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865.jpg  

由蓋瑞歐德曼(Gary Oldman)主演溫斯頓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導演則是喬萊特(Joe Wright),製作成本是三千萬美元,在英國掃進了兩千多萬歐元,在北美也收穫了五千六百多萬美元,全球票房高達一億五千萬美元。

算是傳記電影,時空背景設定在1940年英國戰時內閣危機,在溫斯頓(Winston Churchill)甫接任首相時那段艱難的日子裡,由於戰事持續失利,所以有人提出投降談判的建議,但是他仍然決定抗戰到底。萊導(Joe Wright)的運鏡堪稱流暢穩定,精準地描繪出英國在二戰初期的政壇詭譎多變的氛圍,陰暗的色調抹厚了消沉的意味,但也凸顯了不屈的鬥志;而蓋瑞(Gary Oldman)的演出實在傳神酷似,細膩地揣摩出溫斯頓(Winston Churchill)那固執的神韻與暴躁的脾氣(維妙維肖的化裝也是功不可沒),說他撐起了整部片也毫不為過,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可謂實至名歸。

溫斯頓(Winston Churchill)曾批判納維爾(Neville Chamberlain)『You were given the choice between war and dishonor. You chose dishonor and you will have war.』(在戰爭與屈辱面前你選擇了屈辱,可是在屈辱過後你仍得面對戰爭。),這句話已經足以解釋為何他在面對納粹德國的步步進逼下還是極不願意跟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談和,因為他認為跟獨裁者妥協無異於飲鴆止渴。兩人的歷史地位在參考現實的情況與戰爭的結果後完全拉開了差距,他成為帶領國家贏得勝利的強者,而納維爾(Neville Chamberlain)則淪為姑息養奸的庸人,兩人面對法西斯主義的態度決定了各自在歷史上的高度。

故事娓娓道出溫斯頓(Winston Churchill)在接任首相後那十幾天裡洶湧翻騰的心境,那時英軍被困在敦克爾克且有全數遭到殲滅的可能,外有大軍壓境的納粹德國,內有意見相左的同黨政敵,但是筋疲力竭的他還是不畏艱難地帶領英國人民奮戰到底(首相搭地鐵橋段相當震撼人心,毫不保留地讚揚了英國人民戮力同心的戰鬥意志,真可謂畫龍點睛。)。嚴肅的情節帶著世人回顧了那個風起雲湧的大時代,儘管有點煽情,不過所欲傳達的意涵(『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無疑令我深有感觸!

接著先來提一些和人物相關的瑣事。艾德華哈里法克斯(Edward Halifax)的父親其實僅是子爵,是到他才成為伯爵,因為他的三個哥哥都在他九歲前就過世了。雖然艾德華(Edward Halifax)被看作綏靖主義者,不過英國於1939年和波蘭簽署軍事協議其實是他促成的,因為他在德奧合併和水晶之夜後就相當忌憚納粹德國。其實英國空軍在這個戰時內閣危機當時就已經在轟炸德國本土了。溫斯頓(Winston Churchill)的法語其實很流利。溫斯頓(Winston Churchill)其實從未搭過地鐵。溫斯頓(Winston Churchill)其實算是白人優越主義者,所以他不太可能贊成黑白通婚。

最後則是花絮。約翰赫特(John Hurt)原本要飾演納維爾(Naville Chamberain),無奈他因為罹癌而被迫辭退。1940年那個春天英國非常熱,可是此片卻是在冬天拍的,所以在氣候的呈現上必須特別注意。也演過溫斯頓(Winston Churchill)的勞勃哈第(Robert Hardy)在死前受訪時曾盛讚蓋瑞(Gary Oldman)的演出。化裝由辻一弘負責。溫斯頓(Winston Churchill)的許多後代曾拜訪片場或出席首映。

http://www.imdb.com/title/tt4555426/
2024/05/18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darkest hour 最黑暗的時刻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克拉克.周 的頭像
    克拉克.周

    漫步在月球陰暗面的克拉克周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