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778.jpg  

由約瑟夫考登(Joseph Cotten)、愛麗達維利(Alida Valli)與歐森威爾斯(Orson Welles)等人主演,導演則是卡洛李德(Carol Reed),當年在英國囊括廿七萬多英鎊,風光坐上年度冠軍寶座。英國電影協會也於半世紀後的1999年將其譽為英國百大電影之首,而美國電影學會則先後於1998年、2001年與2008年將其選為百年百大電影、百年百大驚悚電影與十大類型(懸疑)十大佳片。

毫無疑問是黑色電影的曠世鉅作,黑色電影大師李導(Carol Reed)明顯帶有表現主義風格的斜角取鏡手法與氣氛營造方式讓人留下了無比深刻的印象(渺小的身形居然可以投射出那麼巨大的黑影,鮮明的光影對比也凝結出沉重壓抑的氛圍。),葛拉罕格林(Graham Greene)的劇本則建構出一個豐富飽滿的故事,安東卡拉斯(Anton Karas)也以其擅長的齊特琴靈動地演奏出入情入景的雋永旋律。霧氣迷濛的黑夜,危機四伏的街道,百折不撓的偵探,捉摸不透的美人,各有所求的小人物在風起雲湧的大時代下因緣際會,黑色電影專有的畫面風格、故事設定與人物特色皆於焉成形,完美地塑造出一個詭譎多變且善惡模糊的懸疑情境。

當時仍未滿卅歲的愛麗達(Alida Valli)展現出柔媚又堅韌的精湛演技而聲名鵲起,那美麗又倔強的身影著實令人難忘;而英俊挺拔的約瑟夫(Joseph Cotten)則是一如以往地挑起大樑,雖不算巨星但可撐大局;而儘管歐森(Orson Welles)的戲分總共只有五分鐘,但是每一次出場都深深吸引著觀眾的目光。

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總是給人文藝氣息濃厚的印象,但是如此古典優雅的城市在二戰剛結束那幾年也不免要三聲無奈地顯露出頹廢破敗的一面,當時美英法蘇等四國共同占領了維也納,兩種迥然不同的意識形態在一個百廢待舉的城市產生了激烈的碰撞,而人們一直遵守並推崇的道德原則與善惡價值也在這樣複雜險惡的情勢下一點一滴地流失了,各國為了自身利益而在談判桌上勾心鬥角,人們也趁亂在黑市裡攫取財富,兩者在本質上似乎並沒有什麼差別,哈瑞在摩天輪上對霍利發表的那番高談闊論已經以最市儈的角度為整個時勢做了頗犀利的剖析(聽起來是鏗鏘有力啦,但是細想起來卻發現根本似是而非。)。

前半段因為處於鋪墊狀態而使得節奏略顯緩慢,而後半段則毫無遲疑地進入揭曉階段而導致節奏異常緊湊,前後輕重快慢有別的安排真是恰到好處。整個情節走向從哈瑞在霍利面前現身時開始急轉直下(這個橋段真的是太令人震驚了,原來他沒死喔!那個霍利一直想查明的第三個人竟然就是他!@@),到哈瑞在摩天輪上威脅霍利(昔日的友情已蕩然無存了),到霍利為安娜安排離境但是她卻不領情(想要的愛情也毫無指望了QQ),到哈瑞在下水道四處逃竄(隱喻他做事見不得光,最後他試圖將水溝蓋抬起而在發現無望時把手指伸出路面的鏡頭還真是具有一鏡萬語般的震撼力啊!@@),每一個段落都環環相扣並高潮迭起。

結局更是令人感慨萬千,霍利特地下車想要再跟安娜講幾句話,她卻看都沒看他一眼就逕直走了過去,一個簡單的固定鏡頭卻散發出濃厚的哀愁意味,事已至此,夫復何言?回過頭來看,霍利高興地來到維也納,卻失落地離開,真摯的情誼(包括友情及愛情)與正直的理想(為朋友離奇慘死而四處奔走,最後卻發現他不但沒死且還一直幹著傷天害理的不法勾當。)都在此一併破碎。他為維護正義而從旁協助警察,她則因受到幫助而一味袒護罪犯,不同方向的思維在釐清之後終究不會再有交集,人生其實就是如此,很多事情往往都不能如己所願……

接著先來提一些製作和開拍時的瑣事。大衛賽茲尼克(David O. Selznick)原本想用卡萊葛倫(Cary Grant)、詹姆斯史都華(James Stewart)與勞勃米契(Robert Mitchum)等巨星來主演,不過後來因為成本考量而決定直接從自己旗下找人就好。大衛(David O. Selznick)反對李導(Carol Reed)想用歐森(Orson Welles)的想法,因為覺得他已淪為票房毒藥。歐森(Orson Welles)拒絕到下水道拍攝,所以劇組必須造一個下水道布景,而他的工作只用一週就拍完了。歐森(Orson Welles)可以選擇直接領片酬或拿票房紅利,他選了前者,但結果讓他非常後悔。李導(Carol Reed)領有三個工組──日組、夜組和下水道組,親力親為的他一天工作近廿小時。哈瑞手伸出地面的點子出自歐森(Orson Welles),不過其實那雙手是李導(Carol Reed)的,因為他當時人不在維也納。李導(Carol Reed)是出了名地慢工出細活,片廠一直祈禱不要下雪,不過當時正值嚴冬,所以樹葉早就掉光了,而落葉其實是工作人員用手丟的。大衛(David O. Selznick)希望能讓愛麗達豔麗一點,不過李導(Carol Reed)和亞歷山大寇達(Alexander Korda)卻打算讓她看起來很樸素。飾演警官的崔佛霍華(Trevor Howard)曾在下班後穿著警官戲服去到酒吧,結果被警察逮捕,使得劇組必須動用人脈才能將他保出來。要用什麼結局引發了激烈的討論,葛拉姆(Graham Greene)想要兩人歡喜擁抱,但是大衛(David O. Selznick)和李導(Carol Reed)想要她無視他。兩個製作人(大衛(David O. Selznick)和亞歷山大(Alexander Korda))原本想要開啟一連串的合作,孰料這第一次就爭吵不斷,所以兩人也就不曾再合作了。大衛(David O. Selznick)曾建議以【night time in Vienna】為片名。

最後則是花絮。哈瑞的原型取自葛拉姆(Graham Greene)在軍情六處任職時的上司金菲比(Kim Philby)。哈瑞萊姆的姓名取自葛拉姆(Graham Greene)自己,哈瑞近似亨利,萊姆色近似綠色。那座建於1897年的摩天輪如今仍是維也納的著名地標。兩項英國電影第一:大規模實地拍攝以及嘗試義大利新寫實主義風格。於1951年初被改編成小時廣播劇,約瑟夫再度為男主角獻聲。美國上映的版本僅有九十三分鐘,主要是少了開頭的旁白部分。在奧地利的票房並沒有很好。此片讓安東名利雙收,他後來在維也拿開了一家名為『第三人』的夜總會。因為版權擁有者沒有更新版權而使得此片變成公共版權,市面上因此充斥了劣質的盜版品。約翰麥提南(John McTiernan)曾想重拍,由連恩尼森(Liam Neeson)與伊旺麥奎格(Ewan McGregor)聯合主演。有旅行社安排了哈瑞逃亡路線的行程。麥可肯恩(Michael Caine)的最愛。黑澤明的最愛之一。也是大粉絲的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還以此片為主題寫了畢業論文。羅傑艾柏特(Roger Ebert)極度推崇,甚至將其譽為史上最佳電影。

http://www.imdb.com/title/tt0041959/
2023/06/11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the third man 黑獄亡魂
    全站熱搜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