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jpg  

前言:記得高中時在軍訓課上看過,但已經忘記是否有完整看完了,總之,我在今晚重新拜見了此片。

越戰,一場曠日持久且犧牲慘烈的殺戮。對越南來說是難捱的痛苦折磨,國家變得滿目瘡痍,人民也無辜受害;對美國來說也是沉重的挫敗折損,幾十萬個美國青年被送到距離家鄉幾千公里遠的越南戰場,其中幾萬人就此魂斷異鄉,也造成許多家庭破碎。最終,美國國內不斷高漲的反戰聲浪迫使政府下令撤兵,北越軍於是順利地統一了越南,直到如今。

打過越戰的奧利佛史東(Oliver Stone)對美國政府介入這場戰爭的決定感到困惑不解,回國後的他隨即滿懷憤慨地以親身經歷為靈感寫成了劇本,但這個聳動又敏感的題材很難吸引金主投資,一直等到1986年才得以開拍。被認為是史導(Oliver Stone)的『越戰三部曲』之初作,反戰意味濃厚,大聲地反駁了歌頌越戰的【越南大戰】(the Green Berets)。製作成本僅僅六百萬美元,在北美上映後勢如破竹地橫掃了一億三千多萬美元,年度排名高居第三。而且此片不只票房開出紅盤,也獲得各方讚譽,在各大影展上亦多所斬獲,其中包括了奧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以及柏林影展最佳導演,後來甚至被美國電影學會列入百年百大電影之一。

劇組開拔至菲律賓進行拍攝工作,惡劣的叢林山谷環境讓演員們吃足了苦頭,但他們仍然表現得相當出色,讓觀眾就像是如臨其境般地感受著那種令人窒息作嘔的血腥氛圍。查理辛(Charlie Sheen)中規中矩地詮釋了年輕士兵克里斯,也沉鬱地唸著令人惆悵的旁白。當時常演好人的湯姆貝蘭傑(Tom Berenger)演了壞蛋,而常演壞蛋的威廉達佛(Willem Dafoe)則演了好人,兩人之間也翻攪出令人咋舌的化學效應,並連袂入圍了奧斯卡最佳男配角。其他配角也都相當稱職地扮演著戰場上的小人物。

1967年,越戰正是如火如荼,戰火也波及了鄰近的寮國和柬埔寨,此片的故事背景就設定在越柬邊界。深入敵境的美國大兵不只無法占得地利,甚至還陷入敵暗我明的劣勢中,越共像鬼魅般無所不在,有時甚至偽裝成農民,難以分辨虛實的美國因此疲於奔命,在吃了多次悶虧之後索性屠村,但此舉也招來了各界的質疑,美國大兵就在這種綁手綁腳又心力交瘁的處境下打著這場其實應該和他們無關的戰爭。

晝間艷陽普照,但樹林裡卻顯得昏暗陰涼;夜裡明月高掛,但樹林裡卻依舊黑暗闃靜。叢林游擊戰令人膽戰心驚,不管白天或黑夜,隨時都得提防敵人前來偷襲。樹林裡總是鳥鳴啾啾且蟲聲唧唧,但突然大作的槍聲隨即掃清了寧靜平和的氣氛,取而代之的是血腥凶暴的殺戮。在心理壓力和艱苦環境交相逼迫之下,人的情緒難免變得緊繃暴躁,而人性也在殺氣騰騰的氛圍裡開始扭曲而逐漸失控,深埋許久的獸性徹底爆發,將滿腔怒火發洩於屠殺姦淫,人類頓時變成禽獸,也將樂土化為煉獄。

同袍之間因為性格差異而產生爭執,挾怨報復的卑劣行徑被戰場上的混亂所掩飾,人的真實性格在危急存亡之時總是血淋淋地浮現。戰爭無疑地讓這個世界變得道德淪喪且理性墮落,不僅無情地帶走了人類寶貴的性命,也猛烈地摧毀了人類好不容易才培養出來的純真性格。戰爭改變了每個人,克里斯的人生觀在經歷了慘烈的戰爭後產生了劇烈的變化,為伊萊亞之死深抱不平的他後來決定以暴制暴,手刃了蠻橫妄為的巴恩。最後,每個人都恨不得趕快離開戰場,有人甚至故意弄傷自己,諷刺意味十足,也凸顯出戰爭的殘酷與荒謬。

這裡先提一些拍攝前的選角瑣事和籌備工作。據說史導(Oliver Stone)於1971年完成劇本時最先是想讓門戶(the doors)的吉姆莫里森(Jim Morrison)來演克里斯而且主動將劇本寄給了他,可惜他當年就因吸毒過量而暴斃在巴黎。查理(Charlie Sheen)的哥哥艾米里歐埃斯特維玆(Emilio Estevez)曾是克里斯的人選。史導(Oliver Stone)原本考慮要用強尼戴普(Johnny Depp)來主演克里斯,但因為擔心過於年輕的他可能無法勝任而作罷。基努李維(Keanu Reeves)和約翰庫薩克(John Cusack)都婉拒演出克里斯。史導(Oliver Stone)原本屬意的巴恩和伊萊亞的人選分別是米基洛克(Mickey Rourke)和尼克諾特(Nick Nolte),但兩人都婉拒了。凱文科斯納(Kevin Costner)因為尊敬曾是越戰軍人的哥哥而婉拒演出巴恩。史導(Oliver Stone)原本想找美洲原住民演員來飾演伊萊亞。傑夫布里吉(Jeff Bridges)曾是伊萊亞的人選。詹姆斯伍茲(James Woods)婉拒了史導(Oliver Stone)的角色邀約。每個主要演員都在開拍前進到訓練營進行軍事實地操練,據說湯姆(Tom Berenger)瘦了將近卅磅。

花絮:劇組於1986年初到達菲律賓,當時當地反對總統費迪南馬可仕(Ferdinand Marcos)的人民力量革命正是沸沸揚揚。美國國防部婉拒支援此片,最後是由菲律賓軍方協助完成,總共拍了五十四天。拍攝期間,許多演員都入戲地在自己的鋼盔上寫下遺言。湯姆(Tom Berenger)每天都要花兩、三個小時畫上巴恩臉上的疤痕,但有時為了因應拍戲需要而長時間不卸妝。也參與過越戰的軍事技術顧問戴爾戴(Dale Dye)不僅客串演出片頭被裝在屍袋裡的屍體,收音機的聲音也都出自於他。史導(Oliver Stone)客串演了片尾遭到自殺攻擊的美國碉堡的軍官。有一些越南人角色是由當時到菲律賓旅遊的遊客所飾演。強尼(Johnny Depp)後來表示當時去到菲律賓是自己第一次出國。指揮失當的渥夫中尉成了美國軍校領導課程裡的負面教材。史導(Oliver Stone)至今仍是唯一一個拿過奧斯卡最佳導演的越戰退伍軍人。宣傳海報上伊萊亞高舉雙手的動作是取材自亞特葛林斯潘(Art Greenspon)在1968年所拍的越戰經典照片。毫不意外地在越南被禁演。

http://www.imdb.com/title/tt0091763/
2017/04/29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02.jpg  

由萊絲莉海德蘭(Leslye Headland)自編自導,主角是傑森蘇德奇斯(Jason Sudeikis)和艾莉森布里(Alison Brie),當年在日舞影展上出盡風頭,但上映後卻不叫座。

癲狂外放又拘謹內斂的愛情喜劇,男主角是一隻到處發情的種馬,但他也癡情地愛慕著女主角,越來越依賴彼此的兩人不知道是否應該認真地試著交往看看,兩個孤單空虛的靈魂就這樣若即若離地搖擺著。酸澀又甜蜜的情節讓我想起了一些年代久遠的往事,只是往事已矣,不提也罷。stO

花絮:克絲汀鄧斯特(Kirsten Dunst)因為檔期衝突而無法接演。

http://www.imdb.com/title/tt3165612/
2017/04/26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01.jpg  

由賽斯麥克法蘭(Seth MacFarlane)自編自導,主角是馬克華柏格(Mark Wahlberg)和泰迪熊。製作成本高達五千萬美元,之後在北美囊括了超過兩億美元,年度排名擠進前十,而海外隨後也灌進超過三億美元,全球票房直逼五億五千萬美元,但年度排名稍稍退步至第十二。環球當年最賣座的電影,也讓他們捨不得放棄這隻熊,續集在前年上映了,但票房消退不少,那麼,金主們還願意賭第三集嗎?呵呵!

喜感十足的真人動畫電影(泰迪熊實在是太可愛啦),很不正經地嘲諷了諸多人事物,雖然情節稍嫌低級,但其溫馨卻又惆悵的氛圍也讓人心生感觸。有些童年回憶會深深地烙印在內心深處,甚至或多或少對一個人往後的性格產生了影響,主角約翰和綁架泰迪的唐尼就是兩個很鮮明的例子。人在年紀漸長之後就得開始慢慢地承擔一些責任,在感到苦惱時或許偶爾會回想起那個無憂無慮的童年,但人總是要揮別童年的純真而迎接未來的挑戰。不管現實是順或逆,珍貴的童年(包括有形的物品和無形的回憶)其實並沒有消失,它一直存在於每個人的心裡,並轉化為人們面對挫折時的勇氣。

花絮:參與劇本撰寫的魏勒斯里維德(Wellesley Wild)表示自己在創作時聽了很多皇后(queen)的歌曲。泰迪熊的聲音和動作都由麥導(Seth MacFarlane)親自包辦。旁白出自【銀河飛龍】(star trek: the next generation)的主角派屈克史都華(Patrick Stewart)。原本麥導(Seth MacFarlane)在唐尼對著電視跳舞時的片段想用的歌曲是手鐲(the bangles)的「manic Monday」,但因為版權取得價格太高而作罷。007系列的主題曲從不外借,但麥導(Seth MacFarlane)寫信向芭芭拉布洛寇利(Barbara Broccoli)表示想借【八爪女】(Octopussy)的主題曲「all time high」──他母親最愛的歌曲,沒想到竟然成功讓她破了例。從芬威球場的綠色怪物上的戰績表可以得知那個橋段是在2011年5月23日所拍攝。曾效力於波士頓棕熊的尚恩松頓(Shawn Thornton)客串演出了被約翰擊倒的演唱會觀眾。整個故事開始於1985年──華斯比小熊開始販售的那一年。致敬了【外星人】(E.T.: the extra-terrestrial)、【空前絕後滿天飛】(airplane!)、【星際大戰五部曲:帝國大反擊】(star wars: episode V - the empire strikes back)、【飛俠哥頓】(Flash Gordon)和印第安納瓊斯等經典電影。蘿莉抬頭望向窗外所看到的星象就是小熊座。約翰的手機鈴聲從黑武士的主題曲「the imperial march」換成【霹靂遊俠】(knight rider)的主題曲。送到電影院的拷貝帶上寫著『thunder buddies』。

http://www.imdb.com/title/tt1637725/
2017/04/23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00.jpg  

個人在部落格寫電影心得以來所看的第一千兩百部電影,改編自查克羅根(Chuck Logan)的同名小說,劇本出自席維斯史特龍(Sylvester Stallone)之手,由傑森史塔森(Jason Statham)獨挑大樑。劇組主要在紐奧良取鏡,製作成本是兩千兩百萬美元,之後在北美和海外市場都掙得了兩千萬美元以上,全球票房總計是四千三百多萬美元。

動作場面相當刺激,迸發出令人血脈賁張的暢快感,典型以暴制暴的爽片。

花絮:據說劇本原本是想拍成【第一滴血】(first blood)系列作,但後來因為席維斯(Sylvester Stallone)年事已高而閒置多年。

http://www.imdb.com/title/tt2312718/
2017/04/21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99.jpg  

前言:在看完史恩康納萊(Sean Connery)和喬治拉贊貝(George Lazenby)主演的前七作之後,我隔了一年半以上沒有再看系列作了,今晚,就讓收集計畫再度啟動吧!

哈利索茲曼(Harry Saltzman)和亞柏特布洛寇利(Albert Broccoli)一直勸說回鍋的史恩(Sean Connery)繼續主演龐德,但他還是豪邁地拒絕了五百五十萬美元的天價片酬。失望的兩人隨後找上了憑藉著【緊急追捕令】(dirty Harry)而大放異彩的克林伊斯威特(Clint Eastwood),不料還是遭到婉拒。後來聯美推薦保羅紐曼(Paul Newman)、勞勃瑞福(Robert Redford)和柏特雷諾斯(Burt Reynolds)等人,但亞柏特(Albert Broccoli)這回卻堅持主角必須是英國人才行,麥可比林頓(Michael Billington)一度有望出線,但最後雀屏中選的是主演電視影集【七海遊俠】(the saint)而走紅的羅傑摩爾(Roger Moore),當時他已經四十五歲了,也是到目前為止最老的龐德!

007系列第八作,改編自伊恩佛萊明(Ian Fleming)在1954年出版的同名小說,蓋漢米爾頓(Guy Hamilton)第三度執導系列作,製作成本是七百萬美元,在北美囊括了年度排名第八的三千五百多萬美元,海外更是橫掃了一億兩千多萬美元,全球票房總計高達一億六千多萬美元。

黑人剝削電影在1970年代相當盛行,極端商業取向的007系列也不可避免地沾染了這股歪風,雖然其中的種族偏見令人搖頭,但動作場面普遍獲得讚賞。一開始就瀰漫著令人疑懼的不安氣氛,三個軍情六處的探員接連遇害,但主角出場時帶來的幽默詼諧隨即吹散了才剛剛滿布的重重陰霾,羅傑(Roger Moore)賦予了龐德比以往更加輕鬆寫意且豪邁不羈的率真性格,也依然是風流倜儻的帥氣豬哥形象,這位總是故作優雅的英國紳士再次出任務囉!

詭異的情節設定令人不寒而慄,很多裝神弄鬼的元素,例如塔羅牌、巫毒法術、原始部落的蛇刑和匪黨怪異的打扮等等。龐先生此前遇到的對手都是意圖顛覆世界的大野心家,但這次和他較量的只是一個販毒的聯合國大使,整個格局瞬間縮小不少。雖然他還是不可免地被抓了好幾次,但總是靠著主角威能屢次化險為夷,過程完全違背常理,說有多誇張就有多誇張。倒是危機的鋪排相當炫目花俏,他像在進行闖關遊戲一樣,不只要開著公車和汽艇來逃離敵人魔爪,還要避免毒蛇、鱷魚和鯊魚等猛獸的致命攻擊,最後在可以爽快之前還得先解決鐵手怪客,令人在搖頭之餘也不禁羨慕當主角真好。

以下是選角時的一些消息。編劇湯姆曼凱維茲(Tom Mankiewicz)原本屬意由黛安娜羅絲(Diana Ross)來主演莎樂塔,但由於有一些國家(主要是日本和南非)會禁止有跨種族愛情情節的電影上映,所以製作人決定還是用白人。一度敲定的蓋兒胡諾科(Gayle Hunnicutt)因為懷孕而被迫辭演;而據說凱薩琳丹妮芙(Catherine Deneuve)也曾是考慮人選;最後珍西摩(Jane Seymour)憑藉著在電視影集【the Onedin line】中的精采演出而獲得青睞。聯美高層大衛皮克(David Picker)看了亞法寇托(Yaphet Kotto)在【110街喋血記】(across 110th Street)裡的演出之後決定用他來主演大魔頭。羅傑(Roger Moore)推薦了和自己合演電視劇的瑪德琳史密斯(Madeline Smith)來演卡魯索,但她表示自己在片場其實很不自在,因為羅傑(Roger Moore)的老婆時時刻刻都在現場監督著。

再來是拍攝和製作過程中的八卦瑣事。主要拍攝地點在牙買加,伊恩(Ian Fleming)也曾在當地住過一陣子。在哈林區拍攝時的安檢相當嚴格,據說製作人還付了保護費給當地幫派,但後來有一些鏡頭還是直接移到曼哈頓上東城拍攝。拍攝期間,羅傑(Roger Moore)曾因腎結石而短暫住院,開汽艇時也不慎撞斷了牙齒和扭傷了膝蓋;後來劇組開拔到了牙買加,他和珍(Jane Seymour)又感染了痢疾。格拉斯頓為此片建造了廿六艘汽艇,劇組撞壞了十七艘。哈利(Harry Saltzman)希望由女黑人歌星來主唱主題曲,但保羅麥卡尼(Paul McCartney)堅持一定得由自己來主唱才行,製作人妥協了,但後來仍表示自己偏愛布蘭達亞努(Brenda Arnau)的版本。常常替系列作配音的妮基范德奇(Nikki Van der Zyl)此次也配了莎樂塔。

最後是其他花絮。九項系列首見:龐德在片頭開槍時沒有戴帽子;主場景設定在虛構國家;Q沒出現;大魔頭是黑人;聯絡人是黑人(她的一些露骨鏡頭在南非因為種族隔離政策而刪掉了);龐德玩牌輸了;約翰貝瑞(John Barry)沒有譜寫配樂(改由披頭四(the Beatles)前製作人喬治馬丁(George Martin)操刀);主題曲是搖滾樂;主題曲首次獲得奧斯卡提名。飾演局長秘書的洛伊絲麥斯威爾(Lois Maxwell)和羅傑(Roger Moore)曾是同班同學。龐德的性格設定有了顯著改變,例如他改喝波本威士忌、改抽雪茄以及不戴帽子等等。那個鱷魚養殖場是羅斯卡南加(Ross Kananga)的,他也親自演出跳越鱷魚池的特技(當時龐德穿著鱷魚皮鞋是羅傑(Roger Moore)的點子),製作人特別以他的姓氏來為大魔頭命名,並以海地前獨裁者弗朗索瓦杜瓦利埃(François Duvalier)的形象來塑造這個角色。飾演M的柏納李(Bernard Lee)當時病情嚴重,製作人一度考慮用肯尼斯莫爾(Kenneth More)來取代他。莎樂塔的名字取自牙買加一種鳥類。在【第七號情報員】(Dr. No)裡和龐德到島上探勘的人也姓奎洛。那些塔羅牌是由佛格斯霍爾(Fergus Hall)為了此片而專門設計的。羅傑(Roger Moore)最愛的Q所製作的道具是磁力手錶。羅傑(Roger Moore)和傑佛瑞霍德(Geoffrey Holder)其實對蛇都有點畏懼。亞法(Yaphet Kotto)表示製作人告訴他不可參與宣傳,也不能參加首映,因為他們還是有點擔憂大眾對於大魔頭設定為黑人會有什麼反應。1973年7月6日,安妮長公主(Anne Mountbatten-Windsor)出席了此片在倫敦萊斯特廣場電影院的首映。羅傑(Roger Moore)在拍攝當時每天寫日記,後來集結成冊發行,由於至今都沒有再版過,所以成了很珍貴的絕版品。此片於1980年1月中在英國的電視上播出時創下了全國史上最高的收視紀錄,總計大約有兩千三百多萬人。

http://www.imdb.com/title/tt0070328/
2017/04/16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98.jpg  

原班人馬再度出任務,劇組主要就在邁阿密和亞特蘭大等地拍攝,製作成本拉高至四千萬美元,但北美票房卻退步至九千多萬美元,倒是海外市場有所成長,總計全球票房一億兩千多萬美元,雖然比前作稍低,但這個數字似乎已經足以讓片廠願意繼續投資而開始籌備第三作了。

和前作沒有什麼不同,不怎麼對盤的兩人繼續鬥嘴,然後同樣在一陣混亂中破了案,感覺就像是一客差強人意的爆米花,本來想解解嘴饞,但吃了之後卻覺得不怎麼可口。stO

花絮:原本片名要取為【ride 2gether】。亞香緹(Ashanti)客串演出夜總會女郎。送到電影院的拷貝帶上寫著『winter's bride』。

http://www.imdb.com/title/tt2869728/
2017/04/15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97.jpg  

前言:我早在十多年前就看過了,但當時看的是華語配音版本,而今晚看的當然是原汁原味的粵語版本囉!另外,我還特地重新回味了台灣人惡搞的CD-PRO2系列,也又差點笑到肚子痛了。

麥兆輝表示創作靈感來源是【變臉】(face/off),劇本由他和莊文強兩人合作完成,之後再交由劉偉強進行最後的潤飾,原本一直找不到投資者,後來決定賭一把的是寰亞。主角是1980年代紅到發紫的無線五虎中後來發展比較好的兩個──劉德華和梁朝偉,其他像是曾志偉和黃秋生等人也都扮演了相當稱職的綠葉。當年狂掃五千五百萬港幣,風光地坐上了年度冠軍寶座,隔年在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上也是搶盡了風頭,原班人馬接著推出兩部續集,同樣締造了票房佳績,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更於2006年翻拍了此片,足見其不凡之魅力。

劇本之優秀令我膜拜折服,兩位主角精湛洗鍊的演技紮實地撐起了此片,而劉導純熟流暢的運鏡當然也是功不可沒。片名是指沒有輪迴而永遠受苦的無間地獄,隱喻主角兩人似乎永無休止的假面生活,混進黑裡的白深怕自己染黑而急著想變回白,混進白裡的黑則是不想再變回黑而急著把自己染白。情節跌宕曲折且扣人心弦,警匪雙方既鬥智也鬥力,剷除內奸的過程可謂是驚心動魄,兩人都面臨了真實身分被拆穿的危機,戲劇張力亦即在此。

陳永仁冒著自己警察身分被識破的危險臥底在毒梟韓琛身邊,他一直很想趕快結束這種不見天日的生活,無奈一直無法人贓俱獲地抓住韓琛,他也只好成天提心吊膽並試著不露出破綻。黃警司不幸遇難想必令他百感交集,不只是意識到已經沒人知道自己的臥底身分而沮喪,而且兩人因為一起追蹤韓琛而建立的革命情感也在這一瞬間完全崩解了。其實握有錄音檔的他在和劉健明的較量中並沒有落居下風,但可惜最後還是沒有逃過死劫。

而劉健明則是在韓琛的授意下臥底進了警隊,能力頗佳的他因為通曉警匪雙方兩邊的情報而一路建功升職,慢慢地掌握了警察內部的一些機密,也著實有力地幫助了韓琛的販毒事業。但由於韓琛的壓迫有增無減,使得已經升為高級督察的他漸漸萌生剷除韓琛的念頭。他親手狙殺了韓琛,在同事眼中成了大英雄。後來他被陳永仁手中的錄音檔搞得不知所措,意外得救後竟毫不猶豫地幹掉救命恩人,進而穩固了自己在警局裡的身分地位。

全片的經典橋段很多,而兩個主角在天台上的對手戲絕對是經典中的經典,台詞亦相當令人玩味。劉健明:『俾個機會我。』陳永仁:『點俾機會你?』劉:『我以前無得揀,我而家想揀返做好人。』陳:『好啊,同法官講囉,睇佢俾唔俾你做好人。』劉:『咁即係要我死?』陳:『對唔住,我係差人。』

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殘酷的結局令人茫然不已,正義凜然的黃志誠和忍辱負重的陳永仁以及毒梟韓琛全都難逃一死,反倒是泯滅道德良知的劉健明得以全身而退。在頂樓對陳永仁說自己想做好人或許是他的肺腑之言,但殊不知他的雙手早已沾染了不可挽回的血腥,肩頭上也早已背負著無法消除的業障,自欺欺人的他變成了連自己都不認識的雙面人,或許就如片尾結語所說的,他儼然已經深陷於無間地獄中之大劫而不自知。

http://hkmdb.com/db/movies/view.mhtml?id=10113&display_set=big5
http://www.imdb.com/title/tt0338564/
2017/04/09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96.jpg  

喬佛瑞佛雷契(Geoffrey Fletcher)的大螢幕導演處女秀,主角是艾莉西布里達(Alexis Bledel)和希爾莎羅南(Saoirse Ronan),製作成本僅僅八百萬美元,於2011年在多倫多影展上首次亮相,但卻直到2013年才在北美少數電影院上映,票房也頗為悽慘。

既迷離又顯逗趣的黑色童話,佛導(Geoffrey Fletcher)以稍嫌晦澀難懂的手法巧妙地包裝了女性主義,點出不同年齡的職業婦女在工作時心境上的不同與可能遇到的困難(主要就是來自於男性觀點的偏見)。兩人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都有所體悟成長,結局散發一抹淡淡的喜悅溫馨,但也令人感到一絲絲哀愁感慨……

花絮:佛導(Geoffrey Fletcher)表示【末路狂花】(Thelma & Louise)、【黑色追緝令】(pulp fiction)和【男孩我最壞】(superbad)是此片靈感的來源。凱莉穆里根(Carey Mulligan)曾是紫羅蘭的人選,但她後來選擇演出【落日車神】(drive)。布魯斯威利(Bruce Willis)曾是男主人的人選。兩位主角的代號都是花朵,性格也多少對應了各自代號的花語,在完成任務後職位也都升了一級。

http://www.imdb.com/title/tt1634136/
2017/04/08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95.jpg  

前言:接近結束時不巧遭人打斷,無奈之餘也只好先擱著,直至夜深人靜,我才又默默地下樓將此片看完。

在拍完【大醉俠】之後,感覺綁手綁腳的胡金銓毅然決然地結束了和邵氏的合約,於是他來到台灣籌組了聯邦,此片就是他赴台初作。當年在台灣囊括了四百四十多萬新台幣,榮膺年度票房冠軍,亦帶起台灣拍攝武俠片的風潮;隔年揮軍香港攻城掠地,勢如破竹地斬獲了年度最高的兩百卅幾萬港幣。台港年度雙料冠軍讓胡導風光不已,他一吐當初受限於人的怨氣,也繼續在台灣揮灑雄心壯志。徐克後來在1992年重拍了此片,票房同樣開出紅盤。

雖然是奸佞殘害忠良的老套劇本,但胡導卻能不落窠臼地鋪排情節,氣氛的塑造尤其成功,一開始就相當吸引人。而觀眾雖然都已經猜想得到結局將會如何,但還是滿懷期待地欣賞這種邪不勝正的戲碼。群馬踏蹄奔騰,揚起黃沙滾滾,東廠爪牙預先埋伏在客棧,忠良之後已是命在旦夕。然而,在群魔亂舞的舞台上也還是會有忠肝義膽的角色,耿介俠士勢必挺身而出,和歹毒佞臣拚個你死我活。

前半段的場景都在龍門客棧裡,各路人馬為了不同的目的而陸續到來,忠良奸佞齊聚一堂,刀光劍影已不可免,詭異懸疑的對峙局面,節奏鮮明的鑼鼓配樂,小小的空間裡凝聚出令人屏息以待的緊繃氛圍。而肅殺氣氛在後半段由內斂變成外放,主角一行人倉皇逃離了龍門客棧,但東廠爪牙沿途窮追不捨,雙方在你追我逃之間又多次交手。最後,主角們挺身對抗大魔頭,在奮力鏖戰之後成功擊殺了他。戛然而止的結局其實平淡無味,但所蘊含的良善意涵卻濃郁芬芳。

http://hkmdb.com/db/movies/view.mhtml?id=9036&display_set=big5
http://www.imdb.com/title/tt0060635/
2017/04/04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94.jpg  

【玩命關頭】(the fast and the furious)系列第三作,導演筒改由台裔的林詣彬接手,製作成本攀升至八千五百萬美元,北美票房尚不足以回本,好在海外撈進九千多萬美元,全球票房直逼一億六千萬美元。

場景設定在東京,毫無邏輯且矯情荒謬的情節真是令人搖頭,應該可以以三個字來貫串首尾:中二病,中二地開始,也中二地結束。我必須很坦白地說是出於個人收集習慣而看的,不然光看簡介就飽了的情節我真的是敬謝不敏啊!

花絮:環球覺得保羅沃克(Paul Walker)太老了而決定改用年輕人,但票房只能算是差強人意,環球不敢繼續貿然嘗試了,所以之後的系列作還是主打馮迪索(Vin Diesel)和他。整個拍攝過程中撞壞的車子超過一百輛。所有的甩尾特技都不是電腦特效,而是由一群優秀的職業賽車手所貢獻,其中就包括了瑞斯米蘭(Rhys Millen),他也客串演出了飛機上的乘客。《頭文字D》(initial D)的作者土屋圭市客串演出了釣客。此片情節發生在【玩命關頭6】(furious 6)之後。試映後的反應很差,所以環球商請馮(Vin Diesel)在最後客串演出以刺激票房,條件是他們將已經不想繼續投資的【星際傳奇】(pitch black)系列的拍攝權轉讓給他,而他後來自行製作了該系列第三作【超世紀戰警:闇黑對決】(Riddick)。

http://www.imdb.com/title/tt0463985/
2017/04/03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