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725.jpg  

改編自達許漢密特(Dashiell Hammett)於1930年發表的同名小說(中文書名被臉譜取為《馬爾他之鷹》,我在昨晚拜讀完畢。),由約翰休斯頓(John Huston)自編自導,獨挑大樑的是亨佛萊鮑嘉(Humphrey Bogart),搭配的女主角則是瑪莉亞斯特(Mary Astor),製作成本是卅七萬五千美元,在北美掃入近百萬美元,在海外撈進八十萬美元,全球票房達到一百七十幾萬美元。美國國家電影保護局於1989年指定將廿五部電影收入國家圖書館中保存,這些是首批進入保存名單的電影,而此片正列於其中,美國電影學會則先後於1998年、2001年與2008年將此片選為百年百大電影、百年百大驚悚電影與十大類型(懸疑)十大佳片,這種種榮耀即已證明此片有多麼優異。

黑色電影的經典之作(被奧斯卡提名為最佳影片),甚至被認為是該類型的濫觴,與其原著在推理小說史上的崇高地位遙相輝映,我一直認為將冷硬派偵探小說拍成黑色電影真的再適合不過了,因為書裡那種處處充滿死亡威脅的可怖氛圍在螢幕前變得更容易感受到。孤僻謹慎的偵探、故作天真的美人、虛張聲勢的掮客、城府深沉的商賈與暴戾狂妄的保鑣等等,由這些角色構築出一個灰暗現實的故事,真相在撲朔迷離中漸漸清晰明朗,過程令人膽戰心驚,結局則令人心有餘悸。有些黑色電影會有節奏跳躍過快且出場人物過多而導致觀眾理解困難的情況,不過此片完全沒有這個問題,不只節奏流暢明快,人物也不多並各具特色,情節更是幾乎忠於原著(被奧斯卡提名為最佳改編劇本)。

當年才卅五歲的休導(John Huston)首次執導演筒就表現得相當出色,更別說他還寫了劇本,其中甚至將段落或場景安排得很詳細,如此才華著實令人嘆服,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與最佳改編劇本的提名已經是很大的肯定了;亨佛萊(Humphrey Bogart)無疑是當時的超級明星,而黑色電影正是他賴以成名的類型,他先後飾演了山姆史貝德和菲利普馬羅這兩個在冷硬派偵探小說裡最為崇高的角色,也為他的演藝生涯寫下了重要的一章;瑪莉(Mary Astor)戲分不多,不過她卻將那個聰慧狡黠又故作單純的神祕女郎詮釋得恰到好處。

馬爾他之鷹隱喻著誘人的龐大利益,各路人馬都想要得到它,所以它的周邊布滿了致命的危險,史貝德因為接受了布麗姬歐香奈西的委託而被捲入其中,他費了一番工夫弄清了整個情勢,然後且看且走。私家偵探就是在槍口下討生活,想要溫飽甚至生存就必須使出渾身解數且沉著地應對,所以他時時刻刻都表現得冷酷強悍,就算心裡有點害怕也依然故作鎮定。冷硬派偵探是男人無腦的浪漫,每個男人或多或少都幻想著自己就是那個硬漢,不過喔,想像一下是可以啦,親身體會就免了吧。stO

眾所周知,黑色電影的風格相當鮮明,不管在畫面呈現或故事敘述等方面都是如此,不斷出現的陰影畫面自然而然地營造出懸疑感覺與絕望意味,而情節則偏向虛無主義,看著角色們在對抗爭奪的過程中喪命且最終一無所獲,觀眾總會不自覺地感到鬱悶或惆悵。世界持續運作,時間不斷流轉,人們始終就像螻蟻般汲汲營營,想想也令人感到五味雜陳。

結局令人無言,幾個人追逐著一隻價值連城的老鷹雕像,終於好不容易地弄到手了(它現身的那一刻還真是有戲劇力啊)。什麼?假的!真是令人洩氣,既然這裡沒搞頭了,那大家就解散吧。房間裡只剩下史貝德和布麗姬了,他沒有逞英雄,也沒有被美色沖昏頭,他理智地將她交給了警方(她那絕望的眼神還真是哀怨啊QQ),想要在爾虞我詐的江湖中走跳,必須抱持這種防衛思維才能明哲保身。他跳出了這個是非漩渦,退回了以前的生活,繼續當他的私家偵探,遊走於法律邊緣和暗巷裡,因為他明白,太過感情用事很可能會讓自己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中……

先來講一些前製與拍攝時的瑣事。希尼格林史崔(Sydney Greenstreet)重達三百五十七磅,他穿的服裝和坐的椅子都是特別訂做的。休導(John Huston)在拍攝布麗姬表現緊張的橋段前都會要瑪莉(Mary Astor)在片場附近先跑動一下。傑克華納(Jack L. Warner)很討厭看到別人抽菸,而亨佛萊(Humphrey Bogart)和彼得羅瑞(Peter Lorre)偏偏就故意要抽更多來唱反調,兩人甚至慫恿瑪莉(Mary Astor)和希尼(Sydney Greenstreet)一起抽,此舉讓傑克(Jack L. Warner)氣到把休導(John Huston)叫到辦公室並威脅他如果不能制止演員亂搞的話就要炒掉他,不過他後來以抽菸可以氤氳出緊張氣氛來說服了這個火冒三丈的大老闆。渥特休斯頓(Walter Huston)故意踉蹌得很笨拙,所以他的導演兒子必須不斷地喊卡重拍。瑪莉(Mary Astor)於拍攝當時和休導(John Huston)打得火熱,而她的放蕩形象在業界相當出名。馬爾他之鷹雕像道具由佛列德塞克森頓(Fred Sexton)所刻,模樣是取自克尼普豪森之鷹,總共做了八隻,兩隻鉛的,六隻塑膠的,現仍存三隻,據說拍賣價值會超過一百萬美元,其中一隻現在在李奧納多狄卡皮歐(Leonardo DiCaprio)手上。華納原本想將片名取為【the gent from Frisco】,因為1931年已經拍了一部【the Maltese falcon】,不過休導(John Huston)很堅持要用【the Maltese falcon】,所以華納也就不再強求。

最後則是花絮。原作者達許(Dashiell Hammett)曾在平克頓偵探事務所任職過,他以自身經驗描寫情節並塑造角色,例如布麗姬就是取自他的秘書佩姬歐圖(Peggy O'Toole)和一個曾雇用他去辭掉管家的女人。葛蕾蒂絲喬治(Gladys George)的掛名排在第三位,但是她的戲分卻少得可憐。舞台劇出身的希尼(Sydney Greenstreet)在好萊塢的初登場,也是他唯一獲得奧斯卡提名的演出。被美國電影學會選入百年百大台詞的『the stuff that dreams are made of』(由夢想編織而成)其實是取材自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的《暴風雨》(the tempest)。於1943年至1950年間三度被改編成廣播劇。於1956年才首次在電視上播映。由於票房很棒,所以華納想拍續集(片名取為【three strangers】),不過達許(Dashiell Hammett)提醒華納他們買了翻拍版權並不代表他們擁有那些角色,華納只好將該片的角色都改掉。此片最後一位辭世的演員就是飾演威瑪的小艾力夏庫克(Elisha Cook Jr.),他在1995年走完了他九十一歲的人生。

http://www.imdb.com/title/tt0033870/
2022/11/05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the Maltese Falcon 梟巢喋血戰
    全站熱搜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