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克里斯法利(Chris Farley)與大衛史派德(David Spade)主演,導演則是彼得席格(Peter Segal),製作成本是兩千萬美元,北美票房三千兩百萬美元只能算是小賺,後來錄影帶銷售額將近一億美元才真正是大撈一筆(一直是派拉蒙錄影帶銷售額排名前十)。
風格戲謔又誇張,情節老套又紊亂,不過在克里斯(Chris Farley)渾然天成的喜感詮釋下倒是自有一番令人忍俊不住的趣味(大衛(David Spade)從旁襯托亦發揮了不俗的作用),故事鼓勵人們凡事盡量正向以對,而天也不會絕人之路,表達出『天公疼戇人』與『傻人有傻福』的勸善觀。
花絮:故事架構略像《哈姆雷特》(Hamlet)。片名先是取為【rocky road】,後來又一度改成【fat chance】與【Billy the third: a mid-western】。嗜酒的克里斯(Chris Farley)在拍攝當時相當清醒,不過他卻開始嗜喝咖啡。馬凱特大學真的是克里斯(Chris Farley)的母校。當作札林斯基大樓的其實是福斯廣場。
http://www.imdb.com/title/tt0114694/
2024/01/12
目前分類:1990~1999 (421)
- Jan 12 Fri 2024 23:45
Tommy boy (老闆有麻煩) 1995
- Dec 29 Fri 2023 22:50
loaded weapon 1 (重裝武器) 1993
我在部落格寫心得以來所看的第四百部1990年代的電影,由艾米里歐埃斯特維茲(Emilio Estevez)與山繆傑克森(Samuel L. Jackson)聯合主演,導演則是吉恩昆塔諾(Gene Quintano),製作成本是一千三百萬美元,當時在北美收入了將近兩千八百萬美元,在海外也掃進兩千多萬美元,全球票房超過了五千萬美元。
片時僅僅八十三分鐘(扣掉片尾介紹演職員名單的時間後其實不到八十分鐘@@),從片名、主角的膚色搭配與穿著打扮都可以明顯看出主要是惡搞【致命武器】(lethal weapon)系列(而【終極警探】(die hard)系列、【沉默的羔羊】(the silence of the lambs)與【第六感追緝令】(basic instinct)等多部經典作品也都逃不過其毒舌),兩位主角總是冷冷地耍蠢,有些時候的確是令人莞爾,但是更多時候似乎就有點冷場,總之並不太對我胃口。stO
花絮:兩位主角的姓氏(『Colt』與『Luger』)皆取自手槍品牌,不過他們使用的卻是貝瑞塔和史密斯威森──致敬了【致命武器】(lethal weapon)系列的瑞格與墨塔。
http://www.imdb.com/title/tt0107659/
2023/12/29
- Dec 16 Sat 2023 23:05
hot shots! (機飛總動員) 1991
由吉姆亞伯拉罕斯(Jim Abrahams)自編自導,擔綱演出的則是查理辛(Charlie Sheen),製作成本是兩千六百萬美元,北美收回將近七千萬美元,年度排名擠進前廿,全球票房更是高達一億八千萬美元。續集【機飛總動員2】(hot shot! part deux)在1993年上映,票房依舊不錯。
標準的笑鬧喜劇,片時僅僅八十多分鐘,主要的調侃對象是【捍衛戰士】(top gun)(另外還有【與狼共舞】(dances with wolves)、【第六感生死戀】(ghost)與【軍官與紳士】(an officer and a gentleman)等等),而風格則顯得比較淡定淺薄,所以某些時候還是會令人感到尷尬,評價滿看頻率的,頻率與其相近的人多半認為好笑,頻率與其較遠的人大概就覺得無聊。
花絮:萊斯利尼爾森(Leslie Nielsen)是班森將軍的首選,不過他婉拒了。
http://www.imdb.com/title/tt0102059/
2023/12/16
- Dec 04 Mon 2023 22:45
Beverly Hills ninja (比佛利山威龍) 1997
由克里斯法利(Chris Farley)領銜主演,搭配的女主角是妮可萊特薛利登(Nicollette Sheridan),導演則是丹尼斯杜根(Dennis Dugan),製作成本是一千八百萬美元,在北美收下三千一百多萬美元,可惜在海外只再添進幾百萬美元,全球票房大約是三千七百萬美元。
情節真的很瞎鬧,所以片時不到九十分鐘顯得很貼心,反正就是克里斯(Chris Farley)極盡所能地耍憨扮蠢,再讓妮可萊特(Nicollette Sheridan)從旁展現曼妙身材,過程與結局都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觀眾的心情藉此放鬆了(每次聽到「kung fu fighting」都會忍不住想笑啊^^")。
花絮:克里斯(Chris Farley)生前最後一部上映的作品。
http://www.imdb.com/title/tt0118708/
2023/12/04
- Oct 20 Fri 2023 23:55
the wrong guy (搞錯人) 1997
由戴夫佛利(Dave Foley)領銜主演,搭配的女主角是珍妮佛提莉(Jennifer Tilly),導演則是大衛史坦柏格(David Steinberg),算是英加合拍,在北美是直接發行了DVD,其實有點冷門。
故事設定還不錯(男主角以為自己被通緝而開始逃亡,不過其實警察早就鎖定真兇而根本沒理會他。@@),整體而言也算是滿好笑的(警探一直在調查中假公濟私、殺手以為尼爾森是頂尖警探以及琳恩有短暫嗜睡症等等^^"),不過其中仍有一些匠氣,幽默中帶有尷尬,自然中帶有刻意,而且情節越後面就越讓人覺得無趣,大概就是落在及格邊緣的分數吧。stO
http://www.imdb.com/title/tt0120536/
2023/10/20
- Oct 12 Thu 2023 22:10
spy hard (終極笑探) 1996
由萊斯利尼爾森(Leslie Nielsen)獨挑大樑,搭配的女主角是妮可萊特薛利登(Nicollette Sheridan),導演則是瑞克佛里德柏格(Rick Friedberg),製作成本是一千八百萬美元,不過北美票房也只開出兩千七百萬美元,算是一顆小型炸彈。
嗯,片時才八十分鐘,毫不囉嗦地就開始胡鬧了,明顯是以007系列為主要調侃對象(不過另外也惡搞了【虎豹小霸王】(Butch Cassidy and the Sundance Kid)、【捍衛戰警】(speed)、【黑色追緝令】(pulp fiction)與【小鬼當家】(home alone)等經典作品),萊斯利(Leslie Nielsen)的喜感可謂渾然天成,有些橋段真是快笑死我了,不過也有些橋段略嫌無趣,總的來說並沒有什麼創新,可惜了。@@
花絮:伊莉莎白赫莉(Elizabeth Hurley)曾是女主角的預定人選。開頭場景和主題曲風格都很明顯是瞎搞【霹靂彈】(thunderball)。至今仍是佛導(Rick Friedberg)最後的掌鏡作品。
http://www.imdb.com/title/tt0117723/
2023/10/12
- Jul 02 Sun 2023 22:55
ドラえもん のび太のドラビアンナイト (哆啦A夢:大雄的天方夜譚) 1991
大長篇系列的第十二集,劇本原作於1990年9月在《月刊コロコロコミック》開始連載,當時是和【哆啦美與阿拉拉♥少年山賊團】(ドラミちゃん アララ・少年山賊団!)同場共映,東寶的獲利大約是十八億日圓,觀影人次達到三百六十萬,年度排名第六。
這次故事背景移到天方夜譚裡,因為靜香不慎滯留在故事裡且被抓為奴隸,所以主角一行人義不容辭地前往故事裡拯救她,他們遇見了英勇的辛巴達並和他成為朋友(黃金宮殿整個飛起來真是太炫啦@@)。情節極富教育意義(他們的友情真是令人感動啊QQ),主題是智慧和勇氣,不管遭遇什麼困難都要沉著堅強地面對(大多數時間都沒有百寶袋),而這也正是人生的真諦。主題曲是白鳥英美子演唱的「夢のゆくえ」,歌詞呼應了情節,而溫柔的旋律亦著實撫慰人心。
花絮:於2001年成為首部在西班牙上映的系列作。
http://www.imdb.com/title/tt1147508/
2023/07/02
- Jun 17 Sat 2023 23:20
the bodyguard (終極保鑣) 1992
由凱文科斯納(Kevin Costner)和惠妮休斯頓(Whitney Houston)主演,導演則是米克傑克森(Mick Jackson),製作成本是兩千五百萬美元,在北美就灌入了一億兩千多萬美元(年度排名第七),在海外則再掃進兩億八千多萬美元,全球票房強勢地衝破四億美元,年度排名僅次於【阿拉丁】(Aladdin)而屈居亞軍。
商業電影的典範之一,大膽地以當紅黑人女歌手來當主角蔚為話題,可惜情節違背常理又矯揉造作,整體看來僅能說是及格而已(金酸莓毫不廢話地送上最差電影、最差男主角與最差女主角等提名),不過其中所用的歌曲卻趁勢攻占了樂壇,原聲帶在全世界賣出超過四千萬張並榮獲葛萊美年度最佳專輯(「I have nothing」和「run to you」也獲得奧斯卡最佳歌曲提名),「I will always love you」也在告示牌單曲榜上蟬聯了十四週冠軍(後於2004年被美國電影學會選為百年百大歌曲),讓當時原本就相當火紅的惠妮(Whitney Houston)其聲勢是更上一層樓。
花絮:編劇勞倫斯卡斯丹(Lawrence Kasden)早在1970年代就寫好劇本大綱了,他當時設定的男女主角是史蒂夫麥昆(Steve McQueen)和黛安娜羅絲(Diana Ross),片名來自【大鏢客】(用心棒),因為他是黑澤明的粉絲,不過這個構想在當時顯然太具爭議性而被無視了。包括瑪丹娜(Madonna)在內的許多女明星都是女主角的考慮人選,不過據說身為製作人之一的凱文(Kevin Costner)相當積極地招募惠妮(Whitney Houston),也就此促成她的大銀幕處女秀。原本主題曲是要用「what becomes of the brokenhearted」,可惜被【油炸綠番茄】(fried green tomatoes)捷足先登,於是凱文(Kevin Costner)建議用桃莉芭頓(Dolly Parton)所作的「I will always love you」,後由大衛佛斯特(David Foster)重新編曲將風格從鄉村改為靈魂。那個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演唱的歌手是很知名的試唱帶歌手妮塔惠塔克(Nita Whitaker)。惠妮(Whitney Houston)在拍攝時因為流產而休息了好幾週。凱文(Kevin Costner)於2019年透露拍攝保鑣緊急抱著女星離開失控的酒吧橋段時他抱的其實不是惠妮(Whitney Houston)而是她的替身,因為當時她已經下戲休息去了。
http://www.imdb.com/title/tt0103855/
2023/06/17
- Jun 03 Sat 2023 22:30
misery (戰慄遊戲) 1990
改編自史蒂芬金(Stephen King)於1987年發表的同名小說,由詹姆斯肯恩(James Caan)和凱西貝茲(Kathy Bates)聯合主演,導演則是勞勃萊納(Rob Reiner),製作成本是兩千萬美元,北美票房則是六千一百多萬美元,年度排名擠進前廿。
情節令人毛骨悚然,片名算是雙關語,既是小說主角的名字,也象徵其作者所受的苦難。威廉戈德曼(William Goldman)適當地修改出劇本,以喜劇見長的萊導(Rob Reiner)則嫻熟地調度著鏡頭,兩人合力將史蒂芬(Stephen King)躍動的文字化作真實的影像,讓人的恐懼感由模糊的想像直接變成清晰的目睹。冰天雪地又荒郊野外的情境令人感到絕望,男主角的心情變化從起先的感激涕零,接著是提心吊膽與想方設法,到最後的如釋重負,在在牽引著觀眾的情緒,讓人亦不禁試想若自己身處其中會有多麼害怕。stO
凱西(Kathy Bates)的表演有多麼優秀已無須贅述(風光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能夠將精神病者(病徵包括精神分裂症、躁鬱症、強迫症與孟喬森症候群等等)詮釋得這麼傳神想必經過了一番辛苦的揣摩,她細膩又深刻地捕捉這些病態人格者會有的情緒變化與行為反應,簡直是教科書等級的示範,安妮明顯又強硬的佔有欲與控制欲著實令人膽戰心驚(於2003年被美國電影學會選為百年五十大反派之一)。而詹姆斯(James Caan)的表演也不遑多讓,相較於凱西(Kathy Bates)精湛地詮釋出喜怒無常,他則認真地琢磨出沉著冷靜,令人不時在心裡為他加油打氣,並希望他能戰勝安妮而逃出生天。
全片唯一不合理之處大概在於發現事有蹊蹺的警長竟然會決定要獨自造訪安妮,他肯定是一個盡忠職守且思考清晰又觀察敏銳的執法人員,不只認真看待失蹤報案的電話,執勤時面對老婆的挑逗也正色拒絕,後來還仔細閱讀保羅的作品,並從一起行車糾紛中得到去調查安妮的靈感,可惜這樣一個被視為好人的角色似乎已注定要為了營造出更高的戲劇性而喪命,而這也是很多戲劇中都會刻意安排以用來激起觀眾憤慨無奈情緒的的橋段。
結局在暴戾的氣息中閃現出智慧的光芒,闡述著想要一舉突破逆境就必須事先做好準備的道理。一些心理上的陰影或創傷往往會對人們的性格產生深遠的影響,就算行為上沒有表現出來,也會在潛意識裡形成刺激。其實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在精神上有所偏執歪曲而對自己或別人造成了煩擾或傷害,相信很多人都對此心有戚戚焉,如何處理自己的障礙與應對他人的干涉無疑是人生的一大課題,而或許保羅已經為大家做出了正確的示範。@@d
花絮:史蒂芬(Stephen King)起初覺得好萊塢都會亂改他的故事而猶豫是否要出售翻拍版權,不過他發現萊導(Rob Reiner)將《總要找到你(不再純真的秋天)》(the body(fall from innocence))翻拍得不錯,所以他賣出翻拍版權的但書是萊導(Rob Reiner)必須製作或執導。金哈克曼(Gene Hackman)、勞勃瑞福(Robert Redford)、華倫比提(Warren Beatty)、傑克尼柯森(Jack Nicholson)與達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等眾多男星都婉拒了演出邀約。貝蒂米勒(Bette Midler)後來很後悔當時拒絕了演出邀約,安潔莉卡休斯頓(Anjelica Huston)則因為檔期衝突而被迫放棄,而芭芭拉史翠珊(Barbra Streisand)與潔西卡蘭芝(Jessica Lange)等人也都曾是考慮人選,不過編劇威廉(William Goldman)其實早已慧眼獨具地選擇了當時沒啥知名度的凱西(Kathy Bates)。萊導(Rob Reiner)藉著大量觀賞亞佛列德希區考克(Alfred Hitchcock)的作品來學習如何執導驚悚片。安妮的形象多少取自潔寧瓊斯(Genene Jones)。警方在發現保羅的座車後假定他已死亡取自史蒂芬(Stephen King)自己於1999年中的真實經歷。經過科班訓練的凱西(Kathy Bates)與喜歡隨興演出的詹姆斯(James Caan)一開始有點扞格,不過後來兩人成了好友。萊導(Rob Reiner)客串演出直升機駕駛。安妮買給保羅的打字機是引領當代技術的皇家十型。保羅跟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Elizabeth II)握手的照片是詹姆斯(James Caan)於1975年跟她合拍的。保羅被囚禁了四週。凱西(Kathy Bates)有點失望安妮開割草機輾死一個年輕警察的橋段被刪掉了。萊導(Rob Reiner)的城堡岩的開張之作。新線所發行的第一部家庭錄影帶,此前他們的家庭錄影帶都交由哥倫比亞發行。凱西(Kathy Bates)是第一個憑藉驚悚片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演員。威廉(William Goldman)於2015年改寫出舞台劇本。
http://www.imdb.com/title/tt0100157/
2023/06/03
- May 19 Fri 2023 23:40
reservoir dogs (霸道橫行) 1992
由昆汀塔倫提諾(Quentin Tarantino)自編自導自演(不過並非主角啦),算是群戲,不過哈維凱托(Harvey Keitel)和史蒂夫布希密(Steve Buscemi)的戲分明顯偏多,製作成本僅僅一百廿萬美元,北美票房也不到三百萬美元,但後來卻成為獨立電影的典範與邪典電影的傑作。
標準的新黑色電影,塔導(Quentin Tarantino)一鳴驚人的大銀幕導演初作,擅長吸納各家門派秘技而後將其揉合成自己武功的他堪稱無師自通的怪才(從角色描摹、故事設定到橋段安排可謂無所不仿),這些年來的許多作品也都維持著一定的水準,因而擁有了一大群死忠的粉絲。他的作品個人風格極為強烈,通常會有連珠炮般的髒話與莫名其妙的幽默感^^",並且滔滔不絕地闡述著自己對各種人事物的見解,幾乎沒有華麗的布景或炫目的特效,呈現在觀眾眼前的只有精湛的說故事功力與運鏡技巧(完全可以當作教材了),而觀眾在看完後往往有一種宣洩壓力後的暢快感受。
飽滿又鮮明的角色塑造令人讚嘆,一群西裝筆挺的酷男卻是為非作歹的惡徒(以顏色當人物代號算是致敬了【騎劫地下鐵】(the taking of Pelhem one two three)),從頭到尾都沒有女性的陪襯而充滿了男性的粗暴。至於誰才是內奸這個謎題自一開始即散發出懸疑感,不過答案很早就偷偷地浮現了,片頭的人物介紹裡飾演橙的提姆羅斯(Tim Roth)是最後註記為外加的,而且其實還有更細微的暗示:白與粉紅在爭論誰才是內奸時有一幕牆邊架子上有白色和粉紅色的水桶在同一邊而橙色的桶子在另一邊以及主謀兒子在事發後開車前往倉庫的路上出現一顆橙色的氣球等等。
巧妙又縝密的情節鋪陳則頗富諷刺意味,看似已安排妥當的行動最後卻在自相殘殺中落幕(成員間因為性格差異與利益考量而發生衝突),塔導(Quentin Tarantino)流利嫻熟地調換著時間軸,而整個過程則可以從各個角色的敘述中慢慢地拼湊出來(他們明明去搶了珠寶店,但是從頭到尾居然沒有出現任何珠寶或珠寶店的鏡頭,觀眾只能自行想像,還真是絕了!不過好笑的是,這是因為預算不夠。stO),結尾的真相大白也是極具戲劇性(最後橙自表身分而白震驚不已則明顯模仿了【龍虎風雲】)。
受傷昏厥的橙突然清醒過來擊斃了冷血殘酷的金並向被凌虐的警察表明自己是臥底的橋段可說是全片最大的驚奇,因為觀眾已經幾乎忘了他的存在,在塔導(Quentin Tarantino)的作品裡幾乎都會有這樣的神來一筆,他單純得就像一個將自己組合好的玩具拿給大人看並期待能得到讚賞的小孩。另外,戛然而止的結局也是現實的寫照,意氣用事的人往往是自尋死路,而理性冷靜的人卻每每坐收漁利;再怎麼周全的計畫也會被突發的事件所干擾,真心則常常換來絕情(千萬不可盲信他人啊)。
花絮:原本導演已設定為蒙提海爾曼(Monte Hellman),畢竟當時塔導(Quentin Tarantino)仍是籍籍無名,不過當他賣出【絕命大煞星】(true romance)的劇本而收到五萬美元之後情況就不同了。【殺手】(the killing)與【邊城蒙面俠】(Kansas City Confidential)也都是靈感來源之一。塔導(Quentin Tarantino)原本打算用三萬美元以一台十六毫米攝影機拍成,後來在擔任執行製作人的哈維(Harvey Keitel)幫忙籌到一百五十萬美元之後情況才開始有了轉機。東尼史考特(Tony Scott)在看完此片和【絕命大煞星】(true romance)的劇本後是想執導此片,但是塔導(Quentin Tarantino)堅持要親自掌鏡。塔導(Quentin Tarantino)曾向詹姆斯伍茲(James Woods)提出邀約,不過其經紀人因為塔導(Quentin Tarantino)開出的價碼遠低於他的行情而回絕且甚至沒告知他,他後來和塔導(Quentin Tarantino)相識後才知道有這麼一回事而氣得開除那個經紀人,眾多鄉民推測塔導(Quentin Tarantino)是要他來演橘。勞倫斯提爾尼(Lawrence Tierney)因為常常忘詞造成其他人的困擾而在幾天後就被炒魷魚了,雖然很快就又被聘回去了,不過他老兄竟然還曾喝得爛醉後胡亂開槍而在警局度過了週末。總共拍了卅五天,大部分場景都在一間曾是太平間的倉庫裡拍成,樓上則改裝成橘的公寓。由於預算很少,劇組在路上拍攝時無力清場,而演員們被要求帶自己的衣物來上戲,麥可邁德森(Michael Madsen)甚至連車都開來了──金的凱迪拉克,而這輛車後來在2020年以五萬六千多美元拍賣出去了。那個開槍打橙的女人是由提姆(Tim Roth)的方言老師蘇珊賽拉斯特(Suzanne Celeste)所客串演出。塔導(Quentin Tarantino)堅持要保留虐警橋段,哈維溫斯坦(Harvey Weinstein)後來讓步了。飾演藍的艾德華邦克(Edward Bunker)曾是聖昆丁監獄最年輕的重刑犯──十七歲,而藍被擊斃的橋段因為預算受限而遭到刪除。加州的服務生當時的薪資僅有最低工資(四美元出頭)的一半,因此這項工作其實是被認為應該獲得小費的。最終粉紅逃出門後隨即被警方逮捕了。背景聲音都是歌曲而沒有任何配樂。開頭他們西裝筆挺地準備去搶劫原本要搭平克佛洛伊德(Pink Floyd)的「money」。塔導(Quentin Tarantino)刻意將對白放進原聲帶裡,因為他覺得這樣就像帶領聽者回顧情節。瑪丹娜(Madonna)很喜歡此片,但她不喜歡片頭對「like a virgin」的曲解,她因此寄了『erotica』和附上反駁的字條給他。
http://www.imdb.com/title/tt0105236/
2023/05/19
- Mar 18 Sat 2023 21:55
號角響起 1995
算是耶誕檔,由朱延平執導,集合了台灣當時的四小天王(吳奇隆、金城武、蘇有朋與林志穎)。
台灣自1980年代末的【報告班長】以來又開啟了一波軍教片熱潮,而此片可以算是其中比較知名的(有許多經典台詞都讓鄉民琅琅上口),情節還算寫實,某些橋段真的會笑死我,絕對是很可口的一客爆米花啦。stO
當兵真的是許多台男人生中一段很特別的經歷,原本自由自在的人被迫去到那種高壓封閉的環境,不只要學習適應(閃躲飄?),還要試著忍耐(體能操練與言語辱罵),心態上的轉變不可謂不大,最後大多數人的感想都是『什麼都是假的,只有退伍才是真的!』^^y
花絮:林志穎當時正在服役中,而其他三位主角則因各種因素而都沒有當兵。據說國防部很不滿意此片將軍中一些不能說的秘密拍得這麼寫實,所以此後就不是很樂意再支援電影拍攝了。
http://www.imdb.com/title/tt0116343/
2023/03/18
- Feb 18 Sat 2023 23:30
blame it on the bellboy (烏龍服務員) 1992
由馬克赫曼(Mark Herman)自導自演,算是群戲,可惜票房相當淒慘,影評也普遍低分。
整個故事明顯違背常理,不過以巧妙順暢的謬誤湊出妙趣橫生的情節還是稍有可看之處。三個姓氏相像的男人同時入住威尼斯的加布里埃利飯店,因為服務生不諳英語而搞錯了人導致送錯了信,也就此引發了一連串的鬧劇。片時甚至不到八十分鐘,有如一客入口即濃的爆米花,結局隱晦地傳達出『善惡因果』意涵。
http://www.imdb.com/title/tt0103827/
2023/02/18
- Jan 23 Mon 2023 00:15
the godfather part III (教父3) 1990
【教父】(the godfather)系列的最終作,縱使相隔十多年,不過多位主要卡司依舊幾乎都到齊了,派拉蒙出資五千四百萬美元,在北美開出了六千六百多萬美元,在海外則是再添入七千萬美元,全球票房總計是一億三千多萬美元。
三部曲的終章,法蘭西斯福特柯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在原作者馬力歐普佐(Mario Puzo)的襄助下以極為寬廣的視野與史家般的筆觸為觀眾獻上這部夾帶磅礡氣勢又隱含惆悵意味的黑幫史詩,兩人聯手打造的劇本堪稱恢宏壯盛(不過其中也有稍嫌彆扭或違背常情的部分,例如麥可懺悔與暴躁易怒的文森突然就變得冷靜自持等等。),縱使明顯不足以跟前兩作相提並論,不過仍算是詳細地交代了麥可亟欲洗心革面的後半生,也為柯里昂家族波瀾壯闊又煙硝瀰漫的傳奇經歷畫下震天價響的句點。
故事時間設定在1979年,整個情節充滿了懷舊意味,因為在形式上很明顯致敬了系列前兩作,有些橋段的確十分相像,例如敵人在生意上與柯里昂家族有所衝突之後就試圖進行暗殺、家族其他成員在教父病重而無法視事時擅自決定展開報復、教父指使親信臥底到敵營、老教父承諾不再犯下罪孽後退位、新教父上位後隨即下令暗殺眾多死敵(皆運用蒙太奇表現手法)等等,其中更尖銳地嘲諷了天主教廷與金融界皆是藏污納垢,表面上神聖莊嚴或西裝筆挺,暗地裡卻共謀做著貪污詐騙的勾當。
故事主軸依然是江湖恩怨與家庭牽絆,麥可一心一意想改做合法事業,但是他所面臨的紛擾或逼迫卻讓他不得不再以暴力還擊。他不想當教父,可是別人想請他主持公道(甚至想暗殺他);他想從商,可是別人利用他急著想洗白的心態來敲詐他(簡直把他當成傻瓜)。麥可為了守護家庭而不得不再涉足江湖,他強勢地擔起了責任並努力地表現出慈愛,但是到了最後仍然顯得力不從心了,於是他的姪子接替他成為教父並接管了家族事業。
結局映照出現實的殘酷,幾十年來,柯里昂家族在與其他勢力廝殺的過程中同樣受傷慘重,這回是麥可的女兒瑪莉香消玉殞了,喪女之痛也讓他不禁要仰天長嘯(可以想見凱特會永遠都不再原諒他了)。麥可身為銜接三作的主角,原本打算自食其力的他在父親的懇託下毅然決然撐起了四面楚歌而頹然欲傾的家族事業,他為了維護家族利益而犧牲了很多(連哥哥、妻子與女兒都包含在內了QQ),他讓柯里昂家族的威望震懾紐約並遠播至拉斯維加斯,可是最後他卻孤寂地度過淒涼的晚年。
從維托自西西里島偷渡至紐約到麥可獨自坐在搖椅上溘然長逝,幾十年光陰宛若白駒過隙。麥可是名震江湖的柯里昂教父,但是像他這樣的強人最後也會變成渴望親情並祈求諒解的老人,無奈天不從人願,到頭來他還是失去了所有的親情與諒解而只能在腦海中回憶那些曾經溫馨恬靜的過往。他做錯了什麼嗎?或許每個人的看法有所不同,不過這大概就是他接掌家族事業後注定要付出的代價吧!『All the power on earth can't change destiny.』(再大的權力也無法改變命運)
接著先來講一些開拍前關於選角與籌備的瑣事。由於柯導(Francis Ford Coppola)認為前兩作就已經說完柯里昂家族的故事了,所以他完全沒有打算要拍攝第三作,而派拉蒙也早就決定即使沒有他也要繼續拍下去,不料一拖就好幾年過去了,柯導(Francis Ford Coppola)後來因為經濟拮据而接受派拉蒙拍攝第三作的提議,當時派拉蒙已經準備好一部以文森為主角的劇本,但是他覺得還是應該要以麥可為主角才對,派拉蒙後來讓步了,而劇本也經過多次潤飾(柯導(Francis Ford Coppola)想要讓麥可死,無奈派拉蒙不同意。)。柯導(Francis Ford Coppola)向艾爾帕西諾(Al Pacino)提出五百萬美元片酬,但艾爾(Al Pacino)想要七百萬美元外加百分之一的票房紅利,柯導(Francis Ford Coppola)拒絕並暗示故事可以不必以麥可為主角,艾爾(Al Pacino)見狀才連忙點頭。在前兩作飾演湯姆的勞勃杜瓦(Robert Duvall)對派拉蒙提出的一百萬美元片酬很不滿意,他希望能拿到跟艾爾(Al Pacino)一樣多的片酬,不然至少也要有三分之一,可是派拉蒙只願意給他五分之一,於是他就拒演了。黛安基頓(Diane Keaton)的片酬是一百五十萬美元。茱莉亞羅勃茲(Julia Roberts)婉拒出演瑪莉,因為她要去演【麻雀變鳳凰】(pretty woman)。蕾貝嘉薛佛(Rebecca Schaeffer)當時正準備試鏡爭取出演瑪莉,不料卻被瘋狂粉絲殺害。瑪丹娜(Madonna)曾爭取出演瑪莉,但是被嫌太老了,柯導(Francis Ford Coppola)邀請她來演記者,可惜因為價錢談不攏而破局。布莉姬芳達(Bridget Fonda)也曾試鏡爭取出演瑪莉。預定要演瑪莉的薇諾娜瑞德(Winona Ryder)在即將開拍前因為精神壓力過大而辭退讓派拉蒙有點措手不及,柯導(Francis Ford Coppola)礙於開拍在即而倉促決定由自己的女兒蘇菲亞柯波拉(Sofia Coppola)則引起一些質疑,畢竟她的演技實在不怎麼令人有信心。法蘭克辛納屈(Frank Sinatra)一反之前反對此系列的心態而爭取演出阿圖貝洛,不過後來卻因為派拉蒙給的片酬過低而不再感興趣。原本預定要繼續飾演湯瑪西諾的柯拉多賈帕(Corrado Gaipa)在開拍前過世,所以柯導(Francis Ford Coppola)被迫要另尋人選。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的母親客串演出了向文森抱怨的老婦人。梵蒂岡拒絕劇組入境拍攝。
最後則是花絮。札薩的原型是喬可倫坡(Joe Columbo)和喬加洛(Joe Gallo);盧凱西的原型是義大利總理朱利奧安德萊奧蒂(Giulio Andreotti)。柯里昂家族在跳舞同樂時合唱的是朱利耶斯拉洛薩(Julius LaRosa)演唱的「eh cumpari」,這首曲子在1953年發表時相當熱門。揣度喧騰一時的教宗若望保祿一世(John Paul I)驟逝與安保信銀行醜聞之真相。五項系列唯一:沒有獲得奧斯卡最佳電影、沒有被美國國家電影保護局收入保存名單、沒有獲得奧斯卡演員獎項、沒有獲得兩個以上奧斯卡演員獎項提名以及獲得金酸莓演員獎項提名。首次有系列三作皆被提名為奧斯卡最佳電影。柯導(Francis Ford Coppola)後來一直對當時缺乏資金與時間來做準備感到耿耿於懷,他想要六百萬美元,可是派拉蒙只給他一百萬美元,他要求半年時間來撰寫劇本,可是派拉蒙為了趕上1990年的耶誕檔期而只給他一個半月,而且他也對缺了湯姆海根感到可惜。瑪莉的死取自音效設計師理查貝格斯(Richard Beggs)女兒的真實遭遇。麗莎佛魯奇曼(Lisa Fruchtman)被掛名為三位剪輯之一,不過其實她只做了最後五分鐘而已(從瑪莉的死到麥可的死)。儘管片時長達一百七十分鐘,不過依然是系列三作中最短的。柯里昂三兄弟先後於系列三作中死去。後來發售的DVD中有確認麥可死於1997年。安迪賈西亞(Andy Garcia)於2010年受訪時表示柯導(Francis Ford Coppola)曾打算再拍第四集,但是後來因為馬力歐(Mario Puzo)過世而作罷。柯導(Francis Ford Coppola)於2020年推出自己剪輯的版本(開頭和結尾皆有不同),片名改為【the godfather coda: the death of Michael Corleone】。
http://www.imdb.com/title/tt0099674/
2023/01/23
- Jan 11 Wed 2023 23:30
the Hudsucker proxy (金錢帝國) 1994
柯恩兄弟(Joel & Ethan Coen)早期的作品,由提姆羅賓斯(Tim Robbins)領銜主演,配角則有珍妮佛傑森李(Jennifer Jason Leigh)和保羅紐曼(Paul Newman)等人,製作成本是四千萬美元,可惜在北美連三百萬美元都收不到,在海外也只能再添上八百多萬美元,全球票房總計也僅僅一千一百多萬美元而已,肯定是賠了。
充滿了黑色幽默的笑鬧喜劇,有如一則荒誕不經的現代寓言(有許多角色都像漫畫人物般顯得不真實,例如天真無邪的男主角、言詞鋒利的女主角和喋喋不休的電梯少爺等人。),無奈卻因為境界過於奧妙而變成曲高和寡,情節從頭到尾都沒啥邏輯,反正就是無厘頭(那句『for kids』真的會笑死我^^"),竟然把呼啦圈當作重點行銷?什麼?竟然大賣特賣!實在令人腦後不禁要冒出一滴汗啊!
故事繞了一大圈,結尾的轉折體現了人生的真諦而頗富諷刺意味。有時候算計太多到頭來卻是一場空,反倒是無所求的心態會迎來好運,善良真誠在爾虞我詐的商場上可謂彌足珍貴(愚蠢?QQ),而單純率直的情感在現實勢利的氛圍中更是令人欣羨(可遇不可求啦@@)。
花絮:劇本早在1985年就寫成了,當時兄弟倆就接洽過保羅(Paul Newman)。沒有掛名的製作人喬爾希佛(Joel Silver)想要找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來主演,不過兄弟倆堅持要用提姆(Tim Robbins)。克林伊斯威特(Clint Eastwood)曾被邀演希尼,傑克尼柯森(Jack Nicholson)亦曾是考慮人選。珍妮佛(Jennifer Jason Leigh)在試鏡中贏過艾倫巴金(Ellen Barkin)、妮可基曼(Nicole Kidman)、薇諾娜瑞德(Wynona Ryder)和布莉姬芳達(Bridget Fonda)等人。沃寧赫德薩克跳樓自殺的橋段取自1975年伊萊布雷克(Eli Black)自四十四樓跳下自殺的真實事件。兄弟倆少數沒有親自剪輯的作品。
http://www.imdb.com/title/tt0110074/
2023/01/11
- Jan 05 Thu 2023 22:45
other people's money (搶錢世界) 1991
由丹尼狄維托(Danny DeVito)、潘妮洛普安米勒(Penelope Ann Miller)與葛雷哥萊佩克(Gregory Peck)等人主演,導演則是諾曼傑維森(Norman Jewison),在北美進帳了兩千五百多萬美元。
相當有內涵的商業喜劇(大概是因為講了一大堆我聽不懂的商業法律用語吧stO),可惜男女主角的搭配實在太怪了,情節沒什麼起伏,結局也不怎麼精彩,感覺就是有點平淡。不過寓意倒是值得玩味,一味地訴諸情感稍嫌不切實際,滿口談論著利益又顯得不近人情,所以該怎麼辦呢?就兩邊都要兼顧啊,可以稍微偏重某一邊,但不能完全忽略某一邊,結局已經講得很清楚了,即使家財萬貫,不過如果身邊沒人相伴也是高興不起來的啦。
花絮:葛雷哥萊(Gregory Peck)的息影作。原本的結局很冷酷,而試映後的反應不太好,所以華納決定再重拍一個比較溫暖的結局,傑導(Norman Jewison)對此感到失望並期盼能釋出他原本所拍的結局,不過至今還未如願。
http://www.imdb.com/title/tt0102609/
2023/01/05
- Nov 24 Thu 2022 22:25
the Flintstones (石頭族樂園) 1994
改編自1960年代美國的同名電視動畫劇集,由約翰古德曼(John Goodman)和瑞克莫拉尼斯(Rick Moranis)等人主演,導演則是布萊恩拉凡(Brian Levant),製作成本是四千六百萬美元,光是在北美就囊括了一億三千多萬美元(年度排名擠入前五),在海外更是橫掃超過兩億美元,全球票房為三億四千多萬美元,年度排名高居第六。續集【石頭族樂園2:賭城萬歲】(the Flintstones in viva rock Vegas)在2000年上映,無奈是一顆票房炸彈。
故事背景混合了石器時代與1960年代美國而顯現出一股令人噴飯的滑稽感,情節沒啥新意,反正從頭到尾都在亂演(這根本是還沒看之前就已經知道的事情了,我也承認此片就是拿來湊數用的,相信金酸莓也會很贊同我。stO),或許美國人更能體會到箇中笑點吧。@@
花絮:翻拍版權起初是在基斯巴里許(Keith Barish)和喬爾希佛(Joel Silver)手中,當時敲定的導演是理查唐納(Richard Donner),後來於1992年被賣給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的安培林。前前後後採用的編劇多達卅幾個,是業界紀錄,不過最終只有三個人得以掛名。法蘭西斯福特柯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曾被邀請來掌鏡,不過他覺得故事太奇怪而婉拒了。喬爾(Joel Silver)還擔任製作人時,他一直希望能由吉姆貝魯西(Jim Belushi)來主演;丹艾克洛伊(Dan Aykroyd)、比爾莫瑞(Bill Murray)和切維蔡斯(Chevy Chase)等人也都曾是佛列德的考慮人選,但也都因為不夠胖而被摒棄了;而身材符合的約翰坎迪(John Candy)也曾在考慮之列,可惜他不幸早逝。凱薩琳奧哈拉(Catherine O'Hara)、吉娜戴維斯(Geena Davis)和費絲福特(Faith Ford)等人都曾是葳瑪的考慮人選。史蒂芬(Steven Spielberg)力邀丹尼狄維托(Danny DeVitto)來飾演巴尼,但是他覺得自己不適合而反過來推薦了瑞克(Rick Moranis)。佛列德的秘書本來真的要找莎朗史東(Sharon Stone)來演,可惜她因為檔期衝突而婉拒了。約翰(John Goodman)是在情境喜劇【Roseanne】第六季和第七季的空檔中拍了此片。工地老闆的形象取自被認為是最先使用水泥技術的法國建築師夏爾勒柯比西埃(Charles Le Corbusier)。伊莉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的大銀幕隱退作。發行權原本為新線所有,後來被賣給環球。
http://www.imdb.com/title/tt0109813/
2022/11/24
- Oct 09 Sun 2022 00:25
the game (致命遊戲) 1997
由麥可道格拉斯(Michael Douglas)擔綱演出,導演則是大衛芬奇(David Fincher),製作成本是五千萬美元,不過在北美只收進了四千八百多萬美元,好在海外添上了六千萬美元,也拉抬全球票房超過了一億美元。
娛樂性十足,創意感無限,芬導(David Fincher)真不愧是懸疑大師,竟然能夠將一個這麼故弄玄虛的劇本導得如此有聲有色(當然麥可(Michael Douglas)逼真傳神的精彩演出也是功不可沒),觀眾一開始就像是欣賞超現實主義畫作般完全看不懂,不過後來慢慢地會被牽著走而覺得其中必定有著不為人知的天大陰謀或血海深仇,觀眾大概怎麼也想不到最後芬導(David Fincher)會像調皮的小孩般嬉皮笑臉地走上前來告訴你這從頭到尾都是一場惡作劇而已,放輕鬆啦,祝你生日快樂喔,啾咪!嗯,講得這麼輕描淡寫,不過被整的人就像是啞口食苦瓜般無奈啊!
尼可拉斯在那幾天裡有如玩了一場真人線上遊戲(不過整個過程給人的感覺很不真實,因為那間公司怎麼可能將那麼多情境掌握得那麼好呢?實在有點違背常理啊!),他血脈賁張又提心吊膽,搞不懂到底是什麼人要致他於死地。故事非常荒謬,不過其重點在於讓觀眾身歷其境般地體會到尼克慌張失措的感覺,試想,光是在螢幕前看著就有點坐立難安了,若是自己親自下場體驗的話,那想必也會像尼克一樣起痟了吧!結局給人的評價不一,應該有人會覺得很新奇而喝采,不過也絕對有人會覺得太胡鬧而幹譙,端賴性格而定(對我這種古板的人來說,其實有種被捉弄而不悅的感受。@@)。
花絮:1993年時曾預定由強納森莫斯托(Jonathan Mostow)來掌鏡,男女主角則分別為凱爾麥克拉克蘭(Kyle MacLachlan)和布莉姬芳達(Bridget Fonda)。安德魯凱文渥克(Anderw Kevin Walker)其實也是編劇之一,只是他並沒有掛名。茱蒂佛斯特(Jodie Foster)原本被安排演尼克的姊妹,但她後來覺得將這個角色改成女兒會更好,可惜芬導(David Fincher)和麥可(Michael Douglas)都很反對這個改變,她也就因此退出了;後來這個角色被改成男性,而傑夫布里吉斯(Jeff Bridges)曾被詢問演出意願。消費者娛樂服務處的標誌是著名的潘洛斯三角(不可能物體之一)。尼克所做的測驗是明尼蘇達多項人格問卷。尼克被丟包在墨西哥的墓地是向【bring me the head of Alfredo Garcia】致敬。芬導(David Fincher)後來多次在受訪中表示自己對拍了此片並不感到驕傲,他老婆也說他根本不該執導此片。
http://www.imdb.com/title/tt0119174/
2022/10/09
- Sep 10 Sat 2022 01:15
天と地と (天與地) 1990
改編自海音寺潮五郎於1960年連載至1962年的同名小說,由榎木孝明主演上杉謙信,武田信玄則由津川雅彥飾演,導演是角川春樹,製作成本高達五十億日圓(宣傳費亦多達廿二億日圓),當年在日本囊括九十二億日圓(獲益超過五十億),進場人數大約是五百卅萬,風光無限地登上國片冠軍寶座,全年也只輸給【回到未來2】(back to the future part II)。
名聞遐邇的史詩鉅作,角導與幾十位助理導演對於戰鬥場面的調度相當優異(成功地勾勒出氣勢磅礡的宏大景象,動用三千個臨演實在令人咋舌,分別將以紅色與黑色來呈現武田軍與上杉軍的設定也讓觀眾得以清晰地理解情節。),而他更在兵戎謀略的剛強氛圍中點綴了兒女情長的柔美意境(自然地形塑出自詡為毘沙門天化身的上杉其實也是有情有義的血肉之軀),而小室哲哉操刀的配樂也該記上一功才是(那低迴嗚咽的笛聲真是淒美啊QQ)。整體而言,在主角形象的雕塑上可謂細膩,但對時勢輪廓的描畫就顯得粗糙了,優點與缺點都很明顯,儘管畫面壯闊美麗,可惜情節凌亂鬆散。
故事明顯在頌揚上杉憐憫窮苦蒼生而決心以戰止戰的高尚信念(心態從婦人之仁轉變成大義之道),所以武田也就變成貪婪奸巧的狂妄梟雄(連造型都有如魔鬼般猙獰野蠻)。四百多年前,兩人在北信濃對抗了十幾年的事蹟至今仍為戰國史粉絲所津津樂道,其中尤以第四次川中島之戰(又稱八幡原之戰)最為激烈知名,後世對此戰役也不斷地渲染,更加增添了兩人當時在此僵持不下的傳奇性。
我對日本戰國群雄爭霸的時代一直很感興趣,而觀賞歷史作品總會令人心生懷古之幽情,因為歷史長河始終奔流不息,斯人斯事已然遠去,但留予後人的感觸長存,正所謂『以古鑑今』啊!
花絮:角川原本想起用以【獨眼龍政宗】(独眼竜政宗)成名的渡邊謙,無奈他由於身體不適而被迫退出,接著相中的松田優作又因為檔期衝突而無法接演,最後找到了榎本。原本角川打算交由東寶來發行,可是最後因為分潤談不攏而破局,角川接著找上東映,協商同樣也曾陷入僵局,所幸後來有達成共識:東映必須拿出七億日圓來幫助宣傳,然後可以拿到百分之十五的分潤。上映當時正值日本泡沫經濟時期,口袋飽滿的大企業常常會出資贊助電影,據說此片獲得超過卅家企業贊助,光預售票就被拿走四百萬張,獲益直接飆破五十億日圓,而因為民眾去金券店就能買到預售票,所以電影院的售票口反倒顯得冷清。
http://www.imdb.com/title/tt0099753/
2022/09/10
- Jul 27 Wed 2022 22:50
Amos & Andrew (黑白追緝令) 1993
由尼可拉斯凱吉(Nicolas Cage)與山繆傑克森(Samuel L. Jackson)聯合主演,導演則是麥克斯佛萊(E. Max Frye),製作成本是一千七百萬美元,可惜北美票房連一千萬美元都沒有,肯定是賠了。
算是黑色喜劇,大開敏感的黑白種族玩笑,最傳神的部分就是描繪了那些自以為高尚的白人虛偽做作的嘴臉(律師夫妻的自鳴得意、警察局長的惺惺作態以及警察唐尼的愚蠢魯莽等等),但是整體說來還是稍嫌枯燥,情節套用了公式(那些體面白人都道貌岸然,而白人罪犯卻善良真誠。),結局也老調重彈(黑白各自省思之後和解了),實在沒什麼新意啊!stO
花絮:安德魯告訴艾默斯不要將他們倆的名字放在一起,他指涉的就是美國在1928年至1960年最紅的廣播節目【Amos 'n' Andy】,這個節目被許多黑人團體認為帶有極端的種族歧視傾向。
http://www.imdb.com/title/tt0106266/
2022/07/27
- Jul 23 Sat 2022 21:45
ドラえもん のび太とアニマル惑星 (哆啦A夢:大雄與動物行星) 1990
我在部落格寫電影心得以來所看的第一千七百部電影,大長篇系列的第十一集,劇本原作於1989年10月在《月刊コロコロコミック》開始連載,當時是和【大耳鼠·愛莉活動大寫真】(チンプイ エリさま活動大写真)同場共映,東寶的獲利超過了十九億日圓,觀影人次達到三百八十萬,年度排名第七。
主題很明顯是環保(我對情節稍有印象,一定是在小時候就看過了。^^y),說教意味甚濃(不過當然還是有笑點啦,例如胖虎一直被誤認成猩猩以及哆啦A夢一直被誤認成貍。),相當嚴厲地批判人類是破壞地球環境的罪魁禍首,而沒有人類的動物星球卻是一片祥和快樂,人類的確該思考如何在保護環境與進步發展中找到平衡點才行。主題曲是武田鐵矢演唱的「天までとどけ」,歌詞頗具深意,人類的確是渺小又迷惘啊!
花絮:原作中出木杉是有登場的,但在此片中完全被刪掉了,這個情況是首次發生。
http://www.imdb.com/title/tt1147520/
2022/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