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恩尼森(Liam Neeson)根本可以算是失意老伯的代言人了,開場一定要先簡述一下他主演的角色悲慘的遭遇,企圖博得觀眾的共鳴和同情。進入正題後,觀眾和飛機上的乘客就如墜五里霧中,完全摸不著頭緒,陷入極度恐慌之中,懸疑驚悚感滿格,但謎底揭曉後卻讓人洩氣,因為劫機犯的理由實在是有夠牽強的,我聽了差點沒昏倒,感覺是雷聲大但雨點小,可惜畫龍沒能點睛。另外,有一點頗值得玩味的是,常常在美國電影中扮演恐怖分子的阿拉伯人這次搖身一變成為積極救人又剛正不阿的醫生,而劫機的恐怖分子反倒是自家人,這反差相當特別,帶有反求諸己的自省意味。
個人今年所看的第二部2014年的電影,豪梅寇勒塞拉(Jaume Collet-Serra)和尼伯(Liam Neeson)繼【狙擊陌生人】(unknown)之後再度合作類似的懸疑驚悚題材,他們這次把場景搬到飛機上了。製作成本是五千萬美元,上映後在北美的票房是九千多萬美元,海外則更勝一籌──一億三千萬美元,全球票房總計是兩億兩千萬美元。
花絮:那架飛機應該是波音767-400型。因為尼伯(Liam Neeson)有六呎四吋高,所以座艙布景還建造得稍微大了些。總共死了五個人。
http://www.imdb.com/title/tt2024469/
2014/12/12
- Dec 12 Fri 2014 23:45
non-stop (空中救援) 2014
- Dec 10 Wed 2014 23:55
Parker (偷天派克) 2013
前言:以前我都會把電影燒成光碟,但電影越看越多卻也越來越覺得這樣做很費事,而且光碟的保存也是一大工程。另外,由於個人偏好用電視來欣賞一些大片,所以很多DVD就只能無奈地擺在硬碟裡,直到前幾天我進府城買了8G的隨身碟,可以將DVD抓到隨身碟裡,再拿去插DVD播放器,這樣就可以在電視上欣賞這些硬碟裡的DVD了,雖然操作不太流暢,而且字幕不知為何也變得比較難辨認,但還是為此感到雀躍!
改編自理查史塔克(Richard Stark)的《Parker》系列的第十九集──《flashfire》,由傑森史塔森(Jason Statham)擔綱演出,算是虎頭蛇尾,一開始的氣氛營造得還不錯,但後來的情節隨著主角威能開到最大而變得誇張荒謬,不管派克傷得多重都沒差,照樣可以大開殺戒,而且珍妮佛羅培茲(Jennifer Lopez)的角色有點雞肋了,感覺可有可無,只是要強調主角的鐵漢柔情而已。標準的爽片,個人認為差強人意。
製作成本是三千五百萬美元,但北美票房僅僅一千七百多萬美元,連成本都無法回收,好在海外挹注了兩千八百多萬美元,全球票房總計是四千六百多萬美元。
http://www.imdb.com/title/tt1904996/
2014/12/10
- Dec 08 Mon 2014 23:55
the clearing (家變) 2004
取材自1987年荷蘭一起綁架案件,但被改編成探討婚姻的題材,我是衝著卡司買的,看這幾位硬底子演員同台飆戲實在過癮。
夫妻相處久了,年輕時的濃情蜜意往往隨著柴米油鹽醬醋茶而消逝得無影無蹤,但這並不代表兩人已經同床異夢,個人認為細水長流的感情其實更值得人們歌頌。事業有成的韋恩有了外遇,甚至被老婆發現後還是瞞著她繼續和情婦暗通款曲,但他在被綁後心中想的全都是老婆,知道自己難逃死劫時還動筆寫了信給老婆,盼望她能體諒自己一輩子為她和家庭的付出。背叛老婆當然是韋恩本身的感情道德瑕疵,但他對老婆的確也是情真意摯。要用哪一把尺來衡量他呢?我有點詞窮了,但這種開放式結局還是讓我的內心五味雜陳……
花絮:第一部勞勃瑞福(Robert Redford)主演的電影登上他自己所創辦的日舞影展。
http://www.imdb.com/title/tt0331952/
2014/12/08
- Dec 07 Sun 2014 01:55
27 dresses (27件禮服的秘密) 2008
前言:隔了三週沒看電影,感覺越來越虛幻了,這不是我曾經最愛的休閒娛樂嗎?怎麼變成這樣呢?唉!無奈啊!
很多橋段都違背常情,這也是這類題材的窠臼,但撇開這些不談,個人還是有些感觸。人與人的相處可以用金錢衡量嗎?某種程度上來說,可以。但我是個很不浪漫的人,而且隨著年紀增長,有越來越務實的傾向,所以我對時下很多節日或活動都偏商業走向不太能認同,總覺得很不切實際,但有時卻又迫於現實而不得不勉強自己去迎合時勢或習俗。人生在世,無奈啊!
由凱薩琳海格(Katherine Heigl)主演,導演則是安妮佛萊契(Anne Fletcher)。製作成本是三千萬美元,但北美就收了七千多萬美元,海外也很捧場地進帳了八千多萬美元,總計一億六千萬美元的全球票房想必讓福斯相當滿意。
花絮:送到電影院的拷貝帶上寫著"wardrobe",而根據統計,女性觀眾的比例高達四分之三。
後記:地方大選在上星期六落幕了,個人也首次參與選務工作,相當新鮮的經驗。當晚,選舉結果出爐,沉寂已久的民進黨獲得暌違多年的勝利,背離民意的國民黨則遭逢空前的挫敗,以這樣的情況看來,2016年想必將再度政黨輪替了。
http://www.imdb.com/title/tt0988595/
2014/12/07
- Nov 16 Sun 2014 23:55
十面埋伏 2004
張藝謀繼【英雄】之後再度執導武俠電影,卡司超級強大,一推出即勢如破竹,在中國就囊括了一億五千多萬人民幣,年度排名僅次於【功夫】而屈居亞軍;在香港也有一千五百多萬港幣的進帳;在海外也是相當賣座,最後據信全球票房高達九千多萬美元。
本質上是愛情電影,但因為蓋上了武俠面紗而變得朦朧,色彩繽紛的畫面和爭奇鬥豔的服裝(而我倒是覺得飛刀門的釉綠色服裝相當俐落帥氣)仍舊維持著濃濃的張氏風格,加以古箏和二胡等中國傳統樂器的渲染,描繪出一幅優美的中國古典風情畫。時代背景設定在唐朝末年,以朝廷和飛刀門的爭鬥為情節主軸。在朝不保夕的患難與共中,金捕頭和小妹雙雙動了真情,最後更打算私奔,再也不管世事紛擾。而這看在對小妹一往情深的劉捕頭眼中簡直是妒火中燒,完全無法接受。無奈感情是很殘酷的,最後他明白了自己才是多出來的那個人,難掩失望之情,黯然神傷地走掉了,那踉蹌的身影很悲情,但我相信身上的刀傷再怎麼痛也比不上心碎的痛……
花絮:2003年9月開鏡,除了在中國境內拍攝外,劇組更遠赴烏克蘭取鏡,劉捕頭和金捕頭最後的決戰就是在當地拍的,那年10月就開始下雪,於是張導決定稍稍修改劇本,而且對鮮血潑濺在皚皚雪地上的視覺效果相當滿意。本來飛刀門大姊一角是要給梅艷芳演的,但她因為子宮頸癌病情加重而不得不辭演,最後更於2003年末香消玉殞,此片遂於隔年上映時在片末予以緬懷。
http://hkmdb.com/db/movies/view.mhtml?id=10669&display_set=big5
http://www.imdb.com/title/tt0385004/
2014/11/16
- Nov 09 Sun 2014 01:25
unthinkable (戰略特勤組) 2010
個人在部落格寫電影心得以來所看的第五十部2010年的電影,主角是山繆傑克森(Samuel Jackson)、凱莉安摩斯(Carrie-Ann Moss)和麥可辛(Michael Sheen),小製作(成本是一千五百萬美元),而這麼嚴肅的題材賣座的機率實在不高,所以片商在評估之後直接將此片送進了出租店,但在海外有些國家還是有公開上映。
有一些血腥殘忍而令人不忍卒睹的畫面,膽小的我看得渾身不舒服,撐過去了竟然稍稍感到自豪。情節相當沉重,很多橋段和台詞都令人瞠目結舌,絞盡腦汁也無法理出頭緒,因為根本無解。美國和阿拉伯國家的血海深仇已是不共戴天,之所以會越演越烈當然就是因為中東地區蘊藏著豐富的石油,這麼龐大的利益,任誰都想染指,而目前仍主導著國際秩序的美國在阿拉伯人眼中就是最主要的入侵者。但面對武力強大的美國,阿拉伯人往往只有挨打的分,承受著苦難和屈辱。弱者想贏強者的機會渺茫,但也不可能完全打不還手,所以我們看到了很多弱勢族群在面對強權時常常會以自殺攻擊、劫持人質和炸彈威脅等方式來回應,一來一往之間更加深了雙方的仇恨,到後來已經不問是非對錯,反擊就對了,想和解已然是痴人說夢。善良溫和的我當然希望世界就此都不要再有戰爭,但想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人類舞台永遠上演著一幕幕血淋淋的弱肉強食。
幾萬幾千年以來,孕育著萬物的地球生生不息地呼吸著,但居於其中的萬物卻不能和平共處。強凌弱、大欺小,這是大自然的叢林法則,適用於地球上的任何生物(當然包括人類),而強大者之所以欺凌弱小者,除了攻擊欲望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應該還是生存欲望。而這與生俱來的生存欲望毫無界限地膨脹,強者為了取得更多的資源利益而不斷地欺凌弱者。強國侵略弱國、強盜闖入民宅、專制政權壓迫人民,這些都是強欺弱,本質上相同,只是程度不一罷了。
說著說著,我聯想到了台灣的現況,在這座小島上,不公不義的事情從沒少過。擁有公權力的政府是強者,而人民相對地是弱者,政府為人民謀求最大福利是理所當然,但這在台灣絕對看不到。何其諷刺,政府擁有的公權力是人民給予的,但掌握著國家機器的政客卻恃強凌弱、仗勢欺人,電視上穿著西裝、打著領帶,一副憂國憂民的樣子,但實際上卻狼心狗肺、一肚子壞水,背地裡仗著公權力幹盡髒事,有時候甚至大剌剌地蠻幹,毫不掩飾地掠奪人民,一切『依法行政』。這還不打緊,更有一些趨炎附勢的牆頭草為虎作倀,以求分得一杯羹,只顧著攫取個人利益,完全不管他人死活。台灣人似乎被殖民太久而變得毫無國家意識,輕者目光短淺、自私自利,一點蠅頭小利就能收買,殊不知是貪小失大,被無良政府剝奪了更多;重者則連道德良知都拋到腦後了,極盡所能地結黨營私、魚肉鄉民,也因此,官商勾結和貪污舞弊的情事不勝枚舉。反正反抗只是死路一條,倒不如巴著有權有勢者吧!小則生活溫飽,大則榮華富貴,如果當尚書大人就可以爽爽過,那為何要不自量力地對抗這台冷血的國家機器而讓自己家破人亡呢?唉!
寫到這裡,我也不禁反思是不是自己太悲觀了,但有時候,所見所聞還真是令人無奈至極,夫復何言啊!連看了兩部比較沉重的題材,接下來是不是該看部愛情小品來放鬆心情呢?哈哈!
http://www.imdb.com/title/tt0914863/
2014/11/09
- Nov 03 Mon 2014 23:55
one hour photo (不速之客) 2002
由甫過世的羅賓威廉斯(Robin Williams)獨挑大樑,福斯花了一千兩百萬美元製作完成,北美的票房比海外稍高,全球票房是五千兩百多萬美元。
我必須承認自己似乎並沒有完全看懂此片,但還是有一些感觸。一個在相片沖洗店工作的孤單歐吉桑,寂寞的心靈藉由工作找到了情感寄託,但後來卻發現美滿只是假象,因而情緒崩潰。從頭到尾的氛圍都很沉重,所透散出來的孤寂感令人無奈又感傷,讓人也不禁思量,這世界到底有多少人日日夜夜承受著這種痛苦呢?又有多少人明明很幸福了卻又不懂珍惜呢?兩相對照之下真是諷刺啊!結局有點矯情,或許導演馬克羅曼內克(Mark Romanek)是想讓觀眾有更正面積極的觀感,但個人實在不認為事情鬧成這樣還能這麼完滿地落幕。
花絮:羅導(Mark Romanek)說此片靈感來自【計程車司機】(taxi driver)。威伯(Robin Williams)繼1989年的【蝙蝠俠】(Batman)之後第二度成為傑克尼柯森(Jack Nicholson)的備胎,而他本來預定要演超市經理。威伯(Robin Williams)常在片場開玩笑以緩和冷僵的氣氛。很多角色其實都直接以知名攝影師來命名。威爾和瑪雅偷情的飯店名稱來自發明高速攝影的哈洛艾傑頓(Harold Edgerton)。被聘來操刀此片配樂的崔蘭特雷茲諾(Trent Reznor)的創作最後都沒被採用,而這些創作經過潤飾後被放進了他所屬的九寸釘(nine inch nails)的迷你專輯『still』裡。如果你眼尖一點就會發現賽要離職那天相館牆上的燈號顯示著『86』,在美國俚語中是拒絕服務或擺脫某事的意思。威伯(Robin Williams)是【新世紀福音戰士】(新世紀エヴァンゲリオン)的超級粉絲,傑克想買的模型就是其中的角色。
http://www.imdb.com/title/tt0265459/
2014/11/03
- Oct 31 Fri 2014 23:25
be cool (黑道比酷) 2005
【黑道當家】(get shorty)的續集,改編自艾莫李歐納(Elmore Leonard)在1999年出版的同名小說,卡司其實很不錯,除了繼續飾演阿智的約翰屈伏塔(John Travolta)之外,還有文斯范(Vince Vaughn)、哈維凱托(Harvey Keitel)、巨石強森(Dwayne Johnson)、烏瑪舒曼(Uma Thurman)和塞德里克(Cedric the Entertainer)等人,而且黑眼豆豆(the black eyed peas)和史密斯飛船(Aerosmith)也都有客串演出,劇組甚至還進到史戴柏中心拍攝,柯比布萊恩(Kobe Bryant)也入鏡了。米高梅花了五千三百萬美元製作完成,但北美的票房並不怎麼亮眼,似乎才恰好回本而已,而這種美式幽默的情節在海外當然更不吃香,票房不到四千萬美元,總計全球票房僅僅九千多萬美元。
從黑道轉行當電影製作人的阿智開始對電影圈感到索然無味而決定重操舊業──放高利貸,但在因緣際會之下認識了一位很有潛力的女歌手而臨時起意決定進軍音樂圈,過程中當然是困難重重,但阿智憑藉著機智膽識和過人的社交能力屢屢將遭遇到的威脅給化解。算是犯罪喜劇,很詼諧的調調,一開始令人稍感不耐,但後來的情節發展就還滿吸引人的。另外,絕對要提的就是男女主角跳舞的橋段,真是優美的畫面,拍歌舞片起家的胖屈(John Travolta)果然還是寶刀未老啊!
花絮:荷莉貝瑞(Halle Berry)、娜歐蜜華茲(Naomi Watts)、珍妮佛康娜莉(Jennifer Connelly)和莎莉賽隆(Charlize Theron)都曾是艾蒂的人選,但胖屈(John Travolta)力薦曾和自己合作過【黑色追緝令】(pulp fiction)的烏瑪(Uma Thurman),企圖重現兩人當年的精采演出。布雷特雷特納(Brett Ratner)曾是導演的人選。喬佩西(Joe Pesci)曾是卡司之一,但不知為何在開拍前退出了。詹姆斯伍茲(James Woods)原本是尼克的人選,但因為身體微恙而改演戲分較少的湯米。阿智在車上對好友說電影只要罵兩次髒話以上就會被列為限制級,說完隨即罵了此片唯一一句髒話,此片於是躲過被列為限制級的命運。胖屈(John Travolta)和烏瑪(Uma Thurman)去看NBA比賽的拍攝時間是2004年2月26日,來訪的客隊是沙加緬度國王。克莉絲汀娜米利安(Christina Milian)和史密斯飛船(Aerosmith)同台演出的橋段拍攝於2004年6月24日,地點在麻州曼斯菲爾德的推特中心。
http://www.imdb.com/title/tt0377471/
2014/10/31
- Oct 29 Wed 2014 01:15
a good day to die hard (終極警探:跨國救援) 2013
【終極警探】(die hard)系列的第五作,和前一作一樣,已經失去了古早味。幾年前和電腦駭客一起阻止恐怖分子的野望就夠瞎扯了,這次竟然涉入了俄羅斯的政治鬥爭,把莫斯科搞得天翻地覆,還『順便』打壞了無良軍火商的通盤計畫。超級爽片,雖然有點虛,但看到約翰一雙兒女都已長大成人還是不免心生惆悵,那個在【終極警探】(die hard)中接媽媽電話的臭奶呆小妹妹已經出落得亭亭玉立,而在她旁邊玩玩具的小弟弟長大後竟然變成CIA情報員,哈哈,好個歲月如梭啊!
製作費用是九千兩百萬美元,但誇大不實的情節已無法引起北美觀眾的共鳴,僅僅收進六千多萬美元,連成本都無法回收,好在海外對好萊塢動作大片還是很買帳,強勢海灌了兩億三千多萬美元,使得全球票房一舉跨過三億美元,年度排名攀升至第廿四。
花絮:諾姆穆羅(Noam Murro)本來是預定執導此片,但後來因為被【300壯士:帝國崛起】(300: rise of an empire)卡住而被迫放棄。布魯斯威利(Bruce Willis)多次公開說要把只出演過前兩集的邦妮巴德莉亞(Bonnie Bedelia)帶回這個系列。包括保羅沃克(Paul Walker)和賈斯汀廷柏列(Justin Timberlake)在內的眾多男星都曾是傑克的人選。演出俄羅斯幫派分子的其實都不是俄羅斯人。系列作首見:頭號惡棍不是由約翰料理以及片時不到兩個鐘頭。系列五作全都有飛機在空中爆炸以及關於升降機的關鍵橋段。
http://www.imdb.com/title/tt1606378/
2014/10/29
- Oct 19 Sun 2014 03:25
Red River (紅河谷) 1948
霍華霍克斯(Howard Hawks)和約翰韋恩(John Wayne)的初次合作,加上初出茅廬又俊俏的蒙哥馬利克里夫(Montgomery Clift),聯美大手筆砸下近三百萬美元製作出這部氣勢磅礡的經典,市場反應亦相當熱烈,票房超過了四百萬美元,是當年度第三賣座的電影,2008年也被美國電影學會列入十大西部片之一。
在此先簡述此片的時代背景:十九世紀的德州北部有一大片草原,當地原住民和外來移民於是大量豢養長角牛,最終導致牛隻過剩而使得價格低迷。1840年代末,西部爆發淘金熱潮,中部的聖路易和堪薩斯市等城市成為西進的交通中繼站,但因為當時尚無鐵路和冰箱,所以這些無緣享用德州牛肉的新興城市當地的牛隻價格始終居高不下。慢慢地,有人嗅出其中商機,開始將牛群從德州趕往北方這些新興城市販售牟利,而負責這項工作的就是牛仔。這些人在歷經危險萬分的長途跋涉之後,常常會在目的地狂歡作樂,放鬆數月來緊繃的心情。而此片的時代背景設定在南北戰爭後,太平洋鐵路通車,搭配東部原有的鐵路網,連接了美國大西洋和太平洋,牛隻的需求擴及東西兩岸,使得牛仔的工作機會不減反增。
情節主軸是牛仔趕著一萬頭牛要從德州北上,可以算是公路電影的原始型態,牛群奔竄和渡河的場面之壯觀令人讚嘆不已,黃沙漫天的原野,躍馬奔騰的牛仔,舊西部時代的迷人魅力盡現。趕集過程困難重重,而堅持要往密蘇里州去的領導人唐森獨斷獨行的作為最終是引發了眾怒,所以行事作風較親民的麥特獲得了眾人的擁戴,他們拋下唐森,改變主意要到堪薩斯州去(路線即是當時知名的奇休姆小徑),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抵達目的地,牛群也賣得好價錢。隨後追來的唐森氣呼呼的,但也徹悟自己的缺點,承認麥特是對的。此片不像一般的西部片有明顯的善惡對立,而是以牛仔趕集過程中彼此的矛盾來隱喻挑戰專制威權的民主思維,所代表的意涵令人印象深刻。
花絮:改編自波登切斯(Borden Chase)連載於報紙上的《blazing guns on the Chisholm Trail》,他承認此片是西部牛仔版的【叛艦喋血記】(mutiny on the Bounty),而原本的結局是麥特和泰絲護送傷重的唐森回到德州嚥下最後一口氣,但被霍導(Howard Hawks)改掉了。霍導(Howard Hawks)在1974年受訪時表示曾邀請賈利古柏(Gary Cooper)主演唐森但被婉拒了,因為他認為自己不適合演這個固執粗魯的角色。瑪格麗特薛利登(Margaret Sheridan)因為懷孕而無緣演出泰絲,於是她向劇組推薦好友瓊安茱(Joanne Dru)。經紀人查爾斯費德曼(Charles Feldman)因為想簽下特技演員柏特蘭卡斯特(Burt Lancaster)而帶著主演麥特的機會找上他,但他後來決定和哈洛海契特(Harold Hecht)簽經紀約,【繡巾蒙面盜】(the killers)成了他的大螢幕出道作。卡萊葛倫(Cary Grant)婉拒演出槍手凡倫斯。霍導(Howard Hawks)對約翰愛爾蘭(John Ireland)輕佻又不自重的行為感到苦惱,所以槍手這個角色的戲分後來變得可有可無。哈利凱利(Harry Carey)的大螢幕遺作,也是和兒子的唯一一次合影,儘管兩人並沒有對上戲。霍導(Howard Hawks)原本屬意由格雷托蘭(Gregg Toland)來擔任攝影師,在碰壁之後轉而找上羅素哈林(Russell Harlin)。劇組在拍攝期間是傷病連連,風寒或感冒是家常便飯,霍導(Howard Hawks)甚至被蜈蚣咬傷而送醫休養好幾天。德州長角牛在此片拍攝當時已瀕臨絕種,劇組只好找來其他牛種充數,然後把長角牛放在比較靠近鏡頭的地方來拍攝。劇組在當地建了五座小型水壩引聖佩卓河的水來拍渡河橋段。據說霍導(Howard Hawks)送了一個印有『紅河D』字樣的皮帶扣給老韋(John Wayne),而他隨後也回送了一對皮帶扣;然而,也參與此片演出的漢克沃登(Hank Worden)則宣稱老韋(John Wayne)是看了他繫著印有『紅河D』字樣的皮帶扣之後覺得很喜歡而向他詢問鐵匠姓名,隨後也前去打造了兩個:他和霍導(Howard Hawks)各一個。1946年就拍好了,但因為霍華休斯(Howard Hughes)宣稱情節和他所製作的【the outlaw】相似而引發法律糾紛,最終是推遲至1948年才上映。老克(Montgomery Clift)的大螢幕處女秀,但因為前述法律問題而比他的第二作【亂世孤雛】(the search)還要晚上映。支持民主黨的老克(Montgomery Clift)和身為共和黨鐵桿的老韋(John Wayne)以及渥特布雷南(Walter Brennan)的政治立場截然不同,他們說好不談政治,但兩位前輩在片場幾乎都不搭理這個年輕人;廿幾年後,老克(Montgomery Clift)因為不想再和兩位老前輩合作而婉拒了【赤膽屠龍】(rio bravo)第二男主角的邀約。主題曲「settle down」後來被操刀此片配樂的狄米崔提歐姆金(Dimitri Tiomkin)改編成「my rifle, my pony and me」。曾在1949年改編成一小時的廣播劇,兩位共和黨鐵桿歐吉桑和茱嬤(Joanne Dru)都重現了精彩的演出。據說約翰福特(John Ford)看完此片後對老韋(John Wayne)的演出相當驚訝:『I never knew the big son of bitch could act.』(我從來不知道這混蛋這麼會演戲),也正式開啟兩人後來持續多年的的合作關係。
http://www.imdb.com/title/tt0040724/
2014/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