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1980~1989 (28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1630.jpg  

007系列第十三作,片名取自伊恩佛萊明(Ian Fleming)的短篇集《Octopussy and the living daylights》,由約翰葛蘭(John Glen)繼續執導演筒,製作成本是兩千七百五十萬美元,上映後在北美進帳年度排名第六的六千七百多萬美元,在海外則是收穫了一億兩千萬美元左右,全球票房總計是一億八千七百多萬美元,比前作少了一點。當時比華納推出的【巡弋飛彈】(never say never again)早四個月上映,最後算是此片獲勝吧,因為該片的全球票房是一億六千萬美元左右。

前作的風格稍微由浮誇轉向寫實,而此片的故事格局儘管沒有再放大到深海或太空,可惜情節鋪陳實在太過鬆散,反派的形象和武器都很虛軟,片名也很硬湊(因為她既不是大反派,而且戲分也不多。)。葛導(John Glen)的運鏡其實相當不錯,不過仍無法掩蓋精彩有餘而邏輯不足的缺點。一開始就很扯了,拖車裡竟然藏著一架輕型飛機,龐德還讓敵人用飛彈炸死自己。詹哥稍後就奉命去調查009在東柏林奮死拿回來的法貝熱彩蛋贗品這件事有什麼陰謀,那麼就讓我們跟著他去風流(喔,不,是出任務啦!)吧!主題曲「all time high」由麗塔庫里吉(Rita Coolidge)主唱,還不賴!

詹哥首先來到了新德里,他立刻就大剌剌地在飯店亮出法貝熱彩蛋,隨後還贏了拍賣會上見過的卡馬汗廿萬印度盧比,此舉很自然地引來了仇殺,雙方在忙亂的街市上展開追逐,而他和助手也當然地躲過這一劫。接著,又有美女投懷送抱了,而這幾乎可說是他出任務的最大誘因,不料他居然在爽完後就被抓走了(實在太落漆了吧),不過卻也因禍得福地發現卡馬汗和蘇聯的奧洛夫將軍有所往來。然後,八爪女現身了,什麼?原來她是詹哥之前所欲抓捕的罪犯之女,咦?這樣的兩個人怎麼講沒幾句話就到床上去了呢?嗯,我想觀眾不必太深究情節邏輯啦,只要想像自己是詹哥就可以了。好啦,床上運動過了,那就來一點格鬥運動吧。^^"

後來詹哥又立刻趕到竊聽時卡馬汗和奧洛夫將軍提到的卡爾馬克思城(現在稱肯尼茲),然後發現一個驚天大秘密──奧洛夫將軍竟然企圖在西德境內的美國空軍基地引爆核彈以使西方陣營陷入慌亂並互相猜忌而使蘇聯能夠趁虛而入。這怎麼行呢?於是詹哥再度挺身而出來拯救世界,他先是在火車廂頂奮勇搏鬥,接著又在路上賣力飆車,然後還偽裝成小丑,過程怎麼樣我們就不要太計較了,反正他就是成功了。stO

最後,詹哥和卡馬汗在飛機上又玩了一會兒並救回了八爪女,然後就和她在船上的床上愉悅地溫存了一番,連腳傷也立刻就好了呢!啊!多麼美妙愜意的人生啊!

先來講講選角時的傳聞。據說詹姆斯布洛林(James Brolin)都幾乎預定要演龐德了,但本來想退出的羅傑摩爾(Roger Moore)在最後一刻還是決定繼續演,其實一直都有嫌棄羅傑(Roger Moore)太老的聲音(當時他已經五十五歲了),但EON最終還是強力說服他繼續出演,因為這次要跟史恩康納萊(Sean Connery)主演的【巡弋飛彈】(never say never again)打對台,所以他們不敢貿然起用新面孔,而且詹姆斯(James Brolin)還是一個美國人。芭芭拉柯瑞拉(Barbara Correra)為了要演【巡弋飛彈】(never say never again)而婉拒八爪女,因為她想和史恩康納萊(Sean Connery)合作;費唐娜薇(Faye Dunaway)也曾是八爪女的考慮人選,但據說她索價太高而讓EON退卻了;另外還有很多人也都曾被考慮過。M改由勞勃布朗(Robert Brown)接演。法國電視主持搭檔波格丹諾夫兄弟(Igor & Grichka Bogdanoff)曾是雙胞胎兄弟的考慮人選。

再來就拍攝和製作時的瑣事。亞柏特布洛寇利(Albert R. Broccoli)的女兒芭芭拉(Barbara Broccoli)首次掛名執行製作人。原本情節想要再放入惡魔黨,無奈與凱文麥克洛利(Kevin McClory)的交涉沒有成功而作罷。雷蒙桑契茲(Ramon Sanchez)向麥可威爾森(Michael G. Wilson)提供了經營馬戲團的女反派這整個構想。劇本最先是由喬治麥當勞佛雷瑟(George MacDonald Fraser)所操刀(溜溜球電鋸就是他的點子),後來再由理查梅鮑姆(Richard Maibaum)和麥可(Michael G. Wilson)進行潤飾(前者原本想要讓傑特佛羅比(Gert Fröbe)來飾演金手指的雙胞胎兄弟)。情節影射列昂尼德布里茲涅夫(Leonid Brezhnev)的兒子尤里(Yori Brezhnev)曾操縱莫斯科馬戲團走私珠寶的醜聞。很多原本【太空城】(Moonraker)就要用的點子都放進此片了,例如擅長扔刀的雙胞胎兄弟與開頭的飛彈追蹤飛機橋段;而大象捕獵橋段原本是【金鎗人】(the man with the golden gun)要拍的。大部分的劇組人員都吃不慣印度的食物。羅傑(Roger Moore)在拍攝期間曾被誤診患有心臟病,後來是茉德亞當斯(Maud Adams)的醫師男朋友再度為他看診並判定他很健康。克莉絲緹娜韋柏恩(Kristina Wayborn)在拍片末打鬥橋段時不慎踢到火箭筒道具而導致多根腳趾骨折。

最後則是花絮。米高梅在1982年併購了聯美,所以此片首次在片頭出現米高梅著名的獅吼標誌。茉德(Maud Adams)仍是至今唯一飾演過兩次龐德女郎的人。兩項系列唯一:以女角色名字來當片名以及情節裡響起龐德主題曲。一項系列首次:Q親臨前線。最後一部透露下一作片名的系列作。八爪女曾被設定為大反派,而原本是要將她設定為南亞人種。印度職網球員維傑阿姆里崔吉(Vijay Amritraj)的大銀幕出道作。英國奧運體操選手蘇珊丹多(Suzanne Dando)貢獻了很多特技動作;飛機特技則出自軟木塞佛諾夫(J.W. Fornof)之手;火車橋段的特技則由肯柏恩斯(Ken Burns)與馬丁葛雷斯(Martin Grace)來執行。EON刻意找了很像列昂尼德(Leonid Brezhnev)的保羅哈德威克(Paul Hardwick)來飾演蘇聯領導人,不巧列昂尼德(Leonid Brezhnev)就死於1982年底,所以EON一度想將有他的鏡頭全部剪掉,但後來還是決定就留著。楔子裡那架阿克羅斯塔飛機現在吊在佛羅里達州清水的某家餐廳的天花板上。當時的廿萬盧布約略等於現在的五萬多美元。查爾斯(Charles)王子和黛安娜(Diana)王妃聯袂出席了倫敦首映會。卡普空和派克兄弟曾有意聯手開發一款名為【James Bond as seen in Octopussy】的電動遊戲,可惜未竟全功。當時用來當作八爪女住所的湖之宮殿飯店現在被暱稱為八爪女飯店。衛報曾於2001年報導烏代浦當地還上映著此片。

http://www.imdb.com/title/tt0086034/
2021/09/11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625.jpg  

大長篇系列的第十集,劇本原作於1988年10月在《月刊コロコロコミック》開始連載,當時是和【哆啦美與迷你哆啦SOS】(ドラミちゃん ミニドラSOS!!!)同場共映,東寶的獲利超過了廿億日圓,觀影人次首度突破四百萬(也是藤本弘在世時的最高紀錄),在國片中只以些微差距輸給【魔女宅急便】(魔女の宅急便),不過年度排名仍能高居第四。

主角一行人離家出走而回到了遠古時代,他們發現光明族被黑暗族所追殺奴役而再度拔刀相助。氣氛醞釀得比較久,世界觀也營造得比較大,主謀是時空犯罪者厲卡松比,所以哆啦A夢也無力與之對抗,好在最後大雄按下了按鈕,時空警察才得以及時前來搭救,而奉哆啦A夢為哆啦松比(笑死我了^^")的光明族也就此定居在日本並成為日本人的祖先。主題曲是西田敏行所唱的「時の旅人」,結局那場景還真是感人啊QQ!也為『寓教於樂』下了最佳的注解。

花絮:首部不是由大山羨代演唱「ドラえもんのうた」的系列作。首部在平成年代推出的系列作。四百廿萬觀影人次是芝導掌鏡時期(1983年至2004年)的最高紀錄了,這個紀錄保持了將近卅年之久,直到2018年才被【哆啦A夢:大雄的金銀島】(ドラえもん のび太の宝島)所打破。

http://www.imdb.com/title/tt1147511
2021/08/20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606.jpg  

柯恩兄弟(Joel & Ethan Coen)的大銀幕導演處女作,由約翰蓋茲(John Getz)、法蘭西絲麥朵曼(Frances McDormand)、艾梅特沃許(M. Emmet Walsh)和丹海達亞(Dan Hedaya)等人主演,製作成本僅僅一百五十萬美元,而北美票房則是三百八十幾萬美元。而此片自上映以來即腳步穩健地累積著聲譽,美國電影學會於2001年將其列入百年百大驚悚電影之中或許可以算是水到渠成的結果吧。

片名來自達許漢密特(Dashiell Hammett)的《紅色收穫》(red harvest),算是新黑色電影,當時都還未滿卅歲的兄弟倆在這部出道作中就展現出他們與眾不同的才華,儘管邏輯有點曖昧且節奏也略顯拖沓,但是兩人在攝影與剪輯等技術層面的操作以及配樂的運用等等無疑都稱得上優異,而隱約帶著宿命論的荒謬意涵也打造出他們往後的創作模板,可以說他們就是以此片為基礎再加以修改而拍出了其他的新黑色電影,看過此片後再去看他們往後的某些作品都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因為這就是他們特別擅長的表現手法而且已經成為他們的招牌。另外,此片也是法蘭西絲(Frances McDormand)的大銀幕處女秀,當時才廿幾歲的她有著還算清秀樸素的年輕樣貌,只是她的發揮空間不多而且演技也未臻成熟。

故事由一連串的荒誕與巧合所組成,而且也特別強調了難以預測的人性。主要角色僅有四個,被戴綠帽的丈夫馬蒂雇用偵探去暗殺不忠的妻子艾比和姘夫雷(俗濫),但偵探反過來用艾比的手槍殺了馬蒂以嫁禍給艾比和雷卻未竟其功(出人意表),雷則誤以為是艾比殺夫而決定替她湮滅證據(再轉折),而艾比自頭至尾都一頭霧水(笑死),各個角色有其算計、失手或誤解,也營造出一種不太真實又稍嫌滑稽的古怪氛圍,而這正是兄弟倆的作品精妙之所在,每每亦令人思量玩味。

那把只有三顆子彈的手槍是荒謬意涵的代表物,這點相當有意思。第一發被偵探用去殺了馬蒂,第二發是手槍被雷踢到時走火了(只是踢到就走火是不是有點扯啊?@@),所以只剩一發了,眼看著自己將被活埋的馬蒂連扣了三次扳機都沒順利擊發,嗯,四格中一格有子彈的機率他連用了三次都拚不到,那麼他被活埋或許就是天意了吧QQ。而看到最後的觀眾就知道這最後一發被艾比用去殺了偵探,馬蒂已經幫她把那三個空格扣掉了,所以她這次扣扳機是百分之百會擊發的。有沒有擊發出子彈並不帶任何邏輯而似乎只能以運氣來解釋,這種無法人為控制的不確定性亦稍稍隱含命中注定的意味。

兄弟倆這回還有一個高竿之處就是多次運用聲音來製造緊張感,腳步聲代表有人來了,但來人是誰則稍後才揭曉,懸疑感也藉此拉升了,他們小心翼翼地處理這個部分而且還用來加強結尾的震撼力。飽受驚嚇的艾比拿著刀和槍去對抗入侵者,最後才訝異地發現他並不是馬蒂。整個故事就是如此荒謬,每個涉入其中的男人都死了,可是引發所有事端的那個女人卻活著,而這也算是符合早期黑色電影的情節公式──蛇蠍美女會害死她身邊的男人(不過她最後也不一定活著啦^^")。

花絮:兄弟倆在山姆雷米(Sam Raimi)的建議下帶著他們剪輯的兩分鐘預告片(渾身是血的馬蒂在路上爬行,演員是布魯斯坎貝爾(Bruce Campbell)。)到處尋找金主,後來募到七十五萬美元讓他們得以順利開拍。荷莉杭特(Holly Hunter)曾前往試鏡,但後來因為檔期衝突而被迫放棄,於是她鼓勵室友法蘭西絲(Frances McDormand)前往試鏡,而這也間接促成了一段良緣,科導(Joel Coen)和法蘭西絲(Frances McDormand)兩人相識後很快就展開交往且於此片上映時結婚了。兄弟倆以現金支付了艾梅特(M. Emmet Walsh)的片酬。偵探的姓名從未被提及,但在劇本上他是有姓名的:Loren Visser。劇組於1982年秋天花了八週在德州奧斯汀和胡托完成拍攝工作,然後再花了一年進行後製,兄弟倆隨後帶著完成品前往洛杉磯投石問路,無奈相繼被各大片廠拒絕,後來才在多倫多影展上被規模不大的圓圈給買走。酒吧裡那雙站在吧台上的美腿是雪儂賽德威(Shannon Sedwick)的,她後來以演出希拉蕊柯林頓(Hilary Clinton)而聞名。馬蒂在看到妻子出軌的照片後去到洗手間,那嘔吐聲其實是出自於此片的攝影師巴瑞索南費爾(Barry Sonnenfeld)。在最後的高潮橋段,艾梅特(M. Emmet Walsh)一度非常堅持偵探不應該撿起他掉在地上的帽子,不過最後他被柯導(Joel Coen)說服了。當時的一萬美元差不多等於今日的兩萬五千美元。上映當時是以尼爾戴蒙(Neil Diamond)重唱的「I'm a believer」為主題曲,後來發行DVD和BD時才改為四頂尖(the four tops)的「it's the same old song」。2001年發行的導演版比戲院版還少了三分鐘。張藝謀於2009年將此片重拍成【三槍拍案驚奇】,可惜評價不高。

http://www.imdb.com/title/tt0086979/
2021/06/04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94.jpg  

陳安琪的大螢幕導演處女作,也是她投入邵氏麾下的初作,由鍾楚紅和湯鎮業等人主演,當年的票房是五百七十幾萬港幣,年度排名第卅九。

劇本出自李碧華之手,故事架構明顯模仿了亞佛列德希區考克(Alfred Hitchcock)的【後窗】(rear window),儘管情節略顯粗糙,但是意思算是到了。一個民風純樸的偏僻鄉下居然發生了兇殺案,偶然瞥見過程的小女孩於是和其他好奇的小孩們像玩遊戲似地聯合起來四處探查,而陳導也誤導觀眾往三角戀情引發殺機的方向去,氛圍在驚悚之中點綴了些許嬉鬧,懸疑性的拿捏精準到位,情節的推進相當吊人胃口,兇手的身分也算出人意料。

結尾的轉折可謂玄妙,在千驚萬險之際,小女孩一直耿耿於懷的義肢意外地救了她,而兇手則因為心生歹念而害死了自己,彷彿冥冥中自有善惡報應般令人咋舌。結局非常溫馨,小女孩欣喜地收下了同伴送的禮物──新的義肢,小孩的純真善良著實令人感動,也讓大人的貪婪嫉妒顯得更為醜陋。

紅姑當年正值花信年華,那時還沒走紅的她有稍微大膽的裸露演出(可惜床戲仍只算是點到為止stO),那健美的身材和嬌媚的氣質讓她渾身散發出萬種風情,至於阿湯就完全是來陪襯的了,倒是角色也很吃重的谷峰和金燕玲還發揮得比較好。而徐可纓等幾位童星或許演得稍嫌生澀,但這樣反倒讓人覺得自然。

http://hkmdb.com/db/movies/view.mhtml?id=6557&display_set=big5
http://www.imdb.com/title/tt0087698/
2021/04/21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87.jpg  

改編自渥特泰維斯(Walter Tevis)在1984年發表的同名小說,算是【江湖浪子】(the hustler)的續集,由保羅紐曼(Paul Newman)、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和瑪莉伊莉莎白瑪斯特蘭托尼歐(Mary Elizabeth Mastrantonio)等人主演,導演則是名聲響亮的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製作成本是一千三百八十萬美美元,北美票房則開出五千兩百多萬美元,年度排名第十二。

算是史導(Martin Scorsese)比較通俗的作品,在運鏡上頗具巧思,很多畫面都令人印象深刻(例如一些湯姆(Tom Cruise)的超大特寫與一直繞著保羅(Paul Newman)旋轉的鏡頭),故事意境堪稱飄渺,而其中寓意亦可謂絕妙,當時獲得了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提名。不時響起的搖滾樂生動貼切地營造出撞球間那種兼有輕鬆娛樂與激烈競爭的大眾氣息,而羅比羅勃森(Robbie Robertson)所譜寫的主題曲也散發出非常迷人的味道。

當時年過花甲的保羅(Paul Newman)依然保有寶刀未老的穩重(他驚喜地憑藉此角勇奪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無奈這座他盼望已久的小金人常被認為是安慰獎stO,更特別的是他才剛在前一年獲頒終身成就獎。),才廿幾歲的湯姆(Tom Cruise)則是難掩初出茅廬的稚嫩,老少帥哥的對手戲著實精采,兩人和史導(Martin Scorsese)唯一的合作也顯得格外珍貴,而瑪莉(Mary Elizabeth Mastrantonio)的襯托無疑是恰到好處,出色的表演也為她帶來從影生涯中唯一的奧斯卡提名。

『Luck itself is an art.』(運氣本身就是一種藝術),聽起來很像是幹話,但仔細想想似乎還略含哲理,因為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運氣也是實力的一部分』。每個人都想贏,因為贏的感覺超爽,內心的成就感很美,手上的鈔票也很香,並且還可獲得眾人的喝采,這世上大概沒有比贏還令人著迷的事情了。然而總是鋒芒盡露也不一定好,偶爾也必須學著韜光養晦,天賦要用在適當的時機與地方,表現謙遜才會受人推崇,一味誇耀只會令人覺得膚淺。放長線才能釣到大魚,扮豬才能吃到老虎,既然已經到了較量輸贏的場上,那就不該再講情面了,必須要沉著冷靜而不能莽撞暴衝,這也是艾迪一直提醒文森的重點。

艾迪年輕時走踏於各個撞球間與人廝殺,那股對勝利的渴望推動著他精進球技,但當時付出過慘痛代價而如今已年邁的他熱情漸漸消退了,直到他遇見了文森,這個年輕人讓他胸中那股沉寂多時的鬥志再次湧現了,不料倉促復出後隨即遭逢慘敗,但他毫不氣餒而立刻展開鍛鍊,這種永不服輸的心態其實滿令人敬佩的。另一方面,文森也在艾迪的刺激與調教下變成了更好的球手,他在歷經磨練後儼然脫胎換骨,只要在利益和骨氣之間拿捏得宜,也許他可以成為艾迪的傳人(艾迪算是他的貴人吧),而且不必像艾迪那樣痛失一分真摯的感情!QQ

花絮:史導(Martin Scorsese)表示他會執導此片是由於保羅(Paul Newman)的盛情相邀以及想證明自己也能在設定的預算和時程內拍好一部主流商業片;他要求理查普萊斯(Richard Price)大幅修改劇本,因為他不想拍得像續集,而明尼蘇達胖子原本是會亮相的,但後來他們覺得這個角色和劇本很不搭而捨棄了。史導(Martin Scorsese)後來曾特別強調很多湯姆(Tom Cruise)的特寫鏡頭是從【黑水仙】(black narcissus)得來的靈感。開頭講解九號球規則的就是史導(Martin Scorsese)。為了拍此片而勤練撞球的湯姆(Tom Cruise)幾乎親自打了所有的球,除了那個超高難度的彈跳球之外,史導(Martin Scorsese)對此表示他曾考慮讓湯姆(Tom Cruise)練打個幾天後親自上陣,但後來為了省錢和時間還是決定請職業球手麥克席格(Mike Sigel)代打。大西洋城的撞球大賽其實是在芝加哥的海軍碼頭拍的。艾迪送給文森的那根巴拉布希卡牌球桿其實是由喬斯牌改的。很多當時頂尖的職業撞球手都有參與演出或提供協助。史導(Martin Scorsese)有客串演出,他出現在艾迪收下一個歐巴桑的錢之後那個一閃而過的開球鏡頭。拿下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的保羅(Paul Newman)和妻子瓊安伍華(Joanne Woodward)成為繼勞倫斯奧利佛(Lawrence Olilvier)和費雯麗(Vivien Leigh)之後第二對都獲得奧斯卡主角獎的夫妻檔。【江湖浪子】(the hustler)曾讓撞球變得更為流行,據說此片也有相似的效應。電子遊戲【毀滅戰士】(doom)的名稱即是取自此片。

http://www.imdb.com/title/tt0090863/
2021/03/23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83.jpg  

前言:用了十幾年的鍵盤最左邊的ㄅㄆㄇㄈ這一列全壞了,所以我只好先改用手機來發這篇了。stO

007系列第十二作,也是跨進1980年代的第一作,改編自伊恩佛萊明(Ian Fleming)的同名短篇小說,這次導演換成了此前擔任過第二導演和剪輯的約翰葛蘭(John Glen),製作成本是兩千八百萬美元,在北美收進了年度排名第八的五千多萬美元,在海外則是囊括了一億四千多萬美元,全球票房逼近兩億美元。

在潛入深海與飛上太空之後,EON決定將此片改回此系列以前較為注重情節鋪陳和角色塑造的風格,動作戲紮實強硬許多,也不再強調裝備道具的炫目花俏,更大幅減少了浮誇的大爆破場面,整體看來就是變得正經而沒那麼滑稽了。一開始,龐德去亡妻的墳前獻花(好深情啊QQ),隨後惡魔黨頭目布羅費爾想殺他,但是很快就被他反殺了(一代魔頭竟然這樣就領便當了,超囧的。),他也終於報了殺妻之仇。然後詹哥接獲指令要去取回沉在海底的自動瞄準攻擊通訊器,那就讓我們跟著他到處去旅遊(喔,不,是調查啦!)吧!席娜伊斯頓(Sheena Easton)演唱的主題曲「for your eyes only」很好聽,詞曲都令人感動啊!

這次的行程在南歐,第一站是西班牙馬德里,詹哥玩沒幾分鐘就被逮住了(可憐啊),幸虧有美女梅蓮娜及時相救(她拿十字弓超帥的),之後在鄉間小路的飛車追逐戲還滿刺激的,配樂也搭得很棒。不過糟糕的是線索斷了,詹哥也因此被上級譙了一頓,好在英國情報局的高端科技讓他們知道接著該去找誰。於是詹哥又去到了義大利科爾蒂納丹佩佐,他在那裡透過介紹認識了克里塔德,然後開始跟好幾個殺手在雪地裡較勁,後來還玩了冰上曲棍球,這段也是相當精彩,比較令人訝異的是詹哥面對女孩投懷送抱竟然忍住了,可能是被盜帳號了吧!Orz

接著,回到希臘的詹哥試圖接近哥倫布,但他只顧著和女伯爵纏綿,連自己遭到竊聽都不知道。隔天兩人遭到襲擊,她枉死了,而他也再度被捉走(實在有夠落漆的stO)。後來他發現原來克里塔德才是幕後黑手,自己之前根本被耍了(什麼@@!?)。接著,詹哥和梅蓮娜去浮潛,上船後又被克里塔德抓去衝浪,自動瞄準攻擊通訊器也被搶走了。正在他們倆一籌莫展之際,鸚鵡說話了,兩人聽到關鍵字,並在哥倫布的幫助下找到了克里塔德的藏身處。去那裡要攀岩,不過這難不倒詹哥,一行人也順利地完成攻堅並取回了自動瞄準攻擊通訊器。

和克里塔德相約要進行交易的KGB局長搭著直升機姍姍來遲,詹哥帥氣地在其面前將自動瞄準攻擊通訊器拋下山崖,然後就和梅蓮娜裸泳去了(超爽的啦^^y),而他的上級和首相還渾然不知自己其實是在跟鸚鵡通話,真是笑死我了!^^"

先來講一些選角時的傳聞。在看過【飛俠哥頓】(Flash Gordon)後,EON相中了提摩西達頓(Timothy Dalton)和歐奈拉穆提(Ornella Muti),但兩人最終都沒有加入。原本預定要演龐德女郎的席薇亞克利斯托(Sylvia Kristel)後來因為檔期衝突而被迫退出。曾試鏡要演【太空城】(Moonraker)龐德女郎的卡洛波娃(Carole Bouquet)這次總算雀屏中選了。

接著談一些製作前後的瑣事。此片原本是要接在【海底城】(the spy who loved me)後面拍攝的,但因為當時EON想要搶搭太空片熱潮而被【太空城】(Moonraker)擠掉了。EON原本想找執導【女王密使】(on Her Majesty's secret service)的彼得杭特(Peter R. Hunt)來掌鏡,無奈他已忙於其他工作。1980年的冬季奧運受到很大的關注,所以EON就決定拍一些與其相關的橋段。負責道具和布景的肯亞當(Ken Adam)此次因為忙於其他工作而未能參與拍攝。EON因為怕被凱文麥克洛利(Kevin McClory)提告而沒有直接稱呼開頭那個企圖殺死龐德的人為布羅費爾。劇組原本想到帕德嫩神廟拍攝,但被希臘政府拒絕了。葛導(John Glen)表示大家有討論到要讓大鋼牙登場,但最後考慮到故事偏於嚴肅而作罷。當時科爾蒂納丹佩佐根本沒下雪,那些雪都是人造的。修道院的僧侶對劇組來到他們的山頭拍攝感到很不開心,甚至還故意在屋頂曬床單來干擾劇組。一直飾演M的柏納德李(Bernard Lee)於拍攝期間不幸因病過世,製作人亞柏特布洛寇利(Albert R. Broccoli)為了表示對他的尊重而決定不再重新選角,最後M的戲分全撥給了Q。卡洛(Carole Bouquet)有鼻竇毛病,所以梅蓮娜下水的鏡頭其實大多是替身拍的。羅傑(Roger Moore)的眩暈症讓攀岩橋段的拍攝工作變得更困難了。《花花公子》和此系列長期有合作關係,他們當時接受讀者報名龐德女孩比賽,贏家能在此片客串演出,脫穎而出是蘿蘋楊(Robbin Young),而她演的是花店老闆。希德柴爾德(Cyd Child)擔任卡洛(Carole Bouquet)和卡珊德拉(Cassandra Harris)的替身,而那隻鸚鵡就是她的寵物。廿三歲的替身演員保羅瑞格尼(Paolo Rigoni)在拍雪橇競速橋段時不幸喪生。卡珊德拉哈里斯(Cassandra Harris)在拍攝期間嫁給了皮爾斯布洛斯南(Pierce Brosnan),也就是她將他介紹給亞柏特(Albert R. Broccoli)。

最後則是花絮。一度有傳聞說羅傑摩爾(Roger Moore)不再演龐德了,所以才會有詹哥去亡妻墳前悼念的橋段,劇組打算以此來連結新的龐德和舊的情節。據說提摩西(Timothy Dalton)婉拒出演龐德,因為他不喜歡當時此系列的戲謔風格。飾演克里塔德的朱利安葛洛佛(Julin Glover)在1960年代曾是龐德的考慮人選。比爾坦納正式被介紹出場,不過此角早在【金鎗人】(the man with the golden gun)就出現過了。羅克從頭到尾都沒講過話。自【第七號情報員】(Dr. No)就開始替系列作配音的勞勃雷耶提(Robert Rietty)最後一次擔任這個工作。卡洛(Carole Bouquet)是由別人配音的,不過身為法國人的她就順便配了法語版。哥倫布的姓氏取自伊恩(Ian Fleming)很景仰的法拉利引擎設計師喬奇諾哥倫布(Gioacchino Colombo)。總共死了五十四人。最先用高加索人來稱呼白人的電影之一。一項系列唯一:M沒有出現。三項系列首見:改編自伊恩(Ian Fleming)的短篇小說、主題曲演唱者出現在片頭以及龐德女郎尋求復仇。繼【霹靂彈】(Thunderball)之後再度出現大反派不是由龐德所殺的情況。金髮美女(blondie)原本受邀演唱主題曲,他們寫了一首「for your eyes only」,但後來EON改變了主意。理查梅鮑姆(Richard Maibaum)和麥可威爾森(Michael G. Wilson)首次合寫劇本,他們後來又合寫了四作。理查(Richard Maibaum)對葛導(John Glen)呈現的風格感到不滿,而且他也覺得羅傑(Roger Moore)不適合扮演硬漢氣質的龐德。羅傑(Roger Moore)不太喜歡龐德從鸚鵡口中聽到線索以及讓鸚鵡和首相講話的橋段,因為他覺得既然要正經就不應該再戲謔了。宣傳海報上喬伊絲巴托(Joyce Bartle)裸露過多的臀部在當時引起不小的爭議。連續三作使用了別片的主題曲,此片用的是【大白鯊】(jaws)。當時還未正式成婚的查爾斯王子(Charles Mountbatten-Windsor)和黛安娜史賓瑟(Diana Spencer)出席了倫敦的首映。亞柏特(Albert R. Broccoli)聽從托保(Topol)的建議去邀請哈利索茲曼(Harry Saltzman)出席首映,促成兩位製作人在拆夥後首次同台。票房開出紅盤拯救了聯美當時瀕臨破產的窘境,可惜也成為最後一部由聯美握有北美發行權的系列作,因為聯美後來還是被米高梅併購了。和【海底城】(the spy who loved me)並列羅傑(Roger Moore)最愛的兩部007系列作,這兩作在他去年過世後小規模重映,票房收益的百分之五十捐給他曾經擔任過親善大使的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http://www.imdb.com/title/tt0082398/
2021/03/02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69.jpg  

『信不信有神?』『信,我唔係神咩?神都係人啊,能夠把握自己個命,佢唔係神咩?』

算是重拍1967年的同名電影,讓吳宇森名揚四海之經典傑作,由狄龍、周潤發和張國榮等人共同主演,當年瀟灑地囊括了三千四百多萬港幣,一舉打破了香港票房紀錄,隨後更入圍香港電影金像獎與金馬獎多個獎項且最終收穫頗豐。後來又開發了兩部續集,但評價呈階梯式下降。

一個關於義氣與骨氣的故事,從頭到尾都瀰漫著熱血沸騰的陽剛氣息與深沉蘊藉的人生道理,故事意涵也非常淺顯易懂:人不能灰心喪志。儘管情節鋪陳稍嫌粗糙,動作設計過於浮誇,角色表演也略顯過火,但敘事節奏相當明快,情感傳遞可謂細膩,氛圍營造也堪稱悲壯,儼然是一首可歌可泣的黑幫輓歌,吳導憑藉此片而得以揚眉吐氣,他獨樹一格的暴力美學也開始有了雛形。當年榮獲香港金像獎最佳電影,香港影壇也隨之掀起一波黑幫英雄片的風潮,多年來備受各方讚譽,影史地位之卓越已無庸置疑。

正所謂『戲如人生』,有時候片中角色的遭遇其實是編劇、導演或演員自身處境的映照。當時苦無代表作而一直鬱鬱不得志的吳導在拍攝此片時幾乎捉襟見肘,以大俠形象聞名的狄龍在武俠片走向沒落後被效力長達十八年的邵氏解僱了,憑藉多部電視劇走紅的周潤發轉戰大銀幕後卻淪為票房毒藥,他們三個人當時的心情應該就像豪哥和Mark哥那樣落寞吧;只有張國榮和他們不同,他當時在歌壇完全就是當紅炸子雞,本來猶豫不決的金主也在看到他加入後隨即拿出資金,而他也因為演出此片而受到了其他導演的青睞。所以,此片及時照亮了吳導、狄和周三人已漸顯黯淡的事業並順勢拓展了張早就如日中天的星途,是對他們四人都深具意義的作品。

辦事俐落的頭馬宋子豪卻在一次任務中遭到出賣而狼狽入獄,單槍匹馬為他復仇的李Mark也因為槍傷而變成殘廢,而原本畏畏縮縮又唯唯諾諾的譚成卻搖身一變成了大哥,這種角色地位交換的反差往往能製造戲劇效果並挑動觀眾情緒。而此片之所以能夠成為經典,角色形象塑造與情感衝突刻畫的成功無疑是主要原因,三個角色都有各自的立場與性格,三方交互激盪碰撞而綻放出耀眼燦爛的火花,而由張國榮演唱的主題曲「當年情」亦貼切地描繪了此片淒涼滄桑的意境。

宋子豪涉足江湖,原本順風順水卻突然落魄失勢,不只害死了父親,還連累從警的弟弟無法升遷,出獄後的他決定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但弟弟完全無法諒解他了,而昔日的恩怨也仍舊糾纏不清,逼得沒有退路的他必須再度淌入渾水,他兼顧了江湖義氣和兄弟情誼(他去請Jackie轉交磁帶時小孩子正在唱「明天會更好」,實在是非常巧妙的嘲諷啊!),是個豪氣干雲的遲暮英雄。狄龍收放自如的演出斬獲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也迎來演藝事業的另一個小高峰。

宋子傑則因為哥哥害死父親而對其心存芥蒂,原本兄弟情深卻轉瞬形同陌路,但最後的生死關頭卻讓他對其改觀了,他終於明白自己對哥哥或許有所誤解;張國榮當時的演技仍顯稚嫩(前半段有點粗淺,但後半段(尤其是結尾)就慢慢變得深沉了),和狄周兩人比較起來是稍微遜色了(不過這其實太嚴苛了,畢竟他表演的經驗遠不及他們倆。)。而Jackie是唯一的女角,朱寶意也表現得還算平穩。

最後來講講性格最剛烈勇猛的李Mark(在台灣稱為『小馬哥』),他為了宋子豪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沒想到卻變成殘廢而受盡欺凌,儘管如此,他依然堅守原則並捍衛自尊;自詡為神的他一夫當關地拿著機關槍向敵人掃射,淋漓地展現了無畏無懼的男子漢氣魄,無奈最後還是落得淒慘的下場,是個時不我予的悲劇英雄。周潤發豪邁不羈又倔強不屈的演出得到了眾多觀眾的共鳴,香港金像獎也為他送上了一座最佳男主角,從此以後,他的綽號就從『毒藥發』變成了『神仙發』;而李Mark的造型(特別是長大衣和墨鏡)在當時引起了年輕人的爭相模仿,用假美鈔點菸的動作真的是帥到十條街外去了,絕對是影史上的經典鏡頭。

花絮:新藝城原本是想找林子祥來演李Mark,但他已經投入德寶麾下;黃百鳴知悉情況後決定捧新人鄭浩南(角色名即來自他的英文名『Mark』)來演,無奈他的檔期也不能配合;最後施南生找上了周潤發,而他也很謙遜地表示願意降片酬(據說是按日計酬)。李Mark原本只是配角,不料周越演越搶鏡,吳導於是不斷地修改劇本來為他加戲。李Mark被逼喝尿的情節來自林嶺東和周潤發兩人的真實經歷。

http://hkmdb.com/db/movies/view.mhtml?id=6819&display_set=big5
http://www.imdb.com/title/tt00092263/
2021/01/02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63.jpg  

由布萊恩狄帕瑪(Brian De Palma)自製自編自導,男主角是克雷格威森(Craig Wasson),搭配的女主角則是黛博拉薛爾頓(Deborah Shelton)和梅蘭妮葛里菲(Melanie Griffith),製作成本大約是一千萬美元,可惜北美票房僅僅八百八十萬美元。推出當時並沒有賣座,但隨著時光荏苒,此片漸漸累積出好評,如今已被視為邪典電影了。

算是新黑色情慾驚悚電影(套入的風格還真是多元啊@@),是狄導(Brian De Palma)向驚悚大師亞佛列德希區考克(Alfred Hitchcock)的【電話情殺案】(dial M for murder)、【後窗】(rear window)、【怪屍案】(the trouble with Harry)、【迷魂記】(vertigo)和【驚魂記】(psycho)等多部名作致敬的作品,他從這些名作中汲取出靈感,在情節鋪陳和鏡頭運用的模仿上都展現出不凡的才華(?),像是B級片的浮誇調調讓整個故事的氛圍顯得俗豔妖媚,而他後來常炫技般使用的長鏡頭也開始有了雛形,不過他這種過於瞎鬧的做法也讓金酸莓送來了最差導演提名。

即使在如此令人心驚膽跳的氣氛裡,幽默感十足的狄導(Brian De Palma)還是調皮地在開頭捉弄了觀眾(吸血鬼突然齜牙咧嘴還真是嚇了我一跳,而沙漠布景則是讓我以為是真的。stO),整個故事充滿了令人緊張莫名又忍俊不住的彆扭感,雖然情節有著許多瑕疵,但懸疑感真是做得太棒了,從頭到尾都緊緊地抓住了觀眾的好奇心。另外,此片以電鑽(甚至被認為是影射陰莖)為兇器,比他此前拍的【剃刀邊緣】(dressed to kill)更加野蠻了,當然也再度引發紛紛議論。

男主角克雷格(Craig Wasson)雖然不帥,但幽閉恐懼症演得還真是入木三分;1970年的美國小姐黛博拉(Deborah Shelton)儘管演技不算好,但還是把貴婦氣質詮釋得不錯;梅蘭妮(Melanie Griffith)那豐滿豔麗的身材則是令人垂涎三尺stO,她那臭奶呆的娃娃音演起胡鬧的女人真的很傳神,精彩的演出也讓她的演藝事業有了長足的進展。

謎底算是瑕瑜兼有,其實從頭到尾都有這種好壞參半的古怪感。真兇偽裝成印地安人以營造強盜殺人的假象並設計男主角去目睹殺人過程的確是相當高竿的犯罪手法,但他和男主角這麼快就變熟並立刻邀男主角住進他的景觀住宅實在不太符合常理,而且他的身分很難被排除嫌疑吧,警方在他老婆遇害後必定會仔細調查他的行蹤,屆時也難保不在場證明不會被戳破,警方也有可能安排男主角指認他,這樣不就露餡了嗎?再者,男主角在謀殺案後看色情片時認出女明星就是在那棟豪宅裡跳豔舞的女人,經歷這種事後還有心情看色情片已經夠離譜了,竟然還可以那麼湊巧就看到那個替身演的作品?這個轉折也銜接得太牽強了吧!

結局很滑稽,男主角亟欲突破心理障礙而奮勇起身抵抗的那個精神恍惚狀態實在轉換得很棒,但獲救的女主角又開始茹潲潲真的是令人噴飯,而真兇就這樣領了便當也是笑破了我的內褲。觀眾看到最後才明白片名暗示了謀殺案的真相,結尾也再度以此開了玩笑,只能說狄導(Brian De Palma)真的很敢調戲觀眾啊!^^"

花絮:寇特羅素(Kurt Russell)曾是男主角的考慮人選。席薇亞克利斯托(Sylvia Kristel)曾是葛蘿莉亞的考慮人選。成人片女星安妮特海芬(Annette Haven)曾預定要演荷莉,但哥倫比亞高層最後還是決定不用她,據說她對此也不太在意。琳達漢米爾頓(Linda Hamilton)和布魯克雪德絲(Brooke Shields)都婉拒出演荷莉;而嘉莉費雪(Carrie Fisher)和潔米李柯蒂斯(Jamie Lee Curtis)等人則是有試鏡爭取飾演荷莉。狄導(Brian De Palma)表示自己是在面試【剃刀邊緣】(dressed to kill)裡安潔狄金森(Angie Dickinson)的替身時想到了這個點子。梅蘭妮(Melanie Griffith)戴著珠寶自慰的試鏡影帶已經應她的要求銷毀了。據說狄導(Brian De Palma)原本想要讓此片成為好萊塢第一部有真正性愛鏡頭的電影,但哥倫比亞不同意。故事舞台原本要設在紐約。葛蘿莉亞由海倫薛佛(Helen Shaver)配音。葛雷格亨利(Gregg Henry)每次打扮成印地安人都要花上三、四個小時。男主角演吸血鬼的那部電影片名是【vampire's kiss】,後來尼可拉斯凱吉(Nicolas Cage)還真的演了一部【吸血鬼之吻】(vampire's kiss)。男主角演那部成人片和歌手下樓梯時走在他們前面的那個女人打扮得很像【日落大道】(Sunset Boulevard)的女主角,抬著歌手的男人裡有個打扮得很像吻(kiss)的吉恩西蒙斯(Gene Simmons),而那些布景後來又被拿去拍【吸血鬼住在隔壁】(Friday night)。片名在電影學中是專指只露身體而不露臉的替身演員。《American psycho》的作者布雷特伊斯頓艾利斯(Bret Easton Ellis)非常喜歡此片。成人片女星荷莉芭迪(Holly Body)的藝名就是來自此片的女主角。

http://www.imdb.com/title/tt0086984/
2020/11/30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53.jpg  

由凱絲琳特納(Kathleen Turner)擔綱演出,搭配的男主角是尼可拉斯凱吉(Nicolas Cage),導演則是大名鼎鼎的法蘭西斯福特柯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製作成本是一千八百萬美元,上映後在北美收進超過四千萬美元,順利擠進年度前廿名內,後來美國電影學會於2000年圈選百年百大喜劇以及2008年圈選十大類型十大佳片時都曾進過提名名單內。

片名取自1950年代末頗有人氣的巴迪霍利(Buddy Holly)於1959年身亡後才發行的同名歌曲,算是時空穿越喜劇(從1985年回到1960年),這種題材多少都會讓人湧起懷舊之情並回頭省思自己過往的人生,但情節實在略嫌薄弱了,佩姬蘇到底是要回顧什麼呢?親情?愛情?家庭?全部混在一起談就讓力道分散了,感覺有點可惜。而她重新回到自己的高中時期繞了一圈之後猛然覺得查理其實還不錯而決定再給自己和他一次機會,這樣的結局顯得老套,不過或許此片就只是要讓女人遙想抒懷而已。stO

另外不得不說的是,情節拖拉又跳躍也就算了,連選角也有點奇怪,用這些已經廿幾甚至卅幾歲的人來演高中生實在令人感到尷尬啊(但讓我更吃驚的是凱絲琳(Kathleen Turner)竟然憑著此角獲得她唯一的奧斯卡提名@@),倒是時代風貌塑造得相當有質感,相信和佩姬蘇年紀相仿的美國人(尤其是女人)看了也多少會想起自己學生時期的一些往事吧!

花絮:黛博拉溫格(Debra Winger)原本已經確定要主演佩姬蘇了,沒想到她卻因為騎腳踏車傷到背部而被迫退出。原本導演預定是強納森戴米(Jonathan Demme),但他因為和黛博拉(Debra Winger)意見不合而求去,黛博拉(Debra Winger)隨後向製作人建議由潘妮馬歇爾(Penny Marshall)來執導,但他們實在不放心把工作交給一個完全沒有執導經驗的人,而且她和編劇也是扞格不入,最後她離開了,而黛博拉(Debra Winger)也跟著退出了。丹尼斯奎德(Dennis Quaid)婉拒主演查理的邀約。史蒂夫葛騰柏格(Steve Guttenberg)曾是查理的考慮人選,他說自己在試鏡時一直問柯導(Francis Ford Coppola)有關拍攝【教父】(the godfather)的事情。尼可拉斯(Nicolas Cage)刻意模仿【the Gumby show】的波奇來演查理那古怪的腔調,他這個決定一度讓柯導(Francis Ford Coppola)和凱絲琳(Kathleen Turner)都感到有點困擾。金潔泰勒(Ginger Taylor)飾演查理後來新交的女友珍娜,雖然她的鏡頭全被刪掉了,但她還是在演員名單上。原始劇本有不少內容被刪掉了,例如蘿莎莉是練體操受傷而癱瘓以及佩姬蘇發明了褲襪等等。開頭跟結尾兩個照著鏡子的鏡頭看氣來很奇妙,但其實是很常見的拍攝手法,因為根本沒有鏡子,而是使用替身。佩姬蘇應該只是昏倒做了夢而已,因為1960年的她在走出保健室時還看到天花板上有廿五週年同學會場上的聚酯薄膜氣球(而且這種氣球其實要到1970年代末才會被發明出來)。2008年,尼可拉斯(Nicolas Cage)對凱絲琳(Kathleen Turner)提出毀謗告訴,因為她在自傳裡說他偷過狗且被逮捕過兩次。

http://www.imdb.com/title/tt0091738/
2020/10/26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52.jpg  

由庹宗華、王傑、張雨生、葉全真、金玉嵐、何恭裕和馬萃茹等人主演,由朱延平掌鏡,當年在台北囊括超過八百萬新台幣,年度排名第卅一(在國片中則高居第三)。續集【7匹狼2】在幾個月後就上映了,但票房竟淒慘地直接折半。

很熱血(也可以說是中二@@)的青春電影,可惜整個故事真可謂是老掉牙(當然是以今日的角度來看stO),情節走向彆扭,角色互動矯情,台詞鋪排做作。七個人,雙雙對對後會多出一個人,於是,落單的鄭浩只好像孤狼般浪跡天涯去囉!

好啦,撇開這些缺點不談,看這些明星留下的年輕身影倒也算是一個回憶吧(我在電視上瞥過很多次了,而今晚才是第一次從頭到尾看完,不過此片本來就比較屬於六年級那個年代,七年級的我當時還很小。@@)。主題曲「永遠不回頭」真的很熱血啊,或許,消極無作為的我就是需要這種無腦向前衝的動力吧!

花絮:飛碟的老闆彭國華當時想以當紅的王傑為主角並順勢捧新人張雨生而商請朱導來拍一部適合他們的青春電影(並有意打造一張電影概念專輯)。情節有點像【狠將奇兵】(streets of fire)。最後的大合唱橋段吸引了數千名粉絲前來共襄盛舉,場面一度陷入混亂。原本有修復重映的計畫,沒想到學甫找不到原始底片,好不容易在台中的萬代福戲院找到拷貝帶後卻又發現後段早已毀損且無法修復,看來也只能期待哪個戲院的角落裡還有完好的拷貝帶了。

http://hkmdb.com/db/movies/view.mhtml?id=15354&display_set=big5
http://www.imdb.com/title/tt0089996/
2020/10/24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51.jpg  

改編自提姆克拉貝(Tim Krabbé)於1984年發表的中篇小說《het gouden ei》(在荷語中是金蛋的意思),由柏納德皮埃爾多納度(Bernard-Pierre Donnadieu)、吉恩柏沃茲(Gene Bervoets)和約翰娜特爾史提格(Johanna ter Steege)等人主演,導演則是喬治斯魯澤(George Sluizer)。斯導(George Sluizer)後來在1993年親自重拍了一個美國版本,可惜不管在專業影評還是商業市場上都遭遇了慘敗。

片名在荷語中是失去蹤影的意思(美國片名是【the vanishing】),懸疑氣氛營造得相當厚實,對人性的疑懼也刻畫得相當深刻,儘管過於緩慢的節奏讓人稍稍感到沉悶,但在兇手主動找上苦尋妻子莎絲琪雅許久的丈夫雷克斯之後,觀眾的情緒也瞬間從亟欲知道她下落的好奇轉而變成擔憂她已經遇害的焦慮。

真相揭曉了,此前蓄積的所有能量都在這一刻爆發開來,觀眾的心情想必和雷克斯一樣是五味雜陳吧,尋尋覓覓了三年就是想知道她到底怎麼了,現在終於知道了,但自己的生命竟然也即將走向終點,想到自己和妻子都以這種可悲又無奈的方式結束了生命,他也不禁瘋癲又苦澀地笑了……

雷克斯和莎絲琪雅這對夫妻雖然有過爭吵但明顯深愛著對方,可是他們卻也都因為對彼此的愛意而不幸喪命(她想買鑰匙圈給他,他想知道她到底怎麼了。),兩個無辜的人先後被同一個人以同一種方式埋葬了性命。而兇手犯案並沒什麼特別的理由,就只是滿足他自己的犯罪欲望而已,外表是品格高尚的善良好人,但內心卻是良知泯滅的歹毒惡魔。悲慘的結局也稍微帶了一點宿命論和警世意味,令人在驚訝之餘亦難掩感傷。

花絮:原作者提姆(Tim Krabbé)表示創作靈感來自有個女觀光客在法國某個公車站失蹤的新聞,警方找了兩天都徒勞無功,但後來隨即發現她只是坐錯公車而已。情節其實也和巴黎萬國博覽會期間有個女人在旅店內失蹤的都市傳說很相像,這件事在經過大眾的渲染之後,不只內容出現些微出入,甚至連時間都有兩個說法(分別是1889年或1900年),而且是否真有其事也很難判斷了。斯導(George Sluizer)表示拍攝期間資金短缺到無法供應劇組三餐而逼得他不得不去向地下錢莊借錢。據說斯導(George Sluizer)另外也拍了兇手被警方逮捕的結局,但他後來覺得這個結局的衝擊力道太低而摒棄,而這些畫面也從未釋出過。荷蘭原本打算以此片去競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但影藝學院發現台詞有過多的法語而否定了其報名資格。史坦利庫柏力克(Stanley Kubrick)非常讚賞此片。

http://www.imdb.com/title/tt0096163/
2020/10/19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45.jpg  

由史恩康納萊(Sean Connery)、馬克哈蒙(Mark Harmon)和梅格萊恩(Meg Ryan)等人主演,導演則是彼得海姆斯(Peter Hyams),當年在北美進帳兩千萬美元。

人物設定和情節鋪陳都很老套,上司和下屬原本互看不順眼但後來卻合作辦案,父親原本隱藏對女兒的愛但後來卻敞開心胸,辦案辦到後來卻發現多年的摯友也涉入其中。開頭在舊金山大街上那充滿蠻橫粗魯氣息的飛車追逐橋段可能是唯一的看點了,因為之後的辦案過程真可謂枯燥,而且甚至描繪角色之間情感流動的部分還比較多。普普通通,有雞肋的味道。

花絮:在1986年時曾預定由李馬文(Lee Marvin)和傑夫布里吉斯(Jeff Bridges)來主演,但李(Lee Marvin)當時身體微恙而於隔年不幸病逝,而金哈克曼(Gene Hackman)又婉拒接演,後來傑夫(Jeff Bridges)也離開了,整個計畫也被迫暫停。東尼史考特(Tony Scott)原本是導演的考慮人選。唐強森(Don Johnson)和凱文科斯納(Kevin Costner)都曾答應接演奧斯汀警官,但後來卻也都因故辭退。馬龍白蘭度(Marlon Brando)婉拒演出麥克魯士官長。劇組真的有進到普西迪陸軍基地拍攝,但該基地在此片上映隔年就停用了。原本忙著拍攝軍樂隊遊行橋段的海導(Peter Hyams)在湊巧看到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駛進舊金山灣後就隨即改拍這難得一見的大船進港畫面。

http://www.imdb.com/title/tt0095897/
2020/09/24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36.jpg  

大長篇系列的第九集,劇本由原平了操刀(因為當時藤本弘身體微恙而無法在月刊コロコロコミック》上連載漫畫),當時是與【エスパー魔美 星空のダンシングドール】以及【ウルトラB ブラックホールからの独裁者B・B!!】一同上映,東寶的獲益大概是十三億六千萬日圓,觀影人次則是兩百八十萬,成績稍微遜於前作,但仍是當年票房最高的動畫片,年度排名第九。

故事設定頗有創意,恐怖氣氛塑造得相當成功(某些橋段想必嚇壞很多小孩了,大雄的媽媽煮蜥蜴湯那幕竟然讓我猛然想起自己小時候是有看過此片的,可見其震懾力之大啊!),哆啦A夢買的《西遊記》虛擬遊戲裡的妖怪竟然從遊戲機器中跑出來而改變了往後的世界,連現代的日本也被那些妖怪占領了,所以主角一行人必須回到玄奘去天竺取經的時代將當時跑掉的妖怪抓回遊戲機器中以撥亂反正(平行時空的呈現邏輯有點荒謬,但就別跟這種兒童取向的作品計較啦。@@)。由堀江美都子和こおろぎ'73共同演唱的主題曲「君がいるから」算是搖滾風格,很符合情節所欲闡述的勇氣直前的意涵。而相當具有教育意義的溫馨結局也頗為溫馨,不管怎麼說,還是媽媽最好啊!

花絮:最後一部於昭和時代推出的系列作。藤本和安孫子素雄正式拆夥後迎來的首部系列作。藤本在世時,唯一不是由他撰寫劇本且沒有發行漫畫的系列作。最後一部由大杉久美子演唱「ドラえもんのうた」的系列作。系列九作中第七度、也是連續六年獲得動畫類年度票房冠軍。

http://www.imdb.com/title/tt1147525/
2020/08/20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15.jpg  

改編自1948年問世的英國知名圖版遊戲【cluedo】,強納森林恩(Jonathan Lynn)的大螢幕導演處女作,算是群戲,製作成本是一千五百萬美元,可惜北美票房只有一千四百多萬美元,應該是賠了,但隨著時光荏苒,此片慢慢累積了一群熱衷的粉絲而成了邪典之作。

時空背景設定在1954年的新英格蘭地區(稍稍透露了當時美國人民普遍忌憚蘇共紅潮的社會氛圍,甚至連廚師都在看眾所矚目的約瑟夫麥卡錫(Joseph McCarthy)聽證會。),故事風格和【怪宴】(murder by death)頗為相似(我認為此片落居了下風),都是一群人被邀請到荒僻的豪宅裡,隨後命案接連發生而人人都有嫌疑。帶著黑色幽默的推理喜劇,一幕接一幕令人眼花撩亂,許多鏡頭又都匆匆閃過,所以觀眾想自行理解出兇手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真兇是誰根本就隨便編劇寫的,寬鬆來看的話,任何一個角色都可以設計成真兇。

主戲完全沒有室外景,有點像是舞台劇的表演形式,演員們裝傻扮蠢的浮誇演出相當精彩(賓客紅小姐和女僕伊薇的服裝簡直令人眼睛都發亮了,嗯,應該不會只有我這樣吧!@@),將複雜難解的情節串得如此逗趣詼諧。三結局的點子來自約翰蘭迪斯(John Landis),但總歸來說還是C版結局的真相比較合乎邏輯(但仍有一些兜不起來的漏洞),另兩個就過於牽強了。台詞『Communism was just a red herring.』(共產主義只是一隻紅鯡魚)還真是巧妙的雙關語,既指麥高芬,也指整件事和蘇共紅潮無關!

花絮:首部改編自圖版遊戲的電影。第一個被聘來寫劇本的是湯姆史塔波(Tom Stoppard),但他忙了一年後還是沒啥靈感並在辭退時退還了當初已收到的薪酬,約翰(John Landis)接著去找了史蒂芬松漢(Stephen Sondheim)和安東尼柏金斯(Anthony Perkins),他們倆都提出比湯姆(Tom Stoppard)還高很多的價碼。瑪丹娜(Madonna)、黛咪摩爾(Demi Moore)和珍妮佛傑森李(Jennifer Jason Leigh)都曾是女僕的考慮人選。原本預計要演紅小姐的嘉莉費雪(Carrie Fisher)後來因毒癮而遭到強制勒戒,但她還是很想演,林導(Jonathan Lynn)也同意了,但保險公司不同意,最後她還是難逃被換角的命運。艾琳布雷南(Eileen Brennan)因為想抑制車禍引起的疼痛而服用止痛劑成癮,此片是她在勒戒成功後回歸影壇的第一作,而這件事也讓原本和她交情不錯的瑪德琳卡恩(Madeline Kahn)在拍完此片後就漸漸疏遠她。據說林導(Jonathan Lynn)原本想依序呈現各個兇手獨自一人殺光其他人的結局,但這樣片時會長達兩個半小時,所以他最後還是忍痛捨棄不用。紅小姐在芥末上校問她喜不喜歡魯迪亞德吉卜林(Rudyard Kipling)時回答她什麼都吃,她應該是誤以為他在問她『kipper』(燻鮭魚)或『kippered herring』(醃鯡魚),不過英國也有一個叫吉卜林先生的蛋糕品牌。伊薇進到撞球室後和她講話的那個人明顯是女性。在三個版本中只有魏斯沃茲的真實身分都不相同。片尾派拉蒙的標誌以黑白形式呈現是相當少見的。A版和B版結局都是死六個人,而C版結局則是死七個人。片尾的演員介紹中,只有孔雀太太(匕首)、白太太(繩子)和綠先生(鉛管)是拿著他們收到的禮物,其他人不是拿錯了就是根本沒拿東西。據說有拍了第四個結局:魏斯沃茲讓所有人喝下摻在飲料裡的遲效毒藥之後在試圖駕車逃逸時被突然從後座出現的狗咬死,這個版本因為太過灰暗而從來沒有釋出過。福斯正計畫要重拍,現在處於前置作業中。

http://www.imdb.com/title/tt0088930/
2020/06/04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492.jpg  

前言:MLB今年球季可謂命運多舛,先是去年底休士頓太空人被抓到以電子儀器偷取暗號的醜聞,再來是今年初中國武漢新冠病毒肆虐全球的危機,球季想要正常運作恐怕需要一點好運了!

由大衛華德(David S. Ward)自編自導,主角則是湯姆貝蘭傑(Tom Berenger)、馬丁辛(Martin Sheen)、柯賓柏恩森(Corbin Bernsen)、衛斯理史奈普(Wesley Snipes)和蕾妮羅素(Rene Russo)等人,製作成本是一千一百萬美元,上映後在北美囊括將近五千萬美元,令人驚喜地擠進年度前卅名內,亮眼的成績也在往後的十年內衍伸出兩部續集,但票房都沒有此片這麼好了。

詼諧又感性的棒球電影,曾於2008年被美國電影學會提名為十大類型(運動)十大佳片,足見其歷久彌新的魅力。實在是妙趣橫生,對角色性格的描繪相當幽默,雖然對人物情感的刻畫有點生硬,但仍能帶給人一絲感觸,而有些橋段也讓人感到熱血沸騰,運動比賽就是有這種激勵並凝聚人心的作用,美國職業運動的屬地主義也是令人羨慕,整個城市都願意熱情並投入地為在地球隊加油(台灣也慢慢有這個趨勢了)。另外要特別提出來說的是,當時卅多歲的蕾妮(Rene Russo)真的很美@@。無論如何,就讓我用此片來迎接今年的棒球季吧(雖然還不知道會是什麼情況stO)!

接著先講一些和製作或拍攝有關的瑣事。球場內的場景其實是在密爾瓦基釀酒人的主場拍攝的,因為租金比較便宜,而拍攝當時正值密爾瓦基史上最熱的夏天之一,所以臨演在季賽最後一場的鏡頭都還是穿著短袖,但其實球季打到這個時候應該是已經有點涼冷的秋天了。根據華導(David S. Ward)的說法,泰勒的原型是卡爾頓費斯克(Carlton Fisk),沃恩的原型是萊恩杜蘭(Ryan Duren),海斯的原型是瑞奇韓德森(Rickey Henderson),索雷諾的原型是奧蘭多塞佩達(Orlando Cepeda)和衛德柏格斯(Wade Boggs)(他常常在賽前吃雞肉),哈里斯的原型是蓋洛派瑞(Gaylord Perry),而瑞秋的原型則是明尼蘇達雙城上一任老闆卡爾文葛里菲斯(Clavin Griffith)。前MLB球員史蒂夫伊格(Steve Yeager)是主角們的教練,而他也擔任了幾個鏡頭的替身。華導(David S. Ward)用了一些小技巧來讓球員看起來很厲害,例如讓查理(Charlie Sheen)投球時往前站了十呎或在衛斯理(Wesley Snipes)跑步時用慢動作鏡頭。原本結尾有琳恩的婚禮橋段,但製作人覺得焦點會從球隊勝利變成兒女情長而刪掉了。DVD裡收錄了另一個結局,總仔氣憤地去找老闆瑞秋攤牌,她表示自己這樣做只是要激勵球員,而且球隊是真的快破產了,還稱讚他是很棒的總仔,希望他繼續帶領他們贏下去,但她也表現出老闆威嚴要他不可以將兩人的談話內容洩露出去,否則她會炒他魷魚,但觀賞試映的觀眾不喜歡這樣的轉折,他們就喜歡她是故意要擺爛而最後沒有如願的壞蛋,於是派拉蒙就從善如流了。

最後則是花絮。克里夫蘭印地安人是目前MLB最久沒奪冠的球隊,至今已超過七十年不知冠軍是什麼滋味了(最近一次就是此片所顯示的1948年),但他們的主場票房其實並沒這麼慘淡。華導(David S. Ward)真的就是印地安人迷;查理(Charlie Sheen)是死忠辛辛那提紅人迷;而瑪格莉特惠頓(Margaret Whitton)則是鐵桿紐約洋基迷,她甚至握有季票。查理(Charlie Sheen)在高中時就是擔任投手,堪薩斯大學曾以棒球獎學金邀請他去就讀,但球速只有八十幾英里的他最後婉拒了。卻爾西羅斯(Chelcie Ross)在高中時是棒籃美足三棲運動員。鮑伯尤克(Bob Uecker)自1971年就開始擔任釀酒人的播報員至今。查理(Charlie Sheen)後來告訴《運動畫刊》他在拍戲時打了類固醇來增強肌力。泰勒跟琳恩的朋友說自己領最低年薪,1989年MLB球員的最低年薪是六萬八千美元,而當時美國的家庭年均所得大概是五萬多美元。總仔跟沃恩說很多投手年輕時也都有控球問題時舉了諾蘭萊恩(Nolan Ryan)為例,但牆上那張照片其實是山迪柯法克斯(Sandy Koufax)。洋基強打海沃德由前MLB投手彼得穆科維奇(Peter Vuckovic)飾演,但其實他整個職業生涯裡只有在國聯的那三年有站上過打擊區,也從未打出過全壘打。海沃德和公爵的模樣都不符合洋基的內規──不得蓄鬍和留長髮。唯一由派拉蒙發行的系列作,而後兩作是改由華納發行。印地安人自1947年開始使用的吉祥物瓦荷酋長在去年停用了,因為美洲原住民團體不斷地向MLB高層抗議說那圖騰帶有歧視意味;『tribe』(部落)也是印地安人的綽號之一。1988年到1990年的美聯冠軍都是奧克蘭運動家。米契威廉斯(Mitch Williams)在此片上映當年轉隊來到芝加哥小熊,他狂野的投球動作和稍差的控球能力很快地就讓他得到『wild thing』(野東西)這個綽號,後來他出場時球場就會響起「wild thing」。印地安人在2007年的主場開幕戰因為下雪而無法如期舉行,他們後來是以釀酒人興建中的新球場來當作暫時的主場。2016年,印地安人球員傑森奇普尼斯(Jasin Kipnis)和麥克拿坡里(Mike Napoli)還真的拜起巫毒娃娃來祈求球隊能夠有好運道,後來也有印地安人迷希望球團找查理(Charlie Sheen)來為世界大賽首戰開球,可惜最後並未如願。

http://www.imdb.com/title/tt0097815/
2020/03/11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486.jpg  

改編自夏樹靜子在1982年發表的同名小說,由藥師丸博子擔綱演出,配角則有三田佳子與世良公則等人,導演則是澤井信一郎,當年是和原田知世主演的【天国にいちばん近い島】同場共映,角川的收益達到了十五億五千萬日圓,年度排名高居第八(在國片中更是可以攀上第四)。

年過四旬才學成出師的澤導令人意外地在第二部作品(此片)就獲得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導演之殊榮,雖說是改編,但夏樹的同名小說只是以劇中劇的形式用以映照情節而已,整個故事其實算是原創才對。人們常說『戲如人生,人生如戲。』戲台上演的往往就是真實的人生。由於是青春電影,所以情節或許有一點彆扭矯情,但其中所欲闡述的意涵相當清晰明瞭:真實的人生是很困難的。

故事殘酷地挖出了演藝圈光鮮亮麗表面下的汙濁泥濘,許多懷抱著星夢的人在受挫後都難免萌生複雜矛盾的心態。女人想當上主角是要做出很多犧牲的,不只有先天外表的限制,努力也是不可少的,還要有點運氣,有時甚至被迫要順從潛規則,而且想要成為演員就必須全心全意地投入,兒女私情也只能先放到一旁,事業與愛情是難以兼得的。

靜香先是為了通過面試而獻身給男前輩(諷刺的是他完全沒打算幫她),後來又為了演出女主角而半推半就地為女前輩頂罪(這次總算是如願了),終於獲得演出機會的她竭盡了心力,也博得了滿堂喝采,謝幕時她熱淚盈眶,為了自己的努力受到認同而感動,但或許也多少是為了自己的妥協而哀傷。後來頂罪被戳破了,但仍然懷抱著演員夢的她最後去找昭夫並向他道別,互相意愛的兩人今生注定有緣無分,純真終究還是被現實拋棄了。唉!人生有時真的很難抉擇啊!

三田當年囊括了好幾個最佳女配角獎,老練的她稍掩光芒地陪襯了尚嫌稚嫩的藥師丸,不管在戲裡戲外都發揮了引導的作用。而當年才剛滿廿歲的藥師丸也一舉繫上了藍絲帶,戲裡戲外都像是從少女成長為女人般而蔚為話題,雖然她的外貌不是特別出眾亮眼,但卻有著素雅可人的氣質,角川能在成千上萬的面試者裡挑中她還真是慧眼獨具啊!

更難得的是,藥師丸不只演技備受肯定,歌喉也相當夠水準,她接連演唱了多部自己主演的電影的主題曲,此片也是其中之一。「woman "Wの悲劇"より」由松本隆與松任谷由實(當時是用了筆名吳田輕穗)聯袂打造詞曲,編曲則由松任谷正隆操刀,如此黃金陣容令人讚嘆,藥師丸以清澄嘹亮的歌聲悠悠地唱出惆悵憂傷的歌詞,每每都讓我的心隱隱作痛啊!

http://dorama.info/drama-26587.html
http://www.imdb.com/title/tt0135043/
2020/02/17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472.jpg  

由丹艾克洛伊(Dan Aykroyd)和艾迪墨菲(Eddie Murphy)等人主演,導演則是約翰蘭迪斯(John Landis),製作成本是一千五百萬美元,算是沒有在耶誕檔期上映的耶誕電影,但這似乎沒造成什麼影響,因為北美票房超過了九千萬美元,年度排名高居第四。

現在算是耶誕節,我就看此片應應景。劇本靈感明顯取自馬克吐溫(Mark Twain)的《王子與乞丐》(the prince and the pauper)與《百萬英鎊的鈔票》(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家財萬貫的兄弟倆恣意地玩弄別人的人生,只因為他們打賭先天遺傳和後天環境哪個對人的影響比較大。節奏還算流暢,兩個小時『咻』一聲就過去了,過程是妙趣橫生,幾度令人捧腹,但情節也頗富寓意,著實發人深省。

帶點好萊塢黃金年代那些荒謬喜劇的風格,內容其實很粗糙,有過多的理所當然,但既然是喜劇就不必要求太多了。結局是標準的『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原本在商場上呼風喚雨的兄弟倆破產了,為他們幹髒活的畢克斯被當作大猩猩送到了非洲(這部分真的快笑死我了),而被杜克兄弟當作白老鼠的路易斯和威廉則在成功復仇後愜意地享受著人生。對了,最後一定要補充的是,當時正值花信年華的潔米李寇蒂斯(Jamie Lee Curits)的身材真是太火辣了,實在是令人受不鳥啊!她還以此笑納一座奧斯卡小金人呢!

花絮:原本片名要取為【black and white】。金懷德(Gene Wilder)和理查普萊爾(Richard Pryor)曾是主角的人選,但因後者未能加入而作罷,派拉蒙隨後屬意由艾迪(Eddie Murphy)來接替,而蘭導(John Landis)則推薦由丹(Dan Aykroyd)來合演。雷米蘭(Ray Milland)是摩蒂墨的首選。蘭導(John Landis)強力推薦潔米(Jamie Lee Curits),但派拉蒙覺得她是驚悚片演員而有點猶豫,最後她以七萬美元的片酬接演,演喜劇對她算是新嘗試,雖然她必須裸露,但她還是很感謝蘭導(John Landis)給了她這個角色而改變了她的演藝人生。當威廉被警局釋放時,階梯上有三個人在旁邊講話,其中那個拿著公事包是蘭導(John Landis)。開場音樂是沃夫岡阿瑪迪斯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的「費加洛婚禮」(歌劇情節也算是與此片情節有所呼應)。仔細看,開頭那些雕像裡有一個是洛基。有些有趣片段其實是意外,例如摩蒂墨沒有接好鈔票。路易斯的囚衣號碼在【福祿雙霸天】(the blues brothers)裡就出現過了。陶德和他的朋友所唱的歌那旋律是取自美國南北戰爭民歌「Aura Lea」。藍道夫總是戴領結,而摩蒂墨總是打領帶。杜克兄弟試圖壟斷柳橙市場的靈感應該是來自發生於1980年的『白銀星期四』。費城的威斯汀酒店裡有個餐廳以兩位主角來命名。在911恐怖攻擊事件後,路易斯在世貿大樓裡講的『In this building, it's either kill or be killed.』(在這棟大樓裡,不是殺人就是被殺。)這句台詞在電視上放映時偶爾會被剪掉,這是出於對罹難者的哀悼。於1987年在電視上放映時曾獲得歷來電影最高的收視率。自1997年起,義大利某電視台都會在耶誕夜傍晚放映此片,收視率都還固定超過百分之十咧。

http://www.imdb.com/title/tt0086465/
2019/12/25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468.jpg  

由周潤發、梅艷芳、王青、曾志偉、成奎安、李美鳳、利智、王小鳳和吳君如等人主演,導演則是霍耀良,算是暑假檔,當年橫掃兩千三百多萬港幣,年度排名高居第九。

劇本構想明顯取自喬治柏納德蕭(George Bernard Shaw)的《賣花女》(Pygmalion),不過男女角色互換了,發哥將笨拙俗氣的大陸仔變成英俊瀟灑的貴公子的過程演得妙趣橫生,而梅姑則是複製了她在歌壇時尚又炫麗的百變形象,兩人的初次合作可謂新鮮又逗趣。

可惜情節浮誇又老套(這也是當時港片的通病,反正找幾個明星來隨便拍拍就可以大賣了,所以拍片過程就難免變得粗糙了。),雖然有讓人捧腹大笑的台詞(例如把皮爾卡丹誤講成皮爾卡雙以及中國人明明很享受但卻又不時批判資本主義等等),但有些橋段卻突兀到讓我覺得有點尷尬(例如末了三人當眾唱歌)。總歸來說,寓意(人應該真誠待人而非虛假騙人)與娛樂性兼具,而且包裝得很美觀,但這種電影片時將近兩個小時是不是太長啦?stO

http://hkmdb.com/db/movies/view.mhtml?id=7056&display_set=big5
http://www.imdb.com/title/tt0095236/
2019/11/26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464.jpg  

由渥特希爾(Walter Hill)自編自導,主角是麥可派瑞(Michael Paré)和黛安蓮恩(Diane Lane)等人,製作成本是一千四百五十萬美元,但在北美只進帳八百萬美元,應該是賠了。

彷彿是一則黑暗色調的搖滾寓言,希導(Walter Hill)巧妙地融合了音樂劇、修正主義西部片和新黑色電影等不同的風格,更將自己青少年時期的1950年代樣貌重新放進1980年代裡(例如寇迪的車和警車都是1950年代製的),可以算是很大膽創新的嘗試。

很難想像黛安(Diane Lane)當時只有十八歲而已,那外貌太超齡了吧,渾身散發出美豔魅惑的女人味,令我也不禁流下了幾滴豬哥涎;而當年廿多歲的麥可(Michael Paré)也是帥氣有型,但大半時間都在耍酷而已;威廉達佛(Willem Dafoe)則照例演出邪惡的反派,這對他來說簡直就是一塊蛋糕而已;而其他配角也是不可或缺的,像是矮小畏縮卻又故作勇敢的經紀人、剽悍強勢的男人婆與毫無作用的警察等等。

骯髒破敗的街道,狂亂躁動的夜晚,突如其來的綁架,隨之而來的拯救,熱血沸騰的單挑,有緣無分的別離(這一段著實帶有令人頓生感慨的淡淡哀傷啊),彷彿無政府國度般的淒涼蕭瑟氛圍實在相當不錯;而所放的搖滾歌曲和配樂也令人激賞,節奏渾重又帶勁,為這齣英雄救美戲碼增添了驚險氣息。可惜情節太偏重浪漫而忽略了現實,導致對白都稍嫌矯情,而且漂泊無定的浪子出馬營救身陷險境的愛人這種戲碼也有點太老套了。但整體來說的話,優點多過缺點,片時不到一百分鐘,節奏明快不拖沓,值得一看。

花絮:派拉蒙因為很喜歡希導(Walter Hill)的【48小時】(48 hours.)而想找他合作,但在他送上劇本後就打退堂鼓了,後來他去徵詢環球的意願,而環球很快就應允了。礙於預算有限,希導(Walter Hill)決定起用比較沒名氣的年輕人,和他一起撰寫劇本的賴瑞葛洛斯(Larry Gross)說他們曾經邀請過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和黛瑞漢娜(Daryl Hannah),可惜都沒有如願。威廉(Willem Dafoe)是凱瑟琳畢格羅(Kathryn Bigelow)推薦的。靈感來自【搜索者】(the searchers)、【衝鋒飛車隊】(mad Max)、【紐約大逃亡】(escape from New York)、【戰士聯盟幫】(the Warriors)和【grand theft auto】。據說製作人原本想找保羅麥卡尼(Paul McCartney)來演被綁架的歌手,但被他婉拒了,所以這個角色後來改成女性。艾倫的年齡設定是廿八歲,所以希導(Walter Hill)一度很猶豫要不要錄用當時才十八歲的黛安(Diane Lane)。艾美梅蒂根(Amy Madigan)原本是要演寇迪的姊姊,但她實在很想演麥寇伊,希導(Walter Hill)最後採納了她的意見,將麥寇伊從男性改成女性。麥可(Michael Paré)當時在片場覺得瑞克莫拉尼斯(Rick Moranis)的喜劇演員性格令人厭煩。艾倫的歌聲出自蘿莉薩金特(Laurie Sargent)。場景雖然設定在芝加哥,但劇組其實只在當地拍攝大約十天而已,拍的都是夜景,當時惡劣的天氣讓他們很困擾,雨、雪和冰雹都來了;隨後他們就轉移陣地到洛杉磯拍攝了,他們製作出很多布景和道具讓街景看起來像芝加哥,也特地花了一百廿萬美元製作出一塊長達三百多公尺且寬達六十幾公尺的巨大帆布,所以白天也可以拍攝夜晚片段,但這樣做也帶來另外的困擾,例如帆布被風吹動的聲音大到蓋過了演員的聲音以及鳥兒在上面築巢等等。製作人原本想在片尾放布魯斯史普林斯汀(Bruce Springsteen)的「streets of fire」,但後來發現辦不到時就急忙地請了吉姆史丹曼(Jim Steinman)來救援,於是他緊急地寫出了「tonight is what it means to be young」。起初審查結果是限制級,但環球想要以PG級上映,所以他們刪掉了髒話和舞者裸露片段,並且將結局改成打架(原本是寇迪用刀殺死了雷文)。詹姆斯霍納(James Horner)在退出前就完成三首配樂了。環球原本想以寇迪為主角來製作三部曲,可惜後來因為此片票房太爛了而作罷。啟發了卡普空創作出電玩【街頭快打】(final fight)。

http://www.imdb.com/title/tt0088194/
2019/11/12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457.jpg  

改編自美國特勤局探員傑拉德佩提耶維奇(Gerald Petievich)於1984年發表的同名小說,劇本也是由他和導演威廉佛萊金(William Friedkin)共同撰寫,當時起用了一些比較不知名的演員,僅僅以六、七百萬美元就拍成了,北美票房最後是收在一千七百多萬美元。

若提到佛導(William Friedkin)的警匪動作片,大多數人可能都是立刻聯想到【霹靂神探】(the French connection)吧,但其實此片也絕對堪稱是他求新求變的精煉佳作。算是新黑色電影,濃濃的冷硬派警探小說風格,情節毫不拖泥帶水,氣氛的營造亦相當傑出。黃鐘(Wang Chung)譜寫的配樂著實令人讚不絕口,不時響起的重節奏搖滾樂不斷挑動觀眾的神經,洛杉磯的白天彷彿變得更加炙熱奔放,而黑夜好像也變得更加冷峻迷亂;動作場面更是令人血脈賁張,尤其是激盪出驚濤駭浪的飛車追逐橋段,而近身肉搏片段也是碰撞出強勁狂暴的力道;點到為止的情慾鏡頭則是令人印象深刻,雖然只是當作陪襯,但也讓角色的形象變得更加立體鮮明。

一個待退的警探被偽鈔集團所殺,也為一齣以命相搏的警匪戲碼掀開了序幕,這場貓捉老鼠的殘酷遊戲著實驚心動魄。痛失摯友的警探錢斯發誓要逮住馬斯特斯,他無所不用其極地耍弄一些遊走於法律邊緣的灰色手段(例如壓榨被他抓住把柄的線民),後來由於急需要錢好和瑞克交易而甚至去搶劫了欲購買假鑽石的黑心商人(要命的是後來發現對方竟然是FBI臥底@@),但這些有如走鋼索的危險行為最終還是讓他死於非命,外表剛毅的威廉彼得森(William Petersen)恰如其分地演繹了這個亦正亦邪的警探。而馬斯特斯是一個偽鈔犯,但同時卻也是極具天賦的畫家,這兩種互相矛盾的特質也讓這個角色充滿了妖惑的魅力,他就像一頭張牙舞爪的野獸,任何欺騙或背叛他的人都得付出慘痛的代價,但多行不義也必然自斃,他終究還是難逃一死,面相奸邪的威廉達佛(Willem Dafoe)可謂完美地詮釋了這個行事作風癲狂暴戾的偽鈔犯。

錢斯死了,馬斯特斯也死了,這個偽鈔案應該也算是解決了。原本懦弱膽小的伍科維奇在錢斯死後鼓起勇氣收拾了馬斯特斯,隨後更順勢接收了錢斯的線人,他儼然接替了錢斯的角色,想必往後辦案的手段也將變得比之前更加靈活(或者應該說投機取巧)。而長期為錢斯提供線索的露絲在他死後原本準備閃人了,孰料卻還是被伍科維奇所控制而仍然必須過著忐忑不安的生活。而也參與偽鈔買賣的碧昂卡則是全身而退(其實還有律師也是),她急忙拿走自己與馬斯特斯的性愛影片,然後和暗通款曲許久的同性愛人遠走高飛了。

這樣的結局相當耐人尋味,破了一個案子,後面還有成千上萬個案子,常常是主嫌被逮但同夥卻逃走了(當然有時則是反過來),這個世界其實還是以同樣的方式持續運轉著,非法勾當依然無盡地循環著,見不得光的罪惡污河依舊在黑暗中汩汩奔流……

花絮:此片的拍攝計畫宣布後,傑拉德(Gerald Petievich)在局裡遭受不少責難而且甚至被調查,這也讓他在幾週後就突然決定要退休了。傑夫布里吉斯(Jeff Bridges)、李察吉爾(Richard Gere)和哈里森福特(Harrison Ford)都曾被推薦來飾演錢斯,但佛導(William Friedkin)礙於預算有限而只能找名氣較小的演員,最後他選中的是和自己同樣出身自伊利諾州的威廉(William Petersen),而這個同鄉則再向他推薦了約翰潘科(John Pankow)。佛導(William Friedkin)的工作速度很快,而他找來的攝影師羅比穆勒(Robby Müller)也一樣是箇中好手。麥爾斯戴維斯(Miles Davis)曾被徵詢是否願意譜寫配樂,但他因為太忙而推辭了。馬斯特斯那些畫作都出自萊納費汀(Rainer Fetting)之手,而他也客串演出了神父。佛導(William Friedkin)堅持每個環節都要寫實正確,所以他們真的找了兩個被關過的偽鈔犯來操作,並且請了幾個警特傑出人士來當顧問。劇組製造出超過一百萬美元的假鈔,後來大部分都燒毀了,但似乎還是有一小部分流落出去(據說有劇組人員的兒子因為使用這些假鈔而被逮)而遭到有關當局的關注,包括佛導(William Friedkin)有十多個劇組人員被約談。佛導(William Friedkin)說自己曾拿那些幾可亂真的廿美元假鈔去消費而且沒被識破過@@。許多車子都是從加州的各個執法單位借來的。飛車追逐橋段是最後拍的,因為劇組怕演員們受傷。在高速公路飛車追逐橋段,其實錢斯開的方向才是對的,而其他車輛是錯的,因為美國是左駕,理應靠右行駛,佛導(William Friedkin)刻意這樣安排以增加驚險感。原本的結局是伍科維奇死了,但佛導(William Friedkin)最後決定改讓錢斯身亡來增加驚奇感,雖然米高梅覺得不太妥當而請他再拍了另一個版本(錢斯被打中腹部,後來兩人被調職到安克拉治。),但他最終還是堅持就要這個結局。此片情節和原著相差頗大。有傳言指出麥可曼恩(Michael Mann)曾控告佛導(William Friedkin)抄襲了【邁阿密風雲】(Miami vice)但敗訴,後者表示他和前者是幾十年的好友,這件事根本是子虛烏有。電視上曾播映過明顯剪短的版本,而且掛名導演的不是佛導(William Friedkin)。

http://www.imdb.com/title/tt0090180/
2019/10/16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