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523.jpg  

改編自賴瑞班哈特(Larry Beinhart)於1993年發表的《American hero》,由達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和勞勃狄尼洛(Robert De Niro)兩位奧斯卡影帝同場飆戲,女配角則是年輕貌美的安海契(Anne Heche),導演是巴瑞李文森(Barry Levinson),製作成本是一千五百萬美元,北美票房開出四千多萬美元,海外票房則大約是北美的一半,全球票房最後是落在六千四百多萬美元。

『政治是高明的騙術』真是至理名言啊,政治人物就像商品一樣需要包裝,而選舉議題也像廣告一樣可以主導,人們在電視上看到的新聞有時只是特定媒體想要讓這些消息被看到而已。儘管候選人本身才是重點,但是選戰的攻防策略也是有可能影響選舉勝敗的。

片名取自英國諺語,剛好在比爾柯林頓(Bill Clinton)和莫妮卡陸文斯基(Monica Lewinsky)的性醜聞爆發前一個月上映,而隔年美英聯合空襲伊拉克的沙漠之狐行動也就被認為是比爾(Bill Clinton)因為自己遭到彈劾而試圖轉移人民視線的舉動,而後年美國介入科索沃戰爭也是有點巧合(科索沃和阿爾巴尼亞是鄰國),此片有如預言般地料中了美國當時的政治情勢而被戲謔地奉為先知,令人亦不禁莞爾,當初不只獲得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提名,在柏林影展上也收穫了評審團特別獎(競逐金熊時是敗給了【中央車站】(central do Brasil)),隨後美國電影學會在選百年百大喜劇時也曾將其列入提名名單內。

很誇張的政治諷刺喜劇(根本不太可能這樣造假還不被戳破),其實有點沉悶,但時不時就會散發出令人忍俊不住的喜感,一個政治公關顧問為了降低總統的性醜聞熱度而打算炮製一場不存在的戰爭來轉移人民的注意力,於是他找上了一個電影製作人,隨後兩人將這場假戲導演得像真的一樣,有些片段還真是令人哭笑不得(例如歌手指揮大合唱以及將新歌塞進國會圖書館來假裝是老歌等等)。瞎鬧了一整場之後,結局一反此前的詼諧而突然變得嚴肅,事情辦成了,識相的話就安靜地離開吧,否則下場就會像那位電影製作人一樣囉!

花絮:李導(Barry Levinson)利用【地動天驚】(sphere)還在前製作業時的空檔拍了此片,總共只花了四週就拍完了。李導(Barry Levinson)和兩位影帝在拍攝期間曾進到白宮跟總統會晤,總統詢問此片的情節是關於什麼,三人面面相覷後據說是達斯汀(Dustin Hoffman)打哈哈略過了這個敏感問題。片尾那個政治脫口秀的電話號碼在電影和電視劇中常常看見(例如【美國心玫瑰情】(American beauty)和【驚爆內幕】(the insider)),而那其實就是電信公司特別保留給影視圈使用的空號。「American dream」很明顯是在調侃「we are the world」,兩者旋律有點相像。『A good plan today is better than a perfect plan tomorrow.』(今天的好計畫贏過明天的完美計畫)是喬治巴頓(George Patton)的名言。『Why change horses midstream?』(為何要中途換馬呢)是亞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在南北戰爭期間的宣傳口號。其實最佳影片就是頒給製作人的獎項。安(Anne Heche)的角色原本設定為男性。據說兩位影帝的片酬都是拍完後才給的。劇本最先由希拉蕊漢金(Hilary Hekin)撰寫,後來則由大衛馬梅(David Mamet)進行潤飾,新線原本只想讓後者掛名編劇,但編劇工會堅持後者也應該掛名,於是和前者私交甚篤的李導(Barry Levinson)則宣稱前者完成了大部分的內容並揚言他要退出工會以示抗議,但工會也毫不退縮。達斯汀(Dustin Hoffman)至今總共八次被提名為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最後一次,也是這八作中唯一沒被提名為最佳影片的。

http://www.imdb.com/title/tt0120885/
2020/06/30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wag the dog 桃色風雲搖擺狗
    全站熱搜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