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830.jpg  

由傑克布萊克(Jack Black)與一眾童星領銜主演,導演則是理查林克萊特(Richard Linklater),製作成本是三千五百萬美元,在北美收穫了八千一百多萬美元,在海外也再添入五千萬美元,全球票房超過了一億三千萬美元。

大概是在讀大學的時候,我發現自己很喜歡聽西洋搖滾樂,然後就從流行搖滾一路聽到硬搖滾甚至重金屬搖滾,現在年過不惑的我已經可以確定自己最著迷的就是1970年代的部分(例如齊柏林飛船(led Zeppelin)、平克佛洛伊德(Pink Floyd)、皇后(queen)與老鷹(eagles)等等),而且不是我臭彈,大部分的知名樂團我都稍有認識(至少講得出他們有什麼名曲),只是在生活中真的很少同好,畢竟大多數人還是聽流行樂居多,而且對搖滾樂的印象通常就是很吵。^^

裡面收錄了不少搖滾名曲(當然也漏掉很多@@),傑克(Jack Black)像是完全栽進搖滾世界般渾然忘我的詮釋著實令人激賞,而那些童星稚嫩卻努力的表現也是令人喝采。搖滾不死,只是凋零,就像言行拘謹的校長喜歡聽史蒂薇尼克斯(Stevie Nicks)的「edge of seventeen」那樣(實在很巧,我在幾天前才剛好又反覆聽著佛利伍麥克(Fleetwood Mac)的某些名曲,她那充滿力量且略顯沙啞的聲音真是令人讚嘆啊!),許多人的心中都有狂熱奔放的一面,只是平時礙於社會規範而沒有表現出來罷了。雖然情節有點浮誇脫序,不過堅定自我的理念相當值得人們省思。

或許就像杜威所講的,聽搖滾樂可以幫助人們抒發累積在心中的鬱悶,的確啊,我每次聽到喜歡的搖滾歌曲都會不自覺地燃起振奮進取的鬥志,那些經典的吉他線旋律彷彿能流洩到靈魂深處般令人激動不已。做自己熱愛與擅長的事無疑是人生一大樂,因為人可以從中獲得樂趣與成就感,而且許多人因為被現實限制住而埋沒了天分也實在很可惜,但是人們不一定擅長自己熱愛的事情,所以也不能一味談論夢想而完全忽視現實,這倒也是至理名言啦。stO

花絮:齊柏林飛船(led Zeppelin)原本不太願意讓劇組使用他們的歌曲,後來林導(Richard Linklater)拍了傑克(Jack Black)與一千名粉絲尖叫的短片來懇求他們,此舉奏效了,劇組得以使用經典的「immigrant song」。原來的劇本寫著是杜威撞傷了該名女老師而後去幫她代課。用來當作霍瑞斯格林學校的是位於紐約市史泰登島的華格納學院。杜威拿著他與奈德的樂團舊照中那第三位成員就是林導(Richard Linklater)。那些學生穿制服表演算是致敬交流電直流電(AC/DC)的安格斯楊(Angus Young)。原本片名取為【the school of rock】而片頭的字樣也都做好了,可是後來林導(Richard Linklater)決定將『the』刪去且不修改片頭字樣。瑞芙卡雷耶斯(Rivkah Reyes)表示她靠此片獲得知名度卻反倒遭到同儕欺負。曾於2013年在德州奧斯汀重映過,林導(Richard Linklater)和主要卡司都有親臨現場。於2015年底被改編成百老匯音樂劇;於2016年初被改編成電視劇。

http://www.imdb.com/title/tt0332379/
2024/01/05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school of rock 搖滾教室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克拉克.周 的頭像
    克拉克.周

    漫步在月球陰暗面的克拉克周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