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 didn't come for help, he came for permission.』(他不是來請求協助,而是來請求許可的。)
1976年,在紐約開計程車的崔維斯畢可希望可以下一場大雨把街上的渣滓都洗刷掉,雖然他後來是親自打掃了。如今,這段將近四十年的陳年往事在波士頓重演。曾是特工的勞勃麥寇因為喪妻而意志消沉,詐死後隱姓埋名,打算就此終老豆城,但後來卻為了一個雛妓而大開殺戒,心如止水的他重拾人生目標:伸張正義, 也呼應了開頭馬克吐溫(Mark Twain)那句名言:『The two most important days in your life are the day you were born and the day you find out why.』(人生最重要的兩天是出生那天和發現人生目標的那天)
陰鬱的氛圍令人感傷,寂寞彷彿被黑夜牽引著,無邊無際地蔓延;但情節卻大快人心,瘋狂地渲染著充滿暴力的迷亂色彩。一則以喜,一則以憂,憂的是沒良心的人太多了,而喜的是好在有良心的人也還不少。幾萬幾千年來,人類在地球上不斷繁衍,也漸漸發展出了高度文明,但怎麼有些人類仍保有高度獸性呢?真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啊!另外,中文片名實在取得不怎麼好,只是刻意要連結觀眾對【震撼教育】(training day)的印象,個人覺得來個中規中矩的"伸張正義"之類的都還比較好咧!
個人到目前為止所看過最新的電影,改編自美國1980年代末的同名電視影集,安東尼福奎(Antoine Fuqua)和丹佐華盛頓(Denzel Washington)的再度攜手合作,製作成本是五千五百萬美元。在北美上映後的進帳剛好跨過一億美元,海外則稍弱:九千萬美元,全球票房是逼近了兩億美元。之後福導(Antoine Fuqua)在接受訪問時曾明白表示,只要華伯(Denzel Washington)答應出演續集,他絕對願意跟進。
花絮:2005年和2010年都曾有機會開拍,但可惜都未能成真。尼可拉斯溫丁海芬(Nicolas Winding Refn)因為不滿意合約而放棄掌鏡機會;而魯柏特瓦耶特(Rupert Wyatt)則是以檔期衝突為由婉拒。原本妓女的年齡設定是廿四歲,但福導(Antoine Fuqua)對克蘿伊葛瑞絲摩雷茲(Chloë Grace Moretz)的試鏡印象深刻而決定改變主意。羅素克洛(Russell Crowe)和傑拉德巴特勒(Gerard Butler)似乎都曾是主角的考慮人選。此片中出現的所有手機都是索尼當時新推出的Xperia Z3 compact。原始劇本沒有明確設定勞勃的身分背景,於是華伯(Denzel Washington)親自賦予了,其中一項設定是勞勃有強迫症,他也特地向強迫症患者請益以求能完美演繹。根據勞勃的敘述來推測,他在看完《老人與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之後接著看的很可能是《唐吉訶德》(Don Quijote de la Mancha)。勞勃誘騙不良警察法蘭克來到車庫的那輛車是捷豹的XJ,這其實算是致敬,因為勞勃在電視影集中就是開這輛車。結尾時,泰芮搭公車去找勞勃,你可以在公車窗戶上發現悼念波士頓馬拉松爆炸事件的藍黃色緞帶。而最後麥寇坐在餐廳裡使用電腦,那慢慢拉遠的鏡頭其實是在向艾德華霍普(Edward Hopper)的《夜遊者》(nighthawks)致敬。儘管殺死許多人,但勞勃從頭到尾都沒有開槍。
http://www.imdb.com/title/tt0455944/
2015/01/18
- Jan 18 Sun 2015 03:45
the equalizer (私刑教育) 2014
- Jan 16 Fri 2015 02:00
life of crime (百萬嬌妻綁架計畫) 2014
改編自艾莫李歐納(Elmore Leonard)在1978年出版的《the switch》,本來在1986年就要改編成電影了,米琪將由黛安基頓(Diane Keaton)飾演,但福斯最後考慮到情節和【家有惡夫】(ruthless people)太過相似而放棄,這一擱置就等到將近卅年後才終於被搬上大螢幕。據說製作成本是一千兩百萬美元,只花了廿六天就拍完了,2013年9月開始陸續參加一些影展,但一直到隔年8月才正式在北美上映,可惜票房是淒慘無比的廿幾萬美元,可以想見海外也不會有什麼收穫。
犯罪喜劇一般都滿討喜的,但此片步調太過緩慢,綁匪和人質相處的幾個橋段似乎也沒能碰撞出什麼火花,整體看來頗悶,只有結局還算能讓人會心一笑。另外,由於故事背景是設定在1978年的底特律,所以通篇充滿了1970年代的音樂,以現在的角度看來有著濃濃的懷舊氛圍。
http://www.imdb.com/title/tt1663207/
2015/01/16
- Jan 14 Wed 2015 02:15
good people (鎖命橫財) 2014
好,先講結論:幹!浪費我一個半小時。
個人到目前為止所看過最新的電影,主角是詹姆斯法蘭科(James Franco)和凱特哈德森(Kate Hudson),可以看作廉價版的【險路勿近】(no country for old men)。步調非常之慢,取鏡又常常有暗景,以至於我看得昏昏欲睡,而且情節也相當老套,一對經濟拮据的夫妻獲得了一筆意外之財,但隨後有人為了那筆錢而找上門來。結局更是窠臼中的窠臼──夫妻倆歷經千驚萬險之後全身而退,而其他人卻都喪命了,在屋內設陷阱這點子一度讓我以為是在看【小鬼當家】(home alone),真是有夠蠢的。而這麼普通的作品,ptt的movie板竟然還有不少好評,真是令人匪夷所思,我想是這樣,要不就業配,要不就這些鄉民根本沒看過好電影。
http://www.imdb.com/title/tt1361318/
2015/01/14
- Jan 11 Sun 2015 03:50
White House down (白宮末日) 2013
主角是查寧塔圖(Channing Tatum)和傑米福克斯(Jamie Foxx)等人,索尼大手筆砸下一億五千萬美元,但北美僅僅七千萬美元出頭的票房想必讓高層臉都綠了,好在海外挹注了一億三千多萬美元,剛好跨過兩億美元的全球票房讓索尼免於賠錢。
若單單就娛樂性來看,此片可以算是相當有看頭的,搏鬥動作和爆破場面都很精彩,雖然這種題材總是誇張又矯情,但撇開這些不談,還是足以讓人大呼過癮。另外,有一點我一定要提的就是,總統根本是個冷面笑匠,在緊湊危急的槍林彈雨中仍不忘輕鬆寫意地搞笑耍冷,幾度笑翻我也。
接著請容我來談談政治這一塊。美國貴為世界第一強國,在全球各地攫取的利益相當龐大,而跟著美國政府吃香喝辣的大財團也都食髓知味地爭相投資政治,資助和自己立場相同的人參政,希望藉著主導國家政策來維護自身利益,而被此片拿來當例子的是軍火商。他們希望美國繼續駐兵中東,和阿拉伯人維持著恐怖平衡的狀態,這樣他們的訂單將源源不絕,而總統的和平協議顯然會損害他們的既得利益,所以他們和野心勃勃的政客狼狽為奸,企圖武裝政變,把總統這顆擋路石拿掉。這種血淋淋的權力鬥爭自古皆然,很齷齪沒錯,但就他媽的是事實啊!
花絮:索尼在2012年3月花了三百萬美元買下詹姆斯范德畢(James Vanderbilt)的劇本,同時間,千禧年也籌畫著一部同樣是白宮被攻占的題材──【全面攻佔:倒數救援】(Olympus has fallen),雙方都在7月開拍,也都在隔年上半年推出作品,較勁意味十足。媒體戲稱此片是【終極警探】(die hard)和【空軍一號】(Air Force One)的綜合版。索爾總統很明顯就是在指巴拉克歐巴馬(Barack Obama)。絕大部分白宮場景的拍攝工作其實都是在蒙特婁用電腦特效完成的。
http://www.imdb.com/title/tt2334879/
2015/01/11
- Jan 07 Wed 2015 02:35
Lucy (露西) 2014
個人到目前為止所看過最新的電影,盧貝松(Luc Besson)自編自導,史嘉莉喬韓森(Scarlett Johansson)獨挑大樑,據說花了四千萬美元拍成。在北美上映後是囊括了一億兩千多萬美元,海外則橫掃了三億三千多萬美元,全球票房竟然超過了四億五千萬美元,年度排名竄升至第十六。附帶一提,此片在台北市囊括了一億四千多萬新台幣,全年只輸給【變形金剛4:絕跡重生】(transformers 4)而屈居亞軍。
很難懂,應該說我連自己是否有看懂這件事都毫無頭緒,但如果以純娛樂的角度來看的話,我實在是很佩服貝導(Luc Besson)拍攝科幻題材的功力,不管是電腦特效還是取鏡都相當炫麗。結局頗具禪意,露西化為烏有,回歸宇宙萬物最原始的狀態,『I am everywhere.』(我無所不在)這句話似乎也為此片下了注解,真是太有創意了!
花絮:1974年,考古學家在衣索比亞挖掘到生活在約三百廿萬年前的雌性猿人化石,因為當時一行人反覆聽著披頭四(the Beatles)的「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而將她暱稱為露西,因此片名其實是雙關,從人類祖先的猿人到透過藥物科技進化的超智慧人類。儘管安潔莉娜裘莉(Angelina Jolie)曾是女主角第一人選的傳言甚囂塵上,但貝導(Luc Besson)都極力否認了。劇組於2013年10月到台北市進行拍攝工作,引發媒體瘋狂追逐而造成了一些紛擾。貝導(Luc Besson)受訪時曾表示早在十年前就開始計畫拍攝此片,也說很多鏡頭可以算是向【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終極追殺令】(Leon)和【全面啟動】(inception)這三部電影致敬。
http://www.imdb.com/title/tt2872732/
2015/01/07
- Jan 04 Sun 2015 04:55
trouble with the curve (人生決勝球) 2012
前言:以我最愛的棒球為主題的電影來為自己的2015年觀影紀錄做開場真是再適合不過了,耶!
『You are my sunshine, my only sunshine, you make me happy, when skies are grey...』(你是我的陽光,我唯一的陽光,你讓我開心,當天空灰暗時……)
雖然此片以棒球為主題,但探討的其實是親情,小弟雖不才,但還是有一些感觸。有些人對情感的表達很含蓄,含蓄到讓人覺得是冷漠,冷漠到令人難以忍受,但有時這樣的人只是都把苦悶往肚裡吞,在別人面前從不示弱。此片的格斯就是這樣的人,喪妻的他努力工作來彌補對米琪的虧欠,殊不知沒有母愛的米琪其實很需要父愛。於是米琪在孤獨中成長,我完全可以想像她有多堅強才有這麼高的工作成就,但她心中一直渴望父親能給她一絲關懷。頑固的格斯逐漸年邁,傳統守舊的他幾乎要被時代給淘汰了,他也在此時才開始學著去了解女兒,慢慢改變自以為是的心態。父女之間的對手戲處理得很細膩,其實我還滿感動的,讓我想起曾遇過一位偶然認識的朋友對我說要大方地表達出對家人的愛,幾年過去了,我好像還是學不會。
而另外一個讓我很有感觸的是片尾米琪找到那個拉丁裔青年的橋段,抱著升學主義心態的媽媽不讓他接觸棒球,殊不知他極具棒球天分,我不禁想起自己那個成日埋首在書堆裡的國中生活,台灣有多少小孩在升學主義掛帥的情況下被埋沒了呢?美國社會底層的黑人期望著籃球,中南美洲國度貧窮農家的小孩期望著棒球,他們日夜努力練球,希望自己能靠著苦練改變自己的人生,當然現實情況不是電影演得那麼簡單,但『皇天不負苦心人』的道理總是很振奮人心的。
還有一點我很想提的是,此片強調以現代科技(如電腦)分析數據是不可靠的,你必須親自去球場看過人才真實(而從來不到球場的對照組菲利普這角色很滑稽,每每令我發噱。)。相反的,我去年看的【魔球】(moneyball)卻似乎提出了不同的觀點,強調打了一百多年的棒球可以當作統計學來研究,也經由縝密的數據分析推翻了一些迂腐的傳統思維,為棒球打開了嶄新的視野。
我從小學開始就著迷於棒球,一直到如今,廿個年頭過去了,我對棒球依然抱有高度熱情,聊起棒球如數家珍,因此此片提到的很多MLB球員我都稍有了解,看電影有這樣的感覺很棒。格斯在此片中是亞特蘭大勇士的球探,被鄉民暱稱為斧頭幫的勇士其實曾是一方之霸,有連續十四年奪下分區冠軍的豐功偉業(1991年到2005年,其中1994年球季因為罷工而半途停擺。),期間也五次打進世界大賽,但可惜只在1995年摘得桂冠。近幾年來,勇士雖然仍常常奪下分區冠軍,但進到季後賽總是在第一輪止步,上一次打進國聯冠軍賽已經是2001年的事情了。
嗯,列一下卡司好了,有克林伊斯威特(Clint Eastwood)、賈斯汀廷柏列(Justin Timberlake)和艾美亞當斯(Amy Adams)等人。據說製作成本高達六千萬美元,但在北美只收穫了三千多萬美元,海外更是慘到只有一千多萬美元,全球票房連五千萬美元都不到,可惜了,個人實在覺得此片不該只有這樣的成績啊!
花絮:劇組於2012年3月進到勇士主場取鏡,當時正努力為新球季做準備的球員們還暫時閃避了一會。導演勞勃羅倫茲(Robert Lorenz)和東木伯(Clint Eastwood)是長期的合作夥伴,有時擔任製作人,有時則是助理導演。蘭迪布朗(Randy Brown)的編劇處女作,可惜後來引發法律糾紛,還鬧上了法院。東木伯(Clint Eastwood)原本想重拍【星海浮沉錄】(a star is born),但因為碧昂絲諾利斯(Beyoncé Knowles)懷孕而暫時擱置,而早在【經典老爺車】(Gran Torino)時期就暗示將自螢光幕前引退的他也改變主意接演了此片,此片於是成為他繼1993年的【火線大行動】(in the line of fire)之後首次主演不是自己掌鏡的電影。女主角的人選順序是珊卓布拉克(Sandra Bullock)、艾美(Amy Adams)和瑞絲薇斯朋(Reese Witherspoon),艾美(Amy Adams)在珊卓(Sandra Bullock)婉拒之後由羅導(Robert Lorenz)親自試鏡而取得演出機會。格斯回憶中自己年輕模樣的畫面其實來自東木伯(Clint Eastwood)在1982年自編自導的【火狐狸】(Firefox)。一開始勇士高層在辦公室討論選秀時背後牆上那張巨幅照片上的球員是鼎鼎大名的漢克阿倫(Hank Aaron),生涯擊出七百五十五轟的他在1974年穿著勇士球衣打破貝比魯斯(Babe Ruth)高懸近四十年的全壘打紀錄(七百一十四轟),而他的紀錄之後也在2007年被貝瑞邦茲(Barry Bonds)再度打破。
http://www.imdb.com/title/tt2083383/
2015/01/04
- Dec 31 Wed 2014 23:55
2014年度觀影全記錄 [74]
今年總共看了74部,平均每4.93天看1部,平均每1個月看6.17部。
----------
首先,依個人觀賞的時間來排序。
一月:11
01 - 至尊三十六計之偷天換日 1993
02 - speed 2: cruise control (捍衛戰警2:喋血巡洋) 1997
03 - Don Jon (超急情聖) 2013
04 - 霹靂火 1995
05 - 埋伏 1973
06 - 吉星拱照 1990
07 - little Fockers (門當父不對之我才是老大) 2010
08 - 報仇 1970
09 - we bought a zoo (我們買了動物園) 2011
10 - lethal weapon 3 (致命武器3) 1992
11 - the girl next door (鄰家女優) 2004
二月:06
12 - man on fire (火線救援) 2004
13 - the holiday (戀愛沒有假期) 2006
14 - shutter island (隔離島) 2010
15 - 惡虎村 1974
16 - the big wedding (婚禮大聯矇) 2013
17 - 女殺手 1971
三月:06
18 - Thunderball (霹靂彈) 1965
19 - the Pink Panther (粉紅豹) 1963
20 - 龍門金劍 1969
21 - 賭神2 1994
22 - 愛人同志 1989
23 - 金菩薩 1966
四月:07
24 - mission: impossible - Ghost protocol (不可能的任務:鬼影行動) 2011
25 - just like heaven (出竅情人) 2005
26 - fatal attraction (致命的吸引力) 1987
27 - 報告典獄長 1988
28 - 皇家師姐4直擊證人 1989
29 - 虎膽 1969
30 - ゴジラ (哥吉拉) 1954
五月:06
31 - training day (震撼教育) 2001
32 - 富貴兵團 1990
33 - 娃娃兵 1991
34 - 七面人 1975
35 - 警察故事4之簡單任務 1996
36 - the hot chick (小姐好辣) 2002
六月:07
37 - 10000 BC (史前一萬年) 2008
38 - we're the Millers (全家就是米家) 2013
39 - Spider-Man (蜘蛛人) 2002
40 - 少林五祖 1974
41 - 龍在邊緣 1999
42 - frineds with benefits (好友萬萬睡) 2011
43 - 蝴蝶盃 1965
七月:05
44 - the out-of-towners (鄉下人進城) 1970
45 - the birds (鳥) 1963
46 - ドラえもん のび太の大魔境 (哆啦A夢:大雄的大魔境) 1982
47 - the big town (金臂人) 1987
48 - Ocean's twelve (瞞天過海2:長驅直入) 2004
八月:08
49 - gunfight at the O.K. Corral (龍爭虎鬥) 1957
50 - 黃飛鴻2男兒當自強 1992
51 - dodgeball: a true underdog story (鐵男躲避球) 2004
52 - the other woman (婦仇者聯盟) 2014
53 - 驚天12小時 1991
54 - Air America (飛離航道) 1990
55 - 噴火美人魚 1970
56 - 龍的心 1985
九月:02
57 - 教頭 1979
58 - you only live twice (雷霆谷) 1967
十月:05
59 - the naked gun 2½: the smell of fear (站在子彈上的男人) 1991
60 - Frankenstein (科學怪人) 1931
61 - Red River (紅河谷) 1948
62 - a good day to die hard (終極警探:跨國救援) 2013
63 - be cool (黑道比酷) 2005
十一月:03
64 - one hour photo (不速之客) 2002
65 - unthinkable (戰略特勤組) 2010
66 - 十面埋伏 2004
十二月:08
67 - 27 dresses (27件禮服的秘密) 2008
68 - the clearing (家變) 2004
69 - Parker (偷天派克) 2013
70 - non-stop (空中救援) 2014
71 - 鐵觀音勇破爆炸黨 1968
72 - seeking justice (私法正義) 2011
73 - home alone 2: lost in New York (小鬼當家2) 1992
74 - Harry Potter and the chamber of secrets (哈利波特:消失的密室) 2002
接著,我來做點比例分析。
一月:11/74=14.86% = NO. 1
二月: 6/74= 8.11%
三月: 6/74= 8.11%
四月: 7/74= 9.46%
五月: 6/74= 8.11%
六月: 7/74= 9.46%
七月: 5/74= 6.76%
八月: 8/74=10.81% = NO. 2
九月: 2/74= 2.70%
九月: 5/74= 6.76%
十一月: 3/74= 4.05%
十二月: 8/74=10.81% = NO. 2
----------
再來,依影片上映的年代來排序。
--1930~1939--:01
01 - Frankenstein (科學怪人) 1931
--1940~1949--:01
02 - Red River (紅河谷) 1948
--1950~1959--:02
03 - ゴジラ (哥吉拉) 1954
04 - gunfight at the O.K. Corral (龍爭虎鬥) 1957
--1960~1969--:09
05 - the birds (鳥) 1963
06 - the Pink Panther (粉紅豹) 1963
07 - 蝴蝶盃 1965
08 - Thunderball (霹靂彈) 1965
09 - 金菩薩 1966
10 - you only live twice (雷霆谷) 1967
11 - 鐵觀音勇破爆炸黨 1968
12 - 虎膽 1969
13 - 龍門金劍 1969
--1970~1979--:09
14 - 報仇 1970
15 - the out-of-towners (鄉下人進城) 1970
16 - 噴火美人魚 1970
17 - 女殺手 1971
18 - 埋伏 1973
19 - 惡虎村 1974
20 - 少林五祖 1974
21 - 七面人 1975
22 - 教頭 1979
--1980~1989--:07
23 - ドラえもん のび太の大魔境 (哆啦A夢:大雄的大魔境) 1982
24 - 龍的心 1985
25 - fatal attraction (致命的吸引力) 1987
26 - the big town (金臂人) 1987
27 - 報告典獄長 1988
28 - 皇家師姐4直擊證人 1989
29 - 愛人同志 1989
--1990~1999--:15
30 - 吉星拱照 1990
31 - 富貴兵團 1990
32 - Air America (飛離航道) 1990
33 - 驚天12小時 1991
34 - the naked gun 2½: the smell of fear (站在子彈上的男人) 1991
35 - 娃娃兵 1991
36 - 黃飛鴻2男兒當自強 1992
37 - lethal weapon 3 (致命武器3) 1992
38 - home alone 2: lost in New York (小鬼當家2) 1992
39 - 至尊三十六計之偷天換日 1993
40 - 賭神2 1994
41 - 霹靂火 1995
42 - 警察故事4之簡單任務 1996
43 - speed 2: cruise control (捍衛戰警2:喋血巡洋) 1997
44 - 龍在邊緣 1999
--2000~2009--:16
45 - training day (震撼教育) 2001
46 - the hot chick (小姐好辣) 2002
47 - Harry Potter and the chamber of secrets (哈利波特:消失的密室) 2002
48 - one hour photo (不速之客) 2002
49 - Spider-Man (蜘蛛人) 2002
50 - the girl next door (鄰家女優) 2004
51 - man on fire (火線救援) 2004
52 - dodgeball: a true underdog story (鐵男躲避球) 2004
53 - the clearing (家變) 2004
54 - 十面埋伏 2004
55 - Ocean's twelve (瞞天過海2:長驅直入) 2004
56 - be cool (黑道比酷) 2005
57 - just like heaven (出竅情人) 2005
58 - the holiday (戀愛沒有假期) 2006
59 - 27 dresses (27件禮服的秘密) 2008
60 - 10000 BC (史前一萬年) 2008
--2010~2014--:14
61 - shutter island (隔離島) 2010
62 - unthinkable (戰略特勤組) 2010
63 - little Fockers (門當父不對之我才是老大) 2010
64 - frineds with benefits (好友萬萬睡) 2011
65 - seeking justice (私法正義) 2011
66 - we bought a zoo (我們買了動物園) 2011
67 - mission: impossible - Ghost protocol (不可能的任務:鬼影行動) 2011
68 - Parker (偷天派克) 2013
69 - a good day to die hard (終極警探:跨國救援) 2013
70 - the big wedding (婚禮大聯矇) 2013
71 - we're the Millers (全家就是米家) 2013
72 - Don Jon (超急情聖) 2013
73 - non-stop (空中救援) 2014
74 - the other woman (婦仇者聯盟) 2014
同樣的,我還是來做點比例分析。
1930~1939: 1/74= 1.35%
1940~1949: 1/74= 1.35%
1950~1959: 2/74= 2.70%
1960~1969: 9/74=12.16%
1970~1979: 9/74=12.16%
1980~1989: 7/74= 9.46%
1990~1999:15/74=20.27% = NO. 2
2000~2009:16/74=21.62% = NO. 1
2010~2014:14/74=18.92% = NO. 3
----------
今年因為種種因素的考量而只看了七十四部,是自個人開始在部落格寫電影心得的第一年(2007年)以來第二次沒能破百,但總數豪氣地跨過了九百仍是很值得高興的。
由於心態上的改變,今年看了很多老電影。1970年代以前的比例逼近三成是歷年來首見,更細一點來分析,1960年代和1970年代的比例都超過了一成是之前從未有過的,雙雙超越1980年代也是歷年首見。而以往都有持平表現的1980年代實在很慘,數量竟然不到十部,和以往穩定廿、卅部的水準已不可同日而語,比例更是低於一成,是歷年來最低的。至於一向比較吃香的1990年代、2000年代和2010年代同樣有著持續穩定的成長,比例也都在伯仲之間;我想特別提到的是,1990年代和2000年代的比例雖然都還能守住兩成關卡,但數量卻雙雙首次跌落到只有十幾部的窘境。再來談港片,雖然只看了廿幾部左右,但其實比例還是有攀上三成,和前幾年其實相差無幾。基本上,個人對今年的觀影模式感到相當滿意,期盼明年能繼續朝聖一些經典老電影,在各類題材上也能有更多更廣的涉獵。
在部落格寫電影心得已經滿八年了,我一直認為欣賞電影可以讓人的眼界變得寬廣,因為一般人的生活其實都很平凡,若能藉由電影來體驗不一樣的人生,那也是一種很奇妙的感覺,不是嗎?
2014/12/31
- Dec 31 Wed 2014 23:40
Harry Potter and the chamber of secrets (哈利波特:消失的密室) 2002
【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的續集,編導和主要卡司都沒換,原班人馬再度聯手出擊。老實說,要將一本幾百頁的小說改編成電影勢必濃縮得很厲害,緊湊又曲折的情節果然令我頭昏腦脹了,加上我對此類奇幻電影的興趣其實不高,坐在電視機前將近三個小時對我已經算是一項挑戰了,所以我索性就只以湊熱鬧的心態隨著哈利波特到處探查,並沒有特別去理解情節。stO
第一集是全球票房冠軍,有續集是理所當然的,華納也再度大手筆投資一億美元。上映後在北美的進帳比第一集少了五千多萬美元,兩億六千多萬美元的數字已無力掄元,前面尚有【蜘蛛人】(Spider-Man)、【魔戒二部曲:雙城奇謀】(the Lord of Rings: the two towers)和【星際大戰二部曲:複製人全面進攻】(star wars episode II: attack of the clones);而海外就捧場多了,橫掃超過六億美元的成績是當年最佳。總計全球票房將近九億美元,在當年僅輸給【魔戒二部曲:雙城奇謀】(the Lord of Rings: the two towers)而屈居亞軍。
花絮:原著是系列七作中篇幅最小的,但此片卻是電影系列八作中片時最長的。此片和系列第五作【哈利波特:鳳凰會的密令】(Harry Potter and the order of the Phoenix)是系列八作中唯二沒有獲得任何奧斯卡提名的。儘管系列前兩作在全球賣翻了,但主演哈利波特的丹尼爾雷德克里夫(Daniel Radcliffe)原本的片酬其實只有十二萬英鎊,演員工會見狀主動斡旋,最後成功幫他爭取到兩百萬英鎊。飾演鄧不利多校長的理查哈里斯(Richard Harris)在此片上映不久後過世,後來這角色都由麥可甘姆邦(Michael Gambon)飾演。
後記:終於趕在2014年結束前看完此片,驚險維持住個人希望在每年12月都能看一部系列作的規律,那第三集就明年12月見囉!
http://www.imdb.com/title/tt0295297/
2014/12/31
- Dec 25 Thu 2014 23:25
home alone 2: lost in New York (小鬼當家2) 1992
前言:本來昨晚就想看的,但看不到一半就沉沉入睡了,也只好等到今天下班後才有時間接著看完。stO
【小鬼當家】(home alone)的續集,完全是原班人馬,甚至連情節我也覺得根本就是一樣(其實導演克里斯哥倫布(Chris Columbus)自己都承認此片幾乎可以算是第一集的重拍版本),但在特別的節日裡看這種灑狗血的溫馨喜劇還是格外令人有所感觸。
製作成本應該是兩千萬美元,在北美雖然無法像第一集那般橫掃千軍,但還是開出了一億七千多萬美元的紅盤,只輸給【阿拉丁】(Aladdin)而屈居亞軍;另外,海外票房也不漏氣地開出略遜於第一集的一億八千多萬美元。總計全球票房是逼近三億六千萬美元,排在【阿拉丁】(Aladdin)和【第六感追緝令】(basic instinct)之後坐上季軍寶座。亮眼的數字也讓片廠著手開發副系列,但票房當然無法和前兩集相提並論了。
花絮:麥考利克金(Macaulay Culkin)於拍攝期間和家人一起住在曼哈頓,片酬高達四百五十萬美元,是當時十二歲童星的最高紀錄;而他暴漲的人氣引來了諸多狗仔和粉絲,使得劇組在芝加哥的歐海爾國際機場取鏡的難度增加不少。主要場景設定在紐約,但其實很多橋段都不是在紐約拍的,例如凱文在游泳池跳水的橋段是在芝加哥的四季酒店、音樂廳橋段是在芝加哥、凱文在叔叔整修中的房子內外捉弄兩個壞蛋的橋段是在好萊塢。凱文一開始在電視上看的是伊利諾州的樂透遊戲節目【$100,000 fortune hunt】,只是節目名稱在此片中被改成【ding dang dong】。凱文在【小鬼當家】(home alone)裡看的電影是【angels with filthy souls】;而他在此片裡看的則是續集【angels with even filthier souls】,兩部電影都不是真有其片。很多名人、劇組人員和他們的家人也都有客串,例如此片拍攝當時是廣場酒店老闆的唐納川普(Donald Trump)、麥考利(Macaulay Culkin)的弟弟、哥導(Chris Columbus)自己和他的女兒。玩具城以此片的執行製作人鄧肯韓德森(Duncan Henderson)來命名,而當臨演的小孩都可以在裡面拿一樣自己最愛的玩具當作片酬。
後記:今天是台灣各縣市長的就職日,同時也是正副議長的選舉日,身為府城市民的我對在地議長選舉的心得只有一個字:幹!
http://www.imdb.com/title/tt0104431/
2014/12/25
- Dec 22 Mon 2014 01:55
seeking justice (私法正義) 2011
前言:原本是在電視上看的,但因為字幕不知為何變得粗大而糊掉了,看了廿幾分鐘後實在是受不了而改到電腦上看了。
個人相隔兩年多來再度欣賞凱吉叔(Nicolas Cage)的演出,鄉民們應該都知道他這幾年財務出狀況後接了好多爛片,此片也可以算是其中之一。懸疑效果是做足了,但個人認為反而因為太懸疑了而讓人覺得有點故弄玄虛,而且也渲染過度了,整個城市都有這個組織的成員?這樣的情節鋪陳要怎麼演都行啊,太過火囉!
原本的片名是"the hungry rabbit jump",製作成本是一千七百萬美元,但誇大不實的情節卻讓此片的票房淒慘兮兮。北美只有少數地區有上映,進帳僅僅四十幾萬美元;海外雖然很多國家都有上映,但也只收穫了一千萬美元出頭。總歸一個字,慘!
http://www.imdb.com/title/tt1214962/
2014/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