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約瑟夫考登(Joseph Cotten)、愛麗達維利(Alida Valli)與歐森威爾斯(Orson Welles)等人主演,導演則是卡洛李德(Carol Reed),當年在英國囊括廿七萬多英鎊,風光坐上年度冠軍寶座。英國電影協會也於半世紀後的1999年將其譽為英國百大電影之首,而美國電影學會則先後於1998年、2001年與2008年將其選為百年百大電影、百年百大驚悚電影與十大類型(懸疑)十大佳片。
毫無疑問是黑色電影的曠世鉅作,黑色電影大師李導(Carol Reed)明顯帶有表現主義風格的斜角取鏡手法與氣氛營造方式讓人留下了無比深刻的印象(渺小的身形居然可以投射出那麼巨大的黑影,鮮明的光影對比也凝結出沉重壓抑的氛圍。),葛拉罕格林(Graham Greene)的劇本則建構出一個豐富飽滿的故事,安東卡拉斯(Anton Karas)也以其擅長的齊特琴靈動地演奏出入情入景的雋永旋律。霧氣迷濛的黑夜,危機四伏的街道,百折不撓的偵探,捉摸不透的美人,各有所求的小人物在風起雲湧的大時代下因緣際會,黑色電影專有的畫面風格、故事設定與人物特色皆於焉成形,完美地塑造出一個詭譎多變且善惡模糊的懸疑情境。
當時仍未滿卅歲的愛麗達(Alida Valli)展現出柔媚又堅韌的精湛演技而聲名鵲起,那美麗又倔強的身影著實令人難忘;而英俊挺拔的約瑟夫(Joseph Cotten)則是一如以往地挑起大樑,雖不算巨星但可撐大局;而儘管歐森(Orson Welles)的戲分總共只有五分鐘,但是每一次出場都深深吸引著觀眾的目光。
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總是給人文藝氣息濃厚的印象,但是如此古典優雅的城市在二戰剛結束那幾年也不免要三聲無奈地顯露出頹廢破敗的一面,當時美英法蘇等四國共同占領了維也納,兩種迥然不同的意識形態在一個百廢待舉的城市產生了激烈的碰撞,而人們一直遵守並推崇的道德原則與善惡價值也在這樣複雜險惡的情勢下一點一滴地流失了,各國在談判桌上勾心鬥角,人們也趁亂在黑市裡攫取財富,兩者都是為了自身利益,在本質上似乎並沒有什麼差別,哈瑞在摩天輪上對霍利發表的那番高談闊論已經以最市儈的角度為整個時勢做了頗犀利的剖析(聽起來是鏗鏘有力啦,但是細想起來卻發現根本似是而非。)。
前半段因為處於鋪墊狀態而使得節奏略顯緩慢,而後半段則毫無遲疑地進入揭曉階段而導致節奏異常緊湊,前後輕重快慢有別的安排真是恰到好處。整個情節走向從哈瑞在霍利面前現身時開始急轉直下(這個橋段真的是太令人震驚了,原來他沒死喔!那個霍利一直想查明的第三個人竟然就是他!@@),到哈瑞在摩天輪上威脅霍利(昔日的友情已蕩然無存了),到霍利為安娜安排離境但是她卻不領情(想要的愛情也毫無指望了QQ),到哈瑞在下水道四處逃竄(隱喻他做事見不得光,最後他試圖將水溝蓋抬起而在發現無望時把手指伸出路面的鏡頭還真是具有一鏡萬語般的震撼力啊!@@),每一個段落都環環相扣並高潮迭起。
結局更是令人感慨萬千,霍利特地下車想要再跟安娜講幾句話,她卻看都沒看他一眼就逕直走了過去,一個簡單的固定鏡頭卻散發出濃厚的哀愁意味,事已至此,夫復何言?回過頭來看,霍利高興地來到維也納,卻失落地離開,真摯的情誼(包括友情及愛情)與正直的理想(為朋友離奇慘死而四處奔走,最後卻發現他不但沒死且還一直幹著傷天害理的不法勾當。)都在此一併破碎。他為維護正義而從旁協助警察,她則因受到幫助而一味袒護罪犯,不同方向的思維在釐清之後終究不會再有交集,人生其實就是如此,很多事情往往都不能如己所願……
接著先來提一些製作和開拍時的瑣事。大衛賽茲尼克(David O. Selznick)原本想用卡萊葛倫(Cary Grant)、詹姆斯史都華(James Stewart)與勞勃米契(Robert Mitchum)等巨星來主演,不過後來因為成本考量而決定直接從自己旗下找人就好。大衛(David O. Selznick)反對李導(Carol Reed)想用歐森(Orson Welles)的想法,因為覺得他已淪為票房毒藥。歐森(Orson Welles)拒絕到下水道拍攝,所以劇組必須造一個下水道布景,而他的工作只用一週就拍完了。歐森(Orson Welles)可以選擇直接領片酬或拿票房紅利,他選了前者,但結果讓他非常後悔。李導(Carol Reed)領有三個工組──日組、夜組和下水道組,親力親為的他一天工作近廿小時。哈瑞手伸出地面的點子出自歐森(Orson Welles),不過其實那雙手是李導(Carol Reed)的,因為他當時人不在維也納。李導(Carol Reed)是出了名地慢工出細活,片廠一直祈禱不要下雪,不過當時正值嚴冬,所以樹葉早就掉光了,而落葉其實是工作人員用手丟的。大衛(David O. Selznick)希望能讓愛麗達豔麗一點,不過李導(Carol Reed)和亞歷山大寇達(Alexander Korda)卻打算讓她看起來很樸素。飾演警官的崔佛霍華(Trevor Howard)曾在下班後穿著警官戲服去到酒吧,結果被警察逮捕,使得劇組必須動用人脈才能將他保出來。要用什麼結局引發了激烈的討論,葛拉姆(Graham Greene)想要兩人歡喜擁抱,但是大衛(David O. Selznick)和李導(Carol Reed)想要她無視他。兩個製作人(大衛(David O. Selznick)和亞歷山大(Alexander Korda))原本想要開啟一連串的合作,孰料這第一次就爭吵不斷,所以兩人也就不曾再合作了。大衛(David O. Selznick)曾建議以【night time in Vienna】為片名。
最後則是花絮。哈瑞的原型取自葛拉姆(Graham Greene)在軍情六處任職時的上司金菲比(Kim Philby)。哈瑞萊姆的姓名取自葛拉姆(Graham Greene)自己,哈瑞近似亨利,萊姆色近似綠色。那座建於1897年的摩天輪如今仍是維也納的著名地標。兩項英國電影第一:大規模實地拍攝以及嘗試義大利新寫實主義風格。於1951年初被改編成小時廣播劇,約瑟夫再度為男主角獻聲。美國上映的版本僅有九十三分鐘,主要是少了開頭的旁白部分。在奧地利的票房並沒有很好。此片讓安東名利雙收,他後來在維也拿開了一家名為『第三人』的夜總會。因為版權擁有者沒有更新版權而使得此片變成公共版權,市面上因此充斥了劣質的盜版品。約翰麥提南(John McTiernan)曾想重拍,由連恩尼森(Liam Neeson)與伊旺麥奎格(Ewan McGregor)聯合主演。有旅行社安排了哈瑞逃亡路線的行程。麥可肯恩(Michael Caine)的最愛。黑澤明的最愛之一。也是大粉絲的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還以此片為主題寫了畢業論文。羅傑艾柏特(Roger Ebert)極度推崇,甚至將其譽為史上最佳電影。
http://www.imdb.com/title/tt0041959/
2023/06/11
- Jun 11 Sun 2023 22:35
the third man (黑獄亡魂) 1949
- Jun 07 Wed 2023 22:50
Gloria (女煞葛洛莉) 1980
由約翰卡薩維蒂(John Cassavetes)自編自導,主角則是潔娜羅蘭茲(Gena Rowlands)和約翰亞當斯(John Adames),一上映即在威尼斯斬獲金獅(與【大西洋城】(Atlantic City)同時獲獎),可惜後來北美票房只有四百多萬美元,標準的叫好不叫座。
算是新黑色犯罪驚悚片,由夫妻檔卡導(John Cassavetes)與潔娜(Gena Rowlands)聯手打造,他包辦編導而她領銜主演,主角是常常被視為弱勢的女人與小孩,兩人因為遭到黑手黨追殺而四處躲藏,骯髒混亂的街道與老舊斑駁的建築暗指兩人走投無路的艱難處境,比爾孔蒂(Bill Conti)的配樂也讓氛圍變得更加沉重(那薩克斯風實在是精湛啊),可惜情節稍嫌薄弱狹隘且過於脫離現實,但是細膩描摹的情感羈絆倒是深刻動人。
故事明顯塗抹了女性主義色彩,假設要負擔累贅並面臨危險,即使是男人也都會想轉身逃開,不過葛洛莉沒有絲毫畏縮退卻,她堅強地對抗所有迎面而來的挑戰並冷靜地照顧朋友託付的任性小孩,展現出女性剛強又溫柔的特質,另外似乎也稍微帶有督促小孩應該乖巧聽從長輩並勇敢面對困難的意味。當時已年近半百的潔娜(Gena Rowlands)穿著裙裝與高跟鞋精彩地詮釋了何謂剛中帶柔(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可惜當年才七、八歲的約翰(John Adames)並沒有表現得很好(金酸莓毫不留情地獻上最差男配角),不過兩人母子情深的對手戲還是令人動容。
葛洛莉教導菲爾向墓碑說出心裡話是相當出色的一筆,不只寓意深遠,而且還埋下了結局的伏筆。墓地寂寥荒涼且牽引出失落傷心的感覺,但是人們都需要揮別過去而展開新生;最後菲爾以為葛洛莉已死而深情地在心裡向她告白極為觸動人心,而她突然現身隨即將原本的憂傷掃去而帶來了嶄新的歡欣。人生何嘗不是如此呢?即使在悲觀失望中也要懷抱著樂觀希望。他因為她而變得成熟懂事,她則因為他而變得溫柔重情,此情此景有如一股暖流湧上了人們的心頭……QQ
花絮:卡導(John Cassavetes)為童星瑞克施洛德(Rick Schroder)量身訂做了菲爾,不料他一直都忙於其他工作,而米高梅隨後也沒了興致,於是卡導(John Cassavetes)就改找哥倫比亞。卡導(John Cassavetes)原本只是想要將劇本賣給哥倫比亞而已,不過因為芭芭拉史翠珊(Barbra Streisand)婉拒主演邀約,於是哥倫比亞決定直接請卡導(John Cassavetes)夫妻倆來拍。卡導(John Cassavetes)和哥倫比亞高層以及製作經理史蒂芬凱斯頓(Stephen F. Kesten)在拍攝期間爭執不斷。總共有將近四百個小孩參加了試鏡。潔娜(Gena Rowlands)即使下戲也依然維持在角色裡,因為她想要和約翰(John Adames)保持著角色關係。後製在1979年底就完成了,但是哥倫比亞因為擔心票房不佳而猶豫了一年之久。卡導(John Cassavetes)曾經寫了續集劇本,不過最後沒有拍成。卡導(John Cassavetes)最後獲得奧斯卡提名的作品。獲得黑澤明的高度讚賞。卡導(John Cassavetes)唯一被重拍的作品。
http://www.imdb.com/title/tt0080798/
2023/06/07
- Jun 03 Sat 2023 22:30
misery (戰慄遊戲) 1990
改編自史蒂芬金(Stephen King)於1987年發表的同名小說,由詹姆斯肯恩(James Caan)和凱西貝茲(Kathy Bates)聯合主演,導演則是勞勃萊納(Rob Reiner),製作成本是兩千萬美元,北美票房則是六千一百多萬美元,年度排名擠進前廿。
情節令人毛骨悚然,片名算是雙關語,既是小說主角的名字,也象徵其作者所受的苦難。威廉戈德曼(William Goldman)適當地修改出劇本,以喜劇見長的萊導(Rob Reiner)則嫻熟地調度著鏡頭,兩人合力將史蒂芬(Stephen King)躍動的文字化作真實的影像,讓人的恐懼感由模糊的想像直接變成清晰的目睹。冰天雪地又荒郊野外的情境令人感到絕望,男主角的心情變化從起先的感激涕零,接著是提心吊膽與想方設法,到最後的如釋重負,在在牽引著觀眾的情緒,讓人亦不禁試想若自己身處其中會有多麼害怕。stO
凱西(Kathy Bates)的表演有多麼優秀已無須贅述(風光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能夠將精神病者(病徵包括精神分裂症、躁鬱症、強迫症與孟喬森症候群等等)詮釋得這麼傳神想必經過了一番辛苦的揣摩,她細膩又深刻地捕捉這些病態人格者會有的情緒變化與行為反應,安妮明顯又強硬的佔有欲與控制欲著實令人膽戰心驚(於2003年被美國電影學會選為百年五十大反派之一)。而詹姆斯(James Caan)的表演也不遑多讓,相較於凱西(Kathy Bates)精湛地詮釋出喜怒無常,他則認真地琢磨出沉著冷靜,令人不時在心裡為他加油打氣,並希望他能戰勝安妮而逃出生天。
全片唯一不合理之處大概在於發現事有蹊蹺的警長竟然會決定要獨自造訪安妮,他肯定是一個盡忠職守且思考清晰又觀察敏銳的執法人員,不只認真看待失蹤報案的電話,執勤時面對老婆的挑逗也正色拒絕,後來還仔細閱讀保羅的作品,並從一起行車糾紛中得到去調查安妮的靈感,可惜這樣一個被視為好人的角色似乎已注定要為了營造出更高的戲劇性而喪命,而這也是很多戲劇中都會刻意安排以用來激起觀眾憤慨無奈情緒的的橋段。
結局在暴戾的氣息中閃現出智慧的光芒,闡述著想要一舉突破逆境就必須事先做好準備的道理。一些心理上的陰影或創傷往往會對人們的性格產生深遠的影響,就算行為上沒有表現出來,也會在潛意識裡形成刺激。其實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在精神上有所偏執歪曲而對自己或別人造成了煩擾或傷害,相信很多人都對此心有戚戚焉,如何處理自己的障礙與應對他人的干涉無疑是人生的一大課題,而或許保羅已經為大家做出了正確的示範。@@d
花絮:史蒂芬(Stephen King)起初覺得好萊塢都會亂改他的故事而猶豫是否要出售翻拍版權,不過他發現萊導(Rob Reiner)將《總要找到你(不再純真的秋天)》(the body(fall from innocence))翻拍得不錯,所以他賣出翻拍版權的但書是萊導(Rob Reiner)必須製作或執導。金哈克曼(Gene Hackman)、勞勃瑞福(Robert Redford)、華倫比提(Warren Beatty)、傑克尼柯森(Jack Nicholson)與達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等眾多男星都婉拒了演出邀約。貝蒂米勒(Bette Midler)後來很後悔當時拒絕了演出邀約,安潔莉卡休斯頓(Anjelica Huston)則因為檔期衝突而被迫放棄,而芭芭拉史翠珊(Barbra Streisand)與潔西卡蘭芝(Jessica Lange)等人也都曾是考慮人選,不過編劇威廉(William Goldman)其實早已慧眼獨具地選擇了當時沒啥知名度的凱西(Kathy Bates)。萊導(Rob Reiner)藉著大量觀賞亞佛列德希區考克(Alfred Hitchcock)的作品來學習如何執導驚悚片。安妮的形象多少取自潔寧瓊斯(Genene Jones)。警方在發現保羅的座車後假定他已死亡取自史蒂芬(Stephen King)自己於1999年中的真實經歷。經過科班訓練的凱西(Kathy Bates)與喜歡隨興演出的詹姆斯(James Caan)一開始有點扞格,不過後來兩人成了好友。萊導(Rob Reiner)客串演出直升機駕駛。安妮買給保羅的打字機是引領當代技術的皇家十型。保羅跟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Elizabeth II)握手的照片是詹姆斯(James Caan)於1975年跟她合拍的。保羅被囚禁了四週。凱西(Kathy Bates)有點失望安妮開割草機輾死一個年輕警察的橋段被刪掉了。萊導(Rob Reiner)的城堡岩的開張之作。新線所發行的第一部家庭錄影帶,此前他們的家庭錄影帶都交由哥倫比亞發行。凱西(Kathy Bates)是第一個憑藉驚悚片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演員。威廉(William Goldman)於2015年改寫出舞台劇本。
http://www.imdb.com/title/tt0100157/
2023/06/03
- May 28 Sun 2023 00:05
Sunset Boulevard (日落大道) 1950
由威廉赫登(William Holden)和葛蘿莉亞史汪森(Gloria Swanson)等人主演,導演則是名聞遐邇的比利懷德(Billy Wilder),製作成本是一百七十五萬美元左右,當年在北美則是收穫了兩百卅五萬美元,隨後並獲得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故事、最佳男主角與最佳女主角等十一個獎項,可惜在主要獎項上幾乎全面敗給【彗星美人】(all about Eve)而只贏回最佳故事、最佳黑白片藝術指導與最佳劇情或喜劇配樂。於1989年成為美國國家電影保護局首批收進保存名單的作品,於1998年被美國電影學會列入百年百大電影(於2007年重新票選時仍舊名列前茅),如今已被奉為經典傑作。
無疑會在黑色電影類別裡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劇本極為優秀,以一個過氣默片女星的淒涼處境來比喻默片的沒落情形,也以此來象徵整個好萊塢的變化(主流由默片轉變為有聲電影)乃至人生的起落,懷導(Billy Wilder)以游刃有餘的運鏡營造出晦暗粗糙又可憐可嘆的氛圍(給人歌德小說般的陰森感覺),將那個紙醉金迷又奢靡浮幻的好萊塢給描繪得如真似假,與其他人一起打造出好萊塢黃金時代的他以黑色幽默的口吻講出血色殘酷的事實,他挺起胸膛並壯著膽子將這個自己揚名立萬的領域形容為虛偽膚淺的舞台,好萊塢那些片廠與製片大腕頓時像是啞巴吃黃蓮般且還要假裝自己寬宏大度經得起批評(私底下想必不是如此^^")。
鎂光燈所照之處萬人爭睹風采,鎂光燈未到之處無人聞問如何,燦爛鮮豔之旁是陰暗慘淡,耀眼的光環之外是無盡的黑暗,有上坡就會有下坡,十年河東後十年河西,萬事萬物會不斷地興衰起落。長江後浪催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端看你用什麼態度去面對罷了,有人坦然接受,有人則拒不承認,但是不管如何,這是永恆不變的道理,也是做表演事業的人必須面對的無情現實(其實各行各業都有相似的情況啦,不知已有多少行業消失在時代的洪流下了。)。
潮來又潮去,彷彿沒留下任何痕跡,只有細沙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自己曾被海水所沖刷過,可惜這一切已無人在意。其實,山不轉路轉,前方已是死巷,何苦再糾結於此,若能轉換心態,面前將是一番截然不同的光景。男女主角兩人的職涯發展都因此而逆勢翻紅,相偕走出與片中角色完全不一樣的道路,他們演出悲慘的角色,卻再度收穫了名利。@@
過氣的默片明星諾瑪戴斯曼住在日落大道的豪宅裡,路名彷彿呼應她的處境般暗示她已是明日黃花了,不過她不願意承認自己已經盛名不再而成天幻想自己會重返片場並再度走紅。富麗堂皇的空間裡漂浮著陰沉晦暗的氣味,孤寂的房間裡構築著空中的樓閣,『I am big, it's the pictures that got small.』(我仍舊是大明星,只是電影變小了。)已道盡她的心聲QQ。葛蘿莉亞(Gloria Swanson)展現出精湛絕倫的演技,將偏執妄想的諾瑪詮釋得入木三分,憑藉默片走紅的她在有聲電影時代已不紅了,不過她並沒有像諾瑪那樣自欺欺人而是另起爐灶,她從洛杉磯搬到紐約,不只開設製片公司,也將事業重心轉往電視與舞台劇。
儘管諾瑪已經人老珠黃,但是她總歸有過輝煌且不愁吃穿,相較之下,編劇喬吉利斯就是很悲慘的例子了。他懷抱著致富成名的夢想從俄亥俄州來到遙遠的加州寫著電影劇本,幾年下來卻連房租和車貸都付不起了,因緣際會下,他成為了諾瑪的小白臉,並把夢想都拋到了腦後,有一天,他突然覺得心態懶散又貪圖享樂的自己真是面目可憎,在心上人貝蒂面前慚愧地告解後,他打算回鄉並重返報社任職,但是他沒有料到自己已經被一個扭曲的心魔纏住而不幸命喪他鄉。威廉(William Holden)也獻上了亮眼的表演,雖然鋒頭明顯被葛蘿莉亞(Gloria Swanson)壓過,但這也多少是角色輕重所造成的。
另外有兩個角色也相當重要,就是艾瑞克馮史特洛漢(Erich von Stroheim)飾演的麥克斯與南茜歐森(Nancy Olson)飾演的貝蒂薛佛。曾是知名導演的麥克斯後來甘願擔任管家以守護著他一手捧紅但已走下坡的諾瑪,而他竟然是她的第一任丈夫亦令人驚訝不已,光鮮亮麗的外表下總是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祕密;導出名作【貪婪】(greed)的他後來一手捧紅了葛蘿莉亞(Gloria Swanson)並與其墜入愛河,兩人的角色關係簡直是戲如人生。貝蒂則是懷抱編劇夢想的片場職員,她後來愛上了未婚夫的好友喬,但最終卻發現他自甘墮落而黯然離去,人生往往就是這麼殘酷;當年才廿出頭的她剛開始自己的演藝生涯就被提名為奧斯卡最佳女配角(她唯一的奧斯卡提名),而這也是她最為知名的角色了。
全片以倒敘法呈現,懷導(Billy Wilder)先講出結局,再帶著觀眾回顧這齣悲劇是怎麼造成的,頗有娓娓道來的慨嘆意味。結尾令人茫然無語,諾瑪已經精神分裂了,她渾然不知自己殺了人,面對蜂擁而至的媒體與警方居然還以為自己重新回到了片場。她真的再次成為鎂光燈追逐的焦點人物,不過卻是以如此不堪的形式,此情此景著實令人不忍卒睹啊!QQ
先提一些開拍前的瑣事。記者小唐納瑪希曼(D.M. Marshman Jr.)被聘請來潤飾懷導(Billy Wilder)與查爾斯布雷凱(Charles Brackett)合寫的劇本。懷導(Billy Wilder)與查爾斯(Charles Brackett)曾勸葛麗泰嘉寶(Greta Garbo)復出來演諾瑪,不過她婉拒了。諾瑪希拉(Norma Shearer)婉拒出演諾瑪,因為她不太想復出且也覺得該角色令人厭煩。葛蘿莉亞(Gloria Swanson)對於被要求試鏡感到有點不是滋味,不過好友喬治庫克(George Cukor)一直鼓勵著她。懷導(Billy Wilder)想要請當時正在拍塞席爾迪米爾(Cecil B. DeMille)執導的【霸王妖姬】(Samson and Delilah)的海蒂拉瑪(Hedy Lamarr)來客串演出,不過塞席爾(Cecil B. DeMille)卻開出兩萬五千美元的價碼,懷導(Billy Wilder)也就只能打消這個念頭了。懷導(Billy Wilder)以丹麥默片明星雅絲妲尼爾森(Asta Nielsen)為形象來塑造諾瑪。諾瑪執著於要以【莎樂美】(Salome)來東山再起很明顯是取材自瓦拉絲嘉蘇拉特(Valeska Suratt)其人其事。原本預定要演喬的蒙哥馬利克里夫(Montgomery Clift)在開拍前兩週突然決定退出,大概是因為他當時正和年長不少的莉比霍爾曼(Libby Holman)交往而擔心被媒體嘲諷兩人的關係,據說女方甚至威脅他若接演就要自殺。懷導(Billy Wilder)原本希望海妲霍柏(Hedda Hopper)和蘆薇拉帕森斯(Louella Parsons)一起出現報導諾瑪殺人並發生爭執,不過後者覺得自己的演出會被前者壓過而婉拒了。為了規避布林法典(後來通稱為海斯法典),劇本刻意一次只呈交幾頁。葛蘿莉亞(Gloria Swanson)的片酬為五萬美元,再加上週薪五千美元的加班費。
最後則是一些花絮。葛蘿莉亞(Gloria Swanson)真的曾是派拉蒙的頭牌明星,不過她當初大多是在紐約的片場拍戲。最後採用硝酸鹽底片的電影(柯達自1953年就不再生產),而原始底片也早已遺失,現存的都是其他材料轉檔的。和諾瑪一起玩橋牌的是巴斯特基頓(Buster Keaton)、亨利華納(H.B. Warner)和安娜尼爾森(Anna Q. Nilsson)等默片明星。男女主角一起看的是由艾瑞克(Erich von Stroheim)執導而由葛蘿莉亞(Gloria Swanson)主演的【女王凱莉】(Queen Kelly)。艾瑞克(Erich von Stroheim)根本不會開車,麥克斯開車載諾瑪進派拉蒙片場其實是由另一輛車在前面拉。最後橋段響起了理查史特勞斯(Richard Strauss)的【莎樂美】(Salome)最著名的『七層紗之舞』(tanz der sieben schleier)配樂。艾瑞克(Erich von Stroheim)唯一的奧斯卡提名,不過他拒絕離開巴黎去參加奧斯卡頒獎典禮。為了宣傳此片,葛蘿莉亞(Gloria Swanson)在三個月內跑了北美卅六個城市,派拉蒙付給她的酬勞是週薪一千美元。隔年即被改編成廣播劇,男女主角連袂獻聲。諾瑪那輛伊索塔弗拉奇尼自1972年就展示在杜林的國家汽車博物館,現在的拍賣價值超過百萬美元。音樂劇版本於1993年中在倫敦首演,總共演了超過一千五百場,百老匯首演則是1994年底,總共演了將近一千場。南茜(Nancy Olson)自1986年就成為此片唯一尚在世的演員,如今已將近九十五歲。
http://www.imdb.com/title/tt0057372/
2023/05/28
- May 23 Tue 2023 22:25
the nutty professor (神經教授) 1963
改編自勞勃路易斯史蒂文森(Robert Louis Stevenson)於1886年發表的《化身博士》(strange case of Dr Jekyll and Mr Hyde),由傑瑞路易斯(Jerry Lewis)自編自導自演,搭配的女主角則是史黛拉史蒂文斯(Stella Stevens)。美國電影學會於2000年將其列入百年百大喜劇,美國國家電影保護局則於2004年將其收入保存名單裡。於1996年首次重拍──【隨身變】(the nutty professor),主角是艾迪墨菲(Eddie Murphy)。
算是科幻喜劇,整體風格很像卡通,從頭到尾簡直笑料百出,可以看作是嚴肅原作的搞笑版本,被普遍地認為是路導(Jerry Lewis)最優秀的作品,他一人分飾兩角(性格描摹堪稱一絕),一個憨傻笨拙又內向畏縮(如此惱人的性格在他之前的表演中就出現過了,算是他刻意營造的銀幕形象。),一個自命不凡又外向豪邁(似乎是影射和他搭檔多年而後卻形同陌路的狄恩馬丁(Dean Martin),不過他當然是否認了。),兩個角色迥然不同,但是後來粉絲常常歪樓在討論到底哪一個比較令人討厭。stO
服裝相當有型(當時已六十幾歲的艾蒂絲海德(Edith Head)仍舊是寶刀未老啊),朱利斯一副窩囊樣,巴蒂十足的花花公子氣質,而史黛拉則是像芭比娃娃一般;布景也很精緻,場面顯得華麗熱鬧。儘管情節有點迴圈,最後的當眾表白也有點矯情,不過在娛樂效果外仍有著省思意涵,人的確應該要肯定自我並努力不懈,只是喔,人們想要讓別人羨慕崇拜的虛榮心也是不會變的啦!^^
花絮:路導(Jerry Lewis)獨自寫了七版劇本,另外又跟比爾瑞奇蒙(Bill Richmond)合寫了兩版。【辛普森家族】(the Simpsons)的弗林克教授也是巴蒂的參考形象之一。劇組主要是在亞歷桑納州立大學內拍攝。男女主角兩人因戲結緣而交往了兩年左右。在法國相當受歡迎,而這多少要歸功於配音的雅各戴蘭(Jacques Dynam)。於2012年被改編成音樂劇。那杯亂調的酒現在被某些雞尾酒網站列為品項。
http://www.imdb.com/title/tt0057372/
2023/05/23
- May 19 Fri 2023 23:40
reservoir dogs (霸道橫行) 1992
由昆汀塔倫提諾(Quentin Tarantino)自編自導自演(不過並非主角啦),算是群戲,不過哈維凱托(Harvey Keitel)和史蒂夫布希密(Steve Buscemi)的戲分明顯偏多,製作成本僅僅一百廿萬美元,北美票房也不到三百萬美元,但後來卻成為獨立電影的典範與邪典電影的傑作。
標準的新黑色電影,塔導(Quentin Tarantino)一鳴驚人的大銀幕導演初作,擅長吸納各家門派秘技而後將其揉合成自己武功的他堪稱無師自通的怪才(從角色描摹、故事設定到橋段安排可謂無所不仿),這些年來的許多作品也都維持著一定的水準,因而擁有了一大群死忠的粉絲。他的作品個人風格極為強烈,通常會有連珠炮般的髒話與莫名其妙的幽默感^^",並且滔滔不絕地闡述著自己對各種人事物的見解,幾乎沒有華麗的布景或炫目的特效,呈現在觀眾眼前的只有精湛的說故事功力與運鏡技巧(完全可以當作教材了),而觀眾在看完後往往有一種宣洩壓力後的暢快感受。
飽滿又鮮明的角色塑造令人讚嘆,一群西裝筆挺的酷男卻是為非作歹的惡徒(以顏色當人物代號算是致敬了【騎劫地下鐵】(the taking of Pelhem one two three)),從頭到尾都沒有女性的陪襯而充滿了男性的粗暴。至於誰才是內奸這個謎題自一開始即散發出懸疑感,不過答案很早就偷偷地浮現了,片頭的人物介紹裡飾演橙的提姆羅斯(Tim Roth)是最後註記為外加的,而且其實還有更細微的暗示:白與粉紅在爭論誰才是內奸時有一幕牆邊架子上有白色和粉紅色的水桶在同一邊而橙色的桶子在另一邊以及主謀兒子在事發後開車前往倉庫的路上出現一顆橙色的氣球等等。
巧妙又縝密的情節鋪陳則頗富諷刺意味,看似已安排妥當的行動最後卻在自相殘殺中落幕(成員間因為性格差異與利益考量而發生衝突),塔導(Quentin Tarantino)流利嫻熟地調換著時間軸,而整個過程則可以從各個角色的敘述中慢慢地拼湊出來(他們明明去搶了珠寶店,但是從頭到尾居然沒有出現任何珠寶或珠寶店的鏡頭,觀眾只能自行想像,還真是絕了!不過好笑的是,這是因為預算不夠。stO),結尾的真相大白也是極具戲劇性(最後橙自表身分而白震驚不已則明顯模仿了【龍虎風雲】)。
受傷昏厥的橙突然清醒過來擊斃了冷血殘酷的金並向被凌虐的警察表明自己是臥底的橋段可說是全片最大的驚奇,因為觀眾已經幾乎忘了他的存在,在塔導(Quentin Tarantino)的作品裡幾乎都會有這樣的神來一筆,他單純得就像一個將自己組合好的玩具拿給大人看並期待能得到讚賞的小孩。另外,戛然而止的結局也是現實的寫照,意氣用事的人往往是自尋死路,而理性冷靜的人卻每每坐收漁利;再怎麼周全的計畫也會被突發的事件所干擾,真心則常常換來絕情(千萬不可盲信他人啊)。
花絮:原本導演已設定為蒙提海爾曼(Monte Hellman),畢竟當時塔導(Quentin Tarantino)仍是籍籍無名,不過當他賣出【絕命大煞星】(true romance)的劇本而收到五萬美元之後情況就不同了。【殺手】(the killing)與【邊城蒙面俠】(Kansas City Confidential)也都是靈感來源之一。塔導(Quentin Tarantino)原本打算用三萬美元以一台十六毫米攝影機拍成,後來在擔任執行製作人的哈維(Harvey Keitel)幫忙籌到一百五十萬美元之後情況才開始有了轉機。東尼史考特(Tony Scott)在看完此片和【絕命大煞星】(true romance)的劇本後是想執導此片,但是塔導(Quentin Tarantino)堅持要親自掌鏡。塔導(Quentin Tarantino)曾向詹姆斯伍茲(James Woods)提出邀約,不過其經紀人因為塔導(Quentin Tarantino)開出的價碼遠低於他的行情而回絕且甚至沒告知他,他後來和塔導(Quentin Tarantino)相識後才知道有這麼一回事而氣得開除那個經紀人,眾多鄉民推測塔導(Quentin Tarantino)是要他來演橘。勞倫斯提爾尼(Lawrence Tierney)因為常常忘詞造成其他人的困擾而在幾天後就被炒魷魚了,雖然很快就又被聘回去了,不過他老兄竟然還曾喝得爛醉後胡亂開槍而在警局度過了週末。總共拍了卅五天,大部分場景都在一間曾是太平間的倉庫裡拍成,樓上則改裝成橘的公寓。由於預算很少,劇組在路上拍攝時無力清場,而演員們被要求帶自己的衣物來上戲,麥可邁德森(Michael Madsen)甚至連車都開來了──金的凱迪拉克,而這輛車後來在2020年以五萬六千多美元拍賣出去了。那個開槍打橙的女人是由提姆(Tim Roth)的方言老師蘇珊賽拉斯特(Suzanne Celeste)所客串演出。塔導(Quentin Tarantino)堅持要保留虐警橋段,哈維溫斯坦(Harvey Weinstein)後來讓步了。飾演藍的艾德華邦克(Edward Bunker)曾是聖昆丁監獄最年輕的重刑犯──十七歲,而藍被擊斃的橋段因為預算受限而遭到刪除。加州的服務生當時的薪資僅有最低工資(四美元出頭)的一半,因此這項工作其實是被認為應該獲得小費的。最終粉紅逃出門後隨即被警方逮捕了。背景聲音都是歌曲而沒有任何配樂。開頭他們西裝筆挺地準備去搶劫原本要搭平克佛洛伊德(Pink Floyd)的「money」。塔導(Quentin Tarantino)刻意將對白放進原聲帶裡,因為他覺得這樣就像帶領聽者回顧情節。瑪丹娜(Madonna)很喜歡此片,但她不喜歡片頭對「like a virgin」的曲解,她因此寄了『erotica』和附上反駁的字條給他。
http://www.imdb.com/title/tt0105236/
2023/05/19
- May 15 Mon 2023 22:10
secret agent (間諜末日) 1936
改編自威廉薩莫塞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於1927年發表的選集《Ashenden: or the British agent》中的兩則故事,是亞佛列德希區考克(Alfred Hitchcock)赴美發展前的作品,由瑪德琳卡洛(Madeleine Carroll)、彼得羅瑞(Peter Lorre)、約翰吉爾古(John Gielgud)與勞勃楊(Robert Young)等人主演。
希導(Alfred Hitchcock)早期還在英國時拍了不少懸疑氛圍中帶有詼諧意味的諜報片,在他後來的許多經典作品中常見的橋段也已經可見端倪(例如主角前往跟同事會面時發現他已被謀殺、殺人時的悠閒情境以及發現真相後跟時間賽跑等等),在經過多次的練習與獲得充足的資金後,他終於得以大展身手並逐漸累積聲譽而被人推崇為驚悚大師。
故事背景為一戰期間(1916年),儘管整個故事脈絡略嫌單調粗糙且有著不少缺點──很容易就能看出他們要找的目標是誰(因為出場人物太少了,而且狗兒怕得躲到角落去真的是再明顯不過的提示。@@)以及結尾過於馬虎胡鬧等等,不過角色的內心矛盾與情節的巧妙轉折都相當精彩,節奏亦毫不拖泥帶水(片時僅僅八十幾分鐘),整體來說仍可算是精煉佳作。
花絮:約翰(John Gielgud)當時白天拍攝此片而傍晚還要跟勞倫斯奧利佛(Laurence Olivier)等人演舞台劇【羅密歐與茱麗葉】(Romeo and Juliet)。由於版權擁有者忘記更新版權,使得此片變成公版片而導致劣質盜版氾濫成災。
http://www.imdb.com/title/tt0028231/
2023/05/15
- May 10 Wed 2023 22:45
heaven can wait (天長地久) 1943
改編自萊斯利布希費克特(Leslie Bush-Fekete)於1934年發表的舞台劇本《birthday》,由姬恩蒂爾尼(Gene Tierney)和唐艾米契(Don Ameche)等人主演,導演則是鼎鼎大名的恩斯特劉別謙(Ernst Lubitsch),製作成本是一百一十幾萬美元,北美票房是兩百五十多萬美元,當時也獲得奧斯卡最佳電影與最佳導演的提名。
極富想像力的寓言,奇幻的設定搭配現實的情節,台詞精煉巧妙,氛圍浪漫溫柔,布景華美精緻,在通俗的表面上鋪有娛樂效果和省思意味而堪稱雅俗共賞。劉導(Ernst Lubitsch)洗鍊地拍出幕幕相連的諷刺喜劇(後人將其頗具個人風格的情境模式稱為『劉別謙式觸動』),他以幽默又諷刺的口吻描述了男人從小到老的德性,年輕時直率隨興且自以為是,中年時老成持重但不安於室,老年時力不從心卻不肯罷休,相信有許多男人會彷彿看見了自己一般而啞然失笑。
其中也認真地反映了時代變遷(故事從1872年至1942年,人們的觀念不斷地改變。),並隱晦地凸顯出地區差異(紐約人的傭僕是法國人,堪薩斯人的傭僕則是黑人。stO),更嚴肅地探討著婚姻經營(夫妻兩人要如何相處實在是一門大學問啊@@),可謂是以廣闊的視角去看待世間百態而著實發人深省。就像亨利在閻王面前自白人生過往一樣,許多人也常常想起自己人生旅途上所遭遇的人與事,並猛然發現那些看似消失的過往其實只是以記憶的形式永存在心中。
花絮:因為派拉蒙遲遲不肯製作劉導(Ernst Lubitsch)的某些作品,所以他轉而投靠福斯,但後來福斯堅持要用唐(Don Ameche)當男主角也讓劉導(Ernst Lubitsch)有點失望。姬恩(Gene Tierney)在拍攝時發現自己懷孕了。劉導(Ernst Lubitsch)唯一以特藝七彩技術拍成的作品。上映兩個月後即改編成一小時的廣播劇,唐(Don Ameche)再度為男主角獻聲。
http://www.imdb.com/title/tt0035979/
2023/05/10
- May 07 Sun 2023 23:00
the best offer (寂寞拍賣師) 2013
由朱塞貝托納多雷(Giuseppe Tornatore)自編自導,擔綱演出的是傑佛瑞洛許(Geoffrey Rush),搭配的女主角則是席薇亞荷克斯(Sylvia Hoeks),製作成本是一千八百萬美元,不過全球票房只有兩千萬美元,大概是賠了,不過後來卻奪下大衛獎最佳電影與最佳導演,標準的叫好不叫座。
托導(Giuseppe Tornatore)繼【海上鋼琴師】(the legend of 1900)後的第二部英語電影,劇本巧妙地結合了他自己兩個相隔二十多年且不怎麼相關的構想,在故事主軸的設定與艾尼歐莫利康尼(Ennio Morricone)精湛的配樂加持下呈現出高尚精緻的藝術風格。片中出現了好多畫作,演員們的表現也都很精采,可惜在懸疑感的營造上顯得斧鑿斑斑(因為觀眾很容易就能看出其中必有蹊蹺),但是托導(Giuseppe Tornatore)可能並不怎麼在意這點,他只是想專注地醞釀出足以令人悵然若失的愁緒。
已邁入中老年的拍賣師維吉爾什麼都有了,名望、地位與財富他樣樣不缺,不過有人看出他缺了女伴,於是一個精心設計的騙局成形了。維吉爾果然也上當了,一直耍著小手段來收集知名女性畫作的他被以其道還治其身,一生拍賣過許多珍貴藝術品的他這回認真地將自己的真心拍賣了出去,最後卻發覺收到的報酬是假情假意。維吉爾拿著新到手的畫作進入收藏室後發現全部的收藏品都被盜竊一空時震驚得失手讓該畫作掉到地上堪稱畫龍點睛的一幕,那椎心之痛楚就算隔著螢幕也能讓人感受得到。QQ
『There is always something authentic concealed in every forgery.』(每個贗品都藏有真實的一面),反過來說,每分真實也都藏有虛假的一面,有道是『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所以防人之心斷不可無。托導(Giuseppe Tornatore)在優雅寫意的氛圍中為觀眾介紹了一個精巧的詐騙手法,就是編出一個故事而後請君入甕,信以為真的受害者會慢慢地失去戒心並一步一步地走向陷阱,最後落得人財兩失。
維吉爾一直被假象所矇騙而看不見真相,早早就發現不對勁的觀眾卻是愛莫能助。維吉爾收藏的畫作全遭盜走,而且付出的感情也被欺騙,他迷糊恍惚地去布拉格找到了她所說的那間餐廳,他走了進去坐了下來,幻想著她可能會出現。整個餐廳充滿了時鐘的滴答聲,彷彿暗示他的精神受創嚴重或隱喻他的人生正在流逝。結局著實令人不忍卒睹,直到最後,他還是不願相信自己是遭到詐騙了……QQ
http://www.imdb.com/title/tt1924396/
2023/05/07
- May 03 Wed 2023 23:10
the accountant (會計師) 2016
由班艾佛列克(Ben Affleck)獨挑大樑,配角有安娜坎崔克(Anna Kendrick)和強納森西蒙斯(J. K. Simmons)等人,導演則是蓋文歐康納(Gavin O'Connor),製作成本是四千四百萬美元,在北美收了八千多萬美元,在海外則是再添上將近七千萬美元,全球票房總計是一億五千多萬美元。
節奏乾淨俐落,氛圍深沉壓抑,風格細膩簡約,文戲和武戲分配得恰到好處,角色的安排連貫得很通順(雖然其實很容易看出哪個角色就是小時候的誰),情節的轉折也鋪陳得很精彩,從頭到尾可謂行雲流水(不過兄弟倆戲劇性的相遇實在巧合得令人啞然),而主角的家庭背景(父親是軍人)與性格設定(自閉症與強迫症)則是相當特別的組合。班(Ben Affleck)實在很適合演出這種面癱又寡言的角色,可惜用安娜(Anna Kendrick)來跟他對戲算是選錯了,兩人明顯不怎麼搭。stO
親子的情感牽絆以及父親的教育理念貫穿了全片,孤僻的他不善於表達感情卻很眷戀母親(她的離去造成他童年難以抹滅的心理創傷),沉靜的他想討好別人卻被父親教導要強悍地反抗(斯巴達式教育讓他的身心靈都變得無比強大)。長大後的他有自己的一套處世哲學,並憑藉著在數字及格鬥等方面超人一等的天賦遊走在危險的黑暗世界裡,不過他來無影也去無蹤,雖然財稅部的主管與其下屬找到了他,但是仍然不知道他到底是什麼人,其孤獨的氣質與神秘的行蹤著實令人著迷。
花絮:劇本被列為2011年的黑名單。曾有由梅爾吉勃森(Mel Gibson)主演而由柯恩兄弟(Joel & Ethan Coen)執導的計畫。安娜(Anna Kendrick)以身為會計師的母親為形象來揣摩角色。故事發生於伊利諾州,不過劇組主要是在喬治亞州亞特蘭大進行拍攝工作,因為後者的租稅獎勵優於前者。克里斯在查帳後提到3重複出現就極可能是造假明顯應用了班佛定律。片中出現的那些名畫分別是皮耶奧古斯特雷諾瓦(Pierre Auguste Renoir)的《在陽光山坡的帶傘女子和小孩》(woman with a parasol and small child on a sunlit hillside)、卡修斯庫利吉(Cassius Coolidge)的《a friend in need》與傑克森波拉克(Jackson Pollock)的《自由形式》(free form);而珍貴棒球卡則有霍納斯瓦格納(Houns Wagner)和貝比魯斯(Babe Ruth)等人;那幅穆罕默德阿里(Muhammad Ali)的拼圖場景是他於1965年在第一回合擊倒桑尼李斯頓(Sonny Liston)。那電腦女聲其實就出自飾演賈絲婷的艾莉森萊特(Alison Wright)。克里斯捐了一百萬零一百美元給神經科學機構,1000100在二進位制裡是68──平均每六十八個小孩就有一個是自閉症。有拍另一個結局:兄弟倆不認得對方並正面對抗。
http://www.imdb.com/title/tt2140479/
2023/05/03