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1960~1969 (8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1270.jpg  

黑澤明中後期的代表作,製作費用落在九千萬日圓左右,由三船敏郎領銜主演,當年獲益高達三億五千萬日圓,在國片中排名第四,也是黑導當時最高的票房紀錄。由於票房開出紅盤,原班人馬緊接著在隔年元旦就推出了續集【椿三十郎】(椿三十郎),豐收的票房讓東寶是再度大笑開懷,而黑導也再度刷新自己最高的票房紀錄。

拿著一把武士刀,一臉的豪邁不羈,當時已年過四旬的三船可謂演活了落魄武士三十郎,舉手投足間盡是瀟灑,精湛的演出也為他抱回了威尼斯影展最佳男主角。而配角群的表現也相當出色,東野英志郎飾演的酒館老闆總是一臉愁苦憤懣,仲代達矢飾演的新田卯之助渾身充滿張狂暴虐的邪氣,加東大介飾演的新田亥之吉處處顯露憨呆愚蠢的一面,山田五十鈴飾演的清兵衛老婆則是潑辣又狠毒,當然,其他人也都稱職地扮演著綠葉。

而黑導的運鏡也每每令人讚嘆不已,惡劣天氣一直都是他用來營造苦悶氣氛的拿手絕活,短暫出現的下雨增添了不適感,而貫穿全片的颳風則表示村落裡處於紊亂狀態,每個鏡頭的人物配置與光線調度都相當精巧細緻,每一幅構圖都充滿著魅力且飽含著能量。另外,佐藤勝入情入景的配樂也絕對該記上一筆才是。

一個落魄武士隨意地遊蕩在路上,連要往哪裡走都沒個主意。故事背景設定在何時尚未可知,但從後來卯之助拿出史密斯威森手槍來炫耀則可以推測大約是1850年代末至1860年代初,當時建置已兩百多年的江戶幕府的統治開始出現動搖了,日本即將再度陷入內戰紛亂中。武士進到村子裡的情境一時還令人摸不著頭緒,但隨即驚見一隻狗叼著一隻人的手臂,原來是有兩個敵對陣營正在這裡爭鬥而搞得民不聊生,什麼店都沒辦法好好做生意了,只有棺材店生意興隆。黑導把這個悲哀的情境變得有點可笑,配樂一下滑稽、一下嚴肅,那緩緩流洩的旋律彷彿喃喃地訴說著人生的無奈。開頭的懸疑氣氛就這麼做足了,於是,重點來了,武士在想什麼呢?

乍看之下吊兒啷噹的他其實是懷著仁義之心的英勇劍客,捨不得這個村落變得蕭條的他開始遊走於兩個陣營之間,想方設法挑撥雙方開戰。一直對峙著的雙方為了利益不惜決裂,但遇到要決鬥時就露出了膽小本性,那畏畏縮縮的模樣實在是令人噴飯啊!另外,雙方爭相拉攏武士的過程令人印象深刻,那些逢迎阿諛的勢利嘴臉無疑是人性低劣面的展示。

對整個村子來說,武士的偶然到來就像是上天的巧妙安排,這是一個很貼切時勢的隱喻,這個村子其實就暗指當時的日本,維新派和幕府派之間的廝殺正是如火如荼,而人民也跟著受苦受難。在這樣的亂世中,需要有人跳出來終結人民的苦難,而武士就代表那個為了國家前途奮戰的天選者。

原本對峙的局面在武士的挑撥下慢慢失控,緊張態勢一觸即發,原本就互不信任的雙方在交換人質的過程中徹底撕破了臉,終於開戰了,整個村子頓時變得腥風血雨,丑寅陣營在一陣殺戮之後拿下了勝利,清兵衛一家則慘遭滅門。期間,拯救賭徒妻子的小插曲凸顯了武士拔刀相助、見義勇為的慈悲心腸,但他也因此被抓了。陷入困境的主角如何脫身一直都能吸引觀眾的目光,整個過程相當精彩,讓人也不禁要為他捏把冷汗。

最後的對決橋段堪稱經典,殘屋敗瓦,屍橫遍地,漫天飛揚的黃沙颯颯地颳來肅殺氣息。為了搭救對自己有恩的酒館老闆,武士必須獨自一人對抗丑寅陣營,縱使勢單力薄,他仍毫不畏懼地迎上前去,不疾亦不徐,那股捨我其誰的氣勢真的是帥翻了!手起刀落,勝負在轉瞬間即見分曉,武士俐落地斬殺了丑寅一黨,也為村子帶來了久違的和平,而他則毫不留戀地轉身離去……

花絮:片名在日語中就是保鏢的意思。飾演丑寅保鏢的羅生門綱五郎外表神似巨人馬場,曾是相撲選手的他其實是台灣人,本名卓詒約。三船在拍攝時的某一天早上因為遲到而遭到黑導責備,此後他每天都早上六點就到片場化好妝且穿好戲服。小林正樹推遲了【人間の條件】第五、六部的拍攝工作,讓仲代得以撥空來拍攝此片,他當時因為沙子和假血而吃足了苦頭,也因此罹患了蕁麻疹。佐藤表示譜寫配樂的靈感來自亨利曼西尼(Henry Mancini)。黑導告訴三船要將三十郎演得像狼或狗,另外則告訴仲代要將卯之助演得像蛇。被認為取材自冷硬派推理小說開山祖師爺達許漢密特(Dashiell Hammett)於1929年發表的出道作《紅色收穫》(red harvest)。黑導承認此片的靈感是來自黑色電影【the glass key】以及【日正當中】(high noon)與【原野奇俠】(Shane)等西部片。塞吉奧李昂內(Sergio Leone)於1964年推出的【荒野大鏢客】(per un pugno di dollari)就是模仿了此片,黑導曾表示他在訴訟上獲得的賠償比此片的片酬還要高;而塞吉奧寇布奇(Sergio Corbucci)於1966年推出的【迪亞戈】(Django)和渥特希爾(Walter Hill)於1996年推出的【終極悍將】(last man standing)也都算是此片的仿作。

http://www.imdb.com/title/tt0055630/
2017/12/18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52.jpg  

改編自艾里希克斯特納(Erich Kästner)在1949年發表的《Lottie and Lisa》,由當時迪士尼當家童星海莉米爾斯(Hayley Mills)一人分飾兩角,而男女配角則分別是布萊恩基斯(Brian Keith)和瑪琳奧哈拉(Maureen O'Hara),掌鏡的是大衛史威夫特(David Swift),當年橫掃了兩千五百多萬美元,年度排名高居第五。此片自推出後即廣受讚譽,在1968年重映過一次,多年來人氣始終不墜,迪士尼也在1980年代中後期接連推出了三部續集──都是電視電影,甚至在1998年又重拍了此片,小女主角是琳賽蘿涵(Lindsay Lohan)。

很有創意的題材,兩個從小分開的雙胞胎在夏令營意外見到了彼此,她們決定互換身分並希望離婚的父母能重新在一起。當時正值荳蔻年華的海莉(Hayley Mills)實在是甜美可愛,她活潑俏皮地詮釋了性格迥然不同的雙胞胎,而陪襯的布萊恩(Brian Keith)和瑪琳(Maureen O'Hara)兩人也是完美地演繹了一對歡喜冤家。片頭以卡通方式呈現,搭配節奏輕快的同名主題曲,令人也覺心情愉悅。處處妙趣橫生,逗鬧中不失溫馨,無疑是一部經典喜劇!

花絮:原本片名取為【for now for always】,後來又一度改成【petticoats and blue jeans】。史導(David Swift)原本想將舞會騷亂中蛋糕掉到夏令營長臉上這個鏡頭刪掉,但華特迪士尼(Walt Disney)覺得這個鏡頭是這場戲裡最爆笑的部分而認為應該保留,事實證明他是對的。擔任海莉(Hayley Mills)替身的是蘇珊海寧(Susan Henning),迪士尼在和她簽約時特別註明了她將不能掛名。原本劇組打算盡量讓替身上陣,剪輯特效其實用得不多,但華特(Walt Disney)在看了剪輯特效之後覺得效果很好而決定改變拍攝方針。

http://www.imdb.com/title/tt0055277/
2017/10/08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13.jpg  

由莎莉麥克琳(Shirley MacLaine)和麥可肯恩(Michael Caine)主演,導演則是朗諾尼姆(Ronald Neame),當年在北美收穫了兩百五十萬美元左右,隨後並獲得了奧斯卡三個技術獎項提名。2012年,重拍版【冤家偷很大】(gambit)上映。

前半個小時就讓我笑翻了,整段都散發出一種令人忍俊不住的古怪感覺,而且那竟然只是哈利想像中的理想狀況,後來的現實狀況完全沒有照著他的預想來發展。最讓我發噱的就是妮可在他的想像中是沉靜不語的冰山美人,但實際上卻是聒噪嘮叨的大嬸型阿花,這刻意形塑的反差真的很逗。我必須說,麥可(Michael Caine)也許可以稱得上是冷面笑匠了,但莎莉(Shirley MacLaine)的喜感根本渾然天成啊!

哈利自以為能掌握全局,但後來發現還是需要妮可的幫助才能成功。整個偷竊過程緊湊迫人,不斷有突發狀況來干擾哈利,但最後還是讓他得手了。結局頗富新意,顛覆了一般人對偷寶電影的看法。原來哈利的最終目的不是偷竊真品,而是製造失竊新聞來混淆大眾,這樣他就能在黑市上賣贗品囉!瞧!他還在妮可面前演了一齣戲呢,只能說『人帥真好』,不僅可以撈得大財,又可以抱得美人歸啊!

花絮:片名是西洋棋的一個戰術:為了獲得優勢而犧牲一些棋子,算是隱喻了情節。最初劇本由布萊恩富比士(Bryan Forbes)在1960年寫成,當時是打算讓卡萊葛倫(Cary Grant)主演,但後來計畫胎死腹中;劇本幾經修改之後確定由莎莉(Shirley MacLaine)主演,而她在看了【機密檔案】(Ipcress file)之後向環球建議由麥可(Michael Caine)來和自己搭檔。五位【星際爭霸戰】(star trek)的卡司參演了此片。

http://www.imdb.com/title/tt0060445/
2017/06/06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95.jpg  

前言:接近結束時不巧遭人打斷,無奈之餘也只好先擱著,直至夜深人靜,我才又默默地下樓將此片看完。

在拍完【大醉俠】之後,感覺綁手綁腳的胡金銓毅然決然地結束了和邵氏的合約,於是他來到台灣籌組了聯邦,此片就是他赴台初作。當年在台灣囊括了四百四十多萬新台幣,榮膺年度票房冠軍,亦帶起台灣拍攝武俠片的風潮;隔年揮軍香港攻城掠地,勢如破竹地斬獲了年度最高的兩百卅幾萬港幣。台港年度雙料冠軍讓胡導風光不已,他一吐當初受限於人的怨氣,也繼續在台灣揮灑雄心壯志。徐克後來在1992年重拍了此片,票房同樣開出紅盤。

雖然是奸佞殘害忠良的老套劇本,但胡導卻能不落窠臼地鋪排情節,氣氛的塑造尤其成功,一開始就相當吸引人。而觀眾雖然都已經猜想得到結局將會如何,但還是滿懷期待地欣賞這種邪不勝正的戲碼。群馬踏蹄奔騰,揚起黃沙滾滾,東廠爪牙預先埋伏在客棧,忠良之後已是命在旦夕。然而,在群魔亂舞的舞台上也還是會有忠肝義膽的角色,耿介俠士勢必挺身而出,和歹毒佞臣拚個你死我活。

前半段的場景都在龍門客棧裡,各路人馬為了不同的目的而陸續到來,忠良奸佞齊聚一堂,刀光劍影已不可免,詭異懸疑的對峙局面,節奏鮮明的鑼鼓配樂,小小的空間裡凝聚出令人屏息以待的緊繃氛圍。而肅殺氣氛在後半段由內斂變成外放,主角一行人倉皇逃離了龍門客棧,但東廠爪牙沿途窮追不捨,雙方在你追我逃之間又多次交手。最後,主角們挺身對抗大魔頭,在奮力鏖戰之後成功擊殺了他。戛然而止的結局其實平淡無味,但所蘊含的良善意涵卻濃郁芬芳。

http://hkmdb.com/db/movies/view.mhtml?id=9036&display_set=big5
http://www.imdb.com/title/tt0060635/
2017/04/04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41.jpg  

想不到我竟然相隔八年之久才再度拜見馬龍白蘭度(Marlon Brando),此片是他從影生涯中唯一執導演筒的作品,當時初次掌鏡的他顯得手忙腳亂,據說用掉了比正常分量多出五倍的膠片,總共拍了將近兩年,製作花費高達六百萬美元。最終北美票房是四百多萬美元,其實相當不錯了,但賠錢生意還是令人氣餒。

劇組在美國加州和墨西哥索諾拉州等地取鏡,非常努力地呈現出美墨邊境在1880年時的自然人文景致,也頗為忠實地表達了當時的社會氛圍。加利福尼亞灣的浪濤澎湃,死亡谷國家公園的飛沙呼嘯,在在都令人嘆為觀止;鋌而走險的亡命之徒,白人和印地安人之間的階級差異,每每也令人感慨萬千。可惜節奏有點拖泥帶水,片時竟然超過了一百四十分鐘,時高時低的氣氛讓觀眾的情緒無法連貫;情節鋪陳也稍嫌老套,特別是兒女情長的部分。

性格真實面往往會在生死存亡的危急時刻展露無遺,泰德比較自私,而李奧比較講義氣,兩人的性格也自始至終都沒有改變過。李奧出獄後找到了泰德,他願意和老友重拾友誼。但已經變成警長的泰德處處提防著久違的李奧,他明白只有李奧知道自己的荒唐過往,李奧的存在對他來說有如芒刺在背,為了保有自己現在的聲望,他覺得將李奧除去是最乾脆的方法。兩人之間的衝突就在泰德這種公報私仇的心態下越演越烈,最後以悲劇收尾是必然的安排,結局或許是闡釋了正直和邪曲的差別,也比較符合一般世俗價值觀。

花絮:片名是指撲克牌裡只露出側臉單眼的黑桃J和紅心J。編劇換了好幾次,前後共有四個人參與其中;原本預定掌鏡的是史坦利庫柏利克(Stanley Kubrick);史賓瑟崔西(Spencer Tracy)和亨利芳達(Henry Fonda)都曾是泰德的考慮人選。老馬(Marlon Brando)原本設定的結局是露薏莎被泰德誤殺,但派拉蒙強勢地改成了比較不悲傷的結局。投資失利的老馬(Marlon Brando)為了彌補虧損而和環球簽了五部電影的合約,但諷刺的是這五部作品的票房也都不怎麼亮眼,曾貴為奧斯卡影帝的他就此淪為票房毒藥,直到1972年才靠著【教父】(the godfather)東山再起。入選今年坎城影展的經典單元。

http://www.imdb.com/title/tt0055257/
2016/10/17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80.jpg 

當年度的票房冠軍,主角是王羽、羅烈和鄭佩佩等人,執導演筒的則是張徹。

布景和取鏡的確都堪稱精彩,但可惜情節有點散亂拖沓,讓人稍稍感到不耐。另外,片名雖然是金燕子,但主角其實是嫉惡如仇、殺惡無赦的蕭鵬,愛恨分明的性格與當代第一的劍術讓他的主角威能衝上滿點。

命運乖舛的蕭鵬自兒時就單戀著師姐謝如燕,為了她,他願意犧牲一切,甚至包括自己的性命,可是金燕子似乎也對救命恩人韓滔懷著淡淡情愫,夾在兩位俠士之間的她顯得左右為難,似乎也注定了這齣悲劇。在血腥肅殺的險惡江湖上當然也有著纏綿悱惻的兒女情長,兩人都愛著金燕子,一場死鬥是在所難免。貴為當代第一劍俠的蕭鵬似乎難逃厄運糾纏而身受重傷,他最後以一擋百的豪情令人動容,可惜還是留給金燕子和梅娘無盡的哀傷。到頭來,每個人都失望了。

http://hkmdb.com/db/movies/view.mhtml?id=4832&display_set=big5
http://www.imdb.com/title/tt0063105/
2016/04/23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55.jpg  

改編自亨利艾倫(Henry Allen)的同名小說,掌鏡的是約翰李湯普森(John Lee Thompson),由葛雷哥萊畢克(Gregory Peck)和甫辭世半年多的奧瑪雪瑞夫(Omar Sharif)等人主演。北美票房超過了三百萬美元,算是相當亮眼的成績,但哥倫比亞卻笑不出來,因為他們砸下了七百萬美元。

美國自從1840年代末進入淘金熱時期後,許多發著淘金夢的人們絡繹不絕地湧進西部,其中也包括了1860年代初廣泛流傳的『失落的亞當斯』傳說:新墨西哥州的祖尼山脈峽谷中擁有豐富的金礦。這種尋寶題材一向都兼有娛樂效果和省思意涵,加上我又很著迷西部片,所以當然不願意錯過此片。

美國西南部壯闊無垠的原始風貌簡直令人嘆為觀止,那些天造地設的沙漠黃土和峽谷巨岩著實為此片增色不少。而湯導(John Lee Thompson)優秀的掌鏡技巧也是功不可沒,幾個以人物為主視角的取鏡精采地呈現了當時場面的危急驚險,尤其令人印象深刻。還有,由昆西瓊斯 (Quincy Jones)所譜寫的配樂和主題曲「old turkey buzzard」也是相當具有舊西部荒野風情,可謂是入情入景,令人不禁也醉心於其探險氛圍。

主題是人性的貪婪,人往往可以為了錢財而做出任何背棄仁義道德的事情,諸如此類的例子已是不可勝數。主角一行人浩浩蕩蕩地前往傳說中埋藏著黃金的峽谷,每個人心中都有各自的盤算,在經歷了一連串的爾虞我詐和困難險阻之後,僅有少數幾個人到達了目的地。果然整個山壁都是金礦,耀眼的金黃色在豔陽下閃閃發光。但現實往往是殘酷的,人越是汲汲營營,所希求的東西就越是遙不可及。彷彿天意般突如其來的山崩地裂,再度埋藏了整個傳說,許多財迷心竅的人因為貪求傳說中的黃金而喪失了性命,似乎也印證了『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這句至理名言。結局令人玩味,雖然對於善惡報應的論述稍嫌淺薄了點,但仍具有濃厚的警世意味。

花絮:克林伊斯威特(Clint Eastwood)是主角的首選,但他選擇拍【吊人索】(hang 'em high)。據說喬治盧卡斯(George Lucas)還在南加州大學電影藝術學院求學時就想拍這個題材了,而他也真的為此片提供了一些有用的建議。編劇卡爾佛曼(Carl Foreman)其實也參考了其他同樣以該傳說為題材的小說,例如法蘭克道比(Frank Dobie)在1939年所發表的《Apache gold》和《Yaqui silver》。雖然場景是設定在新墨西哥州的祖尼山脈,但其實劇組主要是在猶他州的葛蘭峽谷和亞歷桑納州的謝伊峽谷(特別是名聞遐邇的蜘蛛岩)取鏡。播著主題曲的片頭則是在位於上述兩州邊界的紀念谷碑附近所拍攝的;那隻禿鷲其實是黑頭美洲鷲,而不是歌名上所提到的紅頭美洲鷲。原本片時長達三小時。本來茱莉紐瑪(Julie Newmar)在湖中游泳的橋段是有圍上腰布的,但她在最後一刻決定全裸上陣,她表示當時完全沒有人提出異議,在場的男性也都順從她的意思(廢話stO);而當時在電視劇【蝙蝠俠】(Batman)中飾演貓女的她也因為拍攝此片而被迫放棄了第三季的演出。那個湖是人造的。此片隨後在1973年的莫斯科影展上亮相,隔年在全國上映,最終累積的觀影人次據說多達六千三百萬,占據了蘇聯影史第四高的紀錄。

http://www.imdb.com/title/tt0064615/
2016/02/16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26.jpg  

1959年初,【睡美人】(sleeping beauty)的失利讓迪士尼陷入了長考,甚至有人覺得應該要裁撤動畫部門,轉而專心經營真人電影、電視和主題樂園才是長久之計。雖然高層最後並沒有真的收掉動畫部門,但對於這項可能賠錢的投資變得非常謹慎。為了降低製作成本,他們首次使用了複製印刷技術,也讓畫面變得有些潦草,輪廓線條也稍嫌生硬,華特迪士尼(Walter Disney)雖然對於這項新技術所帶來的粗糙品質非常厭惡,但在財務壓力的逼迫下也只能妥協,最後總共是花了四百萬美元。

迪士尼第十七部動畫長片,當年在紐約市的無線電城音樂廳首映,隨後開出了紅盤,成功地改善了前一部作品所造成的財政赤字,在北美最終是囊括了一千四百萬美元,可以排進年度票房前十名,當時是電影史上最賣座的動畫長片,原本籠罩著迪士尼動畫部門的絕望陰霾當然也完全散去了。往後的卅年間曾四次重映,最後一次(1991年)更是開出年度票房第廿名的紅盤。1996年,迪士尼將此片改編成真人電影。

改編自杜迪史密斯(Dodie Smith)在1956年出版的同名童書,是迪士尼繼1955年的【小姐與流氓】(Lady and the Tramp)之後再度推出以狗為主角的作品。很適合闔家觀賞的溫馨情節,有十五個小孩被壞人綁架了,父母歷經艱難後終於找回了他們,歡喜團圓大結局,壞人哭哭,呵呵!

花絮:原作者認為負責編劇的比爾皮特(Bill Peet)將她原本的故事改得更好了,而她和老公養的大麥町真的生了十五隻小狗,但他們只留下一隻,其他全賣掉了。白佩蒂的聲音原本是來自麗莎丹尼爾斯(Lisa Daniels),但她才配了三分之一就結婚並搬到紐約去了,後續工作由凱特鮑爾(Cate Bauer)接替完成。彭哥的聲音出自洛泰勒(Rod Taylor),比爾李(Bill Lee)貢獻了羅傑的歌聲,而以塔露拉班克海(Tallulah Bankhead)為形象塑造而成的庫伊拉的聲音則是出自於貝蒂羅葛森(Betty Lou Gerson),這臭婆娘被美國電影學會封為百年百大反派之一。犬吠聲出自唐老鴨的配音者克雷倫斯奈許(Clarence Nash)。配樂只有兩首歌,在迪士尼這些動畫長片中算是很少的。此前的迪士尼作品都由個別的頂尖繪圖師來負責單一主要角色,但此片卻改變了以往的做法而由好幾個人來共同形塑一個角色,唯一的例外是由馬克戴維斯(Marc Davis)一手包辦的庫伊拉,而這也是他的封筆之作,他後來轉到主題樂園部門任職,專門負責研發樂園內的遊樂設施。儘管肯安德森(Ken Anderson)想出了一套因應複製印刷這項新技術的背景構圖設計方法,為迪士尼往後廿年的背景構圖定下了基調,但據說老迪(Walter Disney)對他所做出來的成果相當失望,甚至到死都沒有原諒他。用掉了八百加侖的繪圖顏料。庫伊拉的車子應該是勞斯萊斯幻影。這十五隻小狗中只有六隻被叫出了名字。【小姐與流氓】(Lady and the tramp)裡的狗也出現在此片中。當惡棍打電話給庫伊拉時,我們可以從報紙頭條是亨瑞克柯特卡森(Henrik Kurt Carlsen)來得知此片故事發生在1952年初,這位仁兄當時在一艘沉沒的貨輪裡活了十三天後奇蹟似地被救了起來。小狗們在城堡裡看的卡通其實是【springtime】,而不是一般大眾所認為的【flowers and trees】。兩個惡棍在城堡裡看的電視節目【what's my crime】其實就是在暗指英國當時正在播出的【what's my line】。當時對於乳牛餵奶給小狗喝這一橋段到底適不適合小孩子觀賞引起了爭論。

http://www.imdb.com/title/tt0055254/
2015/11/28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00 m.jpg  

前言:一千!個人自2007年初退伍後開始在部落格寫電影心得以來所看的第一千部電影,又是在這種人生低潮時所完成的,內心實在百感交集。

改編自溫斯頓葛拉罕(Winston Graham)的同名小說,算是亞佛列德希區考克(Alfred Hitchcock)晚期的作品,由史恩康納萊(Sean Connery)和蒂比海德倫(Tippi Hedren)主演。當年大概花了三百萬美元拍成,儘管不被看好,但上映後還是在北美取得佳績,總共進帳了七百萬美元。

開頭的氛圍有點俏皮,肥仔用幾個簡單的鏡頭向觀眾介紹美豔女賊瑪爾妮,前半段算是警察和小偷的鬥智,一直到馬克逮到瑪爾妮之後,整條情節線才急拉直下。後半段真的是高潮迭起,讓人好奇瑪爾妮的性格為何如此怪異。謎底在馬克一步一步抽絲剝繭之後揭曉了,瑪爾妮的心病即源於此,她下意識地拒絕回想起童年時那段悲慘的記憶,相當類似精神分析學家西格蒙德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所提的心理防衛機制中的壓抑。她們母女倆深埋多年的慘痛回憶真是太心酸了,著實令人同情而不忍苛責。而馬克自始至終都小心翼翼地呵護著瑪爾妮,當然也撒了很多錢,最後如願抱得美人歸,這算是闡述了一個追求女生的定理嗎?stO

不得不說肥仔真的很會故弄玄虛,他相當大膽地觸碰了心理疾病這個範疇,用自己擅長的風格去運鏡,以帶有教育意涵的方式來呈現這個深沉灰暗的故事,令人覺得獲益良多,明白到對於一些很特殊的精神病患應該給予更多的寬容才對。而柏納赫曼(Bernard Herrmann)的配樂無疑也是相當優秀的,成功地凝聚了懸疑的氣氛。結局令人意猶未盡,寓意也相當容易理解,或許是在隱喻瑪爾妮的心境吧,進屋前是狂風暴雨,離開時卻是晴朗無雲,而且有很多純真的小女孩在街旁玩著遊戲。

肥仔非常喜歡艾德加艾倫坡(Edgar Allan Poe)的驚悚故事,他覺得自己就是因此開始拍攝懸疑電影,也藉著此片來向這位推理小說的開山始祖致敬。首先,他將瑪爾妮的姓氏取為艾德加,再以坡爺(Edgar Allan Poe)的短篇小說《Berenice》將瑪爾妮媽媽的名字取為柏妮絲;接著,他讓瑪爾妮去紐約、維吉尼亞州和費城這些坡爺(Edgar Allan Poe)也到過的地方;再來,結尾高潮橋段發生在瑪爾妮媽媽位於巴爾的摩的家中,而坡爺(Edgar Allan Poe)就是在1849年死於此地。最後,真的非常湊巧,坡爺(Edgar Allan Poe)和海嬤(Tippi Hedren)都出生於1月19日。

接著聊一些選角的八卦:馬龍白蘭度(Marlon Brando)、保羅紐曼(Paul Newman)、洛赫森(Rock Hudson)和彼得奧圖(Peter O'toole)都曾是馬克的人選。胖子在看了老康(Sean Connery)在【第七號情報員】(Dr. No)裡的演出後十分讚賞,也顧不得他有著濃濃的蘇格蘭腔,還是執意要他來演美國人。據說當時老康(Sean Connery)因為不想被定型為情報員而要求先看劇本,胖子的經紀人跟他說卡萊葛倫(Cary Grant)都不看劇本的,他回了:『我不是卡萊葛倫(Cary Grant)』。胖子希望葛麗絲凱莉(Grace Kelly)能夠復出,但這個想法因為摩納哥人不希望他們的王妃去演一個有強迫症的小偷而不得不作罷;更複雜的是,她在1956年嫁進摩納哥王室時根本還沒完全履行和米高梅簽的合約,所以她其實是不能替其他片廠拍戲的。胖子之後繼續物色瑪爾妮的人選,其中包括了伊娃瑪莉森(Eva Marie Saint)、瑪麗蓮夢露(Marilyn Monroe)和薇拉麥爾斯(Vera Miles)等人。凱薩琳丹妮芙(Catherine Deneuve)曾表示想演瑪爾妮。瑞秋羅勃茲(Rachel Roberts)曾是瑪爾妮的媽媽的人選。編劇潔普雷森艾倫(Jay Presson Allen)推薦她在寄宿學校的室友露易絲萊瑟姆(Louise Latham)來演瑪爾妮的媽媽,而她其實只比海嬤(Tippi Hedren)年長八歲。珍芳達(Jane Fonda)曾在自傳中提及想演莉兒。胖子原本希望伊莉莎白蒙哥馬利(Elizabeth Montgomery)來演莉兒,但她卻因為被電視劇【神仙家庭】(bewitched)的合約綁住而婉拒了。後來這角色給了黛安貝克(Diane Baker),但據說胖子的經紀人詢問她時卻沒有給她看劇本,她只知道女主角是海嬤(Tippi Hedren)。

最後是一些拍攝的瑣事。胖子在哪?開演大約五分鐘左右,瑪爾妮和飯店服務人員走過走廊之後開門出來的房客。一如以往,胖子為了壓低出價而沒有以自己的名義去向溫斯頓(Winston Graham)購買小說拍攝版權,但溫斯頓(Winston Graham)因為覺得這個匿名買家很可疑而且出價太低而要求兩倍價錢,胖子也馬上答應了。在得知出價者是胖子之後,溫斯頓(Winston Graham)覺得很榮幸自己的小說可以被胖子選中,並打趣地說早知道的話就一毛錢都不收了。【驚魂記】(psycho)的編劇約瑟夫史戴法諾(Joseph Stefano)一開始曾寫了更符合原著情節的劇本。胖子後來又聘請【鳥】(the birds)的編劇伊凡杭特(Evan Hunter)來撰寫劇本,但他卻對於馬克強暴瑪爾妮的情節很不能接受而頻頻向胖子抗議,結果被炒了。接手的潔(Jay Presson Allen)就識相多了,她認為這段是此片的主要情節,不能刪除。開鏡因為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John Kennedy)被暗殺而延遲了幾天,最後是從1963年11月底拍到1964年3月中。潔(Jay Presson Allen)覺得男主角家族所開的車和所穿的衣服都很愚蠢,但胖子堅持這樣才能讓觀眾了解他們是貴族。胖子為了不想在戶外工作而想出讓馬在大型輸送帶上奔跑的點子,當時劇組人員都認為太危險了,但胖子仍堅持要試試看,沒想到完全行得通而且相當安全。雖然很不喜歡,但胖子還是用了機械馬來拍攝瑪爾妮騎馬的鏡頭,華特迪士尼(Walt Disney)在這個部分幫了一點忙。馬克引用錯誤的句子出自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儘管海嬤(Tippi Hedren)和胖子在拍攝期間就已經吵到幾近絕交,但此片仍是她最愛的作品。開鏡那幕是最晚拍的,地點在聖荷西的火車站。赫爺(Bernard Herrmann)最後一次替胖子的電影配樂。此片是胖子最後一次用金髮美女當女主角,之後他更和幾位長期合作的夥伴分道揚鑣,其中包括了此片上映後沒幾個月就過世的剪接師喬治托瑪西尼(George Tomasini)和1968年過世的攝影師勞勃柏克斯(Robert Burks)。

http://www.imdb.com/title/tt0058329/
2015/09/13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999 ps.jpg  

改編自派翠西亞海史密斯(Patricia Highsmith)在1955年出版的小說《天才雷普利》(the talented Mr. Ripley),導演是雷奈克雷門(René Clément),由俊俏的亞蘭德倫(Alain Delon)獨挑大梁,也是個人第一次拜見這位法蘭西帥哥。

老德(Alain Delon)的演出實在令人驚豔,當年還未滿廿五歲的他外表雖然顯得稚嫩,但演技卻毫不生澀,將城府深沉、詭計多端的雷普利詮釋得唯妙唯肖,那銳利的眼神散發出陰鬱危險的氣質,完全攫獲了觀眾(尤其是女性)的目光。

濃濃的地中海風情,充滿了浪漫情調,但這一切在雷普利殺掉朋友格林李夫之後就消失得無影無蹤,轉而奏起懸疑詭譎的旋律,自此節奏緊湊,幾乎沒有冷場。雷普利用盡心機地營造出格林李夫還活著的假象,為怕東窗事發,甚至還以死者的身分殺了一個人,他處處故布疑陣,將死者的親友和追蹤不捨的警察都騙得團團轉。結局相當有衝擊力,普照的豔陽和雷普利的冷酷恰好形成強烈對比,格林李夫浸泡在海水裡多日的冰冷屍體和雷普利殷勤追求瑪姬的熱烈心情也是極大的反差,閩南語俗諺『鴨卵密密都有縫』說得好,自以為天衣無縫的雷普利還是栽了。

花絮:此片的結局和原著不同,對男主角的同性戀傾向也隻字未提,海嬤(Patricia Highsmith)大致上表示滿意,但對向普世道德觀退讓的結局感到失望。相較之下,1999年重拍的【天才雷普利】(the talented Mr. Ripley)其實比較忠於原著。

http://www.imdb.com/title/tt0054189/
2015/09/06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976 鐵.jpg  

張徹掌鏡、倪匡編劇、羅烈主演,這樣的陣容應該算是品質保證了,當年囊括了八十四萬多港幣,可惜仍以將近十萬港幣的差距被拒於年度前十名門外。另外,宣傳海報是怎麼回事?李菁的角色雖然具有畫龍點睛般的存在感,但仍由於戲分過少而給人花瓶印象,怎麼頭像比羅烈大那麼多啊!哈哈!

開頭就很吸引人,鐵捕鍥而不捨地追緝連續搶劫犯,其中比較可惜的應該算是搶匪的真面目太早揭露而使得神秘感驟降。不過場景的鋪陳倒是相當優秀,高過於人的草叢加深了懸疑,滂沱大雨也更增添了滄桑,個人認為此片在氣氛的營造上算是中上乘了。而結局在俗套中也還算有點新意,準備廝殺的鐵捕和匪頭兩人在匪頭的盲眼女兒面前卻要以禮相待,以她的天真不知情對比兩人之間的劍拔弩張,令人頓起惻隱之心。都身受重傷的兩人算是打了爛仗一場,結果當然是邪不勝正,但鐵捕和匪頭的盲眼女兒往後若能長相依偎,那也算是美事一樁了。

http://hkmdb.com/db/movies/view.mhtml?id=5010&display_set=big5
http://www.imdb.com/title/tt0065102/
2015/05/31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962 nta.jpg  

這是我第四次拜見亨利哈塞威(Henry Hathaway),距離上次(2011年7月看的【大地驚雷】(true grit))已經將近四年。主角是約翰韋恩(John Wayne)、史都華葛蘭傑(Stewart Granger)和卡普西妮(Capucine)等人,而由強尼霍頓(Johnny Horton)演唱的同名主題曲更是曾風靡一時。

改編自拉蒂斯拉斯佛德(Ladislas Fodor)的劇本《birthday gift》,算是少見的西部喜劇片,景色優美之外更是處處妙趣橫生,可以看出哈導(Henry Hathaway)很絞盡腦汁地在打架橋段發揮巧思,善用各種道具以營造歡樂氣氛,但特別令我發噱是雙方不管怎麼打都不會受傷,以現在的角度看來實在是有夠蠢的。另外,女主角安琪也真是風姿綽約、優雅大方,男人都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而喬治在發現山姆和安琪互相愛戀之後的激將法真是一絕,著實讓人忍俊不住。男人啊!愛就要勇敢說出來,不然她就要跑掉囉!可別自以為可以像山姆一樣好運啊!

花絮:原本導演的人選是理查佛萊契(Richard Fleischer),他曾向製作人查爾斯費德曼(Charles Feldman)表示想換掉卡普西妮(Capucine),殊不知兩人當時是情侶,所以被換掉的就變成是他囉!溪邊那幢小木屋後來在【西部浪子】(Nevada Smith)和【大地驚雷】(true grit)也都出現過。

http://www.imdb.com/title/tt0054127/
2015/04/06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960 陰.jpg  

由陶秦掌鏡,主角是凌雲和井莉,當年收穫了四十四萬多港幣,年度排名第四十九。

很明顯是模仿日本武士片的風格,劇本相當紮實,節奏更是行雲流水。晃動的鏡頭凸顯出格鬥場面的激烈,剪接得恰到好處;而王福齡的配樂當然也是居功厥偉,每個抑揚頓挫都入情入景,牽引著觀眾的情緒。

正邪對立分明是武俠片的基本元素,編劇即以鬼頭黨的暴戾殘虐來映襯張七郎的俠義心腸,還特地用了幾個張七郎以寡敵眾的橋段來向觀眾介紹他不僅是武藝非凡,豪爽俐落的自信和剛強不撓的鬥志更是令人佩服。七斗鎮橋段的鋪陳也相當到位,爭奪十二玉美人的諜對諜真的是非常精彩。可惜結尾有小小的美中不足,鬼王根本像雜魚般不堪一擊,雙方沒能來場氣勢磅礡的單打獨鬥。最後,烏雲散去而艷陽高照,男女主角二人相視而笑的鏡頭暈染出一抹淡淡的美感,想必往後將幸福相伴,令人稱羨。

http://hkmdb.com/db/movies/view.mhtml?id=4941&display_set=big5
http://www.imdb.com/title/tt0202134/
2015/03/31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956 ohmss.jpg  

儘管只要答應續演龐德就能笑納一百萬美元的優渥片酬,但心意已決的史恩康納萊(Sean Connery)仍然婉拒了,EON無奈之餘也只能著手進行大規模的選角,最後出線的是英俊挺拔的澳洲籍模特兒──喬治拉贊貝(George Lazenby)。他是最年輕的龐德,主演時年僅廿九歲,也是至今唯一非英國出身的龐德。而大螢幕處女作就主演龐德對當時未滿卅歲的他來說應該是莫大的榮耀,但很可惜的是他也就只主演了這麼一集,成了007系列史上最短命的龐德,而且還是在此片上映前一個月狼狽地退出了007製作團隊。何以至此呢?綜合各方說法看來,他之所以被拔掉大概有如下這幾項原因。

首先,他行事莽撞和驕傲自大的作風一直挑動著製作人亞柏特布洛寇利(Albert Broccoli)敏感的神經。再來,他自己也對007系列這種間諜電影類型的前景感到悲觀而猶豫是否要繼續演出龐德,續演【金剛鑽】(diamonds are forever)的合約都簽了,前金也拿了,還有這種發言想必讓EON相當不以為然。最後,唯恐天下不亂的八卦媒體也一直極盡所能地製造有關此片的負面新聞,不只將老拉(George Lazenby)一開始專程跑去找為老康(Sean Connery)打造龐德形象的裁縫師和理髮師的事情揶揄了一番,在此片拍攝期間也時常不安好心地發表一些不利於他的新聞,並嘲諷他沒有辦法達到老康 (Sean Connery)的水準。這種種不良原因加在一起,生出了雙方分道揚鑣的果實。後來他出席倫敦首映會時甚至已經留了長髮和鬍子,EON認為他這種不修邊幅的樣子已經傷害了龐德的形象,之後其他國家的官方宣傳活動就完全沒他的影兒了。

言歸正傳吧!此片是007系列的第六集,相當忠實地改編自伊恩佛萊明(Ian Fleming)在1963年出版的同名小說,製作成本高達七百萬美元,EON選在耶誕節前一週於全球各國上映,其中在英國狂掃了七十五萬英鎊,榮膺年度冠軍;在北美也奮力開出了紅盤,進帳可以排名年度第九的兩千多萬美元;而全球票房雖然退步至六千多萬美元,但已經是當年度的亞軍了。

楔子很刻意,試圖透過幾個簡單的鏡頭來塑造龐先生的瀟灑和優雅,但絲毫無法掩蓋他無與倫比的豬哥性,由此確定了他真的是龐先生沒錯,故事也正式開始了。在年末上映的此片很應景地以雪地作為主場景,由於老拉(George Lazenby)的演技稍嫌生澀,所以EON加重了他的搏鬥戲分,主角威能全開讓人看得血脈賁張,尤其是龐先生被逮後企圖脫困的橋段,的確是相當精彩刺激的動作場面。結局更是高潮迭起,先是雪崩,最後以長雪橇追逐作結,比較令人傻眼的是龐先生竟然沒有解決魔頭布羅費爾,最後還讓他倒打一耙──殺害了自己的妻子,有那麼一瞬間,我也稍稍地替龐先生感到哀傷。

接著,放一些和製作過程有關的瑣事。EON原本鋪陳了龐德改變容貌是因為想躲避追殺而去做整形手術的橋段,但後來被摒棄了。主角群因為保險規範而不能實地滑雪,所以許多特寫鏡頭其實都是替身(很多都是奧運選手)上陣。儘管老拉(George Lazenby)希望在很多動作橋段都能親自上陣,但由於他曾受傷而延誤了拍攝進度,所以EON後來幾乎都用替身來代替他。飾演崔戈手下的希臘籍演員塔奇斯艾曼紐(Takis Emmanuel)因為不願意排練海灘打鬥橋段而被炒魷魚,遺缺由替身演員比爾摩根(Bill Morgan)補上,但在先拍好的婚禮橋段中還是可以看見希臘人,形成了兩個人演同一個角色的奇怪情況。在山上拍餐廳橋段時,EON都以現金發放片酬工資,之後製作人哈利索茲曼(Harry Saltzman)在一場賭局中贏回不少自己發給老拉(George Lazenby)的片酬,此事一時傳為笑談,但索爺(Harry Saltzman)後來表示自己不會再這樣苛待這個小男孩。老拉(George Lazenby)曾在片場騎著馬閒晃卻不慎造成演M的柏納李(Bernard Lee)的腳骨折,劇組還一時找不到醫生,只好由獸醫臨危上陣。

最後就是一些其他花絮。主題曲「we have all the time in the world」是路易斯阿姆斯壯(Louis Armstrong)的遺作。片時最長的007系列作,直到2006年才被【皇家夜總會】(Casino Royale)超過。截至目前為止,此片是最後一部以純音樂曲開場的系列作。龐德唯一到過葡萄牙的系列作。四項系列作第一次:實際拍攝場景和情節設定場景都在歐洲、出現M的家、龐德哭哭以及大魔頭和頭號鷹犬都沒被殺掉或逮捕。導演彼得杭特(Peter Hunt)心目中龐德女郎的首選是碧姬芭杜(Brigitte Bardot),但諷刺的是她卻選擇跑去和老康(Sean Connery)演【原野鐵金剛】(Shalako),最後雀屏中選的是因為主演電視影集【the avengers】走紅的黛安娜瑞格(Diana Rigg)。飾演頭號鷹犬邦特的愛爾莎史代帕(Ilse Stepatt)在此片上映沒幾天後不幸因為心臟病發過世,使得劇組原本安排她在續集【金剛鑽】(diamonds are forever)中繼續演出的計畫也被迫取消。經典的開場鏡頭相當獨特,龐德單腳跪地,隨後血完全蓋過了他。龐德被帶進崔科的工廠時,有一個清潔工唱著「Goldfinger」。崔西母親的照片其實就是瑞嬤(Diana Rigg)母親的照片。龐德在潛入律師事務所竊取資料時順手拿起一本花花公子雜誌欣賞其實算是致敬,因為《on Her Majesty's secret service》真的曾於1963年在該雜誌連載過,也是007系列小說首次登上該雜誌。片尾龐德叫聖伯納犬去拿白蘭地的台詞是老拉(George Lazenby)的即興演出。EON在宣傳【雷霆谷】(you only live twice)時大力強調龐德由老康(Sean Connery)主演,而在宣傳此片時卻對誰主演龐德輕描淡寫地帶過,這一切當然完全都是商業考量。老康(Sean Connery)隨後曾表示他想拍的就是此片這種寫實風格,而不是【雷霆谷】(you only live twice)那種浮誇調調。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最愛的007系列作,甚至在【全面啟動】(inception)中多次向此片致敬。

http://www.imdb.com/title/tt0064757/
2015/03/22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930 鐵.jpg  

和前作【鐵觀音】一樣都是007系列的盜版作,無一不仿,其中也包括死對頭的名稱,但我不禁要說爆炸黨這名稱實在是有夠蠢的。演員們的武打套招也很蹩腳,感覺很不協調,打得活像一齣喜劇般滑稽。倒是情節其實不差,諜對諜的過程還滿精彩的,我比較擔心的反而是警方這邊,因為竟然已經被爆炸黨的女魔頭直接滲透了還渾然不知,也難怪一直被耍著玩。而且個人對於爆炸黨的總部又設定在山壁中也是感到無言,完全落入窠臼了,一點創意也沒有。

http://hkmdb.com/db/movies/view.mhtml?id=4858&display_set=big5
http://www.imdb.com/title/tt0062668/
2014/12/15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917 ylot.jpg  

前言:鳳凰颱風逼近,亦是九二一地震屆滿十五年的日子,願寶島台灣安然無恙。

【霹靂彈】(Thunderball)在1965年以六千多萬美元的票房勇奪北美年度冠軍,讓EON對這系列更具信心了,在第五作猛砸了千萬美元來製作,北美雖然還是囊括了四千多萬美元,但這數字想必是無法讓EON滿意的。好在北美以外是掃進了六千多萬美元,使得全球票房突破了一億美元大關。

魔鬼黨和中國狼狽為奸,竟然以日本為巢穴,先後攻擊了美國和蘇聯的太空梭,企圖引起冷戰已久的美蘇正面開戰而從中得利。繼【金手指】(Goldfinger)之後,再度暗示中國的野心勃勃,也將主題延伸至當時美蘇之間如火如荼的太空競賽。軍情六處因而安排龐德先在香港詐死,接著再潛入日本秘密調查,但我覺得這樣的鋪陳很不知所云,因為人高馬大又金髮碧眼的他在日本不管到哪裡其實都很顯眼,根本無法完美偽裝。雖然場景設在日本算是新風格,但其中對日本的描繪真是令人搖頭,又以結尾最為滑稽,忍者攻打火山基地?真是夠了!另外,太空梭基地藏在火山裡的構想雖然很有創意,但火山口加蓋還是顯得太胡鬧了,哥吉拉都沒這麼做了。最後要說的是,魔鬼黨老大的出場真的是霸氣十足啊!就只是坐在椅子上輕撫著波斯貓就這麼有氣勢,帶有缺陷的面容也是相當駭人。

先來講一些和製作過程有關的瑣事。《you only live twice》是伊恩佛萊明(Ian Fleming)生前所發行的最後一本007系列小說,魔鬼黨的巢穴原本是設定是在海岸的碉堡裡,但負責布景的肯亞當(Ken Adam)發現日本人因為颱風的緣故而絕對不可能在海岸邊蓋碉堡,所以就把巢穴改到火山裡了,而光火山基地布景的製作費用就超過百萬美元,幾乎等於【第七號情報員】(Dr. No)整部片。製作人、導演和攝影師一行人在日本勘景時曾和死神擦身而過,他們在預定登機離境的兩個小時前臨時獲邀去參觀了忍者學校而沒搭上後來在富士山墜毀的班機,名副其實的『活了兩次』。為了了解忍者奧秘,製作人們找上了初見良昭和他的師父高松寿嗣,他們倆是日本當時碩果僅存的忍者傳人。小娜莉是真有其機,發明者是肯瓦利斯(Ken Wallis)。美國退役陸軍中校查爾斯魯軒(Charles Russhon)是此片的軍事顧問;而喬羅賓森(Joe Robinson)則是柔道顧問,他後來在【金剛鑽】(diamonds are forever)中飾演鑽石走私犯。美蘇高層會面的橋段是在奧斯陸拍的,因為導演想要北歐冬天的凝重感。直升機用磁鐵將汽車吊起的點子來自製作人亞柏特布洛寇利(Albert Broccoli)的老婆。製作人們因為不滿意剪輯而商請彼得杭特(Peter Hunt)親自操刀修改,條件是他可以執導下一部系列作──【女王密使】(on Her Majesty's secret service)。2000GT算是豐田在1967年到1970年上市的限量車款,總共只生產了三百多台,原本是沒有敞篷裝置的,但因為高頭大馬的史恩康納萊(Sean Connery)坐不進去,豐田就特地為此片量身訂做了一台敞篷版的。日本女性臨演起初不願意穿比基尼入鏡,經由製作人老布(Albert Broccoli)斡旋之後圓滿解決。那隻波斯貓在拍攝期間一度失蹤,後來被發現躲在屋椽上。飾演大里化工老闆的佐藤照原本只是片場的工作人員。後來也成為此系列製作人的芭芭拉布洛寇利(Barbara Broccoli)當年隨製作人父親到日本工作時因為睡在地板上而感冒了,後來是因為老康(Sean Connery)把自己舒服的床鋪給她睡才慢慢復原。帶領英格蘭在1966年勇奪世界盃冠軍的主教練艾爾福雷姆西(Elf Ramsey)曾帶著金盃來到片場拜訪老康(Sean Connery),但老康(Sean Connery)其實是蘇格蘭獨派分子。濱美枝其實不會游泳,老康(Sean Connery)當時的老婆於是當了她的替身。若林映子其實不會開車,所有開車橋段全部都是替身上陣。兩位日籍龐德女郎都對英語很不在行,本來是預定由濱來演明子,而若林則是演龐德的日籍妻子,但因為濱的英語實在太破了,所以兩人後來互換角色,台詞比較多的明子改由若林飾演,而替濱配音的就是妮基范德奇(Nikki Van der Zyl)。最後一部大量配音的系列作,在此片之前,很多龐德女郎和大魔頭都是配音,這種情形在此片之後已經很少見了。當時全球對007系列的著迷已近乎瘋狂,媒體也緊迫地盯著老康(Sean Connery),使得他和媒體的關係一度相當緊繃,他也因此萌生退意,宣布不再接演龐德,連帶導致片場的氣氛很僵,而且飾演M的柏納李(Bernard Lee)和飾演秘密情報局長秘書的洛伊絲麥斯威爾(Lois Maxwell)以及他的弟弟同一年合演了惡搞龐德的【O.K. Connery】也讓他非常光火。

接著是其他的花絮。八項系列作第一次:兩集之間隔了兩年才上映、非英國籍的歌手演唱主題曲、場景沒有英國、沒有看到軍情六處總部(但M和Q還是都亮相了)、清楚地指出龐德的軍階是海軍中校、龐德沒有開車、龐德沒有穿晚禮服和龐德喝攪拌且沒有搖過的馬丁尼(這是製作人們故意的)。老康(Sean Connery)主演的系列六作中唯一沒被剪的。編劇羅達爾(Roald Dahl)說此片是自己改編過的劇本中最滿意的。魔鬼黨老大的姓氏取自伊恩(Ian Fleming)就讀伊頓公學時的同窗──湯姆布羅費爾(Tom Blofeld)。英國女王出席了此片在倫敦的全球首映會。首次在同一年度有兩部007系列作上映,此片和帶著戲謔性質的【007:皇家賭場】(Casino Royale);第二次則是在1983年,【八爪女】(Octopussy)和老康(Sean Connery)重作馮婦的【巡弋飛彈】(never say never again)。1972年9月,此片和【霹靂彈】(Thunderball)一起重映。魔鬼黨老大第一次露臉,事實上,在此系列往後的任何一集中,魔鬼黨老大都是由不同人飾演,其中包括在此片中飾演韓德森的查爾斯葛雷(Charles Gray)。飾演龐德在香港的床伴的周采芹後來也在【皇家夜總會】(Casino Royale)軋了一角。龐德的日籍老婆儘管角色吃重,但她的姓名卻從頭到尾都沒被提起過。片中一些特殊武器後來都有被嘗試著研發,但都因為費用過高而被放棄了。羅比威廉斯(Robbie Williams)的「millenium」的弦樂編曲和南茜辛納屈(Nancy Sinatra)演唱的同名主題曲「you only live twice」非常相似,他也毫不避諱地在音樂錄影帶中惡搞007系列的一些經典畫面。

http://www.imdb.com/title/tt0062512/
2014/09/21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904 tb.jpg  

距離上次拜見亞佛列德希區考克(Alfred Hitchcock)已超過九個月,剛好大約兩週前進京應考時去光南買了此片,最近也比較有時間,今晚就朝聖囉!

你覺得鳥可愛嗎?相信很多人都覺得可愛,就算不覺得可愛應該也不討厭,梁實秋還寫了文章來歌頌牠玲瓏飽滿和穠纖合度的優美體態。但是,你知道嗎?鳥也可以成為人類的惡夢……

前半部令人完全感受不到有任何驚悚意味,男女主角在舊金山的寵物店邂逅,接著場景移到風光明媚的波德加灣,景色之美麗令人心曠神怡。而蒂比海德倫(Tippi Hedren)盤起來的金髮彷彿飄散出一抹慧黠,綠色套裝也完美地襯托出她的曼妙身材,氣質根本爆表了,令人陶醉啊!但是,各位看官,這都只是英國肥佬的詭計罷了,企圖讓人鬆懈以攻其不備,而我,就是那個中計的蠢蛋。一開始的輕鬆氣氛讓我完全失去警戒心,女主角遭到海鷗攻擊時我也不覺得很恐怖,甚至到孩童派對嬉戲時被襲擊的橋段我都覺得還好。

一直到農場主人被鳥攻擊致死時我才開始有所警覺地繃緊神經,覺得此片的強度可能不只是前面那樣的點到為止,男主角的媽媽也提醒了我,她那過於神經質的態度讓我不再敢小覷此片,在此也不得不稱讚潔西卡坦迪(Jessica Tandy)收放自如的演技。後來女主角去學校接男主角的妹妹,本來還悠閒地坐在柵欄上抽菸,但沒一會兒,烏鴉開始在遊樂器材上聚集,驚悚感也隨著烏鴉數量不斷增加而直線上升,那山雨欲來的壓迫感已經讓我坐立難安了,等到烏鴉主動攻擊孩童時,我已經目瞪口呆了。而且肥仔很壞,還故意安排一位鳥類學家在餐廳裡滔滔不絕地說著她的專業,後來肥仔就狠狠地用陷入混亂騷動的小鎮來打她的臉,我想應該腫得她媽都不認得她了,當然我也是嚇傻了,而且不只我啦,餐廳裡的客人也都是。

最後的高潮還加了密室恐懼感,幾個人躲在家裡不敢出門,本來以為捱過了,但女主角突然遭受攻擊至險些喪命又掀起一波浪濤,海嬤(Tippi Hedren)呆若木雞的表情完全不是演的,因為她是真的崩潰了。最後他們打算冒險逃出小鎮,男主角戰戰兢兢地打開門,那畫面令人不寒而慄,到處都是鳥!不管屋頂、電線桿還是地上,全部都是,那啼叫的模樣著實嚇人。到底是誰說『數大便是美』的,徐志摩出來面對!最後,壞心的胖哥還玩了一手,牠們不咬人了,男主角從門口到車庫,再回到屋裡攙扶老弱婦孺進車裡,這些鳥兒都只是象徵性地咬了幾下而已,好像是在向觀眾說著:『我們膩了,放你們一馬囉!』他們逃離了,但整個小鎮還到處都是鳥,一眼望去,數也數不完的鳥,而且還趾高氣昂地嘎嘎叫著……

當初是因為【艷賊】(Marnie)的女主角人選遲遲無法敲定,所以胖子轉而先拍此片。嚴格說來,這並不是胖子拿手的懸疑題材,甚至可以直接當成動物災難電影,但才調絕倫的胖子還是盡其所能地在視聽上製造驚悚感,特效鏡頭超過三百個,製造鳥類嘎叫聲和拍翅聲的錄音帶也不斷播放,半世紀過去了,此片已經成為他的代表作之一,也被美國電影學會列入百年百大驚悚電影。警世意味濃厚,鳥類為何攻擊人類?胖子完全沒給答案,也使得其寓意引發諸多揣想,有人覺得是提醒人類不要以倨傲的態度對待地球上的其他物種,有人覺得是警告人類過度破壞環境會引起大自然的反撲,有人覺得是戰後人們徬徨無助的氛圍籠罩。

花絮:這次終於讓我找到希導(Alfred Hitchcock)了:一開始女主角要進寵物店前牽著狗從店裡走出來的人。柏納赫曼(Bernard Herrmann)建議希導(Alfred Hitchcock)不要用配樂,他採納了。女主角從頭到尾只有那件綠色套裝戲服,劇組特別為海嬤(Tippi Hedren)準備了六件來替換,服裝設計師艾迪絲海德(Edith Head)說這件套裝就像是尼羅河的水。2012年,其中一件被送到愛爾蘭的博物館收藏,海嬤(Tippi Hedren)也應邀出席。女主角開的車是奧斯頓馬丁的DB2/4,而龐德在【金手指】(Goldfinger)裡開的是DB5。倫敦首映會當時噱頭十足,紅雀、紅鶴和企鵝等等都出席了,甚至在觀眾離場時還用麥克風大聲放送鳥類嘎叫聲和拍翅聲來製造恐懼感。女主角在男主角家中彈的鋼琴曲是克勞德德布西(Claude Debussy)的「deux Arabesques」(兩首阿拉貝斯克)。那間學校在1961年停止運作,後來盛傳鬧鬼,而海嬤(Tippi Hedren)說希導(Alfred Hitchcock)在得知鬧鬼傳聞之後反而更有意願在那裡取景,儘管他是很討厭現場取景的導演,他喜歡在棚裡工作。希導(Alfred Hitchcock)在1962年看見海嬤(Tippi Hedren)拍的廣告而被她所吸引,豬哥的他也成功地簽下這位金髮美女,並在此片片頭重現了那支廣告的概念,風姿綽約的海嬤(Tippi Hedren)走在街上,吸引路人目光。海嬤(Tippi Hedren)後來說自己在和希導(Alfred Hitchcock)見面前就簽了七年合約,原本還以為他想用自己來演電視而已。潮汐餐廳的老闆米契札尼奇(Mitch Zanich)向希導(Alfred Hitchcock)說如果男主角以他來命名並讓他軋一角,他就願意出借餐廳當場景,希導(Alfred Hitchcock)同意了,他得到了飾演自己的機會,軋了男女主角進餐廳後過來關切的老闆一角。劇組在當地取景時,餐廳旁其實並沒有加油站,但幾年後還真的有加油站蓋在劇組當初設定的地方。改編自達芙妮杜穆里埃(Daphne du Maurier)在1952年出版的短篇小說,但希導(Alfred Hitchcock)修改的幅度還不小,在原著中,男主角是為了保護他的家庭,後來更發現鳥類的攻擊行為和潮汐漲退有關。希導(Alfred Hitchcock)原本接洽【驚魂記】(psycho)的編劇約瑟夫史戴佛諾(Joseph Stefano)來寫此片劇本,吃了閉門羹之後找上伊凡杭特(Evan Hunter),他寫推理小說的筆名是艾德麥可班恩(Ed McBain)。伊凡(Evan Hunter)一開始是以安班克羅夫特(Anne Bancroft)為形象來塑造安妮這角色。第一任龐德女郎俄蘇拉安德雷斯(Ursula Andress)婉拒了女主角的邀約。編導兩人都認為奧黛莉赫本(Audrey Hepburn)適合演女主角。希導(Alfred Hitchcock)認為史恩康納萊(Sean Connery)很適合演男主角,雖然沒能如願,但一年後的【豔賊】(Marnie)就成真了。希導(Alfred Hitchcock)曾考慮用卡萊葛倫(Cary Grant)來擔綱演出,但後來覺得自己的名號和那些鳥就夠吸引人了,所以決定把錢省下來。洛泰勒(Rod Taylor)認為那些海鷗不飛是因為被灌了威士忌。片尾女主角被困在小閣樓裡遭群鳥瘋狂襲擊的橋段拍了一週,希導(Alfred Hitchcock)用尼龍線把那些鳥綁在海嬤(Tippi Hedren)的衣服上,所以那些鳥飛不走,有幾次真的就啄傷了她,她後來提及這段回憶時仍心有餘悸,說那場戲是很痛苦的經驗,自己當時簡直崩潰了。後來男主角攙扶女主角下樓時其實是她的替身上場,因為她當時正在醫院靜養。最後女主角被攙扶出門準備上車離開小鎮時,其實如果你眼尖一點就會發現男主角根本沒有開門,是希導(Alfred Hitchcock)用光影明暗的攝影技巧來讓觀眾以為男主角有打開門。薇若妮卡卡萊特(Veronica Cartwright)在片場度過十三歲生日。結局有好幾個構想,其中一個是金門大橋被群鳥滿滿占據。

後記:又事與願違,但也是自己還不夠認真,明年從頭再來過吧!

http://www.imdb.com/title/tt0056869/
2014/07/21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902 蝴.jpg  

張徹早期自編自導的黃梅調電影,和他後來所開創的新武俠境界有很大的不同,就當是朝聖吧!

這種邊唱邊演的電影節奏總是很慢,每次一唱起來我就感覺不耐,倒是此片情節還算不賴,情感上的糾葛很值得玩味。

http://hkmdb.com/db/movies/view.mhtml?id=4294&display_set=big5
http://www.imdb.com/title/tt0059002/
2014/06/23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888 虎.jpg  

羅維自編自導,可以算是他少數沒有虎頭蛇尾的作品,主角是岳華和鄭佩佩,當年票房剛剛好跨越了一百萬港幣,年度排名第八。

以明朝靖難之變為情節發想,杜撰被政變的建文皇帝朱允炆將太子和玉璽交與黑龍會,期待假以時日能奪回皇位,而受託的黑龍會也盡忠竭義地扛下國家興亡重責。主角們在逃亡過程中遭到政變即位的永樂皇帝朱棣爪牙嚴蒼的無情追殺,岳華再度扮演不可貌相的俠士趙飛雲,渾身散發的帥勁讓上官秀儀為之傾倒,也引起秀儀師兄金振雄醋勁大發,實在是有夠老套的情節設定。而且主角威能也開太強了,屢屢遭到匪徒圍攻,卻每每都能安然逃脫,感覺有點不真實。但許多場面的氣氛營造相當傑出,主角們幾次喬裝想要矇混闖關也都驚險萬分。醫館橋段尤其精采,主角們險些遭到暗算;山神祭典橋段場面更是熱鬧,緊張中帶了點輕鬆。千辛萬苦,終於接洽到白龍會,但沒想到新掌門人卻圖謀不軌,主角們又歷經一番廝殺之後才脫逃。最後叫化子在藏寶山洞裡手刃了匪幫魔頭,中規中矩地收了尾。

http://hkmdb.com/db/movies/view.mhtml?id=5027&display_set=big5
http://www.imdb.com/title/tt0064878/
2014/04/22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882 金.jpg  

前言:很掃興,因為檔案在看到一半時壞掉,還好最後我在中國的56網接著看完了。

石偉的劇本不怎麼高竿,很明顯可以看出是在致敬007系列,甚至還帶了一點亞佛列德希區考克(Alfred Hitchcock)的戲謔懸疑風格。一開始的氣氛營造得很到位,雖然很多橋段其實銜接得很鬆散,甚至讓人覺得有點胡鬧,但總歸還是能吸引人繼續看下去,其中美豔的范麗大膽裸露和王居仁精湛的配樂也都應該記上一筆才是。而個人覺得最美中不足的或許要算是張保羅和陳美蘭逃出骷髏黨總部的橋段,感覺很瞎搞,一堆完全不寫實的機關,根本蠢爆了!而且骷髏黨老大的造型也真是夠滑稽的了,完全感覺不到他的氣勢,實在令人發噱,而個人最得意的也應該就是猜中了他的身分,獲得了一絲絲的自我滿足。最後一定要提的就是,羅維拍電影的壞習慣在此片仍然展露無遺,很多畫面處理得拖泥帶水也就罷了,最讓人詬病的結局也依然是無解,那個金菩薩底座刻著『我等你』真是令人發噱啊!

花絮:配樂中很明顯有一段是抄襲【霹靂彈】(Thunderball)的「search for Vulcan」。飾演陳美蘭的林翠第一次露面是在第廿九分鐘時,再來就要等到第五十分鐘了。

http://hkmdb.com/db/movies/view.mhtml?id=4511&display_set=big5
http://www.imdb.com/title/tt0060465/
2014/03/31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