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4.jpg  

前言:DVD在看到後半段時壞掉了,我只好改用電腦接著看完。stO

由拜倫霍華德(Byron Howard)和瑞區摩爾(Rich Moore)聯合執導,製作成本高達一億五千萬美元,在北美橫掃三億四千多萬美元(年度排名第七),在海外也狂撈六億八千多萬美元,全球票房堂堂突破十億美元,年度排名高居第四。

故事饒富寓意,動物方城市明顯就是象徵人類的世界,接著再以各種動物的本性或特徵來隱喻人類之間的差異,這個擬人化的手法堪稱巧妙睿智,探討的主題亦反映了現實(如種族歧視與刻板印象等偏見,草食動物對肉食動物的忌憚即明顯影射出美國許多白人對黑人的看法。),可說是淋漓盡致地描繪出近代人類所追逐鼓吹的價值觀(大致上就是指人人平等且應該和平共處),其積極正向的用意受到各方的讚揚,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片就是最好的證明了。

情節著實懸疑又幽默(樹懶橋段太令人印象深刻了^^"),以兔子為主角帶有雖弱小且被嘲諷但仍勇往直前的進取精神,以兔子和狐狸這兩個被普遍認為合不來的物種合作查案則帶有族群融合且互相幫助的良善意涵,儘管現實沒有這麼美好,不過人們對於這種正向樂觀的呼籲都應該給予熱烈掌聲而非投以異樣眼光(減少過度或惡性的競爭將會讓世界變得更加和諧,不過當然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其寓教於樂的效果值得稱讚。

花絮:原本是打算以尼克為主角。兔村離動物方城市大約是兩百一十一英里。茱蒂當時廿四歲,所以她大概是1992年出生的。B老大是鼩鼱,他隱喻誰呢?當然是維托柯里昂。副市長的姓氏是『Bellmether』,『bell』是鈴鐺,『wether』是閹割過的羊,而她所屬的綿羊則是惡魔或罪惡的象徵。沒有出現靈長類、鳥類、魚類、兩棲類和爬蟲類。茱蒂在搭車離開兔村前向父母說的『The 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fear itself.』(我們唯一需要恐懼的就是恐懼本身。)出自富蘭克林羅斯福(TFranklin D. Roosevelt)。尼克通常以兔子或蘿蔔來稱呼茱蒂,他從頭到尾只叫過她的名字一次,就是在他們被馬桶沖進大海時。茱蒂家的貨車車牌是『JER2911』,暗指《耶利米書》第廿九章第十一節。致敬許多經典,例如【星際大戰五部曲:帝國大反擊】(the empire strikes back)與【阿凡達】(Avatar)。【魔鬼總動員】(total recall)的編劇蓋瑞戈德曼(Gary L. Goldman)所擁有的海濱大道控告迪士尼盜取他們在2000年與2009年兩度向其提出的構想,雖然最後是證據不足而無法開庭,但他也被允許在證據更充分的情況下可以重新提告。

http://www.imdb.com/title/tt2948356/
2022/06/28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693.jpg  

改編自馬識途於1982年發表的《夜譚十記》裡的《盜官記》,是姜文的『北洋三部曲』之首部曲,由姜文、周潤發和葛優等人主演,製作成本超過一億五千萬人民幣,而全國票房最終超過六億五千萬人民幣,算是大豐收了。隨後也獲得金馬獎和香港金像獎最佳電影、最佳導演和最佳男主角等多項提名,但主要獎項中只拿到前者的最佳改編劇本。

故事背景設定在1920年左右,當時中國正值軍閥混戰,在如此動盪不安的政局下,有人盜官鬻爵或魚肉鄉民皆已不足為奇,而各地想必也早就民不聊生。鵝城其實就是整個中國的縮影,當官必貪,為富不仁,兩方狼狽為奸剝削百姓。的確是兼具省思意涵與娛樂效果的作品,在情節鋪陳、運鏡剪輯與角色演出等各方面都算是上乘,『站著把錢掙了』、『大哥,你是了解我的。』和『一句話,噁心!』等台詞也隨即變成鄉民在網路上琅琅上口的戲謔用語,已足證其有多麼受到推崇。

周潤發、葛優和姜文各以浮誇或沉穩的風格傳神地做出了詮釋,三個立體有型的角色之間的爾虞我詐無疑是故事的重心,過程可謂妙趣橫生而令人發噱。張麻子和黃四郎針鋒相對,但是都想置對方於死地的兩人卻也都假惺惺地表現出尊敬對方的態度;馬邦德則被迫夾縫求生,只能卑屈地唯唯諾諾(不過將張一夥人騙到鵝城去還真是傑出的一手啊)。結尾張智取黃的方法堪稱巧妙,黃為自己安排的保險(替身)反倒為張所用,如此戲劇性的轉折著實令人拍案叫絕。片名亦頗有深意,有些事情不宜操之過急,等待是一門困難的學問。

推翻了黃四郎,張麻子的幾個主要手下卻不想再跟著他繼續當無利可圖的土匪而決定要去上海。當初當土匪就是要搶錢,現在既然這樣,那就不當土匪了。這樣的結局頗具諷刺意味,揭示了一個舉世皆然的道理:徒然喊著口號是難以匯聚同志的,必須給點甜頭才易於籠絡人心啊,嗯,這就是人性。另外,人民面對張的號召與誤以為黃倒台後截然不同的反應也是相當值得玩味。被奴役久了,所以沒人敢強出頭,但是一旦看到誰垮台了,就會爭先恐後地前去落井下石,唉!這也是人性。

故事明顯帶有政治意象,哪個角色比喻哪個群體其實都已經講得很淺白了(還看不懂的人自己上網查一下吧^^"),不過懂得明哲保身的影評和網民們都不敢講出心中真正的想法,他們當然都會往不違逆党的方向進行解讀,只有身在牆外的人才敢說出真話。以為會有英雄出來拯救蒼生的人真的可以醒醒了,只是演個戲讓你過過乾癮罷了,你還他媽的開始做起夢來啊?睜大眼睛看清楚一點喔,鵝城還是那個鵝城,黃四郎也沒有垮台,你也依然是鵝城百姓,真是嗚呼哀哉!

花絮:主要拍攝地點是在廣東省江門市,也使得開平碉樓村落成為熱門觀光景點。

https://hkmdb.com/db/movies/view.mhtml?id=13894&display_set=big5
http://www.imdb.com/title/tt1533117/
2022/06/23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692.jpg  

改編自田納西威廉斯(Tennessee Williams)於1955年發表且獲得普立茲獎的同名舞台劇本,由伊莉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與保羅紐曼(Paul Newman)等人主演,導演則是理查布魯克斯(Richard Brooks),當年在北美收穫了七百六十幾萬美元,年度排名高居第三。獲得奧斯卡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男主角與最佳女主角等六項提名,可惜最後是全數落空。

田納西(Tennessee Williams)的舞台劇本一向都別具深意,身為同性戀的他相當擅長描繪意志掙扎與情感表達等方面,許多對白都經過精雕細琢而顯得鏗鏘有力,每個角色也都有血有肉地表現出真實深沉的人性。原片名『在熱燙的錫製屋頂上的貓』頗有意思,比喻處在痛苦情境中而戰戰兢兢面對的人,很多人都曾有過類似的經驗,不過每個人的反應就不盡相同了。有人忍受不了就跳了下來,但是很可能就此失去了某些東西;也有人咬緊牙關地堅持到底,這樣才有機會獲得某些東西。

故事發生在南方的密西西比州,以一個地主的家族聚會為敘述背景,所探討的面向廣泛又尖銳(例如酗酒、貪婪、冷漠與謊言等等),其筆鋒著實犀利,每分鐘都令人感到焦躁困惑。布導(Richard Brooks)嫻熟地抓住了故事的神韻,幾個主角也細膩地詮釋出人物的性格(俊俏的保羅演自暴自棄的富家子,而伊莉莎白則演堅忍剛毅的妻子,兩人的對手戲真的很精彩啊!),算是完全撐住了原本的舞台劇形式。人物間的關係在幾個鏡頭之後就一目瞭然,緊張的情勢有如湧動的暗流,心裡的疙瘩也宛若疼痛的傷疤。

幾個角色間不斷地辯駁爭吵(主要是指布力克與父親以及妻子),幸好最後總算學會了相互包容而盡棄前嫌,雨過天青式的結局淺顯地闡述了一些處世哲學。一味地算計,往往會弄巧成拙;保持平常心,常常是柳暗花明。另外,觀眾最終會發現主題其實是『愛』這個難以捉摸且無法丈量而卻令人期待又怕受傷害的感覺。在親人之間,若是有愛環繞,即使家徒四壁也令人甘之如飴;若是無愛存在,即使家財萬貫也令人感到孤獨。這些說法當然都有點脫離現實,不過隱藏於其中的深刻意涵倒是鞭辟入裡而值得人們深思。

花絮:舞台劇在百老匯演了將近七百場,導演是伊力卡山(Elia Kazan)。喬治庫克(George Cukor)婉拒掌鏡。在百老匯舞台劇中飾演布力克的班賈札拉(Ben Gazzara)婉拒繼續飾演男主角。馬龍白蘭度(Marlon Brando)很後悔沒有接演布力克;蒙哥馬利克里夫(Montgomery Clift)和艾維斯普雷斯利(Elvis Presley)等人也都曾婉拒接演此角;詹姆斯狄恩(James Dean)是男主角的考慮人選,可惜他不幸在開拍前車禍身亡。拉娜特納(Lana Turner)和葛麗絲凱莉(Grace Kelly)都曾是女主角的考慮人選;瑪麗蓮夢露(Marilyn Monroe)曾爭取演出此角。布導(Richard Brooks)一度很希望東尼法蘭西歐薩(Tony Franciosa)和愛娃嘉德納(Ava Gardner)來演男女主角。柏爾伊夫斯(Burl Ives)和瑪德琳薛伍德(Madeleine Sherwood)都繼續飾演他們在舞台劇中的角色。原本是要像其他改編自田納西(Tennessee Williams)作品的電影那樣拍成黑白片,但是在男女主角確定後,布導(Richard Brooks)就堅持要拍成彩色片了,因為他覺得這樣更能凸顯兩人的俊俏與美麗。開拍當天,伊莉莎白(Elizabeth Taylor)的丈夫麥克陶德(Mike Todd)因為飛機失事身亡。此片絕大部分的配樂都取自安德烈普雷文(André Previn)於1949年為【tension】所作而沒被採用的,因為當時配樂師工會罷工,所以米高梅只好使用庫存的作品。為了符合審查尺度而刪除了男主角的同性戀傾向。田納西(Tennessee Williams非常不喜歡此片,因為他覺得情節被改動太多了(他主要就是在意男主角同性戀傾向被刪掉吧@@)。米高梅當年最賣座的作品。伊莉莎白(Elizabeth Taylor)首次演出改編自田納西(Tennessee Williams)作品的電影,她後來又演了三次。

http://www.imdb.com/title/tt0051459/
2022/06/17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691.jpg  

由北野武自編自導自演,當年在威尼斯影展斬獲金獅,隔年初在日本上映後收穫了一億兩千萬日圓。

初次看過北導電影的人常會發出驚嘆,因為很難想像他這種老粗能有這麼深沉的導演天分,實在是相當獨樹一幟的敘事方式,從頭到尾都散發出難以言喻的哀愁,對白少,節奏慢,長鏡頭和遠鏡頭很多,常常以無聲的畫面去傳達複雜的情緒,而久石讓幽怨悠遠的配樂也讓這種氛圍更形具體。北導將他的作品所特有的各項風格(例如難耐的沉默、突來的暴力、無言的溫柔、台詞偏少以及大量的長鏡頭等等)都發揮得很徹底,因此也有人覺得這是他的集大成之作。

北導作品中的男主角通常是性格沉默卻行為狂躁,西佳敬也是如此,他對人的態度很刻薄,遇到事情也大多是訴諸暴力,但討人厭的他也是有其優點(重同事情誼與夫妻情分等等),而這正是北導特別喜歡形塑的反差感。同事田中慘死、同事堀部半身不遂後妻女離開、不幸喪女、妻子罹患白血病等悲慘遭遇接連衝擊了西,導致他難以避免地以消極的態度去看待人生,後來他因為去借高利貸而被逼上了絕路,於是他決定以暴戾發狂的行為向了無希望的人生做強烈的抗議。

片名算是雙關語,既指『花火』,也可拆為『花』跟『火』,花代表生,火則代表死。正如炫目的火花突然劃亮了漆黑的夜空之後立刻消逝無蹤,彷彿已夾帶著人世間的絕望、內疚、懺悔與不甘就此而去。西最後帶著妻子去旅行,一趟不會再回家的旅行,而且任何人都不能阻止或破壞他們倆最後的相處時光。沙灘上,海天一色交織出美麗宜人的景致,但夫妻倆的心早已枯萎暗沉。砰!砰!兩聲槍響,西親手了結了妻子與自己的性命。結局戛然而止,寥落地飄散出令人啞口無言的惆悵意味……

花絮:堀部的畫作出自北導之手。黑澤明和尚盧高達(Jean-Luc Godard)都對此片表達讚賞。韓國自1945年開始禁映日本電影,此片成為睽違半世紀後在韓國上映的電影,不過票房很差,只賣出三萬多張票。

http://www.imdb.com/title/tt0119250/
2022/06/13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690.jpg  

改編自姜峯楠於1998年發表的中篇小說《你一生的故事》(story of your life),由艾美亞當斯(Amy Adams)和傑瑞米雷納(Jeremy Renner)等人主演,導演則是丹尼維勒納夫(Denis Villeneuve),製作成本是四千七百萬美元,上映後在北美和海外都收穫一億美元以上,全球票房突破了兩億美元,年度排名順利地擠進前五十。另外,此片也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近改編劇本與最佳攝影等八項提名,可惜最後僅抱回最佳音效剪輯一項。

的確是很高深玄妙的科幻電影(原作本身就充滿了哲學思辨性,沒有一點慧根是看不懂的,難怪我……啊!沒事。^^"),細膩地描繪了人面對未知事物時所表現出來的恐慌與焦慮,一開始吊人胃口的是外星人的模樣,再來則是他們為何會來到地球,雖然男女主角試圖跟外星人七腳族對話的橋段有點沉悶,不過一直醞釀著的懸疑感倒是讓人極為期待(他們用以表達意思的各種圓圈圖形著實帶有難以言喻的神秘感,看起來很像是水墨畫,似乎隱喻了純粹易懂的筆畫中蘊含著複雜難解的意涵。)。

數學和語言都很是深奧的學問,那分別是人類探索未知與相互溝通的極致表現,生命的演化與智慧的萌發盡在其中,人類的文明也在這樣的過程中不斷地發展至今。而人們之所以會產生誤會是因為偏見與不了解,一旦人們願意彼此理解與互相分享,那麼就將不再有隔絕疏離而只有親密友善。故事強調了人性的光輝,也歌頌了良善的互動,或許是希望能藉此消弭人與人之間的紛爭與衝突,雖然人性並沒有這麼單純,但是這樣的呼籲無疑有其高尚的價值。

維導(Denis Villeneuve)與攝影師布雷佛楊(Bradford Young)成功地塑造出一個冷凝暗沉的壓抑氛圍,約翰約翰森(Jóhann Jóhannsson)的配樂也搭配得很好,整體表現出極高的藝術性。時間軸的抽換也讓觀眾以為女主角是因為剛剛失去女兒才顯得鬱鬱寡歡,後來卻發現並非如此,原來是結尾接續開頭才對,首尾相連串成了一個環,彷彿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一切都是無盡的循環。女主角能預見未來實在令人感到驚奇,縱使悲傷的未來早已注定,但是她仍然願意前往,因為跟女兒相處的那段時光肯定很美好難忘。

意境真的相當優美,情節可謂深入淺出,以深奧的邏輯對照出淺白的道理。天地間最美麗的事物無疑是人與人之間親暱的情感,可惜的是很多人都沒有珍惜這個可貴的寶物而迷失在無底的欲望裡無法自拔。亞柏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在生命將了時曾說過:『過去、現在與未來的區分只是一種頑固的錯覺。』這番見解直接打破了人們對『時間』的既定印象。誠然,許多人事物最終都會無聲無息地消逝,千百年後已無人知曉,不過那段曾經存在的過去卻真實地在親身經歷的人們心裡刻下了永恆的印記。

花絮:尼克瑪蒂耶(Nic Mathieu)曾被徵詢執導。在蒙特婁拍攝。外星人的模樣以章魚、鯨、象和蜘蛛為靈感所設計出來。外星人那如水墨畫般的圖像語言由瑪汀柏川(Martine Bertrend)所創,而漢娜的畫則由她兒子所繪。瑪蒂娜霍格蘭伊萬諾(Martina Hoogland Ivanow)的攝影集《speedway》是布雷佛(Bradford Young)呈現畫面的靈感來源。伊恩為兩個外星人取得名字來自喜劇搭檔布德亞巴特(Bud Abbott)和盧卡斯提洛(Lou Costello)。陸軍軍官提到的那句匈牙利語詞為『szalámitaktika』,意思大概就是『薩拉米香腸戰術』。露易絲講述的那個關於袋鼠名稱由來的誤會的確是流布已久的傳說,不是她自己杜撰的。有一些呈現是向【接觸未來】(contact)致敬。太空船始終沒有觸地。維導(Denis Villeneuve)偏向不透露將軍老婆的遺言,但編劇艾力克海瑟勒(Eric Heisserer)則持相反意見。片名原本要直接取為原作名。艾美(Amy Adams)當時接連被金球獎和美國演員工會獎等提名為最佳女主角,但是卻沒有獲得奧斯卡提名,粉絲和媒體都認為她遭到了冷落。

http://www.imdb.com/title/tt2543164/
2022/06/09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689.jpg  

我今年所看的第一部2022年的電影,當然也就是到目前為止看過最新的電影了,由珊卓布拉克(Sandra Bullock)和查寧坦圖(Channing Tatum)主演,導演則是尼兄弟(Adam & Aaron Nee),製作成本是六千八百萬美元,北美剛好收進一億美元,海外則添上八千萬美元,全球票房總計是一億八千多萬美元。

標準的冒險愛情喜劇,故事模式有點像【綠寶石】(romancing the stone),在滿載娛樂之餘也帶有一絲省思(例如稍微為言情小說平反以及國王與皇后永誌不渝的愛情),某些對白和橋段也頗為逗趣(但是也有讓人覺得尷尬矯情的部分),珊卓(Sandra Bullock)將近六十歲了竟然還撐得起這種片也真正是無簡單。觀眾可以放空腦袋來欣賞,就把自己當作主角去探險吧^^y!

花絮:珊卓(Sandra Bullock)原本不想接演,因為她覺得劇本過時了。本來派拉蒙是要撮合珊卓(Sandra Bullock)和萊恩雷諾斯(Ryan Reynolds)再合作一次,無奈卻與他在片酬上無法達成共識而破局。珊卓(Sandra Bullock)之前去布萊德彼特(Brad Pitt)主演的【子彈列車】(bullet train)客串,所以她後來以此片為回禮。在多明尼加拍攝。布萊德(Brad Pitt)飾演的傑克算是致敬【綠寶石】(romancing the stone)的男主角。那個孤島的名字(Isla Hundida)在拉丁語中是『沉沒之島』的意思。片名原本要取為【the lost city of D】。

http://www.imdb.com/title/tt13320622/
2022/06/07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688.jpg  

由麥克紐威爾(Mike Newell)掌鏡,算是群戲,不過休葛蘭(Hugh Grant)和安蒂麥道威爾(Andie MacDowell)的戲分明顯偏多,製作成本僅僅三百萬英鎊,不過卻一舉打破了英國的票房紀錄,全球票房亦逼近兩億五千萬美元。附帶一提,英文原片名僅平鋪直敘,而中文片名卻濃情蜜意。

經典的浪漫喜劇(甚至被奧斯卡提名為最佳影片和最佳原創劇本@@),算是休(Hugh Grant)的成名作,的確相是頗富情懷,故事藉由四場婚禮與一場喪禮描繪出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當然特別是指愛情)。劇本極為細膩(根本是亂來),人物刻畫得很生動(其實是古怪),對白也雕琢得很幽默(牧師一直唸錯詞的橋段真是讓我笑翻了^^",羅溫艾金森(Rowan Atkinson)的喜感可謂渾然天成。),節奏顯得非常流暢(那場突如其來的喪禮轉換了原本喧鬧的氣氛實在是巧妙的一筆),令人不自覺地就沉浸於其中。

一見鍾情的感覺真的很美,不過對大多數人來說,接下去的經驗就一點都不美了,因為大多數人都不是休(Hugh Grant),無法讓一見鍾情的對象也愛上自己stO。但是啊,遇到自己中意的對象還是要積極去追求啦,縱使結果不如預期也沒關係(臉皮厚一點就好了,你不尷尬,尷尬的就是別人了!^^y)。濕濕濕(wet wet wet)所演唱的「love is all around」真是動聽啊!讓我也不禁想起了過往的一些幸福時刻,可惜連印象都漸漸變得模糊了。QQ

花絮:梅蘭妮葛里菲(Melaine Griffith)和布魯克雪德絲(Brooke Shields)婉拒出演凱莉。瑪麗莎托梅(Marisa Tomei)會婉拒演出凱莉是因為祖父當時身體微恙而不想離開紐約,她後來表示非常後悔;珍妮翠柏虹(Jeanne Tripplehorn)因為母親突然過世而不得不辭演凱莉。編劇理查柯蒂斯(Richard Curtis)想要艾倫瑞克曼(Alan Rickman)來主演查理,可惜他最後還是因為太老而被摒棄了。休(Hugh Grant)至今主演過五部由理查(Richard Curtis)撰寫劇本的電影,此片是第一部。因為預算有限,劇組只花了五週就拍好了(那場蘇格蘭婚禮其實也不是在蘇格蘭拍的)。第一部贏得凱薩獎(最佳外語片和最佳原創劇本)的英國電影。安蒂(Andie MacDowell)決定不拿幾萬美元的片酬而改分票房紅利,讓她賺進兩百萬美元,而休(Hugh Grant)只拿了一萬五千英鎊的片酬。

http://www.imdb.com/title/tt0109831/
2022/06/02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687.jpg  

翻拍自黑澤明的【大鏢客】(用心棒),由義大利籍導演塞吉奧李昂內(Sergio Leone)自編自導,領銜主演的則是當時仍未真正成名的克林伊斯威特(Clint Eastwood),製作成本大概是廿萬美元(其中的一萬五千美元是克林(Clint Eastwood)的片酬),最先是在義大利上映,進帳高達廿七億里拉(四百四十萬美元左右),風光坐上冠軍寶座,三年後才在北美上映,也收穫了四百五十萬美元(片名為【a fistful of dollars】),後來更幾度重映。由於票房開得很好,李導(Sergio Leone)就打鐵趁熱地跟克林(Clint Eastwood)又拍了兩部類似的作品(【黃昏雙鏢客】(per qualche dollaro in più)和【黃昏三鏢客】(il buono, il brutto, il cattivo)),於是這三部水準皆屬上乘的作品形成了一個系列,在台灣一般是稱為『鏢客三部曲』。

被認為是義大利式西部片的濫觴(其實不是,此前已經有廿多部西部片是在義大利所拍的了,但因為此片是第一部在國際與北美上映,所以後來在知名度上輾壓了前面的作品。),故事發生在美墨邊境,不過其實拍攝地點是在西班牙,這原本只是為了節省花費,不過後來卻形成這類型作品特有的情境魅力,真可謂無心插柳而柳成蔭。整個故事幾乎完全復刻了【大鏢客】(用心棒),的情節大綱(黑澤和菊島隆三因此提告,導致此片在美國的上映時程被迫推遲,前者後來甚至表示藉此所取得的利益比他拍攝該片拿到的還要多,實在令人啼笑皆非。),算是很成功地將日本武士片轉化為美國西部片(一開始影評大多認為很差,不過觀眾卻很中意。),運鏡、人物與配樂都有醞釀出獨特的風味,強力拉抬了已經日暮西山的西部片又支撐了一段時間。

無疑是克林(Clint Eastwood)的成名作,外型剛烈粗獷的他以此鑄下了西部片硬漢的銀幕形象並逐漸成為好萊塢巨星,戴牛仔帽與披斗篷的造型以及叼菸的動作都令人覺得特別帥氣(應該是臉的緣故吧stO)。李導(Sergio Leone)向黑澤偷師並自其他西部片中擷取了創意,當年才卅幾歲的他也因此被封為義大利式西部片的開山祖師,不到四十歲就有如此運鏡功力也著實令人讚賞(大量的臉部特寫和主角視角令人印象相當深刻)。另外,艾尼歐莫利康尼(Ennio Morricone)的配樂則堪稱畫龍點睛,有如裝上了一個讓氛圍顯得壯闊豪邁的濾鏡。

一個無名氏來到美墨邊境一個無法律狀態的小鎮,這裡有兩派人馬正在爭奪地盤而導致民不聊生,於是他決定挑撥雙方展開火拚,希望能讓小鎮重新回到以前和平安詳的時光。英雄鏟奸除惡的戲碼總是很吸引人,以暴制暴的情節充滿令人血脈賁張的陽剛味,主角性格沉默寡言,但做事劍及履及,路見不平就拔刀相助,一點也不扭捏遲疑,而這種勇於對抗惡勢力的行為極能振奮人心。

結局的意境令人著迷陶醉,短短幾分鐘的橋段卻激盪出氣勢萬鈞的戲劇張力,帶著傷的主角為了拯救對自己有救命之恩的餐館老闆而毅然決然地回到鎮上,他從爆炸引起的煙塵中翩然現身(這根本日本少年漫畫裡常有的畫面吧^^"),在挨了許多子彈後仍昂首挺立(怎麼可能?原來是穿上了鐵片啊!@@),先俐落地收拾了幾個嘍囉,再強勢地解決了雷蒙,最後瀟灑地離開了小鎮。啊!真是太帥啦!

花絮:在西班牙拍攝的成本比在義大利還要少百分之廿五。李導(Sergio Leone)的男主角首選是亨利芳達(Henry Fonda),而詹姆斯寇本(James Coburn)和查理斯布朗森(Charles Bronson)也都曾被列入考慮,但他們不是開價過高就是覺得劇本太差,所以製作人只得另覓人選。當時正在拍電視劇【rawhide】的克林(Clint Eastwood)熱切地找尋其他演出機會,而和他同演該劇的艾力克佛萊明(Eric Fleming)在婉拒主演無名氏後向製作人推薦了他,雖然該電視劇合約禁止他於空檔時在美國拍電影,但幸好到國外去不在此限,他的傳奇生涯也就由此開始了。李導(Sergio Leone)的雷蒙首選是米莫帕瑪拉(Mimmo Palmara),可惜他婉拒了。而且很多義大利演員不會講英語,所以他們在對戲時是講義大利語或西班牙語,而在美國上映時則有英語配音,又因為拍攝當時收音很差,所以克林(Clint Eastwood)甚至也重新配了自己的音。克林(Clint Eastwood)和李導(Sergio Leone)以及演員們在片場有語言隔閡,擔任翻譯的是班尼托史戴凡涅利(Benito Stefanelli)。前後總共拍了八週。本來克林(Clint Eastwood)的台詞頗多,但他覺得這樣太冗長了,於是建議李導(Sergio Leone)刪減他的台詞,沉默寡言也成為他後來的表演風格。克林(Clint Eastwood)的替身是威廉湯金斯(William Thomkins)。開頭的演員介紹與片名呈現模仿了當時正紅的龐德電影。主角騎著一隻骨瘦如材的驢子這構想出自【tumbleweed】。克林(Clint Eastwood)本人其實不抽菸。製作人的配樂者首選其實是安吉洛拉瓦尼諾(Angelo Lavagnino),但他們還是安排李導(Sergio Leone)和艾尼歐(Ennio Morricone)見個面,當時艾尼歐(Ennio Morricone)拿出兩人上同一所小學時的照片讓李導(Sergio Leone)感到很驚喜,之後他們就持續合作直到李導(Sergio Leone)過世。在歐洲各國上映時,宣傳海報上幾乎看不到克林(Clint Eastwood)。日本提出的抄襲訴訟後來在庭外和解了,據說條件是東寶可以拿到此片全球票房收益的百分之十五,並且擁有此片在日本、南韓和台灣的發行權。在美國上映時,片名原本要取為【the magnificent stranger】,據說直到上映前幾天才決定更改,而且完全沒有人去告訴克林(Clint Eastwood)這件事,他是在三週後聽別人說才知道的。1969年重映時是和【黃昏雙鏢客】(er qualche dollaro in più)同場共映。吉安馬力亞沃隆特(Gian Maria Volontè)在演出雷蒙後逐漸走紅,於1970年代時聲勢甚至直逼維托里奧蓋斯曼(Vittorio Gassman)和馬切洛馬斯楚安尼(Marcello Mastroianni)。直到1975年初才在美國電視上首播。昆汀塔倫提諾(Quentin Tarantino)相當推崇此片。

http://www.imdb.com/title/tt0058461/
2022/05/28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由鄭進一自編自導自演,共演的還有廖峻、陳玉蓮和曾志偉等人。

從頭到尾都很胡鬧(連片名也不知所云@@),是有一些笑點啦,但整體而言當然算是雞肋,我也承認這就是湊數用的。stO

http://hkmdb.com/db/movies/view.mhtml?id=15290&display_set=big5
http://www.imdb.com/title/tt11639710/
2022/05/26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685.jpg  

由鄭伊健、譚偉豪、林雪、莫文蔚、李彩樺、呂頌賢和黃品源等人主演,導演則是馬楚成,當年在香港收穫了五百多萬港幣,年度排名第五十四。

一個浪子回頭卻身不由己的故事,一旦涉入江湖事,就很難脫身了。情節對親情愛情與江湖義理的刻畫都相當成功,著實令人有所感觸(特別是父子親情的部分QQ)。結局的寓意淺顯易懂:歹路毋通行,不過鋪陳得太過草率做作了,令人感覺有點美中不足,一個細膩的故事卻沒有貼切的結尾。

馬導一直很想拍如此具有勸世意涵的作品,而伊麵正是男主角的適合人選,而且他似乎也心有同感地想以此來降低當時演陳浩南時對青少年所造成的負面影響,他真情投入的詮釋也讓他獲得當年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的提名(不過其他某些人的演技就真的有點令人傻眼了stO),也可以算是他演藝生涯的另一個突破吧。

http://hkmdb.com/db/movies/view.mhtml?id=9067&display_set=big5
http://www.imdb.com/title/tt0304098/
2022/05/22

文章標籤

克拉克.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