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0716 ah.JPG  

讓人哭笑不得的黑色幽默,開頭的「G弦之歌」真是放得太唐突了,和後來令人發噱的情節完全不搭,而狂亂失控的紐約夜晚也為此片譜上懸疑幻想調調。看著幾乎快崩潰的保羅(相信不管誰和他有同樣的遭遇都會如此),電視機前的我也差不多要跟著發瘋了。就只是因為想認識在咖啡廳邂逅的女人,保羅經歷了一個令他永生難忘的夜晚,從頭到尾盡遇見一些瘋子,搞得他也不禁要歇斯底里地仰天長嘆了。最後,看著他在清晨又回到了公司大樓門前,我突然有一種如釋重負的解脫感,相信,保羅更是這麼覺得。一整晚的狗屁倒灶,最後有幸得以回歸正軌,或許也帶有隱喻,低潮再怎麼久,它總是會過去的,我始終這麼期盼著……

算是獨立製片(成本四百五十萬美元而已),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以此片拿下坎城最佳導演,廣泛地被認為是他最被低估的作品之一,廿幾年來也累積了不少的狂熱者,也是我相隔超過兩年半才再度拜見他,北美票房是剛好跨過了千萬美元大關。

花絮:廣播電台主持人喬法蘭克(Joe Frank)宣稱劇本根本是抄襲他在1982年發表的獨白劇【lies】而提告,因為他完全沒有獲得任何掛名,據說最後他拿到了一筆滿意的補償金。約瑟夫米利昂(Joseph Minion)剛寫好劇本時就是取名為lies,後來製作人們拿到劇本時又名為surrender Dorothy。導演的第一人選就是馬蒂(Martin Scorsese),他起初因為要籌拍【基督的最後誘惑】(the last temptation of Christ)而婉拒,所以製作人們接著找上提姆波頓(Tim Burton);沒想到隨後馬蒂(Martin Scorsese)卻因為資金不足而不得不先擱置該片,並且也表達強烈執導此片的意願,好在提姆(Tim Burton)也樂於讓賢而成就了這樁美事。馬蒂(Martin Scorsese)以此片來調侃亞佛列德希區考克(Alfred Hitchcock)式的驚悚風格。馬蒂(Martin Scorsese)告訴葛利芬唐(Griffin Dunne)儘量少睡覺來讓自己變得暴躁偏執。用來當保羅公司的是大都會人壽保險集團大樓。保羅在咖啡廳邂逅瑪茜時有另一對老夫老妻在店裡,那是馬蒂(Martin Scorsese)的爸媽。英籍導演麥可鮑爾(Michael Powell)當時常常到片場閒晃,對於劇組不知道該怎麼收尾提出『他應該回到工作崗位』的建議,原本劇組是不買帳的,也拍了很多其他的結局,並參考了試映觀眾的意見,最後還是用了鮑導(Michael Powell)的點子。保羅和俱樂部保鑣的對話大部分來自收錄於法蘭茲卡夫卡(Franz Kafka)的《審判》(der process)的《vor dem gesetz》。馬蒂(Martin Scorsese)有客串喔,找得到嗎?俱樂部的探照燈操縱者。

http://www.imdb.com/title/tt0088680/
2012/11/2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克拉克.周 的頭像
    克拉克.周

    漫步在月球陰暗面的克拉克周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