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1.jpg  

改編自理查康奈爾(Richard Connell)於1924年發表的同名短篇小說(近百年來有許多電影或多或少都可以算是改編自此作),主角是喬爾麥克雷(Joel McCrea)、萊斯利班克斯(Leslie Banks)和費芮(Fay Wray)等人,由厄文皮切爾(Irving Pichel)和厄尼斯特蕭德塞克(Ernest Schoedsack)共同掌鏡,雷電華投入近廿二萬美元,北美票房是四十四萬美元左右,而雷電華的獲益大約是七萬美元。

1920年代的美國富人很流行到非洲或南美洲打獵兼旅遊,理查(Richard Connell)即以此為發想寫出了這個駭人聽聞的故事。片時僅僅一小時出頭,節奏緊湊明快,氣氛懸疑驚悚,布景也很逼真,雖然演員們的表現略顯生硬(極度陽剛的情節總是必須加進一絲陰柔的氣息來調和,而這也是相當正常的商業操作。),而且人物正邪設定很刻板(美國人是受害者,而俄國人則是加害者。),但總歸仍是瑕不掩瑜,絕對可以稱得上是一部佳作。片名應該是雙關語,既指危險的『遊戲』,也指危險的『獵物』。

鮑勃是狩獵高手,但同樣擅長狩獵的札洛夫伯爵也非泛泛之輩,可謂棋逢敵手的兩人就在孤島的叢林裡下著一盤以生死為賭注的棋,局面是札洛夫占盡優勢而鮑勃命在旦夕。鮑勃被當作了獵物,但他的表現實在令人讚賞不已,他就地製作了一些陷阱,成功地阻礙了伯爵及其手下的追殺,整個過程實在是驚心動魄。雖然結尾或許為了營造戲劇效果而有點違背常理,但邪不勝正是人們始終信奉的道理,而英雄救美更是人們一直懷抱的夢想啊!

不處其境則難感其懼,如果不是親身體驗了,人類可能永遠也無法理解動物被逼到絕境時的感受。如此殘忍的故事卻帶有深刻的意涵,或許能讓人類反思生命的價值與意義,意氣風發的獵人變成了擔驚受怕的獵物,這其中多少也夾帶了社會階級立場互換的想像吧!

花絮:和【金剛】(King Kong)算是同一個製作團隊,該片的兩位導演和男女主角都參與了此片,兩作也使用了同一個叢林布景,【金剛】(King Kong)在白天拍,而此片在晚上拍。萊斯利(Leslie Banks)是1920年代相當有名的百老匯舞台劇演員,此片算是他的大螢幕初登場,而他左臉的傷疤是在一戰時造成的。飾演哥薩克人的諾貝爾強森(Nobel Johnson)其實是黑人,一般認為他是黑人化妝去演白人的首例。那些狗是向哈洛羅伊(Harold Lloyd)借來的大丹犬。很多觀賞試映的觀眾被戰利品室裡一些人頭與屍體的畫面嚇到了,所以雷電華決定稍做刪剪,片時也從七十八分鐘縮減為六十三分鐘。此片上映當時禁酒令還在執行中,所以片中的酒醉情節遭到不少批評,而以人當獵物的情節也被指為傷風敗俗。由於版權所有者沒能成功更新版權而讓此片在1960年變成無版權狀態,導致後來市面上充斥著很多品質低劣的公版片。米高梅在1965年曾想重拍此片,可惜最後未能付諸實行。有些人認為黃道帶殺手是受到此片的啟發而開始連續犯案。此片在海斯法典頒布後的幾十年間都被禁止重映與公開放映,因為男女主角的穿著有點暴露。此片於1992年首度被彩色化。

http://www.imdb.com/title/tt0023238/
2019/09/16

arrow
arrow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