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1.jpg  

007系列第十四作(我原本計畫今年初就要看的,但是卻遲遲無法取得DVD,所以就拖到現在才看了。stO),片名取自伊恩佛萊明(Ian Fleming)的短篇小說《from a view to a kill》(不過故事其實完全是原創的),也是羅傑(Roger Moore)最後一次飾演龐德,編導也都沒換,製作成本是三千萬美元,上映後在北美收穫了五千萬美元,其他地區加起來則是一億美元,全球票房總計為一億五千萬美元。

風格浮誇,情節鬆散,評價平庸,算是為羅傑(Roger Moore)的油膩007形象畫下一個瀟灑浪漫的句點(?)。龐德一開始就很帥氣地在西伯利亞雪地裡的槍林彈雨中取回死去的003身上的晶片,順利完成任務的他緊接著就去調查疑似和蘇聯勾結的富商佐倫。好,各位男人們,可以開始想像自己是詹哥了。同名主題曲由杜蘭杜蘭(Duran Duran)所演唱,偏向搖滾的編曲震盪出一股勇敢無畏的氣勢,讚啦!

詹哥首先來到巴黎跟另一個特務見面,不料對方沒幾分鐘就領便當了,殺手也從艾菲爾鐵塔上乘著飛行傘逃走了,縱使詹哥在街上橫衝直撞也無法追到她,還因此挨了上司一頓罵。好吧,那麼就假裝成買馬人去佐倫的莊園偵查一下吧(哇!馬竟然打了類固醇,難怪能拿冠軍。)!無奈一下子身分就被識破了,同事遇害了,詹哥則被佐倫逼著一起賽馬,而隨車被推入湖裡的詹哥靠著吸輪胎的氣而逃過一劫(真正有夠譀stO),不過這次他仍然算有賺到,因為跟佐倫身材健美的女保鑣上了床。

鏡頭一轉,詹哥來到了舊金山跟CIA特務會面,也慢慢地察覺到佐倫在當地探油及採礦事業中不太尋常的動作(原來這個瘋子想要淹沒整個矽谷,這樣他就能壟斷晶片市場了。)。後來他在逃跑時遇到了以前打過照面的蘇聯特務,兩人泡澡又做愛,真是爽翻了。後來他又跟蹤一個年輕貌美的女人回家(這可以用跟騷法來辦了吧= ="),不過這次在解決完不速之客後竟然很克制地沒有跟她上床,充分展現了他的紳士風範(@@?)。

後來詹哥和史黛西被困在陷入火海的大樓電梯裡,他臨危不亂地讓兩人脫離了困境,還很勇地扛著她逃出現場,真是太帥啦。最後,兩人混進了佐倫的礦坑,也終於發現了他的陰謀。黑美人在得知自己被佐倫遺棄後憤而以命阻止了他的計畫,而詹哥則為了救史黛西而攀上了佐倫汽艇的繩梯。最後詹哥和佐倫在金門大橋上的搏鬥無疑是生死一瞬間,而活下來的當然是詹哥囉。^^y

雖然這次只玩了兩個地方,不過相信鄉民也都能看出整個行程是相當有深度的(@@?)。而詹哥在完成任務後終究還是按捺不住了,他和史黛西一起沖著澡,此前兩人做了啥大家都心知肚明,可見他之前裝紳士只是被盜帳號而已stO。啊!好希望可以變成詹哥啊!^^"

先來提一些選角時的傳聞。提摩西達頓(Timothy Dalton)已經成為備胎,一旦羅傑(Roger Moore)不演了,他就立刻補上。波德瑞克(Bo Derek)、莎朗史東(Sharon Stone)與普莉西拉普雷斯利(Priscilla Presley)都曾是史黛西的考慮人選。本來是要找此前演出【海底城】(the spy who loves me)的芭芭拉巴赫(Barbara Bach)繼續飾演蘇聯特務安雅亞瑪索娃,但她婉拒了,編劇也只好另創新角;而瑪麗安達波(Maryam d'Abo)曾試鏡爭取此角,可惜因為太年輕而被刷掉。大衛鮑伊(David Bowie)是佐倫的考慮人選,不過他決定去演【魔王迷宮】(labyrinth)(後於2003年坦承自己其實並不喜歡龐德電影,甚至連看都沒看過)。

然後是一些有關製作與拍攝的瑣事。拍攝行程因為片場燒毀而延宕了好幾個月。葛導(John Glen)希望曾一同撰寫【八爪女】(Octopussy)劇本的喬治麥當勞佛雷瑟(George MacDonald Fraser)可以再來合寫劇本,可是他當時忙於其他事情而只得婉拒。蝴蝶釣鉤殺人手法的構想原本要應用在【太空城】(Moonraker),不過當時是要用蜜蜂。幾乎所有的動作場面都是使用替身。西伯利亞橋段其實是在冰島拍攝。芭芭拉布洛寇利(Barbara Broccoli)每天早上都必須去叫討厭早起的葛莉絲瓊斯(Grace Jones)起床上工。杜夫朗格(Dolph Lundgren)因為當時正在和葛莉絲(Grace Jones)交往而常在片場出現,所以就幸運獲得演出戈哥將軍保鑣的機會(雖然只有少少的鏡頭)。羅傑(Roger Moore)和葛莉絲(Grace Jones)在片場處得並不融洽。特技演員鮑伯西蒙斯(Bob Simmons)最後一次參與系列作,因為他於1987年不幸過世。杜蘭杜蘭(Duran Duran)能夠譜寫主題曲是因為他們的貝斯手約翰泰勒(John Taylor)在一場宴會上遇見了製作人亞柏特布洛寇利(Albert R. Broccoli),不過據說主旋律譜寫者約翰貝瑞(John Barry)並不是很贊同由流行搖滾樂團來主唱。滑雪橋段由湯瑪斯席姆斯(Thomas Sims)擔任替身。來自法國的雷米朱利安特技團貢獻了許多特技鏡頭,不過開消防車橋段卻因為特技人員太矮踩不到油門而導致拍攝工作一度停擺,所幸當過貨車司機的羅傑(Roger Moore)請纓上陣才得以順利拍下去。舊金山首任女市長黛安方斯坦(Dianne Feinstein)在前三任龐德中最喜歡羅傑(Roger Moore),所以她在拍攝過程中給予了大力支持,亞柏特(Albert R. Broccoli)也因此決定就在這裡舉行全球首映,而且還和慈善團體共襄盛舉。

最後則是花絮。羅傑(Roger Moore)拍攝此片時已經五十七歲,至今仍是最老紀錄。錢班霓最初的扮演者洛伊絲麥斯威爾(Lois Maxwell)當時也已年近六旬,她被告知是最後一次飾演此角時曾表示想改演M,不過沒有如願,總計她在這廿三年間演了十四作,只露臉大約一小時,台詞也少於兩百句。七項系列首見:黑皮膚的龐德女郎、龐德到俄羅斯境內出任務、亞柏特(Albert R. Broccoli)與哈利索茲曼(Harry Saltzman)以外的人一同掛名製作人、亞柏特(Albert R. Broccoli)參與過多部系列作的繼子麥可威爾森(Michael G. Wilson)掛名製作人、不在英國首映、獲得金酸莓演員獎項提名(譚雅羅柏茲(Tanya Roberts))以及獲得奧斯卡演員獎項(克里斯多福華肯(Christopher Walken))。唯一主題曲在美國告示牌單曲榜攻頂的系列作。最後一次在片頭完整播放主題曲,後來的系列作都會剪到三分鐘左右。將企業命名為『佐倫』(Zorin)其實很有風險,因為『卓然』(Zoran)曾揚言提告。擔任過龐德女郎的莫德亞當斯(Maud Adams)在碼頭橋段有客串演出,但一時間沒人能在鏡頭上找到她,直到好幾年後才被指認出來。羅傑(Roger Moore)在自己演出的系列七作中最不喜歡的就是此片。卡爾莫納醫生的原型即是約瑟夫門格勒(Josef Mengele)。情節跟【金手指】(Goldfinger)很相似。宣傳海報上龐德明顯高於龐德女郎,不過若以實際情況來講的話是不可能這樣的,羅傑(Roger Moore)大約六呎一吋,而五呎十吋半的葛莉絲(Grace Jones)在穿上高跟鞋後應該是會高過他的。兩位龐德女郎當時都謊報了年紀,葛莉絲(Grace Jones)報1952年,譚雅(Tanya Roberts)則報1955年,其實她們分別是1948年與1949年生的。【流言終結者】(mythbusters)在2003年有做過實驗,結果是在水中根本不可能以吸輪胎氣這種方式存活下來。

http://www.imdb.com/title/tt0090264/
2022/12/03

arrow
arrow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