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2010~2019 (40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1942.jpg  

改編自1962年的真實事件,由維果莫天森(Viggo Mortensen)與馬赫夏拉阿里(Mahershala Ali)分別飾演東尼瓦勒隆加(Tony Vallelonga)與唐納雪利(Donald Shirley),導演則是以喜劇見長的彼得法拉利(Peter Farrelly),製作成本是兩千三百萬美元,在北美收穫了八千五百多萬美元,在海外則橫掃了將近兩億四千萬美元,全球票房超過了三億兩千萬美元,隔年更是風光地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斬獲了最佳影片、最佳原創劇本與最佳男配角(馬赫夏拉(Mahershala Ali))等三項大獎。

片名取自1936年出版的黑人旅遊指南《黑人駕駛綠皮書》(這本手冊的存在直接凸顯出當時黑人在美國所受到的嚴重歧視與多重限制),擅長執導喜劇的法導(Peter Farrelly)這回風格丕變地大膽去論述這個敏感嚴肅的種族議題,他以詼諧幽默的語氣講著辛酸無奈的故事,其嫻熟的鏡頭捕捉與細膩的情節刻畫讓人意識到他不只會執導無腦喜劇,他也完全可以讓喜劇變得很有深度。

膚色不同的兩人坐在同一輛汽車中,他們的目的地是種族歧視比北方嚴重許多的中西部與深南部,因此東尼(Tony Vallelonga)不只是唐納(Donald Shirley)的司機,他也充當其保鑣。有那麼一點公路電影的味道,兩人一路上體會到了各種人情冷暖,東尼(Tony Vallelonga)在多次看到唐納(Donald Shirley)所受到的不公平對待以及其應對的態度後漸漸對其改觀,他原本不修邊幅且略顯野蠻的性格也在潛移默化中慢慢變得斯文有禮。

人類的世界中永遠不可能沒有歧視,而膚色只是其中之一罷了,儘管遭受羞辱時會感到憤怒或無助,但是也正如唐納(Donald Shirley)所說的『You never win with violence. You only win when you maintain your dignity.』(你永遠無法憑藉暴力取勝,只有保持尊嚴可以贏過一切。),短短一句話即簡明扼要地講出了發人深省的道理:儘管有時無力對抗磨難與障礙,但是人們至少也應該以堅定的態度與拒絕的行為來表達自己的不滿與抗議。

片中包括代寫信件與襲警被捕在內的許多事件都是真實發生過的(不過包括唐納(Donald Shirley)長期不聯繫弟弟與以身為黑人而感到尷尬在內的一些描述卻資到其親屬的駁斥),編劇之一尼克瓦勒隆加(Nick Vallelonga)表示父親從該趟旅行中返家後整個人變得相當和善且常常教導孩子們要多關懷弱勢,這段奇特的旅行想必令他永難忘懷,而觀眾也得以透過此片知悉了這個故事並從中思考自己的處世哲學。

當時美國的社會氛圍普遍仍舊充滿種族歧視(尤其是南方),因此義裔的東尼(Tony Vallelonga)與非裔的唐納(Donald Shirley)跨越膚色藩籬的友情相當令人感動,也在那個偏頗苛刻的時代中寫下平等溫和的一筆,維持友誼超過五十年的兩人後來同於2013年過世,也為這段不凡的緣分畫下玄妙的句點……

花絮:維果(Viggo Mortensen)在開拍前曾與尼克(Nick Vallelonga)的家人共進晚餐。維果(Viggo Mortensen)必須持續多量飲食來維持較為壯碩的身形。譜寫配樂的克里斯鮑爾斯(Kris Bowers)也充當馬赫夏拉(Mahershala Ali)彈鋼琴時的替身。尼克(Nick Vallelonga)客串演出了黑手黨老大。他們開的那輛車是凱迪拉克經典的豪華款鄉鎮。唐納(Donald Shirley)打電話請勞勃甘迺迪(Robert Kennedy)幫他們脫困發生在約翰甘迺迪(John Kennedy)遭刺前幾天。唐納(Donald Shirley)在酒吧中彈奏的是佛雷德里克蕭邦(Frédéric Chopin)的「冬風練習曲」,是一首難度頗高的曲子。東尼(Tony Vallelonga)和唐納(Donald Shirley)那趟旅行其實長達一年,而且當時前者的小孩更加年幼,後者後來亦曾商請前者在他的歐洲巡迴中擔任司機及保鑣,不過後者因為不想再離開家人而婉拒了。全片皆在路易斯安納州拍攝(那場暴風雪也是真的),只有一天是在紐約。

https://www.imdb.com/title/tt6966692/
2025/03/15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37.jpg  

改編自貫井德郎於2006年發表的同名小說(我已在昨晚拜讀完畢stO),由妻夫木聰與滿島光聯合主演,導演則是石川慶,可惜票房僅僅開出一億七千五百萬日圓。

基本上算是忠於原著,只是書裡有些比較露骨的內容被巧妙地隱蔽了,石導以極為詭異的表現手法來暗喻光子備感束縛的人生(被許多隻手觸摸著),從頭到尾都瀰漫著一股壓抑難耐的氛圍而令人幾欲喘不過氣來。故事外框是一樁滅門血案,而其中所欲探討的議題則包括了令人髮指的家庭暴力、心照不宣的階級意識與複雜難測的人際關係等等,分成今昔兩條敘事線,不堪回首的往事在多年後造成了駭人聽聞的慘劇,使得情節帶有濃厚的警世意味與悲哀的宿命論調。

記者田中到處走訪,而觀眾也在他與被害者現在的同事或昔日的同學的對談中慢慢對兩人有所了解,那些沉睡多年的往事在這些人的話語中再度被喚醒,妻夫木那陰鬱沉重的表情彷彿為整個故事定下了基調(他突然動手殺人那一幕也太可怕了吧)。而他的妹妹光子則因為虐嬰而被關押,觀眾可以看出她的精神狀態很不穩定,滿島那迷茫恍惚的神情似乎也為整個故事埋下了伏筆(她自言自語地說出真相那一幕實在令人瞠目結舌)。

有些人常藉由說出不滿來抒發心情,這樣做確實有助於心理健康,但是話說太多也未必恰當,『禍從口出』這句名言是有其道理的,通常情況下是不會受到什麼不利,不過運氣很差時就會招致中傷或甚至災厄,宮村就是這樣的例子。另外,有些人總是有意地利用別人以遂己願,而這樣做就像是在走鋼索,哪天可能就會突然被拉下來而摔得粉身碎骨,夏原就是這樣的例子。其實人多多少少都有著程度不同的罪過(像田向和渡邊玩弄同事的感情也是很不可取),而是否受到懲罰有時好像就只是運氣的差別而已。

真相在令人慨嘆之餘亦感到毛骨悚然,有些人總是遭到無情無理的殘酷對待,想要努力擺脫困境也總是事與願違,久而久之就產生了無法抹滅的心理陰影,並逐漸將自身的委屈不滿轉變成對他人的憤恨不平,最後鑄下無法彌補的大錯。唉!人性何其複雜,嫉妒、怨恨與陷害等負面情緒有時候竟然可以強烈到毀滅一個人而後再殃及他人,這顆邪惡的種子到底是誰播下的呢@@?這個問題讓我不禁陷入了沉思之中……

https://www.imdb.com/title/tt5560592/
2025/02/23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25.jpg  

由奧莉薇亞德榮(Olilvia DeJong)和萊維米勒(Levi Miller)等人聯合主演,導演則是克里斯佩寇佛(Chris Peckover),製作成本是三百萬美元,不過在小規模上映後就被放上隨選視訊平台了。

刻意要違反耶誕節歡樂氣氛而充滿惡意的故事,偏偏情節又很粗糙(主角是青少年,所以嘛!^^),著實令人越看越搖頭(好在片時僅僅八十幾分鐘),也更加對反社會人格者的種種行徑感到厭惡且畏懼(驗證了幼時缺乏親情關照的經驗會扭曲一個人長大後的思維)。在一個多小時令人不適的凌虐過程後突如其來的反轉結局簡直大快人心,像路克這種目中無人且自以為聰明得足以掌控一切的人就是該為他所做過的壞事付出代價,只是無奈被他虐殺的人已無法復生……

花絮:原本片名是【safe neighborhood】,於2016年初在雪梨拍的──南半球當時是夏天。路克拿著球棒跳的舞明顯致敬了【發條橘子】(a clockwork orange)的艾力克斯。

https://www.imdb.com/title/tt4443658/
2025/01/12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15.jpg  

由理查柯蒂斯(Richard Curtis)自編自導,主演的是多姆納爾格里森(Domhnall Gleeson)、瑞秋麥亞當斯(Rachel McAdams)和比爾奈伊(Bill Nighy)等人,製作成本是一千兩百萬美元,在英國收入九百多萬歐元,全球票房則是八千八百萬美元左右。

算是科幻愛情喜劇,雖然設定的時空邏輯有點雜亂,不過所欲表達的省思意涵倒是無比深刻。柯導(Richard Curtis)以穿越時空為素材描摹出一幅溫馨感人的印象派畫作,從不同的角度似乎也能欣賞到不同的美感。許多場面都讓人不禁要回想起自己人生至今的種種,很希望自己也能像提姆家族的男性那樣擁有穿越時空的超能力,這樣或許就能彌補過往人生中的許多遺憾而讓一切盡量變得如意美滿。宣傳海報上兩人燦爛的笑容說明了他們有多麼幸福,即使淋雨也不會有所妨礙,因為他們一心一意愛著對方。

甜美羞澀的瑪麗,樸實靦腆的提姆,在某個時間點相遇(也可以說是提姆用心盡力地追求瑪麗^^"),然後相知相守,這真是最最幸福的人生了。提姆是新好男人,面對夏綠蒂的誘惑,他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應該趕快回家向瑪麗求婚;瑪麗也是新好女人,她從一而終地愛著提姆,不時也會給予他心靈的慰藉。兩人同心協力地成立一個家庭,孕育著自己心愛的兒女,甜蜜的負荷即為幸福之真諦,與之相比,燈紅酒綠或奢華享受瞬間也變得微不足道。

寓意淺顯易懂:平凡無奇的日子會組成深刻不凡的回憶,只因為那些日子都是與自己心愛的人所共同經歷過的。要珍惜和心愛的人相處的每一刻,儘管這些溫馨或甜蜜總有一天都會過去,但是那些回憶都已深深地烙印在親身經歷過的人們心裡。跟心愛的人共度的時光不管如何都是甜蜜,完全不需要再重來一次,即使過程狼狽或糟糕,也是兩人珍貴的回憶。兩人互相扶持體諒,攜手走過陽光與風雨,高峰時共享共榮,低谷時不離不棄,只要兩人真心愛著對方(而這正是最難達成的一點,因為現實往往沒有這麼單純。@@)。

花絮:柔伊黛絲香奈(Zooey Deschanel)因為檔期衝突而被迫辭演女主角。飾演年幼提姆的是柯導(Richard Curtis)的兒子。提姆和瑪莉從瓊安的派對處走回她的公寓長達六英里。送往電影院的拷貝帶上寫著『cupboard』。

http://www.imdb.com/title/tt2194499/
2024/12/02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12.jpg  

我在部落格寫電影心得以來所看的第四百部2010年代的電影,改編自喬許馬勒曼(Josh Malerman)在2014年發表的同名小說,由珊卓布拉克(Sandra Bullock)擔綱演出,導演則是蘇珊娜畢爾(Susanne Bier),製作成本將近兩千萬美元,在有限上映後就被網飛放到網路上了,當時曾打破最多人觀看的紀錄。

標準的末日幻想題材,故事假設人們看見某種未知的怪物後會出現自殺或暴力傾向,所以人們想要生存就必須蒙上雙眼以免看見該種怪物,情境和【噤界】(a quiet place)相似,只差在此片是視覺而該片是聽覺。雖然整個設定有點牽強(觀眾從頭到尾都不知道該種怪物到底是什麼模樣),不過所氤氳出來的恐怖氛圍倒是頗為懾人(看不見更加深了人們內心的恐懼感),而其中所揭示的人性各種面向也是發人深省(無奈還是刻意出現同性戀和黑白配等政治正確性別議題)。

蒼涼的野外景致凸顯了人們的渺小,而封閉的室內空間則加深了人們的焦慮。珊卓再度展現出無與倫比的演技,她收放自如地詮釋一個為母則剛的女人,而當時才只有五六歲的朱利安艾德華茲(Julian Edwards)和薇薇安萊拉布萊爾(Vivien Lyra Blair)所飾演的男孩和女孩也都表現得可圈可點(不過後者明顯優於前者)。

故事分成兩條時間線,一條是當下,一條是五年前,兩條線交叉呈現,既讓觀眾知道當下的情況,也讓觀眾明白當初事情是如何失控,處在如此可怕的情境中,人們的情緒想必都瀕臨崩潰邊緣。其中揭示了應對態度的不同會決定事情發展的好壞,越極端的情境越能體現出差別,氾濫的憐憫和無謂的焦躁都只會敗事,只有堅毅與冷靜方能成事。

在走投無路之下,梅樂莉被迫帶著男孩女孩划船順流而下前往男人在無線電中所指示的地方,整個過程可謂驚心動魄,三人所展現出的勇氣亦相當令人佩服,在費盡千辛萬苦且不受任何誘惑干擾後終於到達樂土,苦盡甘來是人們最希望看到的結果。結局彷彿意有所指,在看到該種怪物就會喪命的情況下,唯有盲人能夠安心端坐,盲眼所見的黑暗似或許反而讓內心更加澄明,悅耳的啁啾鳥鳴也象徵著生命的重始(他們三人就是循著鳥鳴聲才得以逃出生天的啊)!

花絮:環球早在2013年原作都還沒出版前就將翻拍版權買入手了。野外場景在加州最北端的史密斯河流域拍攝。譜寫配樂的川特雷茲諾(Trent Reznor)後來曾抱怨配樂太小聲而讓他覺得自已的工作有點浪費時間。加拿大曾於2013年中發生載運原油的火車翻覆導致重大傷亡的事件,網飛後來曾為在片中放入其災難畫面致歉,而且最終也將其刪除了。曾引起人們仿效盲眼行動而造成傷損,網飛對此還嚴正表示不鼓勵人們進行此類挑戰。於2020年中宣布將拍攝續集。

http://www.imdb.com/title/tt2737304/
2024/11/21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11.jpg  

可以算是群戲,不過泰莎法蜜嘉(Taissa Farmiga)和瑪琳艾珂曼(Malin Akerman)的戲分相對較多,導演則是陶德史特勞斯舒爾森(Todd Strauss-Schulson),製作成本是六百多萬美元,不過在有限上映後就放上了隨選視訊。

故事偷師許多經典的砍殺電影,略帶懷舊意味,角色的性格與配置也相當老套,而且演員們的演技也實在有點糟糕,讓人不時都覺得有點尷尬;真人進入電影中的設定算是略有新意,可惜母女感情戲稍嫌僵硬,情節也實在是過於雜亂,結局更是有點不知所云@@。嗯,這本來就是諷刺砍殺電影的驚悚喜劇,並不需要考慮太多常理或邏輯,認真你就酥了!stO

花絮:保羅費格(Paul Feig)曾表示出執導意願。新線原本很有興趣,不過由於他們想大幅修改劇本重心而破局;後來又被新力買走,他們就比較願意依循劇本大綱。貝琳達卡萊爾(Belinda Carlisle)的「heaven is a place on earth」和瑪丹娜(Madonna)的「like a prayer」都曾是南茜出場曲的考慮項目,不過最後也都在舒導(Todd Strauss-Schulson)的堅持下輸給了金卡恩斯(Kim Carnes)的「Bette Davis eyes」。蒂娜的形象取自【月光光心慌慌】(Haloween)的琳達和【姊妹聯誼會驚魂】(the house on sorority row)的摩根。【Camp Bloodbath】的兩個女主角名字取自【半夜鬼上床】(the nightmare on Elm Street)。原本的結局只有麥克絲和克里斯倖存,但是這個悲慘結局在試映反應不佳,所以就改寫成大家都逃過一劫。

http://www.imdb.com/title/tt2118624/
2024/11/18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06.jpg  

改編自溫德琳范德拉蘭(Wendelin Van Draanen)於2001年發表的同名小說,由卡蘭麥考利菲(Callan McAuliffe)和瑪德琳卡洛(Madeline Carroll)等人主演,導演則是勞勃萊納(Rob Reiner),製作成本是一千四百萬美元,不過票房表現極差,全球票房僅有四百多萬美元。

故事發生於1957年至1963年間美國某鄉間小鎮,男孩布萊斯隨著父母搬到女孩茱莉安娜家對面,茱莉對布萊斯一見鍾情,而布萊斯卻避茱莉唯恐不及。萊導(Rob Reiner)以簡單的運鏡風格與流暢的敘事方式說出這個又酸又甜的故事,以茱莉和布萊斯兩個視角來呈現,分別由他們倆各自說出心情或感受(兩人那幼稚單純的語調真的頗具情緒感染力^^"),讓觀眾得以從兩個角度來看待同一件事,是相當具有省思意涵的表現手法。其中也用了許多當時的老歌去營造那個時代特有的氛圍,相信會讓許多在那個時代成長的人感觸良多。

片名的確可以翻成『怦然心動』,不過該字也有『翻轉』的意思,實在是一語雙關。一開始是她喜歡他,而他則始終躲避她,後來變成他喜歡她,而她卻逐漸疏遠他,說明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會翻轉的,一時的想法可能會在未來的某一刻產生全然不同的改變。當時正值荳蔻年華的瑪德琳(Madeline Carroll)簡直演活了慧黠活潑又敢愛敢恨的茱莉,而較她年長一歲的卡蘭(Callan McAuliffe)則內斂地詮釋出害羞怕事又口是心非的布萊斯,儘管兩人都才十多歲,卻一起描繪了一段甜蜜又苦澀的青春歲月。

周遭的人事物以各種不同的樣貌呈現在他們面前,而觀眾也很容易就可以從兩人的敘述中了解他們倆各自的性格。很明顯地,茱莉從小就很有主見且富有同情心,她後來也越來越成熟懂事,而布萊斯從小則稍嫌懦弱且畏縮不前,不過他後來終於越來越敢於表達自己真正的心聲。兩人之間就這樣一拉一扯地過了好幾年,不過也就如茱莉所說,兩人其實並沒有真正交談或認識過,相信很多人在和他們相仿的年紀時也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或感覺stO,如今再想起依舊記憶鮮明。

簡單的故事藏著豐富的情感,平常的生活帶有難得的緣分,純真的情意令人怦然心動,普通的梧桐樹也讓人熱淚盈眶。梧桐樹彷彿象徵了茱莉對布萊斯的愛,他沒有和她一起守護它讓她漸漸地減少對他的喜愛(丟掉她送的雞蛋則是引爆點),直到最後他種下一棵新的梧桐樹後兩人的愛才再度萌芽。宣傳海報勾勒出一抹純真的幸福,布萊斯此前從未和茱莉一起爬上那棵已被砍掉的梧桐樹,現在他們倆合力種下了一棵新的,相信兩人未來會一起爬到樹上去看到更開闊又美麗的視野,隱喻著兩人的生活將會是寬廣又和諧。啊,太甜蜜啦,著實令人羨慕不已!QQ

花絮:原著的年代設定於1994年至2000年。在密西根州西特瑙縣城安納保以及曼徹斯特與薩林等小鎮拍成。

http://www.imdb.com/title/tt0817177/
2024/10/30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886.jpg  

劇場版第十八作,再度由靜野孔文獨自掌鏡,四十一億多日圓的票房創下了系列的新高紀錄(獲益超過廿一億日圓),年度排名剛好擠進前十,觀影人次大約是三百四十萬。

日美執法人員合力追緝兇嫌的故事,所以多少還是給人國策宣傳電影的味道,情節也依然是浮誇到有點令人搖頭,而且風格比較不像偵探片而比較像警匪片。主題曲是由柴崎幸演唱的「ラブサーチライト」,嗯,真的讓我沒啥感覺矣。stO

花絮:首次連續三作由非Being歌手演唱主題曲。兩個系列首次:票房突破四十億日圓以及有英語對白。

http://dorama.info/drama-10615.html
http://www.imdb.com/title/tt3455204/
2024/08/15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879.jpg  

由布萊德彼特(Brad Pitt)和瑪莉詠柯蒂亞(Marion Cotillard)聯合主演,導演則是勞勃辛密克斯(Robert Zemeckis),製作成本是八千五百萬美元,可惜在北美僅僅收進四千萬美元,在海外也才取得八千萬美元左右,而將近一億兩千萬美元的全球票房算是令人失望的。

故事開始於1942年在納粹德國占領下的摩洛哥,布萊德(Brad Pitt)和瑪莉詠(Marion Cotillard)真的是很登對(不過後者的表現明顯優於前者),服裝組和道具組也算是不露破綻地重現了八十年前倫敦的服裝風格與街景地貌,觀眾彷彿穿越時空般回到了那個紛亂的時代,而大時代下小人物的心酸悲哀也盡顯無遺,前半段明顯留下了伏筆,可惜後半段的驚奇感實在不足。

瑪麗安真的是德國間諜,但是她也真的愛著麥克斯,而同樣愛著她的麥克斯在驚訝地得知真相後仍然試圖要帶著她逃亡,無奈在戰爭時期是萬般不由人,更何況他們還是特務。結局令人感慨,知道自己難逃一死的瑪麗安明白麥克斯肯定無法對自己下手而決定自我了結以保全他和他們的女兒,原本存在的幸福也在國家對抗的拉扯下消失無蹤。結尾在感傷中點綴了一絲欣慰,瑪麗安知道他們父女倆將會在他夢想中的農場裡過得很好,所以她心中的遺憾也就減少了一點……

花絮:布萊德(Brad Pitt)接受瑪莉詠(Marion Cotillard)的法語指導。『vatan』在波斯語、土耳其語和阿拉伯語中是『祖國』的意思。幫助麥克斯找到德拉瑪的法國反抗軍成員姓氏皆取自法國知名印象派畫家。

http://www.imdb.com/title/tt3640424/
2024/07/16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873.jpg 

改編自勞勃哈里斯(Robert Harris)於2007年發表的同名小說,由伊旺麥奎格(Ewan McGregor)和皮爾斯布洛斯南(Pierce Brosnan)等人主演,導演則是羅曼波蘭斯基(Roman Polanski),製作成本是四千五百萬美元,可惜全球票房六千萬美元難以回本,不過後來卻在柏林影展獵獲最佳導演銀熊,多少可以算是叫好不叫座。

以新黑色電影風格來詮釋政治驚悚題材真的是再適合不過了,因為政治本來就是極為神秘難解的領域,而新黑色電影暗沉的色調與懸疑的氛圍等表現手法恰好相當貼切於此,孤絕小島蒼涼的冬日景致也為這個驚悚故事增添了一抹無奈的不安情緒。由波導(Roman Polanski)和原作者勞勃(Robert Harris)合寫的劇本堪稱精雕細琢,無疑已將兩人所想要表達的意境都予以呈現了,其中毫不掩飾地影射英國前首相東尼布萊爾(Tony Blair),鮮明的政治立場令人咋舌。

一開始即丟出一個謎(前英國首相的自傳寫手落海溺斃),然後全片都圍繞著這個謎團打轉,觀眾跟隨幽靈寫手的逐步探索而慢慢接近真相,雖然過於緩慢的節奏令人稍感不耐,不過結構精巧的情節倒是頗吸引人。因為發現秘密資料而被挑起好奇心的男主角順著前手的腳步進行查訪,期間他發現自己涉入了險境,使得他被困在前首相的政治風暴中難以脫身,而且最終還慘遭滅口。stO

真相令人瞠目結舌,中情局以綿密的策略保護著自己的線人,大眾都被他們設計好的表象給迷惑了,其實間諜根本不必站在那麼明顯的地方引人注意,他(她)只要躲在隱密的位置上巧妙地操控就可以了。幽靈寫手解開了前手留在自傳中的嵌字文而得知了真相,但是小蝦米終究難以對抗大鯨魚,因為中情局早已為任何情況預做了安排,整個故事就在一片錯愕聲中結束,原本即將撥雲見日的局面頓時再度墜入五里霧中,而試圖穿過這片迷霧的人都變成了幽靈……

花絮:據說休葛蘭(Hugh Grant)婉拒主演邀約。蒂妲史雲頓(Tilda Swinton)婉拒演出露絲。尼可拉斯凱吉(Nicolas Cage)因為此片製作延宕而無法主演幽靈寫手。勞勃(Robert Harris)原本和東尼(Tony Blair)有多年交情且甚至擔任他首相任期時的發言人,但兩人後來因為他執意介入伊拉克戰爭而交惡。從頭到尾都沒有說出幽靈寫手的姓名。朗的海邊別墅是搭在片場裡,窗外的景致全是電腦特效。東尼(Tony Blair)於2010年9月發表的自傳就是六百廿四頁。波導(Roman Polanski)於2009年9月在瑞士被逮捕,不過整個拍攝工作並沒有停止,他甚至是在監牢裡完成了剪輯。在英國與愛爾蘭以外的地方都以【the ghost writer】為片名。在美國原本被審為R級,後來刪剪至PG-13級。

http://www.imdb.com/title/tt1139328/
2024/06/18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871.jpg  

【捍衛任務】(John Wick)的續集,編導演原班人馬順利重聚之外也再加進一些新面孔,製作成本是四千萬美元(前作的兩倍),在北美掃入九千多萬美元,在海外則收進八千多萬美元,全球票房為一億七千多萬美元(前作的兩倍)。系列第三集在2019年上映,票房是更上一層樓,所以隨後也拍了第四集。

從宣傳海報就可以看出這是新黑色電影,其角色形象的塑造與動作場面的設計仍舊令人讚賞,故事情節越發黑暗驚悚,主角威能也就更為閃耀瀟灑。楔子就揭示了約翰維克的行事作風:殺光了手下後向老大提出和談@@,嗯,很明顯是一個無法拒絕的條件stO。接著就進入了正題,被迫重出江湖已經夠鬱悶了,沒想到完成任務後還被背刺,於是約翰決定找沒有道義的桑提諾做個了結,從頭到尾不是近身肉搏就是遠程槍擊,可謂一氣呵成而毫無冷場(最有特色的場景大概要屬給人虛幻感覺的鏡像空間)。結尾預告有續集,約翰確定被逐出組織且即將遭到組織追殺,一場血戰想必是在所難免了!

花絮:凱爾華德(Kyle Ward)潤飾出最終版劇本。基努(Keanu Reeves)做了三個月的武技訓練。開頭的飛車追逐和中間的地鐵追殺橋段其實是在蒙特婁拍的。導演查德史塔赫斯基(Chad Stahelski)的老婆客串演出了小提琴殺手,而且她也負責做艾莉絲的某些特技動作。約翰的真名是『Jardani Jovonovich』,其姓氏在希伯來文的意思是『約翰之子』。鏡像空間橋段取材自【龍爭虎鬥】與【金鎗人】(the man with the golden gun)。有許多部分跟聖經、希臘或羅馬神話以及射擊遊戲〈劫薪日2〉(payday 2)有關。有許多槍環指著約翰的宣傳海報是致敬1920年的默片【an eastern westerner】。總共死了一百一十六人。

http://www.imdb.com/title/tt4425200/
2024/06/10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866.jpg  

【野蠻遊戲】系列第三作,原班人馬都到齊了,導演也依舊是傑克卡斯丹(Jake Kasdan),製造成本高達九千萬美元,不過光在北美就橫掃了四億美元,在海外也差不多收穫了同樣的數字,全球票房剛好跨過了八億美元,年度排名剛好擠進前十。

電腦特效依舊逼真,情節鋪陳也同樣精彩,真的就像是打電動闖關一樣刺激,而且角色間的轉換也是頗具笑點,不過整體看來還是給人落入窠臼的感覺,這客爆米花好不好吃就要看各人口味了。

花絮:在夏威夷州歐胡島拍攝。片尾艾迪和祖父玩的電動遊戲是【快打旋風5】(street fighter V)。拍製速度極快,2月才開拍,12月就上映了,而大部分電影拍製至少也要一年。

http://www.imdb.com/title/tt7975244/
2024/05/22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865.jpg  

由蓋瑞歐德曼(Gary Oldman)主演溫斯頓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導演則是喬萊特(Joe Wright),製作成本是三千萬美元,在英國掃進了兩千多萬歐元,在北美也收穫了五千六百多萬美元,全球票房高達一億五千萬美元。

算是傳記電影,時空背景設定在1940年英國戰時內閣危機,在溫斯頓(Winston Churchill)甫接任首相時那段艱難的日子裡,由於戰事持續失利,所以有人提出投降談判的建議,但是他仍然決定抗戰到底。萊導(Joe Wright)的運鏡堪稱流暢穩定,精準地描繪出英國在二戰初期的政壇詭譎多變的氛圍,陰暗的色調抹厚了消沉的意味,但也凸顯了不屈的鬥志;而蓋瑞(Gary Oldman)的演出實在傳神酷似,細膩地揣摩出溫斯頓(Winston Churchill)那固執的神韻與暴躁的脾氣(維妙維肖的化裝也是功不可沒),說他撐起了整部片也毫不為過,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可謂實至名歸。

溫斯頓(Winston Churchill)曾批判納維爾(Neville Chamberlain)『You were given the choice between war and dishonor. You chose dishonor and you will have war.』(在戰爭與屈辱面前你選擇了屈辱,可是在屈辱過後你仍得面對戰爭。),這句話已經足以解釋為何他在面對納粹德國的步步進逼下還是極不願意跟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談和,因為他認為跟獨裁者妥協無異於飲鴆止渴。兩人的歷史地位在參考現實的情況與戰爭的結果後完全拉開了差距,他成為帶領國家贏得勝利的強者,而納維爾(Neville Chamberlain)則淪為姑息養奸的庸人,兩人面對法西斯主義的態度決定了各自在歷史上的高度。

故事娓娓道出溫斯頓(Winston Churchill)在接任首相後那十幾天裡洶湧翻騰的心境,那時英軍被困在敦克爾克且有全數遭到殲滅的可能,外有大軍壓境的納粹德國,內有意見相左的同黨政敵,但是筋疲力竭的他還是不畏艱難地帶領英國人民奮戰到底(首相搭地鐵橋段相當震撼人心,毫不保留地讚揚了英國人民戮力同心的戰鬥意志,真可謂畫龍點睛。)。嚴肅的情節帶著世人回顧了那個風起雲湧的大時代,儘管有點煽情,不過所欲傳達的意涵(『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無疑令我深有感觸!

接著先來提一些和人物相關的瑣事。艾德華哈里法克斯(Edward Halifax)的父親其實僅是子爵,是到他才成為伯爵,因為他的三個哥哥都在他九歲前就過世了。雖然艾德華(Edward Halifax)被看作綏靖主義者,不過英國於1939年和波蘭簽署軍事協議其實是他促成的,因為他在德奧合併和水晶之夜後就相當忌憚納粹德國。其實英國空軍在這個戰時內閣危機當時就已經在轟炸德國本土了。溫斯頓(Winston Churchill)的法語其實很流利。溫斯頓(Winston Churchill)其實從未搭過地鐵。溫斯頓(Winston Churchill)其實算是白人優越主義者,所以他不太可能贊成黑白通婚。

最後則是花絮。約翰赫特(John Hurt)原本要飾演納維爾(Naville Chamberain),無奈他因為罹癌而被迫辭退。1940年那個春天英國非常熱,可是此片卻是在冬天拍的,所以在氣候的呈現上必須特別注意。也演過溫斯頓(Winston Churchill)的勞勃哈第(Robert Hardy)在死前受訪時曾盛讚蓋瑞(Gary Oldman)的演出。化裝由辻一弘負責。溫斯頓(Winston Churchill)的許多後代曾拜訪片場或出席首映。

http://www.imdb.com/title/tt4555426/
2024/05/18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849.jpg  

改編自東野圭吾自2008年開始連載將近兩年的同名小說(我在三天前看完了),由木村拓哉與長澤雅美聯合主演,導演則是鈴木雅之,票房超過了四十六億日圓,年度排名可以擠進前廿

五星級飯店的氣派裝潢與高貴氛圍著實令人嘆為觀止(我差點以為這是觀光宣傳影片stO),書名的意涵亦顯而易見:每個人都是戴著面具入住飯店,沒人知道這些賓客在想些什麼,以此暗指人心深沉難測。可謂是去無存菁的改編,將原作中一些旁枝末節予以刪掉或簡化,以此來讓觀眾聚焦在警察與飯店聯手緝兇的主題上,絕對可以算是兼具推理趣味與職業省思的故事。木村與長澤的對手戲相當精彩,兩人身分的不同與思考的差異營造出不同凡響的戲劇張力且強調了盡忠職守的職人精神。

真兇是誰令人驚訝不已(這個伏筆堪稱巧妙),此人就在觀眾幾乎已經忘了她的時候突然出現並露出獠牙,其故布疑陣的功力實在高明,警方的注意力被轉移了(只有新田察覺到事有蹊蹺),飯店的警戒心也消失了(山岸渾然不知自己已被盯上),極為巧妙地為自己營造出相對安全的行兇環境,如此工於心計又善於喬裝的兇手由松隆子來飾演實在是很適合,歌舞伎世家出身的她一出場就立刻進入狀態,短短幾分鐘就收畫龍點睛之效。

結局出人意表,兇手的殺意像是閃現寒光的利刃,而新田的行動則有如及時救命的解藥,他於千鈞一髮之際成功拯救她的橋段為全片最高潮,甚至可以說長達兩個小時的鋪陳就是為了這一幕而已。

花絮:富士電視台曾於2020年初與2021年底播映。

http://www.imdb.com/title/tt7502322/
2024/03/20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847.jpg  

由吉勒摩戴托羅(Guillermo del Toro)自製自編(與凡妮莎泰勒(Vanessa Taylor)合寫)自導,獨挑大樑則是莎莉霍金斯(Sally Hawkins),製作成本將近兩千萬美元,在北美收入六千多萬美元,在海外則掃進一億三千多萬美元,全球票房差一點就達到兩億美元,年度排名第四十九。當年隨即在威尼斯影展捕獲金獅,隔年也獲得奧斯卡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與最佳原創劇本等十三項提名且最終強勢地抱回最佳影片與最佳導演兩個大獎以及最佳原創音樂與最佳美術設計兩個技術獎,真可謂是風光無限。

在【黑湖妖潭】(the creature from the black lagoon)裡愛著女主角的魚人因為模樣醜怪而無緣一親芳澤,耿耿於懷的戴導(Guillermo del Toro)後來半開玩笑地決定要幫牠圓夢而拍出了此片。像是一篇寓意深沉且藝術性濃厚的黑暗童話,昏黃暗沉的色調散發出無法掩藏的憂鬱,繚繞盤旋的老歌則流洩出難以言喻的感傷,在氛圍的掌握上可謂細膩精緻。故事發生在1962年巴爾的摩一個由政府高度設防的實驗室裡,當時正值古巴飛彈危機(國外)與民權運動熱潮(國內),美蘇冷戰諜對諜瀰漫著肅殺氣息,社會對立的衝突情況也日趨嚴重,戴導(Guillermo del Toro)精準地捕捉到那個時代躁動的狂亂面貌,並以此紀念這段畸形的禁忌戀情。

一個是被殘忍實驗的類人兩棲生物,一個是被輕蔑對待的瘖啞女清潔工,弱勢者往往無力反抗而只能默默承受,也正是因為如此,兩人對彼此呴溼濡沫的情意就愈加令人動容。在那麼嚴密拘束的環境裡,兩顆孤單受傷的心也就自然而然地依偎在一起,無論遇到什麼羞辱或欺凌都可以淡然看待,因為知道還有另一個處境相似的人也正掛念著自己,如此心靈支柱似乎能讓原本軟弱的人突然變得堅強,三個弱勢者(瘖啞人、同性戀者與黑人)合作將牠帶出實驗室也多少可視為他們在爭取權利或反抗體制(不過當然蘇聯間諜會從旁協助是有著不同於他們的動機)。

莎莉(Sally Hawkins)幾乎沒有台詞(唯一的例外在伊莉莎幻想的共舞時開口唱歌,卻在一片幸福中透出了一抹落寞。),她以精湛的演技詮釋出卑微卻堅毅的伊莉莎,光靠著表情與動作就可以準確地表現出瘖啞人的神態著實令人讚嘆;理查簡金斯(Richard Jenkins)和奧塔薇亞史賓賽(Octavia Spencer)也稱職地扮演了襯托紅花的綠葉;而麥可夏儂(Michael Shannon)則傳神地揣摩出衣冠禽獸史崔克蘭,他自大妄為的心態令人不齒,他蠻橫殘暴的行為則讓人畏懼,他才是怪物,而類人兩棲生物不是。

雖然情節古怪荒謬(人類和類人兩棲生物相戀),不過意涵卻高尚超凡(弱勢者真心相助),瀕亡的伊莉莎被牠的魔力所治癒,結局也留下了寬廣的想像空間。片名極富詩意,水可以是任何形狀,而表達愛的方式也是,以水喻愛的意境著實優美動人,而此時百感交集的觀眾絕對同樣盼望平凡的自己也能找到心愛的對象並相知相惜地共度一生……QQ

花絮:戴導(Guillermo de Toro)自2011年就開始籌畫了,他還自費雇用一個團隊來設計類人兩棲生物和實驗室。戴導(Guillermo de Toro)曾向環球提出重拍【黑湖妖潭】(the creature from the black lagoon)的計畫遭到拒絕。戴導(Guillermo de Toro)原本想要拍成黑白片。戴導(Guillermo de Toro)首次和女性合寫劇本。戴導(Guillermo de Toro)寫了主要角色的背景故事給主要演員們,不過他沒有強迫他們一定要閱讀或運用。賈爾斯原本是要寫給伊恩麥克連(Ian McKellen)演的。類人兩棲生物的樣貌取自【黑湖妖潭】(the creature from the black lagoon)、《地獄怪客》(Hell Boy)的亞伯夏普恩以及威廉布雷克(William Blake)的兩幅畫作──《跳蚤的幽靈》(the ghost of a flea)與《偉大的紅龍與日光蔽體的女人》(the great red dragon and the woman clothed with the sun)。九成以上的部分是棚拍,有些外景用了人造雨。道格瓊斯(Doug Jones)每天要花三小時去穿上類人兩棲生物服裝。電腦特效由遺產所製作。戴導(Guillermo de Toro)是因為看了【指匠情挑】(fingersmith)而決定邀請莎莉(Sally Howkins)來主演。女主角的姓氏(『Esposito』)在義大利語中是『暴露』的意思。伊莉莎住家樓下的電影院名稱(『Orpheum』)取自希臘神話裡的奧菲斯。伊莉莎幻想中的共舞致敬了【follow the fleet】。宣傳海報由台裔的詹姆斯簡(James Jean)手繪完成。首部贏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科幻片。不少人指出此片涉嫌抄襲,例如保羅津德爾(Paul Zindel)的兒子控告戴導(Guillermo de Toro)抄襲他父親寫的【let me hear you whisper】,不過戴導(Guillermo de Toro)鄭重表示從未看過該片,而法院隨後也駁回了告訴。

http://www.imdb.com/title/tt5580390/
2024/03/12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844.jpg  

由奧瑞歐保羅(Oriol Paulo)自編(與拉拉山迪姆(Lara Sendim)合寫)自導,領銜主演的是馬力歐卡薩斯(Mario Casas)、芭芭拉蘭妮(Bárbara Lennie)、何賽科羅納多(José Coronado)和安娜瓦格納(Ana Wagener)等人,製作成本是四百萬歐元,當年在西班牙囊括了三百六十多萬歐元,而全球票房大約是三千一百萬美元。

峰迴路轉的劇本相當優秀,雖然多重翻轉的故事架構難免會出現不穩固的情況(最為美中不足之處大概在於如果亞德里安的委託律師菲力克斯發現自己推薦的女律師其實還沒去找他不就整個計畫都露餡了嗎@@),不過仍然可算是瑕不掩瑜。當中最令人讚嘆的絕對是對白的雕琢,亞德里安一直謊話連篇以規避其罪行,而女律師則要努力地套出其自白,兩人鬥智的過程堪稱精彩。

最後一個反轉(女律師的真實身分)可謂畫龍點睛,其實眼尖的觀眾多少可以察覺出蹊蹺,因為保導(Oriol Paulo)已經給了很多次提示。女律師在與亞德里安對談的過程中不斷地戳破他的謊言並刺探他的內心,卑劣無良的他就在她巧妙的引導下幾乎全盤托出而絲毫沒有察覺自己已經掉入圈套,也由此呼應了片名。整體而言,有點像是觀眾只能跟著情節走而不太能自己嘗試推理的敘述性詭計,但不可否認的是情節的鋪陳與伏筆的埋設都相當高明。

花絮:被許多國家翻拍。

http://www.imdb.com/title/tt4857264/
2024/02/27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843.jpg  

由達米恩查澤雷(Damien Chazelle)自編自導,擔綱演出的則是萊恩葛斯林(Ryan Gosling)與艾瑪史東(Emma Stone),製作成本是三千萬美元,北美票房為一億五千萬美元,海外票房也逼近三億美元,全球票房將近四億五千萬美元,年度排名第十七。稍後更獲得奧斯卡獎十四項提名,追平了歷來最高紀錄,最後也捧回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原創音樂與最佳原創歌曲等六項。總之,此片當年在專業評論和商業票房兩方面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可謂是大豐收。

美麗動人的畫面,惆悵感傷的氛圍,婉轉動聽的音樂,輕盈俐落的舞步,非常著迷歌舞片的查導(Damien Chazelle)在雜揉各家學說後以寫實卻也虛幻的表現手法描繪出一個追逐夢想的故事。萊恩(Ryan Gosling)與艾瑪(Emma Stone)真的很登對,俊男俏女就是令人賞心悅目(她的服裝樣式與用色著實令人驚豔@@),對戲共舞都散發出溫暖又心酸的感覺,而以如今略顯小眾的爵士樂為主題與布景或服裝的風格也讓整個故事氛圍顯得懷舊。

迷人的夜景,憂鬱的心情,失意的兩人在微亮的夜空下就著音樂翩然起舞,那畫面夢幻得令人神往,可是現實卻殘酷得令人心累。主題曲「city of stars」款款地傾訴衷情,也細膩地比喻了兩位主角的心境,滿天的繁星對照著脆弱的心靈,城市的喧囂襯托出人們的落寞,懷著對夢想的憧憬,也揣著對未來的疑惑,嚐過戀愛的甜蜜,也吞下爭吵的苦澀,奮鬥的動力在多次失敗後由強變弱,真摯的感情在長期分隔後由濃轉淡,兩人所遭遇的困境在在令人心有戚戚焉。QQ

戛然而止的結局在令人感到難過之餘也感到欣慰,因為兩人都如願完成了自己的夢想,雖然那段相濡以沫的戀情被犧牲了,可是兩個性格迥異且各有夢想的人似乎注定總有一天會勞燕分飛,或許只要在一起時真心相待也就不算辜負了對方。人生在世往往難以圓滿如意,起初兩人工作不順卻擁有著彼此,後來兩人事業有成卻失去了彼此,追逐夢想就是要付出這麼昂貴的代價,夢想成真就是會導致這麼現實的結果,令人亦不禁感慨世事多變而物是人非……

花絮:查導(Damien Chazelle)在大學時就構思出劇本了(他表示是從【萬花嬉春】(singin’ in the rain)、【花都舞影】(an American in Paris)與【秋水伊人】(les parapluies de Cherbourg)中偷師,尤其是最後者。),只是一直找不到金主,這情況直到他拍出【進擊的鼓手】(whiplash)之後才改變,布倫屋曾有意願,而最後出資的則是頂峰。查導(Damien Chazelle)和男女主角曾去拜訪金凱利(Gene Kelly)的遺孀。原本場景設定在波士頓。原始劇本是讓賽巴斯欽成為優秀的爵士音樂家,不過萊恩(Ryan Gosling)建議讓他開一家店。查導(Damien Chazelle)每個星期五晚上都會在片場請整個劇組觀賞經典的歌舞電影。片名是洛杉磯的暱稱之一。原本的男女主角人選是邁爾斯泰勒(Miles Teller)和艾瑪華森(Emma Watson),前者是因為製作人偏愛萊恩(Ryan Gosling)而被換掉,後者是因為已經簽了【美女與野獸】(beauty and the beast)的約而被迫退出。查導(Damien Chazelle)的女友和妹妹都有客串演出。艾蜜莉李文斯頓(Emilie Livingston)是艾瑪(Emma Stone)的舞蹈替身。原本的鋼琴由藍迪克柏(Randy Kerber)捉刀,不過萊恩(Ryan Gosling)後來苦練到不用在他的手部使用電腦特效。拍攝片頭橋段時氣溫高達攝氏43度。租用葛里菲斯天文台一天的租金是一萬美元(不包括天象儀)。蜜亞創作的獨腳戲女主角名字取自【秋水伊人】(les parapluies de Cherbourg)。蜜雅從未叫過賽巴斯欽的名字。結局和【北非諜影】(Casablanca)的故事設定有點相像──女主角帶著丈夫來到前男友開的餐廳。查導(Damien Chazelle)是2010年代十年裡唯一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的美國人。

http://www.imdb.com/title/tt3783958/
2024/02/23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838.jpg  

劇場版第十七作,由靜野孔文首次獨自掌鏡,卅六億多日圓的票房創下了系列的新高紀錄(獲益超過十九億日圓),年度排名第七,觀影人次大約是三百萬。

可以算是國策宣導電影,嘉勉了海上自衛隊和其他軍警單位為國盡忠效力的辛苦,故事格局從謀殺擴大到諜報(其中唯一的命案是海上保安部警備科員為了掩蓋自身疏失而故布疑陣stO),可惜整體情節還是像往常一樣浮誇到令人噴飯,不過結尾尋找落海的小蘭的橋段倒是頗為感人(文彥的雷達手錶和小五郎的名片奇蹟似地在茫茫大海中拯救了她的命QQ)。主題曲是由齊藤和義所演唱的「ワンモアタイム」,歌詞算是貼合了情節。

花絮:首次連續兩作由非Being歌手演唱主題曲。白鳥任三郎首次未亮相。系列總觀影人次突破四千萬。

http://dorama.info/drama-7993.html
http://www.imdb.com/title/tt3303446/
2024/02/04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824.jpg  

由泰勒列賓(Tyler Labine)、艾倫圖戴克(Alan Tudyk)、卡翠娜波登(Katrina Bowden)、傑西摩斯(Jesse Moss)等人主演,導演則是艾利克雷格(Eli Craig),製作成本是五百萬美元左右,大概是上映規模不大,全球票房也就五百多萬美元。

算是塗上恐怖片顏料的黑色喜劇,從頭到尾荒謬到令人啼笑皆非,也闡述了『人不可貌相』的道理,看似變態的肥宅卻是溫柔體貼的好好先生,而樣貌俊俏的大學生竟是喪心病狂的連環殺手,以此嘲諷了恐怖片的固定模式而試圖從中萃取出獨到的新意。結尾令人吃驚,不只呼應了開頭(這樣還沒死實在有點扯啊@@),也激勵了人心(膽小的戴爾鼓起勇氣去面對兇狠的查德),真兇逍遙法外,其身世亦令人瞠目結舌!

花絮:儘管故事背景設定在西維吉尼亞州,不過劇組其實是在亞伯達省卡加利拍攝。克導(Eli Craig)與其妻子客串演出了被殺害的攝影師和記者。

http://www.imdb.com/title/tt1465522/
2023/12/12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813.jpg  

【媽媽咪呀】(mamma mia!)的續集,原班人馬都到齊了,不過導演換成歐爾帕克(Ol Parker),製作成本是七千五百萬美元,在北美還是能收下一億兩千多萬美元,在海外甚至能掃入兩億八千萬美元,全球票房堂堂跨過四億美元,年度排名第廿三。儘管票房比起前作明顯消退不少,不過環球還是決定要繼續拍攝續集

原班人馬在相隔十年後還能全員到齊實屬難得,小島風光也依舊令人心曠神怡,故事起初分成兩條線而在最後纏成一條線,情節深刻地描繪了母女倆悲喜交錯的複雜心境(懷舊氛圍也因此更加濃厚),在熱鬧的歌舞表演(阿巴(ABBA)的歌還真是好聽啊^^)外也傳遞了溫馨的情感意象(會讓人想起自己過往的種種QQ)。

花絮:ABBA兩位男團員都有客串演出。雪兒(Cher)親自選了安迪賈西亞(Andy Garcia)來飾演她的舊情人。莉莉詹姆斯(Lily James)不慎在拍攝時扭斷了腳趾。劇組其實是在克羅埃西亞的維斯島拍攝。梅莉史翠普(Meryl Streep)從影四十年來首次拍攝續集。

http://www.imdb.com/title/tt6911608/
2023/10/29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