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別是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和蕾貝嘉狄摩妮(Rebecca De Mornay),由當時才卅幾歲的保羅布利克曼(Paul Brickman)自編自導,製作成本僅六百廿萬美元,但北美票房竟然是成本的十倍有餘,剛好擠進年度前十名榜內。
不得不說,當年才廿歲的阿湯(Tom Cruise)的演出的確是相當令人驚豔,將青少年那種少不更事的稚嫩模樣詮釋得恰如其分,而亮眼的票房成績也讓他的人氣跟著水漲船高,最後更成為了超級巨星。另外,當時正值花信年華的狄嬸(Rebecca De Mornay)還真是火辣啊!那魅惑性感的眼神令人目眩神迷,玲瓏有緻的身材更是令人垂涎欲滴,也難怪喬爾這個處男會如此欲罷不能了,呵呵!
的確是相當異趣的瘋狂喜劇,美國電影學會也是頗為推崇。很多人在青少年時期都對未來感到迷惘徬徨,卻又常常懷有過度美好的想像,總得在遭遇社會現實困難之後才領悟到自己以前的想法可能太過天真。此片即以青少年為主視角來看待這個由大人制定規矩的世界,不只感嘆純真的逝去,並批判了升學主義、嘲諷了資本主義。當然,不能以嚴謹寫實的角度來理解如此誇張瞎鬧的情節,應該跳脫現實框架的限制才能體會隱藏其中的深刻意涵。
此片配了很多搖滾曲子,而其實搖滾樂一直帶有批判社會現況、衝破現實枷鎖的反叛形象,這其中或許也帶有相當程度的寓意。另外,由橘夢(tangerine dream)所譜寫的主題曲「love on a real train(risky business)」那迷幻玄虛的電子觸感也實在是太棒啦!還有,片名指的應該是喬爾為了籌錢而冒險當起了皮條客;而中文片名則是做了另一層面的注解,如果喬爾規規矩矩地以自己的學業成績來申請普林斯頓大學是很有可能會失望的,但他用了看似狗屁倒灶的方式反而成功了,帶有歪打正著的滑稽感,哈哈!最後,一定要來上這句經典台詞:『Sometimes you gotta say, "What the fuck".』(有時候你必須說:『去他的』。)
花絮:提摩西荷頓(Timothy Hutton)是喬爾的首選,但他婉拒了,之後試鏡的有湯姆漢克斯(Tom Hanks)、麥可福克斯(Michael Fox)、尼可拉斯凱吉(Nicolas Cage)和約翰庫薩克(John Cusack)等人;原本已經敲定由布萊恩貝克(Brian Backer)來演,但後來製作人對阿湯(Tom Cruise)的試鏡感到印象深刻而改變主意。黛安蓮恩(Diane Lane)說阿湯(Tom Cruise)是在拍【小教父】(the outsiders)時拿到劇本,還叫她也去爭取演出拉娜,但被她老爸給狠狠拒絕了。阿湯(Tom Cruise)為了讓自己看起來有一點嬰兒肥而刻意增胖。金貝辛格(Kim Basinger)婉拒演出拉娜,因為她不喜歡劇本;之後莎朗史東(Sharon Stone)也試鏡過。法蘭克辛納屈(Frank Sinatra)和理查德雷佛斯(Richard Dreyfuss)都曾是基多的考慮人選。那段自我陶醉的熱舞是阿湯(Tom Cruise)的自由發揮,後來也成為眾人爭相模仿惡搞的經典片段。客廳裡放著喬爾小時候的照片,而那真的就是阿湯(Tom Cruise)小時候的照片。演喬爾同學麥爾斯的柯蒂斯阿姆斯壯(Curtis Armstrong)當時其實已經卅歲了。布導(Paul Brickman)其實想拍的是一個比較憂鬱愁悶的結局,但片廠認為青少年取向的情節應該要有歡喜結局,最後兩個版本都拍了,在試映過後,片廠採用了歡喜結局。雷朋太陽眼鏡的經典款式徒步旅行者在當時其實銷量略顯慘淡,但在此片上映後,銷量直接暴漲了廿倍,而另外有人認為1980年上映的【福祿雙霸天】(the Blues brothers)也是對此有所貢獻。不管如何,這絕對是置入性行銷的優良範例。
http://www.imdb.com/title/tt0086200/
2016/04/19
- Apr 19 Tue 2016 03:45
risky business (保送入學) 1983
close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