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jpg  

法蘭索瓦楚浮(François Truffaut)與馬塞爾穆西(Marcel Moussy)合寫劇本的首部長片,由尚皮耶李奧(Juan-Pierre Léaud)主演,當年在法國的觀影人次超過四百萬,是他在母國最賣座的電影。

第一部在坎城影展得獎(最佳導演)的新浪潮電影,片名取自法國諺語,題材算是少年成長,當年還不到卅歲的楚導(François Truffaut)以自己年少時的慘痛經歷拍出這部帶有自傳色彩的作品,他將其獻給帶自己離開教導所的安德烈巴贊(André Bazin)以表達感謝之意,也為自己熠熠生輝的導演生涯畫下了濃厚渾重的第一筆。而當年才十多歲的尚皮耶(Juan-Pierre Léaud)那青澀自然的演技也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楚導(François Truffaut)後來又拍了四部以安東為主角的作品也都由他主演,他也因此成為新浪潮電影的代表演員。

主題是荒唐輕率的青春歲月,楚導(François Truffaut)以不同於以往的鏡頭語言傳神地表達出少年安東因不被理解而徬徨無助的心情,故事沒有講理說教,但卻有如一記警鐘般帶有醒世意涵,情節也沒啥高低起伏,但卻彷彿嘶吼出內心最深處的憤怒。安東覺得自己的生活盡是苦難,父母求好心切但過於苛刻,老師不明就裡且過於嚴厲,他認為自己總是被誤解冤枉而感到痛苦沮喪(那個寫錯一字就撕掉一頁的同學臉上也貼切地傳達出因怕錯而挨罵的焦慮感),長期處在這樣壓抑的情境中,會想要逃離也是人之常情,而且不只是少年人會這樣,就連成年人也是如此,因為各個年齡層都會有來自不同方面或程度的壓力,相信很多人也都會對此感同身受。

小騙小偷的安東最終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在開往教導所的囚車上淚流滿面的他似乎是懺悔錯誤或擔憂未來,後來又因無法忍受軍事化的管教而趁機逃離。最後幾分鐘無疑是全片畫龍點睛之處,安東不斷奔跑的長鏡頭讓人看得五味雜陳,其實他根本不知道自己要跑往哪裡去,他只是一心想逃離這些折磨自己的事情或地方。最後,跑到沙灘的他看見自己從未看過的海洋,寬闊的天地間,哪裡是他的容身之處呢?他茫然地看向了鏡頭……(觀眾也茫然地想起了自己……@@)

花絮:。

https://www.imdb.com/title/tt0053198/
2025/04/12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49.jpg  

由拉蔻兒薇芝(Raquel Welch)領銜主演,配角則有厄尼斯特鮑寧(Ernest Borgnine)和勞勃寇普(Robert Culp)等人,導演則是柏特甘迺迪(Burt Kennedy),當年在英國的票房表現還不錯。

英國電影,西班牙取鏡,美國故事,這種奇妙的現象在當時還滿常見的(著名的『鏢客三部曲』也可以算是如此,原因就是省錢囉!),性感尤物拉蔻兒(Raquel Welch)這次演出遭受喪夫之痛與失身之辱而一心想要復仇的寡婦,而總是飾演老好人的厄尼斯特(Ernest Borgnine)這次則詮釋了搶劫強姦樣樣來的壞蛋,這樣的角色搭配頗為特別,可惜宣傳海報讓不共戴天的她和那三個混蛋坐得像盟友一樣實在太可笑啦!@@

片時僅僅八十五分鐘,雖然情節俗套且過程也粗糙,不過氣氛倒是營造得有模有樣。漢妮考爾德在自己的努力與外在的幫助下終於如願完成復仇,這貼切地詮釋了何謂『天助自助』,三兄弟都瞧不起她,不過她卻讓他們三個先後付出了代價,結局好似在陰霾後重見豔陽。^^"

花絮:資金完全由提根(製片公司)所出,而由拉蔻兒(Raquel Welch)與其當時的老公派屈克柯蒂斯(Patrick Curtis)成立的科特威爾(製片公司)則負責張羅其他事情,兩人也都沒領薪水而是改拿票房紅利。據說甘導(Burt Kennedy)和卡司在開拍兩週後都仍未領薪,片場氣氛一度相當緊繃。甘導(Burt Kennedy)改寫了劇本但沒有掛名。多少被認為是重拍【gunslinger】(1956年),然後再被重拍成【6 guns】(2010年)。克里斯多福李(Christopher Lee)從影七十年裡唯一的西部片。【致命的快感】(the quick and the dead)和【追殺比爾】(kill Bill)的靈感來源。

https://www.imdb.com/title/tt0068675/
2025/04/08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48.jpg  

改編自克里斯瑪克(Chris Marker)於1962年拍攝的短片【堤】(la jetée),由布魯斯威利(Bruce Willis)、瑪德琳史道威(Madeleine Stowe)與布萊德彼特(Brad Pitt)等人主演,導演則是泰瑞吉連(Terry Gilliam),製作成本是兩千九百萬美元,在北美收進了五千七百多萬美元,在海外則掃入一億一千萬美元,全球票房將近一億七千萬美元。

情節相當玄奧深沉,藉由病毒造成世界末日的情況與穿越時空的假設來描述一個中心思想:無論人們如何費盡心思也無法改變歷史的發展,而這也導向了宿命論。末日氛圍破敗傾頹,絕望色調灰暗冷滯,從最初就瀰漫開來的懸疑迷霧直到最後也沒有完全消散,吉導(Terry Gilliam)以高明的敘事技巧將時間悖論說明得淋漓盡致,穿梭時空想做些什麼的人恰恰才是導致事情開始發展的原因,如此顛倒因果的邏輯令人頓時目瞪口呆,而片名所指的團體其實無關緊要也是極具諷刺意味。

1996年人類遭受致命病毒侵襲而被迫放棄在地表上生活,直到2035年只剩下少數人艱苦生活在地底下,科學家們積極追查當年病毒擴散的原因,他們將囚犯詹姆斯送回1996年去展開調查,線索是一則關於十二猴子軍團的電話留言。孰料他卻被誤送到1990年,被當作精神病患的他在精神病院認識了傑佛瑞,他啟發了這個瘋癲的公子哥去執行十二猴子軍團的行動。後來他再次被送到1996年,他發現病毒可能是從費城擴散出去的,而此前一直認為他精神分裂的心理醫師凱瑟琳也轉而相信他並幫助他探查原因以拯救世界免於災厄。

儘管主演的布魯斯(Bruce Willis)和瑪德琳(Madeleine Stowe)兩人的形象不是那麼搭配,不過粗獷前者的無奈與溫柔後者的堅毅倒是碰撞出亮眼的火花。另外,戲分不算多的布萊德(Brad Pitt)那似瘋佯狂的演出無疑令人難忘(被影藝學院提名為最佳男配角),我不禁懷疑吉導(Terry Gilliam)是故意以其明星魅力來讓觀眾以為傑佛瑞是關鍵角色,這樣他就可以將真相藏得更深而在最後揭曉時提高驚奇感(皮特斯出現在凱瑟琳的新書發表會上已暗示了散播病毒的真兇就是他,不過觀眾當時當然無法就此看出端倪。stO)。

那個反覆出現在詹姆斯夢裡的機場槍擊事件即是困惑觀眾的謎團主要成分,觀眾直到最後才驚覺這個開頭其實就是結尾,詹姆斯受盡折磨,凱瑟琳充滿困惑,他們倆想做些什麼去拯救世界都將是徒勞,原來是八歲的小詹姆斯在機場看見來自未來的中年自己被槍殺,而所有未來的人們得到的線索竟然都是回到過去的詹姆斯所直接或間接造成的,這個真相實在太有意思了,觀眾不禁會想著『我到底看了什麼』,而這就是整個故事最精妙之處,不認同的人批評這根本是故弄玄虛,認同的人則稱讚這的確是莫測高深。

最後一幕令人瞠目結舌,來自未來的女科學家就坐在打算散播病毒的皮特斯旁邊,觀眾這才明白2035年的科學家們並沒有想要改變過去以挽救那死去的五十億人,他們只是想獲得病毒的樣本以便研究來防治日後發生同樣的慘劇。說到底,此片像是一門讓人思考現實或幻想的心靈哲學課程,也像是一齣讓人不勝唏噓的希臘式悲劇,讓原本想要看到說出神諭的救世主力挽狂瀾戲碼的觀眾失望了,而這或許也正說明了有些事情就是命中注定而半點不由人的(就像是詹姆斯與凱瑟琳之間那逐漸滋生的情愫在槍響後瞬間消失無蹤那樣)……

花絮:尼可拉斯凱吉(Nicolas Cage)是主角首選。勞勃狄尼洛(Robert De Niro)婉拒主演邀約。席維斯史特龍(Sylvester Stallone)曾是主角考慮人選。強尼戴普(Johnny Depp)曾是傑佛瑞的考慮人選。吉導(Terry Gilliam)則是想要讓尼克諾特(Nick Nolte)和傑夫布里吉斯(Jeff Bridges)分別飾演詹姆斯和傑佛瑞,無奈片廠想用更紅的演員。由於吉導(Terry Gillima)起初所選的童星一直無法表現出小詹姆斯困惑的眼神,所以最後他就被約瑟夫梅利托(Joseph Melito)取代了。包括布魯斯(Bruce Willis)在內有某些人都是削價接演。布萊德(Brad Pitt)簽約時還沒啥名氣,不過此片上映前他就已經爆紅了。在拍攝時發生墜馬意外的吉導(Terry Gilliam)都帶傷在片場工作。兩人在電影院看的是【迷魂記】(vertigo)。由於他剪出來的【巴西】(Brazil)後來被環球修改了,所以這次他在簽約時就要求註明自己要握有上映版本決定權。吉導(Terry Gilliam)和製作人查爾斯羅芬(Charles Roven)在結局要收在哪一幕意見不同。列波斯伍茲(Lebbeus Woods)宣稱那個審訊椅是抄襲他在1987年發表的插畫而一狀告上法院,據說環球以六位數金額和他私下和解。

https://www.imdb.com/title/tt0114746/
2025/04/05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47.jpg  

由傑克雷蒙(Jack Lemmon)、詹姆斯嘉納(James Garner)和丹艾克洛伊(Dan Aykroyd)等人聯合主演,導演則是彼得席格(Peter Segal),製作成本是兩千一百五十萬美元,可惜在北美只開出兩千兩百多萬美元,大概是賠了吧。

算是以公路電影形式呈現的政治喜劇,現任總統企圖將貪污醜聞甩鍋給兩個前任總統,隸屬不同政黨且嚴重不合的兩人在逃過暗殺後決定合力找出證據以自清。以前這種相偕逃亡的角色配置都是一黑一白、一警一匪或一男一女,而這次改用一共和一民主還真是頗具巧思,傑克(Jack Lemmon)和詹姆斯(James Garner)兩個老戲骨插科打諢像在唱雙簧,許多台詞都充滿幽默感而令人莞爾。故事主軸是一樁弊案,以此暗指政治就是錢權交易、官商勾結,然而卻是以較為詼諧的風格來展示。

三位總統的形象都明顯帶有影射,在滿滿的娛樂效果中也釋放出一點諷刺意味,雖然情節鬆散浮誇,但是偶爾也有值得省思之處。兩位前總統在前往克利夫蘭的途中遇見了形形色色的人,他們對政治與社會等方面提出批評,指出高高在上的政客根本無法了解基層民眾的心聲,但也藉由兩人的話對此提出反駁,表示政策要讓大家都滿意無非是天方夜譚。結尾令人略感驚訝的轉折貼切地詮釋了何謂『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不過最終還是繞回了報應不爽的歡喜大結局!

花絮:法蘭克歐茲(Frank Oz)和吉姆亞伯拉罕斯(Jim Abrahams)都曾是執導的考慮人選。達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和羅賓威廉斯(Robin Williams)曾是前總統的搭檔人選。沃特馬修(Walter Matthau)因病而辭退演出,後由詹姆斯(James Garner)接替了他。總共死了四個人。

https://www.imdb.com/title/tt0117119/
2025/04/03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46.jpg  

改編自藤澤周平收錄於《黃昏清兵衛》(たそがれ清兵衛)的同名篇與《叫花子助八》(祝い人助八)以及收錄於《竹光始末》的同名篇(前兩篇我在一兩天前先後看完了,可惜最後篇目前沒有中譯而無緣拜見。),山田洋次『武士三部曲』的開場曲(也是他首次執導時代劇),由真田廣之和宮澤理惠等人主演,當年收穫了十二億日圓,隨後在日本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橫掃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劇本、最佳男主角與最佳女主角等十二項大獎,緊接著還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

在藤澤充滿惆悵意味與懷舊風格的筆下,原本英姿颯爽的武士變成得過且過的上班族,原本在刀光劍影中廝殺決鬥變成在柴米油鹽中勞碌奔波,雖然生活方式改變了,但是艱難處境並無不同。藤澤相當擅長描摹愁悶的心情,而山導則細膩地捕捉到其故事的真義與人物的靈魂且精確地刻畫出環境的束縛與時代的轉變,這些已成過往雲煙的小人物故事也重現於觀眾面前。對家庭負責任,對朋友講道義,外表寒傖的井口清兵衛就是這麼氣宇軒昂的男人,片名闡述了人不可貌相的道理,而情節則表達出身不由己的無奈。

井口在喪妻後靠著微薄的五十石年俸撫養著失智癡呆的老母親與兩個年紀尚幼的女兒,同事下班後往往愜意地相約去酒館小酌,他卻每每急切地趕回家操持家計,忙碌的他還因無暇顧及自身形象而在藩主視察糧庫時被發現衣衫襤褸且甚至散發難聞臭味,因此同事背地裡都嘲諷他是『黃昏清兵衛』。不過性格邋遢的他其實劍術高超,這個秘密在他於兒時友人及其妹遭到騷擾時拔刀相助而突然為人所知,可是鋒芒過露也未必是好事,因為後來家老就派他去清除政敵的打手。

井口與其奉命討殺的余吾善右衛門都是聽命於上司的下級武士,其實轉換成現今的角度也就是服從於主管的基層下屬,兩人都被捲入政治鬥爭漩渦中而難以脫身,處境相似的兩人原本還同病相憐,井口更是已卸下心防,孰料余吾在聽聞他只帶竹刀與小太刀前來時感覺受到羞辱並認為勝算提高而頓時翻臉,兩人於是在狹隘的和室內拔刀相向,這個橋段不管在節奏的掌握與氛圍的轉換等方面都做得相當優異,也讓這個徐緩又沉靜的故事瞬間變得緊迫而肅殺。

因家境貧困而自慚形穢的的井口終於如願娶回兒時憧憬的對象──友人之妹朋江,可謂是有情人終成眷屬,可惜兩人的幸福只持續了兩三年就戛然而止,因為井口不幸死於維新派與幕府派爭權奪利的戊辰戰爭中,這樣的結局不只哽咽地暗指人生無常的悲慘,也殘酷地明示小人物淪於政治鬥爭工具的痛苦。整個故事在幾十年後井口的小女兒回憶過往的口吻中像畫卷展開般擺放在觀眾眼前,她以父親為傲並覺得他其實過得很幸福,嗯,人生中若能有相知相守的妻子與乖巧懂事的女兒,即使短暫亦足以稱作幸福……QQ

花絮:這是山島第一次拍時代劇,認真的他花了十年籌備與考證,成功地重現很難搬上大銀幕的藤澤作品(此片舞台位於庄內地方,大概就是現今山形縣臨海的鶴岡市與酒田市等地。),能夠在日本電影與時代劇逐漸衰退的情況下獲得好評實屬難得。

https://www.imdb.com/title/tt0351817/
2025/03/29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45.jpg  

史蒂夫平克(Steve Pink)的大銀幕導演初作,由賈斯汀隆(Justin Long)主演,製作成本是兩千三百萬美元,在北美收入三千六百多萬美元,可惜在海外乏人問津,全球票房並沒有超過四千萬美元。

故事在嘻笑胡鬧中兇狠地批判文憑主義的僵化並大聲地讚許自我肯定的價值,雖然情節明顯脫離現實且空虛浮泛,不過其意涵倒是一針見血且淺顯易懂。而其實像這樣的批判也可以套用在台灣身上,因為台灣自廿年前開始變成人人都有大學可以讀,不過或許這之中有很多人根本不必讀大學而可以考慮直接就業(我大概就是其中之一stO),無奈卻必須順從教育體制的安排而浪費好幾年時間去混出高等教育文憑(如此失控的政策已造成高等教育文憑貶值),相信有很多人思考之後都會有這樣的感覺(還是只有我這樣想?@@)。有道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很多不擅長或熱衷讀書的人其實在其他方面會有所表現。

但是話又說回來啦,嘲諷完了還是得面對現實,因為人類的社會還是必須依靠文憑或證照制度來運作才相對公平(不過當然再怎麼嚴謹的把關也無法避免走後門的弊端 = ="),只有天才才有資格表示自己不想遵循正途或常規,可惜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沒有天賦異稟而僅是資質普通,所以喔,講半天還是以能力論定(這邊就撇除運氣不談了),有能力的人不管做什麼都比較順利,沒能力的人不管做什麼都比較辛苦,現實就是這麼殘酷。請原諒我的性格比較古板,竟然連看這麼輕鬆的喜劇也可以有這麼沉重的感想。stO

花絮:詹姆斯加菲爾(James A. Garfield)是美國史上第二位被刺殺的總統(不過也有很多醫生認為死因是中槍後的醫療疏失),在任總統僅半年就過世的他其實沒穿過熱狗裝,據信熱狗最早大約在1870年所發明,而他早在1856年就自大學畢業了。中央密蘇里州立大學裡有一個哈蒙商學院。俄亥俄州的大學其實是由督導委員會所管理,而教育委員會是管理中小學。

https://www.imdb.com/title/tt0384793/
2025/03/26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44.jpg  

改編自阿嘉莎克莉絲蒂(Agatha Christie)於1934年發表的同名小說(我在廿二年前拜見過了stO),算是群戲,由亞柏芬尼(Albert Finney)主演比利時神探赫丘勒白羅,導演則是薛尼盧梅(Sidney Lumet),製作成本是一百五十萬英鎊,可惜在英國沒有表現得很好,不過在北美囊括了兩千七百多萬美元就可以稱得上亮眼。

阿嘉莎(Agatha Christie)與原作在推理小說界的崇高名聲可謂如雷貫耳,她被尊為謀殺天后,終其一生以赫丘勒白羅與珍瑪波等人為主角寫出幾十本推理小說且其中很多具有開創性的點子,此作別出心裁的布局與出人意表的真相就著實令人嘆為觀止,無疑是跳脫出在一群人中找出真兇這個常見模式而另闢一條罕見蹊徑,一言以蔽之:光是那個布局與真相就夠格被供在神壇上受眾人膜拜。

此片相當忠實地重現了原作(只在最關鍵的真兇身分上做了細部修改而另有韻味),絕對可以算是保羅丹(Paul Dehn)一次相當成功的改編(獲得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提名),亞柏(Albert Finney)傳神地詮釋出性格龜毛但頭腦清晰的白羅(那扮相簡直是躍然紙上啊,難怪會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其他人也都各司其職地從旁陪襯(獲得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提名,而其中最特別的當屬戲分不多的英格麗褒曼(Ingrid Bergman)竟然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女配角@@。),傑佛瑞昂斯沃斯(Geoffrey Unsworth)也駕輕就熟地將這個近似於舞台劇的作品呈現得四平八穩(獲得奧斯卡最佳攝影提名),而略顯歡樂的配樂也沖淡了真相深沉的悲傷(獲得奧斯卡最佳配樂提名@@)。

從伊斯坦堡開往倫敦的東方快車在南斯拉夫境內因為大雪而被迫停了下來,孰料就在大雪紛飛的夜晚裡這個可以算是大型密室的列車上竟然發生了一起駭人的謀殺案:一個美國商人身中十二刀慘死。白羅在列車主管的請求下開始調查,他在詢問完各個乘客後猛然發現他們都跟五年前發生的黛西阿姆斯壯綁架撕票案有所關聯,所以每個人都有行兇動機,那麼到底誰才是兇手呢?複雜矛盾的線索混淆了他原本清晰暢通的思緒(觀眾的也是stO),但是他的灰色腦細胞將會一步一步地從中看出破綻並解開謎團。

一個報仇雪恨的計畫成功地執行完畢,惡貫滿盈的人終於罪有應得地受到制裁,儘管不是以法律審判的正常形式,但是絲毫無損於正義伸張的高尚意義。白羅解謎的邏輯有如神諭般令人拜服,而他通情達理的心腸亦令人感佩,在他無與倫比的智慧中無疑帶有惻隱憐憫的心胸,相信沒有人會反對白羅對這件事的處置方式,對於無法饒恕的罪行,以其人之道還治其身也是合情合理的……

花絮:因為1960年代以前很多改編都讓阿嘉莎(Agatha Christie)很不滿意,所以她起初拒絕賣出翻拍版權,於是科藝百代請路易蒙巴頓(Louis Mountbatten)伯爵去說服她。阿嘉莎(Agatha Christie)出席了1974年11月在倫敦的首映,據說這是當時已高齡八十四歲的她最滿意的一次改編,他也稱讚亞柏(Albert Finney)的形象很符合她對白羅的想像,而這也是她最後一次公開露面,因為她在一年多後就過世了。黛西阿姆斯壯綁架案取材自1932年小查爾斯林白(Charles Lindbergh Jr.)綁架案。亞柏(Albert Finney)是白羅的第三人選,前兩位是比較年長而更為適合角色的亞歷堅尼斯(Aiec Guinness)和保羅史寇菲爾(Paul Scofield),他則必須化老妝才行。瑪琳黛德麗(Marlene Dietrich)曾是公主的考慮人選,不過已經退休的她不想復出;盧導(Sidley Lumet)隨後找上英格麗(Ingrid Bergman),但也告知她可以選擇任何自己想要的角色,結果她選了瑞典籍護士。亞柏(Albert Finney)、凡妮莎蕾格列芙(Venessa Redgrave)、英格麗(Ingrid Bergman)、約翰吉爾格(John Gielgud)和丹尼斯奎里(Denis Quilley)當時晚上在倫敦還有舞台劇演出,所以他們大致上只有星期天或白天會在片場出現。最後的解謎橋段因為需要各個角度的鏡頭而必須重複拍很多次,這對眾家演員來說是很大的考驗(尤其是亞柏(Albert Finney))。理查羅德尼班尼特(Richard Rodney Bennett)原本被聘來重新編寫一些1930年代的曲子,但他覺得這樣太陳腔濫調而說服片廠讓他譜寫新曲,而他的才華最終為自己贏得一座奧斯卡小金人。英國上映版本在片頭片尾都有拼錯或漏掉演員的姓名,所以派拉蒙在獲得北美發行權之後必須重新製作片頭與片尾並將一些英語用字修改成美語。接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的英格麗(Ingrid Bergman)很不好意思地向以【日以作夜】(la nuit américaine)被提名的瓦倫提娜柯提斯(Valentina Cortese)致歉並表示她更應該得獎。東方快車自1883年正式開始營運,故事發生的1930年代正是其營運狀況最顛峰的時期,最後在2009年完全終止營運。

https://www.imdb.com/title/tt0071877/
2025/03/23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43.jpg  

【王牌大賤諜】(Austin Powers: international man of mystery)系列初作,由麥克邁爾斯(Mike Myers)自編自演,女主角是伊莉莎白赫莉(Elizabeth Hurley),導演則是傑羅區(Jay Roach),製作成本是一千六百五十萬美元,在北美收進五千多萬美元,在海外則再添入一千多萬美元,全球票房是六千七百多萬美元。續集【王牌大賤諜2:時空賤諜007】(Austin Powers: the spy who shagged me)與【王牌大賤諜3:夠man吧】(Austin Powers in goldmember)先後在1999年與2002年上映,票房都突破了三億美元。

從故事模式、角色形象與配樂風格等各個方面都很明顯可以看出是在調侃007系列,在令人無言的彆扭中仍然偶有令人發噱的幽默,時間則是從1967年直接跳至1997年,在現代框架中點綴了一絲懷舊氣氛,麥可(Mike Myers)一人分飾兩角的脫線演出的確搞笑,而伊莉莎白(Elizabeth Hurley)亦是風情萬種,如今已廣泛地被奉為喜劇佳作。

花絮:山姆雷米(Sam Raimi)曾是導演的考慮人選。金凱瑞(Jim Carrey)和柯林昆恩(Colin Quinn)都婉拒出演邪惡博士,前者是忙於【王牌大騙子】(liar liar),後者則忙於其他工作。麥克(Mike Myers)原本想要找早期的龐德女郎來飾演心理諮商師,於是他找上了參演【金手指】(Goldfinger)的奧娜布雷克曼(Honor Blackman),可惜她婉拒了,於是他再徵詢參演【星際大戰】(star wars)的凱莉費雪(Carrie Fisher),她答應了。麥克(Mike Myers)在過場時跳舞是他老婆的主意,後來變成定番。在英國上映時正逢黛安娜史賓瑟(Diana Spencer)因車禍過世,所以那段調侃他們夫妻倆婚姻問題的片段就被剪掉了。唯一被審為15級的系列作,後兩作都是12級。每一部系列作都跟007系列作同年上映。在錄影帶租售市場的表現優於電影院。飾演瑣碎雜物的喬孫(Joe Son)於2008年被發現曾於1990年犯下凌虐十九歲少女的重罪,後來甚至被控謀殺獄友。

https://www.imdb.com/title/tt0118655/
2025/03/20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42.jpg  

改編自1962年的真實事件,由維果莫天森(Viggo Mortensen)與馬赫夏拉阿里(Mahershala Ali)分別飾演東尼瓦勒隆加(Tony Vallelonga)與唐納雪利(Donald Shirley),導演則是以喜劇見長的彼得法拉利(Peter Farrelly),製作成本是兩千三百萬美元,在北美收穫了八千五百多萬美元,在海外則橫掃了將近兩億四千萬美元,全球票房超過了三億兩千萬美元,隔年更是風光地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斬獲了最佳影片、最佳原創劇本與最佳男配角(馬赫夏拉(Mahershala Ali))等三項大獎。

片名取自1936年出版的黑人旅遊指南《黑人駕駛綠皮書》(這本手冊的存在直接凸顯出當時黑人在美國所受到的嚴重歧視與多重限制),擅長執導喜劇的法導(Peter Farrelly)這回風格丕變地大膽去論述這個敏感嚴肅的種族議題,他以詼諧幽默的語氣講著辛酸無奈的故事,其嫻熟的鏡頭捕捉與細膩的情節刻畫讓人意識到他不只會執導無腦喜劇,他也完全可以讓喜劇變得很有深度。

膚色不同的兩人坐在同一輛汽車中,他們的目的地是種族歧視比北方嚴重許多的中西部與深南部,因此東尼(Tony Vallelonga)不只是唐納(Donald Shirley)的司機,他也充當其保鑣。有那麼一點公路電影的味道,兩人一路上體會到了各種人情冷暖,東尼(Tony Vallelonga)在多次看到唐納(Donald Shirley)所受到的不公平對待以及其應對的態度後漸漸對其改觀,他原本不修邊幅且略顯野蠻的性格也在潛移默化中慢慢變得斯文有禮。

人類的世界中永遠不可能沒有歧視,而膚色只是其中之一罷了,儘管遭受羞辱時會感到憤怒或無助,但是也正如唐納(Donald Shirley)所說的『You never win with violence. You only win when you maintain your dignity.』(你永遠無法憑藉暴力取勝,只有保持尊嚴可以贏過一切。),短短一句話即簡明扼要地講出了發人深省的道理:儘管有時無力對抗磨難與障礙,但是人們至少也應該以堅定的態度與拒絕的行為來表達自己的不滿與抗議。

片中包括代寫信件與襲警被捕在內的許多事件都是真實發生過的(不過包括唐納(Donald Shirley)長期不聯繫弟弟與以身為黑人而感到尷尬在內的一些描述卻資到其親屬的駁斥),編劇之一尼克瓦勒隆加(Nick Vallelonga)表示父親從該趟旅行中返家後整個人變得相當和善且常常教導孩子們要多關懷弱勢,這段奇特的旅行想必令他永難忘懷,而觀眾也得以透過此片知悉了這個故事並從中思考自己的處世哲學。

當時美國的社會氛圍普遍仍舊充滿種族歧視(尤其是南方),因此義裔的東尼(Tony Vallelonga)與非裔的唐納(Donald Shirley)跨越膚色藩籬的友情相當令人感動,也在那個偏頗苛刻的時代中寫下平等溫和的一筆,維持友誼超過五十年的兩人後來同於2013年過世,也為這段不凡的緣分畫下玄妙的句點……

花絮:維果(Viggo Mortensen)在開拍前曾與尼克(Nick Vallelonga)的家人共進晚餐。維果(Viggo Mortensen)必須持續多量飲食來維持較為壯碩的身形。譜寫配樂的克里斯鮑爾斯(Kris Bowers)也充當馬赫夏拉(Mahershala Ali)彈鋼琴時的替身。尼克(Nick Vallelonga)客串演出了黑手黨老大。他們開的那輛車是凱迪拉克經典的豪華款鄉鎮。唐納(Donald Shirley)打電話請勞勃甘迺迪(Robert Kennedy)幫他們脫困發生在約翰甘迺迪(John Kennedy)遭刺前幾天。唐納(Donald Shirley)在酒吧中彈奏的是佛雷德里克蕭邦(Frédéric Chopin)的「冬風練習曲」,是一首難度頗高的曲子。東尼(Tony Vallelonga)和唐納(Donald Shirley)那趟旅行其實長達一年,而且當時前者的小孩更加年幼,後者後來亦曾商請前者在他的歐洲巡迴中擔任司機及保鑣,不過後者因為不想再離開家人而婉拒了。全片皆在路易斯安納州拍攝(那場暴風雪也是真的),只有一天是在紐約。

https://www.imdb.com/title/tt6966692/
2025/03/15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41.jpg  

『印第安納瓊斯系列』開山之作,由哈里森福特(Harrison Ford)主演,導演則是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製作成本是一千八百萬美元,在北美囊括了超過兩億美元,全球票房收在三億九千萬美元,皆榮登年度冠軍寶座,也是派拉蒙當時的公司紀錄,往後的幾年間也重映了很多次,續集【魔宮傳奇】(Indiana Jones and the temple of doom)和【聖戰奇兵】(Indiana Jones and the last crusade)也都開出很好的票房。後來於1998年、2001年與2007年被美國電影學會選為百年百大電影與百年百大愛情電影,也於1999年被美國國家電影保護局收入保存名單中。

無疑是尋寶冒險動作片信徒都必須前往朝拜的聖殿,復古風格的圖騰令人懷舊,充滿懸疑的古老傳說、寶藏周圍危機四伏(突然冒出來的骷髏和遍地爬行的毒蛇都讓我膽戰心驚@@)、反派不斷阻撓與主角化險為夷,幾乎所有能夠刺激感官體驗的元素都用上了,勞倫斯卡斯丹(Lawrence Kasdan)獲得奧斯卡最佳原作劇本提名的劇本堪稱完美堅固(很難想像這竟然是他第一次擔任編劇),而史導(Steven Spielberg)的運鏡也可謂精湛平穩,觀眾彷彿在這兩個小時內隨著印第安納瓊斯去到各處冒險犯難且最終全身而退,絕對是令人大呼過癮的視聽饗宴。

而故事在提供娛樂之外也毫不掩飾地談到過往慘痛的歷史遭遇與當時複雜的國際情勢,不只清晰地凸顯出上帝懲罰邪惡的警世意味,也緊緊地抓住了時代的脈動。猶太聖物法櫃(亦稱約櫃)以令人恐懼的魔力消滅納粹軍隊實為對二戰猶太人被納粹黨種族屠殺的精神報復,法櫃被美國陸軍藏葉於林般收納在大倉庫中則帶有以美關係緊密的象徵意義,印第為了追求夢想而艱辛尋找法櫃的壯舉也有意改變美國人當時因為越戰失利、水門案醜聞與經濟衰退等事情而顯得消極頹廢的心態,優秀的作品往往就是如此具有深刻的意涵。

先來說一些關於製作與拍攝的瑣事。菲利普考夫曼(Philip Kaufman)和喬治盧卡斯(George Lucas)於1975年先合寫出劇本初稿,後來則由勞倫斯(Lawrence Kasdan)構築出完稿。史導(Steven Spielberg)和喬治(George Lucas)在印第的選角、性格特徵與夥伴身分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看法。印第的原型是《所羅門王的寶藏》(King Solomon’s mines)的主角艾倫夸特曼。黛博拉納度曼(Deborah Nadoolman)以【印加奪寶記】(secret of the Incas)中的主角來設計印第的裝扮。瑪莉安的形象以1930年代脫線喜劇中的女主角為原型。由於【星際大戰】(star wars)的成功,所以喬治(George Lucas)原本也想讓廿世紀福斯來發行此片,可惜雙方最後沒有談攏。特效由光影魔幻工業負責。那艘U艇是向【從海底出擊】(das boot)的製片公司借來的。哈里森(Harrison Ford)有三個動作替身,維克阿姆斯壯(Vic Armstrong)──騎馬時、馬丁格雷斯(Martin Grace)──在掉落的雕像上以及泰瑞李奧納(Terry Leonard)──被卡車拖著時。

然後則是花絮。片頭刻意使用派拉蒙在1940年代與1950年代所使用的標誌。托特的名字其實就是『todt』(在德語中是死亡的意思)的變形,而他的原型則是海因里希希姆萊(Heinrich Himmler)。劇本上寫著瑪麗安是廿五歲。每一部系列作的故事都發生在不同的大陸,此片是非洲。印第主要的手槍是史密斯威森左輪,備用的則是白朗寧半自動。1936年的三千美元約等同於1981年的一千九百美元或現在的十萬美元。總共死了六十三個人,再加一隻猴子。於1982年末發行的錄影帶曾創下影史最高銷售紀錄,不過在兩年後就被【比佛利山超級警探】(Beverley Hills cop)打破了。

https://www.imdb.com/title/tt0082971/
2025/03/11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