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jpg  

前言:向圖書館借的DVD壞掉了,於是我只好改到網路上繼續看完。stO

改編自查爾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於1843年發表的《小氣財神》(a Christmas carol)(我已於昨晚拜讀完畢),由亞拉斯泰爾希姆(Alastair Sim)主演施顧己,導演則是布萊恩戴斯蒙赫斯特(Brian Desmond Hurst),當時在英國相當賣座,而在美國卻表現慘淡(不過後來直到1960年代都還因常常在電視上播放而受到喜愛)。

原作大概是查爾斯(Charles Dickens)最知名的作品了,也是歐美最著名的耶誕故事,赫導(Brian Desmond Hurst)極為忠實地將原作搬到大銀幕上,被普遍地認為是最好的改編版本,呈現方式簡潔俐落(片時僅八十幾分鐘),亞拉斯泰(Alastair Sim)則傳神地詮釋出自私自利又冷漠無情的施顧己在三個幽靈的教誨下幡然悔悟而痛改前非的過程,其表現也獲得滿堂喝采。

情節可謂歷久彌新,一百多年來總是在這個歲末年終的時節給予人們溫暖的擁抱,令人在不斷的挫折中依舊能保持著樂觀開朗的心態,也能在殘酷的現實裡堅毅地培養出圓融和善的氣質。其中所欲闡述的警世意味與社會意識也令人感佩,不只展現出查爾斯(Charles Dickens)對權貴高層的批判力,也表達了他對悲慘底層的憐憫心。總之,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經典傑作,個中寓意值得人們奉為為人處事之圭臬。

花絮:有人認為施顧己是以柏克郡國會議員約翰梅戈(John Meggot)為形象所塑造而成。施顧己說要給狄柏太太每週加薪十先令──大約等於現在一百美元。在夏天拍攝,所以那些雪是人造的。

http://www.imdb.com/title/tt0044008/
2024/12/24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19.jpg  

由巴瑞費茲傑羅(Barry Fitzgerald)、霍華杜夫(Howard Duff)、桃樂絲哈特(Dorothy Hart)和唐泰勒(Don Taylor)等人聯合主演,導演則是朱爾斯達辛(Jules Dassin),在北美囊括兩百四十萬美元,大概可排進年度前廿名內,後於2007年被美國國家電影保護局收入保存名單中。

算是黑色電影,不過達導(Jules Dassin)反其一向以不法之徒為主角的常態而改以警探為主角,並且鉅細靡遺地將警探辦案的過程呈現在觀眾眼前;他也師法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全片幾乎都是實景拍攝,許多俯拍的鏡頭照出了紐約市白天與黑夜的不同樣貌。由製作人親自唸旁白給人一種像是紀錄片的感覺,馬克海林格(Mark Hellinger)以略帶磁性的嗓音時而介紹又時而評論,觀眾彷彿在聽說書而感覺如臨其境般真實。紮實的警探劇,雖然敘事風格過於認真而缺少娛樂性,不過那種辛苦耕耘而後歡喜收穫的過程無疑令人感動萬分!

一個來自紐澤西州的小姑娘沉淪於紐約大都會的紙醉金迷而幹起了竊盜銷贓的勾當,最後則令人遺憾卻不令人意外地因此殞命;另外,滿口胡說八道的小夥子、本應正直規矩的醫生以及想要分得更多的混混,有所貪求的人都自甘墮落或遭受連累地被捲進了罪惡的漩渦裡,也藉此傳達出濃厚的警世意味。故事發生在紐約這個大城市裡,嘲諷似地表示這樁兇殺案其實也只是八百萬人群中的一個小插曲,也只是流於人們茶餘飯後閒談的話題,只有親身參與其中的人才會記住受害者(例如警探)或甚至懷念她(例如她的父母)。

兇殺案組的警探合作找尋線索並各自循線追查,眾人齊力抽絲剝繭並逐漸理出頭緒,一個原本胡亂纏繞的線球最終被完全解開了,沒有見微知著的神探,只有辛苦奔走的警探。最後是貓捉老鼠的戲碼──紐約市警局調動大量人力追捕威利賈薩,他窮途末路的困境與走頭無路後自高塔上摔下來的下場都令人喟嘆,而吉米獨自找到威利的橋段那個蒙太奇手法(主管得知真兇可能涉有重嫌時某個警探正獨自來到真兇的藏身處且隨後被迫與之正面對抗)也因為被後輩不斷地模仿(例如【沉默的羔羊】(the silence of the lambs))而增添其傳奇色彩。

花絮:當時想在紐約當警察的身高要求是五呎八吋,不過貝瑞(Barry Fitzgerald)只有五呎三吋。最早在片尾列出工作人員的電影之一。馬克(Mark Hellinger)在此片上映前 就因為心臟病而過世了,擔心票房會很爛的環球打算要將其摒棄,不過他的家人提醒環球他們簽有保證上映條款,所以環球被迫要照辦,然後很驚喜地看著票房開出紅盤且奪下兩個奧斯卡技術獎項。最原始的底片已經亡佚。黑澤明拍出【野良犬】(野良犬)的靈感來源。

http://www.imdb.com/title/tt0040636/
2024/12/20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18.jpg  

改編自里見弴於1958年發表的同名小說,由佐分利信、田中絹代、有馬稻子、山本富士子和久我美子等人主演,導演則是小津安二郎,松竹的獲利將近三億日圓,當年在國片裡可以排第十名,總排名也僅後退一位(外國片中只輸給【十誡】(the ten commandments))。

小導的第一部彩色片,不只畫面由以前的黑白轉為彩色,就連氛圍也從過往的沉重愁苦變成輕鬆幽默,他再度以其一貫的低角度定鏡來捕捉人世間的喜樂與哀愁,柔順而不留痕跡地暗示著傳統的社會風氣逐漸發生變化,也順勢而不帶刻意地將親子間的世代差異與觀念扞格表露無遺,高聳的建築物無聲地矗立,綿長的火車向遠方疾馳而去,以景喻情的表現手法細膩動人,平凡的故事蘊含著特別的意涵,而這就是小導作品之魅力所在。

主角是父親們,他們都為了女兒的感情問題而操煩不已,因為女兒長大後有了自己的想法,她們想要自己選擇結婚對象而不是像以前那樣都交由父母親安排,於是一向在日本家庭中具有主導地位的父親頓時覺得自己的威嚴受到挑戰而震驚氣憤。平山家就是遇到了這樣的情況,整個過程妙趣橫生,因為母女三人明顯同一陣線,只有一家之主自己在生悶氣,雙方心情上的對比著實令人會心一笑。而且涉的雙重標準和自相矛盾還被狠狠地揭露出來,講別人時都很開明豁達,自己遇到了卻固執任性,真正是『老人囝仔性』。

另外,辦公室、走廊、客廳和玄關這些日常生活中人們必到之處此次也成了小導極簡運鏡風格的主要場景,將故事重點跳過而讓觀眾自行想像更是小導的獨門絕活。女兒節子的婚事自一開始就推動著情節往前邁進,可是她的婚禮卻連一個鏡頭也沒有;平山在她的婚禮上完全沒有露出笑容而後半推半就地打算去拜訪跟隨丈夫調動至廣島的她也是畫龍點睛的部分,不料這個父女和解戲碼竟然也是一個鏡頭都沒有。畫面樸素反倒呈現一抹真實,重點留白則另有一番韻味,如此說故事方式真可謂是大師手筆。

總結來說,不只情節逗趣討喜(最好笑的部分當屬平山和屬下近藤的互動了^^),角色更是多樣豐富,而且不只角色性格刻畫堪稱一絕,許多對話更是饒富寓意,也因此產生了不少金句。『人生就是矛盾的總和』,的確啊,人既非菩薩,怎能不矛盾,人們常常無法保持理性,因為更多時候都會流於感性。『把黃銅變成黃金才是真正的夫妻』則是說出了婚姻的真諦,幸福與否有時要看是從哪個角度去看待,並不是物質充足就一定可以過得幸福,因為只要兩人真心相愛,即使日子平淡也是能夠感到幸福的……QQ

花絮:雖說是改編自里見的小說,但其實應該算是請他共同撰寫劇本,因為他後來將這個故事寫成小說時又做了不少改變。小導向大映借用了山本,所以翌年他就為大映執導【浮草物語】(浮草)做為回報。當時的彩色電影底片有三個選擇,西德的愛克發吉華、美國的柯達和日本的富士,小導在攝影師厚田雄春的建議下選擇了最前者。

http://www.imdb.com/title/tt0051720/
2024/12/14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17.jpg  

由麥可肯恩(Michael Caine)獨挑大樑,導演則是彼得柯林森(Peter Collinson),製作成本大約是一百二十萬英鎊,當年在英國反應熱烈,年度排名可以進到前十五。

算是犯罪喜劇,情節鬆散,節奏輕快,氛圍逗趣,並非好萊塢那種狂放嬉鬧,而是英倫風格的黑色幽默。前半段比較無聊一點,要直到後半段搶劫行動開始後才逐漸沒有冷場。那三輛迷你行駛於都靈的各個地方,不管在哪裡都開得行雲流水(其中又以帕拉維拉體育館和下水道部分特別令人印象深刻@@),其炫目的表現手法引發後輩不斷地模仿或調侃而使得其魅力歷久不衰。整個行動可謂大成功,可惜事情總是會樂極生悲,最後一夥人就隨著公車卡在懸崖邊,還眼睜睜看著金塊幾乎要掉出車外,結局如何就留給觀眾自行想像囉!

花絮:彼得葉慈(Peter Yates)是導演的首選。派拉蒙主席勞勃伊凡斯(Robert Evans)原本想要找勞勃瑞福(Robert Redford)來主演查理。希拉布雷克(Cilla Black)的經紀人在沒有知會她的情況下就回絕了出演蘿娜的邀約。編劇特洛伊甘迺迪馬丁(Troy Kennedy Martin)想要找尼可威廉森(Nicol Williamson)來飾演布里吉,不過未能如願。諾爾寇華(Noël Coward)的大銀幕退休作,他只拍了十天就賺到兩萬五千英鎊,而且派拉蒙為了幫他避稅還讓他在都柏林拍攝。原本要將故事舞台設定在倫敦,而米蘭也曾被考慮過。開頭那輛是藍寶堅尼三浦,時速可達兩百七十公里,是當時速度最快的車子。羅娜偷的那輛車真的是巴基斯坦大使所有。英國(汽車公司)婉拒捐贈迷你供予拍攝,而飛雅特則是完全相反地願意盡可能地提供劇組需要的車輛供予拍攝以做置入性行銷,不過片廠還是決定英國電影就要用英國車而沒有改為使用飛雅特。麥可(Michael Caine)當時其實不會開車。柯導(Peter Collinson)會讓老婆出現在他的所有作品中以祈求好運,這次她客串飾演了黑手黨宴會上美國人的老婆,而他自己也客串飾演了在大卡車上向三輛迷你招手的人。那三輛迷你的顏色(藍紅白)算是英國國旗的配色。麥可(Michael Caine)認為美國票房表現不佳是由於宣傳策略錯誤(他特別指出宣傳海報)。在印度獵虎於1971年被變成非法。於1999年被英國電影協會選為20世紀百大電影。

http://www.imdb.com/title/tt0064505/
2024/12/10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16.jpg  

重拍1933年的同名電影,由大金剛、傑夫布里吉斯(Jeff Bridges)、查爾斯葛洛汀(Charles Grodin)、潔西卡蘭芝(Jessica Lange)等人聯合主演,導演則是約翰吉勒明(John Guillermin),製作成本為兩千四百萬美元(當年耗資最高),在北美則收穫了五千兩百多萬美元(年度排名第七),海外則是再添上三千多萬美元,全球票房就收在九千萬美元左右。續集【大金剛2】(King Kong lives)在1986年上映,可惜票房已經大不如前,而評價則更是慘不忍睹。

重拍經典電影大多吃力不討好,此片即是陷入這樣的困境中,超過兩個小時的片時也讓人稍感不耐,不過男女主角的化學效應倒是令人頗為滿意(當時才廿幾歲的潔西卡(Jessica Lange)給人一種清秀慧黠的美感),大金剛初亮相真可謂拔山倒樹而來(若親眼目睹想必會嚇得六神無主stO),結尾牠帶著女主角爬上世貿雙子星大樓則堪稱氣勢磅礡,而滿懷人道主義的寓意也令人感觸良多,雖然在情節鋪陳與節奏掌握等方面沒有做得很好,但是以重現經典這個角度來看的話倒也不能評為一無是處!

花絮:羅曼波蘭斯基(Roman Planski)、麥可溫納(Michael Winner)和山姆畢金柏(Sam Peckinpah)都有被邀請執導,不過他們都婉拒了;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亦曾是導演的考慮人選。布麗特艾克蘭(Britt Ekland)和波德瑞克(Bo Derek)都曾被邀請主演,不過她們倆都婉拒了;雪兒(Cher)、席薇亞克利斯托(Sylvia Kristel)、貝蒂米勒(Bette Midler)、薇萊莉佩琳(Valerie Perrine)、芭芭拉史翠珊(Barbara Streisand)和法拉佛西(Farrah Fawcett)等人也都曾是女主角的考慮人選。金貝辛格(Kim Basinger)(入行後首次試鏡)、梅麗史翠普(Meryl Streep)(自述當場被製作人迪諾德勞倫提斯(Dino De Laurentiis)嫌棄太醜)和梅蘭妮葛里菲(Melanie Griffith)都曾試鏡。費芮(Fay Wray)有被邀請客串演出,但她婉拒了。大金剛由瑞克貝克(Rick Baker)扮演,不過他並沒有掛名,而且也被派拉蒙禁止對外發言。環球原本有意重拍設定於1930年代更忠於原作的情節,不過他們在籌備進度落後於派拉蒙的現代版本後就決定放棄了,而派拉蒙為了搶先於環球拍完而多花的費用大約是四百萬美元。迪諾(Dino De Laurentiis)原本接洽馬力歐巴瓦(Mario Bava)來操刀特效,可惜他因為不想離開義大利而婉拒了,不過他隨後向前者推薦了卡洛蘭巴迪(Carlo Rambaldi)。卡洛(Carlo Rambaldi)設計的大金剛機械模型耗資五十萬美元(另有一說是一百七十萬美元),但因為其高達四十呎且重達六噸而不易操作,所以後來很少使用。世貿雙子星大樓模型由製作設計戴爾韓尼西(Dale Hennesy)負責。迪諾(Dino De Laurentiis)對劇本有兩個要求,時間要設定在現代以及金剛要爬上才剛建好三年的世貿雙子星大樓。迪諾(Dino De Laurentiis)本來還想讓恐龍和大金剛打鬥,但礙於預算和檔期而被迫放棄。最後的世貿雙子星大樓橋段動員四萬五千名臨演是影史最多紀錄(另有一說是派拉蒙為了拍攝世貿雙子星大樓橋段而宣布要找五千個臨演但結果現場來了三萬人。),拍攝兩次的費用是廿五萬美元。大金剛的叫聲後來被【七龍珠】(dragon ball)拿去當作賽亞巨猿的叫聲,甚至連【致命武器3】(lethal weapon 3)在開頭瑞格意外引爆大樓時也可以聽到。

http://www.imdb.com/title/tt0074751/
2024/12/08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15.jpg  

由理查柯蒂斯(Richard Curtis)自編自導,主演的是多姆納爾格里森(Domhnall Gleeson)、瑞秋麥亞當斯(Rachel McAdams)和比爾奈伊(Bill Nighy)等人,製作成本是一千兩百萬美元,在英國收入九百多萬歐元,全球票房則是八千八百萬美元左右。

算是科幻愛情喜劇,雖然設定的時空邏輯有點雜亂,不過所欲表達的省思意涵倒是無比深刻。柯導(Richard Curtis)以穿越時空為素材描摹出一幅溫馨感人的印象派畫作,從不同的角度似乎也能欣賞到不同的美感。許多場面都讓人不禁要回想起自己人生至今的種種,很希望自己也能像提姆家族的男性那樣擁有穿越時空的超能力,這樣或許就能彌補過往人生中的許多遺憾而讓一切盡量變得如意美滿。宣傳海報上兩人燦爛的笑容說明了他們有多麼幸福,即使淋雨也不會有所妨礙,因為他們一心一意愛著對方。

甜美羞澀的瑪麗,樸實靦腆的提姆,在某個時間點相遇(也可以說是提姆用心盡力地追求瑪麗^^"),然後相知相守,這真是最最幸福的人生了。提姆是新好男人,面對夏綠蒂的誘惑,他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應該趕快回家向瑪麗求婚;瑪麗也是新好女人,她從一而終地愛著提姆,不時也會給予他心靈的慰藉。兩人同心協力地成立一個家庭,孕育著自己心愛的兒女,甜蜜的負荷即為幸福之真諦,與之相比,燈紅酒綠或奢華享受瞬間也變得微不足道。

寓意淺顯易懂:平凡無奇的日子會組成深刻不凡的回憶,只因為那些日子都是與自己心愛的人所共同經歷過的。要珍惜和心愛的人相處的每一刻,儘管這些溫馨或甜蜜總有一天都會過去,但是那些回憶都已深深地烙印在親身經歷過的人們心裡。跟心愛的人共度的時光不管如何都是甜蜜,完全不需要再重來一次,即使過程狼狽或糟糕,也是兩人珍貴的回憶。兩人互相扶持體諒,攜手走過陽光與風雨,高峰時共享共榮,低谷時不離不棄,只要兩人真心愛著對方(而這正是最難達成的一點,因為現實往往沒有這麼單純。@@)。

花絮:柔伊黛絲香奈(Zooey Deschanel)因為檔期衝突而被迫辭演女主角。飾演年幼提姆的是柯導(Richard Curtis)的兒子。提姆和瑪莉從瓊安的派對處走回她的公寓長達六英里。送往電影院的拷貝帶上寫著『cupboard』。

http://www.imdb.com/title/tt2194499/
2024/12/02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14.jpg  

【科學怪人】(Frankenstein)在票房上大獲成功,所以原班人馬打鐵趁熱地拍攝了續集,依舊由詹姆斯惠爾(James Whale)執導而由鮑里斯卡洛夫(Boris Karloff)飾演科學怪人,女主角則由艾爾莎蘭卡斯特(Elsa Lanchester)飾演,製作成本將近四十萬美元,但是在北美橫掃了兩百萬美元左右(環球的獲益多達九十五萬美元),隨後又拍了多部續集,不過惠導(James Whale)已不再參與其中,上映以來逐漸累積了聲譽,最終在超過一甲子後於1998年被美國國家電影保護局收入保存名單中。

表現方式沿襲前作,同樣是歌德恐怖氛圍,片時僅七十五分鐘(在當時相當常見),環球以其最擅長的技術如法炮製了前作的暢銷結果,也再度證明自己是執好萊塢恐怖片牛耳的盟主。惠導(James Whale)的運鏡帶著黑色電影的味道,大片暗影顯現出陰森感,一些俯角鏡頭也令人印象深刻。故事從瑪麗雪萊(Mary Shelley)的想像開始,表明情節僅是幻想而非影射或批判任何人事物,環球以此避開了道德質疑與審查刁難,並希望觀眾不要有過多的聯想。

當然最吸睛的仍是鮑里斯(Boris Karloff),他的扮相著實嚇人,無論何時何地見到都會讓人嚇破膽,科學怪人絕對是他最知名的角色;而艾爾莎(Elsa Lanchester)則飾演了瑪麗(Mary Shelley)和科學怪人的新娘,雖然她的戲分很少,但是光結尾那短短一兩分鐘就足夠令人難以忘記。

情節延續前作,以德國表現主義為骨架,充滿警世意味的故事隱晦地提及宗教褻瀆與人性偏見等議題,有一些狂人妄想改變大自然定律而違反了上帝的旨意(透過非常手段製造出『人』),可是這個被復活的人卻被視為怪物而導致他被孤立後心理扭曲(原本真誠的情感也轉變成邪惡的殺意)。鄉民避他唯恐不及,除了盲人之外,沒有人願意接納他,兩人的相遇相知流露出一抹相濡以沫的悲傷,明指科學怪人只是外貌相對醜陋但內心極為單純,並暗諷人們常常自以為是地以貌取人。

結尾充滿戲劇性,當科學怪人發現和他同樣被製造出來的女怪物並不接納他時,他驚覺自己永遠無法被愛而失去了生存的念頭,於是他決定要終結這令他痛苦萬分的一切,他趕走了法蘭肯斯坦與其未婚妻而留下了普里托里斯博士和女怪物,他讓前兩者走向幸福,而拉後兩者同歸於盡。前者幸運地逃過一劫(沒有被殃及),後者則被自己的邪念反噬(自作孽不可活),似乎也傳達了純粹運氣與因果報應的道理。

花絮:布莉姬海姆(Brigitte Helm)是女主角的首選,不過她當時剛剛新婚而不願意離開德國;在【科學怪人】(Frankenstein)裡飾演伊莉莎白伴娘的艾麗塔鄧肯(Arletta Duncan)和露易絲布魯克斯(Louise Brooks)也都曾是考慮人選。克勞德雷恩斯(Claude Rains)因為檔期衝突而婉拒出演普里托里斯博士;貝拉盧戈西(Bela Lugosi)也曾是考慮人選。梅克拉克(Mae Clarke)因病而無法參與演出,伊莉莎白改由薇萊莉霍布森(Valerie Hobson)飾演。女怪物的飾演者其實標示著問號。惠導(James Whale)相當堅持要由奧利佛海吉(O.P. Heggie)來飾演盲人,甚至不惜暫停拍攝十天以等待他拍完RKO的電影。大衛尼文(David Niven)曾試鏡爭取演出珀西比希雪萊(Percy Bysshe Shelley)。原始劇本裡會死廿一個人,後來迫於審查壓力而削減至十個人。科學怪人講出口的簡單詞彙是惠導(James Whale)和精神醫師討論過後以十歲小孩的程度選出來的。鮑里斯因為戲服和化裝因素而瘦了廿磅。小人橋段由特效專家約翰富爾頓(John P. Fulton)和大衛霍斯里(David S. Horsley)聯手完成。惠導(James Whale)和鮑里斯(Boris Karloff)的週薪都是兩千五百美元(一共領了一萬兩千五百美元),厄尼斯特賽席格(Ernest Thesiger)則是一千美元。原本想花近三十萬美元以四十六天拍成,最後是花了近四十萬美元以四十六天拍成;完全是棚拍。鮑里斯(Boris Karloff)反對讓科學怪人說話。鮑里斯(Boris Karloff)和艾爾莎(Elsa Lanchester)的化裝都需要三四小時,都由傑克皮爾斯(Jack P. Pierce)負責。原始劇本裡最後法蘭肯斯坦也同歸於盡,但環球想要幸福結局,所以就補拍了他和未婚妻離開的鏡頭。片名原本是取為【the return of Frankenstein】。小皇后不喜歡小國王預示了女怪物也不會喜歡科學怪人。試映後又大幅潤飾過,原本片時長達九十分鐘。片名常常造成誤會,因為法蘭肯斯坦和科學怪人其實是兩個不同的人,不過時至今日很多人都已將兩人混為一談。

http://www.imdb.com/title/tt0026138/
2024/11/28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13.jpg  

算是耶誕檔,由大衛哈柏(David Harbour)獨挑大樑,導演則是湯米維爾柯拉(Tommy Wirkola),製作成本是兩千萬美元,在北美最後是收穫了五千萬美元,在海外則是再添入兩千多萬美元,全球票房是七千六百多萬美元。

帶著奇幻色彩的黑色動作喜劇,完全就是要來打破人們(特別是小孩)對耶誕節的喜悅幻想,情節大綱揉合了【終極警探】(die hard)和【小鬼當家】(home alone),耶誕老人不只按時遞送禮物,還順便打擊犯罪,有道是『心誠則靈』,懷著小孩向耶誕老人祈求禮物那般單純的心情,美夢終有一天會成真(@@?),不過其實這句話連我自己也不相信啦。stO

http://www.imdb.com/title/tt12003946/
2024/11/25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12.jpg  

我在部落格寫電影心得以來所看的第四百部2010年代的電影,改編自喬許馬勒曼(Josh Malerman)在2014年發表的同名小說,由珊卓布拉克(Sandra Bullock)擔綱演出,導演則是蘇珊娜畢爾(Susanne Bier),製作成本將近兩千萬美元,在有限上映後就被網飛放到網路上了,當時曾打破最多人觀看的紀錄。

標準的末日幻想題材,故事假設人們看見某種未知的怪物後會出現自殺或暴力傾向,所以人們想要生存就必須蒙上雙眼以免看見該種怪物,情境和【噤界】(a quiet place)相似,只差在此片是視覺而該片是聽覺。雖然整個設定有點牽強(觀眾從頭到尾都不知道該種怪物到底是什麼模樣),不過所氤氳出來的恐怖氛圍倒是頗為懾人(看不見更加深了人們內心的恐懼感),而其中所揭示的人性各種面向也是發人深省(無奈還是刻意出現同性戀和黑白配等政治正確性別議題)。

蒼涼的野外景致凸顯了人們的渺小,而封閉的室內空間則加深了人們的焦慮。珊卓再度展現出無與倫比的演技,她收放自如地詮釋一個為母則剛的女人,而當時才只有五六歲的朱利安艾德華茲(Julian Edwards)和薇薇安萊拉布萊爾(Vivien Lyra Blair)所飾演的男孩和女孩也都表現得可圈可點(不過後者明顯優於前者)。

故事分成兩條時間線,一條是當下,一條是五年前,兩條線交叉呈現,既讓觀眾知道當下的情況,也讓觀眾明白當初事情是如何失控,處在如此可怕的情境中,人們的情緒想必都瀕臨崩潰邊緣。其中揭示了應對態度的不同會決定事情發展的好壞,越極端的情境越能體現出差別,氾濫的憐憫和無謂的焦躁都只會敗事,只有堅毅與冷靜方能成事。

在走投無路之下,梅樂莉被迫帶著男孩女孩划船順流而下前往男人在無線電中所指示的地方,整個過程可謂驚心動魄,三人所展現出的勇氣亦相當令人佩服,在費盡千辛萬苦且不受任何誘惑干擾後終於到達樂土,苦盡甘來是人們最希望看到的結果。結局彷彿意有所指,在看到該種怪物就會喪命的情況下,唯有盲人能夠安心端坐,盲眼所見的黑暗似或許反而讓內心更加澄明,悅耳的啁啾鳥鳴也象徵著生命的重始(他們三人就是循著鳥鳴聲才得以逃出生天的啊)!

花絮:環球早在2013年原作都還沒出版前就將翻拍版權買入手了。野外場景在加州最北端的史密斯河流域拍攝。譜寫配樂的川特雷茲諾(Trent Reznor)後來曾抱怨配樂太小聲而讓他覺得自已的工作有點浪費時間。加拿大曾於2013年中發生載運原油的火車翻覆導致重大傷亡的事件,網飛後來曾為在片中放入其災難畫面致歉,而且最終也將其刪除了。曾引起人們仿效盲眼行動而造成傷損,網飛對此還嚴正表示不鼓勵人們進行此類挑戰。於2020年中宣布將拍攝續集。

http://www.imdb.com/title/tt2737304/
2024/11/21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11.jpg  

可以算是群戲,不過泰莎法蜜嘉(Taissa Farmiga)和瑪琳艾珂曼(Malin Akerman)的戲分相對較多,導演則是陶德史特勞斯舒爾森(Todd Strauss-Schulson),製作成本是六百多萬美元,不過在有限上映後就放上了隨選視訊。

故事偷師許多經典的砍殺電影,略帶懷舊意味,角色的性格與配置也相當老套,而且演員們的演技也實在有點糟糕,讓人不時都覺得有點尷尬;真人進入電影中的設定算是略有新意,可惜母女感情戲稍嫌僵硬,情節也實在是過於雜亂,結局更是有點不知所云@@。嗯,這本來就是諷刺砍殺電影的驚悚喜劇,並不需要考慮太多常理或邏輯,認真你就酥了!stO

花絮:保羅費格(Paul Feig)曾表示出執導意願。新線原本很有興趣,不過由於他們想大幅修改劇本重心而破局;後來又被新力買走,他們就比較願意依循劇本大綱。貝琳達卡萊爾(Belinda Carlisle)的「heaven is a place on earth」和瑪丹娜(Madonna)的「like a prayer」都曾是南茜出場曲的考慮項目,不過最後也都在舒導(Todd Strauss-Schulson)的堅持下輸給了金卡恩斯(Kim Carnes)的「Bette Davis eyes」。蒂娜的形象取自【月光光心慌慌】(Haloween)的琳達和【姊妹聯誼會驚魂】(the house on sorority row)的摩根。【Camp Bloodbath】的兩個女主角名字取自【半夜鬼上床】(the nightmare on Elm Street)。原本的結局只有麥克絲和克里斯倖存,但是這個悲慘結局在試映反應不佳,所以就改寫成大家都逃過一劫。

http://www.imdb.com/title/tt2118624/
2024/11/18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