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6.jpg  

由尼可拉斯凱吉(Nicolas Cage)獨挑大樑,合演的有西恩賓(Sean Bean)、黛安克魯格(Diane Kruger)和賈斯汀巴薩(Justin Bartha)等人,導演則是瓊托特陶(Jon Turteltaub),製作成本高達一億美元,當年在北美開出年度排名第九的一億七千多萬美元,海外也再添上了和北美差不多的數字,全球票房逼近三億五千萬美元,年度排名則稍稍下滑至第十二。票房大好就會有續集,【國家寶藏:古籍秘辛】(national treasure: book of secrets)在三年後就上映了,票房是更上一層樓。然後呢,系列第三作至今還在籌備中。

很有娛樂性的尋寶片,故事假想當初美國的開國先賢們在獨立戰爭期間將許多稀世珍寶藏起來並留下線索供後人尋找,而主角一行人(還有覬覦寶藏的匪徒)就試圖找尋這傳說中的寶藏。節奏還算緊湊明快,可是過程鋪陳得太細微了,所以片時還是長達一百卅分鐘,但總歸來說仍然相當引人入勝。

可惜情節略顯鬆散,反正就一連串的順風順水和歹徒的威脅阻攔,偷獨立宣言的過程有夠誇張,解讀密碼的部分也非常牽強(最瞎扯的就是搭配了日光時間的陰影,因為陽光照射會隨著季節而有所不同啊!@@),但主角一行人最後驚險地絕處逢生又順利地尋獲寶藏的結局還是讓人大呼過癮,其中亦隱含了美國人自嗨的意味:開國先賢們偉大又無私呢!嗯,不過坦白說啦,他們還真的是幹了一番大事業啊!stO

花絮:美國獨立宣言原件的背面還真的有寫字:『original declaration independence 4th July 1776』(1776年7月4日的獨立宣言原件),這段文字已經無法得知是誰寫的了,甚至也有人認為是後人寫來方便辨識的。蓋茲家祖孫三代都以開國先賢來命名,他祖父是約翰亞當斯,他父親是派屈克亨利,他自己則是班傑明富蘭克林;女主角的姓名分別取自約翰亞當斯(John Adams)的老婆艾碧嘉(Abigail Adams)和山繆切斯(Samuel Chase);伊恩的姓氏取自獨立戰爭時英國一對將領兄弟。好人都用谷歌,壞人都用雅虎。片尾揭露了FBI探員沙德斯基是共濟會成員。片末男主角買的那棟豪宅就屬於獨立宣言簽署人裡面最後過世的查爾斯凱洛(Charles Carroll),也就是他將寶藏的秘密告訴了班的祖先。製作人傑瑞布魯克海默(Jerry Bruckheimer)後來又找了泰瑞羅西歐(Terry Rossio)和泰德艾略特(Ted Elliott)來潤飾劇本。托導(Jon Turteltaub)表示一開始剪出來的片時長達四小時。迪士尼本來要以旗下的試金石來發行,但在得知審查結果為PG級之後隨即就改回以迪士尼來發行,因為迪士尼發行的作品都偏向闔家觀賞。

http://www.imdb.com/title/tt0368891/
2020/07/13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25.jpg  

主角是詹姆斯法蘭科(James Franco)和賽斯羅根(Seth Rogen),並由伊凡戈柏(Evan Goldberg)和賽斯(Seth Rogen)一同掌鏡,製作成本是四千四百萬美元,因為題材太過敏感而讓索尼遭到駭客攻擊,索尼在考慮過後決定妥協,不只宣傳力道變小,而且上映規模也縮小了,導致北美和海外都只有五、六百萬美元的票房,全球票房就只有一千兩百萬美元左右,但這些紛擾也勾起了觀眾的好奇心,讓索尼在網路平台的收益打破了自身紀錄──四千萬美元。

最近金正恩身體微恙的消息讓全世界都相當關注,北韓這個神祕封閉的國家也一直令人非常好奇,而朝鮮半島僵局的複雜程度更是自不待言。嗯,嚴肅的國際情勢就不多扯了,來看看這部在當年讓索尼焦頭爛額的政治諷刺喜劇吧!@@

情節非常瞎鬧,聳動露骨地揶揄了北韓和金正恩的形象,最後的採訪和戰爭橋段充滿了美國電影慣有的自我正義勝利意味(但響起天蠍(scorpions)的「wind of change」的片段意境還不差),索尼遭到駭客入侵和威脅一點都不會令我感到意外。stO

花絮:原本丹史特林(San Sterling)描寫了一個虛構的獨裁者,但索尼和兩位導演都要求他就直接寫出是金正恩,而此片最早是計畫要描寫金正日。賽斯(Seth Rogen)表示原本希望麥特戴蒙(Matt Damon)來飾演戴夫;另外,布萊德彼特(Brad Pitt)也曾被邀演某個角色,但他婉拒了。大部分的場景都是在兩位導演的出身地溫哥華拍的。傑斯(Jay-Z)和碧昂絲(Beyoncé)賢伉儷各付了一萬美元以求在片中亮相,可惜最後沒有如願。戴夫講的那個關於狗的故事很明顯取自【Digby: the biggest dog in the world】。據說金的英語相當流利。駭客入侵索尼的電腦系統並威脅將攻擊任何播映此片的電影院,索尼在考慮過後決定取消原本預定在耶誕節上映的計畫,最後他們改而將此片放到谷歌和隨選視訊等網路平台上。電腦系統被駭讓索尼很多商業機密曝光,其中關於此片的大概是高層其實感到非常焦慮、海外市場乏人問津以及編導三人的片酬是八百四十萬美元而詹姆斯(James Franco)的片酬是六百五十萬美元等等。FBI公開指稱北韓政府應該為索尼駭客事件負責。福斯看到索尼被搞得灰頭土臉後隨即取消了原本要改編《Pyongyang: a journey in North Korea》的計畫。宣傳海報上兩位主角的頭像呈現風格很明顯在嘲諷共產國家常見的領袖崇拜宣傳形式,而片名上面那句韓文的意思是『請別相信這些愚蠢無知又卑鄙無恥的美國人』。據說南韓有政治團體打算購買幾萬張韓文版DVD並將其空投到北韓,而這似乎也呼應了賽斯(Seth Rogen)曾自信地表示此片最終還是會流入北韓的言論。開頭的片廠標誌風格是哥倫比亞在1960年代使用的。在中國毫無疑問地被禁映了,但其實整個亞太地區也只有澳紐有上映。

http://www.imdb.com/title/tt2788710/
2020/07/10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24.jpg  

改編自所羅門諾薩普(Solomon Northup)在1853年發表的同名口述自傳,由奇維托艾吉佛(Chiwetel Ejiofor)擔綱演出,導演則是史蒂夫麥昆(Steve McQueen),製作成本是兩千萬美元,推出後佳評如潮,可謂叫好又叫座。北美進帳了五千多萬美元,而海外則掃進一億三千多萬美元,全球票房收在一億八千多萬美元;另外,此片也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和最佳男主角等九項提名,最後也順利斬獲了最佳影片、最佳改編劇本和最佳女配角(這竟然是露琵塔尼詠歐(Lupita Nyong'o)的大螢幕處女作)等三項大獎。

儼然是一部黑奴的辛酸血淚史,當然情節還是有所渲染,不過主張人權自由且祈求公平正義的深刻意涵並沒有絲毫減損,麥導(Steve McQueen)在情感的觸發上也顯得小心翼翼,既不煽情譁眾,也不矯揉造作,就只是忠實地呈現出當時南方黑人的淒慘處境。絕對是影史上意義重大的傑作,尖銳地戳破了美國夢所標榜的意象,而為曾經受苦受難的群體發聲一向是令人激賞的,會受到廣泛的讚譽也不是一句『政治正確』就可以輕率帶過的。

故事開始於1841年,當時美國國內各州對於蓄奴議題的看法已經漸漸分歧,南方多半贊成蓄奴,而北方則持相反意見,於是就有許多泯滅良知的白人綁架生活在北方的自由黑人並將其賣往南方當奴隸。遭逢厄運的所羅門(Solomon Northup)就此和妻小分離,原本家庭美滿幸福的他頓時陷入水深火熱的苦難中,他和其他黑人像財產一樣被白人買來賣去(有些人也因此而骨肉分離),他們得像機器一樣為主人賣力工作並唯其是從(工作效率太差就會遭到鞭笞),但在主人心中的地位大概就和牲畜沒啥兩樣(但他們其實也是有血有淚的人)。

在常常遭受壓迫威懾的處境下,人們往往是自身也難保而無力再助人,相濡以沫有時候其實只是一廂情願的妄想,這是人性中相當令人無奈哀嘆的一面。許多橋段都散發出無與倫比的情緒感染力(主角被吊著時旁邊其他黑人卻視若無睹、主角在試圖逃走時卻遇到白人正在將一些逃逸黑奴處以絞刑以及主人強迫主角鞭打女黑奴等等),用以表達時光流逝的慢鏡頭也是具有令人讚嘆的憂鬱美感,而劇組對當代口音和服裝的深入考究也是令人佩服。

另外,白人的善與惡也明顯有其層次之分別。有惡意綁架黑人的白人,有狠心販賣黑人的白人,有享受既得利益但還算善待黑人的白人,有出賣黑人以換取自己利益的白人,也有故意壓榨虐待黑人的白人,這些人都或多或少令人唾棄;而在這樣的情境裡,願意對黑人伸出援手的白人就絕對值得人們稱道(可是呢,寫信將所羅門(Solomon Northup)的遭遇告知帕克先生的貝斯竟然是一個加拿大人,其中寓意就由你各位自行思索吧!stO)。

所羅門(Solomon Northup)最後恢復了自由之身,但和他一起受苦受難的那些同伴卻沒有這麼好運,他們真情相擁卻無言以對,因為彼此都明白在此分別後就無望再見了。他回到家看到十多年不見的妻子和一雙已長大的兒女,平淡的團聚場景卻蘊藏的澎湃的感傷情緒,但過往的痛苦磨難如今得以化作甜蜜溫馨,苦盡甘來一直是人們渴望看到並聊以慰藉的。

花絮:所羅門(Solomon Northup)在淪為奴隸期間不斷地思考那兩個邀約他去華盛頓的人是否有參與綁架他的計畫,直到恢復自由身後經人告知才終於明白就是如此;而他在恢復自由身後曾消失長達四年,歷史學家至今還是不知道他當時到底怎麼了。原著在出版當時賣得不太好,而其銷量在此片上映後有非常顯著的成長。奇維托(Chiwetel Ejiofor)起初婉拒了主角邀約。擔任製作人之一的布萊德彼特(Brad Pitt)婉拒演出艾普,但他接演了貝斯這個英雄角色卻也招來了一些批評。薇拉法蜜加(Vera Farmiga)曾試鏡要演艾普太太;麥導(Steve McQueen)的女兒在看完莎拉波森(Sarah Paulson)的試鏡影片後跟他說她很可怕。福特花了一千美元買下所羅門(Solomon Northup),若考慮通貨膨脹的話,這筆錢在今日大概可以換算至近三萬美元。提柏唱來嘲弄黑人的歌曲中提到的『patty roller』是指當時負責查緝逃逸黑奴的半官方單位,這些組織在南北內戰後被三K黨奉為楷模。凱瑟琳畢格羅(Kathryn Bigelow)對於麥導(Steve McQueen)只花了七週的時間就在路易斯安納州各地拍完了外景戲的高工作效率感到驚訝不已。麥導(Steve McQueen)一直想拍一個自由黑人被綁架而淪為奴隸的故事但卻一直苦惱於構思情節,後來他老婆發現了原著也頓時解決了他的困難;最初劇本是由麥導(Steve McQueen)擬定了大綱後再由約翰雷利(John Ridley)撰寫內容,但後者後來婉拒前者提議要和他一起掛名編劇則不可避免地讓兩人產生了嚴重齟齬。長住於阿姆斯特丹的麥導(Steve McQueen)其實不是美國黑人,他出生於英國,父母則是來自西印度群島。麥導(Steve McQueen)將原著與《安妮的日記》(het achterhuis)相提並論。在義大利的宣傳海報上是布萊德(Brad Pitt)和麥可法斯賓達(Michael Fassbender)而不是奇維托(Chiwetel Ejiofor),此舉也引來了各方撻伐。首部由黑人執導的奧斯卡最佳影片。

http://www.imdb.com/title/tt2024544/
2020/07/05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23.jpg  

改編自賴瑞班哈特(Larry Beinhart)於1993年發表的《American hero》,由達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和勞勃狄尼洛(Robert De Niro)兩位奧斯卡影帝同場飆戲,女配角則是年輕貌美的安海契(Anne Heche),導演是巴瑞李文森(Barry Levinson),製作成本是一千五百萬美元,北美票房開出四千多萬美元,海外票房則大約是北美的一半,全球票房最後是落在六千四百多萬美元。

『政治是高明的騙術』真是至理名言啊,政治人物就像商品一樣需要包裝,而選舉議題也像廣告一樣可以主導,人們在電視上看到的新聞有時只是特定媒體想要讓這些消息被看到而已。儘管候選人本身才是重點,但是選戰的攻防策略也是有可能影響選舉勝敗的。

片名取自英國諺語,剛好在比爾柯林頓(Bill Clinton)和莫妮卡陸文斯基(Monica Lewinsky)的性醜聞爆發前一個月上映,而隔年美英聯合空襲伊拉克的沙漠之狐行動也就被認為是比爾(Bill Clinton)因為自己遭到彈劾而試圖轉移人民視線的舉動,而後年美國介入科索沃戰爭也是有點巧合(科索沃和阿爾巴尼亞是鄰國),此片有如預言般地料中了美國當時的政治情勢而被戲謔地奉為先知,令人亦不禁莞爾,當初不只獲得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提名,在柏林影展上也收穫了評審團特別獎(競逐金熊時是敗給了【中央車站】(central do Brasil)),隨後美國電影學會在選百年百大喜劇時也曾將其列入提名名單內。

很誇張的政治諷刺喜劇(根本不太可能這樣造假還不被戳破),其實有點沉悶,但時不時就會散發出令人忍俊不住的喜感,一個政治公關顧問為了降低總統的性醜聞熱度而打算炮製一場不存在的戰爭來轉移人民的注意力,於是他找上了一個電影製作人,隨後兩人將這場假戲導演得像真的一樣,有些片段還真是令人哭笑不得(例如歌手指揮大合唱以及將新歌塞進國會圖書館來假裝是老歌等等)。瞎鬧了一整場之後,結局一反此前的詼諧而突然變得嚴肅,事情辦成了,識相的話就安靜地離開吧,否則下場就會像那位電影製作人一樣囉!

花絮:李導(Barry Levinson)利用【地動天驚】(sphere)還在前製作業時的空檔拍了此片,總共只花了四週就拍完了。李導(Barry Levinson)和兩位影帝在拍攝期間曾進到白宮跟總統會晤,總統詢問此片的情節是關於什麼,三人面面相覷後據說是達斯汀(Dustin Hoffman)打哈哈略過了這個敏感問題。片尾那個政治脫口秀的電話號碼在電影和電視劇中常常看見(例如【美國心玫瑰情】(American beauty)和【驚爆內幕】(the insider)),而那其實就是電信公司特別保留給影視圈使用的空號。「American dream」很明顯是在調侃「we are the world」,兩者旋律有點相像。『A good plan today is better than a perfect plan tomorrow.』(今天的好計畫贏過明天的完美計畫)是喬治巴頓(George Patton)的名言。『Why change horses midstream?』(為何要中途換馬呢)是亞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在南北戰爭期間的宣傳口號。其實最佳影片就是頒給製作人的獎項。安(Anne Heche)的角色原本設定為男性。據說兩位影帝的片酬都是拍完後才給的。劇本最先由希拉蕊漢金(Hilary Hekin)撰寫,後來則由大衛馬梅(David Mamet)進行潤飾,新線原本只想讓後者掛名編劇,但編劇工會堅持後者也應該掛名,於是和前者私交甚篤的李導(Barry Levinson)則宣稱前者完成了大部分的內容並揚言他要退出工會以示抗議,但工會也毫不退縮。達斯汀(Dustin Hoffman)至今總共八次被提名為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最後一次,也是這八作中唯一沒被提名為最佳影片的。

http://www.imdb.com/title/tt0120885/
2020/06/30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22.jpg  

前言:我好像在此片推出當時就看過了,但印象已經模糊到連有沒有看完都忘記了。stO

算是香港和日本合拍的作品,改編自馳星周在1996年發表的同名小說,由金城武(這不就是我嗎^^y)和山本未來等人主演,導演則是李志毅,當年東映的獲益是十一億日圓,在國片中排名高居第五,但在香港只進帳兩百四十幾萬港幣而已。

新宿的歌舞伎町是有名的紅燈區,而色情產業的背後一定有黑道的影子,不只日本黑幫在這裡插旗,連中國黑幫也想前來分一杯羹,北京幫、上海幫和福建幫等都各懷鬼胎,有時合作而有時對打,一切都是為了爭奪地盤。

劉健一是中日混血兒,但兩邊的人都不認為他是自己人(甚至有人叫他雜種),自嘲是蝙蝠的他就以這種尷尬的身分混跡於龍蛇雜處的歌舞伎町。炫目耀眼的燈光徹夜閃爍著,健一穿梭在小巷裡(這個長鏡頭很有迷茫寂寥的韻味),幫同鄉跑腿或做一些不入流的勾當賴以維生。接近過年了,但歌舞伎町卻很不平靜,上海幫老大元成貴逼健一交出昔日搭檔吳富春,無辜被牽連的他為此傷透了腦筋,而夏美來到新宿算是為故事翻來了新的章節。

由兼有日台血統的金城來演中日混血兒真是再合適不過了,當年才廿幾歲的他難掩俊俏瀟灑地將孤獨卑屈的劉健一詮釋得入骨三分。而由當時正值花信年華的山本來演殘留孤兒後代也算是成功的選角,身材高䠷的她以魅惑的氣質演出了身世可憐的夏美。一直像孤狼般獨來獨往的健一其實很渴望能有個伴,但在這個舉目無親的國度裡,他不相信除了自己以外的任何人;而動向謎樣的夏美心思極為深沉,以假身分接近健一的她講的話都不知是真是假。

兩人互相提防算計,他花了好一番工夫才摸清了她的底細,但在朝夕相處之下,兩個孤單空虛的靈魂都動了真情。兩人算是同病相憐,但對人生的態度卻是截然不同,他顯得憂鬱豁達,而她則較為執著倔強。他們始終無法擺脫悲慘宿命的糾纏,自身難保而無暇他顧的兩人注定無緣長相廝守,只有逃亡時同居的那幾天裡多次激情狂野的溫存纏綿為彼此的心意做了短暫的見證。

不管是在角色配置還是運鏡手法上都帶著些許黑色電影的風格,黑幫鬥爭的內幕有點複雜粗糙,結尾的廝殺也略顯牽強草率(黑幫老大身邊怎麼可能沒半個保鑣呢),但就別在意了吧,因為故事主軸是健一和富美兩人相愛相殺的淒美愛情。在崔虎的脅迫下,兩人只能活一個,一直忍受貧窮與虐待而渴望富裕與安定的富美在猶豫片刻之後還是扣下了扳機,不料彈匣早就空了。內心五味雜陳的健一追著因跳車而跛腳的富美來到了碼頭,他緊抱著她,天落下了雪,他沉痛地槍殺了心愛的她,這一幕真可謂無語問蒼天,悲啊!

兩年後,健一來到此前一直利用他的台灣幫老大楊偉民七十壽辰的會場,單槍匹馬前往行刺的他下場如何未可得知,就留給觀眾自行想像了。最後,稻葉浩志以高亢滄桑的嗓音唱著惆悵哀怨的歌詞,松本孝弘的吉他也像是心有未甘的聲聲泣訴,B'z的「the wild wind」為兩人的悲戀留下了殘酷的注解……

http://hkmdb.com/db/movies/view.mhtml?id=10742&display_set=big5
http://dorama.info/drama-13415.html
http://www.imdb.com/title/tt0169929/
2020/06/27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21.jpg  

由喬瑟夫高登李維(Joseph Gordon-Levitt)和柔伊戴修奈爾(Zooey Deschanel)兩位新生代偶像主演,拍音樂錄影帶出身的導演馬克韋伯(Marc Webb)當年也才卅多歲,算是獨立製片,製作成本僅僅七百五十萬美元,先是在各大影展上投石問路,隨後在北美收穫了三千兩百多萬美元,海外則進帳兩千八百多萬美元,全球票房就收在六千萬美元。

情節含帶哲學性,探討愛情究竟是命運的安排或人的自由意志,雖然有些橋段稍嫌浮誇,但時間軸錯置的呈現手法倒是相當有意思,韋導(Marc Webb)一開始還試著誤導觀眾他們倆最後修成了正果,前後反差猶如一段先甜後苦的戀情。性格古板的魯蛇我絕對不是戀愛專家(所以我講的可能是錯的),而且都快歐吉桑年紀了還看這種青春愛情小品似乎顯得有點滑稽(年輕人的看法應該比我貼切多了),但在此還是想留下一些綜合自己經驗與觀後感受的心得。

相信很多人都曾經體會過片中湯姆所產生的情感波動,從一開始的甜蜜到最後的苦澀,箇中滋味真是一言難盡。若即若離的感情的確難以捉摸而令人心神煩亂,但其實仔細想想就應當會明白,對方會有若即若離的舉動就表示他(或她)還在猶豫,他(或她)無法確定自己是否真的想進入這段感情,所以囉,最後當然就有可能是離(當然也有可能是即啦,嗯,不是吉喔!@@)。而一開始互相喜歡的兩個人相處久了也多少會慢慢產生摩擦,所以才有人說『相愛容易,相處難。』。

緣分不是命中注定而是多方巧合(雖然遇上真愛的人都會覺得自己和對方的相遇就是命運的安排),戀愛也沒有什麼固定規則可循,因為每個人的價值觀與性格都不一樣,而且還要看有沒有剛好在對的時間遇到適合的人。人生只有一次,死心塌地地愛戀一個並不愛自己的人其實很不值得,應該勇敢果斷地再去追求另一個可能也願意愛自己的人才是正確的。人生也不能重來,過往的一切都轉化為記憶的足跡,也永遠烙印在心靈的深處,或許偶爾想起時仍會感到幸福或痛苦(人腦又不是電腦,沒辦法說忘記就忘記。),但人往往就是帶著如此複雜又矛盾的心情過著每一天,而這就是人生啊!(茶)

故事以湯姆為主視角,但這樣也就多少讓人忘記了夏天的對這段戀情的看法,於是網路上就有一大堆對於男女主角行為的正反辯論,有些也的確頗有道理,因為人常常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來看待事情而忽視了別人的立場,所以觀點也就流於偏頗片面。若能夠不考慮意票房,當時或許可以加拍一部以夏天為主視角的作品,這樣觀眾就可以懂得夏天的想法了。

花絮:2006年的黑名單之一。故事舞台原本要設定在舊金山。片頭的潔妮貝克曼(Jenny Beckman)是真有其人,她拋棄了編劇史考特諾伊斯達特(Scott Neustadter),算是夏天的原型,此片有很多情節就是他們倆相處的種種,但其中應該也有受到【戀愛學分】(starter to 10)所影響。兩人小時候的房間裡都可以看到莫里西(Morrissey)的出道專輯『viva hate』。夏天打工賣冰淇淋時,你會發現湯姆在排隊人龍裡。那場對弈很明顯是取自英格瑪柏格曼(Ingmar Bergman)的經典名作【第七封印】(det sjunde inseglet)。湯姆在唱片行拿給夏天看的唱片是林哥史達(Ringo Starr)在1981年發表的『stop and smell the roses』。夏天與賽門和葛芬柯(Simon & Garfunkel)有一些連結,她小時候送他們的唱片給弟弟,後來在看【畢業生】(the graduate)(原聲帶由他們所操刀)時淚流滿面。第一天是1月8日,所以第五百天應該是隔年的5月23日。夏天在第兩百九十天和湯姆分手,然後在第四百七十六天和別人結婚,這之間只隔了大約半年。時間線其實不太對得起來,片尾提到5月23日是星期三應該是指2007年,但夏天在第三百零三天寄給湯姆的電子信件卻顯示2008年5月7日。韋導(Marc Webb)刻意不在畫面上使用紅色,而是使用藍色來代表愛和幸福,最後湯姆在面試時遇到秋天,她就穿著紅色襯衫。福斯原本不想拍個人發表對愛的看法的黑白紀錄片橋段,但試映的反應讓他們改變了主意。韋導(Marc Webb)於此片上映當時在網路上放了一部柔伊(Zooey Deschanel)演席德維瑟斯(Sid Vicious)而喬瑟夫(Joseph Gordon-Levitt)演南茜史龐根(Nancy Spungen)的短片。

http://www.imdb.com/title/tt1022603/
2020/06/23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20.jpg  

改編自安德魯克雷文(Andrew Klavan)在1991年發表的同名小說,由麥可道格拉斯(Michael Douglas)、西恩賓(Sean Bean)和布蘭妮墨菲(Brittany Murphy)等人主演,導演則是蓋瑞佛列德(Gary Fleder),製作成本是五千萬美元,在911恐怖攻擊事件發生之後沒多久上映(在該事件的某些影片中都還可以看到此片的宣傳海報),北美開出五千五百萬美元,海外則進帳四千五百萬美元,全球票房剛好就跨過一億美元。

驚悚感十足,每個環節都銜接得還算流暢,但其實多少是建立在一連串的想當然爾與不合情理等情節瑕疵之上,伊莉莎白的心理創傷部分讓節奏變得有點拖沓(布蘭妮(Brittany Murphy)把精神瀕臨崩潰的病態模樣詮釋得相當傳神,而飾演八歲伊莉莎白的伊莎貝拉芬克(Isabella Fink)也是演得很好。),後來棺木編號的轉折也有點荒謬(數字記反了?拜託,她當時明明就是直接看到棺木上的編號,哪來的鏡子啊?@@),而撬棺時的搏鬥橋段也略顯老套。

伊莉莎白是很可憐,但她當搶匪的父親可就不是了,因為黑吃黑而遭到追殺也根本不值得同情,至於派屈克的下場則隱晦地闡述了因果報應,價值千萬的紅鑽也和他一起被深埋於土裡,當年共謀搶劫的人也全都喪命了。而納森為了救回被綁架的女兒可說是完全豁出去了(其實他老婆也是),他對伊莉莎白的關懷也讓她打開了心防,結局在慌亂中帶有一絲溫馨,但感覺是稍嫌平淡了。整體來說,稱不上是佳作,但或許在故事娛樂性上是足夠的。

花絮:原先的劇本並沒有女警的戲分。佛導(Gary Fleder)原本堅持女傭要設定為不會講英語的西班牙人,但製作人覺得這可能會引起爭議,雙方協調後是改成義大利人。佛導(Gary Fleder)在片場歡度卅五歲生日。地鐵橋段其實是在多倫多某個廢棄不用的地鐵站拍攝的,改裝成紐約地鐵的模樣總共花了十五萬美元,多倫多運輸局在劇組拍完後仍將其保持紐約地鐵的模樣以吸引其他片廠來取鏡,但該局的消防部門認為整個建材有安全疑慮,所以最後還是將其全部拆掉了。預定上映的日期就在911恐怖攻擊事件的兩週後,有思考過延後推出的福斯還是決定照著原計畫走,而劇組就緊急地將片中有世貿雙子星大樓的鏡頭都刪掉了。飾演伊莉莎白的布蘭妮(Brittany Murphy)和飾演潔西的絲凱麥蔻芭杜席亞克(Skye McCole Bartusiak)都已因為藥物中毒而香消玉殞了。

http://www.imdb.com/title/tt0260866/
2020/06/20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19.jpg  

由茱蒂佛斯特(Jodie Foster)獨挑大樑,導演則是德國籍的勞勃史文特克(Robert Schwentke),製作成本是五千五百萬美元,北美票房開出近九千萬美元,海外票房則是囊括超過一億三千萬美元,全球票房總計超過兩億兩千萬美元,在當年可以排進前廿名內。

情節頗像亞佛列德希區考克(Alfred Hitchcock)的【貴婦失蹤案】(the lady vanishes),前半段的懸疑氣氛營造得很棒,一個剛剛失去丈夫的女人帶著女兒茱莉亞搭機要將他的遺體自柏林運回美國,但茱莉亞在飛機起飛沒多久之後卻突然失蹤了,接下去的鋪陳刻意導向她可能是難以承受丈夫與女兒雙雙身亡的傷痛而不願面對事實,其實女兒根本沒有跟她一起搭機。戲劇張力十足,但觀眾隱約也可以猜到事有蹊蹺且認為不可能是她的幻覺,因為這樣演就太好笑了。@@

可惜結局還是明顯給人雷聲大而雨點小的感覺,真相顯得牽強而令人傻眼,情節瑕疵著實不少(不可能全機的人都沒看過茱莉亞吧,雖然乘客很多,而且大家各做各的事,但坐在附近的人不可能都沒看過她,她被抱走時也不可能都沒人看到,我覺得這是最不合理的地方了。),最後兩人在機艙內的搏鬥橋段也稍嫌草率,結尾更是過於廉價了(以心理學家感到慚愧最為過火),其實那些乘客的反應都是人之常情啊,就算誤解了女主角也是情有可原的。

花絮:原本的主角是設定為從美國飛往香港出差的男人(預定要由西恩潘(Sean Penn)飾演),而失蹤的則是兒子。飛機的型號是虛構的,但整體設備很像空中巴士A380。柏林機場的橋段其實是在萊比錫拍的。美國空服員工會當時曾發出官方聲明表示要抵制此片,因為她們自覺遭到了詆毀。

http://www.imdb.com/title/tt0408790/
2020/06/17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18.jpg  

前言:使用多年的老舊電腦又故障了,只好先暫時用手機將就一下囉!stO

由史蒂芬朗(Stephen Lang)和珍莉薇(Jane Levy)等人主演,導演則是費德阿瓦雷茲(Fede Alvarez),製作成本不到一千萬美元,但在北美收穫了將近九千萬美元,在海外也進帳了將近七千萬美元,全球票房超過一億五千萬美元,標準的小兵立大功,所以阿導(Fede Alvarez)在當年底就表示會拍攝續集,現在預定會在明年秋天上映。

故事設定稍微顛覆了觀眾對偷盜事件的看法,因為獵人和獵物的角色立場竟然對調了,企圖進屋偷竊的盜賊變成了獵物,而看似弱勢的盲眼屋主反倒變成了獵人。片時僅八十八分鐘,節奏明快緊湊,儘管情節還是有點制式化(角色有沒有死是編劇說了算),而且屋主的主角威能大到不太真實(眼盲還能有這種行動力實在有點離譜),但驚悚氣氛的營造無疑相當傑出,幽暗的鏡頭令人也不禁屏氣凝神而不敢稍喘妄動。

地下室囚禁著一個女人令人感到驚懼萬分,原本筆直的情節來到這裡有了轉折,而屋主囚禁她的原因也著實令人毛骨悚然。屋主的喪女遭遇令人同情,但他後續的綁架行為卻也明顯違法了,所以觀眾一時也無法準確地拿捏對他的看法;而常走夜路的盜賊這回終於碰到鬼了,他們的下場亦頗具警世意味。存活下來的男屋主和女竊賊都有其罪愆,雙方都為了掩飾自己的惡行而隱匿了對方的惡行,如此結局也令人稍感錯愕。

花絮:原本的片名是【the blind man】和【a man in the dark】。故事靈感來自【狂犬驚魂】(Cujo)和【沉默的羔羊】(the silence of the lambs)。室外景在底特律拍攝,而室內景則是遠赴匈牙利波馬茲的片場拍攝。那隻狗是由三隻狗所飾演。劇本經過多次修改,原本的結局很灰暗,洛琪被屋主抓回去並囚禁在密室裡,而警方來調查竊案時也沒發現她。總共死了三個人。

http://www.imdb.com/title/tt4160708/
2020/06/14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17.jpg  

1968年同名作的重拍,由基努李維(Keanu Reeves)和莎莉賽隆(Charlize Theron)主演,導演則是派特歐康納(Pat O'Connor),製作成本是四千萬美元,可惜北美僅開出兩千五百萬美元,好在海外挹注了四千萬美元,但全球票房六千五百多萬美元恐怕還是讓華納賠了吧。附帶一提,性格龜毛的我現在有點後悔看了此片,或許應該先看原版才對,而且我也突然覺得是不是等到十一月再看會更有感觸呢?

故事的斧鑿痕跡過深,一開始就讓人摸不著頭緒,因為女主角主動投懷送抱的行為實在很不合常理,但在俊男美女的加持下,觀眾或許都稍稍忘記情節有多麼古怪荒唐。雖然情感的渲染有點過頭,但其中對生命意義的探討還是多少值得省思。莎莉(Charlize Theron)恰如其分地詮釋了心地善良又感情豐富的莎拉,後半段故作堅強的憔悴病容則著實令人不捨,但基努(Keanu Reeves)的演出就給人過於拘謹而放不開的感覺,而且兩人之間的化學效應也不如預期成功,甚至還慘遭金酸莓盯上。stO

結局很悲情,兩人最後默默無語地永別了,那情景實在令人不勝唏噓。舊金山的景物依然如昔,這裡有他們倆一起走過的足跡,但兩人的生命都將不再圓滿。人的軀體會死去,但靈魂卻永不消逝,切萊絲特普林斯(Celeste Prince)所演唱的「wherever you are」那感傷的歌詞已道盡了一切。人生有太多的不完美,而生離死別絕對是其中令人最無法承受的,因為這意味著曾經親密的兩人將永遠仳離,可是命運至此已是萬般不由人,再怎麼強求也是沒用的,兩人的生命注定要留下缺憾,但十一月那段溫柔纏綿的甜蜜回憶將長存於彼此心中……

花絮:莎莉(Charlize Theron)為了接演此片而推掉了【珍珠港】(Pearl Harbor)。

http://www.imdb.com/title/tt0230838/
2020/06/11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