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901.jpg  

改編自菲利普迪克(Philip K. Dick)於1968年發表的《銀翼殺手》(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由哈里森福特(Harrison Ford)獨挑大樑,搭配的女主角則是西恩楊(Sean Young),導演則是雷利史考特(Ridley Scott),製作成本是兩千八百萬美元,在北美收進三千三百多萬美元。於1993年被美國國家電影保護局收入保存名單中,又先後於2001年、2007年與2008年被美國電影學會選為百年百大驚悚電影、百年百大電影與十大類型(科幻)十大佳片,時至今日已普遍地被奉為經典之作。

風格可算是新黑色電影,內容可歸為反烏托邦,而形式則屬於賽博龐克,其表現手法之多元及探討範疇之廣泛皆令人嘆為觀止,就連宣傳海報也透出一抹難以言喻的藝術感。故事時空設定在2019年洛杉磯,科技進展神速,人性卻變得黯淡,高等的科技中仍存在著低端的生活與崩壞的社會,以此鮮明的反差來省思人們在日新月異的環境中究竟應該如何自處,而要怎麼區分人類和人造人也是一大問題,以此顯著的弊端尖銳地向科技提出道德質疑。儘管過於緩慢的節奏常遭到批評,不過無比深沉的意涵卻獲得讚賞,整體而言肯定是瑕不掩瑜。

憑藉【異形】(alien)而聲名鵲起的史導(Ridley Scott)再度展現出他精湛獨到的運鏡技巧,畫面從頭到尾都暗暗的,偶爾卻有著明亮的大螢幕和時有時無的光線,如此視覺效果描繪出筆墨難以形容的未來美學。電腦特效與布景模型也都令人讚嘆不已,再搭配范吉利斯(Vangelis)帶著古典味道的配樂,一個破敗擁擠的未來城市樣貌就這樣呈現在觀眾眼前,可謂完全顛覆了觀眾對未來的想像,因為人們的生活並沒有變得光彩亮麗,反而是變得混亂煩擾(其中也隱含了當時美國擔憂自己的經濟將被日本超越的心情)。

當年接連演出多部大作的哈里森(Harrison Ford)以其一貫沉穩內斂的演技來詮釋對人生感到厭倦的戴克,儘管他是主角,不過風采卻被另兩位配角搶走不少;年輕的西恩(Sean Young)則是細膩地扮演人造人瑞秋,在得知自己是人造人時慢慢流下的眼淚有如珍珠般珍貴,儘管戲分不多,但是她的演出可謂畫龍點睛;飾演人造人羅伊的魯格豪爾(Rutger Hauer)則以略顯瘋狂的方式來表現對生命的渴望,他出現的每一幕都充滿神秘莫測的恐怖氣息而令人不禁屏氣凝神。

相較於故事具有深沉的意涵,情節其實相當簡單,警方派出銀翼殺手去追捕那幾個違法回到地球的人造人,而被迫接下任務的戴克則在追捕的過程中重新審視人的本質與意義。新型人造人瑞秋具有纖細的情感,非法回到地球的連鎖六型人造人里昂、羅伊、普莉絲和柔拉也只是想要延長壽命(或許應該說是使用年限),可是製造出它們的人類卻冷酷無情地要終止它們這些已具有自主意識的人造人,而這其實可以看作是人類與上帝的關係。

救回命懸一線的戴克後,人造人羅伊知道自己年限將至而萬般無奈地在雨中對著他娓娓唸出那段令人感慨萬千的獨白,『I've seen things you people wouldn't believe. Attack ships on fire off the shoulder of Orion. I watched C-beams glitter in the dark near the Tannhäuser Gate. All those moments will be lost in time, like tears in rain. Time to die.』(我曾見過人類無法想像的事物,戰艦在獵戶星旁燃燒,光束在湯豪瑟星旁的黑暗裡閃耀,所有那些片刻都將消失在時間裡,一如眼淚消失在雨中,死亡的時刻到了。),這絕對是影史上的經典場面,如此優美又傷感的台詞著實令人幾欲潸然淚下……QQ

另外,關於戴克是否為人造人的議題也引起了熱烈的討論,蓋夫留下的紙摺獨角獸似乎暗示他也其實是人造人,自以為看懂的觀眾最後卻連這個再簡單不過的謎題都無法解開,而人世間的一切的確也都是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如此虛無縹緲的不確定性每每令人不禁搖頭嘆息。結局也呈現開放性,戴克愛上了人造人瑞秋,他想帶著她逃走,可惜觀眾無法得知他們是否如願,只能在心中寄予遙遠的祝福。

先來提一些關於籌備、選角、製作與拍攝時的瑣事。第一個購買原作翻拍版權的其實是勞勃傑費(Robert Jaffe),他們一度想拍成喜劇,其版權在1977年到期,後再由百代的麥可迪利(Michael Deeley)買走。史導(Ridley Scott)原本因為要執導【沙丘魔堡】(Dune)而婉拒執導此片,後來因為前者都沒有進展且他又想忘記喪兄之痛而改變了主意。某些設定和原著不同,例如原著的時空背景是在1992年舊金山以及戴克是人類。漢普頓范契(Hampton Fancher)的劇本在1977年售出。菲利普(Philip K. Dick)在上映前就去世了,不過他很滿意大衛韋柏皮波斯(David Webb Peoples)改寫過的劇本和毛片的前廿分鐘。這是史導(Ridley Scott)所拍的第一部美國片,因為美國工會的規定,他不能帶自己的英國團隊進到美國工作,無奈他的完美主義個性讓他和片廠找來的團隊與卡司頻頻發生矛盾甚至爭執。達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是男主角首選,而馬丁辛(Martin Sheen)也被徵詢過,另外包括阿諾史瓦辛格(Arnold Schwarzenegger)在內的很多人也都曾是考慮對象。史導(Ridley Scott)原本想要用莫妮克范德凡(Monique van de Ven)來演普莉絲;據說黛博拉哈瑞(Deborah Harry)是普莉絲的首選。史導(Ridley Scott)原本要讓法蘭克麥克雷(Frank McRae)來演里昂,可是他的秘書說布萊恩詹姆斯(Brion James)的試鏡令她害怕讓他改變了主意。史導(Ridley Scott)用日薪一千五百美元聘請席德米德(Syd Mead)好幾週來設計交通工具和其他道具。畫面以艾德華霍普(Edward Hopper)的《夜遊者》(nighthawks)為視覺靈感。瑞秋的服裝和髮型靈感都來自瓊克勞馥(Joan Crawford);史導(Ridley Scott)是【strange behavior】的大粉絲,所以他堅持瑞秋的髮型要模仿該片的女主角。攝影指導喬登克羅南維斯(Jordan Cronenweth)當時已飽受帕金森氏症所苦。史坦利庫柏力克(Stanley Kubrick)很慷慨地借出【鬼店】(the shining)中的直升機空照影像。開場的城市空照鏡頭其實是四、五公尺左右的模型。彼得湯森(Pete Townshend)婉拒創作原聲帶。服裝設計師查爾斯諾德(Charles Knode)帶了幾件葛麗泰嘉寶(Greta Garbo)的外套來給西恩(Sean Young)當戲服。原本最後戴克和羅伊有一場激烈的搏鬥。雨中獨白橋段的場面與台詞都由魯格(Rutger Hauer)自行修改過。【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android】、【mechanismo】和【dangerous days】都曾是片名的選項,不過史導(Ridley Scott)不喜歡最後要用的【Blade Runner】而曾試圖再改成【Gotham City】,可惜鮑勃凱恩(Bob Kane)並無意出售這個名字。最初剪出來的片時長達四小時。史導(Ridley Scott)原本就有考慮過放上旁白,不過這個想法後來被摒棄,不料試映時很多人看得一頭霧水,這個想法也就再度被提起且最終實行。

再來則是花絮。片名來自艾倫諾斯(Alan Nourse)的同名小說。菲利普(Philip K. Dick)婉拒了將此片寫成小說的四十萬美元酬勞提議。著名的瞳孔發光鏡頭是向弗里茲朗(Fritz Lang)的攝影師尤根薛夫坦(Eugen Schüfftan)偷師。每一幕外景都在下雨。每一個人造人都有其相對應的動物形象:里昂是陸龜、普莉絲是浣熊、柔拉是蛇、羅伊是狼以及瑞秋是貓頭鷹。戴瑞(Daryl Hannah)仍舊保有普莉絲那頂金色假髮。原聲帶直到1992年推出導演剪輯版時才跟著發行,不過史導(Ridley Scott)其實並沒有參與1992年的導演剪輯版,2007年的最終版才是由他親自監督完成。史導(Ridley Scott)曾表示任何相似於1851年不朽棋局的情況皆純屬巧合。史導(Ridley Scott)於2014年受訪時一改此前模稜兩可的態度而直接表明戴克就是人造人。啟發艾德華諾伊麥爾(Edward Neumeier)寫出【機器戰警】(robocop)。戴克那輛紅色警車現今展示在佛州泰特斯維爾的美國警察名人堂博物館。魯格(Rutger Hauer)和羅伊一樣在2019年過世。史導(Ridley Scott)和魯格(Rutger Hauer)最愛的作品。

http://www.imdb.com/title/tt0083658/
2024/10/12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Blade Runner 銀翼殺手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克拉克.周 的頭像
    克拉克.周

    漫步在月球陰暗面的克拉克周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