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星"系列的第四集,但其實整個卡司幾乎都換掉了,【夏日福星】的五個主角除了洪金寶之外的其他四個:馮淬帆、吳耀漢、曾志偉和苗僑偉都只出來客串了一段,此片中的五福星換成了譚詠麟、鄭則仕、陳友、樓南光和劉德華,女主角也是從胡慧中換成童玲。另外,最扯的是還把"最佳拍檔"系列中的光頭佬和差婆給延攬進來了,兩個賣座系列湊成這一部【最佳福星】,英文片名也融合成"lucky stars go places"。stO
儘管卡司大搬風,但該有的戲謔胡鬧還是在,反正就跟之前的都一樣,洪家班也以此片入圍了香港金像獎最佳設計。票房也是一樣開出紅盤,高達兩千三百萬港幣,當年度排名第四,而前三名分別是【英雄本色】、【富貴列車】和【最佳拍檔千里救差婆】。
花絮:電影院上映的片子是成龍的【龍的心】。
http://hkmdb.com/db/movies/view.mhtml?id=6810&display_set=big5
http://www.imdb.com/title/tt0091447/
2008/10/03
目前分類:1980~1989 (285)
- Oct 03 Fri 2008 05:05
最佳福星 1986
- Sep 23 Tue 2008 16:05
最佳拍檔大顯神通 1983
因為【最佳拍檔】票房大好,新藝城打鐵趁熱地在隔年就推出續集,由原班人馬繼續搭檔演出,徐克、編劇黃百鳴和曾導自己也都軋了一角。另外,演珠珠的汪庭歡也還滿可愛的,不過她好像就只演過此片而已。
有夠蠢的,戲謔程度或許還超過第一集,情節幾乎完全不合常理,但那根本不是重點,就是很好笑就對了,尤其是徐克出場的那幾段。香港人也是很捧場,此片票房繼【最佳拍檔】之後再度掄元,狂掃兩千三百多萬港幣。
主題曲「跟佢做個friend 」照樣由許冠傑包辦詞曲唱,真的滿動聽的。
http://hkmdb.com/db/movies/view.mhtml?id=6451&display_set=big5
http://www.imdb.com/title/tt0086646/
2008/09/23
- Sep 18 Thu 2008 14:25
龍兄虎弟 1987
成龍自導自演的一部片,一同演出的還有譚詠麟、蘿拉芳娜(Lola Forner)和關之琳,而鍾鎮濤、陳友等溫拿五虎的成員和劉嘉玲也都有客串演出。
大手筆跑到克羅埃西亞和斯洛伐尼亞(兩國當時都屬於南斯拉夫)取景,娛樂性也真的滿高的,成龍耍了很多花招,而負責插科打諢的就是阿倫囉!當然,也要有美美的女主角才更能吸引人。另外,此片也入圍了香港金像獎最佳動作設計。
成龍再度把自己的紀錄往上提升,此片也一舉成為香港影史上第一部票房超過三千五百萬港幣的電影。當時他這套近似雜耍的武打在香江非常風行,拿下這樣的票房也不令人意外。四年後,續集【飛鷹計畫】也上映了。
花絮:成龍在拍此片時曾經撞傷了頭,當時還立刻被送到醫院開刀。成龍後來要去救阿倫和關之琳時,阿倫說的"陳港生"就是成龍的本名。此片在美國比【飛鷹計畫】還晚上映,所以老美順勢反將此片當成【飛鷹計畫】的續集。stO
http://hkmdb.com/db/movies/view.mhtml?id=6882&display_set=big5
http://www.imdb.com/title/tt0091431/
2008/09/18
- Sep 13 Sat 2008 14:40
夏日福星 1985
【福星高照】的續集,風格也延續,同樣是武打加搞笑,情節架構也一樣鬆散,看看笑笑囉!當年是在暑假上映,票房高達兩千九百萬港幣,屈居亞軍,就是只輸給早半年上映的【福星高照】。
卡司真是像明星嘉年華一樣,簡直多不勝數,主要演員沒什麼變,只有秦祥林換成苗僑偉。而最後從電梯走出來的那一群人裡,有很多熟面孔,我就不一一列名了。值得一提的是,當年才廿三歲的關之琳在片中隱隱露點,也是後來鄉民們津津樂道的話題。stO
http://hkmdb.com/db/movies/view.mhtml?id=6715&display_set=big5
http://www.imdb.com/title/tt0090342/
2008/09/13
- Sep 09 Tue 2008 02:55
聖誕奇遇結良緣 1985
實在是有點無聊,根本不知道在演什麼,笑點是有,但有時也不覺得好笑。嗯,不好看。不過卡司還不錯啦,有林子祥、岑建勳和當時才廿一歲的張曼玉。特地選在聖誕節前一週上映,不過讓人一點也感覺不到有聖誕節的感覺。
票房剛好一千萬港幣,當年度排名第廿二。
http://hkmdb.com/db/movies/view.mhtml?id=6754&display_set=big5
http://www.imdb.com/title/tt0090011/
2008/09/09
- Sep 05 Fri 2008 01:55
快餐車 1984
由洪金寶、成龍和元彪師兄弟三人主演,另外客串的也有柯受良、吳耀漢、午馬和岑建勳,而女主角蘿拉芳娜(Lola Forner)是1979年的西班牙小姐,還真的滿靚的。
其實我很早以前就看過了,以前老三台在週末都會播一些電影,不過實在是很久以前了,少說也有十五年,所以情節我早就都忘光光了。
整個劇組開拔到西班牙取景,還滿好看的,反正就成龍的片該有的都有了,其中在古堡內的打鬥戲還滿吸引人的,也入圍了香港金像獎最佳動作設計。當年度票房排名第五,超過兩千萬港幣。
講個小花絮,本來此片的英文片名是要取為"meals on wheels",但由於嘉禾先前的兩部以"m"開頭為片名的電影票房都差強人意,所以迷信的高層就要求改為"wheels on meals"。
http://hkmdb.com/db/movies/view.mhtml?id=6604&display_set=big5
http://www.imdb.com/title/tt0087578/
2008/09/05
- Aug 30 Sat 2008 04:50
福星高照 1985
【奇謀妙計五福星】的續集,但說是續集也很牽強,因為整個角色的設定都完全不同了,充其量只是主要演員幾乎相同罷了!我把演員列一列好了,主要是成龍、洪金寶、秦祥林、馮淬帆、吳耀漢、曾志偉和胡慧中,其他戲份較少的也有元彪、曹達華、林正英、田俊等人。
嚴格說起來,此片的情節架構有夠鬆散的,有些根本連不起來,其實從頭到尾賣的就是武打和一些搔不到癢處的搞笑。不過香港人還真是買帳,此片成為香港影史上第一部票房超過三千萬港幣的電影,是當年度的冠軍,而且第二名竟然還是此片的續集【夏日福星】!
另外,元彪和林正英也以此片獲得了香港金像獎最佳動作設計的提名。
http://hkmdb.com/db/movies/view.mhtml?id=6668&display_set=big5
http://www.imdb.com/title/tt0089177/
2008/08/30
- Aug 28 Thu 2008 03:15
最佳拍檔 1982
由許冠傑和麥嘉主演,女主角是張艾嘉,戲份較少的也有曹達華、石天、古嘉露、徐克、林子祥和編劇黄百鳴,而導演竟然是曾志偉stO。此外,台灣還有另一個翻譯片名叫【光頭神探賊狀元】,還滿到位的。
該怎麼說呢?就是很胡搞,完全就是一部鬧劇!有時候看這種片也很棒,因為完全不用去思考,很輕鬆。主題曲「最佳拍檔」由許冠傑自作自唱,滿有趣的調調。
80年代在香港最賣座的系列電影的第一集,票房竟高達兩千六百萬港幣,是當年度的冠軍,遙遙領先第二名【龍少爺】的一千八百萬港幣,也是香港影史上第一部票房突破兩千萬港幣的電影,後來的續集【最佳拍檔大顯神通】、【最佳拍檔女皇密令】、【最佳拍檔千里救差婆】和【新最佳拍檔】也都有很亮眼的票房。
另外,此片可不只是票房好,也獲得了香港金像獎最佳男主角(麥嘉)、最佳女主角(張艾嘉)、最佳配樂(泰迪羅賓)和最佳歌曲(「最佳拍檔」)等四項提名,但最後只有麥嘉獲獎(和洪金寶共享)。
花絮:許冠傑飛車鏡頭的替身是柯受良,他跟曾導是好友。在周潤發辭演後,徐克提議找許冠傑。而許冠傑的片酬是誇張無比的兩百萬港幣,要知道,當時一百萬港幣就可以拍成一部電影、五十萬港幣就能在郊區買一棟豪宅了,以上語出黄百鳴。
http://hkmdb.com/db/movies/view.mhtml?id=6332&display_set=big5
http://www.imdb.com/title/tt0084955/
2008/08/28
- Aug 12 Tue 2008 04:40
a fish called Wanda (笨賊一籮筐) 1988
卡司主要有潔米李柯蒂斯(Jamie Lee Curtis)、凱文克萊(Kevin Kline)、麥可培林(Michael Palin)和身兼編劇的約翰克里斯(John Cleese)等等,導演則是查爾斯克里奇頓(Charles Crichton)。英文原片名中的"Wanda"是雙關,指那隻魚和女主角。
四個人去搶了銀行,沒想到事成之後各懷鬼胎,每個人都想獨吞那筆錢,然後故事就開始了。幾乎從頭到尾都很胡鬧,許多誤打誤撞連在一起,讓整個過程顯得很無厘頭。我也看得有點迷糊了,就當一部鬧劇吧!有些橋段也還真的還滿好笑的,哈哈!
當年全球票房高達兩億美金,也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原著劇本、最佳導演和最佳男配角的提名。最後,凱文(Kevin Kline)以那瘋瘋癲癲的演出拿下最佳男配角,真是讓人驚訝!
附帶一提,八年後,原班人馬又合作演出了【偷雞摸狗】(courage under fire),改天找來看看。
花絮:約翰(John Cleese)演的律師名叫"Archie Leach",這其實是卡萊葛倫(Cary Grant)的真名;而演他的女兒的辛西亞(Cynthia Cleese)還真的是他女兒。凱文(Kevin Kline)吃的那些魚其實是果凍。最扯的是,當此片在丹麥上映,演到奧圖把薯條放到肯的鼻子那幕時,一個醫生因此想到了舊時趣事而笑得太過誇張,竟然笑到心臟停了,然後掛了。stO
http://www.imdb.com/title/tt0095159/
2008/08/12
- Jul 28 Mon 2008 22:40
摩登保鑣 1981
由許冠文導演,劇本也是他和弟弟許冠傑一起寫的,加上不錯的卡司:許冠文、許冠英、許冠傑和馮淬帆等人,董驃也客串了一角。
幾乎從頭到尾都很好笑,戲謔感十足又非常無厘頭,真是讓人笑開懷。看這種片子,腦袋都不用多想,看著螢幕笑就對了。當年攻下將近一千八百萬港幣的票房,曾是香港影史上最賣座的電影,許氏兄弟的魅力由此可見一斑。另外,許冠文也以其精湛的演技勇奪香港金像獎最佳男主角。
再講個小花絮,許家大哥飾演的角色叫周世昌,其實呢,許氏兄弟的父親就叫許世昌。^^
http://hkmdb.com/db/movies/view.mhtml?id=6203&display_set=big5
http://www.imdb.com/title/tt0082761/
2008/07/28
- Jul 23 Wed 2008 01:00
打工皇帝 1985
卡司有許冠傑、身兼導演的徐克(看那蠢樣實在很難跟他現在的形象來做連結)、泰迪羅賓、吳孟達和當時才十八歲的王祖賢等人。
只看片名其實很難猜想此片的內容,其實就是一群小老百姓在泡麵工廠工作的一些瑣事,當然,是用很胡鬧的方式來表達。其中還穿插了小職員跟老闆千金之間純純的愛呢!總之是非常無厘頭的一片,完全不合邏輯,反正就看看笑笑囉^^!當年度排名第九、將近一千七百萬港幣的票房只說明了當時香港的電影業有多麼發達了。
許冠傑主唱的「最緊要好玩」也滿逗趣的,還入圍了香港金像獎最佳歌曲呢!
附註一下,此片的粵語也不知是怎樣,我總覺得聽起來怪怪的,跟之前看的那幾片感覺不太一樣。
http://hkmdb.com/db/movies/view.mhtml?id=6714&display_set=big5
http://www.imdb.com/title/tt0088981/
2008/07/24
- Jul 13 Sun 2008 23:55
奇謀妙計五福星 1983
"福星"系列的第一部,是嘉禾為了和新藝城的【最佳拍檔】系列相抗衡而拍攝的系列作。此片在1983年上映之後,一連拍了幾部續集:1985年的【福星高照】和【夏日福星】、1986年的【最佳福星】、1989年的【福星闖江湖】、1992年的【五福星撞鬼】、1996年的【運財五福星】等等。
導演是洪金寶,而且還和黃炳耀(客串演出了溜冰賽的主持人)合寫劇本;另外,卡司可強的咧!除了馮淬帆、吳耀漢、岑建勳、秦祥林和洪金寶分別飾演五個主角之外,合演的還有鍾楚紅和成龍,戲份較少的也有陳欣健、田俊、夏文汐、曹達華、午馬、元彪、李賽鳳、葉童和林正英等等,真可謂眾星雲集,這也是港片慣用的操作手法。另外,主題曲「福星高照」也是很有趣的一曲,由洪金寶主唱,黃霑填的歌詞還滿詼諧的。
但此片可不是只有卡司,劇情也是非常到位,從頭到尾都很好笑,很多無厘頭的對話跟逗趣的橋段,雖然我幾乎完全聽不懂粵語,但可以確定的是,我幾乎從頭笑到尾,肚子都快痛死了stO。官方英文片名是"winners and sinners",該年在香港的票房高達兩千兩百萬港幣,只以些微差距輸給【最佳拍檔】系列的第二部【最佳拍檔大顯神通】而屈居第二。另外,此片也獲得了香港金像獎最佳男主角(吳耀漢)和最佳動作設計(元彪、林正英和陳會毅)兩項提名,最後是拿到了最佳動作設計。
題外話,此片是我今年看的第六十一部電影,已追平去年一整年的總數。
http://hkmdb.com/db/movies/view.mhtml?id=6493&display_set=big5
http://www.imdb.com/title/tt0086605/
200/07/13
- Jul 10 Thu 2008 23:05
風の谷のナウシカ (風之谷) 1984
改編自宮崎駿自己總共七集的同名漫畫,但此片只到第二集開始一點點的內容而已。另外,嚴格來說,此片並不能算是吉卜力工作室的作品,因為工作室在1985年才成立。^^
也不知該寫些什麼,或許我本身就比較不喜歡此類天馬行空的片子,所以在看的過程中還滿掙扎的stO。但總歸是吉卜力工作室的第一部大作,可以看看,很有想像力,其中的寓意也值得琢磨。
主題曲是安田成美唱的「風の谷のナウシカ」,當時她只有十八歲,稚氣未脫的嗓音讓此曲變得很討喜,好聽耶!但我有個疑問,為什麼我從頭看到尾都沒有聽見此曲呢stO?害我還期待了一下。
花絮:"Nausicaä"這名字是來自荷姆(Homer)的《奧德賽》。"Ohmu"在日文裡是昆蟲之王的意思。官方英文片名是"Nausicaä of the valley of the wind"。
http://over-time.idv.tw/drama-1672.html
http://www.imdb.com/title/tt0087544/
200/07/10
- Apr 07 Mon 2008 02:00
something wild (散彈露露) 1986
主角是傑夫丹尼爾斯(Jeff Daniels)和梅蘭妮葛里菲(Melanie Griffith),導演則是強納森戴米(Jonathan Demme),【沉默的羔羊】(the silence of the lambs)和【費城】(Philadelphia)都是他導的。另外一提,我沒有認出已在【紅粉佳人】(pretty in pink)和【出軌】(unfaithful)看過的瑪格麗特柯林(Margaret Colin),鏡頭真的太少了,我甚至連在哪裡出現都不太想得起來。@@
算是公路電影,一開始的感覺很無厘頭,讓人有點摸不著頭緒,但還滿有趣的^^。而後半段的劇情在雷李歐塔(Ray Liotta)出現後就變得有點失控,氣氛略顯緊張,讓人的心情也跟著緊繃起來,但結局給人一種峰迴路轉的感覺,也讓人會心一笑^^。值得一看,還不錯,全片充滿一種難以形容的幽默感,是對當時雅痞的反動之作。配樂也都滿好聽的,好幾曲的旋律都很有趣,例如片尾曲「wild thing」。
花絮:克里斯艾塞克(Chris Isaak)本來是雷的人選,但他因為忙於新專輯的製作而拒絕了。零售店裡那兩個老婦人分別是戴導(Jonathan Demme)和大衛拜恩(David Byrne)的媽媽。在高中同學會上表演的是戴導(Jonathan Demme)最愛的樂團fellies。餐廳那老侍者是很常看到的綠葉。
http://www.imdb.com/title/tt0091983/
2008/04/07
- Apr 04 Fri 2008 18:05
pretty in pink (紅粉佳人) 1986
主角是當時只有十八歲但卻已紅透半邊天的茉莉琳華(Molly Ringwald),合演的有安德魯麥卡錫(Andrew McCarthy)和瓊克萊爾(Jon Cryer)等等;劇本是約翰休斯(Jonh Hughes)寫的,導演則是霍華道區(Howard Deutch)。
還不算太差,但劇情有點普通,YA片嘛,不外乎少男少女在愛情、友情或親情所遭遇到的挫折或掙扎,有時也讓人心有戚戚焉咧!儘管我已經離那年紀很久了。stO
爆一下雷,原本的結局是安蒂跟鴨仔在一起,但派拉蒙比較想看到布朗重新贏得她的芳心,加上休導(Jonh Hughes)也怕這樣會傳遞一種"窮女孩不能跟富家男在一起"的訊息,所以就改成我們所看到的結局了。當時兩位主角都已經在拍其他片了,還特地回到劇組重拍了新結局。而也因為改了結局,所以原本的主題曲也從「goodness of love」改成「if you leave」。
稍微聊一下^^。80年代的好萊塢很流行YA片,休導(Jonh Hughes)算是其中的教父級的人物,而茉莉(Molly Ringwald)就是他一手捧紅的。她因主演了休導(Jonh Hughes)導的【少女十五十六時】(sixteen candles)和【早餐俱樂部】(the breakfast club)而聲名大噪,成為當時少男少女的偶像,一頭紅髮也造成模仿熱潮。此片殺青後,休導(Jonh Hughes)邀茉莉(Molly Ringwald)接演【他們的故事】(some kind of wonderful),但她因不想連續演類似的角色而拒絕了,休導(Jonh Hughes)批評她走紅就拿翹,兩人也因此交惡,從此再也沒有合作過了。
花絮:茉莉(Molly Ringwald)曾表示,在她主演的片子中,此片是她的最愛;而她跟安德魯(Andrew McCarthy)最後在停車場的吻戲也是她最愛的螢幕之吻。跟【火爆浪子】(grease)在洛城同一所高中取景。演安蒂朋友的艾莉莎凱尼(Alexa Kenin)在此片上映前就去世了。原本鴨仔的人選是小勞勃道尼(Robert Downey Jr.),但因茉莉(Molly Ringwald)說他不能像瓊(Jon Cryer)一樣讓她有情同手足的感覺而作罷。
http://www.imdb.com/title/tt0091790/
2008/04/04
- Mar 31 Mon 2008 01:30
urban cowboy (都市牛仔) 1980
約翰屈伏塔(John Travolta)主演,合演的還有黛博拉溫格(Debra Winger)和史考特葛倫(Scott Glenn)。稍微聊一下演員好了。胖屈(John Travolta)這時候還不胖,雖稱不上俊美,但仍算是個型男,跳舞也跳得不賴,當時他主演的【週末狂熱夜】(Saturday night fever)和【火爆浪子】(grease)也都是音樂性十足的片子,此片則是鄉村音樂;也因為這三部片,當時的媒體還給他封了個"性感舞男"的稱號咧!黛博拉(Debra Winger),我是第一次看她的演出,長相很清秀,還滿討喜的^^。史考特(Scott Glenn),兩天前我才看了【沉默的羔羊】(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一部鄉村西部片,濃濃的1980年代風,拍攝地點是當時全世界最大的吉利酒吧。當時,休士頓的石油產業非常興盛,工人們都是一身牛仔的打扮,騎電動牛也非常地流行;但幾年後,石油產業美景不再,工人們紛紛失業,不再有能力到酒吧消費,吉利酒吧也因此倒閉。我想,美國人看了此片之後應該也會懷念起當時的種種吧!很棒,推!美中不足之處就在片時太長了,不過這或許也是因為強調音樂性的緣故吧。其實看完此片,我心裡升起一股惆悵感。兩個人相處當然不可能都很和諧,難免會有爭執,如果雙方都能各退一步,就不會有這麼多的誤會產生了。賭氣只會使得雙方漸行漸遠而已,唉!
另外要特別提出來講的是原聲帶,非常暢銷,賣了四百多萬張,幾乎都是一些帶有搖滾味的鄉村音樂,其中由強尼李(Johnny Lee)演唱的主題曲「lookin' for love」讓人特別有感覺,歌詞寫得真感傷。而其實裡面絕大多數的曲子我都沒有聽過,唯三聽過的是老鷹(eagles)的「lyin' eyes」(很小聲的背景音樂而已)、約翰藍儂(John Lennon)也唱過的「stand by me」和【女狼俱樂部】(Coyote Ugly)也用過的「the devil went down to Georgia」(曲名是我去查了才知道的stO)。另外,此片也帶動了鄉村音樂的流行,桃莉芭頓(Dolly Patton)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片中模仿她的比賽還滿逗趣的。^^"
花絮:劇本原本是為丹尼斯奎德(Dennis Quaid)寫的。貝瑞柯賓(Barry Corbin)的螢幕處女秀,當時他已經四十歲了。蜜雪兒菲佛(Michelle Pfeiffer)曾試鏡要演西西,製片勞勃伊凡斯(Robert Evans)也很贊同,但導演卻堅持要由黛博拉(Debra Winger)來演,否則就不拍了。而黛博拉(Debra Winger)後來曾說她會得到此角色是因為原本預定演西西的西西史派克(Sissy Spacek)跟胖屈(John Travolta)吵架而導致合作破裂。胖屈(John Travolta)在此片開拍前兩個月就自己買了一台電動牛回家練習,後來練得還不錯,也因此他不需要用替身。西西開的那輛車是福特在1967年出廠的野馬,現在是一對住在匹茲堡的兄弟所擁有的,也常常出現在當地的汽車展。
http://www.imdb.com/title/tt0081696/
2008/03/31
- Feb 06 Wed 2008 19:35
Ferris Bueller's day off (蹺課天才) 1986
由馬修鮑德瑞克(Matthew Broderick)、艾倫路克(Alan Ruck)和米亞莎拉(Mia Sara)(當時只有十九歲,頗正!)主演三個蹺課的學生,導演是約翰休斯(John Hughes),【早餐俱樂部】(the breakfast club)也是他導的。
算是YA喜劇啦,但主題卻不只是讓人笑笑而已,導演認為我們應該要掙脫傳統牢籠的束縛,而放手去做自己想做的事。這打破刻板觀念的片子在當時引起了廣大的迴響。但或許因我的工作性質使然,我不甚認同這種已經算是過度違反常規的事情,要輕鬆有其他的管道,而不是藉由翹課。要改變可以,而不是標榜特立獨行。唉!因為這樣,雖然我也覺得此片滿好笑的,但其實在整個過程中,我反而希望他被逮到咧!^^"
花絮:拍片當時是初秋時節,樹葉都掉光了,劇組必須黏上假樹葉。很多畫面都經過剪輯來造成導演要的效果,例如費瑞斯假裝成莎隆的爸爸去載她時,他們其實只小親了一下。休導(John Hughes)只花了六天就把劇本寫好了。片中那一所高中就是導演的母校,而最後校長搭校車那裡就是導演的老家。而車牌其實都是片名的縮寫,例如布媽媽的VCTN是指1983年的【歡樂假期】(vacation);布爸爸的MMOM是指1983年的【Mr. Mom】;珍妮的TBC是指1985年的【早餐俱樂部】(the breakfast club);艾德校長的4FBDO就是指此片,這些片都由休導(John Houghes)掌鏡或是編寫劇本。約翰庫薩克(John Cusack)、金凱瑞(Jim Carrey)、強尼戴普(Johnny Depp)、阿湯(Tom Cruise)、小勞勃道尼(Robert Downey Jr.)和麥可福克斯(Michael Fox)都曾是主角的人選;而艾瑞克史托茲(Eric Stoltz)曾試鏡想演主角。而安東尼麥可霍爾(Anthony Michael Hall)和艾米里歐埃斯特維玆(Emilio Estevez)都拒絕了卡麥隆的角色,最後由當時已廿九歲的艾倫(Alan Ruck)演了。演費瑞斯父母的李曼華德(Lyman Ward)和辛蒂皮凱(Cindy Pickett)在此片殺青後真的結婚了,而演兄妹的馬修(Matthew Broderick)和珍妮佛葛蕾(Jennifer Grey)訂婚了stO。查理辛(Charlie Sheen)為了要把藥頭演得像一點,在拍那一段之前,他四天沒睡覺來讓自己看起來憔悴些。那些遊行隊伍是芝加哥一年一度的史特賓日遊行(德裔美國人的節慶),而那些在旁邊跳舞的人只是隨著音樂起舞的路人,導演覺得有趣就把它拍下來了,而費瑞斯在遊行中唱的兩首歌分別是伯特坎普佛(Bert Kaempfert)的「Danke Schoen」和披頭四(beatles)也唱過的「twist and shout」,而當費瑞斯在對嘴唱「twist and shout」時,階梯上那群人跳的舞步是直接抄麥可傑克森(Michael Jackson)的「thriller」MV裡的舞步。費瑞斯高中的吉祥物是一隻牛頭犬。費瑞斯在浴室中談論卡麥隆的家那一句台詞是來自【早餐俱樂部】(the breakfast club)。他們在路上遇到布爸爸那一段,米亞(Mia Sara)說馬修(Matthew Broderick)是真的搔了她的腳來讓她發笑。演經濟學老師的班史丹(Ben Stein)真的是哥倫比亞大學經濟系畢業的,而他在片中上課那段是真的講了一些難懂的經濟理論。那台法拉利其實是經過改裝的,所以劇組收到很多車迷的抗議信,而它也真的在拍片時摔壞了。艾德校長被吐汽水時的背景音樂是"小精靈"(pacman)掛掉時的音樂。本來女主角要取名為坦蒂(Tandy),最後以當時派拉蒙老闆─奈德泰南(Ned Tanen)的女兒莎隆(Sloane Tanen)來命名的。費瑞斯引述約翰藍儂(John Lennon)的那句『I don't believe in Beatles, I just believe in me.』(我不相信披頭四,我只相信我自己。)是約翰(John Lennon)跟小野洋子組的塑膠小野樂團(plastic Ono band)的「God」的歌詞。
http://www.imdb.com/title/tt0091042/
2008/02/06
- Feb 02 Sat 2008 08:00
midnight run (午夜狂奔) 1988
一個替保釋保證所工作的前警察,為了十萬美金的酬勞,奉命要在五天內把在保釋期間落跑的會計師從紐約押回洛杉磯,本來一切只要搭上飛機就結束了,但因會計師不敢搭飛機而改搭火車,此片演的就是他們倆在旅程中發生的種種。
老伯(Robert De Niro)就是從這部片開始嘗試演喜劇的,我看完後只覺得,他果然是有當演員的天分。而導演是馬丁布雷斯特(Martin Brest),他導過的比較知名的片有【比佛利山超級警探】(Beverly Hills cop)、【女人香】(scent of a woman)、【第六感生死緣】(meet Joe Black),還有各方影評爛透了的【絕配殺手】(Gigly)。而有一點我一定要提出來,我認出了一個小角色,傑克凱歐(Jack Kehoe),他在此片中是演保釋保證所的小弟,而我在哪一片也看過他呢?1973年的【刺激】(the sting)。我是真的認出來了!
很有趣的公路電影,從頭到尾毫無冷場,可說是一氣呵成。不只有幽默逗趣的對白,也有發人省思的橋段,配樂也滿好聽的。不知怎的,看完這片,我覺得心情變好了,有時候靜下心來想一想,看看別人,再看看自己,或許能頓悟出一些人生道理也說不定,傑克的人生觀不就在一次旅途中產生了改變嗎?很棒的一片,大推!
花絮:約翰艾希頓(John Ashton)認為老伯(Robert De Niro)很入戲,他說在火車上那一段,老伯(Robert De Niro)是真的打他stO。用石蕊驗假鈔那段是兩位演員的即興演出(這裡笑死我了stO)。河中那一段是跑到紐西蘭拍的,因為那時節只有南半球的天氣不會讓水冷到不能游泳。保釋保證所的小弟叫傑瑞傑斯勒(Jerry Geisler),其實這是真實人物,是一位律師,他的客戶包括瑪麗蓮夢露(Marilyn Monroe)和艾羅福林(Errol Flynn)。『fuck』這個字在此片中用了一百一十九次。查爾斯葛羅汀(Charles Grodin)因為在整部片的大半時間都銬著手銬而銬出永久性的疤痕。老伯(Robert De Niro)花了一些時間跟著賞金獵人以揣摩神態。丹尼斯法瑞納(Dennis Farina)的戲份全是在賭城拍的,因為他那時在那裡拍電視劇【警察故事】(crime story)。老布(Bruce Willis)曾是會計師的考慮人選,但被導演拒絕了,後來他接了【終極警探】(die hard);而這兩部片幾乎是同時上映。而派拉蒙原本要雪兒(Cher)來演會計師,但導演拒絕;所以派拉蒙又推薦了羅賓威廉斯(Robin Williams),羅賓(Robin Williams)非常想演這角色,也去試鏡了,但導演對老伯(Robert De Niro)跟查爾斯(Charles Grodin)的合作效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他又拒絕。派拉蒙於是放棄這部片,環球就接手了。
http://www.imdb.com/title/tt0095631/
2008/02/02
- Jan 23 Wed 2008 05:00
die hard (終極警探) 1988
由於前陣子老布(Bruce Willis)的【終極警探4.0】(live free or die hard)才剛上映,我本身也滿愛看這種誇張的動作片,所以我也來湊個熱鬧。但我當然不會直接看第四集,我從評價最高的第一集開始看。
在此片之前,動作片以阿諾(Arnold Schwarzenegger)或老史(Sylvester Stallone)為代表的肌肉棒子形象居多,此片算是開啟平凡英雄類型的先驅。在片中,我們也能感覺得到麥克連的無奈或絕望,但他總是強打起精神來面對接踵而來的挑戰,給人一種正面的激勵。老布(Bruce Willis)演過的角色很多,但我想就屬約翰麥克連給人的印象最深刻了,這系列也成為他的招牌,1990年、1995年和2007年分別有續集上映,票房反應也都很好。其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台詞當屬『Yippee-ki-yay, motherfucker!』,而這句台詞在【終極警探】(die hard)系列中全都出現過。
毫無疑問,此片是老布(Bruce Willis)的成名作,但他其實是麥克連的第五順位人選,在他之前的人選分別是阿諾(Arnold Schwarzenegger)、老史(Sylvester Stallone)、柏特雷諾斯(Burt Reynolds)和李察吉爾(Richard Gere)。而他拍此片的片酬是五百萬美金,這在當時是最高紀錄,拍完此片之後,他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大明星,就很少回電視圈了(頂多是友情客串)。而他在接拍此片前是因演出電視影集【雙面嬌娃】(moonlighting)而走紅,拍此片時也是兩邊跑,他白天拍電視,晚上拍電影,這也是為什麼他在此片中的景多是夜晚。而且,因為他是個左利者,所以片中的麥克連也是慣用左手。另外,據說邦妮巴德莉亞(Bonnie Bedelia)是他親自推薦給片廠的。附帶一提,演露西麥克連的泰勒芙萊(Taylor Fry)實在有夠可愛的^^。
廿年前的大片,令人嘆為觀止,就算是以今日的角度來看,仍然不顯遜色。除了一開始讓人覺得有點小悶之外,從恐怖分子占據大樓開始,貓捉老鼠的戲碼就上演了,劇情曲折,緊湊逼人,簡直繃緊了觀眾的每一條神經。必看,這就是我的心得了。真的不得不推,不只有精采的動作鏡頭,故事性也顯得相當豐富而吸引人,如果硬要挑剔一下的話,就是最後那騷動感覺很牽強,還有多了一些感覺不必要的配角,使得影片時間稍嫌長了一些。
改編自羅德里克索普(Roderick Thorp)的小說《nothing lasts forever》,導演是約翰麥提南(John McTiernan)(其實他曾多次拒絕此片的邀約,因為他認為此片是很棘手的工作,但最終他還是被說服了。),他在情節上作了一些修改,來避開政治層面,也試著讓麥克連能更平凡些,他認為這樣觀眾會更認同,事實證明似乎是如此。
另外,用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的「ode to joy」(快樂頌)是導演的點子,而此片的配樂者-麥可凱曼(Michael Kamen)一開始認為這是褻瀆,他想用華格納(Richard Wagner)或史特勞斯(John Strauss),但導演回說「ode to joy」(快樂頌)也是極其暴力的【發條橘子】(a clockwork orange)的主題曲,身為史坦利庫柏力克(Stanley Kubrick)迷的麥可(Michael Kamen)就同意了。
花絮:海報上原本沒有老布(Bruce Willis),只有那棟大樓;等到票房告捷後,製片才把老布(Bruce Willis)放上去。此片改編自《nothing lasts forever》,是《the dective》(曾被翻拍成由法蘭克辛納屈(Frank Sinatra)主演的電影)的續集;巧的是,老布(Bruce Willis)在電影處女作【無頭血案】(the first deadly sin)中是飾演一個走出酒吧的小角色,在那一幕,老辛(Frank Sinatra)正要走進酒吧。在【雙面嬌娃】(moonlighting)的其中一集中,老布跟朋友走過一家錄影帶出租店時,店員正在撕玻璃上此片的海報。片中,警察局長說曾說麥克連或許是只個酒保,事實上,老布(Bruce Willis)在還沒成名前真的當過酒保。片子一開始,麥克連要下飛機時有跟一位空姐擦身而過,其實他們是有對話的,後來因故被剪掉了。對話如下:空姐:『你應該幫他(泰迪熊)買張票。』麥克連:『他喔,他還沒成年啊。』空姐:『可是我成年了。』嗯,你可以看出空姐在引誘麥克連stO;而那隻泰迪熊就是【獵殺紅色十月】(the hunt for Red October)中,傑克萊恩帶回家那一隻。片中恐怖份子所說的德文其實有很多語法錯誤且毫無意義;另外,此片在德國上映時,這些恐怖分子被改為來自歐洲,一些成員的名字也都改變了。而他們所搭乘的車身漆著"太平洋快遞"的卡車,在【捍衛戰警】(speed)也出現過,之後在【終極警探3】(die hard: with a vengeance)又再度出現,但改為"大西洋快遞。原來,這是曾參與過以上三部片子的製作設計師-傑克森德哥維亞(Jackson De Govia)所開的一個小玩笑,而諷刺的是,"太平洋快遞"的意涵是和平提供者。片中,卡爾使用的是某種奧地利步槍。漢斯跟麥克連見面的那一幕是後來加的,因為劇組發現演漢斯的艾倫瑞克曼(Alan Rickman)可以很逼真地模仿美國口音,而這段沒有彩排就上了,為了要一種自然感。接近後面那段,漢斯嘲笑麥克連說約翰韋恩(John Wayne)沒能跟葛麗絲凱莉(Grace Kelly)一起走下日落大道了,麥克連反諷說是賈利古柏(Gary Cooper),這段是在說【日正當中】(high noon)。艾倫瑞克曼(Alan Rickman)從大廈掉下來那幕其實是從二十呎高的地方跳到氣墊上,導演還先跳一次給他看來取信他;但為了拍出真實效果,特技人員數到二就放手讓他掉下去了stO。另外,由於他總是因槍聲或火光而畏縮,所以片中所有他開槍的畫面都沒有臉部鏡頭。漢斯這名字是來自【諜海飛龍】(our man flint)。而片中的長富大樓其實就是二十世紀福斯的總部,片中的電話地址也都是真實的電話地址。由於此片的緣故,洛城居民被禁止在大廈外部拍照。而片中很多爆炸畫面都是在微縮模型中拍攝的。
http://www.imdb.com/title/tt0095016/
2008/01/23
- Dec 08 Sat 2007 03:55
back to the future (回到未來) 1985
1985年,馬蒂陰錯陽差地搭乘時光機回到卅年前的1955年,誤打誤撞地影響到他父母親的相識,因為,他母親竟然愛上他了,這該怎麼辦呢?一連串鬧劇似的情節就此上演囉!^^
男主角是麥可福克斯(Michael Fox),女主角應該要算是莉亞湯普森(Lea Thompson),兩人在片中的關係是母子,但現實中,兩人的年紀只差了九天;而導演是勞勃辛密克斯(Robert Zemeckis),【阿甘正傳】(Forrest Gump)也是他導的。
整部片給人很輕鬆的感覺,很容易就猜得出是一部喜劇,只要跟著幽默詼諧的劇情發展就可以了,雖然我看的影片有一點瑕疵(影片定格了stO),但應該無關緊要,大概的劇情我都還滿清楚的。結尾的轉折還算有趣,因為馬蒂回到過去攪局,使得他再度回到"未來"(應該說是"現實")時,有些人物的性格因此而改變了,滿好笑的^^"。感覺沒有我想像中好看,或許又是我期待太高了stO!但總覺得沒有那種令我驚豔的感覺出來,不過總歸來說,仍算是佳作啦!
很有想像力的一片,為環球帶來龐大的商機,製作成本不到兩千萬美金,但全球票房卻高達三億八千萬美金,是當年度的票房冠軍。而賣座的電影有續集是必然的,此片也不例外,兩部續集分別在1989年和1990年上映,票房雖然是每況愈下,但也都算是非常賣座。
花絮:麥可(Michael Fox)一直是馬蒂的人選,但當時他剛好在拍攝電視劇【family ties】,環球因而先找艾力克史多茲(Eric Stoltz),但由於他對劇組及其他演員有點意見而被拔掉,使得麥可(Michael Fox)終究還是接下了馬蒂這角色,這段期間他是兩邊軋戲,也為了演這部片而學了滑板;梅蘿拉哈汀(Melora Hardin)在克勞蒂亞威爾斯(Claudia Wells)因檔期未定而不能參與此片前,曾是珍妮佛的考慮人選,但由於她比麥可(Michael Fox)還要高而失去演出這角色的機會@@";影片一開始,馬蒂跟同學上台表演,那位站起來說他們的表演太大聲的評審就是為此片寫了不少配樂的休伊路易斯(Huey Lewis)飾演的,而馬蒂表演的那曲也是他寫的^^";當時環球的老闆-席德軒堡(Sid Sheinberg)堅持用他太太的名字-蘿琳蓋瑞(Lorraine Gary)來為馬蒂的媽媽命名;布朗博士的形象是參考亞柏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而來的;1955年,【馬蒂】(Marty)拿下奧斯卡最佳影片獎,而導演和編劇說他們將主角取名為馬蒂跟這部片無關,而也是在這一年,亞柏特(Albert Einstein)辭世;片中的鐘樓跟【梅崗城故事】(to kill a mockingbird)那座鐘樓是同一座,而那所學校其實是在洛杉磯附近的惠特高中;導演曾經試著拿這劇本想跟迪士尼合作,但迪士尼認為母親愛上兒子這種劇情太過傷風敗俗而拒絕他;結尾時,博士那句『Roads? Where we're going we don't need roads.』(道路?我們去的地方不需要道路。),就是隆納雷根(Ronald Reagan)總統在某次演說時講過的話。
http://www.imdb.com/title/tt0088763/
2007/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