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威龍】(Shanghai noon)我是在去年的11月底看的,而只隔了半年,我就看了這部續集。

跟成龍以往的片子沒有什麼不同,不過真的滿過癮的,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倫敦市集上和惡棍打架的橋段,真是不賴,背景音樂還是搭【萬花嬉春】(singin' in the rain)的呢!而其他配樂也很不錯,好幾首曲子都滿好聽的,例如羅傑米勒(Roger Miller)的「England swings」和何許人(who)的「my generation」。而我另外想特別提出來講的就是,此片真的惡搞了好多名人喔,包括開膛手傑克(Jack the ripper)、柯南道爾(Conan Doyle)、夏洛克福爾摩斯、查爾斯卓別林(Charlie Chaplin)和約翰韋恩(John Wayne)等等,編劇用很胡鬧的方式把他們全都串在一塊了,還滿有趣的。

主角仍是成龍和歐文威爾森(Owen Wilson),而女主角是日前剛剛結婚的范文芳,導演則換成大衛多布金(David Dobkin)(聽說是成龍親自選的)。比較值得一提的是,這是成龍和甄子丹第一次合作,兩人雖然都在香港享有盛名,但此前卻從未合作過。

製作成本是五千萬美金,但全球票房比【西域威龍】(Shanghai noon)還少了一點,收在八千八百多萬美金,當年只排到第六十一名。

花絮:企圖篡位的英國王室第十順位繼承人姓Rathbone,其實這也是惡搞,因為巴索雷本(Basil Rathbone)是最早在電影中扮演福爾摩斯的演員之一。洛伊對差點撞上他的馬車大喊『Hey! I'm walking here.』,這是達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在【午夜牛郎】(midnight cowboy)中的經典台詞(我是真的聯想到了^^y)。洛伊在幻想他的家庭時所唸的小孩名字是從披頭四(Beatles)的「when I'm sixty-four」來的,其實,這是保羅麥卡尼(Paul McCartney)在幻想他孫子的名字,據說是他十六歲時寫成的。@@

http://www.imdb.com/title/tt0300471/
2009/05/17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胖洪自導自演,還獲得了香港金像獎最佳男主角呢(和麥嘉共享)。另一男主角是陳勳奇,而兩位女主角應該算是葉德嫻和彭秀霞(此片是她唯一的大螢幕演出,但也因此認識了負責動作設計的元彪,兩人後來結為連理。),其他合演的有好多喔,我就不列了。當年是橫掃了將近一千兩百萬港幣,年度排名第七。

主題是扒手,很有娛樂性,尤其是有吳耀漢的時候,哈哈!不過笑歸笑,也讓人對扒手的技術嘆為觀止,真是無孔不入啊,稍不留神就會被得手了,嗯,小心不蝕本啊!

同名主題曲「提防小手」還滿逗趣的,而胖洪和葉嬸在舞廳中跳舞時那首曲子我覺得很不賴,看完後去查了一下,是地球風與火(earth, wind & fire)在1981年發表的「let's groove」,好嗨喔!^^

http://hkmdb.com/db/movies/view.mhtml?id=6353&display_set=big5
http://www.imdb.com/title/tt0083828/
2009/05/16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由許冠文領銜主演,導演是高志森(他也在片中軋了一角),其他合演的還有許冠英和張艾嘉等人,而演老許兒子的小女友的是當時才十五歲的葉蘊儀,這是她的大螢幕處女秀。另外,從1981年的【摩登保鑣】之後就沒再和大哥合作過的許冠傑終於友情客串了一幕,雖然沒能參與演出,但他也貢獻了詼諧逗趣的主題曲「佢有佢講」。

一貫的插科打諢,好幾個橋段都能讓人捧腹大笑,雖然個人認為無法重現許氏兄弟早期的精髓,但還是值得一看啦!滿有趣的。而且,其實此片也暗喻了一些東西。像是以傳統的中式烤鴨一開始贏不了現代的西式炸鷄為喻,一針見血地點出中國人故步自封和輕佻隨便的陋習,而那套傳統做法在現代也已經失去了競爭力,必須大刀闊斧地改革才能跟得上時代。另外,也闡明了人與人相處的不二原則,就是互相信賴和誠懇相待。其實,我覺得不管做什麼事都要用心才會有所成的,嗯。

當年是在暑假上檔,票房高達兩千九百多萬港幣,年度排名第四,只輸給【八星報喜】、【警察故事2】和【飛龍猛將】。另外,此片不僅在商業上獲得成功,還入圍了香港金像獎最佳影片和最佳男主角(許冠文)等兩項大獎,但可惜也雙雙鎩羽而歸。

http://hkmdb.com/db/movies/view.mhtml?id=7052&display_set=big5
http://www.imdb.com/title/tt0095396/
2009/05/13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我到目前為止看過最新的片子了,和耶誕節有關,但我想不會有人想在耶誕節看這種片子。由金貝辛格(Kim Basinger)獨挑大樑,劇本是導演蘇珊蒙特佛(Susan Montford)改編自艾德華布萊恩(Edward Bryant)的短篇小說,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拍的,花了六百萬美金。而第一個上映的國家似乎是希臘,但票房奇差無比,所以後來在很多國家就都直接發行DVD了。中文片名取得有點囧,不過英文原片名也相當普通就是了。

情節的設定有點牽強,但整個氣氛的營造相當不錯,貓捉老鼠的過程相當刺激。不過我最不喜歡的是有些鏡頭略顯噁爛,我實在是非常排斥類似的鏡頭,看了整個人都覺得不舒服。嗯,或許下一部該看個搞笑片來回復一下心情。另外岔個題,每次一提到懸疑驚悚片,我都會馬上聯想到【沉默的羔羊】(the silence of the lambs),絕對是此類片的經典作之一,而且一點都不噁爛,完完全全以情節取勝。

另外,其實我看不太懂導演想表達的東西耶,那四個不良少年的下場是在暗喻著什麼嗎?難道是惡有惡報?還有就是黛拉在脫逃的過程中所做的抵抗也是有點過火,回到家的行為也讓我嚇了一跳,是在暗喻著人人心中都住著一個惡魔嗎?也或者她真的被欺壓太久了,所以一次宣洩出來的能量就變得很驚人?說真的,我有點摸不著頭緒。

http://www.imdb.com/title/tt0887971/
2009/05/12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開始還滿有趣的,兩個人相識相戀的過程也很浪漫,但兩個人結婚之後的情節發展就變得有點嚴肅而略顯沉悶。即使兩個人是夫妻,但也不可能想法都一樣,很多時候也會意見不同,這時就需要好好地溝通來取得共識,若單方面一意孤行恐怕也只會鬧得不歡而散。而兩個人結婚之後,要如何在工作和家庭之間作取捨也實在是一門大學問,以現在的社會型態來說更是如此。很多女人的自主能力已不輸男人,說白一點,很多女人賺的錢甚至多過男人,那結婚之後到底誰要遷就誰呢?我想這實在很傷腦筋。嗯,等遇到再說吧!stO

這是史賓瑟崔西(Spencer Tracy)和凱薩琳赫本(Katharine Hepburn)九次合作中的第一次,兩人的演出也都相當精采,其中凱薩琳(Katharine Hepburn)還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提名,但可惜輸給了【忠勇之家】(Mrs. Miniver)的葛莉兒嘉森(Greer Garson)。

另外講點小八卦,聽說當時身為半個製作人的凱薩琳(Katharine Hepburn)為了讓老崔(Spencer Tracy)能在他們倆的第一次合作中感到自在一點,她捨棄了多次合作愉快的喬治庫克(George Cukor)而選擇了此前只合作過一次的喬治史蒂文斯(George Stevens),因為她認為史導(George Stevens)和老崔(Spencer Tracy)可能比較合得來,而且他們也可以聊棒球。不過後來庫導(George Cukor)也和兩人合作了【自由之火】(keeper of the flame)、【金屋藏嬌】(Adam's rib)和【帕特和邁克】(Pat and Mike)等三片。

而據說凱薩琳(Katharine Hepburn)直到路易斯梅爾(Louis Mayer)買下版權後才向他透露劇本是誰寫的,因為她怕他會因為麥可凱寧(Michael Kanin)和小林拉納(Ring Lardner Jr.)都是沒沒無聞的劇作家而惡意地將價錢壓得很低。而後來兩人也沒漏氣,他們贏得了奧斯卡的最佳原著劇本。但其實我們所看到的結局是改過的,因為在試映後,觀眾對結局的反應很冷淡,所以劇組又重拍,最後的結局是黛絲到山姆家洗手作羹湯來挽回他。而在北美上映後的票房也讓米高梅相當滿意,掃進了三百萬美金。後來被改編成舞台劇,1981年3月底在百老匯首演,一直到1983年3月中才下檔,總共演了七百七十場,女主角是洛琳白考兒(Lauren Bacall)。

花絮:一般認為黛絲這角色是以桃樂絲湯普森(Dorothy Thompson)為形象所塑造的。片頭兩人去看的棒球比賽是紐約洋基在主場迎戰費城運動家,他們喊加油的對象就是洋基快艇──喬狄馬喬(Joe DiMaggio),此片拍攝當時(1941年8月底到10月底)他才剛結束連續五十六場有安打的驚人紀錄(1941年5月中到7月中)。

http://www.imdb.com/title/tt0035567/
2009/05/06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次是補完計畫,上次看也不知道是什麼時候了,應該是高中,但其實我不敢確定。stO

導演是盧貝松(Luc Besson),他早在高中時就完成了劇本的基本架構。由老布(Bruce Willis)和蜜拉喬娃維琪(Milla Jovovich)主演,其他合演的還有蓋瑞歐德曼(Gary Oldman)、伊安荷姆(Ian Holm)和克里斯塔克(Chris Tucker)等人。蜜拉(Milla Jovovich)和克里斯(Chris Tucker)都發揮得不錯,尤其是克里斯(Chris Tucker),雖然誇張但卻是非常逗趣的演出,而魯比這角色是以王子(Prince)和藍尼克羅維茲(Lenny Kravitz)為形象所塑造的。相較之下,老布(Bruce Willis)雖然是主角,但好像沒什麼發揮空間,反而給人比較平淡的感覺。另外,我沒有認出已經在【絕命鴛鴦】(normal life)中看過的路克派瑞(Luke Perry),他在兩片中的形象實在是差太多了。

當年是坎城影展的開幕片,但評價似乎相當兩極,說好聽點,是很有想像力,但是說難聽點,就是很胡鬧瞎搞。不管如何,最值得稱讚的應該是電腦特效,真的還滿炫的,聽說花了八千萬美金,也獲得影藝學院提名最佳音效剪輯。對於一些科幻迷來說或許很對胃口,但我就不是很喜歡這類題材,我必須承認我還差點睡著了!

Gaumont砸了九千萬美金下去製作,是他們花最多錢的一次,也是好萊塢以外的片廠的最大手筆。而全球票房高達兩億六千多萬美金,當年排名第九,真是賺翻了!

花絮:蜜拉(Milla Jovovich)的頭髮本來是染的,但後來髮質嚴重受損,所以就改戴假髮。柯本醒來時,我們可以看見時間是2263年3月18日,這是貝導(Luc Besson)的生日。在警車上拿到麥當勞可樂卻被濺滿全身的演員叫麥克麥當勞(Mac McDonald)。

http://www.imdb.com/title/tt0119116/
2009/05/05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時空背景是十九世紀末的英國倫敦,不會太悶,有些對白也還算幽默,但後半段的情節其實讓我有點摸不著頭緒。基本上不推,但要說差也不至於。嗯,人總會有犯錯的時候,有時面對誘惑當下的決定就是偏了,即使後來後悔也不能改變了,做都做了,只能學著去接受並反省自己曾犯過的錯誤。反過來說,學會原諒別人也是一項相當重要的課題。

卡司還滿吸引人的,有魯柏特艾佛瑞特(Rupert Everett)、傑瑞米諾森(Jeremy Northam)、凱特布蘭琪(Cate Blanchett)、茱莉安摩爾(Jullianne Moore)和蜜妮德萊佛(Minnie Driver)等人。而在還沒查資料之前,我把傑瑞米(Jeremy Northam)誤認成凱文克萊(Kevin Kline),他們倆實在長得太像了,有人也這樣覺得嗎?

花了一千四百萬美金製作,在美國的票房是一千八百多萬美金,但在英國只收進了五十萬英鎊左右。

花絮:他們去看的舞台劇是奧斯卡王爾德(Oscar Wilde)的【不可兒戲】(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而他當年也真的有在首演場結束後出來向觀眾致謝。事實上,此片中還有好多東西都和王兄(Oscar Wilde)有關聯。

http://www.imdb.com/title/tt0122541/
2009/05/04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50年6月25日,北韓人民軍司令官金日成在得到蘇聯總書記約瑟夫史達林(Joseph Stalin)的同意之後向南韓發動攻擊,韓戰正式爆發。隨後美國總統哈利杜魯門(Harry Truman)也下令全面作戰,美國駐日空軍立即投入韓戰,而第七艦隊也駛進基隆港和高雄港協防台灣海峽。一般認為韓戰爆發是中國國民黨的中華民國政府得以繼續在台執政的關鍵因素,因為中共的參戰激起了美國的危機意識,否則以當時美國總統老杜(Harry Truman)對蔣家的壞印象來看的話,他根本就不會想理蔣介石。這說來話長了,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去查資料。韓戰爆發之後,雙方戰火猛烈,一直到1953年7月27日簽署停戰協定才告結束。而由於韓戰剛好介在二戰和越戰之間,所以比較不受重視,甚至被稱為"被遺忘的戰爭",真是諷刺!而這個情形在電影界也可以得到佐證,以二戰和越戰為主題的電影不計其數,相較之下,以韓戰為主題的電影就少多了。

好吧,扯了那麼多,來講此片吧stO。改編自詹姆斯米切納(James Michener)的小說,由威廉赫登(William Holden)主演,搭配的女主角是葛麗絲凱莉(Grace Kelly),導演則是馬克羅柏森(Mark Robson)。而此片相當逼真的特效鏡頭也獲得了奧斯卡獎最佳特效的肯定,另外也入圍了最佳剪接。

韓戰1953年中才結束,而此片在1954年底就上映了,讓記憶猶新的觀眾能對韓戰再做一次省思。此片娛樂性雖然不高,但其實寓意頗深,最明顯的一點就是和以往充滿個人英雄主義的片子大不相同。一個非職業軍人卻必須在戰場上負起如此重責大任,這其實是對美國自許為世界警察的批判;當然,也一針見血地直指戰爭的殘酷,此片演的也不過只是冰山一角罷了。說實話,前半段還滿悶的,感覺太平淡了,一直到後半段才慢慢緊張起來,其中尤以哈利墜機後的那一小段最為刺激,但結局也讓人不勝唏噓!為什麼美國人要去打一場和他們自己的國家沒有直接關係的戰爭呢?這疑問後來在越戰又浮現了……

花絮:威廉(William Holden)的弟弟死於二戰,而他的同袍都認為哈利這角色很像他。而聽說威廉(William Holden)會同意接拍此片是因為導演沒有更改小說結局。

http://www.imdb.com/title/tt0046806/
2009/04/29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班人馬,編導和主角都沒換。而第一集我是在2007年11月底看的,大概隔了一年半才在今晚看了續集。

全片以一種頗逗趣的調調進行著,但和第一集根本是一樣的東西。有些橋段和台詞是很好笑沒錯,但個人認為平淡的部分更多。雖然結局那轉折也滿不賴的,但還是不怎麼好看,虧我一開始還滿期待的。stO

雖然第一集很賣,但想用一樣的東西做續集通常會很慘。果不其然,花了六千多萬美金拍攝,但全球票房只有五千五百萬美金,跟第一集橫掃一億七千多萬美金真的差滿多的。嗯,照這個情勢看來,應該不會有第三集了。

花絮:一開場那女舞孃是臨時找來的,因為原本的人選沒有赴約。想殺保羅的芮氏家族他們的姓──Ragazzi在義大利語中是男孩的意思。這是喬維特拉里(Joe Viterelli)的最後一部作品。而讓我覺得最驚奇的就是,連當時紐約洋基的總教練托瑞(Joe Torre)也客串了一角,哈哈!

附帶一提,去年的這個時候,我還在統聯車上。為什麼呢?因為我跑去台北市看彩虹(L'Arc~en~Ciel)的演唱會,然後搭夜車回家。我記得我回到台南市時是清晨四、五點吧,哈哈!

http://www.imdb.com/title/tt0289848/
2009/04/27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改編自尼克李森(Nick Leeson)的自傳,由伊旺麥奎格(Ewan McGregor)獨挑大樑,搭配的女主角則是安娜佛芮(Anna Friel)。其實片名取為A錢大玩家也不太到位,這樣的片名會讓人誤以為他很罩得住似的;而且"rogue"是惡棍、無賴的意思,因為他是拿別人的錢去玩。

尼克(Nick Leeson),霸菱銀行的一個交易員,他在新加坡所做的違法交易竟然虧損了十四億美金,使得這個兩百多年的老字號銀行在一夕之間倒閉,最終只能以一英鎊的象徵性價格賣給荷蘭國際集團。而尼克(Nick Leeson)在獄中就和老婆離婚了,服刑三年半後出獄,之後也再婚了,並和第二任老婆搬到愛爾蘭戈爾韋,現在是愛爾蘭超級足球聯賽的戈爾韋聯隊的商務經理。

人總是很容易陷入迷思,好比賭博,一把沒贏,加倍,又沒贏,再加倍,很多人就這樣一敗塗地。也就像下棋一樣,一步錯就可能導致全盤皆輸。說了一次謊,就得用其他的謊來圓,可是,紙終究是包不住火的,總有一天會東窗事發。另外要說的是,其實我完全不了解片中所演的關於股市的概念,但伊旺(Ewan McGregor)的旁白有時會用一些比較簡單易懂的比喻來解釋,雖然好像還是一頭霧水,但至少能看懂在演什麼就夠了。嗯,我果然數學不好stO。而另外讓我比較驚奇的是聽到了「can't take my eyes off you」,真棒!

但我想不光是我看不懂而已,因為票房也多少可看出一點端倪。花了一千兩百多萬美金來製作,但連在英國也收不到一百萬英鎊,在美國甚至只在電視上播過。我是覺得很可惜啦,因為畢竟也算是轟動世界的大事件,但卻因為一些稍嫌難懂的股市概念而多少扼殺了觀眾進電影院的意願。

我承認自己不是很有野心的人,只要能有份穩定的工作,過平靜簡單的生活,對我而言就已足夠了。知足常樂,不是嗎?

http://www.imdb.com/title/tt0131566/
2009/04/25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