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1990~1999 (41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0376 1tihay.jpg  

很不錯的YA片,讓人看了心情也跟著好了起來,幽默風趣的對白和橋段可說是俯拾皆是,真是讓我笑開懷了!但歡樂之餘也是給了我一些感觸,人就是要做自己才對不是嗎?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太在意別人的眼光了,感覺好像只是表現出自己想讓別人看見的一面,而將自己真實的一面給隱藏起來,但這似乎本末倒置了。當然,人是群體動物,不能什麼都我行我素,但只要不干擾到別人,自己活得自在就行了不是嗎?我是真的這麼認為。最後,我總結一下感想好了,嗯,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人帥真好』。

改編自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的名作──【馴悍記】(the taming of the shrew),擔綱演出的是希斯萊傑(Heath Ledger)和茱莉亞史提爾斯(Julia Stiles)。希斯(Heath Ledger),這應該也只是我第二次看他的演出而已,第一次是【騎士風雲錄】(a knight's tale),俊俏的他在2008年初過世了,相當可惜;而這是我第一次欣賞茱莉亞(Julia Stiles)的演出了,她不美,但卻能詮釋出那種獨特的自我特質。

另外,用的音樂也都很有青春活力,以下我列個幾首。麥可騎著機車衝下山坡,之後鏡頭轉到姊妹倆的家搭的是給克麗歐的信(letters to Cleo)的「sunshine on my window」;派屈克到舞廳找凱特搭的是給克麗歐的信(letters to Cleo)的「come on」,接著只聽到前奏的是「co-pilot」;碧昂卡覺得舞會無趣而想回家搭的是求救樂團(the SOS band)的「just be good to me」;之後她走出舞會,請卡麥隆載她回家搭的是孿生湯普森(The Thompson twins)的「hold me now」(這也是我唯二有聽過的);派屈克看到凱特在試吉他搭的是瓊艾瑪崔汀(Joan Armatrading)的「the weakness in me」;派屈克在操場公開向凱特告白搭的是經典名曲「can't take my eyes off you」(這當然聽過囉);兩人玩漆球那段搭的是二分之一音速(semisonic)的「FNT」;凱特負氣離開畢業舞會搭的是潔西卡利鐸(Jessica Riddle)的「even angels fall」;片尾曲則是給克麗歐的信(letters to Cleo)的「I want you to want me」。

製作成本只有一千六百萬美元,但北美就賺進了三千八百多萬美元,加上海外也收了一千五百多萬美元,總計五千三百多萬美元的票房已經算是很不賴了!去年導演自己將此片改編成電視劇,也是相當地受歡迎。

花絮:許多人名或台詞都和【馴悍記】(the taming of the shrew)有關,而轉學生的名字其實就是大導演詹姆斯卡麥隆(James Cameron)姓名的相反。當場景的學校是華盛頓州塔可瑪的Stadium high school,其實這裡本來是帶有城堡莊園風格的火車站旅館,但火災後就改建成學校了。在實驗室玩火那段是希斯(Heath Ledger)的即興演出。凱特因為申請上了莎拉勞倫斯學院而雀躍不已,而飾演凱特妹妹碧昂卡的拉莉莎歐萊尼克(Larisa Oleynik)是真的上了該校。派屈克向凱特告白用的樂隊不是Stadium high school的,因為他們沒有樂隊,劇組只好向鄰近的Lincoln high school商借樂隊來演出,而飾演被派屈克買通的樂隊隊長的也真是其人;另外,原本派屈克要唱的曲子是派屈吉家族(the Partridge family)的「I think I love you」。漆球那段是在西雅圖拍的。凱特唸自己的詩那段是一次就拍好的,茱莉亞(Julia Stiles)掉淚也是不在劇本中的真情流露。希斯(Heath Ledger)擊敗了艾希頓庫奇(Ashton Kutcher)和喬許哈奈特(Josh Hartnett)而得到了男主角的演出機會。茱莉亞(Julia Stiles)原本是試鏡要演碧昂卡。

附帶一提,其實有時候我還滿喜歡看YA片的,感覺沒什麼需要思考,又可以讓自己變年輕(自我感覺真良好stO),呵呵!而中文片名個人覺得還算可以,但當然稍嫌刻意,不過片商有其商業考量也是無可厚非。而另外有一部中文片名也是很囧的【風流教師霹靂妹】(election)聽說也是很不賴,不過我到現在還沒入手,殘念。

http://www.imdb.com/title/tt0147800/
2010/04/05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373 bp.jpg  

強納森凱普蘭(Jonathan Kaplan)最後的大螢幕導演作(很湊巧地,我兩個星期前才剛看過他導的【危險第三情】(unlawful entry)。),兩位女主角分別是克萊兒丹妮絲(Claire Danes)和凱特貝琴薩(Kate Beckinsale),最大的配角應該算是比爾普曼(Bill Pullman)。克萊兒(Claire Danes),這是我第一次看她的演出,精湛的表現著實讓我對她刮目相看;凱特(Kate Beckinsale),這也只是我自2007年12月底看的【美國情緣】(serendipity)以來第二次看她的演出而已。

很震撼人心的情節,將泰國(或許也是在暗指一些不民主的國家)司法的骯髒面直接攤在陽光底下,也警惕眾多自助旅行的遊客要提防陌生人,豔遇?還是別作夢了吧!不然怎麼死的都不知道。此片情節像是只會在小說裡出現沒錯,但偏偏卻都是活生生曾經發生過的事實!類似的新聞報導也層出不窮。另外,艾莉絲最後在聽證會上自白的橋段堪稱最高潮,本來已經有點想睡的我也頓時變得清醒,戛然而止的結局讓我有點錯愕,但惆悵之餘也感到寬慰,艾莉絲這種毅然決然的大義簡直可比《雙城記》(tale of two cities)的希尼卡頓。

音樂也不錯,以下我列個幾首。片頭曲是涅盤(delerium)和莎拉麥克勞克蘭(Sarah McLachlan)合作的「silence」,真的是滿有佛教味道的;她們第一次出遊搭的那曲是妮莉費塔朵(Nelly Furtado)的「party」;尼克分別和她們調情搭的那曲是澳洲團體──李奧納多的新娘(Leonardo's bride)的「even when I'm sleeping」;她們倆人決裂時搭的那曲是蒂芬妮亞柏克(Tiffany Arbuckle)的「damaged」;兩首片尾曲分別是莎拉布萊曼(Sarah Brightman)重唱的的「deliver me」和泰國版的「Bangkok」。

福斯花了兩千五百萬美元,但北美票房卻只剛好超過一千萬美元,應該是賠了!其實還滿出乎我意料的,因為我覺得這樣的情節應該是很有吸引力的。

花絮:因為情節對泰國司法多所批判,所以絕大部分的鏡頭都是在菲律賓拍的(但還是有一些鏡頭是在曼谷取景的),也因此,一些標誌還是看板都必須從英語改成泰語。而想當然爾,此片在泰國是被禁演的,科科。另外,克萊兒(Claire Danes)在馬尼拉拍完此片後曾接受時尚雜誌的訪問,她竟然說馬尼拉是個骯髒古怪的城市,後來接受首映雜誌訪問時又再度語出批評,說馬尼拉到處都是蟑螂和老鼠,也沒有汙水處理系統,那裡的人都沒手、沒腳、沒眼睛。這番話當然惹惱了菲律賓人,出面反駁她的有前菲律賓總統──約瑟夫艾斯特拉達(Joseph Estrada)和前馬尼拉市長──利托亞提恩沙(Lito Atienza)的兒子,她也馬上被菲律賓當局列為不受歡迎人物,所參與演出的片子隨後也都遭到禁演。眼看事態嚴重的克萊兒(Claire Danes)後來在娛樂週刊上發表道歉聲明,這件事才算告是一段落。個人認為當時還不滿廿歲的她的確是太嫩了,但或許她真的是一個很不會說話的人,因為她後來也批評了凱特(Kate Beckinsale),說她是一個難懂又容易動怒的女人,嗯。stO

http://www.imdb.com/title/tt0120620/
2010/03/27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372 anh.jpg  

讓人很有感觸的一片,愛黛兒自以為是地幫女兒安安排好了未來,但安卻不想照著做,彼此的摩擦也越來越多。而唯一看透真相的是外表看似憨呆、智慧卻過於常人的警察?科科!最後,母女倆在洛杉磯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相處後,終於能互相體諒並支持彼此,嗯,讓人感到窩心。

年輕時,我常常埋怨父母親管我管得很緊,總是丟下一句『我是為你好』就半強迫性地叫我做這或做那,當時的我很反彈。但十幾年過去了,我由衷地感謝父母親為我的付出,讓我能無憂無慮地完成大學學業,也為自己年輕時的不懂事感到汗顏。出社會後,慢慢地能體會當時父母親的苦口婆心,年輕時不懂現實的殘酷,總認為自己以後應該會很有發展,年紀越來越大才發現自己能力有限而不能老是發夢了。去年第一次離開家到外地工作,雖然工作還算愉快,只是有時看著冷冰冰的牆壁也不免感到寂寞,但總是告訴自己要努力工作來回報父母親,所以必須甘之如飴地去完成每一天的工作,自己也覺得很有成就感。其實,我對自己的未來還滿樂觀的,雖然現在的我是半上不下的。

改編自孟娜辛普森(Mona Simpson)的小說,由蘇珊莎蘭登(Susan Sarandon)和娜塔莉波曼(Natalie Portman)主演,導演則是王穎。莎嬸(Susan Sarandon)演起這種浪漫隨性過了頭的愛黛兒真是一絕,在【熱力師奶】(the banger sisters)中的演出和此片有異曲同工之妙;而當時只有十七歲的娜塔莉(Natalie Portman)也是難掩慧黠,將想獨立的安詮釋得恰如其分,口白也唸得很有感情;而我上一次看她的演出竟然是2007年11月中的事了。另外,我認出來的綠葉也滿多的,例如演愛黛兒姊姊卡蘿的邦妮巴德莉亞(Bonnie Bedelia)、演安在灣城的手帕交瑪莉的索拉貝琪(Thora Birch)、演安在洛杉磯的新朋友莎拉的艾希莉強森(Ashley Johnson)和演安養院老人的兒子傑克的約翰卡羅林區(John Carroll Lynch)。

另外,有幾首曲子也都用得很棒。片頭曲是凱蒂蓮(k.d. lang)的「anywhere but here」(給人一種開闊豁然的感覺);再來母子倆在爭論的那首海灘男孩(the beach boys)的曲子是「surfin' safari」;愛黛兒帶著安離開灣城那曲是黎安萊姆斯(LeAnn Rimes)的「leaving's not leaving」;安想家而愛黛兒緊擁著她時響起的那曲是莎拉麥克勞克蘭(Sarah McLachlan)的「ice cream」(真是讓人感動的旋律啊);班尼的告別式那曲是麥姨(Sarah McLachlan)的「I will remember you」(真是悲情啊);愛黛兒坐在車中看著和她搞曖昧的牙醫又和老婆重修舊好那曲是辛妮蘿涵(Sinéad Lohan)的「everything around me is changing」;兩首片尾曲則分別是瑪莉威爾森(Marie Wilson)的「free」和稍早就曾用過的「leaving's not leaving」。

成本是兩千三百萬美元,但在北美只進帳了一千八百多萬美元,而海外也是很慘淡地只收了將近五百萬美元,總計兩千三百多萬美元的全球票房其實只能算是差強人意。

花絮:據說莎嬸(Susan Sarandon)曾向製作人說如果娜塔莉(Natalie Portman)不演她女兒,那她也沒興趣了。當安在試鏡時,工作人員在場外叫著準備下一個試鏡的凱倫史卡波洛(Karen Scarborough),科科,其實這是掌管此片收支的會計師的名字。

http://www.imdb.com/title/tt0149691/
2010/03/24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算是一部輔以武打的笑鬧喜劇,由元華、黃光亮、胡慧中、李賽鳳和大島由加利等人主演。從頭到尾都很瞎搞,但有幾個橋段也的確幽默得讓人捧腹,就看看笑笑囉!

票房奇差無比,因此映期只有六天,也僅僅收了十七多萬港幣,年度排名是倒數的。stO

http://hkmdb.com/db/movies/view.mhtml?id=7563&display_set=big5
http://www.imdb.com/title/tt0105387/
2010/03/22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367 ue.JPG  

令人直冒冷汗的情節,從頭到尾幾乎沒有笑點,不過會讓人想一直看下去。這種占有欲強的人實在像是一顆不定時炸彈,他總是不斷地鑽牛角尖,沒得到自己想要的感情就很有可能做出不理智的行為,實在是讓人膽顫心驚啊!男人還是灑脫一點好,就算沒追到,笑笑也就過了,好好充實自己,再繼續追求真愛吧!科科!

卡司不賴,有寇特羅素(Kurt Russell),雷李歐塔(Ray Liotta)和瑪德琳史托(Madeleine Stowe)。來聊一下。羅兄(Kurt Russell),繼【探戈與金錢】(Tango & Cash)之後再度看他的演出;而雷兄(Ray Liotta)實在很適合演這種喪心病狂,因為我覺得他的臉就實在很像變態stO,沒想到上次看他的演出已經是前年11月中的【致命ID】(identity)了;瑪德琳(Madeleine Stowe),不怎麼紅,但好身材在此片一覽無遺,而這也只是我繼2007年7月初看【將軍的女兒】(general's daughter)之後第二次看她的演出而已。

在北美收了五千七百多萬美元,年度排名第廿五。

後記:我停機超過半個月的電腦重生囉!心情也不自覺地好了起來。^^y

http://www.imdb.com/title/tt0105699/
2010/03/14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364 情.JPG  

這是我相隔將近半年才再度看周星馳的片子,導演是李力持,搭以毛舜筠、午馬、恬妞、葉子楣、張耀揚和元華等人,卡司還不錯。

真的是滿逗趣的,情節的鋪陳在胡鬧中還算保持得不錯,騙中騙啊,看看笑笑囉!另外,看了之後才發現某些橋段我有印象耶,想必是以前在電視上看過了。

票房高達一千六百多萬港幣,年度排名第十八。

http://hkmdb.com/db/movies/view.mhtml?id=7427&display_set=big5
http://www.imdb.com/title/tt0102737/
2010/03/03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358 tbotv.jpg  

我是衝著卡司看的:湯姆漢克斯(Tom Hanks)、布魯斯威利(Bruce Willis)、梅蘭妮葛里菲(Melanie Griffith)和摩根費里曼(Morgan Freeman),開始看之後又發現導演是布萊恩狄帕瑪(Brian De Palma),期待感就急速飆升啦!另外,我也認出了兩片綠葉,演一開始引導彼得進場的接待的麗塔威爾森(Rita Wilson)和演雪曼跟茱蒂的小孩的克絲汀鄧斯特(Kirsten Dunst)。

內容相當尖銳的一片,探討的是美國的種族議題、人性醜陋和媒體亂象,筆鋒犀利地直插問題核心,狠狠地諷刺了一些只為了達成自己的目的而替死鬼是誰都沒差的偽君子。結局的轉折讓人大呼過癮,一些遭受壓迫的人被逼急了,也毫不顧忌地將真相攤在陽光下,著實反將了那些偽君子一軍,法官的一席話如同當頭棒喝般地打醒了在場所有的人,一切就像是鬧劇般地結束了……

華納花了四千多萬美元,但北美票房卻是慘兮兮的一千五百多萬美元,應該是賠了!

先講些選角的八卦。瑪莉亞的口袋人選很多,其中烏瑪舒曼(Uma Thurman)曾來試鏡過,也幾乎要得到此角了;而克莉絲汀史考特湯瑪斯(Kristin Scott Thomas)本來也是有要來試鏡,但碰巧她和孩子出遊所以就錯過了,不過狄導(Brian De Palma)在幾年後為【不可能的任務】(mission: impossible)選角時還是記得她。傑克尼柯森(Jack Nicholson)和約翰克里斯(John Cleese)都曾被邀演彼得,但他們也婉拒了。渥特馬修(Walter Matthau)本來是法官的人選,但因他開價一百萬美元而讓製作人卻步,最後他們以較合理的十五萬美元簽下了亞倫阿金(Alan Arkin);但隨後片廠為了減少爭議而決定將法官的種族從猶太人改成黑人,所以老阿(Alan Arkin)也就被老費(Morgan Freeman)取代了。而儘管老布(Bruce Willis)不演動作片的票房都很慘,但片廠還是決定用他,他的片酬甚至高過老漢(Tom Hanks)一百萬美元呢!五百萬美元比四百萬美元。另外,老漢(Tom Hanks)之所以會被相中是因為他長得很斯文可愛,可以沖淡雪曼這角色的負面形象;而儘管他在1988年靠著【飛進未來】(big)獲得奧斯卡提名,但輿論卻仍然認為他只能算是個喜劇演員而對此大肆撻伐;而他之所以會接演也是因為想改變大眾對他的刻板印象,證明自己不是只能演喜劇,但他之後卻一直要到1993年的【費城】(Philadelphia)才算改變了大眾的想法。

接著是花絮:片頭的長鏡頭將近五分鐘,這是狄導(Brian De Palma)的慣用手法。一開始,當彼得坐著豪華轎車進到地下室,那位喊著『Now arriving aera A.』(現在抵達A區)的警衛就是狄導(Brian De Palma),之後他急忙地跑出鏡頭外,接著你會看到他坐在那輛高爾夫球車的後座,當高爾夫球車停了之後,你又看到他急匆匆地跑出鏡頭,然後等到彼得走進電梯,你會看到他扮成一名侍者,這是因為他要指導掌鏡的攝影師,而特效又無法消去他,所以就只能這樣了,而他為了不被認出來,還特地將招牌的落腮鬍都刮掉了。金凱特羅(Kim Cattrall)節食超過兩個月來讓自己瘦到可以演茱蒂。

http://www.imdb.com/title/tt0099165/
2010/02/14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357 tsam.jpg  

由卡麥蓉狄亞茲(Cameron Diaz)、班史提勒(Ben Stiller)和麥特狄倫(Matt Dillon)等人主演,法拉利兄弟(Peter & Bobby Farrelly)在【王牌保齡球】(kingpin)慘遭滑鐵盧之後的東山再起之作,成為他們的代表作之一,也保住了他們的導演生涯。來聊聊個人對演員們的感覺。卡麥蓉(Cameron Diaz),我是第一次看她的演出,而她在此片中的扮相真的好靚喔!也算是就此走紅;班(Ben Stiller),他還是一貫的演出,感覺沒什麼改變;麥特(Matt Dillon),上次看他的演出已經是2007年11月中看的【美麗佳人】(beautiful girls)了,他就是那麼帥氣,但有一點我不得不說,就是他在此片中刻意突顯的牙齒根本就是以皇后(queen)的佛萊迪麥裘瑞(Freddie Mercury)為形象塑造的。

還真的是滿好笑的,雖然有些橋段略顯低級,但我是覺得無傷大雅,讓我比較不能接受的反而是過於誇張的鋪陳(派特為狗急救、華倫甩魚鉤卻鉤到泰德、泰德和狗的搏鬥等等)。就一部能讓你笑開懷的喜劇,愛情的鋪陳反而變得像只是陪襯搞笑情節似的。我推,在情人節前夕看此片也算不錯的選擇。

福斯只花了兩千三百萬美元,但在北美就開出一億七千多萬美元的漂亮數字,全年只輸給【搶救雷恩大兵】(saving private Ryan)和【世界末日】(armageddon)而排在第三位;海外更是買帳,逼近了兩億美元。總計將近三億七千萬美元的全球票房可以排名年度第四(又多輸給了【酷斯拉】(Godzilla)),讓片廠笑翻囉!

所用的音樂也都滿好聽的,我稍微列一下。一開始那曲是強納森瑞奇曼(Jonathan Richman)的「there's something about Mary」;瑪莉的出場曲是班李(Ben Lee)的「how to survive a broken heart」;泰德盛裝打扮去接瑪莉那曲是丹尼威爾森(Danny Wilson)的「Mary's prayer」;泰德被華倫飽以老拳,然後進廁所整理時喜孜孜地看著兩隻鳥那曲是木匠兄妹(the Carpenters)的「close to you」;派特初到邁阿密跟蹤瑪莉那曲是常春藤(ivy)的「this is the day」;泰德輾轉難眠,而強納森(Jonathan Richman)在樓下唱的那曲是「true love is not nice」;派特在打美式足球和下棋時耍詐那曲是喬傑克森(Joe Jackson)的「is she really going out with him」;泰德傷心地走出瑪莉家而強納森(Jonathan Richman)在旁邊唱的那曲是「let her go into the darkness」;片尾曲則是「build me up buttercup」。

先來點選角的八卦。比爾莫瑞(Bill Murray)、小古巴古汀(Cuba Gooding Jr.)和文斯范(Vince Vaughn)都曾是派特的考慮人選之一;而美式足球明星史蒂夫楊(Steve Young)本來也被邀演瑪莉的秘密情人,但這位虔誠的摩門教徒認為此片很惡搞而婉拒了。福斯本來不太願意讓班(Ben Stiller)來當主角,但他們更不滿意兄弟倆所提的替代人選──當時沒沒無聞的歐文威爾森(Owen Wilson)來擔綱,所以他們最後還是把主角給了班(Ben Stiller)。

最後來講花絮。卡麥蓉(Cameron Diaz)的爸爸當時人在片場,兄弟倆於是決定讓他客串一角:在彼得被釋放後揶揄他的囚犯之一。開頭的學校場景設定的地名就是兄弟倆從小長大的地方,但其實是在佛羅里達州的普蘭泰玄市政府拍的,而由於此片太過惡搞,所以當地議會要求不要將他們的郡名秀出來。很多臨演其實是兄弟倆的朋友。擔架掉了其實是不小心的,但兄弟倆覺得很有趣,所以就用了。泰德載到聒噪的搭便車旅行者之後藉機下車尿尿,然後遇到了很多同性戀者,其實他們全都是劇組人員。卡麥蓉(Cameron Diaz)在1992年接受傑雷諾(Jay Leno)訪問時承認哈蘭威廉斯(Harland Williams)飾演的搭便車旅行者抱的袋子裡面的人就是她stO。在泰德被誤抓進警察局那段,有個警探走進審問室而向他說:『I'm detective Stabler, this is detective Krevoy.』(我是史戴柏勒警探,這位是克雷渥警探。),這兩個姓氏其實就是此片的兩個製作人。泰德在邁阿密住的飯店是真有其店,老闆是葛洛莉亞伊斯特芬(Gloria Estefan)。泰德要送給華倫的簽名棒球是1967年8月中被觸身球砸中左顴骨而不得不進場大修的東尼康尼葛利亞羅(Tony Conigliaro)簽的,這應該算是在呼應華倫的殘疾。兄弟倆在1994年拍的【阿呆與阿瓜】(dumb & dumber)中,有兩個男人在爭一個名字叫瑪莉的女人,此片則是有五個男人。而1995年開始交往的麥特(Matt Dillon)和卡麥蓉(Cameron Diaz)在此片上映後就黯然分手了。

http://www.imdb.com/title/tt0129387/
2010/02/13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349 t.jpg  

高一時好像有在課堂上看過,還記得有同學說情節很扯,科科!

很誇張的情節,特效真夠瞧的了,太刺激了,現今或許可以考慮作成3D的,應該會更有震撼力。台灣幾乎沒有龍捲風,而能透過此片對龍捲風多點了解也算是長知識了。大自然的力量真的很驚人,是人類永遠無法抵抗的,儘管人類已經非常努力地創造奇蹟,但在大自然的面前仍然顯得渺小無比。近年來天災不斷,個人認為這和人類過度開發大自然有直接的關係,而大自然也開始反撲了,或許,人類是該反思了……

另外,馬克曼奇納(Mark Mancina)優異的配樂也該記上一功,而所用的音樂也都滿棒的。

環球和華納合作砸了將近兩億五千萬美元,而在北美和海外也都灌進了兩億五千萬美元左右,全球合計收了四億九千多萬美元,不管是在北美還是海外,都僅次於【ID4星際終結者】(Independent Day)而榮登亞軍。嗯,這種災難片只要特效有到位,通常都會收到不錯的票房,最近這幾年也都還是如此,例如【明天過後】(the day after tomorrow)和【2012】(2012)等等。

花絮:本來攝影指導是唐柏吉斯(Don Burgess),但他在和導演──揚德邦特(Jan de Bont)多次激烈爭執之後就離開了。蘿拉鄧(Laura Dern)曾是裘的人選之一。片中所看到的那嚇人的風是由波音707製造出來的,而那懾人的風聲其實是駱駝叫聲的慢轉。邦導(Jan de Bont)後來說他很會後悔拍了冰雹的橋段,因為很費時,而且又難做。汽車露天電影院播的片子是環球的【驚魂記】(psycho)和華納的【鬼店】(the shining),而此片中有兩個角色就分別以史坦利庫柏力克(Stanley Kubrick)的名和姓來命名。在龍捲風襲擊瓦奇塔之前,梅格正在看茱蒂嘉倫(Judy Garland)演的【星海浮沉錄】(a star is born),也就是【綠野仙蹤】(the wizard of Oz)的女主角──桃樂絲。而裘年幼時有一隻凱恩梗犬,也就是桃樂絲的寵物──多多的品種。結尾時比爾對裘說有一棟房子沒被吹走,其實這是當地居民堅持的情節,而劇組拍的龍捲風肆虐後的景象到現在都一直保留著,使得那裡已經變成了觀光景點。1996年5月21日,正當加拿大安大略省一個叫Stoney Creek的城鎮的汽車露天電影院準備放映此片時,還真的有龍捲風襲來,此事立刻廣為流傳,成了都市傳說。

http://www.imdb.com/title/tt0117998/
2010/01/26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344 古.jpg  

我是在前年7月初看【古惑仔之人在江湖】的,想不到過了一年半才在今晚看了續集。

1月上映的第一集票房長紅,劉偉強於是決定要拍續集,誇張的是劇組只花了兩個月就拍成了。此片(台灣片名是【英雄赤女】)上映時,第一集甚至還沒下檔呢!而此片最後則比第一集多賺進了一百多萬港幣,年終排行剛好擠進前十名。這樣的情形也讓劉導決定要再繼續拍下去,【古惑仔3之隻手遮天】也很誇張地在6月底就上映了。也就是說,在1996年的上半年,劉導一共拍了三部【古惑仔】系列作。

原班人馬,另外再多了柯受良、雷震、黃秋生和邱淑貞等人,嚴格來說拍得並不好,情節過於簡單,而且主角威能太強了,連原本是競爭對手的大飛都變成欣賞他,有點不太合理。雖然娛樂性還是算滿高的,但和第一集比起來就遜色不少了。取景取到台灣來了,還很不客氣地酸了台灣的政壇亂象,不過挺中肯的。

http://hkmdb.com/db/movies/view.mhtml?id=8144&display_set=big5
http://www.imdb.com/title/tt0260932/
2010/01/10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343 tsou.jpg  

前言:之前由於電腦中毒而導致連作業系統都進不了,偏偏驅動程式光碟我都放在家裡,所以好幾天都沒電腦可用,也就過了這麼久才又再看電影。

老布(Bruce Willis)和菲嬸(Michelle Pfeiffer)的合作(此前他們完全沒有私交),而由於導演是勞勃萊納(Rob Reiner)(他自己也在片中過足了戲癮),所以此片常被拿來和【當哈利碰上莎莉】(when Harry met Sally)比較,甚至被認為只是重拍。另外,主題曲是艾力克萊普頓(Eric Clapton)的「(I) get lost」。

人和人的相處真的好難,兩個人不可能想的都一樣,這時就必須要能互相包容體諒,若總是希望對方照著自己的意思去做那也太過自私了。男女朋友分手或許容易些,畢竟只要說清楚,應該可以斷得很乾淨,但已經生兒育女的夫妻就不是這樣了,片中的班和凱蒂就是一個例子。個人覺得情節還不錯,一點都不顯得矯情,反而非常地真實。如果要說我比較不能接受的,應該就是片尾的轉折太大了,感覺太唐突,而且怎麼會變成原本都一直堅持要離婚的凱蒂想挽回婚姻呢?再多一些鋪陳應該會更好才是。另外,個人認為此片在性別意識上的意涵也不夠完美,兩人分開後,隨性的班竟然像個純情男似地埋頭於工作,而嚴謹的凱蒂卻好像馬上就能交新男友似的,這實在太牽強了。

我還沒結婚,沒有這類的遺憾,但還是覺得要好好地和女朋友相處好難,我好像不知道怎麼和女朋友相處,所以每一段感情都總是很快就結束了,而且都分得很難看,然後我好像還是什麼都沒學會。幾年過去了,在現實的進逼下,我變了很多(但或許骨子裡還是沒變),常常也還是會回想起以前的一些事情,想著要是當時我怎樣怎樣就好了,但那都過去了,我永遠不可能再挽回,只能告訴自己,要多往前看,而少回頭望。嗯,心有戚戚焉,唯一的差別應該是我和前女友沒能像班和凱蒂一樣有個快樂結局,科科。

片廠砸了五千萬美元,而全球票房是則將近六千萬美元,差強人意囉!

花絮:由小孩們和爸媽的對話以及凱蒂和瑞秋運動時戴的帽子大概可以猜出他們一家是道奇迷。雷德巴頓斯(Red Buttons)和亞伯特海格(Albert Hague)的大螢幕遺作。當時老布(Bruce Willis)和黛姨(Demi Moore)的婚姻正好觸礁,眾家媒體也紛紛見獵心喜地調侃他。據說中文片名本來是看誰來找碴,後來才定調。

http://www.imdb.com/title/tt0160916/
2010/01/10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341 c.jpg  

老史(Sylvester Stallone)主演,導演是雷尼哈林(Renny Harlin)(他本來是婉拒的,因為他說不想拍另一部【終極警探2】(die hard 2)。);而其他綠葉我還認識的有麥可魯克(Michael Rooker)、布魯斯麥吉爾(Bruce McGill)(一開始就被槍殺的運鈔機機組人員)和麥克斯柏利奇(Max Perlich)(兩個跳傘客其中之一)。

場面很大的情節,山難救援加上恐怖分子的題材,個人覺得相當不錯,不管是取鏡還是情節都滿吸引人的,氣勢磅礡的配樂也是讓人感到熱血,從頭到尾幾乎沒有冷場,雖然仍不免有一些誇張不合理的部分,但瑕不掩瑜啦!以此片來為我2010年的觀影行程開場真是太適合了!

一開始的鋪陳就很不錯,險峻的山勢卻帶著輕鬆的氛圍,但緊接著就是一場不可挽回的遺憾。鏡頭一轉,來到了印鈔廠,擔任護鈔職務的警探卻監守自盜,這橋段一度讓我以為不爬山了stO;後來就明朗了,狼狽為奸的警探和恐怖分子被困在山上,嗯,開始啦!接著的情節就不贅述了,『爽』一字應該足以表達。動作和爆破場面是做足了,比較可惜的是情感的雕琢方面稍嫌弱了一點,但其實也夠了啦,還是有些鏡頭能讓人感慨。

故事背景設定在科羅拉多州,但卻是在義大利拍成(因為美國環境保護局擔心自然環境會遭受破壞而拒絕讓劇組拍攝),燒了七千萬美元左右。北美票房就很不錯,有八千四百萬美元;可怕的是海外,竟然掃進了一億七千萬美元。總計兩億五千多萬美元的全球票房在當年可以排第七名。但即使如此賣座,金酸莓還是老大不客氣地賞了此片最差影片、最差劇本、最差男配角和最差女配角等多項提名。

花絮:克里斯多福華肯(Christopher Walken)原本是奎倫的人選,但卻在開拍前落跑,片廠在最後緊急找來約翰李斯高(John Lithgow)。有三個劇作家分別宣稱此片是他們的點子,片廠怕上映後影響觀感,各付了廿五萬美元打發了他們。賽門克蘭(Simon Crane)獲得了一百萬美元的酬勞,金氏世界紀錄說這是替身酬勞的最高紀錄。兩架飛機以繩索相連這橋段後來在【空軍一號】(Air Force One)又重現了。最後本來有一幕是蓋比從一個峭壁跳了四十呎遠到達另一個峭壁,但這在試映時讓觀眾笑翻了,因為他們認為誇張到好笑;後來劇組將跳的距離縮短了。stO

http://www.imdb.com/title/tt0106582/
2010/01/02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言:由於喉嚨極度不適(幾乎已經無法發出聲音了),我決定請四天的假,下班後也就馬上坐車回家了。但休息歸休息,我還是看了電影stO。唉!最近運氣真的是不太好,一下腳受傷,一下喉嚨沒聲音。

改編自1960年代的知名影集,開拍時甚至連劇本都還沒完成,導演是安德魯戴維斯(Andrew Davis),獨挑大樑的是福伯(Harrison Ford)。稍微聊一下。去年年底,我在兩個月的時間內密集地看了福伯(Harrison Ford)的四部片子,但沒想到第五次看他的片子竟然要隔整整一年。而這也才是我第二次看瓊斯伯(Tommy Lee Jones)的演出,第一次是前年9月底看的【致命追緝令】(double jeopardy)。

娛樂性很高,一開始的懸疑氣氛就營造得相當不錯,戴導(Andrew Davis)的掌鏡也是很傑出,充分掌握了金波醫生脫逃躲藏的節奏,搭上氣勢磅礡又略帶肅殺氣息的配樂,很能引導觀眾入戲。這種貓捉老鼠的戲碼總是很吸引人,何況這隻老鼠在躲避貓的同時還必須設法證明自己的清白,整個情節因而變得張力十足。

華納砸了四千多萬美金,花了兩個半月拍成,接著輔以相當快速的後製,因而趕上了暑假檔期。北美和海外都開出了一億八千多萬美金的驚人數字,總計將近三億七千萬美金的全球票房在當年度可以坐上季軍席次,只輸給【侏儸紀公園】(Jurassic Park)和【窈窕奶爸】(Mrs. Doubtfire)。另外,此片也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和最佳配樂等七項提名,但最後只有湯米李瓊斯(Tommy Lee Jones)抱回了最佳男配角獎。

花絮:亞歷鮑德溫(Alec Baldwin)原本是金波醫生的第一人選,但他婉拒了,之後片廠相中了凱文科斯納(Kevin Costner)和安迪賈西亞(Andy Garcia),但也都未能如願。而金哈克曼(Gene Hackman)和強沃特(Jon Voight)也都曾是吉拉的考慮人選。本來茱莉安摩爾(Julianne Moore)的戲份還滿多的,但幾乎都在後製時被剪光了。在下水道追逐中,金波醫生向吉拉說自己是無辜的,根據劇本,吉拉應該是要回『That isn't my problem.』(那不是我的問題),但瓊斯伯(Tom Lee Jones)卻自己改成了『I don't care.』(我不在乎)。

http://www.imdb.com/title/tt0106977/
2009/12/15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羅傑昆柏(Roger Kumble)的導演處女秀,他只花了十二天就根據原著小說完成了劇本草稿。卡司也還不賴,集結了一些當時的青春偶像:萊恩菲利普(Ryan Phillippe)、莎拉蜜雪兒葛蘭(Sarah Michelle Gellar)、瑞絲薇斯朋(Reese Witherspoon)和莎瑪布萊兒(Selma Blair)等人。另外,我後來看了IMDb才發現,演一開始向心理師媽媽哭訴的女生的是泰拉雷德(Tara Reid)。

我算是抱著好奇的心態來看此片,看片名會以為就只是一部花花公子的獵艷史罷了,但若看到最後應該會稍微改觀。結尾還滿有力道的,搭上神韻(verve)的「bitter sweet symphony」真有一種莫名的感覺,也稍稍挽回了稍嫌矯情的後半段。不過我還是要說說感想,那就是整個情節轉得太硬了。一個本來遊戲人間的花花公子竟然會愛上了清純少女?這太讓人無法接受了,這類型的清純少女應該是他最想捕獲的獵物吧?怎麼最後卻反過來變成是他被捕獲了呢?這完全不合常理。再說一個人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有這麼澈底的轉變,根深柢固的個性豈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這是我最不能接受的地方了。

音樂也不錯,我聽過的有羊毛衫(cardigans)的「lovefool」和神韻(verve)的「bitter sweet symphony」。

哥倫比亞砸了一千萬美金、花了六週拍成,而在北美和海外都收了將近四千萬美金,總計七千六百萬美金的全球票房也算是不賴了。

花絮:凱薩琳對塞巴斯丁的台詞『Keep your friends close, and your enemies closer.』(親近你的朋友,而且更要親近你的敵人。)很明顯是從【教父2】(the godfather: part II)來的;而隨後塞巴斯丁拿給凱薩琳看的那本雜誌的封面人物是珍妮佛樂芙海威(Jennifer Love Hewitt)。塞巴斯丁坐著輪椅在游泳池畔聽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的第九交響曲這一幕很明顯是在向【發條橘子】致敬;另外,那游泳池的水在當時只有攝氏四、五度。在塞巴斯丁向安娜提坦承之後,安娜提甩了塞巴斯丁一巴掌,這其實不在劇本中,他們兩人都太入戲了。演少女的莎瑪(Selma Blair)其實分別比萊恩(Ryan Phillippe)和莎拉(Sarah Michelle Gellar)年長了二和五歲。

http://www.imdb.com/title/tt0139134/
2009/12/08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感覺沒什麼重點,情節太牽強了,簡直誇張至極,而馬丁勞倫斯(Martin Lawrence)過於誇張的表演方式也很不對我胃口。嗯,說實在的,乏善可陳,甚至可以說是差勁了。

片廠花了三千多萬製作完成,而這樣讓我覺得不怎麼樣的一片在北美的票房將近七千萬美金,海外也再賺進五千萬美金左右。也就是說,全球票房竟然逼近一億兩千萬美金,真是讓我下巴都掉了。stO

後記:世界盃的小組籤表抽完了,科科,越來越期待明年的足球盛會了!

http://www.imdb.com/title/tt0181316/
2009/12/05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寫實的一片,我想光是片名就已經道盡了許多上班族的心聲,一成不變又枯燥的工作內容,錢賺得太少,有的上司還常常刁難等等,每個人都會埋怨自己的工作很苦,我想這就是所謂的『做一行,怨一行。』,別人的工作看起來都很輕鬆,自己的工作好像就是最苦的似的。其實,我們不應該一直鑽牛角尖,只要轉念一想,你就會覺得,有工作做,有錢賺,真好!哈哈!

彼得的行為還不被炒魷魚其實是滿扯的,這真的只有在電影中才會發生,請不要親自嘗試stO。結局還滿幽默的,給人一種如釋重負的輕鬆感。另外,片中所用的音樂我完全都沒聽過,不過我覺得如果有用到手鐲(bangles)的「manic Monday」就太妙啦!

福斯花了一千萬美金在德州的達拉斯和奧斯汀拍成,但北美票房也只是一千萬美金出頭而已,但下檔後這幾年來的銷售成績卻非常驚人,已經賣出了兩、三百萬片。

花絮:湯姆的律師叫羅伯紐豪斯(Rob Newhouse),其實這是1972年到1983年效力於達拉斯牛仔的一位非常知名的跑鋒,而導演──麥克傑吉(Mike Judge)就是在德州長大的。據說在此片上映後沒幾天,傑導(Mike Judge)接到了金凱瑞(Jim Carrey)的經紀人的電話跟他說金(Jim Carrey)非常喜歡此片,並表示想和他見個面。珍妮佛安妮斯頓(Jennifer Aniston)的角色名──Joanna就是她的中間名,而喬安娜一開始工作的餐館叫chotchkie,在猶太語中是廉價的小玩意兒的意思。

http://www.imdb.com/title/tt0151804/
2009/11/26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成龍第三度扮演陳家駒,張曼玉和董驃也都繼續參與其中,而這次又多了楊紫瓊和元華等人。

相當精采刺激,即使和前兩集相比也毫不遜色,整個故事的架構也更大了,先到中國,再到香港,最後是到了馬來西亞,而看到結局時我才發現自己早就看過囉!

【警察故事2】之後又過了四年,此片終於上映了,雖然還是橫掃了三千兩百多萬港幣,但年度排名已跌至第十,而當年在台北市也拿下了一億四千萬新台幣左右的票房,是年度冠軍。接著來聊聊獎項吧!此片入圍了香港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成龍)和最佳動作設計兩項提名,但可惜雙雙落空;在金馬獎方面,成龍靠著此片首度奪下了最佳男主角殊榮,而此片另外也還獲得最佳剪接一獎。

另外,這也是張曼玉最後一次扮演阿美(但其實她戲份也不多),之後就開始了和王家衛的長期合作。

http://hkmdb.com/db/movies/view.mhtml?id=7616&display_set=big5
http://www.imdb.com/title/tt0104558/
2009/11/13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耶誕節和恐怖分子,這兩樣合在一起會讓你想到誰呢?嗯,約翰麥克連。^^y

我是在去年1月底看第一集的,但因為某些因素,一直遲到今晚才看了第二集。第一集的場景是在商業大樓,而這一集則換成了機場,雖然場景換了,但緊湊逼人的情節、詭譎懸疑的氣氛和氣勢磅礡的爆破鏡頭可是一點都沒少,從頭到尾都讓人繃緊了神經,屏氣凝神地等待下一個更震撼的畫面,娛樂性十足啊!而一定要提的就是麥克連最後解決恐怖分子的方式,實在是太酷啦!我就是一直在等那句『Yippee-ki-yay, motherfucker!』,真是太帥氣了!

另外,兩集的情節模式其實是有點類似的。當麥克連在和恐怖分子周旋時,一定都會有人在旁邊唱反調或扯後腿(第一集是老婆自作聰明的同事和在場外調度的警察局長,這一集則是機場警察局長。);但也都會有人默默地在幫他(第一集是黑人警察,這一集則是機場清潔工和塔台官員。);專家總是難逃一死(第一集是FBI探員,這一集則是機場維安小組。);麥克連都會在危急存亡之秋賭命似地躲過一劫(第一集是在頂樓用消防水管跳下大樓,這一集則是坐上駕駛座一飛沖天。);最後麥克連也都會在「let it snow! let it snow! let it snow!」的溫馨旋律中和老婆坐著車子離開了現場(第一集是加長禮車,這一集則是機場運輸車。)。

改編自渥特維格(Walter Wager)的小說《58 minutes》,而約翰麥提南(John McTiernan)原本是預定的導演人選,但因為已加入【獵殺紅色十月】(the hunt for Red October)的工作而不得不放棄,最後改由芬蘭籍的雷尼哈林(Renny Harlin)來掌鏡。

原本的片名是die hard 2: die harder,據說是老布(Bruce Willis)在【終極警探】(die hard)系列中最不愛的一片,福斯燒了七千萬美金才拍成,但票房足以讓高層笑得合不攏嘴。北美總共收了一億一千多萬美金,年度排名是第八;而海外票房是一億兩千多萬美金。總計兩億四千萬美金的全球票房在當年可以排第七名。

花絮:幾個取景的城市不是不下雪就是季節不對,劇組最後只好以人造雪來代替了。為了避免政治紛爭,劇本虛構了一個叫Valverde的中南美洲國家,但其實這國家早在【魔鬼司令】(commando)就出現過了。麥克連的老婆在飛機上跟鄰座一位老太婆聊天,你可以發現她看的雜誌上有【致命武器】(lethal weapon)的介紹,而【致命武器】(lethal weapon)、【終極警探】(die hard)和此片都是由喬爾希佛(Joel Silver)所製作的。而她們坐的飛機被迫在天空上盤旋,副駕駛叫空姐打開電視分散乘客的注意力,你可以看見電視節目是【辛普森家族】(the Simpsons)。本來麥克連是很沉默寡言的,但老布(Bruce Willis)即興地加了很多自言自語,而觀眾也很愛。

http://www.imdb.com/title/tt0099423/
2009/11/08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言:此片剛好是我在部落格寫電影心得以來所看的第一百部1990年代的片子。

很奇特的呈現手法,一條時間軸剪成三條敘事線,而且不是間續地呈現,而是依序地呈現。也因為我是第一次看這種呈現手法,所以第二條敘事線開始時我一度還以為是片子壞了而自己重播咧stO!情節其實就只是就幾個稍嫌墮落的青少年在一夜之間所各自發生的事情罷了!畫面幾乎從頭到尾都暗暗的,充滿了夜生活的狂野,有一種澈底解放的感覺。整體來說還不差,可以看看。但中文片名取得實在不怎麼到位,想搞得很聳動卻讓人覺得是弄巧成拙。

講些當時選角時的瑣事。克莉絲汀娜蕾琪(Christina Ricci)和瑞絲薇斯朋(Reese Witherspoon)都曾是蘿娜的人選,但她們都婉拒了,最後由莎拉波利(Sarah Polley)雀屏中選。而莎拉蜜雪兒吉蘭(Sarah Michelle Gellar)曾是克萊兒的人選,最後由凱蒂荷姆斯(Katie Holmes)得到這角色,而她只露臉了十四分鐘,卻領了所有卡司中最高的片酬。雷李歐塔(Ray Liotta)曾是同性戀警察的人選,最後這角色給了威廉費奇納(William Fichtner)(我一看到他就覺得很面熟,查了IMDb之後才發現是在【激情謊言】(passion of mind)。)。

接著來聊聊片中的曲子,幾乎都是一些舞曲。開場曲是石獅子(lionrock)的「find up the shoeshaw」;他們在玩名死人接龍時那曲是不要懷疑(no doubt)的「new」(也是片尾曲);曼尼毒癮發作而和幻想中的女店員共舞那曲是很有名的「macarena」;賽門和三個狐群狗黨在車裡胡扯時那曲是流線胖小子(fatboy slim)的「gangster tripping」;賽門和馬可仕被誤認成泊車小弟而順勢開走車子那曲是「steal my sunshine」。

片廠花了六、七百萬美金,但全球票房高達兩千八百多萬美金,賺了。

花絮:約翰奧格斯特(John August)一開始只寫了蘿娜的部分,因為他原本的構想就只是一部短片而已。"go"其實是某種毒品的行話。蘿娜向在車裡狂歡的人介紹自己是凱莉,而克萊兒是唐娜,其實凱莉和唐娜是【飛越比佛利】(Beverly Hills, 90210)中的角色。亞當和塞克在超市中談論女友不忠的話題時,賽克說『Isn't it ironic?』(這不是很諷刺嗎?),而亞當回了『Don't you think?』(你不這樣認為嗎?)。嗯,這其實是艾拉妮絲莫莉塞特(Alanis Morissette)的「ironic」的歌詞。

http://www.imdb.com/title/tt0139239/
2009/11/07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是在前年10月中看【蝙蝠俠】(Batman)系列的第一集的,而很碰巧地,大概一個月前我在統聯車上複習了,所以我就順勢去租了第二集。

蝙蝠俠仍是由麥可基頓(Michael Keaton)飾演,而合演的還有丹尼狄維托(Danny DeVito)、克里斯多福華肯(Christopher Walken)和蜜雪兒菲佛(Michelle Pfeiffer)等人,先來說一些當時選角的瑣事吧!馬龍白蘭度(Marlon Brando)和達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等人都曾是企鵝的人選。安奈特班寧(Annette Bening)原本是貓女的預定人選,片酬是三百萬美金,但因為她剛好懷孕而不得不放棄;吉娜戴維斯(Geena Davis)和布魯克雪德絲(Brooke Shields)都曾被詢問演出,但她們倆都婉拒了;此後蓮娜歐琳(Lena Olin)和瑪丹娜(Madonna)也都曾是考慮人選;而蘇珊莎蘭登(Susan Sarandon)也對此角很有興趣,但她最後選了菲嬸(Michelle Pfeiffer)辭演的【羅倫佐的油】(Lorenzo's oil);因摔斷鎖骨而痛失演出薇琪的機會的西恩楊(Sean Young)非常想演貓女,她曾直接以貓女打扮來到片場,希望能博得高層的青睞,但到後來甚至連波導(Tim Burton)都在躲她;最後菲嬸(Michelle Pfeiffer)雀屏中選,她的片酬是五百萬美金。

第一集的大魔頭是小丑,而在第二集中和蝙蝠俠作對的換成了馬克斯史瑞克、企鵝和貓女。一開始的氣氛就塑造得滿不錯的,丹尼艾夫曼(Danny Elfman)的配樂真是讓人驚豔,娛樂性頗高雖然我並不是很愛看此類的科幻英雄片,但還是覺得很不賴。

華納很大手筆地砸了八千萬美金下去製作,而票房雖然比不上第一集,但也夠讓人滿意的了。上映後三天就收了四千七百多萬美金(這在當時是最高紀錄),最後光是北美就橫掃了一億六千多萬美金,只輸給【阿拉丁】(Aladdin)和【小鬼當家2】(home alone 2: lost in New York)而坐上季軍席次,而海外也又撈進了一億美金左右。總計兩億六千多萬美金的全球票房在當年度可以排名第六。另外,此片也入圍了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和最佳化妝。

花絮:蝙蝠俠那身裝扮重達五十五磅。還沒上映前,丹尼(Danny DeVito)被禁止對外描述企鵝的裝扮(妝必須化兩個小時才能完成),包括他的家人。在半年的拍片期間,菲嬸(Michelle Pfeiffer)總共穿掉了六十套貓女裝,一套是一千美金;而她也真的吞了一隻活鳥進口中。據說製作成本的一半用來搭高譚市的景,而這個景是可以移動的,使得菲嬸(Michelle Pfeiffer)在片場中常常找不到景。馬龍韋恩斯(Marlon Wayans)很早就簽了約要在此片和第三集飾演羅賓,但此片劇本重寫後沒有羅賓;而由於第三集的導演換人,所以羅賓也改由克里斯歐唐納(Chris O'Donnell)飾演。也就是說,馬龍(Marlon Wayans)完全沒有露臉就領了片酬。當時麥當勞的快樂兒童餐被迫停止搭配此片促銷,因為很多家長認為此片的暴力和性傾向對小孩有不良影響,不過可口可樂就還是照賣。不良商人的姓──Shreck在德語中是恐怖的意思。

http://www.imdb.com/title/tt0103776/
2009/10/31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