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jpg  

改編自希拉蕊聖喬治桑德斯(Hilary Saint George Saunders)與約翰帕瑪(John Palmer)於1927年發表的《the house of Dr. Edwardes》,由英格麗褒曼(Ingrid Bergman)與葛雷哥萊佩克(Gregory Peck)聯合主演,導演則是鼎鼎大名的亞佛列德希區柯克(Alfred Hitchcock)製作成本大約是一百七十萬美元,上映後在北美囊括將近五百萬美元,年度排名第三。

相當傑出的心理驚悚片,運鏡明顯帶有黑色電影的風格,以解離性失憶症為主題(是首批談論心理分析的電影之一),對人的精神狀態有著深入的探討,其中對夢境的解析著實令人咋舌(當然是有點誇大潛意識分析的療效了,不過在任何情況下似乎只要提到西格蒙德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都會讓人覺得很有學問。@@),由薩爾瓦多達利(Salvador Dalí)繪製的超現實夢境增添了奇異的藝術性,讓米克洛斯羅札(Miklós Rózsa)獲得奧斯卡最佳配樂的配樂則營造出緊張的氛圍,此兩者適切地輔助了希導(Alfred Hitchcock)的運鏡,不只暈開了情節的懸疑,也加深了故事的內涵。

男主角到底是誰呢?他到底有沒有殺死愛德華醫生呢?如果他沒有,那麼真兇又到底是誰呢?這些疑問都吊足了觀眾的胃口。醫生與警察都亟欲查出真相,醫生想探求心病原由,警察則是想找到實際證據,雖然方法不同,但是目的一樣,可謂殊途同歸。女主角愛上了男主角,所以她相信他沒有殺人,於是她帶著他挖掘回憶,希望能找出潛藏於他內心中的病因,過程堪稱曲折離奇。英俊的葛雷哥萊(Gregory Peck)演起軟弱困惑的失憶症者毫不含糊,而健美的英格麗(Ingrid Bergman)演起睿智堅定的心理醫生也很有說服力,反正俊男美女不管怎麼演,大家都覺得好看。^^"

真兇是誰令人瞠目結舌,觀眾直到最後才明白,其實動機就只是最原始的利害關係罷了,簡單的事實被濃厚的迷霧所掩蓋,所以人們才會看不清真相。結尾激發出勇氣,藝高膽大的康絲坦當面質問真兇,並且分析現實狀況與心理邏輯來震懾住他,迫使他把槍口轉向了自己(也瞄準了觀眾,希導(Alfred Hitchcock)真的很敢挖苦觀眾啊!stO),然後就出現了這部黑白片中唯一的彩色(紅),這個運鏡還真是創意十足啊!

花絮:希導(Alfred Hitchcock)出現在哪呢?帝國大廈的電梯裡第一個走出來的人。希導(Alfred Hitchcock)力勸製作人大衛賽茲尼克(David O. Selznick)買下原著的翻拍版權,成交價為四萬美元。希導(Alfred Hitchcock)很仰慕薩爾瓦多(Salvador Dalí),也覺得此片應該使用他的作品,但大衛(David O. Selznick)原先並不同意這個做法。希導(Alfred Hitchcock)的男主角首選是卡萊葛倫(Cary Grant),第二人選則是約瑟夫考登(Joseph Cotten);大衛(David O. Selznick)則是希望由約瑟夫(Joseph Cotten)與桃樂絲麥奎爾(Dorothy McGuire)來搭檔主演。開頭所引用的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句子取自《凱薩大帝》(Julius Caesar)。希導(Alfred Hitchcock)對葛雷哥萊(Gregory Peck)做不出他要的表情變化感到失望。希導(Alfred Hitchcock)原本希望約瑟夫馮史登堡(Josef von Sternberg)來拍攝夢境橋段,最後他決定自己操刀,總共拍了廿分鐘,不過大衛(David O. Selznick)在看過毛片後又找了威廉柯麥隆曼澤斯(William Cameron Menzies)來重拍,並且將長度劇減至兩分鐘。葛雷哥萊(Gregory Peck)相當喜愛米克洛斯(Miklós Rózsa)的配樂。割眼睛明顯致敬了路易斯布紐爾(Luis Buñuel)的【安達魯之犬】(un chien Andalou)。希導(Alfred Hitchcock)原本建議片名取為【hidden impulse】。當時打破了倫敦的票房紀錄。當年奧斯卡五部最佳影片中兩個唯一:被提名最佳特效以及沒有男女主角被提名。麥可契科夫(Michael Chekhov)唯一的奧斯卡提名。希導(Alfred Hitchcock)後來於1948年與1951年導了兩次此片的一小時廣播版。

http://www.imdb.com/title/tt0038109/
2022/07/30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spellbound 意亂情迷
    全站熱搜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