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811.jpg  

改編自伊恩麥克伊旺(Ian McEwan)於2001年所發表的同名小說,由詹姆斯麥艾維(James McAvoy)、綺拉奈特莉(Keira Knightley)、瑟夏羅南(Saoirse Ronan)等人主演,導演則是喬萊特(Joe Wright),製作成本是三千萬美元,在英國收穫了一千多萬歐元,在北美則斬獲五千萬美元,全球票房總計是一億三千萬美元。後來更獲得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電影與最佳美術指導以及奧斯卡最佳原創配樂(另獲得最佳電影與最佳改編劇本等提名),可謂叫好又叫座。

當時才卅四歲的萊導(Joe Wright)則以沉靜的鏡頭嚴肅地描繪了英國在二戰當時所遭受的劇變,不時抽換的時間軸也頗富巧思。詹姆斯(James McAvoy)與綺拉(Keira Knightley)細膩地詮釋了階級差異巨大的男女戀情;瑟夏(Saoirse Ronan)則演出了至關重要的角色,因為一切的變化皆因其而起,年僅十二歲的她展現出令人驚嘆的演技;而凡妮莎蕾格拉芙(Vanessa Redgrave)真不愧為影視劇大滿貫影后,以僅僅幾分鐘的戲分就發揮出畫龍點睛之功效。

令人哀傷的情節充滿警世意味,講述了嫉妒、無知、謊言與戰爭是如何殘酷地摧毀了人們原本平靜幸福的生活,布朗妮因為嫉妒與無知而說出了謊言,然後戰爭將姊姊希莉雅與她暗戀的羅比都帶走,世事變化無常,遠遠超出她所能預料或控制的範圍。姊妹兩人的性格相差頗大,並以極為鮮明的方式表現了出來。布朗妮的愛很幼稚任性,她甚至曾以死來試探羅比,他那句『stupid child』(笨孩子)還真是一針見血啊;而希莉雅的愛就堅定成熟,縱使別人都誤解羅比,她也依然對其不離不棄且甚至為其與家人斷絕聯絡。

後來鏡頭切換到了幾十年後,知名作家布朗妮已經年邁並罹患重病而即將死亡,她在受訪時說出了驚人的事實,觀眾這時才發覺情節在真實中隱藏著虛假,因為其中有很多部分竟然是她所虛構的小說情節而不是真實情況,這個短短幾分鐘的橋段拉扯出猛烈的戲劇張力。遭到誣陷入獄的羅比被迫從軍而倒楣地戰死在法國,離家出走去擔任護士的姊姊希莉雅則不幸於避難時被淹死在地下鐵裡,兩個原本即將邁向幸福人生的眷侶只因為她的一句證詞就無奈地勞燕分飛並且悲傷終生,如此結局著實令人揪心。QQ

鑄下大錯的布朗妮永無贖罪的機會,她終其一生都活在悔恨中,而她能做的似乎也只有在小說中讓被她害慘的兩人沐浴在幸福的光芒下,不過這種虛幻的幸福對他們倆根本毫無意義,因為他們倆其實直到死前都還是帶著盼望能與心上人重逢的沮喪悲傷心情,可惜那曾經屬於他們的幸福只短暫存在過,而且在羅比被押上警車那一刻就消逝無蹤了。羅比卑微簡單的願望──『Find you, love you, marry you and live without shame.』(找到妳,愛妳,娶妳,並毫不羞愧地生活著。)──終究無法達成,像這樣令人無言的悲劇在人世間不斷上演著,沒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是無法體會那種痛苦的……

花絮:理查艾爾(Richard Eyre)曾是導演的考慮人選。當時十八歲的艾比柯尼許(Abbie Cornish)曾是布朗妮的考慮人選,不過她因為必須拍攝【伊莉莎白:輝煌年代】(Elizabeth: the golden age)而婉拒了。為了取得想要的畫面,攝影師將迪奧的絲襪拉伸後覆在鏡頭上。羅比在寫信時聽的曲子是歌劇【波希米亞人】(la Bohème)第一幕的浪漫二重奏「o soave fanciulla」,劇中的兩位主角也沒有得到幸福。那部在敦克爾克戲院播放的電影是【霧港碼頭】(le quai des brumes)。敦克爾克橋段的眾多臨演薪酬是五歐元。後製弄了九個月。當年威尼斯影展的開幕片,讓卅五歲的萊導(Joe Wright)成為該影展最年輕的開幕片導演。送到電影院的拷貝戴上寫著『Saturday』──原作者另一部小說的書名。

http://www.imdb.com/title/tt0783233/
2023/10/21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atonement 贖罪
    全站熱搜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