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jpg  

改編自伊坂幸太郎於2003年底至2005年初間連載的三則短篇小說(我已在這三天來陸續看完了),由金城武主演死神千葉,配角有小西真奈美、石田卓也和富司純子等人,導演則是筧昌也,當年的票房正好邁過了五億日圓。

情節大致上忠於原著,死神的形象塑造(雨男體質及熱愛音樂)也保留了,不過筧導和小林弘利合寫的劇本將這三則短篇的人物全串在一起讓整個故事變得更加完整且別具韻味,而冥界的場景布置也顯得極簡超然。金城的瀟灑帥氣已無須多言(我還是比較喜歡低調一點,大家的讚美我就心領了!^^y),而小西的憂鬱氣質也是令人印象深刻(她的五官並不算很美,但是整體給人的感覺相當清新,演唱主題曲「sunny day」也展現了好歌喉。)。

故事設定頗具創意,死神下凡來審查人是否應該死去,神與狗的對談內容簡單卻意涵深刻,讓觀眾得以從中省思人生的意義與價值。許多人都對自己的人生不滿意,但是一人一款命,與其沮喪地哀怨,不如認真地生活。藤田一惠對自己的人生感到失望,可是她不知道自己或許有歌唱的天分,而且她其實也不必將周遭親友的死亡看成自己的過錯。千葉在幾十年後二度審查她,當年祂放過了她,而這次終於要執行了,自年輕就不幸的她堅強活到老年的毅力讓雨男千葉看到了從未見過的蔚藍晴天,那開闊的山海景色著實令人感動啊!

花絮:。

https://www.imdb.com/title/tt1067086/
2025/05/16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57.jpg  

改編自哈波李(Harper Lee)於1960年發表的同名小說(我已於今天下午拜見完畢stO),由勞勃馬利根(Robert Mulligan)執導,主角則是葛雷哥萊畢克(Gregory Peck)、瑪莉貝德漢(Mary Badham)和菲利普艾爾福(Phillip Alford)等人,製作成本是兩百萬美元,當年在北美囊括超過七百萬美元,年度排名高居第六。後於1998年至2007年間陸續被美國電影學會選為百年百大電影、百年百大勵志電影與十大類型(法庭)十大佳片以及於1995年被美國國家電影保護局收入保存名單中,這些榮耀已足證其經過時代考驗後所獲得的崇高歷史地位。

探討敏感種族議題的原著獲得普立茲獎,而獲得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的此片則完全夠格與之遙相輝映(也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馬導(Robert Mulligan)的運鏡四平八穩(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提名),將這個發生於1930年代初經濟大蕭條期間阿拉巴馬州梅崗的故事搬上大銀幕;布景的設計絕對居功厥偉(獲得奧斯卡獎當之無愧),生動地重現了南方州小城當時的風土人情;飾演兄妹的菲利普(Phillip Alford)和瑪莉(Mary Badham)稚嫩但自然的演出令人激賞,充分地說明了以小孩的純真心靈去理解大人的複雜社會有多麼困難;葛雷哥萊(Gregory Peck)將耿介勇敢的律師亞提克斯芬奇詮釋得入木三分(被美國電影學會選為百年五十大英雄之首),其正直的銀幕形象也讓他首度笑擁小金人(也是生涯唯一)。

一樁強暴冤案將美國長期以來一直存在的種族歧視觀念展露無遺(南方比北方更為嚴重),白人就是比黑人高一等,就算黑的也能說成白的,反正黑人做什麼都是錯的,而白人說什麼都是真的,以如此直接的筆觸來敘述如此荒謬的現象令人印象深刻,無奈這種想法直至今日仍隱藏在許多人的心裡。故事所欲闡揚的高尚情操與理性價值無疑令人感佩,不僅毫不留情地批判白人根深蒂固的偏見與自以為是的優越感,也沉痛萬分地凸顯法律審判的不公不義,更無比詳細地詮釋何謂正直善良與卑劣陰險,其口吻語重心長,也由此煉鑄出一部經典。

就事論事的阿提克斯和那些嫉黑如仇的白人(尤其是顛倒是非欲掩飾家醜的勞勃尤爾)形成鮮明的對照,前者往往理性思考,而後者每每偏執己見。湯姆羅賓森與瑪雅拉尤爾也是兩個極端的比較,前者熱心助人且不求回報,後者惱羞成怒而恩將仇報。這些差異極大的對比有如一記敲在人們心窩上的警鐘,時時刻刻忠告著人們不能以膚色來判斷品格優劣而應該以行為來論定孰是孰非,白鄉民對黑人帶有偏見令人覺得遺憾,而芬奇家互敬互愛的親情以及他們跟黑傭人嘉珀妮亞親密的關係則令人感到溫馨。

故事就像是一則警世寓言,其寓意淺顯易懂,提醒人們理性以對而不偏執以懟,勸勉人們尊重生命且行善扶弱。結尾的襲擊橋段令人膽戰心驚,兄妹倆的救命恩人是幾乎從不現身的布著實充滿戲劇性,足不出戶且受盡嘲諷的他見義勇為的行為絕對值得表揚。因為卑劣小人總是心胸狹隘而伺機暗箭傷人,所以正直君子儘管光明磊落亦必須學會明哲保身。不被無端的髒水潑到,懂得以清澈的眼神去看待汙濁的世事,如此為人處世之道或許已堪稱智慧。

花絮:馬導(Robert Mulligan)和製作人艾倫帕庫拉(Alan J. Pakula)合組了製片公司,這是他們兩人以該公司名義合拍六片中的首片,兩人曾和葛雷哥萊(Gregory Peck)去哈波(Harper Lee)的家鄉門羅維爾勘景並拜訪她生病的父親,但他們倆發現當地已逐漸現代化而不適合取鏡,所以決定回到環球片場蓋一個自己想要的布景(大概耗費卅多萬美元),曾在片場待了三週的她也覺得很棒。環球當時的頭牌明星洛赫森(Rock Hudson)有試著爭取主演亞提克斯,但馬導(Robert Mulligan)和艾倫帕庫拉(Alan J. Pakula)起初是先後找上史賓賽崔西(Spencer Tracy)與詹姆斯史都華(James Stewart),但前者沒空而後者婉拒。馬導(Robert Mulligan)向編劇霍頓富特(Horton Foote)表示自己很難找到飾演布的演員,於是後者前者推薦了勞勃杜瓦(Robert Duvall)。兩個童星此前並不相識,但後來卻發現雙方的家近到只差四個街區,兩人後來也都早早就離開了演藝圈。迪爾的原型是自幼即與哈波(Harper Lee)相識的楚門柯波帝(Truman Capote)。芬奇是哈波(Harper Lee)母親娘家的姓氏。年僅九歲的瑪莉(Mary Badham)是當時最年輕的奧斯卡提名者。葛雷哥萊(Gregory Peck)後來和瑪莉(Mary Badham)成為朋友,他都叫她絲考特,她則叫他亞提克斯。哈波(Harper Lee)在父親死後將其手錶和錶鏈送給葛雷哥萊(Gregory Peck),他在隔年出席奧斯卡頒獎典禮時就將錶戴在手上以示紀念。門羅維爾當年那個法院如今已變成紀念原作和此片相關人物的博物館。於2018年被改編成百老匯舞台劇,然後還巡迴到倫敦去。

https://www.imdb.com/title/tt0056592/
2025/05/10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56.jpg  

我在部落格寫心得以來所看的第四百五十部2000年代的電影,改編自約翰瓦格納(John Wagner)和文斯洛克(Vince Locke)於1997年發表的同名圖像小說,由大衛柯能堡(David Cronenberg)執導,主角則是維果莫天森(Viggo Mortensen),製作成本是三千兩百萬美元,可惜在北美在海外都只進帳三千萬美元多一點,全球票房就收在六千一百多萬美元。

隱姓埋名的喬伊因為一個搶劫事件而透露出自己的行蹤,過往的仇家隨即找上門來,但他都和氣以對而不願再惹事端,直到最後,他發現自己除了正面迎戰外已別無他法,於是他試著去了結以前的恩怨。情節架構很粗糙,但故事寓意倒是很深刻,擅長於表現肉體恐怖題材的柯導(David Cronenberg)這回努力地描繪純粹暴力樣貌,運鏡順暢嫻熟,剪接乾淨俐落,他以殘酷的真相打破了美好的表象,人生有著太多的無奈與辛酸,而人們終其一生都必須受到恐懼、焦慮或難過等負面情緒的困擾。

幾萬幾千年來,漸漸發展出文明的人類開始崇尚禮節而唾棄暴力,但不可諱言地,人類史其實就是暴力史,蠻橫無理的暴力應該被譴責,但相信大家也都不會否認在某些特別情況下使用暴力其實合情合理,三個喬伊以暴制暴的橋段(咖啡店裡、家門前及哥哥豪宅中)即是明證,因為當下若不使用暴力,他可能就會死亡,一直保持理性的人們在面對危機時也會突然被激發出獸性。

喬伊試圖拋棄荒唐的過去並維繫甜美的現在,但其實過去一直像鬼魅般縈繞在他的心裡,而現在脆弱得一碰即碎,真相被揭露,表象被戳破,一切都赤裸裸得令人難受。最後的結局點出了痛苦的事實,喬伊解決了過去的恩怨而回歸現在的生活,但是原本的平靜已被割破而無法再回復原狀,儘管女兒和兒子先後對父親的返來表現出善意,而妻子眼中也是滿滿的不捨與迷惘,但是一家人往後可能都必須過著尷尬彆扭而不知如何面對的生活……

花絮:湯瑪斯簡(Thomas Jane)和哈里森福特(Harrison Ford)都婉拒主演邀約。印地安納州其實沒有米爾布魯克這個城鎮,這個名稱是取自拍攝地──加拿大安大略省米爾布魯克;費城場景則是在多倫多所拍。威廉赫特(William Hurt)露臉不到十分鐘就獲得奧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據說是最後發售錄影帶格式的電影。

https://www.imdb.com/title/tt0399146/
2025/05/08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往中國參戰的小津安二郎返國後的第一部作品,算是群戲,不過葛城文子、高峰三枝子和佐分利信的戲分明顯較重。

由於故事架構和【東京物語】(東京物語)略微相似而被戲稱是其前奏(這回主要反派是長媳與長女,而正派則為次子。),小導多次以景物的定鏡來暗指人物的心情,這種以景喻情的表現手法一直都是他擅長且愛用的。和樂歡愉的家族聚會後緊接著就是猝不及防的喪禮,小導以此突如其來的變故用力地拉扯觀眾的情緒並象徵人生無常,情節之尖銳令人咋舌,而且對於情感與矛盾的描摹也顯得粗糙而不細膩,更是他少數以上流階級為主角的作品。

原本在社會上頗有地位的戶田家在一家之主猝逝後頓時變得分崩離析,母親與未出嫁的三女先後借住於長子與長女家中,卻接連遭受長媳與長女頤指氣使的無禮對待,兩人對借住的孤女寡母講話都很不客氣,寄人籬下的母女倆被迫仰人鼻息。小導以簡單的幾個橋段毫不掩飾地揭露富貴人家疏離的親子關係與難解的婆媳問題以及現實的冷暖人情與醜陋的勢利嘴臉。最後母女倆決定搬到家族僅剩的海邊住宅,雖然生活比較拮据,但是心情輕鬆不少。

次子冷不防地在父親的周年祭餐會上將虧待母親的手足都指責了一頓,這種刣奸臣戲碼一直是普羅大眾最愛的@@,可惜美中不足在於鋪陳得太過理想化(因為被指責的人通常不會就這樣無言以對,而是會反過來批評遠赴中國的次子並沒有資格講這種話。)。不過次子稍後表明願意照顧母親與么妹無疑值得嘉許,看似沒用的他變成了母親與么妹最終的依靠。結尾故作詼諧而令人不禁莞爾,強悍的次子竟然不敢面對妹妹想要介紹給他的朋友且還害羞到逃出了屋外,哈哈哈!stO

花絮:電影法在1939年小導歸國前不久頒布了,所以他擱下了原本計畫要拍的【茶泡飯之味】(お茶漬の味)而改拍大堆頭的此片。

https://www.imdb.com/title/tt0034298/
2025/05/04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54.jpg  

由昆汀塔倫提諾(Quentin Tarantino)自編自導,主角是傑米福克斯(Jamie Foxx)、克里斯多夫華茲(Christoph Waltz)、李奧納多狄卡皮歐(Leonardo DiCaprio)、凱莉華盛頓(Kerry Washington)和山繆傑克森(Samuel L. Jackson)等人,製作成本是一億美元(塔導(Quentin Tarantino)花費最多的作品),在北美收入一億六千多萬美元,在海外則掃進兩億六千多萬美元,全球票房為四億兩千多萬美元(塔導(Quentin Tarantino)成績最佳的作品),年度排名第十六。

片名明顯向【荒野一匹狼】(Django)致敬(連其片頭曲也直接採用了),這是塔導(Quentin Tarantino)首部西部片(以修正主義西部片風格向義大利式西部片致敬),他忘我地描繪著自己獨到的暴力美學,獲得奧斯卡獎的劇本有多麼優異已無須贅述,雖然片時長達一百六十五分鐘,但是因為內容豐富飽滿且節奏快慢有致,所以完全不會令人感到沉悶而甚至很期待情節會怎麼發展,氛圍在血腥的野蠻中點綴著輕鬆的詼諧,在以暴制暴的感官刺激中也提出了種族奴役的省思意涵。

片中有許多意象都令人印象深刻,馬車上的牙齒(令人忍俊不住的無厘頭)、挖洞的頭套(諷刺信奉種族主義的三K黨)、黑人騎馬(黑人獲得自由而與白人無異)與頭蓋骨(黑人的奴性與白人的傲性)等等,而塔導(Quentin Tarantino)作品中常見的嘮叨(農場主帶著手下要教訓主角二人前竟然在討論頭套不太好用)、道義(舒爾茲義無反顧地幫助決哥)、戲謔(舒爾茲的行為常常出人意料)、荒謬(舒爾茲因為不願意與坎迪握手而引發槍戰)以及歷史的錯亂(三K黨於1865年才成立)與杜撰(沒有確切證據表示曾有曼迪戈格鬥)等情況當然也出現了,他再次不按常理地將多種元素雜揉在一起而捏塑出自己獨有的風格,雖然常常招致專業人士的批評,但是鐵桿粉絲的擁護也更加堅定。

整個故事算是分成兩段,較短的前段是牙醫舒爾茲解救黑奴決哥後兩人一起合作當賞金獵人,較長的後段則是舒爾茲幫助決哥拯救他失散多年的妻子,主軸包含平等的自由、暢快的復仇與不渝的愛情等等(決哥和舒爾茲同行時常常遭到異樣眼光的盯視、決哥在看到曾經虐待自己的農場監工後立刻奔上前去槍擊並鞭打他們以及決哥無論如何都要找到並救出自己正處於水深火熱的妻子)。

故事設定在1858年美國南方(德克薩斯州與密西西比州),那時當地的黑奴買賣合法且盛行,而繫著鐵環走在暗夜中的黑奴決哥因為能夠認出通緝犯而被賞金獵人舒爾茲相中買走,暗喻人的命運想要改變多少需要一點運氣,而當轉機來臨時自己也要緊緊把握。成為自由民的決哥敢於對抗妄自尊大的奴隸主坎迪而毫不畏縮,這種強烈的自信想必鼓舞了很多怯懦的人,不想遭受輕視就得挺直腰桿,想要獲得什麼必須堅持到底。結尾令人大呼過癮,決哥殺光奴隸主手下並救出妻子,昔日的痛苦都在此刻和莊園主屋一同化為了灰燼……

先來提一些關於選角及製作的瑣事。劇本被列為2011年黑名單之一。決哥原本是要寫給威爾史密斯(Will Smith)的,不過他卻因為其非唯一主角而不想接演。丹佐華盛頓(Denzel Washington)也是主角的考慮人選,但最終被認為太老而摒棄了。小古巴古汀(Cuba Gooding Jr.)極力爭取主演決哥的機會,不過塔導(Quentin Tarantino)並沒有將他列入考慮名單。柔伊貝爾(Zoë Bell)和女神卡卡(Lady Gaga)都曾是拉娜的考慮人選。凱文科斯納(Kevin Costner)和寇特羅素(Kurt Russell)先後因為檔期衝突而辭演艾斯,喬瑟夫高登李維(Joseph Gordon-Levitt)則因為要執導【超急情聖】(Don Jon)而辭演,這兩個角色最後都被刪掉了。塔導其實有客串演出──蒙面者及講澳洲口音的礦工。法蘭柯尼洛(Franco Nero)客串飾演了在吧檯詢問決哥名字怎麼拼寫的奴隸主。出生於田納西州諾克斯維爾的塔導(Quentin Tarantino)每次都會在作品中提及田納西州東部或諾克斯維爾。一開始舒爾茲會坐馬車其實是因為克里斯多夫(Christoph Waltz)騎馬受傷了。塔導(Quentin Tarantino)首部不是由莎莉曼克(Sally Menke)剪輯的作品,因為她在2010年過世了。

最後則是花絮。李奧納多(Leonardo DiCaprio)的片酬僅有一百萬美元,是他自【致命的快感】(the quick and the dead)以來最低。傑米(Jamie Foxx)騎的馬是他自己的生日禮物,名為『Cheetah』(獵豹)。總共拍了一百三十天,是塔導(Quentin Tarantino)拍攝耗時最久的作品。決哥妻子的贖身費高達一萬兩千美元,相當於今日的四十一萬美元左右。總共死了六十九人,其中舒爾茲殺了廿三人而決哥殺了卅八人。歷來使用最多『nigger』的電影,總共一百一十六次。

https://www.imdb.com/title/tt1853728/
2025/04/27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53.jpg  

故事靈感來自1922年發現圖坦卡蒙(Tutankhamun)墓穴後被渲染出來的法老詛咒,在德國長期擔任攝影師的卡爾佛洛恩(Karl Freund)在進到環球後首次執導,由鮑里斯卡洛夫(Boris Karloff)主演印何闐,搭配的女主角是麗塔約翰(Zita Johann),製作成本是十九萬六千美元。自1940年起有多部續集上映,不過嚴格說來這些和此片情節都沒有關聯而不能算是續集,而於1999上映的【神鬼傳奇】(the mummy)則算是重拍。

電影製作法則頒布前的作品,主角是在環球經典怪物中極具代表性的印何闐,雖然上映距今已將近百年,但是布景道具的製作技術成熟且化妝水準優異,光影效果在黑白電影的加持下也顯得更加突出,可說是在各方面都營造出心理壓迫感,鮑里斯(Boris Karloff)所飾演的印何闐渾身散發出來的恐怖氣息更是自不待言(那個凝視鏡頭的表情實在是太恐怖了@@),而麗塔(Zita Johann)也相當稱職地以單純無邪的海倫去對比出邪惡狂妄的印何闐。

片時只有短短七十三分鐘(當時的電影大多是這樣),所以節奏相當緊湊,開頭的《天鵝湖》所造成的反差感極為強烈(動人的音樂襯托出駭人的情節),助理受到驚嚇後瘋狂大笑更是令人印象深刻。印何闐不只能控制人的心智,也能隔空奪取人的性命,旁人對其魔力束手無策,古埃及所具有的神秘性幾千年來都令人心懷畏懼。結尾在超自然中帶著一點邪不勝正的意味,善良的海倫祈求伊西斯救她一命,聞聲救苦的祂遂舉起手使托特卷軸燃燒,印何闐的魔力也因此消失且隨即散裂成塵……

花絮:原本是要以亞歷山卓卡格力歐斯特羅(Alessandro Cagliostro)的事蹟為故事靈感,不過後來約翰波德斯頓(John L. Balderston)被聘為編劇,著迷於埃及古代文明的他改變了故事主軸。麗塔(Zita Johann)在米高梅和雷電華工作時就被認為很難相處,本來環球是要讓她來演【laughing boy】,可是一直找不到合適的男主角,又因為她已經收下了片酬,所以環球就讓她改拍此片,無奈的是,她和佛導(Karl Freund)處得並不好。拍攝時的片名曾取為【Imhotep】和【king of the dead】。木乃伊的形象取自拉美西斯三世(Ramses III)。『Ardeth Bay』是『death by Ra』的回文構詞法。印何闐(Imhotep)其實是建築師兼醫師,其名意為『為了和平』,他是第三王朝時期的人,也是少數非法老卻被後代尊為神者。片中說安赫塞娜蒙(Ankhesenamun)是第十八王朝的公主且死於西元前1730年,但其實該王朝的時期是西元前1550年至西元前1292年。原本有拍很多段安赫塞娜蒙(Ankhesenamun)轉世的鏡頭,可惜後來都刪掉了。麗塔(Zita Johann)後來婉拒與環球續約,於是環球將她的掛名從主角降至配角。印何闐的戒指幾十年來都被認為是佛瑞斯特亞克曼(Forrest J. Ackerman)所有,但有人於2017年挑戰這個傳言,她上傳影片比較兩枚戒指並指出差異,儘管如此,還是有粉絲以上萬美元買下這枚戒指。

https://www.imdb.com/title/tt0023245/
2025/04/24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52.jpg  

改編自1980年代的同名電視劇,由萊恩葛斯林(Ryan Gosling)與艾蜜莉布朗特(Emily Blunt)聯合主演,導演則是大衛雷奇(David Leitch),製作成本是一億三千萬美元,無奈在北美只能收近九千三百萬美元,在海外則更是連九千萬都拿不到,全球票房最終停在一億八千萬美元左右,讓環球的臉都綠了。

片名為雙關語,指墜落的人(特技動作),也指替罪羔羊(被陷害為殺人犯),情節帶有動作、懸疑、喜劇與愛情等元素,以危險的特技動作來表彰特技演員辛苦且鮮為人知的奉獻,再以一個謎團來將故事包裝得更有可看性,以詼諧又帶點自嘲的口吻致敬了許多經典的動作片與其明星,再以老套的格式來表現浪漫感,那些強烈奔放的搖滾樂令人血脈賁張(我特別喜歡AC/DC的「thunderstruck」與吻(kiss)的「I was made for loving you」),俊男美女的搭配也總是令人賞心悅目(俊俏的萊恩(Ryan Gosling)不斷地拓展戲路,相較之下,艾蜜莉(Emily Blunt)的演出就沒有什麼亮點。),嗯,絕對可以算是相當一客可口的爆米花了!

花絮:從2010年就開始籌備了,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基努李維(Keanu Reeves)、尼可拉斯凱吉(Nicolas Cage)、傑森史塔森(Jason Statham)和巨石強森(Dwayne Johnson)等人都曾是主角的考慮人選。萊恩(Ryan Gosling)有八個替身。

https://www.imdb.com/title/tt1684562/
2025/04/22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由山田五十鈴領銜主演,導演則是溝口健二。

溝導早期的佳作之一,與同年發表的【祇園的姊妹】(祇園の姉妹)被認為是奠定日本現代主義風格電影的作品(兩者皆由山田主演),他只用短短七十一分鐘就寫實地描繪出女性的悲哀,被奉為女性主義電影大師可謂實至名歸。情節在朗聲歌頌女性堅韌的同時亦大力地批判男性懦弱,雖然因為畫質不佳且常常是遠鏡而讓人無法看清演員的表情,不過其中所欲表達的意涵倒是淺顯易懂:卑劣的男性不值得高尚的女性為其犧牲。

故事模式有點像《脂肪球》(boule de suif),綾子為了家人而犧牲自己去當社長的情婦,後來又鬼迷心竅搞仙人跳,結果原本和她情投意合的進在將責任撇得一乾二淨後絕決地離去,回到家後也得不到家人的感謝而甚至還被嫌棄是敗壞家風。心灰意冷的她孤身一人無奈地站在橋邊凝視著略顯骯髒的河面,那不知今後將要何去何從的哀怨目光無言地道盡了女性悽慘的處境(當年還未滿廿歲的山田也太會演了吧@@)……

花絮:浪華為大阪舊稱。山田產後歸來首作,劇本以關西腔寫成。於1970年代兩度被改編為一集的電視劇。

https://www.imdb.com/title/tt0028021/
2025/04/17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50.jpg  

法蘭索瓦楚浮(François Truffaut)與馬塞爾穆西(Marcel Moussy)合寫劇本的首部長片,由尚皮耶李奧(Juan-Pierre Léaud)主演,當年在法國的觀影人次超過四百萬,是他在母國最賣座的電影。

第一部在坎城影展得獎(最佳導演)的新浪潮電影,片名取自法國諺語『faire les quatre cents coups』(意思大概是『行為失序造成麻煩』),題材算是少年成長,當年還不到卅歲的楚導(François Truffaut)以自己年少時的慘痛經歷拍出這部帶有自傳色彩的作品,他將其獻給帶自己離開教導所的安德烈巴贊(André Bazin)以表達感謝之意,也為自己濃墨重彩的導演生涯寫下了雄渾厚實的第一筆。

主題是荒唐輕率的青春歲月,楚導(François Truffaut)以注重真實而未經雕琢的鏡頭語言傳神地表達出少年安東因不被理解而徬徨無助的心情,故事沒有講理說教,但卻有如一記警鐘般帶有醒世意涵,情節也沒啥高低起伏,但卻彷彿嘶吼出內心最深處的憤怒。而當年才十多歲的尚皮耶(Juan-Pierre Léaud)那青澀自然的演技也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楚導(François Truffaut)後來又拍了四部以安東為主角的作品也都由他主演,他也因此成為新浪潮電影的代表演員。

安東覺得自己的生活盡是苦難,父母求好心切但過於苛刻,老師不明就裡且過於嚴厲,他認為自己總是被誤解冤枉而感到痛苦沮喪(那個寫錯一字就撕掉一頁的同學臉上也貼切地傳達出因怕錯而挨罵的焦慮感),長期處在這樣壓抑的情境中,會想要逃離也是人之常情,而且不只是少年人會這樣,就連成年人也是如此,因為各個年齡層會有來自不同方面的壓力,相信很多人也都會對此感同身受。

說謊又竊物的安東最終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在開往教導所的囚車上淚流滿面的他似乎是懺悔錯誤或擔憂未來,後來又因無法忍受軍事化的管教而趁機逃離。最後幾分鐘無疑是全片畫龍點睛之處,安東不斷奔跑的長鏡頭讓人看得五味雜陳,其實他根本不知道自己要跑往哪裡去,他只是一心想逃離這些折磨自己的事情或地方。最後,跑到沙灘的他看見自己從未看過的海洋,寬闊的天地間,哪裡是他的容身之處呢?他茫然地看向了鏡頭……(觀眾也茫然地想起了自己……@@)

花絮:所有試鏡爭演安東失敗的人都客串演出了安東的同學。楚導(François Truffaut)客串演出了離心機橋段站在安東旁邊而後來在外面抽菸的人。片名來自法國諺語,意思大概是行為失常造成麻煩(就像安東那樣)。【巴黎屬於我們】(Paris nous appartient)其實是楚導(François Truffaut)在《電影筆記》的同事賈克希維特(Jacques Rivette)於1961年才推出的作品。第一部使用寬銀幕變形鏡頭的法國電影。

https://www.imdb.com/title/tt0053198/
2025/04/12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49.jpg  

由拉蔻兒薇芝(Raquel Welch)領銜主演,配角則有厄尼斯特鮑寧(Ernest Borgnine)和勞勃寇普(Robert Culp)等人,導演則是柏特甘迺迪(Burt Kennedy),當年在英國的票房表現還不錯。

英國電影,西班牙取鏡,美國故事,這種奇妙的現象在當時還滿常見的(著名的『鏢客三部曲』也可以算是如此,原因就是省錢囉!),性感尤物拉蔻兒(Raquel Welch)這次演出遭受喪夫之痛與失身之辱而一心想要復仇的寡婦,而總是飾演老好人的厄尼斯特(Ernest Borgnine)這次則詮釋了搶劫強姦樣樣來的壞蛋,這樣的角色搭配頗為特別,可惜宣傳海報讓不共戴天的她和那三個混蛋坐得像盟友一樣實在太可笑啦!@@

片時僅僅八十五分鐘,雖然情節俗套且過程也粗糙,不過氣氛倒是營造得有模有樣。漢妮考爾德在自己的努力與外在的幫助下終於如願完成復仇,這貼切地詮釋了何謂『天助自助』,三兄弟都瞧不起她,不過她卻讓他們三個先後付出了代價,結局好似在陰霾後重見豔陽。^^"

花絮:資金完全由提根(製片公司)所出,而由拉蔻兒(Raquel Welch)與其當時的老公派屈克柯蒂斯(Patrick Curtis)成立的科特威爾(製片公司)則負責張羅其他事情,兩人也都沒領薪水而是改拿票房紅利。據說甘導(Burt Kennedy)和卡司在開拍兩週後都仍未領薪,片場氣氛一度相當緊繃。甘導(Burt Kennedy)改寫了劇本但沒有掛名。多少被認為是重拍【gunslinger】(1956年),然後再被重拍成【6 guns】(2010年)。克里斯多福李(Christopher Lee)從影七十年裡唯一的西部片。【致命的快感】(the quick and the dead)和【追殺比爾】(kill Bill)的靈感來源。

https://www.imdb.com/title/tt0068675/
2025/04/08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