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98 ts.JPG  

約翰福特(John Ford)和約翰韋恩(John Wayne)又一經典合作,改編自艾倫李梅(Alan Le May)的同名小說,福導(John Ford)巧妙地加進種族議題,探討美國白人和印第安人之間的矛盾和盲目仇恨,賦予這個稍嫌單調的冒險故事文化意涵。當年即取得巨大的商業獲益,幾十年過去了,被廣泛地認為是西部片的經典之一,也先後在1997年和2007年都入選了百年百大電影,2008年甚至獲選為史上最佳西部片,並深深地影響著許多後起之秀。

可以算是公路電影的雛形,兩位主角鍥而不捨地追蹤被科曼奇族印第安人俘虜的小女孩下落,福導(John Ford)用惡劣的天氣和險惡的地貌來描述追蹤過程之艱辛,美國中南部那壯闊的荒漠景致更是令人讚嘆不已。不得不說,結局的大亂鬥真是太精采了(雖然帶點戲謔),而原本一直對科曼奇族深惡痛絕的伊森最後並沒有讓仇恨沖昏了頭,他抱起被科曼奇族同化的姪女黛比時所說的『Let's go home, Debbie.』(我們回家吧,黛比。)也早已被認為是經典名句,而最後一幕光影對比鮮明的取鏡(由屋內往外取鏡,屋內是暗的,屋外則是亮的。)也備受推崇。

花絮:時空背景設定在南北戰爭結束後的德州,但其實劇組是在猶他州和亞歷桑納州邊界的紀念碑山谷取景。一般認為情節是受1836年九歲的辛茜亞安帕克(Cynthia Ann Parker)遭科曼奇族綁架的事件所啟發而寫成,科曼奇族突襲她家之後擄走了她(她就這樣和科曼奇族生活了廿四年,也為酋長生了三個小孩,其中一個就是末代酋長誇納帕克(Quanah Parker)。),而她的叔叔也真的花了大半輩子的時間在找她。你要很眼尖才能發現,黛比被科曼奇族發現時是躲在她祖母的墓碑旁,墓誌銘為『Here lies Mary Jane Edwards killed by Commanches May 12, 1852. A good wife and mother in her 41st year.』(1852年5月12日被科曼奇族殺死的瑪莉艾德華斯安息於此,四十一年的生命中,她是一個好太太、好媽媽。),這也說明了為何伊森這麼恨科曼奇族。西部片明星哈利凱利(Harry Carey)過世於1947年,福導(John Ford)為了向他致意還特別讓他的老婆和兒子參與此片的演出,而老韋(John Wayne)在最後一幕也特地做了他的招牌動作──用左手抱住右肘來緬懷他。演出黛比其實就是娜塔莉華(Natalie Wood)和小她八歲的妹妹拉娜(Lana Wood)。老韋(John Wayne)說在自己演譯過的角色中最喜歡此片的伊森,還特別以此來為自己的兒子命名。據說老韋(John Wayne)和傑佛瑞杭特(Jeffery Hunter)有時會到學校接當時還是學生的娜塔莉(Natalie Wood)去片場,引起了很大的騷動。摩斯哈波是根據對搖椅有特殊癖好的印第安傳奇人物──瘋狂摩斯(Mad Mose)的形象所塑造的,而詮釋該角色的漢克渥登(Hank Worden)一度因為忙於【玉帛干戈】(the Indian fighter)的工作而無法補拍此片的一些鏡頭,劇組只好出動替身。老韋(John Wayne)在1974年接受訪問時說福導(John Ford)曾暗示他伊森其實和兄嫂有染,甚至可能是露西和黛比的父親。老韋(John Wayne)在自傳中說華德邦德(Ward Bond)曾在飯店旅館裸身且拉開窗簾想引誘薇拉麥爾斯(Vera Miles),但可惜是完全沒用。在婚禮中跳舞的都是當時最硬底子的替身演員。飾演科曼奇族的其實都是納瓦荷族,甚至連語言、服裝、舞蹈和音樂都是納瓦荷族的。巴迪霍利(Buddy Holly)當年和朋友進電影院看此片,對伊森常說的台詞『That'll be the day』(會有那一天的)印象極其深刻,後來就以此為名寫了一首歌。勞勃華格納(Robert Wagner)曾試鏡要演馬丁。費斯帕克(Fess Parker)曾被邀演馬丁,但因為華特迪士尼(Walter Disney)拒絕出借他而作罷,後來由傑佛瑞(Jeffery Hunter)得到此角。飾演一直出糗的年輕騎兵的就是老韋(John Wayne)的兒子派屈克(Patrick Wayne)。飾演瑪莎的桃樂絲喬登(Dorothy Jordan)是製作人梅里安庫柏(Merian Cooper)的老婆。皮帕史考特(Pippa Scott)的大螢幕處女秀。

http://www.imdb.com/title/tt0049730/
2012/10/07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697 最.JPG  

很荒謬的情節,笑點也不算多,但我還是衝著卡司(吳耀漢、張學友、周星馳、莫少聰和張敏)看了,殺殺時間囉!

當年進帳五百八十萬港幣左右,年度排名僅僅第七十五。

http://hkmdb.com/db/movies/view.mhtml?id=7108&display_set=big5
http://www.imdb.com/title/tt0121922/
2012/10/03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696 摩.JPG  

前言:中秋夜,我騎著車奔馳在台一線上,偶爾抬頭望向那高掛在東邊發著亮光的圓圓月球,心中不禁有了一些感觸。回到租屋處,聽著劉德華的「親愛的媽媽」,眼眶也漸漸地變模糊了……

毫無重點的情節,真可說是乏善可陳,紮紮實實地浪費了我一個半小時的時間。而令我訝異的是此片在當年竟然還可以進帳七百卅幾萬港幣,年度排名還有第廿一呢!

http://hkmdb.com/db/movies/view.mhtml?id=6495&display_set=big5
http://www.imdb.com/title/tt0085952/
2012/09/30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695 流.jpg  

劉鎮偉自編自導,是他在1980年代末所執導的六部電影中唯一不帶有喜劇成分的,甚至可以說是沉鬱灰暗,女警阿南算是悲劇角色,周遭多人因她而死,先是老爸,再來是年輕女警和線人,最後連一場原本與她無關的幸福婚禮也破碎,實在是令人不勝唏噓。情節滿緊湊的,雖然某些部分的鋪陳不太合理,但銜接得還算精采,個人認為算是及格了。

主角是吳君如,輔以當時仍未走紅的周星馳,上映後收進五百六十幾萬港幣,年度排名第七十八,算是差強人意囉!

花絮:1989年上映時片名就是【流氓差婆】,隔年周星馳憑【賭聖】走紅,此片因而沾光重映,片名也為了突顯周星馳而改為【雌雄雙辣】(其實他戲分不算多)。范文芳在香港唯一的大螢幕演出。

http://hkmdb.com/db/movies/view.mhtml?id=7183&display_set=big5
http://www.imdb.com/title/tt0097761/
2012/09/26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694 me.jpg  

個人今年所看的第三部2012年的電影,也是到目前為止所看過最新的電影了,主角是路克威爾森(Luke Wilson)和山繆傑克森(Samuel Jackson)。

導演所想表達的意涵相當隱晦(似乎是用小女孩和小狗來比喻),懸疑感十足,從頭到尾都讓人如墜五里霧中,始終無法理解殺人不眨眼的瑞奇到底想做什麼,而他最後對著約翰夫妻倆所說的話讓整個情節豁然開朗,但導演最後仍用比較開放性的結局來將詮釋權留給觀眾。

http://www.imdb.com/title/tt1810697/
2012/09/24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693 難.JPG  

新藝城早期的喜劇,三位核心人物再加上新加盟的徐克和泰迪羅賓,幾個人同心協力完成此片,當年囊括了一千六百多萬港幣,坐上年度季軍寶座,只輸給自家的【最佳拍檔】和嘉禾的【龍少爺】。

反正就零邏輯笑鬧喜劇,雖然有一些橋段是頗好笑,但我已經開始對這類型的插科打諢感到疲乏了……

花絮:跟1960年上映的【難兄難弟】和1993年上映的【新難兄難弟】毫無關係。

http://hkmdb.com/db/movies/view.mhtml?id=6385&display_set=big5
http://www.imdb.com/title/tt0084386/
2012/09/21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692 黑.JPG  

相當寫實的情節,影射台灣1990年代的黑金政治,時間背景設定在1996年第一次總統大選前幾個月,其中所揭露的政治黑幕令人瞠目結舌(但其實也都見怪不怪),像官商勾結、圍標工程、賭博電玩弊案(影射周人參)和宗教斂財(影射宋七力)等等都是討論議題,根本就像是紀錄片了,只差在一些影射的人物姓名做了改變而已。而儘管結局的大亂鬥過於誇張而失真,但個人認為前半段精彩之鋪陳不可抹滅,瑕不掩瑜,仍可算是佳作。

剛好是個人在部落格寫電影心得以來所看的第兩百部1990年代的電影,台灣另有一個片名叫【情義之西西里島】,卡司很大,劉德華和梁家輝,再加上一些台灣演員,據說拍攝成本高達六千萬港幣,劇本由麥當雄撰寫,而由麥當傑掌鏡。上映後僅進帳了一千多萬港幣,讓麥哥賠慘了,年度排名應該是落在第廿幾。隨後也獲得香港金像獎最佳劇本、最佳男主角(梁家輝)、最佳女主角(孫佳君)和最佳歌曲等七項提名,但可惜都沒能獲得垂青。

http://hkmdb.com/db/movies/view.mhtml?id=8326&display_set=big5
http://www.imdb.com/title/tt0156588/
2012/09/18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691 atc.JPG  

儘管已經是第四次拜見馬克斯三兄弟(Chico & Harpo & Groucho Marx)了,但我似乎還是不太能夠參透他們獨特的無厘頭表演哲學,而且邊唱邊演一直都不太對我胃口,雖然有些橋段的確是相當幽默逗趣(例如進侏儒的迷你屋、哄巨人繼續睡和放交響樂團往海外漂等等),但大部分的時候還是稍稍令人感到沉悶,精神不濟的我甚至還小小瞇了兩個小時才醒來接著看完……

花絮:原本片名是要隨著【歌劇院之夜】(a night at the opera)和【賽馬場的一天】(a day at the races)的腳步而取為a day at the circus。三兄弟在為他們製作【賽馬場的一天】(a day at the races)的厄文泰爾柏(Irving Thalberg)過世後就失去了米高梅的寵愛,長期和老泰(Irving Thalberg)不和的路易斯梅爾(Louis Mayer)甚至還把作曲家哈洛亞倫(Harold Arlen)和易普哈柏(Yip Harburg)從此片抽走,然後隨即讓他們去參與【綠野仙蹤】(the wizard of Oz)的工作。演藝事業開始走下坡的巴斯特基頓(Buster Keaton)應米高梅之邀為此片編寫笑點,但卻和三兄弟的表演風格扞格不入,有一次葛羅喬(Groucho Marx)小小抱怨了一番,他老兄直接說自己只是做老梅(Louis Mayer)要他做的事,請三兄弟別干涉。拉娜特納(Lana Turner)原本是茱莉的人選。當時已四十八歲的葛羅喬(Groucho Marx)幾乎快禿頭了,所以他必須戴假髮。葛羅喬(Groucho Marx)演唱的「Lydia, the tattooed lady」中有一段是特別為當時身陷戰區的歐洲國家量身訂做的歌詞:『When she stands, the world grows littler; when she sits, she sits on Hitler.』(當她站著,世界變小了;當她坐著,坐著希特勒。)

http://www.imdb.com/title/tt0031060/
2012/09/16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690 af.jpg  

改編自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在1945年發表的反烏托邦寓言小說,警世意味相當濃厚,以非常巧妙的敘述手法嘲諷約瑟夫史達林(Joseph Stalin)所領導的寡頭政治。一般認為是影射俄國在1917年十月革命後到1940年代左右的政局,所以幾乎每一種動物都各自有相對應的階級或對象。但個人認為此片刻意修改結局,失去了小說原意,顯得稍稍美中不足,可惜。

花絮:時值冷戰,CIA輾轉從歐爺(George Orwell)的老婆那裡取得了小說拍攝版權(據說條件是安排她和偶像克拉克蓋博(Clark Gable)見面),接著挹注大量資金(原本預算是三十萬美元,但後來花了超過五十萬美元。)來製作此片,並強勢地修改了結局,藉此來宣揚反共理念。英國第一部動畫電影,聲優是莫利斯丹漢(Maurice Denham)。

講點題外話,英國迷幻搖滾大團平克佛洛伊德(Pink Floyd)曾在1977年發行以此小說為基本構想的概念專輯『animals』,內容相當精緻(雖然因為夾在更具知名度的『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1973年)、『wish you were here』(1975年)和『the wall』(1979年)之間而常常被忽略了),五首曲子裡包含了三種動物,分別是豬、狗和羊。我們都知道,豬是代表推翻寡頭(影射羅曼諾夫王朝)之後的新寡頭(影射以老史(Joseph Stalin)為首的蘇共),狗是代表新寡頭為開啟極權統治而成立的情治單位(影射KGB),而羊則是代表盲目追隨新寡頭的大眾(影射被洗腦的無知人民)。最近我很愛聽這一張專輯,真是太讚了!

http://www.imdb.com/title/tt0047834/
2012/09/12

2014/02/26、2014/12/30、2014/12/31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689 tsr.jpg  

經典,毫無疑問!

可以算是近廿年來最廣為人知的電影之一,長踞IMDb鄉民評價第一名,也先後在2006年和2007年被美國電影學會列為百年百大勵志電影和百年百大電影之一,有名到我懷疑究竟還該不該厚著臉皮來寫這篇觀後感。好吧,客套話講完了,還是讓我來獻獻醜,寫寫這篇遲了十年的電影心得吧!stO

改編自史帝芬金(Stephen King)的小說《四季奇譚》(different seasons)中的《麗塔海華斯和鯊堡監獄的救贖》(Rita Heyworth and Shawshank redemption),的確是相當精采的情節,被冤枉的安迪堅強地對抗迎面而來的厄運,而摩根費里曼(Morgan Freeman)貫穿全片的感性旁白也是功不可沒。監獄裡上演著人生百態,大欺小、強凌弱,宛如叢林裡的弱肉強食。典獄長和分隊長兩人在鯊堡監獄中當山大王,違紀濫權,仗勢欺人,權力讓人性最醜陋的一面赤裸裸地攤在陽光下,而這一切的一切都只是人生的縮影罷了!

全片在典獄長用石刻西洋棋丟破牆上的拉蔻兒薇芝(Raquel Welch)海報時達到最高潮,令人大呼驚奇,我至今仍記得大學第一次拜見時的悸動。已沒有理由再留在鯊堡監獄裡的安迪選擇逃獄,當他匍匐穿越惡臭的排糞管來到外頭,攤開雙手接受雨水的洗禮(也就是海報),那畫面真是無以附加的經典,身體的污穢和心靈的懊悔在此時彷彿也都隨著雨水沖刷而消逝,而隨後瑞德在假釋官面前看破人生的自白也如當頭棒喝般地令人醒悟。最後,兩人重逢了,不是在鯊堡監獄裡,而是在蔚藍天空下的太平洋沙灘旁,那畫面充滿了希望,絕對夠格名列史上最佳結局鏡頭之一!

法蘭克戴拉邦(Frank Darabont)自編自導,上映當時並不賣座,只進帳了兩千八百多萬美元,和製作成本差不多打平而已。但隨著時間推移,此片卻成為出租市場收益最高的電影之一,這想必也是當初讓哥倫比亞始料未及的驚喜吧!另外,此片也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改編劇本和最佳男主角(費伯(Morgan Freeman))等七項提名,但可惜是全部鎩羽而回。

先來講些選角的八卦。保羅紐曼(Paul Newman)、克林伊斯威特(Clint Eastwood)、勞勃瑞福(Robert Redford)和哈里森福特(Harrison Ford)都曾是瑞德的人選;安迪原本屬意由湯姆漢克斯(Tom Hanks)來演,但他卻因為要拍【阿甘正傳】(Forrest Gump)而不得不婉拒;凱文科斯納(Kevin Costner)也因為要拍【水世界】(waterworld)而婉拒演出安迪,但日後卻懊悔不已;而其他如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強尼戴普(Johnny Depp)、尼可拉斯凱吉(Nicolas Cage)和查理辛(Charlie Sheen)也都曾是安迪的人選;湯米原本是傾向由布萊德彼特(Brad Pitt)來演。詹姆斯惠特摩(James Whitmore)因為是戴導(Frank Darabont)鍾愛的演員而獲得演出老布的機會。一個顯然連此片在演什麼都不知道的經紀人為他的超級名模客戶爭取演出海嬸(Rita Heyworth)的機會。

再來是花絮:老金(Stephen King)基於友情而以非常低的價錢把小說拍攝版權賣給戴導(Frank Darabont)。勞勃萊納(Rob Reiner)很喜歡戴導(Frank Darabont)改編的劇本,出價兩百五十萬美元要買,屬意的主角人選是福伯(Harrison Ford)和阿湯(Tom Cruise);戴導(Frank Darabont)說他考慮過,但最後還是決定由自己來搞些名堂。主場景是在內部已破舊不堪的俄亥俄州立少年感化院拍的,所以在劇組進駐拍攝前必須先整理,但還是很多室內景是在棚內拍的,因為哥倫比亞覺得搭景比整修感化院內部更省錢。在感化院取景的行程很緊湊,誰遲到就得罰錢,威廉沙德勒(William Sadler)和提姆(Tim Robbins)都曾被罰過,後來果然在預定期限內收工。感化院所在地曼斯菲爾德的居民很想當臨演,但卻又沒辦法隨傳隨到,所以就作罷了。據說戴導(Frank Darabont)在拍攝期間每個星期天都要看一遍【四海好傢伙】(goodfellas)以吸取靈感。費伯(Morgan Freeman)的旁白其實早在開拍前就錄好了,但無奈音質太差而必須重錄,這回花了他三週的時間才弄好。安迪在車上裝填子彈和在牢房中牆上刻名字的手其實都是戴導(Frank Darabont)的,顯然他認為這樣才能得到他想要的鏡頭。瑞德在假釋文件上的年輕照片其實是費伯(Morgan Freeman)的小兒子亞方索(Alfonso Freeman)的照片。此片是費伯(Morgan Freeman)在自己主演的電影當中最喜歡的;而薇芝嬸(Raquel Welch)也說她非常喜歡此片。安迪第一次和瑞德攀談那橋段其實拍了九小時,費伯(Morgan Freeman)就這樣斷斷續續傳接了九小時的棒球,隔天他綁著繃帶來到片場。囚犯在原著中聚在一起看的電影是【失去的週末】(the lost weekend),但哥倫比亞為了省錢而從自家電影中選出海嬸(Rita Heyworth)主演的【蕩婦姬黛】(Gilda)。原著中的瑞德是愛爾蘭白人。美國人道協會認為用蛆餵烏鴉太殘忍了,要求劇組必須用死蛆才行。公車上坐在演湯米的吉爾貝洛斯(Gil Bellows)身後的是丹尼斯貝克(Dennis Baker),他曾是此片拍攝主場景──俄亥俄州立少年感化院的典獄長。安迪將自己鎖在典獄長室中所播放的音樂是沃夫岡莫札特(Wolfgang Amadues Mozart)的【費加洛婚禮】(le nozze di Figaro)中的「canzonetta sull'aria」,而將音量轉大其實是提姆羅賓斯(Tim Robbins)的主意。安迪逃獄後領走典獄長三十七萬美元,1966年的三十七萬美元大約等於今日的兩百五十多萬美元,是一筆大數目呢!瑞德挖出鐵盒的那面石牆是劇組人員在開拍前幾個月親手搭的,好讓它看起來像是經過多年的風吹日曬一樣,後來被地主拿去拍賣網站上賺了一筆;而那棵樹在2011年被閃電劈成兩半,現在佇立在那裡呢!片尾向艾倫葛林(Allen Greene)致意,他是戴導(Frank Darabont)的好友兼經紀人,在此片殺青前因愛滋病身亡。戴導(Frank Darabont)說如果照自己的意思來拍結局,他會只拍到瑞德坐上公車,留給觀眾想像的空間,但片廠執意要拍出兩人重逢。結局場景所謂太平洋沿岸其實是在加勒比海的維京群島拍的。

http://www.imdb.com/title/tt0111161/
2012/09/08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