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勞勃許奈德(Rob Schneider)領銜主演,導演則是擅長胡鬧喜劇的丹尼斯杜根(Dennis Dugan),製作成本高達三千三百萬美元,而北美觀眾也很捧場,貢獻出近六千萬美元,全球票房在加上海外的五百萬美元之後是來到了六千多萬美元。
從頭到尾沒有一秒是正經的,情節蠢爆了,有一些笑點既令人尷尬又稍嫌低級,可能只有小孩子會覺得很有趣吧。雖然是有點糟糕的湊數片,但還是讓我以此來迎接今年的棒球季吧。(怎麼感覺有點兩光stO)
http://www.imdb.com/title/tt0437863/
2019/03/24
目前分類:2000~2009 (447)
- Mar 24 Sun 2019 01:25
the benchwarmers (冷板凳少棒隊) 2006
- Mar 18 Mon 2019 02:05
idiocracy (蠢蛋進化論) 2006
由路克威爾森(Luke Wilson)主演,導演則是麥克賈吉(Mike Judge),製作成本僅四百萬美元左右,試映結果不怎麼好,讓華納決定草草上映即可,所以全球票房很慘淡,總共幾十萬美元而已。實在很冷門,但進到租售市場和電視後卻慢慢累積出一小群狂熱粉絲。
情節惡搞了很多人事物,真的是蠢爆了,一個平庸之輩去到了未來的反烏托邦世界卻變成了最聰明的人,有些橋段是很好笑啦,但還是讓我覺得根本就一根雞肋,好險片時才八十幾分鐘。stO
花絮:劇本名為『the United States of Uhh-merica』。故事背景設定在2005年和2505年。軍隊演奏的旋律來自門戶(the doors)的「the changeling」。宣傳海報明顯是向李奧納多達文西(Leonardo de Vinci)於1490年前後創作的《維特魯威人》(Vitruvian Man)致敬。
http://www.imdb.com/title/tt0387808/
2019/03/18
- Mar 11 Mon 2019 23:55
in the cut (凶線第六感) 2003
改編自蘇珊娜摩爾(Susanna Moore)在1995年發表的同名小說,由梅格萊恩(Meg Ryan)領銜主演,另外搭配馬克魯法洛(Mark Ruffalo)、珍妮佛傑森李(Jennifer Jason Leigh)和凱文貝肯(Kevin Bacon)等人,導演則是紐西蘭籍的珍康萍(Jane Campion),製作成本僅一千兩百萬美元,北美票房僅四百多萬美元,海外則收入將近一千九百萬美元,全球票房總共是兩千三百多萬美元。
當時已年過四十的梅格(Meg Ryan)為了挽救自己日漸下滑的人氣而選擇改變戲路來挑戰這個需要用心詮釋的角色,大膽裸露的她細膩地表現了情感矛盾與慾望渴求的內心戲,但可惜還是無力改變頹勢(她的演藝事業和此片都是)。結局也稍嫌牽強,我算是有看出真兇是誰,但總覺得這種刻意的急轉直下只是為求驚奇而故作驚奇,情節合理性偏低,也就不容易打動觀眾了。劇本其實不差,但可惜康導(Jane Campion)過於強調畫面藝術與角色內涵的呈現手法讓娛樂性降低不少,很多鏡頭都昏昏暗暗的,在營造懸疑感的同時也挑戰了觀眾的耐心,從頭到尾都顯得沉悶,無奈地流於曲高和寡。
花絮:和康導(Jane Campion)一起花了五年時間籌備此片的妮可基曼(Nocole Kidman)原本預定要出演女主角,但她後來因為和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離婚而改變了主意,轉而擔任製作人的她後來據說否決了讓米基洛克(Mickey Rourke)參與演出的提議。服裝組花了四百美元買了電視劇【the job】用剩的服裝。康導(Jane Campion)客串了男女主角第一次約會的酒吧的女侍。
http://www.imdb.com/title/tt0199626/
2019/03/11
- Feb 27 Wed 2019 23:55
Talladega nights: the ballad of Ricky Bobby (王牌飆風) 2006
個人在部落格寫電影心得以來所看的第一千四百部電影,由威爾法洛(Will Ferrell)領銜主演,導演則是亞當麥凱(Adam McKay),製作成本是七千兩百五十萬美元,之後在北美囊括將近一億五千萬美元,而海外票房相較北美就顯得慘淡許多,全球票房最後收在一億六千多萬美元。
主題是風靡北美的納斯卡房車賽,那引擎的轟鳴聲真是令人血脈賁張啊(我也好想要在賽道上開一圈啊),可惜威爾(Will Ferrell)的表演風格一直不太對我的胃口,反正從頭到尾都很瘋癲低級,然後結局令人莫名其妙,嗯,就看看笑笑囉!其中有幾個讓我覺得比較好笑的設定,例如法國車手是同性戀,那法國腔英語還真是逗趣;還有瑞奇的兩個小孩從野蠻粗俗變成知書達禮(最後竟然還能夠賞析威廉福克納(William Faulkner)的短篇小說呢)也是令人發噱,那反差真是太有才啦!
花絮:威爾(Will Ferrell)想要史蒂夫卡洛(Steve Carell)加入演出,但他因為檔期衝突而不得不婉拒。很多納斯卡房車賽的主播和車手都參與了演出。瑞斯開的那輛車算是向柯蒂斯特納(Curtis Turner)在1967年德通納500賽道時所開的那輛車致敬。納斯卡官方一度拒絕讓哥倫比亞使用這個片名,而當時【high, wide, and handsome】和【loud and proud】都曾是片名的考慮選項。被戲稱是『平庸美國男性三部曲』第二作。
http://www.imdb.com/title/tt0415306/
2019/02/27
- Jan 19 Sat 2019 00:40
hot Rod (瘋狂飛車手) 2007
在【週六夜現場】(Saturday night live)闖出名號的寂寞孤島(the lonely island)──亞基瓦沙佛(Akiva Schaffer)、安迪山柏格(Andy Samberg)和喬瑪塔科內(Jorma Taccone)──的大螢幕處女秀,搭配的女主角是艾拉費雪(Isla Fisher),製作成本應該是兩千五百萬美元左右,但票房讓派拉蒙失望了,北美只收了近一千四百萬美元,連帶使得海外乏人問津,總票房連一千五百萬美元都沒有。儘管上映當時沒有獲得熱烈迴響,但之後在租售市場上稍稍扳回了一城,甚至還成了小眾膜拜之作。
非常非常地胡鬧,甚至一度讓我覺得自己的智商正在慢慢降低,有些橋段也尷尬到讓人無言,整體說來,已經胡鬧到了一種令人瞠目結舌的全新境界,男主角的執著也令人嘆為觀止。另外,片中放了很多1980年代的歌曲,尤其是歐洲(Europe)那幾首都收錄在他們最暢銷的『the final countdown』裡的作品,簡直令人熱血沸騰,硬搖滾果然一直都令我深深著迷啊!帥呆啦!
花絮:情節設定和【反目成仇】(dirty work)有點雷同。潘布雷迪(Pam Brady)撰寫了劇本,原本預定由威爾法洛(Will Ferrell)來主演,但這個計畫沒能付諸行動,擱置多年後,確定接手的寂寞孤島(the lonely island)三人組於是將整篇重新改寫成符合他們的風格。劇組主要在溫哥華拍攝。一些特技鏡頭讓替身遍體鱗傷。沙導(Akiva Schaffer)客串了戴夫的朋友德瑞克;安迪(Andy Samberg)則客串了飛越公車橋段的群眾。在飛越公車橋段演唱的樂團是石器時代女王(queens of the stone age)。原本的宣傳海報很像最後那一幕:洛德站在山巔上對著他的電動腳踏車彎下了腰,但派拉蒙覺得應該凸顯主角而沒有應允。
http://www.imdb.com/title/tt0787475/
2019/01/19
- Jan 09 Wed 2019 00:30
flags of our fathers (硫磺島的英雄們) 2006
改編自詹姆斯布萊德利(James Bradley)與朗鮑爾斯(Ron Powers)合著的同名紀實小說,由萊恩菲利普(Ryan Phillippe)擔綱演出,掌鏡的則是克林伊斯威特(Clint Eastwood),製作成本高達九千萬美元(但據說實際數字只有五千五百萬美元),上映後在北美和海外都只進帳了三千多萬美元,全球票房總計只有六千多萬美元,明顯不如夢工廠、華納和派拉蒙的預期,但據說在租售市場上相當熱門。另外,以日本為主視角的兄弟作【來自硫磺島的信】(letters from Iwo Jima)(日本片名為【硫黄島からの手紙】)則於同年底率先在日本上映。
1945年初,二戰接近尾聲了,已勝券在握的美國打算要進攻位於東京以南大約一千一百公里遠的日本領土硫磺島,而已有警覺的日軍早就在島上嚴密地布陣以抵擋美軍。在這場歷時卅幾天的戰役中,日軍視死如歸地頑強抵抗,讓美軍吃盡了苦頭,最終日方駐守的兩萬多人幾乎全部陣亡,而美方也賠上將近七千條人命。攻下硫磺島對美軍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後來美軍迅速組織了多次針對日本各大城市的空襲,更有兩千多架次受損的B-29超級堡壘轟炸機在此地降落,而戰役中的巨大傷亡也被廣泛地認為是後來決定向日本本土投擲原子彈的關鍵原因。
戰爭不只犧牲人命,也浪費金錢,龐大的軍費往往讓投入戰爭的國家吃不消,因此,在硫磺島的摺鉢山上豎起國旗的三位倖存軍人被美國政府召回國內巡迴各地以鼓勵人民購買軍券。同袍大多命喪於硫磺島,而他們三位僥倖得以生還,可惜被迫得隱瞞真相,內心也深感愧疚而備受煎熬,政府硬是搭在他們肩頭上的英雄榮譽實在太沉重了。整個巡迴就像一場表演,他們三人強打起精神,東奔西走地配合政府裝模作樣,募款相當成功,總共募得了超過兩百六十三億美元,足足是政府當初所預想的兩倍。戰死在硫磺島的人不為人所知,而他們三人卻一路接受了熱烈的掌聲,真的太荒謬了!而電影在此就展現了無可取代的價值,悼念並表揚了那些為國捐軀的人,或許於事無補了,但絕對值得肯定。
伊導(Clint Eastwood)頗為忠實地還原了整場戰役的始末(只有極少數地方有謬誤,例如兩位戰地記者的對話內容放反了。),以出色的電腦特效重現當時當地雙方的激烈交戰,氣勢磅礡的爆炸場面令人觸目驚心,而生死離別也令人肝腸寸斷。另外,他也傳神地描摹出當時美國的社會氛圍。前線如此慘烈,親身經歷過的人都默然無語,但寧靜後方卻有一些人厚顏輕佻地表現出缺乏同理心的言行,著實令人感到氣憤。而所謂的英雄也只是暫時的而已,媒體熱度降低之後就漸漸地被大眾所遺忘了,大多數的退役士兵也都要回歸原本平凡又黯淡的生活,很殘酷,但這就是真實的人生。
另外,我一定要為這張照片前前後後所衍伸的事情做一點講解,以示對這場戰役中所有戰士們的尊重。在法蘭克林羅斯福(Franklin Roosevelt)的指示下,這張由戰地記者喬羅森索(Joe Rosenthal)於1945年2月23日所拍的第二次豎立國旗的照片當時經由美國政府的大力宣傳而成為舉世聞名的戰爭圖騰,不只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也為這場戰役留下了注腳,可惜後來因為參與豎旗的雷內蓋格儂(Rene Gagnon)認錯了同袍且政府又將錯就錯而變得美中不足。良心不安又愧疚難當的艾拉海耶斯(Ira Hayes)在隔年千里迢迢地從亞歷桑納州半搭便車半走地來到德州將真相告訴了哈倫布拉克(Harlon Block)的父母,於是海軍陸戰隊展開調查,後來正式將原本被指認的亨利韓森(Henry Hansen)更改為哈倫(Harlon Block)。諷刺的是,海軍陸戰隊在事隔超過七十年後的2016年又發表了鄭重聲明,承認當初還認錯了一個人,這張當年即獲得普立茲獎的知名照片裡並沒有約翰布萊德利(John Bradley)而應該有哈洛舒爾茲(Harold Schultz)。所以,照片裡的六個人確定是哈倫(Harlon Block)、法蘭克林蘇斯利(Franklin Sousley)、雷內(Rene Gagnon)、麥可史川克(Michael Strank)、哈洛(Harold Schultz)和艾拉(Ira Hayes)。嗯,這個最新聲明也讓此片變得有點尷尬,因為此片是改編自約翰(John Bradley)兒子的著作,實在是令人哭笑不得。
花絮:早在2000年就買下翻拍版權的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原本想親自掌鏡,但因為對劇本不滿意而擱置著,後來他遇到也對此片有興趣的伊導(Clint Eastwood)而決定退居製作人,伊導(Clint Eastwood)隨後請保羅哈吉斯(Paul Haggis)來修改原先由威廉布羅利斯(William Broyles)撰寫的劇本。布萊德利庫柏(Bradley Cooper)曾參與試鏡。傑瑞德雷托(Jared Leto)因為要參與30秒上火星(30 seconds to Mars)的巡演而辭演雷內(Rene Gagnon)。萊恩(Ryan Phillippe)花了一些時間和詹姆斯(James Bradley)相處以揣摩角色。總共拍了六十天左右,劇組主要在愛爾蘭和美國加州拍攝。美國海軍陸戰隊鼎力相助,甚至出動隊員擔任臨演。那些日軍暴行的照片是1943年10月24日拍攝於新幾內亞,李奧納希福利(Leonard Siffleet)被安野親雄斬首。那兩面國旗現在都保存於位於維吉尼亞州匡提科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博物館。送到電影院的拷貝帶上寫著故意要誤導人的『Montana』。史派克李(Spike Lee)當年在坎城影展上批評伊導(Clint Eastwood)忽略了也有黑人前往硫磺島作戰,伊導(Clint Eastwood)隨後語氣強烈地回應此片的主題是參與豎旗的那些人,兩人當時透過媒體幾度隔空交火,後來史蒂芬(Steven Spielberg)介入調停,史派克(Spike Lee)稍稍表示了歉意。
http://www.imdb.com/title/tt0418689/
2019/01/09
- Dec 31 Mon 2018 23:00
mad money (有錢真好) 2008
改編自1988年至1992年間發生於英格蘭銀行的真實案件,算是重拍了英國於2001年底播出的電視電影【hot money】,由黛安基頓(Diane Keaton)、皇后拉提法(Queen Latifah)和凱蒂荷姆斯(Katie Holmes)等人主演,導演則是凱麗胡里(Callie Khouri),製作成本是兩千兩百萬美元左右,但北美票房只有兩千萬美元出頭,海外更是只收了五百多萬美元,全球票房總計是兩千六百多萬美元,算是一顆小型的票房炸彈。
前半段還算有點樣子,觀眾的情緒隨著她們在被拆穿的驚懼與得手後的狂喜中起伏,但中後半段真的乏善可陳,結尾的轉折也沒激起什麼太耀眼的火花,真的是很普通的作品。
花絮:琳賽蘿涵(Lindsay Lohan)因為自身的脫序行為而失去演出潔姬的機會。凱蒂(Katie Holmes)為了此片而婉拒在【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繼續扮演瑞秋。
http://www.imdb.com/title/tt0951216/
2018/12/31
- Dec 22 Sat 2018 02:25
Harry Potter and the half-blood prince (哈利波特:混血王子的背叛) 2009
系列第六作,由大衛葉慈(David Yates)繼續掌鏡,製作成本足足比前作拉高了一億美元而來到了兩億五千萬美元。北美市場毫無懸念地開出了紅盤,超過三億美元的票房在當年可以坐上季軍席位,只輸給【阿凡達】(Avatar)和【變形金剛:復仇之戰】(transformers: revenge of the fallen),海外也囊括了六億三千多萬美元,全球票房再度突破九億美元,全年只輸給【阿凡達】(Avatar)而屈居亞軍。
風格暗黑陰森,但穿插了青春酸甜的戀愛戲碼以緩和憂鬱氣氛,幾個主要角色之間的情意漸漸明朗了,但霍格華茲所面臨的局勢也變得更加詭譎險峻。由於佛地魔始終潛伏著,憂心忡忡的鄧不利多於是賦予了哈利更重大的任務,而他也不負所託地問出了史拉轟藏在心中多年的秘密。個人覺得片時兩個半小時實在稍嫌冗長了,從頭到尾都一直醞釀著若有似無的懸疑恐怖感,有點為最終兩作作嫁的無奈,但結尾那令人瞠目結舌的爆點還是力道十足,原來石內卜就是混血王子,他竟然背叛了鄧不利多。邪惡步步進逼,正義苦苦防守,雙方的衝突已是一觸即發了!
花絮:曾執導【哈利波特:阿茲卡班的逃犯】(Harry Potter and the prisoner of Azkaban)的艾方索柯朗(Alfonso Cuarón)表示自己相當樂意回歸掌鏡;曾被瓊安羅琳(J. K. Rowling)屬意執導系列初作的泰瑞吉連(Terry Gilliam)在被徵詢掌鏡意願時酸溜溜地說華納當初沒找他就已經錯失機會了;吉勒摩戴托羅(Guillermo del Toro)因為要執導【地獄怪客2:金甲軍團】(Hellboy II: the Golden Amy)而婉拒掌鏡邀約。瑪姬史密斯(Maggie Smith)當時由於乳癌而接受放射線療法。潔西凱芙(Jessie Cave)從超過七千名競爭者中脫穎而出獲得了演出文妲的機會。葉導(David Yates)表示色調應用與光影調配是受到林布蘭范萊因(Rembrandt van Rijn)的影響。哈利對戒指有反應暗示了他也是分靈體。鄧不利多死於一百一十五歲。瓊安(J. K. Rowling)在看完劇本後告訴劇組鄧不利多其實是同性戀,並以此來宣傳《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系列全八作用了七個剪輯師,唯一剪輯兩作的是馬克戴(Mark Day),【哈利波特:鳳凰會的密令】(Harry Potter and the order of the Phoenix)和此作。和【哈利波特:火盃的考驗】(Harry Potter and the goblet of fire)是唯二沒有以哈利的鏡頭開場的系列作。唯一獲得奧斯卡最佳攝影提名的系列作。據說華納的宣傳費大概是一億五千萬美元。上映日期從2008年11月延至2009年7月,一般認為華納是想效仿前作以確保能在暑假市場大撈一筆。破了北美當時午夜場的票房紀錄:兩千兩百多萬美元。送到電影院的拷貝帶上寫著『candlelit』。當年DVD和BD銷售市場上最火熱的電影。
http://www.imdb.com/title/tt0417741/
2018/12/22
- Dec 06 Thu 2018 00:30
無間道2 2003
【無間道】的續集(其實應該是前傳),算是群戲,導演依舊是劉偉強和麥兆輝,當年囊括了兩千四百多萬港幣,雖然連前作的一半都不到,但年度排名還是高居第九。續集【無間道3】在兩個月後就上映了,票房更是優於此作。
尖沙嘴話事人倪坤遭到狙殺,底下幾個角頭蠢蠢欲動,警方亦如臨大敵般防範著,想不到倪坤次子倪永孝竟然在一夜之間就阻止了叛變,迅速且紮實地建立起他新龍頭的威望。但此事之後疙瘩已然生成,昔日互信互惠的基礎也蕩然無存了。倪永孝隱忍了四年,然後一舉將當初企圖叛變的各個角頭收拾掉了,但戲劇張力就在這裡了,韓琛逃過了死劫,也為極具震撼性的結尾埋下了伏筆。倪家終於還是倒了,時值1997年,正是香港回歸中國的巨大時刻,在一片迷茫困惑的社會氛圍下,韓琛成了上大尾,他和黃志誠亦敵亦友的關係也勢必要結束了,從此以後,兩人將無所不用其極地針鋒相對,而劉建明和陳永仁這兩個年輕人也身不由己地被拖進這場惡鬥裡而墮入了無間地獄……
情節的敘述手法和時間軸的擺置方式明顯模仿了【教父】(the godfather)系列,懸疑氣氛自始至終都瀰漫不散,簡潔明瞭地描述了錯綜複雜的江湖事,其間的跌宕起伏亦緊緊攫住了觀眾的目光。麥導和莊文強所撰寫的劇本之精緻縝密令人讚嘆不已,大幅地擴充了【無間道】系列的架構與層次,不只讓整個故事變得更加飽滿,也讓所欲闡述的主題(輪迴宿命與善惡因果)變得更加清晰,而角色爭鬥過程中爾虞我詐的算計與兇殘狠辣的手段也著實令人脊背發涼。另外,眾家演員都使出渾身解數貢獻了精彩的對手戲,而其中應該是吳鎮宇最為亮眼,他那精湛入魂的演出絕對值得滿場的掌聲。
黑幫世界是弱肉強食且殘酷血腥的,講實力多過於道義,恩怨情仇也分得很清楚,有恩不一定會報恩,但有仇一定要報仇。『出來行,遲早要還嘅。』算是貫串整個系列的一句話,的確是至理名言,很多事情或許沒有對錯,但總是會有因果。警方和黑幫之間的較勁也始終不曾停歇,正邪兩方就像白與黑或明與暗一樣,是永遠不能相容並存的,而且鬥到最後,雙方似乎都遁入了魔道,都使用骯髒的手段來和對方周旋。
劉沒什麼道德良知,先是因為貪戀大嫂的美色而聽命行兇,後來又為了保全自己而親手做掉大哥,算是極端的自我本位主義者,他的眼中永遠只有自己,別人都是可以利用的工具或踩著往上爬的墊腳石而已。而陳就很無奈了,父親的黑道身分讓他不能繼續當警察,於是在黃的建議下去臥底,後來卻發現父親是黃教唆他人殺死的,而哥哥隨後也死於黃的槍下;坦白說,我真是服了他,遭逢這種人生變故竟然還能面不改色地說出『我係差人』,他應該也眷戀著父親與哥哥,但正義與良知在他的心目中明顯占據了更重要的位置,而這樣的性格似乎也注定了他日後的悲慘遭遇,真是令人不勝唏噓啊!『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無屍骸。』這句完全違反了人們對善惡的認知的荒謬話語或許可謂是劉陳兩人命運的註解,實在是諷刺至極,但人世間的一切往往就是這麼沒道理。
http://hkmdb.com/db/movies/view.mhtml?id=10370&display_set=big5
http://www.imdb.com/title/tt0369060/
2018/12/06
- Nov 26 Mon 2018 03:10
proof (證明我愛你) 2005
改編自大衛奧本(David Auburn)獲得普立茲獎與東尼獎的同名劇本,由葛妮絲派楚(Gwyneth Paltrow)、安東尼霍普金斯(Anthony Hopkins)、傑克吉倫霍(Jake Gyllenhaal)和琥珀戴維斯(Hope Davis)等人主演,導演則是約翰梅登(John Madden),製作成本是兩千萬美元,首次亮相是在威尼斯影展上,上映後在北美和海外都只進帳了幾百萬美元,全球票房總共是一千四百多萬美元。
看完之後感到五味雜陳,但似乎很難用筆墨予以形容,因為我的數學天分非常低,而且性格也很中庸平淡,所以不太能體會出更深刻入微的心得,我通常就只是盡量將當下的心情寫下來而已。不得不說,葛妮絲(Gwyneth Paltrow)的表演真是太精采了,她將患有精神病症狀而逐漸封閉自我的心理狀態演得絲絲入扣,令人能深深地感受到那種困惑徬徨的無助感並進而展開自我省思。另外,那首名為「I」的曲子真的很特別,什麼都不做,在荒謬的氣氛中帶著一絲真實的情感。
凱薩琳性格細膩脆弱,她在父親死後封閉了自我,並且開始覺得自己遺傳到了父親的精神病,因此精神狀態不是很穩定。姊姊和父親的門生都很愛她,但她就是不願意敞開心胸來面對現況而偏執地沉湎於過往。或許在別人眼中,她就是一個怪人,但世俗的眼光不一定就是正確的,那只是多數人共同的看法而已。歷史證明天才往往踽踽獨行,上天賦予天才獨特非凡的才華,但有時也帶給他性格上的缺陷,許多天才往往因此而飽受折磨。
極具數學天分的凱薩琳在父親的鼓勵下完成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曠世理論,但也隨即發現父親的精神病又復發了,心疼父親的她於是將自己寫的理論放進父親的書桌抽屜裡,她將自己的心血獻給了已經精神失常的父親,希望他的病情或許能夠好轉,如此孺慕之情著實令人動容。這個曠世理論不僅證明了她是繼父親之後的另一個數學天才,也證明了她對父親濃烈無私的愛,或許也讓她往後的人生可以變得開闊清朗而不再狹隘消沉,結局散發出寧靜平和的溫馨,令人也不禁為她感到高興。
花絮:第一個飾演凱薩琳的是瑪莉露易絲帕克(Mary-Louise Parker),她於2001年憑藉此角獲得東尼獎話劇類最佳女主角。凱薩琳的理論可以證明數學史上知名且重要的『黎曼猜想』。葛妮絲(Gwyneth Paltrow)在拍攝當時已懷著艾波馬丁(Apple Martin)。劇組並沒有進到芝加哥大學的數學大樓內,絕大部分的大樓室內景其實是在芝加哥神學院拍攝。
後記:台灣2018年的地方選舉和公投在一片混亂中結束,民進黨徹底崩盤,奪下絕大多數縣市的國民黨已形成地方包圍中央的態勢。
http://www.imdb.com/title/tt0377107/
2018/11/26
- Nov 20 Tue 2018 01:15
small time crooks (貧賤夫妻百事吉) 2000
由伍迪艾倫(Woody Allen)自編自導自演,製作成本是兩千五百萬美元,後來在北美和海外都收進一千多萬美元,全球票房總計是逼近了三千萬美元。
有如一則情節峰迴路轉且富含人生哲理的短篇小說,過程滑稽詼諧,節奏輕鬆活潑,獲得了廣泛的讚譽。一群笨賊想挖地道進銀行偷竊卻挖到服飾店去(笑死我了),反倒是當作掩護的餅乾店大發利市,還真是『有心栽花花不活,無心插柳柳成陰。』而前面這一小段只是鋪陳罷了,接下來才是主情節,而其中對於上流階級裝模作樣的虛偽與暴發戶附庸風雅的俗氣等描繪彷彿躍然紙上,著實令人莞爾。
雷想發財想瘋了,但等到真的發了財才發現自己並不想要這麼虛假浮誇的生活,他開始懷念起以前那種單純甜蜜的日子;而法蘭琪原本不敢奢望發財,等到真的發了財就急著想擺脫以前的自己,但富貴如浮雲般來得快、去得也快,後來她的生活還是回到了原點。情節有點老生常談,但其中寓意的確值得人們深思,人生的興衰起落有時就像黃粱一夢般虛幻無常,懂得知足珍惜也是一種恬然自得的平淡幸福。
花絮:他們試圖挖地道進銀行偷竊與法蘭琪背字母A的單字等情節明顯取自收錄於《冒險史》(the adventures of Sherlock Holmes)裡的經典短篇《紅髮聯盟》(the Red-Headed League)。情節類似1942年上映的【larceny inc.】。法蘭琪和大衛討論的書可能是《大亨小傳》(the great Gatsby)。大衛說他的書房裡有一幅他衰老的肖像畫應該是引自《格雷的畫像》(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艾導(Woody Allen)和夢工廠簽訂的五作合約裡的初作。
http://www.imdb.com/title/tt0196216/
2018/11/20
- Nov 14 Wed 2018 01:00
名探偵コナン 迷宮の十字路 (名偵探柯南:迷宮的十字路) 2003
劇場版第七作,雖然票房稍遜於前作,但仍橫掃了卅二億日圓(收益將近十八億日圓),年度排名第十四,觀影人次落在兩百七十三萬左右。
故事的舞台這次搬到了京都,火紅美麗的楓葉,紛飛飄落的櫻花,莊嚴典雅的寺廟,暈染出一抹古色古香的寧謐美感,但這麼愜意的一趟旅行卻隱隱藏著騰騰殺機,如此反差也醞釀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懸疑氛圍,而入情入景的配樂更是錦上添花。情節刻意帶到了源義經和武藏坊弁慶這對情同兄弟的主僕,也藉兩人的事蹟做了一下城市觀光導覽,令人心生滄海桑田的感慨。
解謎過程很本格,但感覺有點硬湊;而緝凶部分就一如以往的浮誇,武打場面也很卡通。而既然來到關西,服部平次和遠山和葉這對青梅竹馬也就順勢出場了,並對他們倆的戀情著墨不少,那酸中帶甜的童年回憶頗能觸動人心,倉木麻衣的「time after time〜花舞う街で〜」那苦澀又甜蜜的歌詞彷彿就是為他們倆而唱的。這次,就請新一和小蘭大方讓出鎂光燈吧!哈哈!
花絮:從初作就開始執導的兒玉兼嗣在導完七作後功成身退。谷內一成再度回歸擔任編劇。綾小路文麿首度在系列作登場。倉木繼B'z之後成為第二個二度演唱主題曲的歌手。一項系列唯一:沒有爆炸場面。
http://dorama.info/drama-1814.html
http://www.imdb.com/title/tt1133935/
2018/11/14
- Nov 12 Mon 2018 02:25
you kill me (愛情追殺令) 2007
由班金斯利(Ben Kingsley)領銜主演,搭配的女主角是蒂雅李歐尼(Téa Leoni),導演則是約翰達爾(John Dahl),算是小製作,四百萬美元就拍成了,很冷門,票房還低於製作成本。
一個酗酒的人努力戒酒,過程中認識了一位美人兒,並在她的幫助下順利地為家族報了仇。帶點黑色幽默,節奏沉沉的,沒什麼高低起伏,而且男女主角的年齡差距太大了,看起來很像父女而不是情侶,情節也不合常理,所以我一直都很難領略這種題材的精髓,好在片時只有一個半小時左右。stO
花絮:結局那個路口和【當幸福來敲門】(the pursuit of happyness)是同一個。
http://www.imdb.com/title/tt0796375/
2018/11/12
- Nov 09 Fri 2018 03:25
anchorman: the legend of Ron Burgundy (銀幕大角頭) 2004
由威爾法洛(Will Ferrell)領銜主演,搭配的女主角是克莉絲汀娜亞柏蓋特(Christina Applegate),導演則是亞當麥凱(Adam McKay),製作成本是兩千六百萬美元,北美票房開得不錯,超過八千萬美元,但海外市場就很冷清,只有五百多萬美元,全球票房總計剛好是九千萬美元。續集【銀幕大角頭2:傳奇再續】(anchorman 2: the legend continues)相隔九年後才在2013年底上映,但票房仍是毫不遜色。
故事背景設定在1970年代的加州聖地牙哥(其實有點亂套,因為片中很多建築物在1970年代根本還沒蓋。),威爾(Will Ferrell)以非常浮誇的表演風格(這也是他的註冊商標)來呈現當時新聞主播界男女不平等的現象。從頭到尾都很無厘頭,完全不知道在演什麼,笑料裝滿了一籮筐,有些真的很爆笑,有些就有點尷尬,但總歸仍可算是中上水準的的喜劇。另外,當年卅多歲的克莉絲汀娜(Christina Applegate)渾身散發出熟女風采,那魅惑人心的豔麗與專業知性的氣質令我也不禁流下了幾滴豬哥涎。stO
花絮:製作人賈德阿帕托(Judd Apatow)一直向夢工廠兜售此片,但夢工廠一直很懷疑麥導(Adam McKay)和威爾(Will Ferrell)能拍好一部主播電影。威爾(Will Ferrell)表示靈感來自介紹潔西卡沙維奇(Jessica Savitch)的傳記性節目,而朗的形象則取自哈羅德格林(Harold Greene)以及在費城和潔西卡(Jessica Savitch)當過同事的墨特克林姆(Mort Crim)。被戲稱為『平庸美國男性三部曲』的初作,另兩作是【王牌飆風】(Talladega nights: the ballad of Ricky Bobby)和【銀幕大角頭2:傳奇再續】(anchorman 2: the legend continues),這三作都由麥導(Adam McKay)掌鏡而由威爾(Will Ferrell)主演,並且由兩人共同撰寫劇本。片名算是致敬紀錄片【porn star: the legend of Ron Jeremy】。幾個主要角色的原定人選都因故未能接演,例如約翰雷利(John Reily)飾演冠軍以及班史提勒(Ben Stiller)飾演布萊恩等等。麥導(Adam McKay)照慣例在自己的作品中客串了警衛,而這次他的妻女也客串了在街上奚落朗的那對母女。那場打鬥戲算是惡搞了【西城故事】(west side story)的開場。動物園場景在1966年關閉的舊洛杉磯動物園裡拍攝。艾美波勒(Amy Poehler)的鏡頭全被刪掉了。原本的大新聞是記者們追蹤一群彆腳的銀行搶匪,但試映的反應很差,所以劇組決定重拍,大新聞變成熊貓產子。由於此片頗受好評,劇組也趁勢將一些刪減片段重新剪輯成【wake up, Ron Burgundy: the lost movie】──直接發行DVD的偽續集。
https://www.imdb.com/title/tt0357413/
2018/11/09
- Nov 03 Sat 2018 03:10
黑社會以和為貴 2006
【黑社會】掃進一千五百多萬,杜琪峰於是帶著原班人馬再次出征,這次票房是一千三百多萬港幣,擠進了年度前廿名,隨後也再度入選坎城影展觀摩單元。
這回所施加的力道比起前作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風格也更顯黑暗暴戾,而且稍嫌重鹹了,雙方為了爭奪龍頭寶座而掀起的腥風血雨著實令人不寒而慄。而除了入骨地描述了黑幫搏上位的血腥過程之外,也隱隱提及了中共內部貪汙腐敗與各單位互相鬥爭傾軋的荒謬現象,手握公權力,笑納私利益,大家都心照不宣啦。
照規矩,當了兩年龍頭的阿樂是不能再選的,但人的權力欲望是無止盡的,道貌岸然的他後來甚至不惜殺死兩年前力排眾議支持他的鄧伯,實在是狼心狗肺。台語俗話說:『惡馬惡人騎』最後他也死於非命了,算是惡有惡報。另外,阿樂已經夠狠了,想不到Jimmy仔更狠,儼然比魔更魔。他費了一番手腳拿到龍頭棍,但上了位才發現騎虎難下,因為中共希望好配合的他能永遠主持和聯勝,而這對他無疑是晴天霹靂,他只想大富大貴啊!所以囉,誰才是最大的黑社會呢?科科!
花絮:由於風格太過暴戾且部分情節過於敏感而在中國被禁演,而台灣則是刪掉了一些橋段後列為限制級。
http://hkmdb.com/db/movies/view.mhtml?id=11383&display_set=big5
http://www.imdb.com/title/tt0491244/
2018/11/03
- Oct 24 Wed 2018 04:05
Syriana (諜對諜) 2005
算是群戲,由史蒂芬賈漢(Stephen Gaghan)自編自導,靈感來自911恐怖攻擊事件與前CIA情報員勞勃巴爾(Robert Baer)的回憶錄《see no evil》,製作成本是五千萬美元,而北美票房也差不多就這個數字,全球票房在加上海外的四千多萬美元之後是逼近了一億美元。
片名是白宮智囊團形容中東局勢的詞彙,屬於地緣政治題材,備受讚譽的劇本隨後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的提名。驚悚氣氛濃厚,但情節實在太過複雜,多線敘事又相互纏繞,出場人物也相當多,娛樂性因此降低不少,資質駑鈍的我只能看懂大綱,對一些細節的理解實在是少得可憐stO,相信很多人也都有這種感覺吧。舞台在盛產石油的中東,這種黑色的能源就像黃金一樣珍貴,所以中東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長年戰亂頻仍。
此片探討的範疇相當廣泛,影射的對象也不少,不只露骨地著墨於美國為了獲取自身國家利益而試圖操縱他國政局的過程(只犧牲一個情報人員還真是便宜啊),也血淋淋地描繪了阿拉伯王位的爭奪戰(越無良的越有機會坐上大位),更尖刻地揭露了恐怖分子企圖顛覆國家的陰謀(恐怖分子頭目催眠那些涉世未深的年輕人的說詞完全就是鬼扯),每一幕都令人瞠目結舌且寒毛直豎。另外,每一條敘事線都鋪陳了父子關係,這或許是想在冷酷的氛圍裡注入一點人性溫熱的情感與深沉的無奈。
對美國政府來說,為了攫取國家利益,什麼東西都是可以犧牲的,幾條人命和幾隻代罪羔羊根本小意思;對阿拉伯王子來說,為了坐上王位,什麼條件都是可以談的,即使是勾結外國也在所不惜;對恐怖分子來說,為了推翻政府,什麼手段都是可以用的,以可蘭經教義教唆別人進行恐怖攻擊也毫不遲疑。很殘酷,但這全都是事實。美國政府才大費周章地演了一場好戲,可謂面子裡子都拿了,但這隻煮熟的鴨子竟然還是飛了,因為恐怖分子開船載著那枚美製飛彈衝向了油輪,畫面戛然而止,但結局是再明顯不過了,中東的局勢想必再度動盪,而油價也肯定再度飛漲,到頭來,沒有人是贏家,真是太諷刺了!
而在這盤謀略大棋裡有一些棋子被特別提及,CIA情報人員做事認真負責,能源分析師也相當有抱負,阿拉伯國王的長子更是對自己的國家懷抱著極大的使命感,但在龐大的利益面前都顯得無比渺小,只要美國政府下一個決定,整個局面就會一瞬間改變。別逞強了,你鬥不過國家機器的,再繼續追查就只會落得命喪異鄉的悽慘下場(喬治克魯尼(George Clooney)精湛的演出為自己攢獲了一座小金人──奧斯卡最佳男配角);別奢望了,鼻子摸著回家去吧,老婆小孩會在家裡敞開雙臂迎接你的;別埋怨了,誰叫你企圖打亂美國政府繼續控制中東的算盤呢?你瞧,宣傳海報果真是意味深長,視而不見並三緘其口才是明哲保身之道啊!
花絮:哈里森福特(Harrison Ford)婉拒了鮑伯的邀約,但他後來表示後悔。賈導(Stephen Gaghan)心目中布萊恩的首選是克里斯汀貝爾(Christian Bale),但他婉拒了邀約。喬治(George Clooney)為戲增重了卅五磅,對戲中更不慎傷到了脊椎,嚴重到讓他無法參與【瞞天過海2:長驅直入】(Ocean's twelve)的宣傳。蜜雪兒摩納漢(Michelle Monaghan)和葛蕾塔莎芝(Greta Scacchi)兩人演出了小角色,但有她們的橋段後來因為片時太長與情節太複雜的考量而全部刪掉了。鮑伯的原型即是勞勃(Robert Baer)。極少數提及法輪功的好萊塢電影,大膽挑動了中共敏感的神經。拿到哈薩克石油開採權的小公司克林很明顯在影射當時的總統喬治布希(George Bush)家族。
http://www.imdb.com/title/tt0365737/
2018/10/24
- Oct 20 Sat 2018 02:15
resurrecting the champ (重整旗鼓) 2007
靈感來自約翰莫林格(J.R. Moehringer)在1997年發表於《洛杉磯時報雜誌》上的同名文章,由喬許哈奈特(Josh Hartnett)和山繆傑克森(Samuel Jackson)等人主演,導演則是洛路瑞(Rod Lurie),製作成本是一千三百萬美元,但北美票房只有三百多萬美元,海外更是乏人問津,只有幾萬美元的進帳。
鮑伯薩特菲爾(Bob Satterfield)是真有其人,但衍生的情節當然是虛構的,一個曾經闖出名號的拳擊手不可能是生是死都完全沒人知道,而此片極富諷刺意味的情節卻必須建立在這個違背常理的假設上。
如果有人出於善意而對你說了謊話,那麼你可以接受嗎?如果你因為相信這個善意的謊言而讓自己陷入了窘境,那麼你還願意原諒這個說謊者嗎?我想答案可能會因為對象是誰、情況如何或程度差異而有所不同。謊言或許可以區分成善意惡意或有心無心,但傷害人的力道往往並沒有差別。此片以曖昧模糊的態度去探討是非對錯,讓我一時也不知道該如何定奪而感到五味雜陳,但我在看完後靜靜地思考了一下子,也慢慢地釐清了自己的看法。接著,我就將焦點放在善意的謊言這個主題上,其他的面向就略過不提了。
此片樂觀到冒出了泡泡,一味地認為人性就應該這麼良善寬容,但真的有人有這樣的度量來看待這一切嗎?一個這麼大的紕漏能夠這麼順利地解決嗎?哈哈,我實在不覺得這個世界有這麼如意耶。再者,說謊者應該得到這麼寬容的原諒嗎?這也很值得思考。明明就是說謊,不管有沒有傷害他人,因為是出於善意就覺得不應該加以苛責?這已經算是似是而非的說詞了。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言行負責啊,不能拿善意來當作說謊的藉口,這不是再明顯不過的道理嗎?
http://www.imdb.com/title/tt0416185/
2018/10/20
- Oct 13 Sat 2018 05:10
disturbia (恐怖社區) 2007
個人在部落寫電影心得以來所看的第三百五十部2000年代的電影,由薛亞李畢福(Shia LaBeouf)擔綱演出,導演則是丹尼爾克魯索(D. J. Caruso),製作成本是兩千萬美元,上映後在北美進帳八千萬美元,海外隨後補上三千七百多萬美元,全球票房是逼近了一億兩千萬美元。
片名是『disturb』和『suburbia』兩個字的合寫,明顯致敬了【後窗】(rear window),但風格顯得浮誇,似乎刻意迎合青少年偏愛冒險刺激的觀影喜好,所以我這種老古板就覺得有點傻眼。驚悚懸疑氣氛在真真假假之間算是營造得不錯,讓觀眾多次心驚膽跳,但結尾可就來真的了,可惜打鬥場面根本一片漆黑,反正最後主角打贏了連續殺人魔(廢話,主角領便當會讓此片變得很可笑。)。懶散邋遢的青少年一躍而成了勇敢擒兇的大英雄,還甜蜜抱得美人歸,幾乎沒有什麼比這種幻想更令人陶醉了,科科!
花絮:原始劇本在1990年代就已完成且售出,但拍攝計畫後來因為美國廣播公司在1998年重拍了【後窗】(rear window)而被摒棄,劇本則在2004年經過改寫後才再次售出。主角的家和【迷走星球】(Zathura)用的是同一幢房子。擁有康乃爾伍里奇(Cornell Woolrich)的《it had to be murder》小說版權的人控告夢工廠和派拉蒙沒有經過他的允許就擅自採用該作品情節,法院在2010年駁回了這個控告,表示兩者在很多方面其實都不相同。
http://www.imdb.com/title/tt0486822/
2018/10/13
- Oct 11 Thu 2018 04:35
view from the top (我要飛上天) 2003
明顯致敬了【大和拜金女】(やまとなでしこ),由葛妮絲派楚(Gwyneth Paltrow)領銜主演,花費三千萬美元拍成,但北美票房只有一千五百多萬美元,海外也因此乏人問津,全球票房連兩千萬美元都不到,有點慘。
節奏很快,片時不到九十分鐘,以爆米花電影來說是很恰當的。雖然情節很老掉牙,但仍能稍稍觸動人心,生活再怎麼光鮮亮麗,要是身邊沒有人可以共享歡樂與哀愁的話,還是有那麼一點遺憾吧,如同辛蒂露波(Cyndi Lauper)所唱的「time after time」,人還是需要一個能互相扶持的伴侶啊!『If you're lost, you can look and you will find me, time after time. If you fall, I will catch you, I will be waiting, time after time.』簡單的歌詞,輕快的旋律,唱進了多少人的心坎裡啊!
花絮:原本安排在2001年耶誕檔期上映,但由於發生了911恐怖攻擊事件,所以米拉麥克斯決定延後推出。葛妮絲(Gwyneth Paltrow)在2012年受訪時表示此片真的頗糟。
http://www.imdb.com/title/tt0264150/
2018/10/11
- Sep 21 Fri 2018 01:25
swimming pool (池畔謀殺案) 2003
由夏綠蒂蘭普琳(Charlotte Rampling)和露迪芬莎妮(Ludivine Sagnier)等人主演,導演則是在2000年代初聲譽鵲起的法蘭索瓦歐容(François Ozon),製作成本大概是六百多萬歐元,當年最先在坎城影展上亮相,之後在全球掃進兩千多萬美元。
歐導(François Ozon)享有『鬼才』聲名,因為他總是不按牌理出牌,大膽露骨的掌鏡風格與尖銳譏嘲的劇本創作都備受讚譽,這次也依然可算是出人意表。愉快的度假與恐怖的謀殺這兩個迥異的元素製造了不俗的戲劇效果,而兩個主角性格南轅北轍也激盪出了眩目的火花。片名可謂是隱喻了『性慾』,莎拉保守矜持,但茱莉卻豪放縱慾,從兩人一開始對游泳池的態度可以看出差別。
氣氛有點沉悶,就像住在法國南部鄉間的度假別墅一樣感覺悠閒又慵懶;節奏亦稍嫌緩慢,但漸漸氤氳瀰漫的懸疑感倒是頗吸引人。幾乎從頭對尾都顯得平淡,但也就是這樣才更加襯托出結尾的急轉直下有多驚人,我也是在經歷了一陣短暫的錯愕之後才慢慢回神理出了一點頭緒。真實與虛構交摻的情節著實迷惑人心,真相彷彿沉到波光粼粼的游泳池裡了,要定睛細看並凝神沉思才能洞悉。
真相的模糊曖昧造成不小的論戰,但最後多數人傾向認為整部片其實是莎拉所創作的小說內容,她從頭到尾都是一個人住在別墅裡,而茱莉只是小說中的虛構人物。網路上有許多心得,有些甚至精闢到令我咋舌的地步,整個故事也太深奧了,遠遠不是我這種駑鈍的腦袋所能透徹了解的。多數人服膺於創作者,讚嘆出乎意料之外的結局是一記相當精采的回馬槍;但也有人不願依循創作者,認為故弄玄虛的情節簡直把觀眾當成了傻瓜。花錢的觀眾應該還是可以擁有自己的故事詮釋權吧(?),真相只有一個,但可以各自表述,科科。
花絮:在法國常被拿來和雅克德雷(Jacques Deray)的【la piscine】做比較。莎拉這個名字是取自夏綠蒂(Charlotte Rampling)的姊姊,她在1966年自殺了,年僅廿三歲。
http://www.imdb.com/title/tt0324133/
2018/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