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8.jpg  

改編自馬克斯修特(Max Schott)在1980年發表的短篇小說,由莎莉菲爾德(Sally Field)和詹姆斯嘉納(James Garner)等人主演,掌鏡的是馬丁瑞特(Martin Ritt)。製作成本是一千三百萬美元,最終是在北美囊括了三千萬美元,剛好擠進年度前卅名。

開頭頗富寓意,離婚的艾瑪準備帶著兒子搬到鄉下,她徹夜開車,在天光微亮的清晨抵達了目的地,人生即將翻開新頁,卡洛金(Carole King)的「running lonely」那惆悵又顯勵志的詞曲肯定是她當下的心情寫照。單親媽媽很辛苦,尤其又人生地不熟的,情節在逗趣中帶著甜蜜,在猶豫中含有果決,美國西部的悠閒生活與鄉野風情也盡收眼底。老成持重的鰥夫對上輕浮放蕩的前夫,這刻意形塑的反差真是令人莞爾。坦白說,父女戀雖然有點怪,但兩顆苦悶寂寞且相知相惜的心緊靠在一起的確令人欣慰,主題曲「love for the last time」那深情款款的詞曲也算是為這段戀情下了注解。

花絮:原本對此片毫無興趣的哥倫比亞因為【諾瑪蕊】(Nomar Rae)的成功而決定和這個編導演組合再合作一次,而且希望由馬龍白蘭度(Marlon Brando)來演男主角。編劇夫妻檔厄文瑞夫區(Irving Ravetch)和小哈莉葉法蘭克(Harriet Frank Jr.)希望保羅紐曼(Paul Newman)可以演男主角,但是他婉拒了,於是瑞導(Martin Ritt)和莎莉(Sally Field)轉而堅持要用詹姆斯(James Garner),雙方一度爭執不下;而詹姆斯(James Garner)後來獲得了從影以來唯一一次的奧斯卡提名,多少也幫瑞導(Martin Ritt)和莎莉(Sally Field)掙回了面子。瑞導(Martin Ritt)和莎莉(Sally Field)三次合作中的最後一次。操刀配樂的卡洛(Carole King)也客串演了其中一個鄉民。總共拍了五十五天,劇組主要是在亞歷桑納州的佛羅倫斯小鎮取鏡。當時哥倫比亞為可口可樂所有,所以片中有很多可樂的置入性行銷。結局和原著相差甚遠。

http://www.imdb.com/title/tt0089643/
2017/05/20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07.jpg  

前言:一向不跟流行的我這次破了例,嗯,我中了勒索病毒!stO

主角是丹佐華盛頓(Denzel Washington)和安妮特班寧(Annette Bening)等人,導演則是艾德華茲維克(Edward Zwick),七千萬美元的大製作,但在北美上映後卻只能收回四千萬美元,儘管海外隨後挹注了七千多萬美元,但不及一億兩千萬美元的全球票房恐怕還是讓福斯失望了。

格局龐大,架構複雜,前半段還有模有樣,但後半段就完全失控了,標準的虎頭蛇尾。強國干涉弱國內政是國際常態,美國也常常資助他國叛軍去推翻政府,而叛軍當然只是美國藉以從中謀取自身利益的棋子罷了。此片嚴厲批判了美國的『民主外送』方針,因為他們親自訓練的叛軍竟然反過頭來將矛頭對準了自己,火玩久了也是會燒上身的,真是太諷刺了。反思意涵相當不錯,但過於浮誇的情節也讓此片流於平庸,可惜了!

花絮:茱蒂佛斯特(Jodie Foster)婉拒演出女主角。【against all enemies】和【holy war】 都曾是片名的選項。上映當時算是賠錢,但在911恐怖攻擊事件之後卻在出租市場上大噱了一筆。

http://www.imdb.com/title/tt0133952/
2017/05/16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06.jpg  

主角是賽門佩格(Simon Pegg)和蕾克貝爾(Lake Bell),導演則是班帕瑪(Ben Palmer),算是小品題材,所以票房也小眾,只進帳三百萬美元左右。

笑中帶淚的浪漫喜劇,戲謔逗趣的情節卻蘊含著感傷哀怨的愛情道理,非常適合我這種魯蛇來欣賞,因為魯蛇當久了就很容易變得憤世嫉俗且很難保持樂觀開朗,所以魯蛇如我需要這樣的夢幻情節來催眠自己。看完了電影,我回到了現實,心中湧起一股悸動,但現實條件沒改變的話,這股悸動還是要慢慢平息吧!stO

花絮:最後的錯位橋段(尚恩故意帶傑克到錯誤的地點,因為他想趁此機會去找南茜,導演將兩個人開門的鏡頭剪接成像是同時間。)算是向【沉默的羔羊】(the silecne of the lambs)的經典結尾致敬。

http://www.imdb.com/title/tt3064298/
2017/05/13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05.jpg  

劇場版第四作,也是進入2000年代的首作,票房比前作退步了一點點,總共進帳廿五億日圓(收益也超過了十四億日圓),年度排名第九,觀影人次超過了兩百萬。

相當吸引人的開頭,接連有兩三個刑警遇刺,使得警方內部動盪不安。原因似乎牽涉一個過往的案子,兇手隱身於詭譎複雜的局面之中,柯南費了一番手腳才將胡亂纏繞的線索理清。小蘭失憶牽引出許多賺人熱淚的情節,其中當然首推結尾柯南帶著她在遊樂園中躲避兇手追殺的橋段,雖然動作場面很浮誇,但兩人同生共死的情感令人動容,小松未步款款深情的「あなたがいるから」也催發了隱隱情愫,而小蘭恢復記憶後用空手道痛扁了兇手還真是大快人心啊!

花絮:佐藤美和子和千葉和伸首度於系列作登場。替白鳥任三郎配音的鹽澤兼人不幸於此片上映十多天後過世。

http://dorama.info/drama-1811.html
http://www.imdb.com/title/tt1068773/
2017/05/10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04.jpg  

由伍迪艾倫(Woody Allen)自編自導,主角是強納森萊斯梅爾斯(Jonathan Rhys Meyers)和史嘉莉喬韓森(Scarlett Johansson),製作成本大約是一千五百萬美元,全球票房則是超過了八千五百萬美元。

來自愛爾蘭鄉下的窮小子克里斯幸運地娶了富家女克蘿伊,但他卻迷戀著一直闖不出名號的小演員諾拉。他和出身背景相似的諾拉愛得難分難解,但又不願意放棄岳父所給予的優渥生活,一邊是烈焰裡的一見鍾情,一邊是夢想中的攀龍附鳳,道德感低落的他就這樣附著在欲望和貪婪交織而成的羅網上。後來這段婚外情慢慢從甜蜜的滋潤變成焦慮的摧殘,諾拉懷孕算是情節的轉折點,狂暴地拉扯出緊繃至令人窒息的戲劇張力。

人在一生中難免要受到運氣的影響,這也是艾導(Woody Allen)幾乎每部作品裡都要探討的主題之一。克里斯的殺人計畫還算周詳,但諾拉的日記卻讓他受到了警方的懷疑。帶著悲傷戲謔意味的結尾呼應了開頭,那個彈在欄杆上而沒有掉入河裡的婚戒就像是打在網子上而沒能掉在對手場地那端的網球一樣,只是這個婚戒卻意外地讓原本有機會釐清案情真相的警察打消了繼續追查下去的念頭,而另一個警察則是早就先入為主地認為克里斯不是兇手,所以他得以全身而退。

克里斯雖然逃過了法律制裁,但仍不免要受到良心譴責,將罪惡感壓抑至內心深處的他為了維繫婚姻帶來的名利而不惜殺人(甚至還多殺了一個無辜的老太太),但他和老婆早已貌合神離,他木然地望著岳父一家人,或許正茫然地思索著,自己到底有沒有贏得這個人生抉擇的賽末點啊……

花絮:2005年坎城影展的競賽片,艾導(Woody Allen)首度在英國拍攝電影,據說是他最鍾愛的作品,也是他繼1986年的【漢娜姊妹】(Hannah and her sisters)之後再度有作品在美國獲利。凱特溫絲蕾(Kate Winslet)因為想要多陪陪家人而推辭了女主角的邀約。牆上小女孩拿著紅氣球的塗鴉出自名聞遐邇的班克西(Banksy)──來自布里斯托的匿名塗鴉藝術家。情節和西奧多德萊賽(Theodore Dreiser)的《美國的悲劇》(an American tragedy)有許多相似之處,而殺人橋段則致敬了費奧多爾杜斯妥也夫斯基(Fyodor Dostoevsky)的《罪與罰》(crime and punishment)。克里斯厚顏地對老太太的鬼魂表示有時為了達到目的而犧牲無辜者是必要的,這段話是引用自《罪與罰》(crime and punishment)。

http://www.imdb.com/title/tt0416320/
2017/05/06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03.jpg  

前言:記得高中時在軍訓課上看過,但已經忘記是否有完整看完了,總之,我在今晚重新拜見了此片。

越戰,一場曠日持久且犧牲慘烈的殺戮。對越南來說是難捱的痛苦折磨,國家變得滿目瘡痍,人民也無辜受害;對美國來說也是沉重的挫敗折損,幾十萬個美國青年被送到距離家鄉幾千公里遠的越南戰場,其中幾萬人就此魂斷異鄉,也造成許多家庭破碎。最終,美國國內不斷高漲的反戰聲浪迫使政府下令撤兵,北越軍於是順利地統一了越南,直到如今。

打過越戰的奧利佛史東(Oliver Stone)對美國政府介入這場戰爭的決定感到困惑不解,回國後的他隨即滿懷憤慨地以親身經歷為靈感寫成了劇本,但這個聳動又敏感的題材很難吸引金主投資,一直等到1986年才得以開拍。被認為是史導(Oliver Stone)的『越戰三部曲』之初作,反戰意味濃厚,大聲地反駁了歌頌越戰的【越南大戰】(the Green Berets)。製作成本僅僅六百萬美元,在北美上映後勢如破竹地橫掃了一億三千多萬美元,年度排名高居第三。而且此片不只票房開出紅盤,也獲得各方讚譽,在各大影展上亦多所斬獲,其中包括了奧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以及柏林影展最佳導演,後來甚至被美國電影學會列入百年百大電影之一。

劇組開拔至菲律賓進行拍攝工作,惡劣的叢林山谷環境讓演員們吃足了苦頭,但他們仍然表現得相當出色,讓觀眾就像是如臨其境般地感受著那種令人窒息作嘔的血腥氛圍。查理辛(Charlie Sheen)中規中矩地詮釋了年輕士兵克里斯,也沉鬱地唸著令人惆悵的旁白。當時常演好人的湯姆貝蘭傑(Tom Berenger)演了壞蛋,而常演壞蛋的威廉達佛(Willem Dafoe)則演了好人,兩人之間也翻攪出令人咋舌的化學效應,並連袂入圍了奧斯卡最佳男配角。其他配角也都相當稱職地扮演著戰場上的小人物。

1967年,越戰正是如火如荼,戰火也波及了鄰近的寮國和柬埔寨,此片的故事背景就設定在越柬邊界。深入敵境的美國大兵不只無法占得地利,甚至還陷入敵暗我明的劣勢中,越共像鬼魅般無所不在,有時甚至偽裝成農民,難以分辨虛實的美國因此疲於奔命,在吃了多次悶虧之後索性屠村,但此舉也招來了各界的質疑,美國大兵就在這種綁手綁腳又心力交瘁的處境下打著這場其實應該和他們無關的戰爭。

晝間艷陽普照,但樹林裡卻顯得昏暗陰涼;夜裡明月高掛,但樹林裡卻依舊黑暗闃靜。叢林游擊戰令人膽戰心驚,不管白天或黑夜,隨時都得提防敵人前來偷襲。樹林裡總是鳥鳴啾啾且蟲聲唧唧,但突然大作的槍聲隨即掃清了寧靜平和的氣氛,取而代之的是血腥凶暴的殺戮。在心理壓力和艱苦環境交相逼迫之下,人的情緒難免變得緊繃暴躁,而人性也在殺氣騰騰的氛圍裡開始扭曲而逐漸失控,深埋許久的獸性徹底爆發,將滿腔怒火發洩於屠殺姦淫,人類頓時變成禽獸,也將樂土化為煉獄。

同袍之間因為性格差異而產生爭執,挾怨報復的卑劣行徑被戰場上的混亂所掩飾,人的真實性格在危急存亡之時總是血淋淋地浮現。戰爭無疑地讓這個世界變得道德淪喪且理性墮落,不僅無情地帶走了人類寶貴的性命,也猛烈地摧毀了人類好不容易才培養出來的純真性格。戰爭改變了每個人,克里斯的人生觀在經歷了慘烈的戰爭後產生了劇烈的變化,為伊萊亞之死深抱不平的他後來決定以暴制暴,手刃了蠻橫妄為的巴恩。最後,每個人都恨不得趕快離開戰場,有人甚至故意弄傷自己,諷刺意味十足,也凸顯出戰爭的殘酷與荒謬。

這裡先提一些拍攝前的選角瑣事和籌備工作。據說史導(Oliver Stone)於1971年完成劇本時最先是想讓門戶(the doors)的吉姆莫里森(Jim Morrison)來演克里斯而且主動將劇本寄給了他,可惜他當年就因吸毒過量而暴斃在巴黎。查理(Charlie Sheen)的哥哥艾米里歐埃斯特維玆(Emilio Estevez)曾是克里斯的人選。史導(Oliver Stone)原本考慮要用強尼戴普(Johnny Depp)來主演克里斯,但因為擔心過於年輕的他可能無法勝任而作罷。基努李維(Keanu Reeves)和約翰庫薩克(John Cusack)都婉拒演出克里斯。史導(Oliver Stone)原本屬意的巴恩和伊萊亞的人選分別是米基洛克(Mickey Rourke)和尼克諾特(Nick Nolte),但兩人都婉拒了。凱文科斯納(Kevin Costner)因為尊敬曾是越戰軍人的哥哥而婉拒演出巴恩。史導(Oliver Stone)原本想找美洲原住民演員來飾演伊萊亞。傑夫布里吉(Jeff Bridges)曾是伊萊亞的人選。詹姆斯伍茲(James Woods)婉拒了史導(Oliver Stone)的角色邀約。每個主要演員都在開拍前進到訓練營進行軍事實地操練,據說湯姆(Tom Berenger)瘦了將近卅磅。

花絮:劇組於1986年初到達菲律賓,當時當地反對總統費迪南馬可仕(Ferdinand Marcos)的人民力量革命正是沸沸揚揚。美國國防部婉拒支援此片,最後是由菲律賓軍方協助完成,總共拍了五十四天。拍攝期間,許多演員都入戲地在自己的鋼盔上寫下遺言。湯姆(Tom Berenger)每天都要花兩、三個小時畫上巴恩臉上的疤痕,但有時為了因應拍戲需要而長時間不卸妝。也參與過越戰的軍事技術顧問戴爾戴(Dale Dye)不僅客串演出片頭被裝在屍袋裡的屍體,收音機的聲音也都出自於他。史導(Oliver Stone)客串演了片尾遭到自殺攻擊的美國碉堡的軍官。有一些越南人角色是由當時到菲律賓旅遊的遊客所飾演。強尼(Johnny Depp)後來表示當時去到菲律賓是自己第一次出國。指揮失當的渥夫中尉成了美國軍校領導課程裡的負面教材。史導(Oliver Stone)至今仍是唯一一個拿過奧斯卡最佳導演的越戰退伍軍人。宣傳海報上伊萊亞高舉雙手的動作是取材自亞特葛林斯潘(Art Greenspon)在1968年所拍的越戰經典照片。毫不意外地在越南被禁演。

http://www.imdb.com/title/tt0091763/
2017/04/29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02.jpg  

由萊絲莉海德蘭(Leslye Headland)自編自導,主角是傑森蘇德奇斯(Jason Sudeikis)和艾莉森布里(Alison Brie),當年在日舞影展上出盡風頭,但上映後卻不叫座。

癲狂外放又拘謹內斂的愛情喜劇,男主角是一隻到處發情的種馬,但他也癡情地愛慕著女主角,越來越依賴彼此的兩人不知道是否應該認真地試著交往看看,兩個孤單空虛的靈魂就這樣若即若離地搖擺著。酸澀又甜蜜的情節讓我想起了一些年代久遠的往事,只是往事已矣,不提也罷。stO

花絮:克絲汀鄧斯特(Kirsten Dunst)因為檔期衝突而無法接演。

http://www.imdb.com/title/tt3165612/
2017/04/26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01.jpg  

由賽斯麥克法蘭(Seth MacFarlane)自編自導,主角是馬克華柏格(Mark Wahlberg)和泰迪熊。製作成本高達五千萬美元,之後在北美囊括了超過兩億美元,年度排名擠進前十,而海外隨後也灌進超過三億美元,全球票房直逼五億五千萬美元,但年度排名稍稍退步至第十二。環球當年最賣座的電影,也讓他們捨不得放棄這隻熊,續集在前年上映了,但票房消退不少,那麼,金主們還願意賭第三集嗎?呵呵!

喜感十足的真人動畫電影(泰迪熊實在是太可愛啦),很不正經地嘲諷了諸多人事物,雖然情節稍嫌低級,但其溫馨卻又惆悵的氛圍也讓人心生感觸。有些童年回憶會深深地烙印在內心深處,甚至或多或少對一個人往後的性格產生了影響,主角約翰和綁架泰迪的唐尼就是兩個很鮮明的例子。人在年紀漸長之後就得開始慢慢地承擔一些責任,在感到苦惱時或許偶爾會回想起那個無憂無慮的童年,但人總是要揮別童年的純真而迎接未來的挑戰。不管現實是順或逆,珍貴的童年(包括有形的物品和無形的回憶)其實並沒有消失,它一直存在於每個人的心裡,並轉化為人們面對挫折時的勇氣。

花絮:參與劇本撰寫的魏勒斯里維德(Wellesley Wild)表示自己在創作時聽了很多皇后(queen)的歌曲。泰迪熊的聲音和動作都由麥導(Seth MacFarlane)親自包辦。旁白出自【銀河飛龍】(star trek: the next generation)的主角派屈克史都華(Patrick Stewart)。原本麥導(Seth MacFarlane)在唐尼對著電視跳舞時的片段想用的歌曲是手鐲(the bangles)的「manic Monday」,但因為版權取得價格太高而作罷。007系列的主題曲從不外借,但麥導(Seth MacFarlane)寫信向芭芭拉布洛寇利(Barbara Broccoli)表示想借【八爪女】(Octopussy)的主題曲「all time high」──他母親最愛的歌曲,沒想到竟然成功讓她破了例。從芬威球場的綠色怪物上的戰績表可以得知那個橋段是在2011年5月23日所拍攝。曾效力於波士頓棕熊的尚恩松頓(Shawn Thornton)客串演出了被約翰擊倒的演唱會觀眾。整個故事開始於1985年──華斯比小熊開始販售的那一年。致敬了【外星人】(E.T.: the extra-terrestrial)、【空前絕後滿天飛】(airplane!)、【星際大戰五部曲:帝國大反擊】(star wars: episode V - the empire strikes back)、【飛俠哥頓】(Flash Gordon)和印第安納瓊斯等經典電影。蘿莉抬頭望向窗外所看到的星象就是小熊座。約翰的手機鈴聲從黑武士的主題曲「the imperial march」換成【霹靂遊俠】(knight rider)的主題曲。送到電影院的拷貝帶上寫著『thunder buddies』。

http://www.imdb.com/title/tt1637725/
2017/04/23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00.jpg  

個人在部落格寫電影心得以來所看的第一千兩百部電影,改編自查克羅根(Chuck Logan)的同名小說,劇本出自席維斯史特龍(Sylvester Stallone)之手,由傑森史塔森(Jason Statham)獨挑大樑。劇組主要在紐奧良取鏡,製作成本是兩千兩百萬美元,之後在北美和海外市場都掙得了兩千萬美元以上,全球票房總計是四千三百多萬美元。

動作場面相當刺激,迸發出令人血脈賁張的暢快感,典型以暴制暴的爽片。

花絮:據說劇本原本是想拍成【第一滴血】(first blood)系列作,但後來因為席維斯(Sylvester Stallone)年事已高而閒置多年。

http://www.imdb.com/title/tt2312718/
2017/04/21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99.jpg  

前言:在看完史恩康納萊(Sean Connery)和喬治拉贊貝(George Lazenby)主演的前七作之後,我隔了一年半以上沒有再看系列作了,今晚,就讓收集計畫再度啟動吧!

哈利索茲曼(Harry Saltzman)和亞柏特布洛寇利(Albert Broccoli)一直勸說回鍋的史恩(Sean Connery)繼續主演龐德,但他還是豪邁地拒絕了五百五十萬美元的天價片酬。失望的兩人隨後找上了憑藉著【緊急追捕令】(dirty Harry)而大放異彩的克林伊斯威特(Clint Eastwood),不料還是遭到婉拒。後來聯美推薦保羅紐曼(Paul Newman)、勞勃瑞福(Robert Redford)和柏特雷諾斯(Burt Reynolds)等人,但亞柏特(Albert Broccoli)這回卻堅持主角必須是英國人才行,麥可比林頓(Michael Billington)一度有望出線,但最後雀屏中選的是主演電視影集【七海遊俠】(the saint)而走紅的羅傑摩爾(Roger Moore),當時他已經四十五歲了,也是到目前為止最老的龐德!

007系列第八作,改編自伊恩佛萊明(Ian Fleming)在1954年出版的同名小說,蓋漢米爾頓(Guy Hamilton)第三度執導系列作,製作成本是七百萬美元,在北美囊括了年度排名第八的三千五百多萬美元,海外更是橫掃了一億兩千多萬美元,全球票房總計高達一億六千多萬美元。

黑人剝削電影在1970年代相當盛行,極端商業取向的007系列也不可避免地沾染了這股歪風,雖然其中的種族偏見令人搖頭,但動作場面普遍獲得讚賞。一開始就瀰漫著令人疑懼的不安氣氛,三個軍情六處的探員接連遇害,但主角出場時帶來的幽默詼諧隨即吹散了才剛剛滿布的重重陰霾,羅傑(Roger Moore)賦予了龐德比以往更加輕鬆寫意且豪邁不羈的率真性格,也依然是風流倜儻的帥氣豬哥形象,這位總是故作優雅的英國紳士再次出任務囉!

詭異的情節設定令人不寒而慄,很多裝神弄鬼的元素,例如塔羅牌、巫毒法術、原始部落的蛇刑和匪黨怪異的打扮等等。龐先生此前遇到的對手都是意圖顛覆世界的大野心家,但這次和他較量的只是一個販毒的聯合國大使,整個格局瞬間縮小不少。雖然他還是不可免地被抓了好幾次,但總是靠著主角威能屢次化險為夷,過程完全違背常理,說有多誇張就有多誇張。倒是危機的鋪排相當炫目花俏,他像在進行闖關遊戲一樣,不只要開著公車和汽艇來逃離敵人魔爪,還要避免毒蛇、鱷魚和鯊魚等猛獸的致命攻擊,最後在可以爽快之前還得先解決鐵手怪客,令人在搖頭之餘也不禁羨慕當主角真好。

以下是選角時的一些消息。編劇湯姆曼凱維茲(Tom Mankiewicz)原本屬意由黛安娜羅絲(Diana Ross)來主演莎樂塔,但由於有一些國家(主要是日本和南非)會禁止有跨種族愛情情節的電影上映,所以製作人決定還是用白人。一度敲定的蓋兒胡諾科(Gayle Hunnicutt)因為懷孕而被迫辭演;而據說凱薩琳丹妮芙(Catherine Deneuve)也曾是考慮人選;最後珍西摩(Jane Seymour)憑藉著在電視影集【the Onedin line】中的精采演出而獲得青睞。聯美高層大衛皮克(David Picker)看了亞法寇托(Yaphet Kotto)在【110街喋血記】(across 110th Street)裡的演出之後決定用他來主演大魔頭。羅傑(Roger Moore)推薦了和自己合演電視劇的瑪德琳史密斯(Madeline Smith)來演卡魯索,但她表示自己在片場其實很不自在,因為羅傑(Roger Moore)的老婆時時刻刻都在現場監督著。

再來是拍攝和製作過程中的八卦瑣事。主要拍攝地點在牙買加,伊恩(Ian Fleming)也曾在當地住過一陣子。在哈林區拍攝時的安檢相當嚴格,據說製作人還付了保護費給當地幫派,但後來有一些鏡頭還是直接移到曼哈頓上東城拍攝。拍攝期間,羅傑(Roger Moore)曾因腎結石而短暫住院,開汽艇時也不慎撞斷了牙齒和扭傷了膝蓋;後來劇組開拔到了牙買加,他和珍(Jane Seymour)又感染了痢疾。格拉斯頓為此片建造了廿六艘汽艇,劇組撞壞了十七艘。哈利(Harry Saltzman)希望由女黑人歌星來主唱主題曲,但保羅麥卡尼(Paul McCartney)堅持一定得由自己來主唱才行,製作人妥協了,但後來仍表示自己偏愛布蘭達亞努(Brenda Arnau)的版本。常常替系列作配音的妮基范德奇(Nikki Van der Zyl)此次也配了莎樂塔。

最後是其他花絮。九項系列首見:龐德在片頭開槍時沒有戴帽子;主場景設定在虛構國家;Q沒出現;大魔頭是黑人;聯絡人是黑人(她的一些露骨鏡頭在南非因為種族隔離政策而刪掉了);龐德玩牌輸了;約翰貝瑞(John Barry)沒有譜寫配樂(改由披頭四(the Beatles)前製作人喬治馬丁(George Martin)操刀);主題曲是搖滾樂;主題曲首次獲得奧斯卡提名。飾演局長秘書的洛伊絲麥斯威爾(Lois Maxwell)和羅傑(Roger Moore)曾是同班同學。龐德的性格設定有了顯著改變,例如他改喝波本威士忌、改抽雪茄以及不戴帽子等等。那個鱷魚養殖場是羅斯卡南加(Ross Kananga)的,他也親自演出跳越鱷魚池的特技(當時龐德穿著鱷魚皮鞋是羅傑(Roger Moore)的點子),製作人特別以他的姓氏來為大魔頭命名,並以海地前獨裁者弗朗索瓦杜瓦利埃(François Duvalier)的形象來塑造這個角色。飾演M的柏納李(Bernard Lee)當時病情嚴重,製作人一度考慮用肯尼斯莫爾(Kenneth More)來取代他。莎樂塔的名字取自牙買加一種鳥類。在【第七號情報員】(Dr. No)裡和龐德到島上探勘的人也姓奎洛。那些塔羅牌是由佛格斯霍爾(Fergus Hall)為了此片而專門設計的。羅傑(Roger Moore)最愛的Q所製作的道具是磁力手錶。羅傑(Roger Moore)和傑佛瑞霍德(Geoffrey Holder)其實對蛇都有點畏懼。亞法(Yaphet Kotto)表示製作人告訴他不可參與宣傳,也不能參加首映,因為他們還是有點擔憂大眾對於大魔頭設定為黑人會有什麼反應。1973年7月6日,安妮長公主(Anne Mountbatten-Windsor)出席了此片在倫敦萊斯特廣場電影院的首映。羅傑(Roger Moore)在拍攝當時每天寫日記,後來集結成冊發行,由於至今都沒有再版過,所以成了很珍貴的絕版品。此片於1980年1月中在英國的電視上播出時創下了全國史上最高的收視紀錄,總計大約有兩千三百多萬人。

http://www.imdb.com/title/tt0070328/
2017/04/16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