Keaton)的父親客串演出了北軍的將軍。片名原本取為【the engine driver】。此片的票房失利讓約瑟夫(Joseph M. Schenck)決定將基導(Buster Keaton)的合約賣給米高梅,此後他再也無任何創作控制權。此片的拷貝帶到1950年代初時已完全亡佚,後來詹姆斯梅森(James Mason)買下了基導(Buster Keaton)的老屋時在櫥櫃裡發現了一卷拷貝帶後才又重新將其複製並散播。基導(Buster Keaton)最愛的作品。

http://www.imdb.com/title/tt0017925/
2023/11/12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393.jpg  

由查爾斯卓別林(Charles Chaplin)自製自編自導自演,這是他首次執導長片,製作成本大約是廿五萬美元,推出後在商業市場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北美票房總計是五百四十幾萬美元,全年只輸給【the four horsemen of the apocalypse】而屈居亞軍。1998年,美國電影學會在圈選百年百大電影時將此片列入四百部候選作品之中;2011年,此片在上映九十年後被美國國家電影保護局永久收藏了。

絕對是默片史上的經典作品之一,近百年前的電影了,最初上映的版本是六十八分鐘,我看的是後來刪改過的版本,只有五十分鐘左右,雖然片時變短了,但感動並沒有因此減少。卓導(Charles Chaplin)一貫的笑中帶淚風格,他和當年才六歲多的童星傑基庫根(Jackie Coogan)兩人之間搞笑又催淚的對手戲也絕對足以名留影史,而飾演小孩母親的愛德娜珀維恩斯(Edna Purviance)雖然戲分較少,但她仍在有限的時間裡將這個母親對小孩朝思暮想的心情起伏詮釋得相當貼切傳神。當然,其他配角也都非常稱職,在卓導(Charles Chaplin)的喜劇框架裡製造出了許多令人嘴角上揚的笑點。而由卓導(Charles Chaplin)親自譜寫的配樂也是相當入情入景,時而輕快活潑、時而沉重憂傷。

流浪漢陰錯陽差地在街上抱回了一個小嬰兒,兩人的緣分由此串起,縱使一貧如洗,但情同父子的兩人倒也甘之如飴。有一些笑點的模式在卓導(Charles Chaplin)之後的作品裡都一再出現,例如小孩打破玻璃,而流浪漢去修補玻璃以賺取生活費,或者流浪漢原本氣勢高昂,但會在發現苗頭不對時假裝沒事或落跑,這種帶點欺詐意味的謀生方法與前後態度截然不同的胡鬧式詼諧總是令人忍俊不住,在後來也已經不知道被多少人致敬過了。

另外,在笑鬧之餘,對情感的刻畫也是細膩溫潤,可以分成兩個面向:小男孩與親生母親以及小男孩與流浪漢。在拋棄男嬰之後,母親兩度和他見面時的對比相當令人印象深刻。初次見面時是在流浪漢的家門前,她還不知道他就是她的親生兒子,她望著他,對自己當年的衝動感到後悔;再度見面時是在警察局裡,她喜極而泣,終於找到了親生兒子,這一幕實在令人動容啊!而流浪漢對這個小男孩也是情真意摯,為了追回被強行抱走的小男孩,他使出渾身解數地翻越層層屋頂,最後順利地跳到車上,兩人真情流露地相擁而泣,這個橋段實在相當感動人心。

前半段非常逗趣,而這樣的歡樂氣氛在小孩被強行抱走之後突然變得有點惆悵,但卓導(Charles Chaplin)還是很幽默地加進了夢境橋段來沖淡哀愁,其中寓意亦頗值得省思。原本寧靜平和的天堂在惡魔的操弄下變得混亂,或許隱喻著當年窮困潦倒的母親由於軟弱而拋棄了男嬰,也讓三人(母親、小男孩和流浪漢)的命運都改變了,而這個小男孩對流浪漢來說就像是天使一樣,讓他的人生有了意義。最後,小男孩的母親邀請流浪漢到她的豪宅,感謝他這五年多來對她兒子的照顧,小男孩興奮地投入流浪漢的懷裡,兩人終於盼到了苦盡甘來的一天,這樣意味雋永的結局明白地傳達出『好心有好報』的普世價值觀,著實令人欣慰。

接著,先講一些製作前後的瑣事。卓導(Charles Chaplin)當時為了拍攝此片而向義大利的銀行借了一筆巨款──五十萬美元。入選美國籃球名人堂的彼特紐維爾(Pete Newell)曾是小男孩的考慮人選。卓導(Charles Chaplin)在看了傑基(Jackie Coogan)與父親傑克庫根(Jack Coogan)的雜耍表演之後決定用他來演小男孩。卓導(Charles Chaplin)為了感謝傑克庫根(Jack Coogan)訓練兒子有功而給了他一百廿五美元的週薪,而傑基(Jackie Coogan)的週薪也有七十五美元。童年不怎麼快樂且在拍攝當時又正逢喪子之痛的卓導(Charles Chaplin)很疼愛傑基(Jackie Coogan),據說常常在星期天帶他去遊樂園玩耍。當時只有十二歲的麗塔格雷(Lita Grey)客串演出了天使,她後來成為卓導(Charles Chaplin)的第二任老婆。傑克庫根(Jack Coogan)客串演出了在廉價旅館裡偷摸流浪漢口袋的男人以及在夢境橋段裡開派對的人。卓導(Charles Chaplin)在拍攝當時正處於與第一任妻子蜜兒翠哈里斯(Mildred Harris)離婚的痛苦中。拍攝時的片名是【the waif】。拍攝工作花了將近半年,這在當時是很誇張的,拍攝的膠捲時間長度是片時的五十倍以上,遠超過卓導(Charles Chaplin)的任何其他作品,當時負責製作發行的第一國家曾向他抱怨拍太久了,於是他就邀請公司高層和電影院業者來片場遊覽一番,這些人最終同意再耐心等待。第一國家原本按照一般行情要付給卓導(Charles Chaplin)五十萬美元的片酬,但他覺得自己勞苦功高地拍攝了三倍於一般人消耗的兩盤膠捲的六盤膠捲而要求一百五十萬美元的片酬和此片一半的盈利,否則他將不完成此片的後製,第一國家最後屈從了。

最後是花絮。窮困的乞丐與殘忍的社福人員形象都取自卓導(Charles Chaplin)童年在倫敦的所見所聞。卓導(Charles Chaplin)表示他譜寫主題曲的靈感來自彼得柴可夫斯基(Pyotr Tchaikovsky)的「第六號交響曲」。傑基(Jackie Coogan)在成年後發現母親和繼父將他賺的錢都揮霍掉了,有鑑於此,加州政府在1939年通過了加州童星法,保障了童星的收入和工作權。1971年,卓導(Charles Chaplin)重新將此片的片時剪輯成五十分鐘左右,還親自譜寫了一首新配樂。1972年,卓導(Charles Chaplin)為了領取奧斯卡終身成就獎而在闊別多年後再度去到美國,當時他和傑基(Jackie Coogan)見了面,而這也是兩人最後一次見面。此片一度成為公共財,所以每個人都可以印製販售,導致當時市面上充斥著品質低劣的公版品。在台灣還另有一個翻譯片名叫【尋子遇仙記】。

http://www.imdb.com/title/tt0012349/
2019/01/26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943 tgr.jpg  

由查爾斯卓別林(Charles Chaplin)自製自編自導自演,也是他最希望後世記得的作品,花了九十幾萬美元製作完成,上映後光在北美就囊括了兩百五十萬美元,全球票房甚至超過了四百萬美元,收益驚人,其中老卓(Charles Chaplin)獨享了兩百萬美元,而聯美則賺進了一百萬美元。另外,過於戒慎恐懼的我竟然睽違三年多才再度拜見這位才華洋溢的默片大師,說來也覺得有點失禮,希望下一次可以不要間隔這麼久了。stO

絕對是默片史上的經典之作,最原始的版本片時是九十五分鐘,但現在市面上販售的大多是1942年重製過的版本,片時已縮減至七十二分鐘,但有老卓(Charles Chaplin)親自配音的旁白,還加上配樂,更增添了觀賞的趣味,影藝學院當時也很識趣地送來了兩項提名,但或許會有很多影迷覺得這樣反而破壞了原本的美感,見仁見智囉!

老卓(Charles Chaplin)舉手投足間可謂笑料百出,故顯滑稽的邋遢流浪漢裝扮也已成為他深植人心的形象,其中好多橋段在近百年來不斷地被致敬、模仿或抄襲,諸如被強風吹到向後退、不管躲到哪裡都一直被槍指著、餓到煮皮鞋來吃、餓到把人幻想成雞、麵包跳舞、誤打誤撞地擊倒對手和懸崖邊的小木屋等等,足見其創意非凡,更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意義,也獲得後世極致的讚譽推崇。

另外,此片在戲謔之餘其實也蘊含著淡淡的哀傷,而以詼諧逗趣的方式來刻畫這種笑中帶淚的小人物辛酸故事絕對是老卓(Charles Chaplin)的拿手好戲,苦中作樂和逆來順受一直都是他想傳達的意念。餓到只能吃皮鞋,但還是故作津津有味,對任何事都能樂觀以對;喜歡喬吉安娜,但完全不被當作一回事,對任何人仍能真誠相待。如此細膩醞釀的情感表達相當貼近現實,也獲得無數人的共鳴,魯蛇如我對這樣的情節總是特別有感觸。

花絮:老卓(Charles Chaplin)後來在自傳中表示自己是在道格拉斯費爾班克斯(Douglas Fairbanks)和瑪莉畢克馥(Mary Pickford)的家中湧現了拍攝此片的靈感,當時這對夫妻給他看了一些阿拉斯加和克朗代克河的照片,其中一張是成群結隊的淘金者在攀爬奇爾庫特山坳,他也很得意地在片頭重現了那壯觀的景象,據說用了超過兩千個遊民當臨演,也是此片唯一的棚外取鏡。原始的片名有【lucky strike】和【the northern story】。聯美旗下首部由老卓(Charles Chaplin)擔綱演出的電影,也是他從影以來第一部開拍時劇本已經完成的作品,之後更為了吸引觀眾而首度加進配音。女主角原本是老卓(Charles Chaplin)的第二任妻子麗塔格雷(Lita Grey),但她因為懷孕而不得不中途退出,之後卡蘿倫巴(Carole Lombard)曾來試鏡過。孰料此片還沒殺青,老卓(Charles Chaplin)的第二次婚姻就已經觸礁,因為風流成性的他和女主角喬吉雅海爾(Georgia Hale)搭上了,兩人也毫不避諱地在結局擁吻;但在1942年重製時,兩人的感情早已成為往事,老卓(Charles Chaplin)也把這個橋段拿掉了。飾演吉姆的梅克史汪(Mack Swain)由於對自己的造型頗有微詞而決定退出,所幸在老卓(Charles Chaplin)的好言相勸下還是回鍋了,已經把鬍子剪掉的他表示願意戴假鬍子,但老卓(Charles Chaplin)還是決定等他長出鬍子後才繼續拍攝工作。吃鞋橋段花了三天才完成,鞋子其實是由甘草做的,但老卓(Charles Chaplin)還是因為胰島素休克而緊急送醫。原本吉姆想像中的雞是由一個工作人員穿著布偶裝扮演,但老卓(Charles Chaplin)對他的表演並不滿意而決定親自上陣。使用真的美洲黑熊來拍攝在當時是很少見的,大多數的做法是由人穿動物布偶裝。麵包跳舞橋段其實並不能算是老卓(Charles Chaplin)原創(羅斯柯阿巴寇(Roscoe Arbuckle)已經在【the rough house】做過類似的表演了),但在柏林上映時還是博得了滿堂彩,據說還曾有放映師當場回放這個橋段。1953年,此片因為版權持有人的疏忽而短暫成為公共版權。

http://www.imdb.com/title/tt0015864/
2015/02/03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719 djamh.JPG  

勞勃路易斯史蒂文森(Robert Louis Stevenson)在1886年根據真人真事為靈感寫出《化身博士》(strange case of Dr. Jekyll and Mr. Hyde),以具體的行為描述來象徵抽象的善惡觀念,懸疑的筆觸勾勒出令人毛骨悚然的情節,讓讀者的心弦繃緊到了隨時會斷裂的程度,其中所蘊含的道理也相當發人深省。人的心混有善念和惡念(我想應該沒人會反對),只是在法律條文和社會規範的約束之下,絕大多數的人都傾向於表現善面而極力地壓抑惡面罷了。

而《化身博士》(strange case of Dr. Jekyll and Mr. Hyde)問世的一百多年來也曾多次地被改編成電影、電視或舞台劇,此片算是相當早期的默片版本,由約翰巴利摩(John Barrymore)擔綱演出,輔以相當傑出的剪接技術(傑奇醫生要變成海德先生那畫面真是令人怵目驚心啊),使此片成為能夠流傳後世的名作。我下午才剛看完原著,晚上就立刻拜見了此片,也是個人到目前為止所看過年代最久的電影了,距今已經將近百年,哇!

花絮:原著中並沒有喬治卡路爵士的女兒梅莉森這角色,是湯瑪斯羅素蘇利文(Thomas Russell Sullivan)在1887年將其改編成舞台劇版本時加進去的,但往後很多版本都多多少少採用了他的劇本(包括此片)。由傑奇醫生變成海德先生沒有換人演,純粹就靠老巴(John Barrymore)扭曲自己的臉,然後以化妝來完成。此片為了配合老巴(John Barrymore)在百老匯的演出而在曼哈頓拍攝,並不是一般大眾所認為的長島。據說老巴(John Barrymore)從住處搬了很多盆栽到片場來當布景。塔露拉班克海(Tallulah Bankhead)曾是梅莉森的人選之一。部分畫面出現在皇后(queen)和大衛鮑伊(David Bowie)合作的「under pressure」的MV中。

http://www.imdb.com/title/tt0011130/
2012/12/02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575 tc.jpg  

今晚在弟弟的推薦之下,個人第一次拜見了查爾斯卓別林(Charles Chaplin),也是第一次欣賞1920年代的電影(超越了去年11月初看的1931年的【惡作劇】(monkey business)而成為到目前為止所看過年代最久的電影了)……

早在1920年,老卓(Charles Chaplin)就想拍一部有關馬戲團的電影,後來一直到1925年,他決定拿自己在1916年上映的短片【the vagabond】中用過的一些點子來拍此片。劇組在1926年1月中開工,但不到一個月後,老卓(Charles Chaplin)發現部分底片損壞了,不得已只好重拍。但好事多磨,9月時,片場又發生火災(此災變也讓他著實意志消沉了一陣子),再度拖延了此片的拍攝工作。11月,此片在重重困難之中殺青了,但老卓(Charles Chaplin)卻在此時和他的第二任老婆麗塔格雷(Lita Grey)鬧離婚,官司纏訟也讓此片得延到1928年初才上映。但薑總歸還是老的辣,成本不到百萬美元的此片一上映就如猛虎出柙般地橫掃了將近四百萬美元,是默片史上第七賣座的電影,之後也獲得影藝學院安慰性質的特別獎。

果然是大師級人物,好多妙趣橫生的點子在後來都不斷地被致敬,從頭到尾都充滿了幽默感,老卓(Charles Chaplin)舉手投足間盡是滑稽,雖然在他諸多經典之作中因為缺乏時代意涵和社會意識而並不顯得特別突出,但還是很值得一看啊!好多橋段都令我笑翻了!儘管如此,這麼胡鬧的情節卻是略帶感傷地結束,流浪漢最後很有風度地祝福他的心上人和新婚的丈夫離開小鎮,而他還是孓然一身,這樣的結尾倒還真的令人感到些許惆悵呢!

花絮:老卓(Charles Chaplin)為了拍走鋼索的橋段而練習了好久,他也真的在四十呎高空的鋼索上做表演,但後來發現底片損壞了,不得已只好重拍,但老卓(Charles Chaplin)認為那個損壞的版本比後來重拍放進電影中的版本好多了。1969年,高齡八旬的老卓(Charles Chaplin)唱了「swing high little girl」來當此片重製發行版的主題曲。去年10月底,電影製作人喬治克拉克(George Clarke)在此片的幕後花絮中發現有一位老婦人手放在左耳邊地邊走邊講話,動作顯示她似乎正在講手機,這段影片頓時成為熱門話題,很多人都說她是時空旅行者,科科!

http://www.imdb.com/title/tt0018773/
2011/10/23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