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1950~1959 (7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1850.jpg  

由卡萊葛倫(Cary Grant)和伊娃瑪莉森(Eva Marie Saint)主演,導演是亞佛列德希區考克(Alfred Hitchcock),製作成本超過三百萬美元,北美票房則達到五百七十多萬美元,年度排名第九。先於1995年被美國國家電影保護局收進保存名單中,後又於1998年、2001年與2008年陸續被美國電影學會選為百年百大電影、百年百大驚悚電影與十大類型(懸疑)十大佳片,時至今日已被視為經典之作。

從頭到尾不管是氛圍的營造(在滿滿的疑竇中仍留著一抹詼諧)、情節的轉折(被陷害者變成救人者)或結尾的驚險(男女主角被迫自總統山往下爬)等方面都像是教學示範般精準到位,希導(Alfred Hitchcock)的功力柔順到讓觀眾毫無察覺地接受了那些比較荒唐的部分(例如外交官被暗殺與飛機追殺羅傑等橋段),麥高芬顯得虛無縹緲(凱普蘭先生),而紅鯡魚則最後才出現(藏在雕塑裡的機密底片),兩者有也幾乎等於沒有,他這回可謂單刀直入而毫不拐彎抹角。

英俊瀟灑的卡萊(Cary Grant)西裝筆挺,冷豔慧黠的伊娃(Eva Marie Saint)洋裝優雅,雖然整整相差二十歲的兩人對戲調情令人稍感彆扭,不過由於他們是帥哥美女,所以觀眾也就不再計較了。而柏納赫曼(Bernard Herrmann)所操刀的配樂著實優異,其旋律貼合著情境,讓人對那些經典場景(例如飛機追殺橋段與總統山逃亡橋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另外,宣傳海報真是笑死我了,不過若是好萊塢影壇也打算刻一座導演山的話,那麼希導(Alfred Hitchcock)大概也可以被列入考慮名單中吧(?)。

一個事業成功的廣告人意外地被匪徒誤認為CIA探員而命在旦夕,他僥倖脫逃後講出遭遇卻無人相信(甚至連他母親也不相信,暗示他是一個有點夸夸其談的人,畢竟是做廣告的嘛!^^),於是他決定自行調查而再度落入危險中。浮誇的飛機追殺儘管不合理卻製造出滿滿的戲劇性(那個空曠無人的之處的確是極佳的謀殺選擇,不過匪徒直接派出殺手大概會比較簡便吧。),露骨的火車過山洞即使充滿性暗示卻不讓人覺得低級,希導(Alfred Hitchcock)的運鏡總是這般嚴肅又顯詼諧而令人印象深刻。

伊芙在臥底的過程中愛上了羅傑,即使過得提心吊膽卻還是偷偷地對他伸出援手,如此賢慧的心意惹人憐愛(標準的人帥真好stO)。羅傑手無寸鐵卻滿懷鬥志,他從無辜的受害者一躍轉為果斷的拯救者,儘管自身難保卻仍然勇敢地涉險營救她,這樣的騎士精神則令人讚賞(沒辦法,她實在太美了!@@)。總歸來說,在如此滿布謎霧且暗藏殺機的故事中摻入浪漫元素一向是很迷人的,而男女主角情投意合並為對方犧牲奉獻的情節也細膩地描繪出觀眾內心深處的盼望……

先來講一些關於選角、製作與拍攝的軼事。希導(Alfred Hitchcock)在厄尼斯特列曼(Ernest Lehman)寫劇本時給了他三個點子:認錯人、聯合國大廈和拉莫什山總統雕像上追逐。希導(Alfred Hitchcock)在拍【迷魂記】(vertigo)時常常跟詹姆斯史都華(James Stewart)講述此片的情節而讓他很想主演羅傑,不過希導(Alfred Hitchcock)其實想要用卡萊(Cary Grant),可是又擔心他會很失望而刻意推遲了拍攝行程,等到他簽約去演【桃色血案】(anatomy of a murder)時才向他提出邀請,這樣他就只能拒絕了。米高梅曾想要用葛雷哥萊佩克(Gregory Peck)來主演,但希導(Alfred Hitchcock)覺得他表情太過僵硬而拒絕;法蘭克辛納屈(Frank Sinatra)和狄恩馬丁(Dean Martin)也都曾是羅傑的考慮人選。金露華(Kim Novak)是希導(Alfred Hitchcock)的伊芙首選,而伊莉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也曾是他的口袋人選。薇吉妮亞麥肯納(Virginia McKenna)和薇拉麥爾斯(Vera Miles)也都曾是伊芙的考慮人選。希導(Alfred Hitchcock)曾想要葛麗絲凱莉(Grace Kelly)來主演,不過她當時已經貴為王妃而自影壇退休了。米高梅想要用賽德查理斯(Cyd Charisse)來演伊芙,不過希導(Alfred Hitchcock)堅持要用伊娃(Eva Marie Saint)。卡萊(Cary Grant)想要蘇菲亞羅蘭(Sophia Loren)來和他搭檔,可惜她婉拒了。希導(Alfred Hitchcock)和厄尼斯特(Ernest Lehman)曾想要用尤伯連納(Yul Brynner)來演菲利普。庫德尤爾根斯(Curd Jürgens)是菲利普最有力的競爭人選。希導(Alfred Hitchcock)退掉所有伊迪絲海德(Edith Head)設計的服裝,他去紐約時親自到波道夫古德曼百貨採購。聯合國大廈與拉莫什山國家紀念公園都不允許劇組入內拍攝,所以這兩個橋段都是在片場內搭景拍的。伊芙掛在懸崖邊的鏡頭是錯覺,其實她只是趴在傾斜45度的懸崖模型上。卡萊(Cary Grant)曾考慮到自己年紀太老而猶豫要不要接演,他曾於拍攝期間曾向希導(Alfred Hitchcock)抱怨他搞不懂此片在演啥,而希導(Alfred Hitchcock)覺得這樣正好,因為羅傑也不知道發生啥事;卡萊(Cary Grant)認為票房會垮,結果票房很好。米高梅覺得伊芙槍擊羅傑後兩人在樹林裡會面的橋段很多餘且在片場栽種一百株北美黃松也耗費不貲而一直逼迫希導(Alfred Hitchcock)將其刪掉,不過希導(Alfred Hitchcock)的看法完全相反而絲毫不為所動。在拉許莫山拍攝時,伊娃(Eva Marie Saint)發現卡萊(Cary Grant)向粉絲收取15分的簽名費。米高梅想把片時刪到兩小時以內,不過希導(Alfred Hitchcock)拒絕了。

最後則是花絮。希導(Alfred Hitchcock)出現在哪裡呢?片頭沒趕上公車的人。唐娜道格拉斯(Donna Douglas)的大銀幕出道作:一開始越過羅傑與其秘書的路人。拍攝時的片名取為【in a Northwestly direction】。將希導(Alfred Hitchcock)的頭像疊加在總統山上的是亞柏特惠特洛克(Albert Whitlock)。被認為是最早使用動力排版的新奇開頭介紹由索爾貝斯(Saul Bass)所設計。其實沒有片名這個方位。卡萊(Cary Grant)的片酬高達四十五萬美元,另外再加上1%的票房紅利以及米高梅讓他多滯留九週的卅一萬五千美元違約罰金(一天五千美元),也讓原本就逐漸疊高的製作費最終超支將近一百萬美元。殺青後,卡萊(Cary Grant)買下了羅傑酒醉時開的那輛賓士。希導(Alfred Hitchcock)在米高梅唯一的作品,當時米高梅曾試圖說服他使用超全景格式來拍攝,不過他堅持要用全景寬螢幕格式,使此片和【上流社會】(high society)成為米高梅最早使用該格式的作品。李奧卡洛爾(Leo G. Carroll)最後一次出演希導(Alfred Hitchcock)的作品,而他總共出演六部希導(Alfred Hitchcock)的作品也贏過了其他任何人。

http://www.imdb.com/title/tt7502322/
2024/03/24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846.jpg  

改編自傑克芬利(Jack Finney)於1954年發表的《the body snatchers》,由凱文麥卡錫(Kevin McCarthy)與丹娜溫特(Dana Wynter)等人主演,導演則是唐席格(Don Siegel),製作成本僅僅四十幾萬美元,當時是和【timeslip】合映,北美票房則超過兩百五十萬美元。曾多次被重拍,並於1994年被美國國家電影保護局收入保存名單中,足見其歷久彌新的巨大影響力。

片時僅僅八十分鐘,採用倒敘法,自一開始就挑起了觀眾的好奇心,丹尼爾曼沃林(Daniel Mainwaring)的劇本、席導(Don Siegel)的運鏡、凱文(Kevin McCarthy)的演技與卡門崔根(Carmen Dragon)的配樂等完美地建構出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詭異故事。類型可歸為科幻恐怖,風格則接近黑色電影,設定極富想像力而被後輩不斷地致敬模仿(那個複製人體的豆莢著實令人不寒而慄),寓意似乎也呼之欲出,對照美國當時的社會氛圍來看的話,大概是在影射1950年代掀起紅色恐慌的麥卡錫主義。

或許是礙於預算限制或邏輯困難,故事完全沒有解釋外星物種怎麼來到地球以及牠們如何趁人們睡著後入侵並進一步操控人們思想與情感的過程,而是開門見山地告訴觀眾情形就是這樣了,觀眾連反應的時間都沒有就迫接受了這個緊急狀況,如此不由分說的強硬態度也讓人不禁冷汗直流且寒毛直豎。雖然情節隱晦地批判了共產主義所引起的紛擾恐慌,但是或許也連帶地嘲諷了人性的冷漠自私,因為在一個毫無情感交流的集體化社會中,惜情重義的人往往會被孤立而感到絕望。

最先發覺事有蹊蹺的邁爾斯後來發現事態已經嚴重到幾乎不可收拾的地步(一旦睡著即遭入侵並被取代),豈料友人夫妻不知何時已慘遭毒手,相偕逃跑的女友後來也難逃魔掌(兩人被一群鎮民追捕的橋段真的令人心驚膽跳啊@@),所有人都變成行屍走肉,整個小鎮只剩下他還清醒而幸免。幸運脫逃的他向精神科醫生敘述所見所聞,不過想當然沒人願意相信他所說的話,直到他們發現真有其事後才急忙對外通報。結尾在一連串奚落後送上了一句褒揚,算是亡羊補牢而為時未晚,好在另外還是有人頭腦清楚而著手進行防範……stO

先來提一些關於製作與拍攝的瑣事。因為事涉敏感,原作者傑克(Jack Finney)、席導(Don Siegel)及男主角凱文(Kevin McCarthy)等人都否認原作影射麥卡錫主義而認為只是驚悚小說。迪克鮑威爾(Dick Powell)和約瑟夫考登(Joseph Cotten)等人都曾是邁爾斯的考慮人選。安班克羅夫特(Anne Bancroft)、唐娜李德(Donna Reed)、金杭特(Kim Hunter)與薇拉麥爾斯(Vera Miles)都曾是貝琪的考慮人選。製作人渥特汪格(Walter Wanger)原本想要在片頭引用溫斯頓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的話語並由奧森威爾斯(Orson Welles)來唸,可惜他拒絕了。特效預算僅有一萬五千美元。美術指導泰德海沃斯(Ted Haworth)只花了三萬美元就製作出那些豆莢人:請演員們穿著貼身乳膠衣躺在模子裡。總共在卅八個地點外拍,棚拍只有少少四天。總共大概拍廿天左右,大家一週只休週日一天。階梯和坑洞橋段在著名的布朗森峽谷所拍攝。高速公路橋段其實是在某段使用量很少的橋上所拍攝。席導(Don Siegel)當時的女友曾住在丹娜(Dana Wynter)家隔壁,他某次故意在她的家門前放了一個豆莢模型, 她看到後變得有點歇斯底里。席導(Don Siegel)想要的結局是邁爾斯不斷地警告眾人情況危急卻徒勞無功。首批被洛杉磯市政府管制空氣、煙霧與火的電影之一,但凡要拍攝火災場面都必須先取得允許。

最後則是花絮。碧翠絲茂德(Beatrice Maude)的大銀幕出道作。山姆畢金柏(Sam Peckinpah)客串演出了抄錶員,他後來曾宣稱自己有潤飾過劇本,不料此言卻引起編劇丹尼爾(Daniel Mainwaring)的抗議,最終他是噤聲了,不過當他過世時很多媒體還是提到他曾潤飾了此片劇本。每個女人都是短髮。原作結局是外星物種放棄統治地球而返回原住星球。凱文(Kevin McCarthy)和蒙哥馬利克里夫(Montgomery Clift)是好友,前者在拍小成本的此片時後者正在和伊莉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er)合拍米高梅大成本的【Raintree County】,不過最終該片被人遺忘而此片成為經典。片名原本要直接取自原作,不過這樣和1945年上映的【the body snatcher】太像了,幾度更改之後決定用現在的片名。聯藝首部以超廣度格式拍攝的作品,不過首部上映的此格式作品卻是【return of Jack Slade】。席導(Don Siegel)、製作人渥特(Walter Wanger)、編劇丹尼爾(Daniel Mainwaring)和幾位主角都覺得應該在這樣的恐怖片裡適度給予幽默感,席導(Don Siegel)等人還去試映會錄音以向聯藝高層證明反應良好,不過聯藝老闆史蒂夫布羅伊迪(Steve Broidy)並不認同,他非常生氣地將這些幽默的部分都刪掉了。上映時有些電影院大廳放展示了男女主角逃離的人形看板與紙製的豆莢。『豆莢人』(pod people)成為流行語。後來經過修復的彩色版本片時多了五分鐘。

http://www.imdb.com/title/tt0049366/
2024/03/07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823.jpg  

改編自上田秋成於1776年發表的兩則短篇小說與居伊德莫泊桑(Guy de Maupassant)於1883年發表的《勛章到手了!》(décoré !),由京町子、水戶光子與田中絹代、森雅之與小澤榮等人聯合主演,導演則是名聞遐邇的溝口健二,當年斬獲威尼斯影展最佳導演銀獅獎,是溝導連續兩年拿到該獎項,上映以來廣受好評,如今已在日本或甚至世界電影史上享有偉大的地位。

溝導將《夜宿荒宅》(浅茅が宿)、《蛇性之淫》(蛇性の婬)與《勛章到手了!》(décoré !)三則短篇結合在一起,他對長鏡頭的調度與景深的掌握相當高竿,道具與布景也製作精緻而顯得真實,又輔以能劇神秘奧妙的表演風格,畫面有如畫卷展開般表現出極高的藝術性,自然地氤氳出他獨到的幽玄美感且傳神地捕捉到日本的古典韻致。故事主旨為利欲與情慾,此二者為人性之所向,可是若過於執迷貪戀則往往引發悲劇,情節扣人心弦,氛圍則散發出一抹寂寥哀愁而予人恍如隔世之感慨。

故事時空設定在1583年賤岳之戰時的近江國琵琶湖北岸,當時羽柴秀吉與柴田勝家在此地展開織田信長死後的權力爭奪戰,而戰亂往往導致民不聊生,源十郎與宮木以及藤兵衛與阿濱這兩對夫妻也不可避免地被捲入其中,卑微的人民在動盪的時代裡總是受苦受難,道德淪喪與秩序敗壞會逐漸地改變人們長久以來所抱持的普世價值觀,遭受欺凌與陷於貧困的處境則會激發人們不擇手段追求功名富貴的欲望,故事的層次亦由此提升至社會關懷與人性省思的高度。

男人執著於美色富貴,而女人只能無奈地獨守空門;仗勢的男人施暴以滿足性慾,柔弱的女人則不幸遭受蹂躪。在這個男人主導的世界裡,女人似乎大多處於被動的地位,溝導的作品常常為女性發出無聲的控訴而聊慰其哀怨之情(若狹與宮木都是變成鬼了也仍想一償宿願QQ)。顯貴與美色皆人之所欲,若求而得之,幸也,應當珍惜所有;如求而不得,命也,斷然不可強求。其實平靜恬淡的人生亦有許多可貴之處,血濃於水的親情、同甘共苦的愛情與相互扶持的友情才是無價之寶。

源十郎和藤兵衛皆是貧困的農民,飽受戰亂摧殘的兩人在農荒時節被迫燒製瓷器販賣以免三餐不繼,無奈造化弄人(其實做出決定的還是人們自己。),前者著迷於美色,後者則憧憬著顯貴,溫柔鄉與虛榮心會汙染人們原本清淨的念頭,他們先後受到誘惑而拋棄了糟糠之妻,無奈黃粱夢醒後早已物是人非,幡然悔悟的兩人這才終於看破世事而甘願回歸平淡。

結局令人鼻酸,源十郎在大夢初醒後歸心似箭,無奈宮木早已死於戰亂,但是命苦的她依舊壓抑不住想和源十郎長相廝守的心思而由魂魄化為軀體溫馨地迎接在外遊蕩多時的他回家,縱使遭其辜負仍心懷掛念,那段祈望他平安的旁白真是太催淚了QQ,正所謂『一夜夫妻百日恩』。最後一幕著實令人不忍卒睹,兒子在拿到食物後走向她的墳塚弔祭她,母子親情果然難以割捨。人世間不斷地上演著各類悲劇,有因於環境,有因於自身,外在的因素通常難以掌握,而人們能做的或許也就是盡量不要讓自己陷入其中吧……

http://www.imdb.com/title/tt0046478/
2023/12/06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819.jpg  

由理查卡爾森(Richard Carlson)與茱莉亞當斯(Julie Adams)等人主演,導演則是傑克阿諾(Jack Arnold),當時在北美囊括超過一百卅萬美元,也於隨後兩年間接連產出了兩部續集。

故事發生在亞馬遜流域,普遍推斷這裡有著許多未知物種,因為其中的許多地方還從未有人到過。眾所皆知環球相當擅長拍恐怖片,這個類型的聲勢在1930年代達到鼎盛(誕生了許多經典怪物),此後就慢慢地走下坡了,到1950年代時已經算是強弩之末,但擅長此道的環球依然在有限的空間裡創造出尚可的質感(水下攝影的技術也太強了吧)。故事可謂簡潔明瞭(片時僅僅八十分鐘),可惜情節過於粗糙,角色的配置也很老套,半魚人的樣貌也醜得令人瞠目結舌@@(配樂倒是不錯,旋律急促起來時就是預告牠要出現了。)。

而在這麼恐怖陰森的故事裡,美女往往能發揮調劑氣氛與激發戲劇效果的作用,別說是那隻半魚人了,大多數男人也都會喜歡面容姣好且身材曼妙的凱啦^^"(茱莉(Julie Adams)換了好幾套衣服,很明顯就是要吸引像我這樣的豬哥觀眾。stO),或許也可以算是美女與野獸吧!結局帶有生態關懷的意味(嗯,其實是為了拍續集啦!stO),他們沒有獵殺牠,而是讓牠回到潟湖裡……

花絮:故事靈感來自製作人威廉歐蘭(William Alland)在晚宴上聽到墨西哥知名攝影師加布里埃費古洛(Gabriel Figueroa)說的一個關於亞馬遜河半魚人的傳說,他後來參考【美女與野獸】(la belle et la bête)的情節而寫成劇本草稿。半魚人的樣貌參考了十六世紀傳說中的海僧侶與海主教,由米利森派屈克(Milicent Patrick)所設計,不過掛名的卻是當時環球化裝部門的主管巴德維斯特摩(Bud Westmore)。半魚人由兩個人飾演,水下由瑞寇布朗寧(Ricou Browning)在佛羅里達州拍攝,陸上則由班查普曼(Ben Chapman)在加州拍攝,所以當時他們倆完全沒碰面,兩人直到廿年後才首次見到彼此。那套半魚人裝價值一萬八千美元。許多船上的橋段其實是在片場裡搭建的模型船上拍攝的。茱莉(Julie Adams)曾表示當時在冰冷的水裡游泳很痛苦,水槽裡的水甚至要加熱才行。琴吉史坦利(Ginger Stanley)負責凱在水下的部分。潛水時,大衛總是背兩個氣瓶,而馬克總是背一個。瑞寇(Ricou Browning)曾表示是他想出了凱將菸蒂往水裡丟而半魚人在水中往上看的橋段。主旋律由赫曼史丹(Herman Stein)所譜寫,不過他並沒有掛名。理查(Richard Carlson)和理查丹寧(Richard Denning)長得很像,而且他們都常常出演1950年代與1960年代的科幻片,所以後來的觀眾就常常搞混他們兩人。英格瑪柏格曼(Ingmar Bergman)每年都會在生日當天觀看此片。啟發吉勒摩戴托羅(Guillermo del Toro)拍出【水底情深】(the shape of water)。

http://www.imdb.com/title/tt0046876/
2023/11/21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807.jpg  

由原節子、有馬稻子、笠智眾與山田五十鈴等人主演,導演則是小津安二郎。

小導的最後一部黑白電影,儘管在他的諸多名作中並不那麼知名,不過其表現風格無疑相當獨特,因為他以往作品中的情緒與處境大多是含蓄地暗示而已,而此片所散發出來的悲傷意味與絕望感受卻是藏都藏不住。終身未婚的小導總是以娓娓的口吻述說著人世間的悲歡離合,觀看他的電影會讓人隨著故事角色的悲喜而跟著心情起伏並不自覺地開始想著自己的人生,擅長描繪家庭的他賦予了日常瑣事或平淡生活更大的意涵(所謂『平凡中見偉大』),因為人們的生活大多時候都是平靜無波的,但是人生的意義其實也就存在於這些靜好的歲月裡,而且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往往亦不足為外人道矣。

杉山家父女間的感情是那麼疏離,母親外遇離家後,父親總是忙於工作而疏於關心兩個女兒(唯一的兒子也不幸過世了),大女兒孝子婚姻觸礁已瀕臨離婚,小女兒明子感情受挫且懷孕墮胎,一家人的心情就像是寒冷的冬天般鬱悶。極度敬愛母親的小導以缺乏母親的杉山家後來的淒涼境遇來發出警世之聲,一切不幸皆源自母親離家出走,缺少了母親,家就不成家了,父親再怎麼付出關心,明子還是感到孤獨寂寞,而這樣的負面情緒在她遇人不淑後是更加嚴重了。

其中有許多場景都氤氳出難以言喻的哀傷氛圍,周吉獨自打著彈珠台時聽朋友提到明子前去借錢、明子因為找不到負心漢而獨自到診所墮胎、孝子想起自家處境而痛哭失聲以及坐在火車裡的喜久子不斷向窗外找尋著根本不會前來送行的孝子身影等等,一家人都過得很心酸,著實令人不忍卒睹。最後,兩個女兒都離開了(一個過世,一個返家。),整個家裡只剩下周吉了,其前往上班的身影實在蒼涼。對杉山家來說,彷彿一直都是冬天,春天似乎永遠也不會到來……QQ

花絮:原本已預定由岸惠子來飾演明子,不巧【雪國】(雪国)的拍攝工作延期而導致她無法接演。野田高梧在寫劇本時常常跟小導意見相左,致使他對此片始終抱持批判的態度。小導唯一有山田演出的作品,被認為是改編自【天倫夢覺】(East of Eden)。明子從頭到尾都沒有笑過。

http://www.imdb.com/title/tt0051093/
2023/10/08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803.jpg  

改編自阿嘉莎克莉絲蒂(Agatha Christie)於1953年創作的同名舞台劇本(改寫自她自己於1925年發表的短篇小說《原告的證人》(traitor's hands)),由泰隆鮑爾(Tyrone Power)、查爾斯勞頓(Charles Laughton)與瑪琳黛德麗(Marlene Dietrich)等人主演,導演則是比利懷德(Billy Wilder),製作成本是三百萬美元,當年在北美則是收穫了三百七十五萬美元,年度排名第十五。另外也獲得奧斯卡最佳電影、最佳導演與最佳男主角(查爾斯(Charles Laughton))等六項提名,可惜全部鎩羽而歸,後於2008年被美國電影學會選為十大類型(法庭)十大佳片。

堪稱經典的法庭電影,揉合了黑色喜劇和黑色電影的風格,懷導(Billy Wilder)的說故事能力、不疾不徐又不慍不火的節奏、三個主角的演技、幽默的對話、機智的辯論和無與倫比的結局等等都令人讚嘆不已,嫌犯充分利用了人們心理上的盲點而陸續將每個人(包括觀眾)都誘入其所鋪設好的陷阱裡,瀰漫了一個多小時的懸疑感在最後十分鐘才散開而讓觀眾迸發出恍然大悟的驚訝感(當然觀眾肯定知道有那裡不對勁,不過就是無法猜出真相竟然會是如此。)。

而懷導(Billy Wilder)對人物形象的描繪也令人十分佩服,角色之間的互動可謂妙趣橫生且驚喜遍拾。威福里羅巴茲是個熱衷工作的知名律師,他性格詼諧且頭腦聰明,不過他近來身體微恙,而奉命照顧他的護士普莉姆索那喋喋不休的行為也令他困擾不已,兩人之間不時有令人噴飯的對話。嫌犯李歐納沃爾則是給人一副人畜無害的感覺,觀眾也多半認為他是被冤枉的。克莉絲汀海姆呢?她是最立體也最關鍵的角色,她的一言一行都帶領著整個故事往前推進、突然轉折並猛力總結。

那個神祕女子打電話到律師事務所後讓整個案情急轉直下,這個角色的出現有點突兀,也讓觀眾明顯感覺到事有蹊蹺,不過技高一籌的作者預判了觀眾的預判,觀眾再怎麼絞盡腦汁也只是被作者玩弄於股掌之間,就好像孫悟空始終翻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那般令人哭笑不得,因為代誌絕對毋是戇人所想的遐爾簡單(我絕對不會承認……啊,沒事!^^")。

結局在令人大呼過癮的娛樂效果中也夾帶著令人琢磨再三的省思意涵,嫌犯在法律上是無罪開釋了,不過在道德上卻惡貫滿盈。他謀殺老婦人並奪取其遺產,可謂謀財害命;他欺騙老婆以達成目的,可謂無情無義。他最後的下場可說是玩火自焚,他那性格激烈的老婆以最極端的手段來了結了整件事,不過觀眾對受騙的她的同情心卻遠遠超過了喪命的他(可是仔細一想,她其實也是整起謀殺案的共犯呢!因為她幫他掩飾罪行且為其做偽證。),為何會這樣呢?因為觀眾也被騙啦stO!啊,不是啦!因為他那種毫無底線的低劣行為著實令人反感!連一向冷靜自持的大律師都覺得他不是被殺而是被處決。

最後彷彿雨過天青般令人會心一笑,因為連一直催促律師應該去度假休養的護士都強烈地建議他應該幫她辯護,戛然而止的結尾餘韻無窮而令人亦不禁恍惚……

花絮:製作人小亞瑟霍恩布洛(Arthur Hornblow Jr.)和艾德華史莫(Edward Small)以四十五萬美元買下翻拍版權。威廉荷頓(William Holden)是李歐納的首選,可惜他當時忙於其他工作,然後亞瑟(Arthur Hornblow Jr.)就想找泰隆(Tyrone Power),不過他婉拒了,後來金凱利(Gene Kelly)、寇克道格拉斯(Kirk Douglas)、格蘭福特(Glenn Ford)和傑克雷蒙(Jack Lemmon)也都曾被考慮過,最終泰隆(Tyrone Power)以各卅萬美元的片酬接演了此片和【所羅門王】(Solomon and Sheba)(但是他後來因為心臟病過世而無法演出後者)。費雯麗(Vivien Leigh)、艾娃嘉德納(Ava Gardner)和麗塔海華斯(Rita Hayworth)也都曾是克莉絲汀的考慮人選。劇組以七十五萬美元搭建出老貝利街中央刑事法庭。查爾斯(Charles Laughton)以自己的律師佛羅倫斯奎戴拉(Florance Guedella)為原型來塑造威爾福(詰問證人時轉動單邊眼鏡就是他的習慣動作)。神秘小姐的妝容由奧森威爾斯(Orson Welles)所幫忙完成。刻意要讓瑪琳(Marlene Dietrich)露出招牌美腿的夜總會騷亂橋段動用了一百多個臨演並花費九萬美元。有媒體報導連幾個主角也是直到拍攝最後幾天劇本最後十頁送到他們手中時才知道結局。瑪琳(Marlene Dietrich)向查爾斯(Charles Laughton)學習倫敦腔。原舞台劇於1953年末先後在倫敦和百老匯上演,總共演出六百多場的百老匯版女傭由烏娜歐康納(Una O’Connor)飾演,而此角也是她在舞台劇和大銀幕上的最後演出。仔細看,克莉絲汀會發現刀子是因為威福里以單邊眼鏡反射出其亮光。參加試映的觀眾被要求簽署絕不洩漏結局的切結書。有不少人誤以為此片是亞佛列德希區考克(Alfred Hitchcock)所導。

http://www.imdb.com/title/tt0051201/
2023/09/20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802.jpg  

改編自費奧多爾杜斯妥也夫斯基(Fyodor Dostoevsky)於1948年所發表的短篇小說《白夜》(belye nochi)(我在幾天前拜見了),由瑪麗亞雪兒(Maria Schell)、馬切洛馬斯楚安尼(Marcello Mastroianni)與尚馬赫(Jean Marais)等人主演,導演則是盧契諾維斯康提(Luchino Visconti)。當年可謂叫好又叫座,在法國的觀影人次超過五十萬,隨後更獵獲威尼斯銀獅。

堪稱雋永的愛情電影,故事舞台由原作中的俄羅斯聖彼得堡改成義大利利弗諾,由於場景幾乎都在夜裡,所以拍攝手法有點黑色電影的味道,維導(Luchino Visconti)的確相當擅長營造出優美的意境並牽引著觀眾的情緒,尼諾羅塔(Nino Rota)淒美的配樂也如泣如訴,名導改編名作果然別有一番魅力。路燈昏暗,煙霧迷濛,牆垣殘破,這個寂寥惆悵的黯淡城市悄悄地上演了一段如夢似幻的短暫邂逅。

利弗諾夜晚的街道上略顯冷清,而這正是馬力歐的心情寫照,因為他孤身一人在此工作而總是感到寂寞,不過凡人也會有奇遇,某個晚上,他偶然看見了在橋邊啜泣的娜塔莉亞而對她一見鍾情。兩人連續許多個夜晚都相談甚歡,馬力歐越來越愛她,不過娜塔莉亞因為芳心另有所屬而只當他是朋友,兩人一開始的心態就截然不同了。俊俏的馬切洛(Marcello Mastroianni)這回演出一個痴情男子,而清純的瑪麗亞(Maria Schell)也美麗得如雪花般潔白無瑕,兩人的對手戲相當動人,反倒是尚(Jean Marais)並不是很上鏡,這樣的選角其實多少會讓觀眾感到有點疑惑吧。@@

他愛她,她卻愛著另一個他,所以兩人都不免感到愁悶,而被壓抑的愛情似乎在舞廳中獲得了一點釋放,兩人在隨興的舞步中短暫地忘卻了心中的煩惱(馬切洛(Marcello Mastroianni)故作笨拙滑稽的舞蹈真是笑死我了^^"),不過狂歡過後的失落感總是更加強烈而令人難以抵擋。兩人分開後也都不好過,他被妓女誣陷而遭到毆打,她的滿心期待也落空了;兩人重逢後互訴衷情,他發誓會永遠愛她,她則感激他對她這麼好,兩人開心地在夜裡漫步並遊河,一切都看似那麼美好幸福。

兩人本來還有說有笑的,但是不遠處卻突然出現了一個人影,原來是讓她朝思暮想的那個人出現了@@。對馬力歐來說,紛紛落下的雪花由浪漫變成淒慘、由歡天喜地變成了愁雲慘霧,親眼看著剛剛才互許終生的心上人從自己身邊離去並立即投向別人的懷抱(她那些感激的話語只是更顯諷刺),這種椎心之痛楚將在他的心底留下永遠無法抹滅的傷痕,那個遠鏡頭悲傷得令人不能自已。

但是如此急轉直下的結局或許已經在許多觀眾的意料之中,因為這樣才能塑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戲劇性。他貼心為她披上的大衣被她遺忘在雪地上,彷彿隱喻著他被她棄若敝屣;他在回家的路上又看見那隻流浪狗,似乎暗示了他像牠一樣不被任何人在乎。嗯,這麼悲慘的處境著實令人不忍卒睹(不過其實也是有女人對他表示出好感,人帥果然還是很有優勢的。stO)……QQ

花絮:劇組其實是在羅馬的奇尼奇塔片場拍攝的。維導(Luchino Visconti)以大片的薄紗罩住拍攝處而燈光在外照射以營造出朦朧感。來自奧地利的瑪麗亞(Maria Schell)在對戲時就是講義大利語(因而不需後製配音),讓整個劇組都深感敬佩。

http://www.imdb.com/title/tt0050782/
2023/09/15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799.jpg 

改編自傑克薛佛(Jack Schaefer)於1949年發表的同名小說(大概是取材自發生於1889年的詹森縣戰爭),由艾倫賴德(Alan Ladd)、珍亞瑟(Jean Arthur)、范海佛林(Van Heflin)和布蘭登迪懷德(Brandon deWilde)等人聯合主演,導演則是喬治史蒂文斯(George Stevens),上映後在北美收穫了八百萬美元,年度排名高居第三。當時獲得奧斯卡最佳電影、最佳導演與最佳改編劇本等五項提名,美國國家電影保護局於1993年將其收入保存名單中,美國電影學會則於2006年至2008年間先後將其列為百年百大勵志電影、百年百大電影與十大類型(西部片)十大佳片之一,時至今日已廣泛地被看作西部片之經典傑作。

史導(George Stevens)的代表作之一,曠闊的山野景致令人讚嘆,動聽的悠揚配樂令人陶醉,迥異的價值觀點令人感慨,對於搏鬥場面的描繪非常逼真而蔚為話題,對於國家政策的探討則相當寫實而耐人尋味。故事發生在1889年懷俄明領地,明顯具有修正主義西部片概念的情節頗富省思意涵(國家為促進整體發展的土地政策反倒引發了人民的爭端,而且兩方其實都各有道理。),作品的高度也因此提升而受到多方讚譽。

艾倫(Alan Ladd)的演出厚重沉著,豪邁地詮釋了路見不平而拔刀相助的遊俠薛恩,其捨己為人的高尚情操令人欽佩;珍(Jean Arthur)的表演則是堅強溫柔(很難看出她當時已經超過五十歲了@@),細膩地描摹出善良賢慧並委曲求全的家庭主婦,其操持家計的用心令人不捨。薛恩漂泊於荒野,但是其實他很渴望安定,所以他被喬史塔瑞一家所吸引,而他與瑪麗安之間若有似無的情愫為整個故事添加了浪漫情懷,但注定有緣無份的遺憾也暈染出憂傷意味。

喬的兒子喬伊代表觀眾以旁觀者角度來觀看整起事件經過,觀眾也彷彿和他一起成為那個國家土地政策實施過程中各種衝突的見證者。當初拓荒者冒著生命危險對抗印地安人並開發了土地,如今農民卻不用承擔任何風險就能依照法律來取得土地,雙方各據立場而發生齟齬,旁人在仔細思考過後會發現著實難以評論對錯,不過很多事情本來就沒有完全的對或錯,而是因為個人看法差異或時代背景不同才導致爭端。

結局在豪邁中帶著哀愁,薛恩就像是舊時代的人物(槍法神準的他其實能夠以武力壓制大部分人),但是他渴望新時代的生活方式(試著表現得文明的他後來發覺自己找不到歸宿),而喬一家和樂融融也更加凸顯出他的形單影隻。喬伊說自己和父母都很需要他,他聽在心裡大概只是更加覺得無奈,而小男孩卻絲毫沒能體會他的感受。薛恩既不代表法律也不代表正義,他只是希望看到人們家庭幸福美滿,最後他毫不回頭地策馬返回山野,就像是舊時代被新時代取代般消逝得無影無蹤……

先提一些關於拍攝的瑣事。將原著推薦給史導(George Stevens)的是他當時正在讀大學的兒子。生性嚴謹的史導(George Stevens)曾與喬迪永(Joe De Yong)一起到西部去考察好幾個月以求拍出真實畫面。雷米蘭(Ray Miland)曾是薛恩的考慮人選。李艾克(Lee Aaker)原本預定要演喬伊。凱薩琳赫本(Katharine Hepburn)原本是瑪莉安的考慮人選。當時年過五旬的珍(Jean Arthur)已經是半退休狀態了,她會接演是出於與史導(George Stevens)的友情,這是她最後一部大銀幕作品,也是她唯一一部彩色片。史導(George Stevens)原本希望蒙哥馬利克里夫(Montdgomery Clift)來演薛恩而威廉荷頓(William Holden)來演喬,不過兩人都考慮去拍別片。霍華霍克斯(Howard Hawks)向史導(George Stevens)推薦普立茲獎得主小亞佛列德葛斯理(A.B. Guthrie Jr.)來撰寫劇本(不過他此前從未寫過劇本)。艾倫(Alan Ladd)的片酬是十四萬五千美元,而傑克帕蘭斯(Jack Palance)拍了十週的薪酬則是一萬兩千五百美元。范(Van Heflin)在拍打架戲時不慎被動作替身打到而真的跟他們打了起來。珍(Jean Arthur)曾因為一隻小豬生病卻未被送醫而拒絕繼續拍攝,可惜那隻小豬在送醫後仍宣告不治。布蘭登(Brandon deWilde)在片場相當淘氣,讓許多人不勝其擾;而且在拍薛恩跟喬伊說自己為何要離開那幕時大家都很感動,只有飾演喬伊的他全無感覺,他甚至在兩人對戲時故意裝鬥雞眼和吐舌頭,艾倫(Alan Ladd)氣到要他的父親來約束他,他這才有所收歛。最後一幕騎馬遠去的其實是艾倫(Alan Ladd)的替身。傑克(Jack Palance)其實比較會演舞台劇而且對槍或馬很陌生,後來他下了苦功才漸漸熟稔。片中大多數時間都是晴天,不過其實劇組拍攝時天氣通常是陰天甚至雨天。原本預定外拍廿八天而棚拍廿天,預算則將近兩百萬美元;最後總共拍了七十五天,花費超過三百萬美元。

最後則是花絮。艾倫(Alan Ladd)其實只有五呎六吋高,所以他在和別人對戲時都要透過各種方法來彌補身高差距。傑克伊萊姆(Jack Elam)後來很後悔沒有接演威爾森。史導(George Stevens)不喜歡維克多楊(Victor Young)為最後那場酒館槍戰所作的配樂,所以他以法蘭茲威克斯曼(Franz Eaxman)為【rope of sand】所作的某段配樂來替代。在1951年底就拍好了,但是直到1953年中才上映,因為史導(George Stevens)在後製上忙了很久;期間派拉蒙甚至曾拜託霍華休斯(Howard Hughes)將此片買走,而他在看過毛片後也決定要買下了,這下換派拉蒙改變主意了,他們覺得此片可以投資而決定自己發行並大加宣傳。於1954年初改編成一小時的廣播劇。和【大亨小傳】(the great Gatsby)並列為艾倫(Alan Ladd)最愛的作品。影響了許多電影,例如【我倆沒有明天】(Bonny and Clyde)與【蒼白騎士】(pale rider)。

http://www.imdb.com/title/tt0046303/
2023/08/31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775.jpg  

由威廉赫登(William Holden)和葛蘿莉亞史汪森(Gloria Swanson)等人主演,導演則是名聞遐邇的比利懷德(Billy Wilder),製作成本是一百七十五萬美元左右,當年在北美則是收穫了兩百卅五萬美元,隨後並獲得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故事、最佳男主角與最佳女主角等十一個獎項,可惜在主要獎項上幾乎全面敗給【彗星美人】(all about Eve)而只贏回最佳故事、最佳黑白片藝術指導與最佳劇情或喜劇配樂。於1989年成為美國國家電影保護局首批收進保存名單的作品,於1998年被美國電影學會列入百年百大電影(於2007年重新票選時仍舊名列前茅),如今已被奉為經典傑作。

無疑會在黑色電影類別裡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劇本極為優秀,以一個過氣默片女星的淒涼處境來比喻默片的沒落情形,也以此來象徵整個好萊塢的變化(主流由默片轉變為有聲電影)乃至人生的起落,懷導(Billy Wilder)以游刃有餘的運鏡營造出晦暗粗糙又可憐可嘆的氛圍(給人歌德小說般的陰森感覺),將那個紙醉金迷又奢靡浮幻的好萊塢給描繪得如真似假,與其他人一起打造出好萊塢黃金時代的他以黑色幽默的口吻講出血色殘酷的事實,他挺起胸膛並壯著膽子將這個自己揚名立萬的領域形容為虛偽膚淺的舞台,好萊塢那些片廠與製片大腕頓時像是啞巴吃黃蓮般且還要假裝自己寬宏大度經得起批評(私底下想必不是如此^^")。

鎂光燈所照之處萬人爭睹風采,鎂光燈未到之處無人聞問如何,燦爛鮮豔之旁是陰暗慘淡,耀眼的光環之外是無盡的黑暗,有上坡就會有下坡,十年河東後十年河西,萬事萬物會不斷地興衰起落。長江後浪催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端看你用什麼態度去面對罷了,有人坦然接受,有人則拒不承認,但是不管如何,這是永恆不變的道理,也是做表演事業的人必須面對的無情現實(其實各行各業都有相似的情況啦,不知已有多少行業消失在時代的洪流下了。)。

潮來又潮去,彷彿沒留下任何痕跡,只有細沙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自己曾被海水所沖刷過,可惜這一切已無人在意。其實,山不轉路轉,前方已是死巷,何苦再糾結於此,若能轉換心態,面前將是一番截然不同的光景。男女主角兩人的職涯發展都因此而逆勢翻紅,相偕走出與片中角色完全不一樣的道路,他們演出悲慘的角色,卻再度收穫了名利。@@

過氣的默片明星諾瑪戴斯曼住在日落大道的豪宅裡,路名彷彿呼應她的處境般暗示她已是明日黃花了,不過她不願意承認自己已經盛名不再而成天幻想自己會重返片場並再度走紅。富麗堂皇的空間裡漂浮著陰沉晦暗的氣味,孤寂的房間裡構築著空中的樓閣,『I am big, it's the pictures that got small.』(我仍舊是大明星,只是電影變小了。)已道盡她的心聲QQ。葛蘿莉亞(Gloria Swanson)展現出精湛絕倫的演技,將偏執妄想的諾瑪詮釋得入木三分,憑藉默片走紅的她在有聲電影時代已不紅了,不過她並沒有像諾瑪那樣自欺欺人而是另起爐灶,她從洛杉磯搬到紐約,不只開設製片公司,也將事業重心轉往電視與舞台劇。

儘管諾瑪已經人老珠黃,但是她總歸有過輝煌且不愁吃穿,相較之下,編劇喬吉利斯就是很悲慘的例子了。他懷抱著致富成名的夢想從俄亥俄州來到遙遠的加州寫著電影劇本,幾年下來卻連房租和車貸都付不起了,因緣際會下,他成為了諾瑪的小白臉,並把夢想都拋到了腦後,有一天,他突然覺得心態懶散又貪圖享樂的自己真是面目可憎,在心上人貝蒂面前慚愧地告解後,他打算回鄉並重返報社任職,但是他沒有料到自己已經被一個扭曲的心魔纏住而不幸命喪他鄉。威廉(William Holden)也獻上了亮眼的表演,雖然鋒頭明顯被葛蘿莉亞(Gloria Swanson)壓過,但這也多少是角色輕重所造成的。

另外有兩個角色也相當重要,就是艾瑞克馮史特洛漢(Erich von Stroheim)飾演的麥克斯與南茜歐森(Nancy Olson)飾演的貝蒂薛佛。曾是知名導演的麥克斯後來甘願擔任管家以守護著他一手捧紅但已走下坡的諾瑪,而他竟然是她的第一任丈夫亦令人驚訝不已,光鮮亮麗的外表下總是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祕密;導出名作【貪婪】(greed)的他後來一手捧紅了葛蘿莉亞(Gloria Swanson)並與其墜入愛河,兩人的角色關係簡直是戲如人生。貝蒂則是懷抱編劇夢想的片場職員,她後來愛上了未婚夫的好友喬,但最終卻發現他自甘墮落而黯然離去,人生往往就是這麼殘酷;當年才廿出頭的她剛開始自己的演藝生涯就被提名為奧斯卡最佳女配角(她唯一的奧斯卡提名),而這也是她最為知名的角色了。

全片以倒敘法呈現,懷導(Billy Wilder)先講出結局,再帶著觀眾回顧這齣悲劇是怎麼造成的,頗有娓娓道來的慨嘆意味。結尾令人茫然無語,諾瑪已經精神分裂了,她渾然不知自己殺了人,面對蜂擁而至的媒體與警方居然還以為自己重新回到了片場。她真的再次成為鎂光燈追逐的焦點人物,不過卻是以如此不堪的形式,此情此景著實令人不忍卒睹啊!QQ

先提一些開拍前的瑣事。記者小唐納瑪希曼(D.M. Marshman Jr.)被聘請來潤飾懷導(Billy Wilder)與查爾斯布雷凱(Charles Brackett)合寫的劇本。懷導(Billy Wilder)與查爾斯(Charles Brackett)曾勸葛麗泰嘉寶(Greta Garbo)復出來演諾瑪,不過她婉拒了。諾瑪希拉(Norma Shearer)婉拒出演諾瑪,因為她不太想復出且也覺得該角色令人厭煩。葛蘿莉亞(Gloria Swanson)對於被要求試鏡感到有點不是滋味,不過好友喬治庫克(George Cukor)一直鼓勵著她。懷導(Billy Wilder)想要請當時正在拍塞席爾迪米爾(Cecil B. DeMille)執導的【霸王妖姬】(Samson and Delilah)的海蒂拉瑪(Hedy Lamarr)來客串演出,不過塞席爾(Cecil B. DeMille)卻開出兩萬五千美元的價碼,懷導(Billy Wilder)也就只能打消這個念頭了。懷導(Billy Wilder)以丹麥默片明星雅絲妲尼爾森(Asta Nielsen)為形象來塑造諾瑪。諾瑪執著於要以【莎樂美】(Salome)來東山再起很明顯是取材自瓦拉絲嘉蘇拉特(Valeska Suratt)其人其事。原本預定要演喬的蒙哥馬利克里夫(Montgomery Clift)在開拍前兩週突然決定退出,大概是因為他當時正和年長不少的莉比霍爾曼(Libby Holman)交往而擔心被媒體嘲諷兩人的關係,據說女方甚至威脅他若接演就要自殺。懷導(Billy Wilder)原本希望海妲霍柏(Hedda Hopper)和蘆薇拉帕森斯(Louella Parsons)一起出現報導諾瑪殺人並發生爭執,不過後者覺得自己的演出會被前者壓過而婉拒了。為了規避布林法典(後來通稱為海斯法典),劇本刻意一次只呈交幾頁。葛蘿莉亞(Gloria Swanson)的片酬為五萬美元,再加上週薪五千美元的加班費。

最後則是一些花絮。葛蘿莉亞(Gloria Swanson)真的曾是派拉蒙的頭牌明星,不過她當初大多是在紐約的片場拍戲。最後採用硝酸鹽底片的電影(柯達自1953年就不再生產),而原始底片也早已遺失,現存的都是其他材料轉檔的。和諾瑪一起玩橋牌的是巴斯特基頓(Buster Keaton)、亨利華納(H.B. Warner)和安娜尼爾森(Anna Q. Nilsson)等默片明星。男女主角一起看的是由艾瑞克(Erich von Stroheim)執導而由葛蘿莉亞(Gloria Swanson)主演的【女王凱莉】(Queen Kelly)。艾瑞克(Erich von Stroheim)根本不會開車,麥克斯開車載諾瑪進派拉蒙片場其實是由另一輛車在前面拉。最後橋段響起了理查史特勞斯(Richard Strauss)的【莎樂美】(Salome)最著名的『七層紗之舞』(tanz der sieben schleier)配樂。艾瑞克(Erich von Stroheim)唯一的奧斯卡提名,不過他拒絕離開巴黎去參加奧斯卡頒獎典禮。為了宣傳此片,葛蘿莉亞(Gloria Swanson)在三個月內跑了北美卅六個城市,派拉蒙付給她的酬勞是週薪一千美元。隔年即被改編成廣播劇,男女主角連袂獻聲。諾瑪那輛伊索塔弗拉奇尼自1972年就展示在杜林的國家汽車博物館,現在的拍賣價值超過百萬美元。音樂劇版本於1993年中在倫敦首演,總共演了超過一千五百場,百老匯首演則是1994年底,總共演了將近一千場。南茜(Nancy Olson)自1986年就成為此片唯一尚在世的演員,如今已將近九十五歲。

http://www.imdb.com/title/tt0057372/
2023/05/28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762.jpg  

改編自森鷗外的同名短篇小說(其實他也是改寫自童話《安壽與廚子王》(安寿と厨子王丸),我已在昨晚拜讀了。stO),由田中絹代、花柳喜章和香川京子等人主演,導演則是名聞遐邇的溝口健二,在海外有著極高的評價,也讓溝導連續三年獲頒威尼斯影展銀獅獎(前兩作為【西鶴一代女】(西鶴一代女)與【雨月物語】(雨月物語)),如今已被奉為經典之作。

絕對是溝導的代表作之一,其運鏡令人讚嘆不已(攝影師宮川一夫的功力展露無遺),構圖細緻的畫面蘊藏著精湛的藝術價值(兩次受難者(額頭被烙印的老人與腳筋被挑斷的玉木)都在銀幕外而以淒厲的慘叫來呈現無以言喻的痛苦特別令我印象深刻),略顯老套的情節仍拉扯出強勁的戲劇張力(主角群自雲端墜入深淵的大起大落遭遇),主旨遠大的故事則闡釋了深刻的省思意涵(從頭至尾皆充滿了悲天憫人的高尚情懷),這次他沒有再聚焦在女性的自立自強(不過安壽堅毅性格的刻畫相當令人動容),而是著重於男性的迷途知返(廚子王勇敢無畏地廢除奴隸制度則令人激賞)。

開頭即言明廚子王與安壽的父親因為體恤窮苦的農民不惜違背上意而遭到貶謫,兄妹倆則於幾年後跟著母親玉木與女傭姥竹前往貶謫地尋找他,這段路途可謂遙遠艱辛(從福島到福岡的距離超過一千公里),而陷害他們的竟是自稱虔誠信佛的尼姑則著實諷刺至極,有些人就是這麼無恥偽善。一家人原本出身高貴,孰料一轉眼就人事全非,母親淪為妓女(她終日思念兒女),兄妹則變成奴隸(妹妹後來甘願犧牲自己以幫助哥哥逃亡,那輕輕泛起又隨即消失的漣漪似乎也暗示著她的生命已變得微不足道。),這段猛然即來的轉折也告誡人們應該具有防備意識而不要輕信他人(母子被迫分離的場面真是太可憐了QQ)。

玉木如泣如訴的歌聲彷彿貫穿了全片似地每每令人為之鼻酸,也為此片譜出了淒涼哀怨的旋律;而奴隸暗無天日的處境則無力地發出微弱的哀鳴,不只控訴封建結構的霸道無理,也感傷階級宿命的殘酷無情。整個故事滿含人道關懷主義,以最底層人民的視角來看待這個社會,極為自然地挑起觀眾的同情心並期待能夠昇華其道德素養,如此用心良苦實在令人敬佩(人類幾千幾百年來不斷地相互傾軋殘害,而且這種情況也永無休止之時,雖說人性本就是自私自利,但正因為如此,相濡以沫的行為才更值得歌頌。)。

天海相連的蒼茫,叢草深林的寂寥,戒備森嚴的營寨,受盡欺凌的奴隸,幾個簡單的角色互動與場景配置就勝過千言萬語地道盡了一切(此時無聲勝有聲啊),許多長鏡頭都彷彿就要吶喊出鬱積已久的悲傷愁苦。結尾的母子重逢橋段極具情緒渲染力而令人也不禁潸然淚下,最後鏡頭由兩人漸漸移往遠方,溝導刻意用不遠處的小山來對比相擁而泣的母子倆,算是以天地廣闊來烘托人類渺小的表現手法,令人在慨嘆之餘亦驚覺無言以對……

花絮:整個故事其實出自佛教的說經節。與原作的人物設定跟情節走向有多處差異。溝導原本想將主角設定為山椒大夫。

http://www.imdb.com/title/tt0047445/
2023/04/03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753.jpg  

改編自大衛道吉(David Dodge)於1952年所發表的同名小說,由卡萊葛倫(Cary Grant)和葛麗絲凱莉(Grace Kelly)主演,導演則是亞佛列德希區考克(Alfred Hitchcock),製作成本是兩百五十萬美元,北美票房大約是四百五十萬美元(能夠擠進年度前廿名內),全球票房則為八百七十五萬美元。美國電影學會於2002年將其列入百年百大愛情電影中。

在希導(Alfred Hitchcock)的諸多作品中別具風味,畫面配色格外繽紛(女主角根本是展示時裝的模特兒吧),角色對白充滿戲謔與挑逗(『Do you want a leg or a breast?』(你要腿還是胸呢),嗯,我當然是兩個都要。@@),氣氛也營造得有點逍遙寫意,使得驚悚意味淡薄了,不過他還是照常展現出精湛的運鏡技巧(獲得奧斯卡最佳攝影即為明證),空拍飛車追逐的鏡頭在當時非常令人驚奇,明亮月色下的漆黑陰影也頗富神秘感(可以參考宣傳海報)。

卡萊(Cary Grant)和葛麗絲(Grace Kelly)兩人的年紀相差了廿五歲,這樣的老少配多少還是會讓人覺得有違常情,不過仍可算是俊男美女(風流倜儻的他飾演退隱的大盜,美豔絕倫的她則飾演慧黠的名媛。),兩人在蔚藍海岸的明媚風光下與五星級飯店的豪華房間裡不時調情或擁吻(很久不偷珠寶的他一復出就偷走了年輕小姐的心,完全無愧於其大盜之名號,人帥真好啊!^^"),如此浪漫夢幻的體驗簡直是羨煞眾人(不過請恕我在此說句比較掃興的話:把這個女主角去掉好像也不會影響到情節主軸的發展矣!stO)。

假扮貓賊的人到底是誰這個謎題貫串了全片,可惜真相並不出人意表而令人略感失望(其實嫌犯也沒幾個,很容易就能看出來了。),倒是警方從頭到尾都在瞎忙的窘態著實令人莞爾。整體來看,情節明顯過於虛弱,好在其他方面(勝地風光與主角魅力等)適時地予以彌補了。

花絮:這次很容易就可以找到希導(Alfred Hitchcock)了:公車上坐在男主角旁邊的胖子。希導(Alfred Hitchcock)首部使用全景寬銀幕格式的作品。卡萊(Cary Grant)曾於1953年宣布退休,可是沒多久他就拍了此片,而且又拍了十一年才真正息影。葛麗絲(Grace Kelly)就是在拍攝此片時認識了摩納哥親王蘭尼埃三世(Rainier III)。史蒂文斯太太說她丈夫不知道他們坐在兩千萬桶原油上面,而當時一桶大約是兩美元,所以他們坐擁四千萬美元,相當於現在的四億美元。貓賊說他曾經加入過雜技團巡演歐洲,其實這就是卡萊(Cary Grant)的經歷。原本的結局是警方逮捕了幕後黑手柏坦尼,但是希導(Alfred Hitchcock)覺得太無力而決定重拍,劇本則由亞力克卡波(Alec Coppel)進行潤飾。派拉蒙曾擔心兩位主角年紀相差太大而不能信服人,但票房成績證明他們多慮了。尼斯那個花市仍然持續營業著,至今已超過百年了。派拉蒙發行過希導(Alfred Hitchcock)四部作品,其中【後窗】(rear window)、【迷魂記】(vertigo)與【驚魂記】(psycho)的版權都在1960年代初被他買回去了,所以僅剩此片版權至今仍由該片廠所持有,那三作後來被他的獨生女派翠西亞(Patricia Hitchcock)所繼承,她則於他逝世三年後(1983年)將版權賣給了環球。

http://www.imdb.com/title/tt0048728/
2023/02/25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742.jpg  

改編自戴維斯葛魯柏(Davis Grubb)於1953年發表的同名小說,是查爾斯勞頓(Charles Laughton)最後一次掌鏡,由勞勃米契(Robert Mitchum)擔綱演出,最大的配角則是默片偶像莉蓮吉許(Lillian Gish),製作成本將近八十萬美元,可惜票房慘澹。於1992年被美國國家電影保護局收進保存名單裡,於2001年被美國電影學會選為百年百大驚悚電影,如今已被奉為經典之作。

推出當時招來諸多負評,也讓演而優則導的勞導(Charles Laughton)決定不再執導演筒,1962年就去世的他大概怎麼也想不到這部當初被嫌甲流瀾的作品會在幾十年後翻轉情勢為他贏回遲來的讚譽。他當時是偷師默片形式來塑造情境,而運鏡風格則大致遵循黑色電影,其別出心裁的表現手法影響了許多後輩。情節明顯帶有嚴肅的宗教感化啟示,也清晰傳達深刻的生命救贖意涵,並在嚴正地譴責犯罪行為的同時隱晦地批判了現實環境,而善惡與智愚的鮮明對比則令人感慨萬千。

老婦人艾希毫不懷疑遠道而來的哈利鮑威爾是別有用心(令人看到都快翻白眼了stO),她天真地相信了他所說的一切並努力地將他和班的遺孀薇拉送作堆;而柏蒂在發現河裡的薇拉屍體後頓時變得手足無措(那一幕也太恐怖了吧@@),他偏執地覺得警方會誤以為人是他殺的而怕到不敢通報。這兩種行為(盲目相信與缺乏勇氣)都是人之常情,明白揭示了邪惡會在愚昧無知的助長與軟弱畏縮的縱容下肆意地殘害他人的道理,警世意味相當濃厚。

幼小脆弱的約翰與珍珠為了躲避強悍霸道的哈利的追殺而搭著船順流而下,兄妹倆匆忙慌亂地逃離了遮風避雨的家,無依無靠地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兩人在河面上飄蕩著,不曉得該往何方去,而哥哥約翰時時刻刻都照顧著妹妹珍珠,其所展現的意志力與責任感令人激賞不已。天空懸掛著一彎新月,河面則閃爍著粼粼波光,岸邊不知兩人艱難處境的各種動物則代表了絲毫不受影響的天地,畫面之美麗令人陶醉,而意境之哀怨則令人感傷。

如果哈利鮑爾是蠻橫且狂妄的惡魔(於2003年被美國電影學會選為百年五十大反派),那麼瑞秋庫柏絕對就是無私且堅韌的天使,她拿著槍勇敢地獨力對抗他,兩人隔門對峙並唱著同一首聖歌的場景頗具震撼力。善惡二元對立且一觸即發,當然,善最終戰勝了惡(一如哈利自己所胡謅的善惡對抗寓言,實在諷刺啊!)。無微不至地付出關懷的瑞秋讓一直武裝著自己的約翰逐漸卸下了心防,也讓極度渴望得到關愛的露比最終敞開了心扉,這樣的結局相當感動人心。耶誕節到了,處處洋溢著溫馨喜悅的氣氛。^^

花絮:勞導(Charles Laughton)最初是想找賈利古柏(Gary Cooper)和貝蒂葛萊寶(Betty Grable)來飾演哈利與瑞秋,可惜兩人雙雙婉拒(前者認為飾演反派會破壞他苦心建立的剛正形象)。約翰卡拉丁(John Carradine)和勞倫斯奧利佛(Laurence Olivier)也都曾是哈利的考慮人選。伊瑟巴利摩(Ethel Barrymore)、珍達威爾(Jane Darwell)和海倫海斯(Helen Hayes)等人都曾是瑞秋的考慮人選。水中屍體一幕由藝術導演希爾亞布朗(Hilyard M. Brown)操刀。原本柏蒂是由艾梅特琳恩(Emmett Lynn)飾演,但後來勞導(Charles Laughton)決定以詹姆斯葛里森(James Gleason)來取代他並補拍之前有他的鏡頭。勞勃(Robert Mitchum)曾向勞導(Charles Laughton)建議要實地拍攝,無奈他負擔不起這麼高的花費,而且他其實也比較想在攝影棚內就好。勞勃(Robert Mitchum)常常醉醺醺地去到片場,而且行為暴躁古怪,很難預測他會有什麼舉動。製作人保羅葛雷哥萊(Paul Gregory)大方地允諾要給每個核心工作人員(例如攝影師)此片票房紅利的百分之一,不料票房卻悽慘無比。哈利的原型為連續殺人犯哈利鮑爾斯(Harry Powers)。攝影師史坦利寇特斯(Stanley Cortez)曾恭維勞導(Charles Laughton)和歐森威爾斯(Orson Welles)是他合作過的導演中唯二懂得燈光運用的。史蒂芬金(Stephen King)表示這是他覺得最可怕的電影。當時的一萬美元大約等於今日的十一萬美元。

http://www.imdb.com/title/tt0048424/
2023/01/14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711.jpg  

改編自諾曼克萊斯納(Norman Krasna)於1953年發表的舞台劇本《kind sir》,卡萊葛倫(Cary Grant)與英格麗褒曼(Ingrid Bergman)繼【美人計】(notorious)之後再度合作,導演則是史坦利杜南(Stanley Donen),當年在北美進帳了三百六十萬美元左右,年度排名剛好第十。

上流社會層次的都會愛情喜劇(不過宣傳海報卻弄得好像是諜報愛情悲劇一樣stO),女主角是舞台劇名伶,男主角是成功的商業人士,豪華的大樓、昂貴的晚餐與高級的宴會等等,反正就是光鮮亮麗。儘管情節很脫離現實,但是觀眾在看到風度翩翩又英俊瀟灑的卡萊(Cary Grant)與氣質出眾又高貴優雅的英格麗(Ingrid Bergman)之後就都不在意了,俊男美女就是有這種魅力,儘管他們都已不年輕了。

男女交往時雙方都會很在乎對方是否付出真心而容不下任何一點欺瞞,因此安娜在得知菲利普未婚卻謊稱已婚之後也決定還以顏色,舞會橋段最好笑了,他盡興熱舞,她則另有打算,鮮明的對比令人莞爾。不過嘛,最後還是歡喜大結局啦,兩人都是很愛彼此的,多麼甜蜜的畫面啊,只差沒吹出粉紅泡泡而已。^^"

花絮:舞台劇於1953年末至1954年初在百老匯演了一百六十六場。原先預定由諾曼(Norman Krasna)親自執導,而聯美有考慮用克拉克蓋博(Clark Gable)和瑪麗蓮夢露(Marilyn Monroe)或潔恩曼斯菲爾德(Jayne Mansfield)來搭檔演出。後來諾曼(Norman Krasna)詢問杜導(Stanley Donen)願不願意掌鏡,杜導(Stanley Donen)表明男主角必須是卡萊(Cary Grant)才答應,卡萊(Cary Grant)則表明女主角必須是英格麗(Ingrid Bergman)才答應,英格麗(Ingrid Bergman)則表明必須在倫敦拍攝才答應,因為她已簽下即將在英國開拍的【六福客棧】(the inn of the Sixth Happiness)與巴黎劇院的戲約,而這也是她第一次出演愛情喜劇。諾拉伊佛朗(Nora Ephron)非常喜歡此片。

http://www.imdb.com/title/tt0051773/
2022/09/04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707.jpg  

改編自法蘭克歐洛克(Frank O'Rourke)於1957年發表的同名小說,是葛雷哥萊佩克(Gregory Peck)和導演亨利金(Henry King)第五次、也是最後一次合作,搭配的女主角算是瓊安柯林斯(Joan Collins)。

一開始的情形有點令人困惑,一名陌生男子來到一個即將執行絞刑的小鎮,他到底想做什麼呢?這片疑雲後來才慢慢散開,原來這個名為吉姆的男人是追蹤著四個姦殺他妻子的惡徒而來的,而這些惡徒即將在這裡被吊死。氛圍本來很窒悶,但是在四個惡徒脫逃後就變得曠闊了,情節也變得緊湊起來。

復仇是西部片常見的情節,吉姆鍥而不捨地追尋著殺妻兇手,故事主要在描述其意志的執著與情感的掙扎。金導(Henry King)以他帶領劇團在墨西哥巡演時的所見所聞來建構此片入情入景的意境,那壯闊無邊的自然景致(峽谷、高山、森林與瀑布等)實在令人讚嘆,也將永難抹滅的殺妻仇恨襯托得更加茫然。

儘管這四個惡徒作惡多端,不過吉姆並沒有權力對他們動用私刑,因為他其實不是他們犯行的受害人(真兇竟然是平時被認為敦厚老實的鄰居,而且他還謊稱罪行是這四個惡徒所為。@@),所以他久違地進到了教堂懺悔,鎮民的簇擁也讓他很不自在。這個轉折相當具有省思意味,隱含著對麥卡錫主義的抨擊,也稍微提升了整個故事的層次。不過喔,不可能每個人的想法都一樣啊,而且要求人們在面對窮兇極惡的敗類時還要保持平常心而不帶情緒也真的是太困難了!

http://www.imdb.com/title/tt0051433/
2022/08/20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692.jpg  

改編自田納西威廉斯(Tennessee Williams)於1955年發表且獲得普立茲獎的同名舞台劇本,由伊莉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與保羅紐曼(Paul Newman)等人主演,導演則是理查布魯克斯(Richard Brooks),當年在北美收穫了七百六十幾萬美元,年度排名高居第三。獲得奧斯卡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男主角與最佳女主角等六項提名,可惜最後是全數落空。

田納西(Tennessee Williams)的舞台劇本一向都別具深意,身為同性戀的他相當擅長描繪意志掙扎與情感表達等方面,許多對白都經過精雕細琢而顯得鏗鏘有力,每個角色也都有血有肉地表現出真實深沉的人性。原片名『在熱燙的錫製屋頂上的貓』頗有意思,比喻處在痛苦情境中而戰戰兢兢面對的人,很多人都曾有過類似的經驗,不過每個人的反應就不盡相同了。有人忍受不了就跳了下來,但是很可能就此失去了某些東西;也有人咬緊牙關地堅持到底,這樣才有機會獲得某些東西。

故事發生在南方的密西西比州,以一個地主的家族聚會為敘述背景,所探討的面向廣泛又尖銳(例如酗酒、貪婪、冷漠與謊言等等),其筆鋒著實犀利,每分鐘都令人感到焦躁困惑。布導(Richard Brooks)嫻熟地抓住了故事的神韻,幾個主角也細膩地詮釋出人物的性格(俊俏的保羅演自暴自棄的富家子,而伊莉莎白則演堅忍剛毅的妻子,兩人的對手戲真的很精彩啊!),算是完全撐住了原本的舞台劇形式。人物間的關係在幾個鏡頭之後就一目瞭然,緊張的情勢有如湧動的暗流,心裡的疙瘩也宛若疼痛的傷疤。

幾個角色間不斷地辯駁爭吵(主要是指布力克與父親以及妻子),幸好最後總算學會了相互包容而盡棄前嫌,雨過天青式的結局淺顯地闡述了一些處世哲學。一味地算計,往往會弄巧成拙;保持平常心,常常是柳暗花明。另外,觀眾最終會發現主題其實是『愛』這個難以捉摸且無法丈量而卻令人期待又怕受傷害的感覺。在親人之間,若是有愛環繞,即使家徒四壁也令人甘之如飴;若是無愛存在,即使家財萬貫也令人感到孤獨。這些說法當然都有點脫離現實,不過隱藏於其中的深刻意涵倒是鞭辟入裡而值得人們深思。

花絮:舞台劇在百老匯演了將近七百場,導演是伊力卡山(Elia Kazan)。喬治庫克(George Cukor)婉拒掌鏡。在百老匯舞台劇中飾演布力克的班賈札拉(Ben Gazzara)婉拒繼續飾演男主角。馬龍白蘭度(Marlon Brando)很後悔沒有接演布力克;蒙哥馬利克里夫(Montgomery Clift)和艾維斯普雷斯利(Elvis Presley)等人也都曾婉拒接演此角;詹姆斯狄恩(James Dean)是男主角的考慮人選,可惜他不幸在開拍前車禍身亡。拉娜特納(Lana Turner)和葛麗絲凱莉(Grace Kelly)都曾是女主角的考慮人選;瑪麗蓮夢露(Marilyn Monroe)曾爭取演出此角。布導(Richard Brooks)一度很希望東尼法蘭西歐薩(Tony Franciosa)和愛娃嘉德納(Ava Gardner)來演男女主角。柏爾伊夫斯(Burl Ives)和瑪德琳薛伍德(Madeleine Sherwood)都繼續飾演他們在舞台劇中的角色。原本是要像其他改編自田納西(Tennessee Williams)作品的電影那樣拍成黑白片,但是在男女主角確定後,布導(Richard Brooks)就堅持要拍成彩色片了,因為他覺得這樣更能凸顯兩人的俊俏與美麗。開拍當天,伊莉莎白(Elizabeth Taylor)的丈夫麥克陶德(Mike Todd)因為飛機失事身亡。此片絕大部分的配樂都取自安德烈普雷文(André Previn)於1949年為【tension】所作而沒被採用的,因為當時配樂師工會罷工,所以米高梅只好使用庫存的作品。為了符合審查尺度而刪除了男主角的同性戀傾向。田納西(Tennessee Williams非常不喜歡此片,因為他覺得情節被改動太多了(他主要就是在意男主角同性戀傾向被刪掉吧@@)。米高梅當年最賣座的作品。伊莉莎白(Elizabeth Taylor)首次演出改編自田納西(Tennessee Williams)作品的電影,她後來又演了三次。

http://www.imdb.com/title/tt0051459/
2022/06/17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658.jpg  

改編自喬治阿諾(Georges Arnaud)於1950年發表的同名小說,由尤蒙頓(Yves Montand)、夏勒瓦奈(Charles Vanel)、彼得范艾克(Peter van Eyck)與佛科盧利(Folco Lulli)等人主演, 導演則是亨利喬治克魯佐(Henri-Georges Clouzot)。當年在法國的票房排名高居第四,觀影人次將近七百萬,並成為首部同時收穫金棕櫚以及斬獲金熊的作品,讓克導(Henri-Georges Clouzot)在國際影壇上頓時聲名大噪。

開頭的情境醞釀與角色塑造有點冗長而令人稍感不耐,長達一百四十幾分鐘的片時應該可以再削減才是,不過自主角群開車上路後就毫無冷場了,儘管形式略顯單調,但是過程卻高潮迭起,其中粗糙地討論了恐懼與勇氣的差別以及貧困與生死的抉擇,現實的困境會激勵人們發揮潛力,也會逼迫人們鋌而走險,箇中意涵頗值得深思。

夠格稱為動作大片,克導(Henri-Georges Clouzot)有幾個遠鏡與近鏡特別帶有渲染力,分別以不同的視角呈現了險峻的局面,死亡的威脅彷彿近在眼前般令人膽顫心驚。而演員們的敬業態度亦令人佩服,尤其尤(Yves Montand)和夏勒(Charles Vanel)竟然還必須泡在原油中,實在是好辛苦啊!

喬在小鎮上總是故作強悍,但是真的上路後卻表現出膽怯的一面,可是他的畏縮不前明顯是因為清楚審度了情勢;而魯伊吉在小鎮上常常忍氣吞聲,但是真的上路後卻顯現出堅毅的一面,不過他的勇往直前可能是因為過度輕忽了危險。兩人之間前後的差異是很鮮明的,何謂勇敢?又何謂懦弱?好像不能以單一行為來直接論定。而馬力歐和賓巴都是同一類人,他們都被現實逼迫得喘不過氣而決定接下這分危險性極高但報酬率頗豐的工作,兩人都藝高又膽大,在路上不管遇到什麼問題都會想辦法解決,只是能否順利達成任務好像還是有一點運氣上的差別。

戛然而止的結局貼切地詮釋了何謂『樂極生悲』,成功達成任務的馬力歐於回程中因為太過興奮而不斷蛇行駕駛,導致最後不慎摔落山谷而喪命。嗯,人應該要小心才能駛得萬年船,否則就會一失足成千古恨。

花絮:尚賈賓(Jean Gabin)婉拒出演喬,因為他認為他的粉絲不會想看他演懦夫。克導(Henri-Georges Clouzot)的老婆薇拉Véra Clouzot)的大銀幕處女秀,她總共也就演了三片而已,都是她老公的作品。克導(Henri-Georges Clouzot)原本是安排要到西班牙拍攝,但尤(Yves Montand)因為反對法蘭西斯科佛朗哥(Francisco Franco)而拒絕去西班牙,最後他們是移往法國南部,不料當地的雨季讓拍攝工作變得困難重重,原本預定要拍兩、三個月,最後竟然多拍了好幾個月才完成。尤(Yves Montand)和夏勒(Charles Vanel)都因為泡在原油中而感染了結膜炎。一般認為故事發生在委內瑞拉。由於情節明顯帶有反美傾向,所以在美國進行審查時被剪了很多。於1996年經過克導(Henri-Georges Clouzot)的女兒同意後進行彩色化。

http://www.imdb.com/title/tt0046268/
2022/01/25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644.jpg  

由瑪麗蓮夢露(Marilyn Monroe)、約瑟夫考登(Joseph Cotten)和珍彼得斯(Jean Peters)等人主演,而導演是亨利哈塞威(Henry Hathaway),製作成本是一百廿五萬美元左右,票房則是兩百卅幾萬美元。

雖為彩色電影,卻帶有一點黑色電影的風格(房間裡的漆黑身影彷彿能透出一股驚悚感),故事發生在美加邊境上的旅遊勝地尼加拉大瀑布,壯盛開闊的景致毫不留情地凸顯出人類有多麼渺小卑微,豐沛的水流洶湧地奔騰著,而邪惡的人性也狡詐地竄動著,明媚的風光裡竟然潛藏著陰險的殺意。蜜月勝地被當作謀殺舞台的設定流露出荒謬放肆的毀滅意味,這無疑是刻意塑造的反差,人物刻畫在粗糙之餘仍算有血有肉,情節鋪陳在簡潔之中尚有起伏曲折。

當時才廿幾歲的瑪麗蓮(Marilyn Monroe)頭一回掛頭牌就演蛇蠍美人,儘管戲分並不多,但是她賣弄風情的大膽演出的確相當吸睛,那豐滿性感的身材與狐媚妖豔的氣質真的令人印象太深刻了,說她是全片的賣點一點都不為過。她隨後又主演了【紳士愛美人】(gentlemen prefer blondes)和【願嫁金龜婿】(how to marry  a millionaire),票房皆是更上一層樓,所以1953年無疑是她破繭而出、也是從影生涯中最成功的一年。

兩對素不相識的夫妻同時來到了旅遊勝地尼加拉大瀑布,但雷和波莉正值新婚甜蜜,而喬治和蘿絲早已貌合神離,雷和波莉無可奈何地看著喬治和蘿絲,和諧溫馨對比狂躁虛偽,這樣的角色安排也讓情節顯得詭譎多變。片時僅八十八分鐘,毫不拖泥帶水地早早就進入了正題,情節在蘿絲的殺夫計畫失敗後急轉直下,波莉驚見喬治沒死則是為故事蒙上一層懸疑陰影,而喬治扼殺蘿絲的橋段實在拍得很有質感啊(鐘聲沉靜而不響,美人無力地躺下。@@)!

悲劇性的結局場面磅礡懾人,失去動力的遊艇慢慢地漂向尼加拉大瀑布,在情勢危急之際,喬治努力地幫助波莉攀上了岩礁(這說明了他並不是窮兇極惡之徒),而他自己則隨著遊艇墜下水勢浩蕩的大瀑布,他與蘿絲的愛恨情仇彷彿也就此沉入澎湃湍急的白色水渦裡……

花絮:原先劇本是以波莉為主角,但在安妮巴克斯特(Anne Baxter)婉拒出演後就改以瑪麗蓮(Marilyn Monroe)飾演的蘿絲為主角。哈導(Henry Hathaway)曾表示如果詹姆斯梅森(James Mason)願意接演喬治的話此片就會變得更棒了,據說他辭演是因為他女兒不想看他在電影裡死掉。劇組花了兩萬五千美元在瀑布旁蓋了那個彩虹小屋民宿。儘管已經擔綱演出了,不過瑪麗蓮(Marilyn Monroe)當時其實只是福斯旗下的契約演員,所以她的片酬甚至比她的化妝師的薪水還少。雷拿的相機是當時最為流行的阿格斯C3(俗稱『磚頭相機』)。蘿絲買的從尼加拉大瀑布到芝加哥的車票要價十二點五美元,大約等於今日的一百廿美元,不過根本沒這麼貴啦,差不多只要五十五美元就可以了。卡特林先生開的那輛林肯當時要價三千多美元,大約等於今日的兩萬多美元。喬治說蘿絲會穿得花枝招展到洋基球場,這算是一個玩笑話,因為當時瑪麗蓮(Marilyn Monroe)正和喬狄馬喬(Joe DiMaggio)打得火熱。瑪麗蓮(Marilyn Monroe)從影生涯的兩個唯一:演反派以及所演的角色死掉。最後以特藝三色技術拍成的幾部作品之一。瑪麗蓮(Marilyn Monroe)於1962年猝逝後,安迪沃荷(Andy Warhol)隨即用幾週的時間以她在此片中的形象創作出一幅舉世聞名的絲網版畫。

http://www.imdb.com/title/tt0046126/
2021/11/07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638.jpg  

改編自傑克崔佛史托瑞(Jack Trevor story)於1949年發表的同名小說,由艾德蒙關恩(Edmund Gwenn)、約翰佛塞斯(John Forsythe)、莎莉麥克琳(Shirley MacLaine)和蜜兒翠奈特維克(Mildred Natwick)等人聯合主演,導演則是亞佛列德希區考克(Alfred Hitchcock),製作成本是一百廿萬美元,票房則是三百五十萬美元。

希導(Alfred Hitchcock)少數帶有喜劇色彩的作品,故事發生在深秋時節落葉紛紛的佛蒙特州鄉間,柏納赫曼(Bernard Herrmann)輕快俏皮的配樂也譜出了幾許悠閒愜意,儼然一派風光明媚的田園情調。情節則帶著會令人腦後冒出一滴汗的荒謬趣味,小男孩意外地發現了繼父的屍體,結果後來竟然有三個人覺得自己可能是兇手,事態的發展著實令人啼笑皆非,擅長執導懸疑片的希導(Alfred Hitchcock)這回的確展現出他深藏不露的喜劇天賦。

頗像1930年代到1940年代在好萊塢流行一時的脫線喜劇(許多大導演也都有這類作品,例如擅長拍攝西部片的霍華霍克斯(Howard Hawks)。),觀眾不必過度探究情節的邏輯,只要用心體會其中的幽默感即可。對白給我一種大家都在裝傻的感覺,角色的行為也完全不合常理,三個相關人士因為擔心是自己殺了人而在一個晚上的時間裡將一具屍體反覆地埋下又挖出(真是笑死我啦^^"),希導(Alfred Hitchcock)這次真的很故意,可謂結結實實地戲耍了觀眾,因為觀眾看到他就會以為是驚悚懸疑片,不料居然是無厘頭喜劇。stO

花絮:據說希導(Alfred Hitchcock)只花了一萬一千美元就買下了原著翻拍版權。希導(Alfred Hitchcock)很久以前就想拍一部沒有大明星的作品來當作實驗(嗯,他失敗了,此片的票房並沒有很好。)。劇組於1954年9月多到佛蒙特州克羅茲柏里正式開拍,不料當時當地樹葉幾乎都落光了,於是他們只好將葉子黏到樹枝上去;拍攝工作遭到大雨阻礙,劇組只好移到一間學校的體育館繼續拍攝,但是演員們的對白都被錫製屋頂上滴答作響的雨聲給掩蓋了,所以很多部分都必須後製配音才行;雖然劇組也在新英格蘭地區實地拍了很多鏡頭,不過哈利屍體被發現的山坡場景其實是在派拉蒙位於加州的片場拍的,而那些樹葉就是一箱箱從新英格蘭當地運回加州的。莎莉(Shirley MacLaine)的大銀幕出道作。希導(Alfred Hitchcock)堅持要用真人來演屍體,雀屏中選的是菲利普崔克斯(Philip Truex),而這也是他在大銀幕上最後的演出。希導(Alfred Hitchcock)在每天早上開始拍攝前都會邀請莎莉(Shirley MacLaine)一起吃早餐,因為他覺得她實在太可愛了,這對之前在百老匯擔任合唱而經濟不寬裕的她來說無疑是很棒的轉變,所以她在拍攝期間總共胖了十五磅。柏納(Bernard Herrmann)是操刀【捉賊記】(to catch a thief)配樂的林莫瑞(Lyn Murray)推薦給希導(Alfred Hitchcock)的,也意外促成了他們兩人的長期合作。那些畫出自約翰費倫(John Ferren)之手,而屍體素描則是他老婆蕾(Rae Ferren)所繪。富翁坐的車是克萊斯勒的帝國皇冠限量款,當時的售價是七千美元(大概等於今日的六萬多美元);凱文開的是1913年出廠的別克。希導(Alfred Hitchcock)在哪呢(這次真的太難啦stO)?他在富翁下車看畫時從路邊走過。佛蒙特州直到1954年時都還是使用毒氣室來執行死刑。在美國上映時會於開演前播放【大力水手】(Popeye the sailor)的五分鐘短片【Mister and mistletoe】。在美國的票房表現不佳,但在英國、義大利和法國卻頗受好評,後來在美國重映時還因此表現得比之前更好。希導(Alfred Hitchcock)後來將發行權買回去當作給女兒的遺產的五部作品之一,另四部是【迷魂記】(vertigo)、【擒兇記】(the man who knew too much)、【後窗】(rear window)和【奪魂索】(rope),這五作直到1984年才重新出現在公眾面前。美國電影學會於2000年圈選百年百大喜劇時的選項之一。

http://www.imdb.com/title/tt0048750/
2021/10/13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629.jpg  

算是群戲,但亞歷堅尼斯(Alec Guinness)和凱蒂強森(Katie Johnson)的戲分明顯較多,導演則是亞歷山大麥肯德里克(Alexander Mackendrick),根據全國電影金融公司的資料,此片是有獲利的。後來陸續被改編自歌劇、廣播劇和舞台劇,柯恩兄弟(Joel & Ethan Coen)也於2004年推出重拍作。

相當經典的黑色喜劇,威廉羅斯(William Rose)的劇本獲得了多方讚賞(他其實是美國人,但是在二戰後就定居於英國,所以能夠貼切地描繪出英國的風俗人情。),美國影藝學院給予提名,英國電影學院則送上大獎。而當時已七十多歲的凱蒂(Katie Johnson)絕對是其中的靈魂人物,她傳神地詮釋了性格古板又待人和善的英國傳統老婦人,讓她一舉斬獲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女主角,可以算是她從影廿年裡的最高殊榮了吧!其實這類作品的情節鋪陳大多不太符合常理,因為不時浮現的滑稽感才是其精髓所在,過程常常是陰錯陽差或歪打正著,結局則往往是出人意料的詼諧荒謬。

片時短短一個半鐘頭,從頭到尾都瀰漫著一股令人忍俊不住的幽默氣氛,事情看起來似乎很順利,不過就是會莫名其妙地被打斷或耽擱(完全就是威柏福老太太造成的),明明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也可以搞得拖拖拉拉的(其實這種故意把簡單的事情弄得複雜的搞笑形式在很多無厘頭短劇裡也都有),讓人看著看著都不禁跟著煩躁了起來stO(大概就像排在那種在結帳櫃台或提款機前東問西摸的人後面那樣的感覺吧@@),實在是令人哭笑不得啊!

他們一夥人只是搶劫犯而不是殺人犯,所以沒有人願意去滅威柏福老太太的口,而這正是整個情節的關鍵所在,殺了她就可以搞定一切了,偏偏他們就是下不了手,最後甚至因為內訌而導致滅團。原片名狠狠地挖苦了他們一番,而中文片名則取笑他們根本是笨賊。結局著實令人會心一笑,威柏福老太太胡言亂語久了,警察也都不把她的話當成一回事了,於是她一個人坐擁了所有贓款,這算是『柔弱勝剛強』(抑或是『扮豬吃老虎』呢?)的最佳範例嗎?^^"

花絮:威廉(William Rose)宣稱情節都是他夢到的,而他在開拍前曾與麥導(Alexander Mackendrick)大吵了一架後留下未完成的劇本就怫然離去,麥導(Alexander Mackendrick)只好和電視編劇賴瑞史蒂文斯(Larry Stevens)一起完成了劇本,不過後來他有誠心地向麥導(Alexander Mackendrick)道歉。製作人原先並不贊成麥導(Alexander Mackendrick)要以凱蒂(Katie Johnson)演女主角的決定,因為他們嫌她太老了,後來據說是他們找的人在開拍前過世了,所以凱蒂(Katie Johnson)才得以接演。瑪可斯教授原本的人選是阿拉斯泰爾西姆(Alastair Sim),但他無法接演,而後來擔任此角的亞歷(Alec Guinness)索性就以他的形象來揣摩角色。鸚鵡的說話聲出自彼得塞勒斯(Peter Sellers)。威柏福老太太說她的廿一歲生日宴會被女王駕崩的消息打斷,她指的大概是1901年初過世的維多莉亞(Victoria)女王。那些搶匪假裝在練習的古典樂曲是路易吉鮑凱利尼(Luigi Boccherini)的「E大調小步舞曲」。

http://www.imdb.com/title/tt0048281/
2021/09/06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624.jpg  

由詹姆斯史都華(James Stewart)擔綱演出,搭配的女主角是珍娜李(Janet Leigh),導演則是安東尼曼恩(Anthony Mann),製作成本大約是一百廿六萬美元,北美票房最終是開出兩百四十幾萬美元,順利擠進年度前廿名內,而全球票房則在海外添上一百四十幾萬美元之後來到了三百八十幾萬美元,米高梅的記錄顯示他們的獲利是一百零八萬美元。此片上映後非常賣座,後來也持續獲得讚譽,於1997年被美國國家電影保護局收進保存名單裡應該可以說是順理成章吧。

形式近似公路電影,內容則偏向修正主義西部片,劇本相當優異(少數能獲得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提名的西部片),曼導(Anthony Mann)以大時代下小人物的視角來描述美國一百五十多年前的時代面貌,片時僅僅九十分鐘左右,節奏可謂一氣呵成,過程堪稱高潮迭起。雖然主要演員只有五個,但是情節並不因此而顯得單薄,因為角色之間鬥智鬥力的勁道頗為剛猛(美中不足之處或許在於唯一的女角莉娜前後的行為轉變過大而稍嫌突兀),算是兼具了動作娛樂效果與歷史省思意味。

故事發生在南北戰爭結束後不久的1868年,賞金獵人霍華在淘金客傑西和被解職軍官羅伊的幫助下逮到了懸賞目標班,他要從科羅拉多州將班押回堪薩斯州以領取賞金,不料班卻反倒以賞金利益來分化他們三個人,伏筆也就此埋下。他們一路上波折不斷,先是遇見前來向羅伊尋仇的印第安人並導致霍華在槍戰中受傷而行動不便,後來傑西又被班自稱知道淘金地點的說詞所引誘而動搖,班也在莉娜的掩護下一直伺機脫逃,這些不確定因子都或多或少地增添了戲劇性。

一個團隊想要做好一件事就必須同心協力,而由霍華、傑西和羅伊這三人所臨時組成的團隊就是各有盤算考量且利益互相衝突才會被班見縫插針。失去資產與妻兒的霍華說什麼都要將班押回去領賞以證明自己有能力東山再起,他就憑著這分執念鍥而不捨地追蹤著班;而傑西和羅伊都是半路上被獎金所吸引才跟著同行,可是他們最後也都因此而死,算是『人為財死』的鮮明例子。

大時代的動盪一向是小人物所無法承受的,南北戰爭的影響無疑相當巨大,許多人原本平穩的生活在剎那間就化為烏有,霍華、傑西、羅伊、班和莉娜等人都是在戰後這個艱困環境中乞求生存的卑微角色,大家都是被時勢所逼才鋌而走險(片名的意思『裸露的馬刺』大概就是隱喻這個情況吧,曼導(Anthony Mann)在一開始就以特寫揭示了這個意涵。),誰不想安定下來過日子呢?結尾戛然而止,不只隱約表達了對戰爭的深刻反思(人不應該像戰爭中那樣將別人的生命當作戰功看待),亦明白展現出對未來的熱切期待。

花絮:曼導(Anthony Mann)和詹姆斯(James Stewart)兩人總共八次合作中的第三次。拍攝地點在科羅拉多州的聖胡安山區與杜蘭戈以及加州的隆派恩,拍攝時間則是1952年5月下旬到6月。在武器(他們拿的柯爾特單動式陸軍手槍產於1873年)、服裝(霍華穿的平民保育團夾克產於1935年)以及時勢的描述(當時駐紮在蒙大拿州艾利斯堡壘的其實是第二軍團而不是第六軍團)等方面都出現謬誤。米拉德米契爾(Millard Mitchell)生前最後上映的作品。

http://www.imdb.com/title/tt0044953/
2021/08/15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