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546.jpg  

改編自廣津和郎於1939年發表的《父と娘》,小津安二郎的代表作之一,由原節子和笠智眾等人主演。當年被《電影旬報》評為年度最佳電影,在國外也獲得不少讚譽,被普遍地認為是日本電影的經典傑作。

大學教授曾宮周吉和獨生女紀子一起在鐮倉生活著,父親忙碌於工作,女兒照顧著父親,父女倆過得頗為愜意。眼看著紀子已經廿七歲卻依然待字閨中,曾宮教授也不禁開始憂慮起她的婚事了,無奈她不想嫁人,她想和父親一起生活並照顧他,但教授還是希望女兒能得到幸福,於是他謊稱自己要續絃以勸導她安心地出嫁(這個謊話無疑蘊含了父親對女兒滿滿的愛)。末了,紀子出嫁了,一個人回到家的教授坐在客廳裡削著蘋果時卻突然莫名地感到了一絲惆悵……

沒有什麼情節,就只是平實地演出了曾宮父女倆的相處情況,就像一首悠揚動人的樂曲,也似一幅寫實怡人的風景畫,其中對情感的描繪相當細膩,父親對女兒的舐犢愛切與女兒對父親的孺慕情深散發出淡淡的溫馨氣息。新郎從頭到尾都沒有亮相算是一個巧妙的象徵,因為主題是父女倆對彼此的眷戀與依賴,而新郎在此主題下就變得突兀了,所以小導為了更加凸顯鰥夫與孤女的角色而不去拍攝任何和相親或婚禮有關的橋段。

笠的演出比較生硬,但日本的父親也差不多就是這種威嚴與慈愛兼有但卻不會輕易表現出來的內斂作風,他在面對女兒出嫁的心情拿捏上相當出色(尤其結局那段更是令人讚賞)。而原的表現就更不用說了,她維妙維肖地詮釋了一個眷戀父親的女兒,她的表情就代表了情節的氣氛(這個表現手法還真是有創意),前半部的她總是笑臉盈盈,但後半部卻開始愁眉苦臉且甚至掩面哭泣,笑開懷與鬧彆扭的反差令人莞爾,而新嫁娘扮相之典雅也令人驚豔。

小導的運鏡有著他一貫的獨特風格,低位定格的仰角鏡頭與飽滿豐富的勻稱畫面時時可見,並輔以將角色情緒具象化的畫面表現語法,縱使節奏稍顯緩慢而讓人略感沉悶(不過角色的台詞與互動有時還頗為幽默啦),但這就是小導的作品獨到的清淡品味啊!另外,當時戰敗的日本處於盟軍的管理下,小導隱晦地消除掉此時沉重苦悶的嚴肅氛圍而盡力地呈現出以前清澄素淨的傳統氣息(能劇的魅力和鐮倉的風貌等等),但大眾對此的看法產生了分歧,一方希望日本能以這樣的樂觀態度盡快地恢復元氣,另一方則覺得這根本是逃避現實。

片名很有韻味,春天比喻幸福,而紀子遲來的愛情幸福卻也強迫她要告別原有的親情幸福,雖然這是人生必經的過程,但其間的情感得失也實在令人揪心。而日本人守舊的觀念似乎也隨著社會型態的西化而慢慢地改變了,紀子原本認為小野寺先生再娶很不得體,但在見過他的新妻子之後就改觀了,所以她也決定要成全父親(但其實父親是騙她的)。

老父親獨自坐在客廳削蘋果的結局畫面堪稱經典,女兒未嫁時擔心她嫁不出去,但她嫁出去了卻又捨不得,這也是許多父親摻雜了擔憂煩惱與欣慰不捨的矛盾情緒吧。曾宮教授內心裡如浪潮澎湃的千言萬語彷彿化為習習春風,為甫出嫁的女兒送上了遙遠的祝福,而父女倆對彼此的牽掛想必也隨著她的出嫁而加深了。

花絮:駐日盟軍總司令部曾對片中幾句台詞有點意見(主要是關於女主角的健康狀態與東京的情況),小導也因此被迫修改。小導請教能樂師傅第二十二代金春惣右衛門該用哪一段能劇演出,後者提議用【杜若】。原本的結局是教授削完蘋果後忍不住痛哭出聲,但笠不想這樣演,而小導也就順著他,倒是笠於多年後受訪時表示自己當時或許應該遵從小導的意思而嘗試演看看才對。黑澤明相當推崇此片。原在後來推出的【麥秋】(麦秋)和【東京物語】(東京物語)中飾演的角色也都叫做紀子,此三作因此被合稱為『紀子三部曲』。小導在此片上映幾年後帶著母親搬到鎌倉並就此度過晚年且葬在那裡,而據說原後來也移居那裡。

http://www.imdb.com/title/tt00041154/
2020/09/27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晩春 晚春
    全站熱搜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